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2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0972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1,00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2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高考语文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2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高考语文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2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高考语文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2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高考语文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2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2期.docx

《高考语文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2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2期.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2期.docx

高考语文考前20天终极冲刺攻略第02期

目录/contents

 

5月23日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01

 

5月24日实用类文本阅读

(二)………………………………………………………15

5月25日实用类文本阅读(三)………………………………………………………27

5月26日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38

 

5月27日文学类文本阅读

(二)………………………………………………………50

 

5月28日文学类文本阅读(三)………………………………………………………58

 

5月29日文言文阅读

(一)……………………………………………………………67

 

5月23日今日心情: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

——理解文章内容

考纲原文

能力要求

考点设置

题号

分值

题型

阅读和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实用类文本,应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4.探究F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018

(全国卷Ⅰ)

①理解文章内容;②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③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7-9题,

12分

2道单选题+1道主观简答题

2018

(全国卷Ⅱ)

①理解文章内容;②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③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7-9题,

12分

2道单选题+1道主观简答题

2018

(全国卷Ⅲ)

①理解文章内容;②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③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7-9题,

12分

2道单选题+1道主观简答题

2017

(全国卷Ⅰ)

①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②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③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7-9题,

12分

1道单选题+1道双选题+1道主观简答题

2017

(全国卷Ⅱ)

①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②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③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7-9题,

12分

1道单选题+1道双选题+1道主观简答题

2017

(全国卷Ⅲ)

①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②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③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7-9题,

12分

1道单选题+1道双选题+1道主观简答题

从2018年高考全国卷的实用类文本的考查形式看,考查的仍是非连续性文本,与2017年相比,去掉了一个五选二的双选题,改为四选一的单选题,主观简答题的难度及分值都有所增加。

预计2019年高考仍会沿用这种模式。

实用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理解文章内容)

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点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基本相同,注意“词语”“句子”“文段内容”和“主旨”的分析。

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多考核行文的语言风格,篇章的结构,引用等手法的运用。

典例(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日前,中国科学院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满实现全部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在未来继续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

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

然而,基于计算复杂性的传统加密技术,在原理上存在着被破译的可能性。

随着数学和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经典密码被破译的可能性与日俱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说:

“通过量子通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量子调控技术,用一种革命性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从而在确保信息安全、提高运算速度、提升测量精度等方面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

量子密钥分发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遥远两地的用户可以共享无条件安全的密钥,利用该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

这是目前人类唯一已知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的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

量子通信的另一重要内容量子隐形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特性,将物质的未知量子态精确传送到遥远地点,而不用传送物质本身,通过隐形传输实现信息传递。

(摘编自吴月辉《“墨子号”,抢占量子科技创新制高点》,《人民日报》2017年8月10日)

材料二:

潘建伟的导师安东·蔡林格说,潘建伟的团队在量子互联网的发展方面冲到了领先地位。

量子互联网是由卫星和地面设备构成的能够在全球范围分享量子信息的网络。

这将使不可破解的全球加密通信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新的控制远距离量子联系的实验。

目前,潘建伟的团队计划发射第二颗卫星,他们还在中国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着一项太空量子实验。

潘建伟说,未来五年“还会取得很多精彩的成果,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

潘建伟是一个有着无穷热情的乐观主义者。

他低调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心,称中国政府将会支持下一个宏伟计划——一项投资20亿美元的量子通信、量子计量和量子计算的五年计划,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2016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12亿美元。

(摘编自伊丽莎白·吉布尼《一位把量子通信带到太空又带回地球的物理学家》,《自然》2017年12月)

材料三:

日本《读卖新闻》5月2日报道:

中国实验设施瞄准一流(记者:

莳田一彦、船越翔)

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东莞市郊外的丘陵地带,中国刚刚建成了大型实验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

该实验设施建设费用达到23亿元人民币,3月正式投入运行。

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同样设施的国家。

日本的J-PARC加速器设施中心主任齐藤直人说:

“虽然日本在技术和经验上领先,但中国发展得实在太快,亚洲的中心正在从日本向中国转移。

中国推进的这类大型工程还有很多。

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

政协委员潘建伟被媒体记者团团围住。

潘建伟是利用2016年发射的“墨子号”人造卫星进行量子通信研究的研究团队负责人,其团队2017年以后相继发布了多项世界首创的实验成果。

潘建伟今年当选美国《时代》杂志“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

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领先世界”。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5月7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量子调控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可以有效解决经典密码被破译的问题。

B.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太空量子实验,并计划发射“墨子号”后的第二颗卫星,他对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

C.中国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成为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设施的国家,有些日本科学家有了危机感,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

D.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项中“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说法错误。

材料三结尾说日本研究人员认为“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其中的“难以涉足”不等于选项所说的“尚未涉足”。

预测

(一)

(2019·福建省泉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当今界处于因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消除矛盾、化解危机,实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治理的大课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顺应时代发展大势向世界贡献的中国方案,其中“坚持对话协商”“坚持共建共享”“坚持合作共赢”“坚持交流互鉴”“坚持绿色低碳”的行动主张直接回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全球治理难题。

目前,中国正通过一系列举措将理念落实为现实行动,以自己的实践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展现中国大国担当,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

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的“中国力量”。

(摘编自任洁《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谭星宇《开放的世界开放的经济》)

材料二: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实现了人类探测器的首次月背着陆和巡视探测,并通过“鵲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号”201B车5月21日发射成功

目前运行在地月引力平衡点L2点

为嫦娥四号探测器提供地月中继通信支持

嫦娥四号任务引入了德国、瑞典、沙特等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开辟了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合作的新范式。

这些国际合作载荷将向全世界科学家开放数据,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过去十年,中国向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提供22万幅卫星图像,约8000景卫星图像在成员国得到应用,促进了亚太区域科研、灾难监测与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中国利用优势资源,服务航天领域的博士研究生学位教育,为各成员国培养青年英才;中国提出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共同构建“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的倡议,并在第一届高峰论坛期间与各成员国共同发布《北京宣言》,以提升各成员国航天基础能力、共享服务能力、快速响应能力、产业驱动能力和互联互通能力。

(摘编自新华网《“嫦娥四号”月背探索记》、张克俭《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为亚太空间合作贡献中国力量》等)

材料三:

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试采成功,这是中国能源开发一次历史性突破,对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每立方米的可冰天然气燃烧产生的能量是等量常规天然气的1.43倍,明显高于煤炭、石油,燃烧污染却又比煤炭、石油小,更加清洁环保。

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攻坚克难获得成功,依赖于“中国理论”的创新。

试采现场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邱海峻介绍说,我国在全球率先建立了可燃冰“两期三型”成矿理论,创立可燃冰“三相控制”开采理论,应用于试采模拟和实施方案制定,确保了试采过程安全可控。

“低渗粉砂质储层水合物矿藏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广泛分布,很多国家对可燃冰有强烈需求。

我们现在掌握了这一技术,将来可以进行技术输出,有利于解决‘一带一路’沿线资源、能源问题,推动‘一带一路’沿线的经济发展和融合。

”邱海峻说。

(摘编自吴涛、王攀、张旭东《我国可燃冰资源可用百年以上》)

材料四:

新世纪以来,能源、环境、气候变化问题严重制约着全球可持续发展,而中国倡导的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加快清洁能源国际共享,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目前,我国正加快构建清洁能源低碳体系。

在核电研究方面,作为四代核电技术的高温气冷堆是一种近乎理想的安全的核反应堆,业内人士将其称为“固有安全性”。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研究院院长张作义指出:

“关于第四代核能技术,国际上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都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只做到方案研究,而我们国家是世界上第一个实际建造电站的。

2018年10月31右,由哈电集团(秦皇岛)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承建的蒸汽发生器通过出厂验收,标志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关键设备的研发制造难题已全面攻克。

对此,哈电重装董事长王守革自豪地说:

“这台高温气冷堆核电蒸汽发生器的研制成功,从设计、材料、工艺各个环节都实现了完全的自主创新,为我国核电在‘一带一路’中顺利走出去开辟了一条全新道路。

(摘编自王璐、左翰嫡《全球能源互联网顶层设计已完成》,韩维正《低头有勇气抬头靠实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着力打造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国与国关系,内容涵盖了经济、科技等多个领域,其中又以贸易投资为工作重心。

B.“鹊桥”中继星把接收到的地面站的遥控指令通过前向链路转发给着陆器、巡视器,再经由返向链路把收到的数据以不同的频段转发到地面站。

C.向全世界开放航天数据,中国这一举措不仅能帮助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提升航天科技实力,还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D.“可燃冰”开采和高温气冷堆研制是我国对“坚持绿色低碳”行动主张的具体落实,其技术输出有利于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破解“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全球治理难题,要有顺应时代发展大势的清晰认识,也要有相应的实践,在这两方面,中国都量出了表率。

B.无论是提出构建“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还是倡导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都说明中国具有全球治理开放合作的大格局和大国担当的精神品质。

C.在航天科技、可燃冰开来和核电站建设等领域,中国虽然起步比欧美发达国家晚,但都能凭借自主创新全面赶超,取得令人自豪的世界一流业绩。

D.海域可燃冰的开采理论和第四代核能技术的研发成果,都能使我国占领新能源研发技术高地,为推动全球能源消费革命和完善全球治理创造条件。

3.未来,我国可以在哪些方面进一步为全球治理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

预测

(二)

(2019·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2019届高三三诊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网络在线学习,因为少了在途时间,获得知识更便捷、省时、省钱,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厚爱。

再加上通过前沿技术的使用带来更好的教学互动与体验,使教师授课效果更好。

但是,在线教育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有的甚至很令人担忧。

在线教育不应仅仅是将线下教育通过录像、录音简单上传至网络,而且要根据在线教育的内容和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等,釆取受教育者喜欢又能够接受的方式方法,满足受教育者的求知欲。

在线教育者眼里有学生,心里有分寸,做到想学生所想,在线教育才会更上一个台阶。

不要把在线教育变成冰冷的机器人教学,也不要吸收网络隔空对话油腔滑调、想当然的手法,甚至把低俗当有趣。

另外,行业竞争激烈却又缺乏有效监管时,在线教育各种过度营销、虚假宣传、提前“抢跑”、“名师”掺假注水等乱象就涌现出来。

(《在线教育要多点温度和责任》)

材料二:

图表1:

中国在线教育用户使用率与用户规模统计

图表2:

中国直播互动类教学的组成

(摘编自相关公开资料)

材料三:

根据公开数据统计,在今年上半年,国内各家K12领域的创业公司,累计获得融资已经超过5亿美元,K12领域也成了投资人热捧的风口。

K12,是教育领域对“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专有名词,其实就是基础教育领域。

但是,投资人和创业者需要意识到,与其他互联网产品的最大不同点,是买单者并非产品或服务的享用者。

K12的实际买单者,是家长而非学生本身。

因此K12的发展,还取决于家长对其态度,而非现有的点击量和融资额。

另外,不妨将眼界放远,未来最大的蓝海,不能将目光仅盯在K12,而是扩大视角,如“18+”,即高考之后的大学生,以及职场人士。

因为,这些人群的触网时间相对自由,财务也有自我支配余地,更为关键的是,入读大学之后的考试,不论是英语、考研考公考证,往往是省级乃至全国级的统一性考试。

(摘编自《在线教育,需要的不只是互联网思维》)

材料四:

大数据和云计算将海量的数据和用户需求进行高效的处理,创造出良好的用户体验。

而AI技术又进一步发现、判断、分析并最终解决用户的隐性需求和衍生型需求,这既能扩展厂商的业务范围和盈利空间,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整体市场规模的扩大。

此外,AR等沉浸感强的新兴技术,为实操性强或场景化要求高的学科也创造了新的机遇,不断丰富学科内容和教学形式。

同时,教育直播互动的推广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也加快了向三四线城市及以下城市转移的进程,多样化可自主选择的教学模式不断满足着变化多端的用户需求。

知识付费模式的发展,用户知识付费习惯的培养也推动着教育厂商不断深挖垂直场景需求,大范围个性化教学将在技术的不断迭代及应用推广中成为可能。

(摘编自《监管发力促行业规范化发展》)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不断扩大,2017年6月统计数据显示网民中的使用率达到19.2%。

B.截至2017年6月,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达14426万,手机在线用户达11990万,在线教育成为网民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C.直播互动类教学将教学资源信息化,老师和学生之间开展面对面的实时互动教学活动,如讨论、答疑、检测等。

D.直播类互动类教学以互联网为媒介,能突破地域的限制,它的基本要素包括老师端、学生端、教学资源平台等。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线教育是学习者更方便地获取知识的途径,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但同时学习者也容易受到网络影响,变得缺少温情和低俗。

B.在线教育产业成为投资热点,但过度营销、虚假宣传、提前“抢跑”等现象出现,也提醒我们在线教育的规范发展需要有效监管。

C.受实际买单者的身份限制,在线教育最大市场空间不在基础教育领域,而是时间和财务相对自由的大学生以及职场人士。

D.在线教育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处理,不仅提供了精细化的教学需求解决方案,而且解决了传统教育缺少个性化的问题。

6.我国在线教育应从哪些方面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

在全球卫星导航多系统并存竞争和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应用主要依赖国外系统;缺乏统筹规划,地面应用基础设施整体能力不足与重复建设并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尚未掌握核心技术,相关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尚不健全,产业集中度低,缺少龙头企业。

因此,需要加快我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促进其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将基本形成,产业应用规模和国际化水平将大幅提升,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其兼容产品在重要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对国内卫星导航应用市场的贡献率达到60%,在全球市场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摘编自《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材料二:

2017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已达到2550亿元,较2016年增长20.4%。

其中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占比为35.4%,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已达到80%。

为了突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核心芯片关键技术的瓶颈,国内芯片研发企业打造自主北斗芯片开放平台。

由国内企业所研发的全球首个支持新一代北斗三号信号体制的多系统多频高精度导航定位芯片正式发布。

同时芯片产业链企业根据自身需求针对芯片资源进行应用功能的二次开发,使芯片的综合能力得到再一次提升。

(摘编自新华网《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贡献率达80%》)

材料三:

表一北斗与GPS基本情况比较

比较项目

北斗

GPS

所属国家

中国

美国

发展过程

1994年启动,2007年发射第一颗北斗卫星,2012年建成北斗二代,已完成亚太组网,计划2020年全球组网。

20世纪70年代初步建成,1994年全面建成。

已覆盖全球,目前第三代GPS在研。

用户范围

主要应用于军用,民用正在普及

军民两用

表二北斗相较GPS的优势

比较项目

说明

三频信号

北斗使用三频信号,GPS使用双频信号。

三频信号可以更好地消除高阶电离层延迟影响,提高定位可靠性,增强数据预处理能力,大大提高模糊度的固定效率。

境内监控

GPS系统监控站全球分布较均匀。

受地域限制,北斗地面监控部分只建在中国境境内,这反而成了北斗的安全优势,不用受制于其他国家。

(摘编自《2017-2022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行业竞争现状及十三五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材料四:

2018年是北斗系统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建设任务最为繁重的一年。

组网发射创造纪录,系统运行确保稳定,国际合作亮点纷呈,应用推广成效显著。

根据计划,2019至2020年,我国还将发射11颗北斗三号卫星和1颗北斗二号卫星,在巩固亚太区域服务的同时,亦将会进一步提升全球服务性能。

国内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交通运输等领域应用不断走深走实,全国已有617万辆道路营运车辆,36个中心城市8万辆公交车,使用北斗系统。

港珠澳大桥采用北斗高精度形变监测系统,有效保障大桥安全运行。

基于北斗的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有效改进我国中期天气预报质量。

在大众应用方面,市场销售的智能手机大部分支持北斗定位功能;智能车载终端在30多个车型上实现批量应用。

国际化实现新突破,北斗赢得海外广泛赞誉。

缅甸、泰国、阿尔及利亚、俄罗斯等多国相继采购北斗产品,服务性能和产品质量在当地创下口碑。

北斗已进入国际民航、国际海事等多个国际组织标准,国际搜救卫星组织将北斗纳入全球卫星搜救系统计划。

(摘编自《中国北斗怎样服务全球》)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面临着依赖性强、规划不到位、国际竞争激烈的问题,快速健康发展我国卫星导航系统产业,是一项艰巨的重大任务。

B.美国的GPS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建成,现已为本国军民服务,也为全球服务,我国的北斗虽起步晚,但目前也能为全球提供全面服务。

C.我国北斗系统采用较为先进的三频信号技术,该项技术的数据预处理能力较强,能有效地降低高阶电离的负面影响,大大提高定位的精准性。

D.我国北斗卫星系统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北斗符合相关的国际组织标准,其相关产品已为多国提供服务,其相关服务也被国际组织接受。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力发展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加快推动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

B.北斗系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产业产值在增加,与卫星导航技术相关的产业规模有增大可能,这表明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稳健。

C.由于地域的约束,我国北斗卫星地面监控没有建在境外,如果要提升北斗系统在全球的服务性能,还需发射更多的北斗卫星。

D.随着我国交通运输、气象预报、智能手机等领域广泛使用北斗卫星系统,发展该系统服务于民众的日常生活的主要目的已逐步实现。

3.为什么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走出国门?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名校预测

预测

(一)

【答案】

1.D

2.C

3.(理论方面)完善、推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倡议,继续为解决全球治理难题提供中国方案;(经济方面)加大对外投资和贸易力度,继续为全球开放型经济发展注入中国力量;(科技方面)加大对外科技合作、共享、输出力度,继续促进全球科技发展和环境保护。

【解析】

1.A项,“其中又以贸易投资为工作重心”错误。

结合文本内容“2014年至2016年……倡议取得的丰硕成果为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的‘中国力量’”分析可知,“其中又以贸易投资为工作重心”于文无据。

B项,“把收到的数据以不同的频段转发到地面站”错误。

结合材料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