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1457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山东省潍坊市普通高中

2021届高三毕业班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考试

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20年11月

一、选择题

1.西周时,各国视江南为蛮荒之地。

至春秋,《左传》载,吴人自称属于“周室”,并在姬姓中“居长”;《国语》提到,吴王视夷狄为外人,自认为是华夏成员。

据此可知春秋时期

A.吴国贵族具有周室血统B.南方逐步认同中原文化

C.宗法分封制度广泛推行D.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加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吴人自称属于“周室”,并在姬姓中“居长””可以看出,处于南方的吴国也开始认同周的统治,故B项正确;吴国与周并没有血缘关系,排除A;材料并不涉及宗法,排除C;春秋时期共主的地位削弱,排除D。

2.如表为秦汉时期治疗疫病的相关记载。

这表明当时国家为救治疫病

措施

出处

被处以刑罚的人,如果得了麻风病,该如何论处?

应送往麻风病人收容所。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

平帝元始二年,郡国大旱、蝗,青州尤甚,民疾疫者,腾空房舍,为置医药。

《汉书·平帝纪》

皇甫规讨陇右,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成悦。

《后汉书·皇甫规传》

A.发挥地方主导作用B.建立了最早的救治机构

C.建立完备法律体系D.重视采取隔离救治措施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应送往麻风病人收容所。

”“腾空房舍,为置医药”“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成悦。

”可得出这些措施都是隔离救治措施,故D项正确;ABC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排除。

3.唐中期以前,政府主要依靠各级大小官吏来维护市场交易秩序。

之后,官府在维护正常交易秩序的过程中,还利用牙人(买卖双方的中间人)、行会等来协助官府执行相关政策。

这一改变

A.体现城市坊市界限已被打破B.使商业组织成为市场管理主体

C.表明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弱化D.适应了城市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政府官员监管到利于中间商人维持秩序,可以看出,这种利用民间力量维持市场秩序的行为,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故D项正确;A项不能体现,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商业组织的主体地位,排除B;政府的管理职能并不弱化,只是手段不一样,排除C。

4.宋朝之前,负责监察的御史大夫等称为台官,负责侍从规谏的谏议大夫等称为谏官,“台”官、“谏”官各有所司。

宋朝之后,御史拥有了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

这一制度变化

A.使监察谏议流于形式B.反映了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C.强化了台谏行政职权D.导致了冗官、冗费现象加剧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意可知,宋朝以后台官和谏官的职责开始出现重合,这是由于宋朝皇权加强,谏官不敢规劝皇帝的过失,而只敢去弹劾官员的过失,由此谏官逐渐有了监察官员的权力,台谏逐渐合流,故选B;“流于形式”的说法有误,排除A;这一制度的变化是弱化了台谏的行政职权,排除C;台谏官员是职能出现重叠,没有导致冗官、冗费现象加剧,排除D。

5.明清时期,浙江崇德石门镇因专营榨油而发展为拥有数千家居民的雄镇,嘉善干窑镇“民多业陶”,平望镇“居民日增,货物益备,而米及豆麦尤多”。

材料反映了当地

A.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B.集镇发展呈现专业化

C.政治经济重心已经分离D.出现了多个商业中心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因专营榨油而发展为拥有数千家居民的雄镇”可得出当地出现专业化的集镇,B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不能得出占据主导,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到政治,排除C;材料中的集镇并不是商业中心,排除D。

6.1888年,《申报》发文:

“自泰西诸国东来,西国之物日见其消流,而于中土之所生产,中国之所制造,日形其雍滞……购用西国之物日益多,则钱财之流于外者日益广,而上日益损,下日益穷,几何不如漏卮之难塞也,岂独一鸦片而已哉!

”这一评论基于

A.中国对外贸易优势地位丧失B.实业救国思潮日益兴起

C.洋货流行导致财富大量外流D.外国资本输出逐步加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购用西国之物日益多,则钱财之流于外者日益广,而上日益损,下日益穷”可以看出,中国大量购买西方商品使白银大量流向外部,故C项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优势丧失,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实业救国,排除B;材料说的是商品,而不是资本,排除D。

7.如图摘自《点石斋画报》,图中作者评论:

日人无礼扰我中土,幸有李傅相大度包容,重申和议,乃犹多方要挟赔费而外,兼索割地。

泰西各国闻而不平,遂于四月十四日中日换约之期,各派兵舰赴烟观看。

……日使知众怒难犯,不得不降心相从,……而中日之和局遂成。

这反映了当时

A.清政府仍存天朝上国观念B.民众呼吁列强保护弱国

C.国人以传统观念解读战争D.列强对华利益争夺加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幸有李傅相大度包容,重申和议”“而中日之和局遂成”可以看出,当时国人仍存有传统

心态,认为与日本签订条约是出于“大度包容”,C项正确;材料的观点不是清政府的态度,排除A;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材料只涉及到日本,没有体现列强,排除D。

8.如表为民国某时段山西张庄各阶级占有土地变化表。

据表可判断这一时段是

成分指标

民国某时段

时段初

时段末

人口比例(%)

人均亩数

人口比例(%)

人均亩数

地主

4

17.4

0.2

9

富农

2.7

11.2

1.3

6.9

中农

40

6.4

35.5

6.2

贫农

46.8

30

63

5.5

A.1924~1927年B.1934~1937年

C.1938~1942年D.1944~1947年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地主、富农占有土地减少,而贫农占有土地数量增多,这是由于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的爆发,中共在解放区推行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土地,故D项正确;1924~1927年,1934~1937年山西还在国民党控制之下,不可能出现表中的情况,排除AB;1938~1942年主要是抗战,要团结各族人民抗战,因此也不可能使地主和富农的土地大规模减少,故排除C。

9.如图为漫画《不可被战胜的力量!

》,图中由中、苏等国组成的阵营高居画面中央上方,下方为美国为首的对方阵营,写有“原子弹”的气球快被吹破了。

该图意在

A.歌颂中苏同盟关系正式形成B.说明新中国成立打破美苏平衡

C.表达对抗美战争的必胜信念D.揭露美国发动战争的非正义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不可被战胜的力量!

》”这一标题及相关信息可得出,其表达了中国不惧西方原子弹的威胁,而坚定了必胜和信念,故C项正确。

“正式形成”表述错误,排除A;此时中苏关系很好,美苏并没有平衡,排除B;材料与揭发其非正义性无关,排除D。

10.1980年深圳开发区政府计划通过出租土地换取资金,但反对意见很大,理由是:

共产党的国土怎么可以出租给资本家?

一位叫骆锦星的干部翻遍马列原著找到恩格斯的一段语录(如图),之后大多深圳干部通过流利背诵这段语录回复质问者。

这表明当时

A.“左”倾思想影响依然存在B.姓资姓社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

C.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改变D.马列主义是体制突破的唯一依据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信息可得出,即使到了改革开放后,仍然出现了“共产党的国土怎么可以出租给资本家?

”等思想与言论,说明当时“左”的思想仍然存在,故A项正确;姓资姓社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不符合当时的史实,排除了;所有制并没有改变,排除C;D项太绝对,排除D。

11.亚里士多德认为:

常人既不能完全消灭兽欲,虽贤良也未免有热忱,这就往往在执政

时候引起偏向。

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祗和理智的体现。

据此可知,他强调治国应体现

A.贤人执政B.王在法下C.道德优先D.理性至上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神祗和理智的体现”可得出其强调法律来控制人们的欲望,而法律又是理性的体现,因此反映出其主张理性至上,D项正确;ABC项与主旨无关,排除。

12.《全球通史》中提到,地理大发现时期“探险者虽然绝大多数是意大利航海冒险家,但他们的资助者都是新兴的民族君主国,而不是他们的家乡、微不足道的城邦,这一点绝非偶然”。

“绝非偶然”主要是指新兴君主国

A.能为海外殖民提供强大支持B.因航路阻断引发商业危机

C.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相对较高D.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但他们的资助者都是新兴的民族君主国”可得出,当时西欧的封建王室大力支持海外探险,为其提供帮助,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商业危机,排除B;CD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排除。

13.如表为英国历史上部分宪法性文件。

据此可知,英国

时间

文件

成果

1215年

《大宪章》

规定非经贵族会议的决定,不得征收额外税金;承认教会自由不受侵犯。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

1641年

《三年法案》

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B.教会

权力高于王权

C.具有限制王权的法律传统D.逐步确立了议会主权

【答案】

C

【解析】

【详解】从1215年的《大宪章》到1641年的《三年法案》中都有限制国王权力的规定,由此可说明英国具有限制王权的法律从传统,故选C;这些法律文件限制了国王权力,但并不能就此证明国王已经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教会权力,排除B;D项内容无法体现,排除。

14.关于新经济政策的研究,有些学者认为“它是补资本主义发展阻断之后的路线改变”“列宁回到了马克思主义原来关于社会主义只能是成熟的资本主义的继承人的主张”“它实质上是政治性而不是经济性的”。

这些观点

A.曲解了国家资本主义内涵B.正确揭示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

C.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主张D.赞赏列宁政治高于经济的路线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列宁回到了马克思主义原来关于社会主义只能是成熟的资本主义的继承人的主张”“它实质上是政治性而不是经济性的”等信息可知,材料所述学者错误地认为列宁进行的社会主义失败了,只能退回到资本主义经济上,结合所学可知,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利用,目的是尽快地恢复和发展经济,为最终消灭资本主义奠定物质基础,因此材料所述学者的观点曲解了新经济政策实行的目的,曲解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内涵,A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发展经济,材料所述学者的观点曲解了国家资本主义内涵,而不是正确揭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评述了新经济政策,没有涉及马克思主义的主张,C项错误;材料所述学者的观点曲解了国家资本主义内涵,而不是赞赏列宁政治高于经济的路线,D项错误。

15.如表为二战后新成立的部分国家政权。

这反映了

时间

事件

1948年

朝鲜半岛分别成立韩国、朝鲜两个政权。

1949年

德国正式分裂为东德、西德两个国家。

1955年

法国从印度支那撤军后,越南南部成立与北部对峙的政府。

A.新兴民族国家的出现B.战后地区分离主义盛行

C.殖民体系的逐步瓦解D.大国博弈影响民族自决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所涉及的时间都处于美苏冷战时期,而朝鲜的分裂、德的的分裂都是美苏大国博弈的结果,故D项正确;材料中的不是新兴民族国家,排除A;材料体现的不是地区分离主义,排除B;材料主旨不是殖民主义,排除C。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水浒传》部分引文

引文

出处

嘉佑三年瘟疫转盛。

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复会百官计议。

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启奏。

天子看时,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989—1052年)。

《水浒传》楔子

(宋江)清晨醒来较早,出来街上从县前过时看到了一盏明灯,仔细一看是卖汤药的王公来到县前赶早市,宋江撒谎道:

“便是夜来酒醉错听更鼓”。

《水浒传》第二十回

卢员外攻打东昌府,因遇没羽箭张清,吃了败仗。

宋江前去助战,被张清用石子打中一十五员大将。

《水浒传》第七十回

燕青和李逵入东京城看灯,两个手厮挽着,正投桑家瓦来。

来到瓦子前……李逵定要入去。

《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回

材料二中国自汉武帝开始启用年号,并以年号纪年,此后皇帝即位都要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改元,如汉武帝改过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

1056年9月,宋仁宗废止了使用两年的年号“至和”,启用第九个年号“嘉祐”,直至嘉祐八年宋仁宗病逝。

——据《中国历代帝王世系与年号总表》

材料三东昌府,元东昌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初为府。

领州三,县十五。

东距布政司二百九十里。

——据《明史·地理志》卷四十八

(1)从材料一中任意提取两条历史信息加以阐释。

(2)综合上述材料,评析《水浒传》的史料价值。

【答案】

(1)信息一:

仁宗复会百官计议,反映宋朝实行朝议制度。

朝议是皇帝与相关官员讨论重大事务的中央决策方式,有利于保障政府决策的合理性。

信息二:

参知政事范仲淹启奏宋仁宗,反映了宋朝专制体制的特征。

为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宋朝设枢密院掌管军政,设三司掌管财政大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信息三:

燕青和李逵入东京城看灯,卖汤药的王公来到县前赶早市,反映了宋代对城市管理放松,打破时间、空间限制。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信息四:

燕青、李逵入东京城看灯,来到瓦子前,反映宋代城市出现娱乐场所。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繁荣。

(2)从材料二看,《水浒传》存在时间错误:

范仲淹1052年去世,《水浒传》中出现1058年(嘉祐三年)仁宗与范仲淹议事。

从材料三看,《水浒传》存在地理名词错误:

据《明史》东昌府设立于明洪武初年,明朝的地理名词出现在了以北宋为背景的《水浒传》中。

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

《水浒传》作为成书于明代、以宋代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宋、明两朝的社会现实;但小说存在虚构、夸大等艺术加工成分,不能等同于史实,使用时应与其它史料印证。

【解析】

【详解】

(1)信息一:

根据“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复会百官计议。

”可得出仁宗复会百官计议,反映宋朝实行朝议制度。

说明时可从朝议是皇帝与相关官员讨论重大事务的中央决策方式,有利于保障政府决策的合理性进行概括。

信息二:

根据“参知政事范仲淹”得出参知政事范仲淹启奏宋仁宗,反映了宋朝专制体制的特征。

说明时分析宋代加强皇权的措施及影响即可。

(2)根据材料中所涉及的时间可以看出,《水浒传》存在时间错误:

范仲淹1052年去世,《水浒传》中出现1058年(嘉祐三年)仁宗与范仲淹议事。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水浒传》存在地理名词错误:

分析时可据《明史》东昌府设立于明洪武初年,明朝的地理名词出现在了以北宋为背景的《水浒传》中。

最后进行总结可得出,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

《水浒传》作为成书于明代、以宋代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宋、明两朝的社会现实。

17.如表为1912~1943年山东向东北地区移民的人数及回返、留住人数情况(单位:

千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年度(两年合计)

迁入数

回返数

留住数

1912—1913

512

160

352

1914—1915

552

184

368

1916—1917

563

145

418

1918—1919

602

230

372

1920—1921

698

247

451

1922—1923

744

272

472

1924—1925

784

324

460

1926—1927

1375

528

847

1928—1929

1904

800

1104

1930—1931

980

732

248

1932—1933

744

743

1

1934—1935

962

739

223

1936—1937

654

591

63

1938—1939

1220

512

708

1940—1941

1970

1210

760

1942—1943

1870

1030

840

——摘编自马晓驰《民国时期东北地区山东移民问题研究》

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时期山东向东北地区移民情况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答案】1912-1929年,稳步增长。

山东人多地少,劳动力过剩;东北地多人少,资源丰富;东北地方政府鼓励移民;期间山东地区战乱、灾荒,形成大规模移民。

1930-1937年,急剧减少。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对东北实行法西斯统治,关内人民望而却步,甚至出现关外移民大规模返乡。

1938-1943年,快速回升。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山东沦陷;因以战养战需要,日本对东北大规模掠夺,造成当地劳动力严重不足;日本在山东大规模掠夺劳动力,导致这一时期被动移民迅速上升。

【解析】

【详解】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912-1929年呈现的趋势是稳步增长。

分析原因时可结合所学从山东人多地少,劳动力过剩、东北地多人少,资源丰富、东北地方政府鼓励移民、期间山东地区战乱、灾荒,形成大规模移民等方面概括。

而1930-1937年的趋势是急剧减少。

可结合日本侵华的影响回答。

其它言之有理亦可。

18.图1、图2、图3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国共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根据地分布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根据地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答案】图1根据地主要在南方省界交接处。

受国民大革命影响,南方群众基础较好;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各省交界处反动势力薄弱,故农村根据地多集中于此。

所以图1是国共对峙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图2根据地主要分布于华北与东北地区。

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不断壮大;解放战争爆发后,东北与华北大部分地区率先解放;西北、西南和南方广大地区仍为国统区。

所以图2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

图3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各省。

南方是国民党统治重心,反动势力较为强大;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被迫战略转移,革命中心转移至北方;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共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敌后战场逐步成为抗日主战场。

所以图3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根据地。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是分析图片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从图1的信息点可得出,根据地主要在南方省界交接处。

受国民大革命影响,南方群众基础较好;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各省交界处反动势力薄弱,故农村根据地多集中于此。

所以图1是国共对峙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结合图2中的信息可得出,根据地主要分布于华北与东北地区。

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不断壮大;解放战争爆发后,东北与华北大部分地区率先解放;西北、西南和南方广大地区仍为国统区。

所以图2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

结合材料图3中的信息可得出,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各省。

南方是国民党统治重心,反动势力较为强大;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被迫战略转移,革命中心转移至北方;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共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敌后战场逐步成为抗日主战场。

所以图3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根据地。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0年全球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大会期间西方发达国家指责中国排放了过多的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变暖。

针对西方国家这一言论,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为中国代表团撰写发言稿。

(要求:

发言稿观点明确,围绕观点从历史与现实角度展开论述,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答案】【示例】

西方发达国家的指责是不合理的。

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迅速发展,由于蒸汽机和内燃机的使用,煤炭、石油成为主要工业动力,1880~2000年全球累计碳排放量贡献率中,欧盟和美国占全球一半。

近代以来,中国进入工业化时间较短,由中国来承担历史责任是不公平的。

20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以产业转移

方式将落后产能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碳排放量增长放慢,发展中国家替西方购买者进行大量生产制造,作为消费者的发达国家应该对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负主要责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迅速发展,温室气体排放量有所增加,但人均排放量仍远低于美国,中国的排放量是建立在14亿人口之上的。

西方发达国家的指责是出于对中国的偏见;面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中国会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全球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变暖问题。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以看出,西方国家在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西方发达国家的指责是不合理的。

论述时,可从工业革命的的过程与影响等角度分析西方国家对气候所产生的影响。

再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产业发展的影响。

最后再总结得出国际社会加强全球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变暖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