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课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0976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8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经济学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西方经济学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西方经济学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西方经济学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西方经济学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经济学课件.docx

《西方经济学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课件.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课件.docx

西方经济学课件

第二十一章经济增长和周期理论

第一节、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

第二节、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

第三节、新古典增长理论

第四节、内生增长理论

第五节、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第六节、经济周期概述

第七节、乘数-加速数模型

■在短期内,一个经济总要经历收缩、谷底、扩张和顶峰四个阶段,在衰退和繁荣的交替中运行。

在衰退期内,产出、收入、就业和贸易等宏观经济的实际变量都会出现明显的下降;而在繁荣期内,这些宏观经济变量又会出现显著上升。

短期经济波动:

中国

关于经济波动的三个关键事实

■一、经济波动是无规律和无法预测的。

二、大多数宏观经济数量同时波动

三、随着产量减少,失业增加

■2005全球及各国经济增长一览

■ 2005年(e)世界经济4.3

■工业发达国家2.5 

■美国 3.5欧元区1.5  德国0.8法国1.5 日本2.8 英国1.9 加拿大2.9 俄罗斯5.5 印度7.1 东盟四国4.9中国9.9

■数据来源:

IMF统计数据

■197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时汇率)

01----美国--------1,0255亿美元

02----日本----------2068亿美元

03----西德----------2037亿美元

04----法国----------1470亿美元

05----英国----------1236亿美元

06---意大利---------1077亿美元

07---加拿大----------851亿美元

08--澳大利亚---------429亿美元

09---墨西哥----------396亿美元

10---西班牙----------390亿美元

11----瑞典-----------357亿美元

12----荷兰-----------351亿美元

13----中国-----------272亿美元

■1990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除苏联外,按当时汇率)

01----美国---------5,8033亿美元

02----日本---------3,0522亿美元

03----德国---------1,5470亿美元

04----法国---------1,2198亿美元

05---意大利--------1,1045亿美元

06----英国-----------9946亿美元

07---加拿大----------5827亿美元

08---西班牙----------5115亿美元

09----巴西-----------4650亿美元

■10----中国-----------3878亿美元

■2001年世界各国(地区)GDP总值排名

■01----美国--------10,1714亿美元

02----日本---------4,2451亿美元

03----德国---------1,8738亿美元

04----英国---------1,4063亿美元

05----法国---------1,3027亿美元

06----中国---------1,1590亿美元★★★★★

07---意大利--------1,1409亿美元

08---加拿大----------6771亿美元

09---墨西哥----------6178亿美元

10---西班牙----------5775亿美元

18----台湾-----------2644亿美元

27----香港-----------1626亿美元

2007年世界各国GDP排名(前10名)

■排名国家或地区  总值(亿美元)人均(美元)

■1美国13980046280 

2日本5290041480 

3德国3280039710 

4中国301002280 

5英国2570042430 

6法国2520041200 

7意大利2090035980 

8西班牙1410030820 

9加拿大1360041470 

10俄罗斯114008030 

■20  中国台湾        3980        17520

36  中国香港        2050          29350

■2007年GDP 总量前五位省份 GDP(亿元) 

广东 30606 

山东 26000

江苏 25000 

浙江 18640

河南 15000 

2007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9个省市加入“万亿俱乐部”,广东、山东、江苏仍然位居前三。

根据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世界2007年鉴》预计,广东的GDP总量接近于世界排名18的瑞士,山东的GDP总量接近于排名26的沙特阿拉伯。

■但西部省级政府GDP排名仍然靠后,宁夏、青海、西藏位于最后三位,其总量相加还不到广东的一成。

第一节国民收入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民收入呈现出长期增长趋势和波动的情况。

■长期:

直线所对应的产量即为经济中现有资源被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产量。

■波动:

实际产量围绕其潜在产量的趋势水平波动。

第二节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

1.经济增长的衡量

■经济增长:

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

用增长率来描述。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产量的长期增加或者说产出水平的提高。

既可以用经济社会中总产量的增加来表示,也可以用人均产量的增加来表示。

经济增长可以用增长率加以说明。

就是说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国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

■经济增长只是对经济状况的一个“量”的考察,而经济发展则是从“质”的角度对经济状况所作的考察。

所以,经济发展是一个比经济增长更为复杂的概念。

经济增长的源泉

■经济增长的源泉,不同的学派,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认识。

一般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是劳动、资本和技术

■在古典经济学时期,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在于劳动,因而强调劳动或人口多少的重要性;新古典经济学时期,资本被强调到了无可附加的地步,从而形成“唯资本论”,资本积累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动力;现代经济理论特别强调技术的重要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另外,新制度经济学特别强调制度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从而是制度成为经济增长的第四源泉或要素。

补充材料:

哈罗德—多马模型

—1、模型的基本假设前提

(1)经济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2)储蓄是国民收入的函数,即S=sY。

S社会中是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3)生产过程中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劳动L和资本K;

—(4)劳动按一个固定不变的比例增长;

—(5)不存在技术进步(即L/K或K/L是不变的),也不存在折旧;

—(6)规模报酬不变,即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和资本的数量不变;

—(7)资本—产量比例υ=K/Y不变,即一个社会的资本(存量)和该社会的总产量或实际国民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

—(8)社会中的投资全部来自储蓄,即I=S。

就是说该模型是以凯恩斯收入决定论为基础的。

2、哈多模型的基本方程和经济含义

(1)由于假设资本—产量比例υ=K/Y不变,则,随着资本存量的增加,该社会的产量也增加,因而有:

■ΔK=υΔY

(2)又由于假设不存在折旧,所以,资本存量的增长ΔK全部来源于新的投资,即I=ΔK。

从而有

■I=υΔY

■(3)又由于S=sY和I=S,所以有:

sY=υΔY

或ΔY/Y=s/υ或G=s/υ。

■上面的最后一式,就是该模型的基本表达式。

该模型的经济含义是:

要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国民收入增长率就必须等于社会储蓄倾向与资本产量比二者之间的比例。

2.增长核算

■生产函数:

■总产出=全要素生产率×F(劳动,资本)

◆Y=AF(N,K)

■3、增长的经验估算

■以美国1950——1996年为例。

■4、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

丹尼森

第三节、新古典增长理论

◆1.人均生产函数曲线

◆不考虑技术进步:

Y=F(N,K)

2.模型的假设

3.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本方程

■设:

■人口增长率n=△N/N,

■人均产量y=Y/N,

■人均资本k=K/N。

■s是储蓄率,S=sY。

4.经济增长的稳态图示

■稳态中,总产出的增长率=资本存量增长率=劳动人口增长率。

经济增长率g=n。

5.稳态分析

■稳态:

指一种长期的均衡状态,人均资本达到均衡,并维持在均衡水平不变,忽略技术变化,人均产量也达到均衡的稳定状态。

k、y不变。

6.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率提高后,人口增长率曲线向上移动。

与人均储蓄曲线交于一个新的稳态水平。

7.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

■黄金分割律:

使人均消费最大化的人均资本。

第四节、内生增长理论

■一、基本模型

■△Y/Y=△K/K=sA-δ

■公式表明即使没有外生技术进步的假设,经济的收入也一直增长。

与新古典理论的区别:

假设资本边际收益递减。

二、两部门模型

第五节、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政府可以影响决定经济增长的3个因素,即技术进步、资本形成和劳动投入。

■一、鼓励技术进步

■二、鼓励资本形成

■三、增加劳动供给

第六节、经济周期概述

1.经济周期

2.经济周期的类型

■1)基钦(美国,1923)短周期,平均长度为3.5年。

■2)朱格拉(法国,1860)中周期,平均长度为8~10年。

■3)康德拉季耶夫(俄国,1925)长周期,平均为50年。

■4)库兹涅茨(美国,1930)中长周期,平均长度为20年。

■5)熊彼特(美国,1939)综合周期:

每一个50~60年的长周期包括6个8~10年的中周期,每一个中周期包括三个长度约40个月的短周期。

他在1939年提出,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大约经历了三个长周期:

—第一个长周期:

18世纪80年代~1842年,“纺织机时代”

—第二个长周期:

1842年~1897年,“蒸汽机和钢铁时代”

—第三个长周期:

1897年以后,“电气化和汽车时代”

3.经济周期的一般原因

■1)消费不足论:

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过多,消费不足。

这是由于分配不均造成的。

富人得到了更多的收入。

■2)投资过度论:

投资过多,生产资本品的部门发展超过了生产消费品的部门。

资本品投资的波动导致了经济波动。

■3)信用过度论:

货币和信用的扩张,导致利率下降,投资增加,繁荣;反之衰退。

■4)创新理论:

技术革新和发明不是连续和均匀的。

■5)预期过度论:

在心理上的乐观预期和悲观预期,说明了繁荣和衰退的交替。

乐观时,投资和消费增加,繁荣。

■6)政治周期论:

政府的交替扩张和收缩。

经济上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7)太阳黑子论:

太阳的周期造成农业产出的变化。

第七节、乘数-加速数模型

1.加速原理

2.乘数-加速数模型

■某种因素,如新技术,使投资增加,通过乘数作用,收入增加。

■收入增加后,消费增加,有效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国民收入增加后,通过加速数的作用,投资增加。

■循环往复,社会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

国民收入增加。

■社会资源有限性,在经济达到周期的峰顶时,收入不再增长,投资下降为0,导致下期的收入下降,在加速数的作用下,投资进一步减少,收入下降,处于衰退时期。

■衰退到谷底后,长期的负投资,而折旧不断,设备要更新,重置投资,投资增加后,进入新一轮乘数-加速数循环。

_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任何理论的创立必须有基本概念和范畴作为分析的起点。

而凯恩斯革命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创立了一整套计量宏观经济的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总量分析法),而这一指标体系的核心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

案例:

2007年中国GDP可以超过德国吗?

⏹2005年德国GDP为约2.7万亿(单位:

美元,下同),2006年德国GDP为2.8582万亿,增加了约二千亿。

2005年中国GDP规模为2.225万亿,2006年中国GDP为2.684万亿,增长10.75%。

2007年,考虑到德国经济增长约为2-3%,他的GDP应该为2.93万亿。

而中国经济在2007年保守预计增长在8-9%,加上预计的RMB升值4-5%,中国今年的GDP应该在3.1万亿左右,一举超过德国。

附:

2007年世界主要GDP排名

⏹名次国别GDP(亿美元)人均GDP(美元)

⏹1美国13980046280

⏹2日本5290041480

⏹3德国3280039710

⏹4中国301002280

⏹5英国2570042430

⏹6法国2520041200

⏹7意大利2090035980

⏹8西班牙1410030820

⏹9加拿大1360041470

⏹10俄罗斯114008030

⏹GDP排名表明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共同瞩目的焦点,面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有人认为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正在受到挑战,也有人担心中国经济,会不会像暑天的天气一样,处在一种高温和炎热的状况。

怎么样才能来准确理性地,看待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本章内容

⏹一、国内生产总值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

⏹三、其他宏观经济指标

⏹四、总产出核算的校正

⏹五、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第六节结束语

一、国内生产总值

◆1.最终产品finalproductgoods:

◆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在同期内不再加工、可供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

2.中间产品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goods:

⏹经过加工后,还要在以后生产中作为投入的产品。

⏹例如,一般来说,钢铁和棉纱就是中间产品。

3.国民生产总值GNP:

即国民总收入GNI

◆指一国国民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grossnationalproduct(income)

4.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一国国境内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格的总和。

◆grossdomesticproduct

◆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家统计局的定义)

5.GNP与GDP的比较

⏹封闭条件下,GNP=GDP。

⏹如果GNP>GDP,说明本国公民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两者的关系

⏹GNP=GDP+本国公民境外产值–外国公民的本国境内产值。

因此,GNP有时大于GDP,有时小于GDP。

6.国内生产总值的特点

7.GDP的缺陷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

1.支出法(expenditureapproach)

⏹又称最终产品法finalproductapproach。

⏹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来计量GDP。

⏹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总支出一般包括消费支出C、投资支出I、政府购买G以及净出口NX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GDP=C+I+G+X-M

【I】投资investment

⏹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这里的投资是指总投资,投资或总投资是一个流量,指一定时期内资本存量变化;资本存量则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点上的资本总量。

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

资本品属于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中间产品在生产中一次性转移其价值,而资本品在生产中只是部分被消耗,即折旧。

)另外住宅也被视为投资品。

净投资

【G】政府购买Governmentpurchase

◆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

◆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

以避免重复计算。

◆转移性支出:

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不是等价交换,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体现的是再分配职能救济金,失业保障金。

【X-M】净出口netexports

支出法计算的中国GDP

2.收入法incomeapproach

(1)生产要素报酬收入

⏹工资:

所有对工作的酬金、津贴和福利费,其中包括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

⏹利息:

给企业提供的货币资金所得利息,如银行存款利息、企业债券利息等。

不包括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

⏹租金:

出租土地、房屋等租赁收入;专利、版权等收入。

两类税收

⏹间接税:

能够转嫁税负,即可以通过提高商品和劳务的售价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的税收。

⏹一般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征收,如

⏹增值税:

主要针对货物,13/17%税率

⏹营业税:

主要针对劳务,3-15%税率

⏹关税等:

针对进出口。

⏹(5)资本折旧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总投资里面。

⏹6)统计误差。

⏹所以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及企业转移支付+折旧+统计误差

收入法计算的中国GDP

3.生产法productionapproach

生产法计算的中国GDP

我国按国际通行的核算原则

⏹资料加工计算得出。

主要资料来源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统计资料,包括国家统计局系统的统计资料,如农业、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劳动报酬、价格、住户收支统计资料,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如交通运输、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国际收支统计资料;

⏹第二部分是行政管理资料,包括财政决算资料、工商管理资料等;

⏹第三部分是会计决算资料,包括银行、保险、航空运输、铁路运输、邮电通信系统的会计决算资料等。

4.产出、支出、收入的关系

⏹广义看,宏观经济中的产出、收入与支出完全等值,

⏹一国或一地区,一定时期内的产出总量就是其收入总量从而也就是其支出总量,即:

5.总产出核算的重要意义

(1)总产出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变量。

其他宏观经济变量如消费、储蓄、投资、税收、财政支出、进出口等等都是由它派生出来的。

(2)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只有通过总产出水平的变化才能得到最终说明。

比如就业水平、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等。

⏹(3)“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的恒等式是建立宏观经济模型的基本依据。

三、其他宏观经济指标

1.国内生产净值:

NDP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新增加的产值,即从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了折旧之后的部分。

NDP=GDP-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新创造价值,是以前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

NDP反映一定时期生产活动的最终净成果。

⏹折旧占GDP的比例一般相对稳定,

⏹用GDP,还是NDP,表示经济总量变动,没有本质差别。

⏹国内外,一般都更习惯采用GDP。

2.国民收入:

NI

⏹nationalincome

⏹广义:

泛指GDP、NDP等经济总量。

或宏观经济学中“国民收入核算”。

⏹狭义:

指一国一年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的总和。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贴

⏹国民收入要加上折旧、间接税等才形成GDP。

⏹政府给予企业的补贴,虽然不记入产品价格,但是成为企业收入,然后成为要素收入。

3.个人收入:

PI

⏹personalincome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PI=NI-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和支付利息等)。

⏹转移支付,如退伍军人津贴、失业救济金、养老金、职工困难补助等。

4.个人可支配收入:

DPI

5.综合

⏹GDP-固定资产折旧=NDP

6.人均收入

⏹人均GDP(GNP)

⏹GDP的大小代表了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市场规模,

⏹人均GDP代表了国家的富裕程度与生活水平。

四、总产出核算的校正

2.潜在产出

⏹现实GDP: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已经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潜在GDP: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调动所有社会资源,在一定时期内能够生产的最大限度的最终产品和劳务。

⏹潜在GDP是充分就业时的GDP,也称充分就业GDP。

3.综合国力的评价CNP

ComprehensiveNationalPower

五、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宏观经济学是把总体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它所研究的是经济中的总量。

在宏观经济分析中,通常把国民经济分为四个部门:

家庭、企业、政府、对外贸易。

这里考察的家庭、企业、政府、对外贸易是一个行业整体,而不是具体。

由此,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这四个部门构成的国民经济如何实现物质交换和循环周转的。

1.两部门的收入构成

从GDP的计算得出国民收入公式

I=S恒等式的解释

大写的I=S会计方面不论经济状况如何,储蓄和投资都相等。

⏹是事后的实际发生的国民收入均衡;

⏹也是名义上的,按照当年市场价格计算的。

2.三部门的收入构成

3.四部门的收入构成

⏹四部门=三部门+国外部门。

第六节结束语

⏹1、要点归纳:

⏹2、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

⏹3、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

⏹4、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5、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的恒等关系

⏹6、两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SNS和MPS

⏹7、GDP核算指标的缺陷及绿色GDP概念

本章课下作业:

第5、6、7题

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为什么叫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论?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以凯恩斯有效需求原理为核心的,凯恩斯认为企业雇佣多少工人取决于生产多少产品,生产多少产品又取决于对产品的总需求。

从这种推导中,凯恩斯经济学得出总供给水平最终由总需求水平决定。

因而,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又称为需求决定论。

而总需求由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国际市场的均衡决定的。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将遵循分析由简单到复杂的逻辑顺序,本章先假定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国际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只分析产品市场关系变动对国民收入均衡的影响,故称简单国民收入决定论。

本章教学要求

使学生掌握:

总需求与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变动的关系;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乘数的含义及其计算;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变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其变动,难点是乘数理论公式的推导。

教学内容:

见下。

该章框架

●第一节均衡产出

●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第三节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第五节乘数理论

●第六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第七节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第八节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九节小结

第一节均衡产出

●一、简单经济关系条件下的基本假设:

1、只存在家庭部门和企业部门,不存在政府和对外贸易。

消费和储蓄都发生在家庭部门,生产和投资都发生在企业部门。

同时,不考虑利率对企业产量的影响。

●2、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变动,而价格水平不变(说明:

在短期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的情况下)。

宏微观经济学中的短期与长期概念的差别。

这里的短期是价格不能根据供求关系变动而调整的时期。

●3、假定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