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四年级语文第八册6第六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0940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第八册6第六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第八册6第六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第八册6第六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第八册6第六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第八册6第六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第八册6第六单元.docx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第八册6第六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四年级语文第八册6第六单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第八册6第六单元.docx

鄂教版四年级语文第八册6第六单元

16、看戏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梅兰芳精湛的表演艺术。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

  3、初步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对京剧等民族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

  1、品读课文第4、5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感悟梅兰芳大师精湛的表演艺术。

  2、理清观众情绪变化线索,感悟民众对京剧国粹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品悟大师精湛表演艺术的句子,学生不容易表达,难以描绘心中的体会。

  [设计理念]:

  1.品词析句,感悟文本。

  抓住关键词语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内容,只有这样,教学才能落到实处,否则,就架空了。

而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解读第四自然段,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解读。

学生通过品析,才能感受到梅兰芳先生精湛的演技,体会到观众对京剧艺术的喜爱,对艺术家的热爱。

  2.分层理解,美读文本。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句子,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尤其在第四自然段中,有一句“唱词像珠子似的从…….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更是分几个层次细读,品读。

好句不厌百回读,读中自有感悟出。

  [教学流程]:

  一、回顾上文,引出下文

  在那个暑气未消的夏夜,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观众都特别想看京剧大师梅兰芳演戏。

当时,天那么热,人那么多,剧场却是那么静。

板书:

静,这是出场前观众的反应,出场后,观众又有哪些反应呢?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默读4—5节,用“——”划出描写观众反应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交流,相机板书。

  三、品词析句、深入研读(4、5节)

  1、品读出场时观众反应的句子。

  “当女主角穆桂英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卷起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

(1)理解出观众对大师的喜爱。

(2)抓重点词“轻盈而矫健”体会

  出场的精彩)

  2、品读表演中观众反应的句子,联上系下,体会表演的精彩。

  过渡:

观众的反应,让我们体会到了出场的精彩,表演中,观众的反应又会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呢?

  多媒体出示“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他们的情感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情感交融在一起。

”指名读。

  (抓“着了魔”、“鸦雀无声”体会表演的精彩)

  联系上文品读句子,相机出示句子:

  品读句子:

(1)“开始唱了,那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

”(重点引导学生抓“圆润”“辽远而又逼近,柔和而又铿锵”体会。

  品读句子:

(2)“唱词像珠子似的从一笑一颦中,从优雅的‘水袖’中,从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引导学生理解(1、唱词象珠子。

2、三个“从……中”。

3、五个动词)体会大师出神入化的表演艺术。

  播放《穆桂英挂帅》视频片段。

帮助理解。

  过渡:

这样美轮美奂的表演,怎不叫观众着了魔呢?

刚才通过联系上文理解观众的着魔,谁还能结合下文谈自己的体会呢?

  根据学生的交流,师小结:

女主角演的实在是惟妙惟肖,她喜,观众就喜,她悲,观众就悲,台上台下,同喜同悲,同歌同泣,这就是着了魔,这就是交融啊!

让我们也象着了魔一样读一读吧。

  3、品读高潮时,观众反应的句子。

  品读:

“女主角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多鲜花捧在手里。

  (抓“捧”引导学生体会人民群众对大师的喜爱和珍惜,希望美好的艺术之花永远绽放,永不凋谢)

  四、品读五节、升华主题

  1、比较句子的不同,谈体会。

(读出自豪,佩服,尊敬,赞美……)

  2、体会设问表达的好处。

(给人留下强烈深刻的印象)

  2、小结板书,升华主题,再读(齐读)

  3、看多媒体拓展资料(师生合作读)

  五、小结全文、拓展文本

  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感受到了梅兰芳先生精湛的表演艺术,体验到了观众对大师的热爱之情,初步初步领略了京剧的魅力。

对于博大精深的我国文化来说,今天所学的,不过是沧海一粟。

随后我们还会学《吆喝》、《中国结》,相信会对我过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更多的收获!

(放京剧音乐,结束学习。

17、吆喝

第一课时

  1、以小组为单位,深入调查:

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或旧时生意人调查过去人们吆喝的内容和声调,做好记录或录音

  2、每人模仿一两句旧时的吆喝声

  1、交流学生调查或搜集到的旧时各种吆喝,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学习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及作者情感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先模仿一句旧时本地的吆喝。

  2、请同学们模仿昨天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旧时商人处学到的吆喝(教师可适时组织评点)

  3、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我们这儿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这种商贩叫卖的吆喝声。

如今,这些清脆悠扬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要不是你们爷爷奶奶们还健在的话,它们就可能永远地消逝了。

知道吗?

你们昨天做了一件多有意义的事啊!

你们昨天做的,是抢救我们本土的文化遗产事啊!

只不过我们昨天只做了第一步,如果将采集到的这些吆喝用文字整理下来,那才是大功一件呢。

(讨论如何动笔?

  4、看看著名的作家、记者、翻译家箫乾是如何动笔写《吆喝》的。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

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介绍了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及音韵节奏等。

介绍时充满了美好的怀念之情和浓郁的情趣。

  2、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相互交流,体会其中的意味。

  3、文章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独到之处?

  (全文从两个方面人手写“吆喝”:

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

最后,又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对这吆喝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文章的思路十分清晰。

  三、质疑解疑

  1、为什么介绍“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

(对材料的加工剪裁功夫)

  2、本文十分注意语段的衔接过渡,找出这些语句,看它们承转了哪些内容?

  3、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会吓了马趴?

(自然写实、幽默调侃)

  4、………(学生自己提出)

  四、作业布置:

  1、将昨天采集的本地旧式吆喝整理成文(自拟题目、教师指导)

  2、以小组为单位,上集市搜集录音现时的吆喝,并将其排成简单的节目。

  第二课时

  交流小作文,各小组调查汇报表演

  一、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小作文(旧时的各种吆喝整理)

  每小组推荐出一至两位代表

  二、班级交流,教师组织评点

  三、以小组为单位汇报集市吆喝调查,教师组织评价打分

  四、作业布置

1、以“吆喝”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2、以小组为单位将作品整理装订成册,选优送给政府负责文化的领导。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先模仿一句旧时本地的吆喝。

  2、请同学们模仿昨天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旧时商人处学到的吆喝(教师可适时组织评点)

  3、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我们这儿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这种商贩叫卖的吆喝声。

如今,这些清脆悠扬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要不是你们爷爷奶奶们还健在的话,它们就可能永远地消逝了。

知道吗?

你们昨天做了一件多有意义的事啊!

你们昨天做的,是抢救我们本土的文化遗产事啊!

只不过我们昨天只做了第一步,如果将采集到的这些吆喝用文字整理下来,那才是大功一件呢。

(讨论如何动笔?

  4、再来看看著名的作家、记者、翻译家箫乾是如何写《吆喝》的。

  二、回顾已知

  1、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北京的吆喝声?

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全文从两个方面人手写“吆喝”:

一是“从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主要介绍卖什么。

最后,又介绍了各种吆喝的主要内容、声调变化、音韵节奏,使读者对这吆喝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文章的思路十分清晰。

  看来,显得非常杂乱的街头叫卖,已经被作者清晰的两根线所穿起来了。

那你说说,如果是你来介绍收集到的武汉旧时候的吆喝,你打算怎么安排内容呢?

  2、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相互交流,体会其中的意味。

  那我们如果写武汉的吆喝,又要注意什么呢。

对,用武汉方言。

  三、感受吆喝方法的多样性

  师:

默读第4自然段,了解作者写到了四季中哪些货色,做上记号。

  生默读勾画。

  课件出示写秋天一段的文字。

(秋天该卖“树熟的秋海棠”了。

卖柿子的吆喝有简繁两种。

简的只一声“喝了蜜的大柿子”。

其实满够了。

可那时小贩都想卖弄一下嗓门儿,所以有的卖柿子的不但词儿编得热闹,还卖弄一通唱腔。

  怎么样,从这一段中,我们又学到了什么介绍的方法吗?

对的,按照季节的顺序,把叫卖的货色介绍出来。

对,还要及时写出感情。

  师:

全班一起读这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再请四位同学分读春夏秋冬的句子。

  生读。

  师: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5—6自然段,看看哪种吆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自读。

  师:

这些小贩运用了夸张、借甲物形容乙物、戏剧性、声音的变化的方法来吸引人。

是不是只有这几种方法呢?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

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如果去掉这一段的第一句话,好吗?

  师:

看来这句话很重要哦!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再次感受它的重要作用。

[小精灵儿童网站]

 生读。

  师:

这些吆喝者只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没受过高等教育,却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对吆喝、对生活进行着艺术创造,吆喝真是语言的艺术。

让我们再来回味那韵味十足的吆喝声。

(课件播放)

  四、了解吆喝的现状

  师:

北京现在的吆喝是什么样子的呢?

请大家快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一下。

  预设——

  生1:

有卖鱼的。

“卖鱼啦,卖鱼啦”

  生2:

有磨剪刀的。

(唱)“磨剪子咧,锵菜刀”

  生3:

“回收彩电、冰箱、、空调、热水器”

  生4:

“重庆卤鸡蛋,一块钱三个,味道好的很!

  师:

大家可以继续了解家乡的吆喝,并做好记录。

吆喝其实是一种民俗文化,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其他民俗文化。

(观看课件)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搜集各种民俗文化的资料进行了解。

  师:

这节课,我们从吆喝没个停和变着法儿吸引顾客这两方面了解了吆喝。

一听到吆喝,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一群群走街串巷的身影;仿佛感受到了作者那愉悦的怀想;仿佛听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就让我们在那吆喝声中结束这节课。

(课件)

18、中国结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学会写3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

  2、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教具准备

  中国结的饰物多媒体课件有关中国结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年春天张老师回来的时候,我们每个女生都收到了张老师送的一个礼物,请同学们来猜一猜。

  一屡红丝线,交错结龙凤。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出示:

中国结,然后板书:

中国结。

你对中国结有哪些了解?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中国结的课文。

  中国结是一种装饰物,以它为题,如果你是作者朱杰人,有可能写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可能是:

为什么喜欢中国结?

样子?

作用?

历史?

特点?

种类?

……)

  同学们想到的内容真不少,现在老师就请大家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的想法和你们一样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2、检查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

  3、说一说作者在课文安排了哪些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你喜欢中国结吗?

为什么?

从课文中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自学,寻找答案。

让学生作好批注。

  2、第二、六自然段:

从哪里可以看出中国结特别受宠?

  (如果学生没有说出第六自然段的前几句,就放在后面讲解,如:

讲完“寓意丰富”一段,可提出:

如果中国结挂在外国的朋友家中,有什么寓意?

  3、第三自然段

  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中国结是民间艺术的杰作?

  (巧夺天工变化无穷叹为观止)结合学生的回答,理解词语的意思。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结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一代有一代的中国人也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予其中。

引读:

他们或象征幸福——

  过渡、拓展:

  中国结不仅外形变化无常,而且寓意极其丰富。

现在在很多的家庭中都挂着中国结,这有什么寓意?

你还看见哪里挂着中国结,他有什么不同的寓意?

  4、第四、五段:

  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1)学生自读、再指名读。

  

(2)指名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小组讨论:

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让学生自由表达,各抒己见。

  指导学生画出书中的相关语句。

  小结:

这个“头”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因此中国结又被称为“同心结”。

板书:

同心结

  (4)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播放课件:

各种各样的中国结。

  五、作业。

  1、摘录优美的词语和句子。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古诗诵读墨梅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是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1课前请学生搜集王冕的资料

  2制作好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请一学生介绍一下本首诗的作者——王冕

  一、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冕写的《墨梅》(电脑出示全文),先听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

  二、1、你们也试着读读,看看能否读通,开始。

  2、好,能读通吗?

那钱老师来考考大家(电脑出示词语)。

  吾家洗砚淡墨痕乾坤

  谁来读一下,读对了其余同学跟读两遍。

  3、齐读古诗。

  三、看来通过第一遍读大家已经把这首古诗读通了,收获挺大的。

  下面,钱老师再让大家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这首诗,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当然有问题也可提出来,好不好?

开始

  四、大家读得很认真,有收获吗?

也有问题吧?

这样,钱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把你的收获(当然也包括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讨论讨论,你们说好不好?

畅所欲言吧!

  ……

  五、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有几个小组特别的投入,钱老师要表扬他们。

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讨论的结果。

  ……

  还有没有什么疑问?

钱老师有一些问题,不知大家愿不愿意回答?

  六、1、请同学们仔细看图(电脑出示《墨梅》图),这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

  2、看着这朴实的梅花,想想梅花有哪些品性。

  3、王冕擅长绘画,他为什么尤其喜欢画梅花呢?

  4、王冕自学成才,鄙视权贵,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5、对啊,这素洁的梅花不正是诗人鄙视俗流,贞洁自守高尚情操的写照吗?

  七、同学们,再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从中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八、说说本首诗与《石灰吟》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九、欣赏课外的两首托物言志的古诗,学生进行自读自悟(电脑出示两首古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乐园(六)

学习目标:

  1、积累表示节日的诗句。

  2、了解着名历史建筑和书法艺术。

  3、正确流利的书读名言,背诵名言。

  4、读懂成语故事,理解成语故事的内容。

  5、学会修改病句。

  6、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学会恰当表达。

  7、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提高习作能力。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积累词语、名言。

  教学难点:

学会恰当表达和提高习作能力。

  教学时间:

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

  1、自由读词句,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

  3、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4、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二、读一读。

  1、多种形式熟读词语。

  2、观看邮票,说说你的发现。

  3、再读,说说你又发现了什么。

  4、教师小结。

  三、写一写,背一背。

  1、学生自己读三个句子,读通读顺。

  2、提出不理解的句子,教师解疑。

  3、说说三个句子给自己的启示。

  4、背诵句子。

  5、抄写句子。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

  1、自渎成语故事,注意读准字音。

  2、故事主要写了什么?

“韦编三绝”是什么意思?

  3、短文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4、讲成语故事。

  二、探究与发现。

  1、学生自己读句子。

  2、同位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3、自己修改。

  4、教师小结。

  5、生练习。

  全班交流。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1、创设情景,导入话题。

  2、看图了解交际内容。

  3、小组内交流自己照片上的故事。

  4、指名在全班交流,交流中引出同学的感受。

  教师谈话小结。

  第四、五课时

  一、故事引入。

  1、关于感恩的动人小故事引入,请学生谈感受。

  2、教师激情。

  二、组织交流,开阔思路

  写前交流,在小组交流自己准备写的事,通过交流,大家互相启发,取长补短,进一步开阔思路。

  三、明确要求,学习范文。

  1、提出习作要求,学习范文。

  2、学生动笔写作文。

  四、选材指导。

  全班交流评议。

选择有代表性的在班上交流,同时大家一起评议,指出不足,提出修改建议。

  五、创设情景,学生习作。

  1、修改自己的作文。

根据大家的眼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修改后誊写。

  2、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同学听,与同学分享,请同学说说他们能从你写的事情中得到什么启发。

让他们把之间的想法写在自己习作的后面

  作业设计:

  1、收集有关书法艺术和着名建筑的知识。

  2、默写三句名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