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思考题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1563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思考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三章思考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三章思考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三章思考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三章思考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章思考题1.docx

《第三章思考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思考题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章思考题1.docx

第三章思考题1

环境0702,郭雪,07233034

第三章思考题

(1)自由沉淀的颗粒沉速如何计算?

答:

水中所含悬浮物的大小、形状、性质是十分复杂的,因而影响颗粒沉淀的因素很多。

为了简化讨论,假定:

①颗粒外形为球形,不可压缩,也无凝聚性,沉淀过程中其大小、形状和重量等均不变;②水处于静止状态;③颗粒沉淀仅受重力和水的阻力作用。

静水中的悬浮颗粒开始沉淀时,因受重力作用而产生加速运动,但同时水的阻力也增大。

经过一很短的时间后,颗粒在水中的有效重量与阻力达到平衡,此后作等速下沉运动。

等速沉淀的速度常称为沉淀末速度,简称沉速。

如以F1、F2分别表示颗粒的重力和水对颗粒的浮力,则颗粒在水中的有效重量为

(1)

式中d——球体颗粒的直径;

ρS、ρ——分别表示颗粒及水的密度;

g——重力加速度;

如以F3表示水对颗粒沉淀的摩擦阻力,则

(2)

式中A——颗粒在沉淀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对球形颗粒,A=1/4πd2

u——颗粒沉速;

λ——阻力系数,它是雷诺数(Re=ρud/μ)和颗粒形状的函数。

根据实验得知,对球形颗粒有如图4-2所示关系,分三段拟合该曲线得

Re<1,λ=24/Re(Stokes式)

(Pair式)

103<Re<105,λ=0.44(Newton式)

在等速沉淀情况下,F1-F2=F3,即

(3)

将上述阻力系数公式代人式(4-3)得到相应流态下的沉速计算式。

对于层流,在Re<1时,

(4)

这就是Stokes公式,式中μ为水的粘度。

该式表明:

①颗粒与水的密度差(ρs-ρ)愈大,沉速愈快,成正比关系。

当ρs>ρ时,u>0,颗粒下沉;当ρs<ρ时,u<0,颗粒上浮;当ρs=ρ时,u=0,颗粒既不下沉又不上浮;②颗粒直径愈大,沉速愈快,成平方关系。

一般地,沉淀只能去除d>20μm的颗粒。

通过混凝处理可以增大颗粒粒径;③水的粘度μ愈小,沉速愈快,成反比关系。

因粘度与水温成反比,故提高水温有利于加速沉淀。

(2)如何由沉淀实验求颗粒沉淀速度和去除率?

答:

沉淀试验是在沉淀管中进行的。

将含悬浮物浓度为c0的原水混合均匀后,注入一组(通常5~7个)沉淀管,经t1时间沉淀后,从第一沉淀管深度为H处取样,测定悬浮物浓度c1;沉淀时间为t2时,从第二沉淀管深度同为H处取样,分析悬浮物浓度c2,……。

在t1时刻,沉速大于u1(=H/t1)的所有颗粒全部沉过了取样面,而沉速小于u1的颗粒浓度不变,仍为c1,这样,cl/c0表示这部分颗粒与全部颗粒的重量之比,记作xl,余类同。

将x1对u1作图,可得如图4-4所示的沉淀曲线。

对于指定的沉淀时间t0,可求得颗粒流速u0=H/t0,凡沉速大于等于u0的颗粒在t0时间内可全部去除,去除率为(1-x0),这里x0表示沉速小于u0的颗粒与总颗粒之比。

对于沉速为u(u<u0)的颗粒,由于在t=0时刻处于水面下的不同深度处,经t0时间沉淀,也有部分颗粒通过了取样面而被去除,其去除率为该颗粒的沉淀距离h与H之比即

所以经t0时间沉淀,各种颗粒沉淀的总去除率为

(3)在沉淀实验中,变化取样点的高度对计算颗粒去除率有何影响?

答:

无影响,相同的时间内,通过不同高度的h的颗粒数是相同的,所以去除率是相同的。

(4)沉淀池表面负荷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与沉淀池水深有何关系?

表面负荷即:

,即单位时间内通过沉淀池单位面积的流量。

物理意义:

又称表面负荷或溢流率,它的数值等于颗粒沉速µ0,若需要去除的颗粒沉速µ0确定后,则表面负荷q也就确定,又因为平流理想沉淀池去除率仅决定于表面负荷q及沉速µt,所以表面负荷与沉淀池深度无关。

(5)如何计算絮凝沉淀的颗粒去除率?

由于原水中含絮凝性悬浮物(如投加混凝剂后形成的矾花,活性污泥等),在沉淀过程中大颗粒将会赶上小颗粒,互相碰撞凝聚,形成更大的絮凝体,因此沉速将随深度而增加。

悬浮物浓度越高,碰撞机率越大,絮凝的可能性就越大。

絮凝沉淀的效率通常由试验确定。

在直径约0.10m,高约l.5~2.0m,且沿高度方向设有约5个取样品的沉淀管中倒入浓度均匀的原水静置沉淀,每隔一定时间,分别从各个取样口采样,测定水样的悬浮物浓度,计算表观去除率;作出每一沉淀时间t的表观去除率E与取样口水深h的关系曲线或每一取样口的E-t关系曲线(如图4-7);选取一组表观去除率,如10%、20%、30%……等,对每一去除率值,从图读出对应的tl、t2、t3…;据此在水深-时间坐标图中点绘出等去除率曲线,如图4-8。

对指定的沉淀时间和沉淀高度,这沉淀效率η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h5是所选定的沉淀高度。

(7)絮凝沉淀的颗粒去除率-颗粒沉速之间的曲线与水深有关吗?

答:

(8)拥挤沉淀的特点是什么?

答:

拥挤沉淀(成层沉淀)当悬浮物浓度较高时,颗粒互相干扰,小颗粒的沉速加快,大颗粒的沉速减慢,然后以一种集合体形式下沉,颗粒间的距离保持一定,上层清液与下沉污泥间形成明显的泥水界面,界面以一定的速度下沉。

此类沉淀即为拥挤沉淀,界面的下沉速度即为沉淀速度(如图“拥挤沉淀”所示)。

由图可知,在测定初期,沿沉淀深度从上到下依次存在清水层A、受阻沉淀层B、过渡层C和压缩层D。

随时间延长,泥水界面下移,压缩层增厚,至某个时刻,沉淀层和过渡层消失,只剩下清水层和压缩层。

界面高度随沉淀时间的变化如图“分层沉淀现象”所示。

图中AB为等速沉淀段,CD为等速压缩段,从B至C为沉速逐渐减小的过渡段。

(9)界面下沉速率如何计算?

物理意思是什么?

答:

如上图,以浑液面的高度H为纵轴,以时间t为横轴,可以绘出浑液面的沉降线。

沉淀开始时,t=0,浑液面从水面开始沉降,浑液面起始高度为H0,于时间t时刻浑液面沉降到高度为H的位置,则浑液面的沉速为u=(H0-H)/t

(10)沉淀池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

答:

沉淀池由五个部分组成即:

进水区、出水区、沉淀区、贮泥区及缓冲区。

进水区和出水区的功能是使水流的进入与流出保持均匀平稳,以提高沉淀效率。

沉淀区是池子的主要部位。

贮泥区是存放污泥的地方,它起到贮存、浓缩与排放的作用。

缓冲区介于沉淀区和贮泥区之间,缓冲区的作用是避免水流带走沉在池底的污泥。

(12)进水和出水区均匀布水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什么样的措施可以达到均匀布水?

答:

进水和出水均匀布水的原因是为了避免短流。

在进水和出水区布水不均匀时会引起短流。

短流是指进入沉淀池的水流在沉淀池中停留时间不同,一部分水的停留时间小于设计停留时间,很快流出池外;另一部分则停留时间大于设计停留时间,这种停留时间不相同的现象叫短流。

短流使一部分水的停留时间缩短,因而不到充分沉淀,降低了沉淀效率;另一部分水的停留时间可能很长,甚至出现水流基本停滞不动的死水区,减少了沉淀池的有效容积。

因此,短流是影响沉淀池出水水质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是在设计中可采取的措施如:

可采用配水孔或者缝,以消除进口射流使水流均匀分布在沉淀池的过水断面上,降低紊流并防止污泥区附近的流速过大;出水区使用堰口出流布置或者淹没式出口;采用指形出水槽以延长出流堰的长度;沉淀池加盖或设置隔墙,以降低池水受风力和光照升温的影响;高浓度水经过预沉,以减少进水悬浮固体浓度高产生的异重流等。

其中,对于平流式沉淀池可以在进水时采用进水槽、溢流堰、穿孔整流墙、低孔、挡流板、潜孔等措施。

二是加强运行管理,在沉淀池投产前应严格检查出水堰是否平直,发现问题,要及时修理。

在运行中,浮渣可能堵塞部分溢流堰口,致使整个出流堰的单位长度溢流量不等而产生水流抽吸,操作人员应及时清理堰口上的浮渣;用塑料加工的锯齿形三角堰因时间关系,可能发生变形,管理人员应及时维修或更换,以保证出流均匀,减少短流。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使沉淀池的短流现象降低到最小限度。

(13)沉淀区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水力条件?

答:

水力条件要求:

减少紊动性:

紊动性指标Re,提高稳定性:

弗劳德数Fr=v2/Rg(Fr高,表明对温差,密度差异重流和风浪的抵抗能力强.),同时满足的只能降低水力半径R,措施是加隔板:

L/B>4,L/H>10

水流速度的控制也很重要,适宜范围:

10-25mm/s(给水),5-7mm/s(污水)

(14)沉淀池工艺设计原则是什么?

答:

(1).设计流量

沉淀池的设计流量与沉砂池的设计流量相同。

在合流制的污水处理系统中,当废水是自流进入沉淀池时,应按最大流量作为设计流量;当用水泵提升时,应按水泵的最大组合流量作为设计流量。

在合流制系统中应按降雨时的设计流量校核,但沉淀时间应不小于30min。

(2)沉淀池的只数

对城市污水厂,沉淀池的只数应不少于2只。

(3).沉淀池的经验设计参数

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如无污水沉淀性能的实测资料时,可参照下表经验参数选用。

(4).沉淀池的有效水深、沉淀时间与表面水力负荷的相互关系,见下表所示。

(5).沉淀池的几何尺寸

沉淀池超高不少于0.3m;缓冲层高采用0.3—0.5m;贮泥斗斜壁的倾角,方斗不宜小于60º,圆斗不宜小于55º;排泥管直径不小于200mm。

(6).沉淀池出水部分

一般采用堰流,在堰口保持水平。

出水堰的负荷为:

对初沉池,应不大于2.9Us·m;对二次沉淀池,一般取1.5~2.9L/s·m。

有时亦可采用多槽出水布置,以提高出水水质。

(7).贮泥斗的容积

一般按不大于2日的污泥量计算。

对二次沉淀池,按贮泥时间不超过2小时计。

(8).排泥部分

沉淀池一般采用静水压力排泥,静水压力数值如下:

初次沉淀池应不小于14.71kPa(1.5mH20);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应不小于8.83kPa(0.9mH20);生物膜法的二沉池应不小于11.77kPa(1.2mH20).

(15)沉淀实验如何用于指导沉淀池设计?

答:

进行设计参数u0或T0的确定可由沉淀实验得到。

(在数值上q设=u设)

选u0时,絮凝性颗粒池深=实验柱高

选T0时,所有颗粒池深=实验柱高

考虑到水流的影响:

u设=u0/(1.25-1.75)T设=1.5T0-2.0T0

(16)竖流式沉淀池和幅流式沉淀池与平流式沉淀池相比有何特点?

沉淀去除率的计算方法是否相同?

答:

竖流式沉淀池又称立式沉淀池。

其池体平面为圆形或方形。

池上部为沉淀区,下部为污泥区,两区之间为缓冲区。

水从中心管自上而下进入池内,出口处设伞形挡板,使水在池中均匀分布,水流沿沉淀区的整个断面上升,澄清后的水由池四周溢出。

悬浮物沉降后进入池底锥形污泥斗,污泥借静水压由排泥管排出。

竖流式沉淀池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排泥容易,常用于较小水量的沉淀处理;缺点是深度大、施工困难,造价高;对水量冲击负荷和水温变化适应能力不强,池径不宜过大。

竖流式沉淀池的池型水以设在池中心的导流筒进入,再从下部经过反射板均匀地、慢慢地进入水池内。

污水是在池的下部向上做竖向流动,而水中的悬浮颗粒是在承受竖直向上的水流速度与颗粒本身的重力产生的颗粒的下沉速度。

辐流式沉淀池半桥式周边传动刮泥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工艺过程中沉淀池的理想配套设备适用于一沉池或二沉池,主要功能是为去除沉淀池中沉淀的污泥以及水面表层的漂浮物。

一般适用于大中池径沉淀池。

周边传动,传动力矩大,而且相对节能;中心支座与旋转桁架以铰接的形式连接,刮泥时产生的扭矩作用于中心支座时即转化为中心旋转轴承的圆周摩擦力,因而受力条件较好;中心进水、排泥,周边出水,对水体的搅动力小,有利于污泥的去除。

去除率计算方法不同,平流式沉淀池去除率P=1-p0+

,竖流式沉淀池沉淀去除率=1-p0。

(17)斜板斜管沉淀池为什么可以提高沉淀效率?

答:

从理想沉淀池的特性分析可知,沉淀池的处理效率仅与颗粒沉淀速度和表面负荷有关,与池的深度无关。

对一深度为H,体积为V的平流式理想沉淀池,由式(4-12)得Q=u0V/H。

即在V及H给定的条件下,若欲获得要求的去除率(由U0决定),处理水量就不能随意变化;同样,在水量给定时,只能得到固定的去除率。

或者说,增大Q,则U0就随之增大,从而降低去除率,反之,若提高去除率(亦即减小U0),处理的流量就必须减小,两者不可兼得。

但是若将该池分为n层浅池,每池深度为h=H/n,当进入每个浅池的流量为q=Q/n(即水平流速不变)时,浅池沉速u0’=q/A=Q/nA=u0/n,即沉速减小了n倍,从而使效率大大提高。

当每个浅池保持原有的沉速u0不变时,每个浅池处理的流量为q’=u0A=Q,则n个浅池的总处理能力提高至原来的n倍。

沉淀池分层和分格还将改善水力条件。

在同一个过水断面上进行分层或分格,使断面的湿周增大,水力半径R(=面积/湿周)减小,从而降低雷诺数Re(=vRρ/μ),增大弗罗德数Fr(=v2/gR),降低水的紊乱程度,提高水流稳定性,增大池的容积利用系数,在工程实际应用上,采用分层沉淀池,排泥十分困难,所以,一般将分层的隔板倾斜一个角度,以便能自行排泥,这种形式即为斜板沉淀池。

如各斜隔板之间还进行分格,即成为斜管沉淀池。

在平流式或竖流式沉淀池的沉淀区内利用倾斜的平行管或平行管道(有时可利用蜂窝填料)分割成一系列浅层沉淀层,被处理的和沉降的沉泥在各沉淀浅层中相互运动并分离。

根据其相互运动方向分为逆(异)向流、同向流和逆向流三种不同分离方式。

每两块平行斜板间(或平行管内)相当于一个很浅的沉淀池。

其优点是:

①利用了层流原理,提高了沉淀池的处理能力;②缩短了颗粒沉降距离,从而缩短了沉淀时间;③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积,从而提高了处理效率。

这种类型沉淀池的过流率可达36m3/(m2h),比一般沉淀池的处理能力高出7-10倍。

(18)斜板斜管沉淀池类型不同颗粒的沉淀轨迹有何不同?

答:

在斜板斜管沉淀池中非凝聚性颗粒沉淀的沉淀轨迹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以为在进行静水沉淀时其速度不发生变化。

而凝聚性颗粒沉淀的沉淀轨迹是曲线型,因为颗粒之间发生碰撞聚结,使颗粒变大导致沉速加快。

由于沉速不断变大,所以其轨迹是一条下弯的曲线。

(19)泥渣悬浮型澄清池和泥渣循环型澄清池的工作特点有什么区别?

答:

泥渣循环型澄清池的优点:

不需机械搅拌,结构简单;缺点是反应时间短,运行不稳定,泥渣回流控制较难,适应性差,适用于小水厂。

泥渣悬浮型澄清池强制出水管出水20-30%,来保持池内泥渣浓度一定。

池内水流上升速度v=0.8-1.0mm/s,结构简单,但运行适应性差(水温、水量、变化时,泥渣层工作不稳定)。

各种澄清池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类型

优点

缺点

适用条件

机械搅拌澄清池

(1)单位面积产水量大,处理效率高

(2)处理效果较稳定,适应性较强

(1)需机械搅拌设备

(2)维修较麻烦

(1)进水悬浮物含量<5.0g/L,短时间允许5~10g/L

(2)适用于大、中型水厂

水力循环澄清池

(1)无机械搅拌设备

(2)构筑物较简单

(1)投药量较大

(2)消耗大的水头

(3)对水质、水温变化适应性差

(1)进水悬浮物含量<2g/L,短时间允许5g/L

(2)适用于中、小型水厂

脉冲澄清池

(1)混合充分,布水均匀

(2)池深较浅,便于平流式沉沉池改造

(1)需要一套真空设备

(2)虹吸式水头损失较大,脉冲周期较难控制

(3)对水质、水量变化适应性较差(4)操作管理要求较高

适用于大、中、小型水厂

悬浮澄清池(无穿孔底板)

(1)构造较简单

(2)能处理高浊度水(双层式加悬浮层底部开孔)

(1)需设气水分离器

(2)对水量、水温较敏感,处理效果不够稳定

(3)双层式池深较大

(1)进水悬浮物含量<3.0g/L,,宜用单池;进水悬浮物含量3~10g/L,宜用双池

(2)流量变化一般每小时≯10%,水温变化≯1℃

(20)机械搅拌澄清池的工作原理?

各区的功能是什么?

原水进入进水管后,在进水管中加入混凝剂,混凝剂在进水管内与原水混合后流进三角行的环行进水槽,通过槽下面的出水孔均匀地流入第一反应室,在这里由于搅拌器上叶片的转动,将水、大量回流的泥渣以及混凝剂进行搅拌,并充分混合均匀,然后水被搅拌器的涡轮提升到第二反应室。

在水进入第二反应室时,水中的混凝剂已完成了电离、水解、成核,并已开始形成细小的凝絮,到第二反应室及导流室后,因流通截面增大,以及导流板防水流扰动的作用,使凝絮在稳定的低流速水中逐渐长大。

水再进入分离室,此时水的流通截面更大,使水流速更缓慢,水中的凝絮由于重力作用渐渐下沉,从而达到与水分离的目的。

分离出的清水流入集水槽,再由出水管进入滤池,泥渣回流循环或进入浓缩室定期排放。

第一絮凝区:

进行混凝剂与原水的快速混合,在短时间内完成机械搅拌作用。

第二絮凝区:

絮凝反应阶段在此进行。

泥水分离区:

沉淀分离出清水,经集水槽收集流出池外。

泥渣浓缩室:

池内多余的泥渣溢入泥渣浓缩室中,经浓缩脱水后再排出池外。

以保持池内泥渣数量平衡,浓度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

(21)有关沉淀池的设计方法是否可以用于机械搅拌澄清池分离区的设计?

答:

可以,但需要在沉淀池的设计基础上作出一点修改即可。

在机械搅拌澄清池泥水分离区的下部需要设置一个缝隙,使沉淀后剩余的泥水由此回流入第一絮凝区。

其他如进口区进水方式的设计与沉淀池也有些区别。

第七章思考题

1氯和氯胺消毒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

氯主要靠HOCl起作用,HOCl扩散到带负电的细菌表面,通过细菌的细胞壁穿透到细菌内部,然后靠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使细菌死亡。

反应速度快,持续性差,副产物多。

氯氨的消毒:

也是依靠HOCl。

只有HOCl消耗得差不多时,反应才会向左移动。

因此,有氯胺存在时,消毒作用比较缓慢。

如氯消毒5分钟,杀灭细菌99%以上,而用氯胺消毒,相同条件下仅杀灭50%。

三种氯胺中,二氯胺消毒效果最好,但有嗅味。

三氯胺消毒作用极差,且有恶嗅味。

反应速度慢,持续性好。

2.水中碱度对消毒效果有何影响。

答:

碱度影响水的PH值,从而影响消毒效果。

3.为什么要用Ct值作为氯消毒设计和运行的依据。

答:

在一定的消毒效果条件下,消毒剂浓度C与接触时间T存在一定关系,很显然,消毒剂浓度越高,所需要的接触时间越短;消毒剂浓度越低,所需要的接触时间越长。

4.二氧化氯、臭氧和紫外线消毒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

二氧化氯消毒的优点:

(1)ClO2既是消毒剂又是氧化能力很强的氧化剂,氧化还原电位1.16V。

(2)对细菌细胞具有较强吸附和穿透能力,破坏酶系统。

能杀死贾第虫和隐孢子虫

(3)不会与水中有机物作用生成THMs。

甚至本身的氧化能力能去除THMs前驱体。

(4)ClO2消毒能力比氯强。

(5)ClO2不水解,消毒受pH影响较小。

(6)ClO2余量能在管网中保持很长的时间。

(7)作为氧化剂,能去除或降低水的色度等。

能同时控制水中铁、锰、色、味、嗅

二氧化氯消毒的缺点:

(1)产生亚氯酸根(ClO2-)等有毒副产物制备和保存困难、纯度没保证运行成本相对较高毒、副作用的认识较少,使用经验还不多,特别是大型水厂。

(2)但ClO2本身和副产物ClO2-对人体血红细胞有损害。

有报道认为还对人的神经系统及生殖系统有损害。

(3)美国EPA规定:

水中剩余ClO2和ClO2-的总量规定不超过1.0mg/L。

目前我国还没有规定。

臭氧消毒的优点:

(1)杀菌效果好、用量少,作用快。

(2)能有效杀灭抗氯的贾第虫和隐孢子虫。

(3)能同时控制水中铁、锰、色、味、嗅。

(4)产生副产物相对较少、毒副作用小。

臭氧消毒的缺点:

(1)与溴离子(Br-)反应生成副产物溴酸盐(BrO4-)。

(2)与有机物反应产生醛、酮和羧酸类副产物。

(3)不能保持管网持续的消毒效果。

(4)增加AOC,降低饮用水生物稳定性。

(5)制备、投加和反应设备复杂,防腐蚀要求高、投资和运行费用高。

紫外线消毒的优点:

(1)对致病微生物有广谱消毒效果、杀菌速度快,效率高,效果好。

(2)对隐孢子虫卵囊有特效消毒作用

(3)不产生有毒、有害副产物,不增加AOC(assimilableorganiccarbon生物可同化有机碳)、BDOC(biodegradabledissolvedorganiccarbon生物可降解溶解性有机碳)等损害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的副产物

(4)能降低嗅、味和降解微量有机污染物

(5)占地面积小、停留时间短

(6)消毒效果受水温、pH影响小

(7)紫外线照射不会改变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纯水不会带入附加物所引起的污染。

(8)适用于各种水的流量下,操作简单,适用方便,只需要定期清洗石英玻璃套管,更换灯管即可。

紫外线消毒的缺点:

(1)没有持续消毒效果、需与氯配合使用

(2)管壁易结垢,降低消毒效果

(3)消毒效果受水中SS和浊度影响较大

(4)被杀灭的细菌有可能复活

(5)国内使用经验较少

(6)紫外线杀菌没有持续消毒作用,易受二次污染

5.水的透光率如何影响紫外线消毒效率?

答:

紫外线消毒原理是利用适当波长的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造成生长性细胞死亡和(或)再生性细胞死亡,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

透光率减小,紫外线的透过率也变小,所以消毒效果将会变差。

第四章思考题

1.滤池的过滤过程包括哪两个环节?

答:

迁移是颗粒脱离流线接近滤料的过程,主要作用力有:

拦截、沉淀、惯性、扩散、水动力(非球形颗粒在速度梯度作用下发生转动)对于这几种力的大小,目前只能定性描述。

粘附物理-化学作用力(范德华引力、静电力、以及一些特殊化学力)但表层滤料的筛分作用也不能排除,特别是在过滤后期,当滤层中的孔隙尺寸逐渐减少时。

2.滤池的工作周期如何确定?

受什么因素影响?

答:

从过滤开始到冲洗结束的一段时间称为滤池的工作周期。

受滤速,滤料粒径,滤层厚度,滤池作用水头等影响。

3滤池有几种过滤方式?

如何实现?

各有什么特点?

答:

三种:

(1)等水头等速过滤,通过设置出水流速调节器⇒普通快滤池

(2)变水头等速过滤,随着过滤进行,滤层孔隙率减少,水头损失增加,滤池内水位自动上升,自由进流,以保持过滤速度不变。

例如虹吸滤池,无阀滤池。

(3)等水头变速过滤,如果过滤水头始终保持不变,滤速必然要降低。

多格滤池进水渠连通,各池水位相等,但由于各池截污量不同,滤速v不等。

干净滤料滤速大。

整个系统平均滤速不变。

每个滤池滤速逐渐降低。

分隔数很多时,可以近似达到“等水头变速过滤”。

4什么是滤料层含污能力?

如何改善?

答:

滤料层含污能力:

单位体积滤层在一个过滤周期中截留的悬浮物的量称为“滤层含污能力”,单位g/cm3或kg/m3。

使用反粒度过滤,减少水利分级带来的不利影响,采用粗滤料,改进进水方向,用多层滤料。

5快滤池的过滤机理?

快滤池有哪些特点?

快滤池的主要构成?

答:

机理:

快滤池的除浊作用主要是浊质颗粒在滤料表面粘附的结果,对除浊起主要作用的是滤料的表面积。

当水中的滤层过滤时,水中浊质颗粒深入滤层内部不断粘附于滤层表面而逐渐被去除,从而出现水的浊度沿滤层方向不断减少的现象。

特点:

对除浊起主要作用的是滤料的表面积,现水的浊度沿滤层方向不断减少。

快滤池的主要构成:

滤料层,承托层,配水系统,冲洗集水槽,集水渠,管廊。

7滤料的主要表征参数、配水系统的方式和特点。

答:

重要的工艺参数:

滤速、强制滤速、反冲洗强度、滤池面积

大阻力配水系统,工作可靠、采用最广、冲洗干净但冲洗水头要求高,

需冲洗水箱或水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