实验六测量数据可视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1981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六测量数据可视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实验六测量数据可视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实验六测量数据可视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实验六测量数据可视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实验六测量数据可视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六测量数据可视化.docx

《实验六测量数据可视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六测量数据可视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六测量数据可视化.docx

实验六测量数据可视化

实验六测量数据可视化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plot函数和fplot函数绘制曲线的方法

2、通过练习熟悉三维曲线和曲面图的绘制方法

3、掌握测量误差曲线和二维地形图等绘制方法

二、实验环境

1.计算机

2.MATLAB7.0集成环境

三、实验内容

1.测量平差中偶然误差分布图形绘制

根据偶然误差Δ服从Δ~N(0,σ2),可以应用MATLAB绘制出均方差为σ=1,σ=2的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的误差分布曲线,具体为

x=-4∶0.1∶4;

y1=normpdf(x,0,1);

plot(x,y1,′r′)

holdon

y2=normpdf(x,0,2);

plot(x,y2,′b′)

holdoff

2.测量平差中误差椭圆的绘制

平差后任一待定点坐标平差值可以计算出,而且还可计算出误差椭圆的三要素:

长半轴E,短半轴F,极大值方向。

functionellipse(x,y,A,B,angle)

%参数说明:

x,y-椭圆中点的横纵坐标;A,B-椭圆长短轴;angle-椭圆旋转角度

%该函数可以通过无数个点的绘制,实现任意方向误差椭圆的绘制。

plot(y+A*sin(angle)*cos(0:

pi/360:

2*pi)+B*cos(angle)*sin(0:

pi/360:

2*pi),…x+A*cos(angle)*cos(0:

pi/360:

2*pi)-B*sin(angle)*sin(0:

pi/360:

2*pi));

axis('equal');

xlabel('x');

ylabel('y');

title('eclipse');

%以上为函数式M文件

运行ellipse(400,400,100,50,pi/4)

3、图形加注功能

例:

t=0:

0.1:

10;

y1=sin(t);y2=cos(t);

plot(t,y1,'r',t,y2,'b--');

x=[1.7*pi;1.6*pi];

y=[-0.3;0.8];

s=[‘sin(t)’;‘cos(t)’];

text(x,y,s);%指定位置加标注

title('正弦和余弦曲线');

 

legend('正弦','余弦')

label('时间t');ylabel('正弦、余弦');%自动打开

grid

axissquare

gridoff

4.再看:

下面表格是某城市的采样点的具体位置及海拔,取前50个样本点(共319个取样点)。

附件1.取样点位置及其所属功能区

编号

x(m)

y(m)

海拔(m)

功能区

编号

x(m)

y(m)

海拔(m)

功能区

1

74

781

5

4

26

5635

7965

29

4

2

1373

731

11

4

27

5394

8631

12

4

3

1321

1791

28

4

28

5291

7349

10

4

4

0

1787

4

2

29

4742

7293

9

2

5

1049

2127

12

4

30

4948

7293

6

2

6

1647

2728

6

2

31

5567

6782

7

2

7

2883

3617

15

4

32

7004

6226

11

4

8

2383

3692

7

2

33

7304

5230

10

1

9

2708

2295

22

4

34

7048

4600

24

4

10

2933

1767

7

4

35

8180

4496

15

4

11

4233

895

6

5

36

9328

4311

24

1

12

4043

1895

14

1

37

9090

5365

20

4

13

2427

3971

2

1

38

8049

5439

18

4

14

3526

4357

7

4

39

8077

6401

29

1

15

5062

4339

5

4

40

8017

7210

39

4

16

4777

4897

8

1

41

6869

7286

18

4

17

5868

4904

16

4

42

7056

8348

37

1

18

6534

5641

6

1

43

7747

8260

49

4

19

5481

6004

0

4

44

8457

8991

21

4

20

4592

4603

6

1

45

9460

8311

45

4

21

2486

5999

2

1

46

9062

7639

45

4

22

3299

6018

4

4

47

9319

6799

49

4

23

3573

6213

5

1

48

10631

6472

57

4

24

4741

6434

5

5

49

10685

5528

34

4

25

5375

8643

15

1

50

10643

4472

45

4

功能区

1

生活区

2

工业区

3

山区

4

交通区

5

公园绿地区

下表是测量所得50个样本点的Cd浓度

表二为前50个样本点的Cd的浓度:

附件2.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的浓度

编号

Cd(ng/g)

编号

Cd(ng/g)

1

153.80

26

583.40

2

146.20

27

366.40

3

439.20

28

323.90

4

223.90

29

424.50

5

525.20

30

630.00

6

1092.90

31

635.30

7

269.80

32

463.40

8

1066.20

33

532.00

9

1123.90

34

778.70

10

267.10

35

754.80

11

201.40

36

396.30

12

287.00

37

687.80

13

193.70

38

526.00

14

359.50

39

449.10

15

516.40

40

852.70

16

1044.50

41

459.00

17

445.40

42

337.30

18

347.90

43

568.10

19

345.70

44

599.00

20

614.00

45

635.50

21

257.20

46

600.70

22

1213.50

47

567.60

23

325.80

48

228.50

24

212.10

49

568.60

25

90.50

50

214.70

根据数据可知,取样点之间的地理距离是无关的,在考虑重金属污染元素的分布式,只需把海拔换成浓度。

在编写程序中发现这不是一般的函数曲面,而是不规则采样点的集合。

调用linespace函数在采样点范围内生成非均匀分布的数

联合调用griddata函数将数据内插到图中。

程序清单

我们给出地形图和Cd元素的分析程序代码:

程序1:

A=xlsread('附件_数据.xls',1,'B4:

E53');

%先将数据放在电子表格中,再读取把第1页中数据读取,必须会!

!

!

x1=A(:

1);y1=A(:

2);

z1=A(:

3);

[X1,Y1,Z1]=griddata(x1,y1,z1,linspace(min(x1),max(x1),200)',linspace(min(y1),max(y1),200),'v4');%插值,v4是一种插值算法

surf(X1,Y1,Z1);

shadinginterp;%在flat的基础上进行色彩的插值处理,使色彩平滑过渡

title('含量分布三维曲面');

程序2:

A=xlsread('附件_数据.xls',1,'B4:

E53');

B=xlsread('附件_数据.xls',2,'H4:

I53');

D=[AB];

x1=D(:

1);y1=D(:

2);

z1=D(:

6);

[X1,Y1,Z1]=griddata(x1,y1,z1,linspace(min(x1),max(x1),200)',linspace(min(y1),max(y1),200),'v4');

surf(X1,Y1,Z1);shadinginterp;

title('Cd含量分布三维曲面');

实现图形分析

第一个图是城市地形图即地形地貌,海拔越高越趋向于红。

在分析重金属污染源时,研究人员可以根据流体相关知识结合本图及当地降水量等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以促进研究的准确性。

第二个图是Cd元素在这个城市分布的三位立体图,视觉越高颜色越深则此重金属元素含量越高。

第三个图是和第二个图相对性的二维,颜色越趋近于红色则所含浓度越高。

6.要在某山区方圆大约27平方公里范围内修建一条公路,从山脚出发经过一个居民区,再到达一个矿区。

横向纵向分别每隔400米测量一次,得到一些点的高程,下表为数据表,请利用matlab绘制该山区地貌图、等高线图和立体等高线图。

提示:

meshz(x,y,z)绘制地貌图

contour(x,y,z)绘制等高线图

contour3(x,y,z)绘制立体等高线图

y

x

12001600200024002800320036004000

1200

11301250128012301040900500700

13201490142014001300700900850

139015001500140090011001060950

15001200110013501450120011501010

15001200110015501600155013801070

15001550160015501600160016001550

1480150015501540145013001200980

1600

2000

2400

2800

3200

3600

x=1200:

400:

4000;

y=1200:

400:

3600;

[xx,yy]=meshgrid(x,y);

zz=[

1130,1250,1280,1230,1040,900,500,700;

1320,1450,1420,1400,1300,700,900,850;

1390,1500,1500,1400,900,1100,1060,950;

1500,1200,1100,1350,1450,1200,1150,1010;

1500,1200,1100,1550,1600,1550,1380,1070;

1500,1550,1600,1550,1600,1600,1600,1550;

1480,1500,1550,1510,1430,1300,1200,980;];

surf(xx,yy,zz);

holdon;

7.已知测量碎部点三维坐标如下表所示,根据下述程序经过内插绘制等高线图

表观测数据表

序号

X(10M)

Y(10M)

H(M)

1

1

1

5.14

2

1

2

9.56

3

1

3

8.66

4

2

1

12.55

5

2

2

10.51

6

2

3

2.70

7

3

1

22.03

8

3

2

22.97

9

3

3

32.94

10

4

2

55.58

11

4

3

24.55

参考程序:

fid=fopen('D:

\MyDocuments\MATLAB\等值线.txt','r');

data=fscanf(fid,'%f%f%f',[3,inf]);

data=data';

fclose(fid);

scale=1e+8;

x=data(:

1);y=data(:

2);z=data(:

3);

scale;

xb=min(x);xe=max(x);%得到最小值

yb=min(y);ye=max(y);%得到最小值

Xl=linspace(xb,xe,200);%沿x

Yl=linspace(yb,ye,200);%得到y点

[X,Y]=meshgrid(Xl,Yl);%得到值的点坐标矩阵

method='cubic';%插值方法

Z=griddata(x,y,z,X,Y,method);%曲面

figure;holdon;%准备图形窗口

[C,h]=contour(X,Y,Z);%画等高

clabel(C,h);colormapcool;%标示等

boxon;xlabel('x');ylabel('y');

axisequal;title('等值线图:

(单位:

scale)');

%设置坐标轴和标题

holdoff;%停止在当前图形窗口将网格

请绘制等高线图形:

(此题目写到报告中)

四、实验注意事项

(1)对没有程序的题目,分析实验内容,写出程序大致框架或完整的程序代码。

并写到实验报告中。

(2)进入MATLAB7.0集成环境。

(3)编辑或验证程序,并进行保存。

(4)运行程序,若有错误,修改错误后再次运行,如此反复进行到不显示出错为止。

(5)检查程序输出结果。

五、实验心得

本次上机实验是测量数据可视化,这很复杂其中包含了许多其他方面的东西。

自己在课前做了预习,课堂上听取了老师所讲的知识。

然后做实验报告时,一些简单的基础操作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其中有一部分拟合与差值的部分不是很懂,加上实验中这块的内容很少,将数据放在电子表格中,再数据读取这一块也不是很懂,需要多加的练习,很快就做出来了。

 

实验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时间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