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0897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71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1页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1页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1页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1页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1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XX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

新课程标准对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内容进行了调整,提出在第一学段要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程,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

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

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

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

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

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

(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

(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四、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能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决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5.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进度表

单位:

20XX年2月26日

周次

时间

节数

内容

备注

3月2日—3月6日

4

数据收集整理③表内除法

(一)除法的初步认识①

3月9日---3月13日

4

除法的初步认识④

3月16日---3月20日

4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④

3月23日---3月27日

4

整理和复习①图形的运动

(一)③

3月30日---4月3日

4

图形的运动

(一)①表内除法

(二)③

4月6日---4月10日

3

机动③

清明假1天

4月13日--4月17日

4

表内除法

(二)②机动②

4月20日---4月24日

4

混合运算④

4月27日---5月1日

3

混合运算③

五一

假3天

5月4日---5月8日

4

机动②有余数的除法②

十一

5月11日---15日

4

有余数的除法②机动②

十二

5月18日--5月22日

3

有余数的除法③

期中

1天

十三

5月25日---29日

4

有余数的除法①万以内数的认识③

十四

6月1日---5日

4

万以内数的认识④

十五

6月8日---12日

4

万以内数的认识④

十六

6月15日---6月19日

4

万以内数的认识①克和千克②数广角学①

十七

6月22日--26日

3

数广角学②总复习①

端午

3天

十八

6月29日---7月3日

4

总复习④

十九

 

1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目标】

1.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认识统计表。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制作、分析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1.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认识统计表。

2.初步掌握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并能根据统计表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指导】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仍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统计活动过程之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选取具有针对性的学习素材,同时让学生对统计结果做出恰当的判断与预测。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2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

(1)…………………………………………………1课时

2.数据收集整理

(2)…………………………………………………1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

(1)

【教学内容】

数据收集整理

(1)(教材第2页例1,第4~5页练习一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统计表,能正确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2.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掌握收集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参与意识。

【重点难点】

1.认识统计表并能正确填写。

2.根据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情景导入】

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衣服,选哪种颜色合适?

生1:

红色

生2:

黄色

生3:

蓝色

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我们应该选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颜色。

那么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是什么呢?

这就是我们这堂课将学习的内容。

【新课讲授】

师:

我们要怎么样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1:

可以在全校进行调查。

生2:

全校学生那么多,怎样调查呢?

生3:

可以先在班里调查。

师:

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在班里调查一下。

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的红色的请举手。

师:

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全班同学对校服颜色的喜好,我们可以把它分成4个颜色整理,红色、黄色、蓝色、白色。

根据刚才同学们举手的情况,我们可以整理出分别喜欢4种颜色的人数。

翻开课本第2页,有一个班上也有这么一个类似的统计。

如图:

师:

观察这个统计表,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生1:

现在全班同学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

生2:

所有人数加在一起就是全班人数。

师: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很多东西。

喜欢红色的有9人,喜欢黄色的有6人,喜欢蓝色的有15人,喜欢白色的有9人,全班一共有38人。

那么,如果这个班订校服,选择什么颜色合适?

生:

蓝色。

师:

为什么呢?

生:

喜欢这个颜色的人最多。

师:

是的,通过我们刚才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制成统计表,我们可以更直观地分析出信息,从而得出结论。

喜欢蓝色的人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蓝色合适。

师:

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选择校服颜色的问题,现在我们来一起统计下另一个问题。

师:

同学们都喜欢小动物吧!

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呢?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只小动物,想知道它们是谁吗?

教师逐个贴出:

小猫、小狗、小兔、小乌龟。

师:

现在老师非常想知道在这四种动物中,我们班的同学喜欢哪种动物的人数最多?

喜欢哪种动物的人数最少?

你们说该怎么办?

(把喜欢每种动物的人数统计出来)

小结:

1.讨论:

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统计喜欢每种动物的人数?

2.调查统计。

找四名同学亲自用自己想到的方法统计全班最喜欢哪种小动物的数据。

3.学生自主探究绘制统计表的新方法。

师:

通过刚才的统计,大家一起告诉我,我们班最喜欢小猫的有多少人,小狗、小兔、小乌龟呢?

出示数据统计结果。

师:

我们用统计的方法制成的表格就叫统计表。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页第1题。

说说图中都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可以组织学生互相交流,独立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并把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教师可让学生对本班或者其他班级的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然后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讨论回答后面四个问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举手自由回答。

2.师出示全班同学最喜欢课外小组统计图。

3.学生汇报统计结果。

展示个别学生的统计表,请全班同学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提出哪些教学问题。

【课堂小结】

提问: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统计表。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

(1)

统计红黄蓝白

记录96158

学生对于收集、整理数据都比较顺利,也能比较顺利地把统计表完成,但是讲解的时候需要多引申。

 

第2课时数据收集整理

(2)

【教学内容】

数据收集整理

(2)(教材第3页例2)。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体验收集动态统计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画“正”字等统计数据的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统计表的统计及分析方法。

【复习导入】

1.下面是芳芳调查本班同学最喜爱的电视节目记录。

动画片:

12人

电视剧:

10人

体育:

9人

新闻:

8人

(1)请你根据上面的记录填写下表,并回答问题。

(2)喜欢()节目的人数最多。

(3)芳芳共调查了()名同学。

(4)如果调查你,你最喜爱的电视节目是()。

(5)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

2.导入课题

关于统计的简单知识,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今天,我们来具体实践和讨论一下统计的过程。

【新课讲授】

师:

翻开课本第3页例2,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我们班要从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

我们要怎么选呢?

生1:

举手然后比一比。

生2:

把支持的人名字写下来投票。

师:

为了更准确公平地选出适合的同学,我们可以用投票的方法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师:

观察课本第3页图片,想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记录选票。

生1:

我可以一个个的数。

生2:

我是用打“√”的方法统计的。

生3:

我是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的。

生4:

我是画“○”的方法统计的。

师:

很不错,想出了这么多的统计方法。

把这些统计结果填入统计表中,我们就有了一份直观的统计表。

观察这份我们刚刚统计出来的统计表,我们能得到哪些信息。

组织学生同桌之间相互讨论。

师:

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应该选谁参加比赛?

生:

陈小菲

师:

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

生:

无论他们选谁,陈小菲的票数都比王明明多。

参加比赛的肯定是陈小菲。

师:

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非常精彩,下面我们就另一个问题一起讨论一下。

请大家看课本第3页“做一做”。

组织全班同学就“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这一问题进行调查统计,选几名同学在黑板上演示记录方法。

【课堂作业】

组织全班同学一起完成教材第4页第2题的统计,并就此统计结果独立完成统计表及其分析问题。

【课堂小结】

提问: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小结:

这节课我在熟悉统计表的基础上,体验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掌握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2课时数据收集整理

(2)

常用的记录方法:

数数

画“√”

画“○”

画“正”

本课教学主要为统计表的制作过程,分析方法。

教学中始终注重以学生自主观察、思维、探索为主导,教师引导为辅,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统计表及其相关信息的积极性。

2表内除法

(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2.理解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指导】

1.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

除法概念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

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为此,教学时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理解“平均分”。

2.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让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时,要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然后着重引导学生探索怎样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时,把“怎样求出商”的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机会,适时引导,让学生探索发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合理组织学习,使学生达到“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

计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除了借助直观手段,让学生从乘除法的关系中理解求商的思路外,还应当合理组织练习。

4.重视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

应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或用学生身边的实例),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景,使学生获得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的机会。

对于提出的需要用新知识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方法。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0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

【知识结构】

1.除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平均分

(1)

【教学内容】

本教材第8~9页例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概念,能将具体事物平均分。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1.了解平均分的概念,具体操作平均分。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情景导入】

1.出示教材第7页准备参观科技园食品的情景图。

2.谈话。

同学们,美丽的春天到了,我们准备去科技园春游,高兴吗?

(1)班的同学也高兴,为了搞好这次活动,昨天,他们去超市准备了春游的食品。

我们来看看,他们准备了哪些食品。

3.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新课讲授】

1.教学教材第8页例1,引出“平均分”。

师:

我们来帮助二

(1)班的小朋友准备春游食品好吗?

请各组为二

(1)班的6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

(1)讨论分配方案。

突出每种食品“每份应该同样多”。

(2)动手分一分。

教师给出食品总数:

24颗糖果,12个果冻,18个橘子。

学生边分边口述操作过程,教师巡视。

(3)演示汇报,学生分组汇报分的结果。

生1:

把24颗糖果分成6份,每组得到4颗。

生2:

把12个果冻分成6份,每组得到2个。

生3:

把18个橘子分成6份,每组得到3个。

(4)提问:

看看你们组分得的每份有什么特点?

(同样多)

(5)讲解:

像这样把一堆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板书:

平均分

(6)让学生把自己组平均分的结果用语言表述出来。

如: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3个……

2.巩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

请学生看题,并说一说题意。

特别请学生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

(2)让学生用16张卡片代替枫叶,分一分。

分好后,同桌检查一下:

是不是平均分,每份是不是同样多,然后,按分得的结果填空。

3.教学教材第9页例2,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1)师: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那么怎么才能平均分呢?

请同学们按照例2的要求分组把18个橘子平均分到6个盘子里,可以怎么分呢?

(2)学生分组活动:

用实物图片或小圆片分一分。

(3)交流汇报。

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分,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

最后,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4.独立进行平均分。

出示教材第9页中做一做。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酸奶,独立完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的任务。

(2)同桌交流分的方法和结果。

(3)把10盒换成12盒、18盒酸奶实物图,仿上例进行活动。

让学生在多次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中,学会一些平均分的方法。

5.巩固应用——迎新年列队展示活动。

(1)让学生观看以往队列展示活动的照片。

(2)请同学们帮我们班设计一个最佳队形来参加这个活动。

要求:

每班18名学生参加,每行人数相等。

(3)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之后在卡纸上用18个小圆片贴出来。

(4)教师选择几张好的作品向大家展示,最后让全班同学都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出来。

(5)小结列队方法。

方法1:

222222222

方法2:

333333

方法3:

666

方法4:

99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中第1题。

(1)学生自己读题,弄清题意。

(2)让学生根据“平均分”概念判断“哪种分法对”,巩固对“平均分”的认识。

(3)交流。

答案:

()(√)()

【课堂小结】

提问: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均分”这个新的数学名词。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

希望大家下去多多练习、体会。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1课时平均分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时由情境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再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分一分、画一画等,帮助学生进行大量的感知,形成一定的表象,在头脑中初步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体会到除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2课时平均分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页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重点难点】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复习导入】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讨论了春游时分配食物的问题。

大家都能积极思考,并解决问题。

现在,我们来分果冻,看看又出现了什么问题。

2.出示教材第10页例3分果冻情景图。

3.提问: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4.汇报、交流信息。

【新课讲授】

1.教学例3。

(1)引导观察,提出问题。

师:

看到分果冻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

板书:

分几份?

(2)分组探讨解决“分几份?

提问:

根据你收集到的信息,能帮助他解决分果冻的问题吗?

你有什么办法?

小组讨论。

全班汇报、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小结:

8个果冻,每2个一份,8里面包含4个2,能分成4份。

2.拓展应用。

师:

如果每4个一份,要怎么分?

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卡片分一分,再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小结:

如果每4个一份,8里面包含2个4,能分成2份。

【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1题。

首先让学生思考题目。

提问:

12根木棒,每2根一份,能怎么分?

每6根一份,能怎么分?

师:

这一道题就是问12里面有几个2,12里面有几个6。

答案:

62

【课堂小结】

提问: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

这节课我们运用所学习的“平均分”的知识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我们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有很多,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2课时平均分

(2)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本课时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实例创设情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安排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练习题,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突破难点,使学生爱学、乐学,更好地掌握除法,能够准确、迅速地进行计算,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第3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2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巩固加强学生对平均分的了解。

2.激发以及培养学生对平均分的兴趣。

【重点难点】

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导入】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平均分,那我们是否会使用平均分解决问题了呢?

生:

不一定。

师:

那我们这节课就来用平均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练习讲授】

1.教学练习二第2题。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

,动手实践操作一下,往3条线上贴。

教师提示:

想怎么贴

就怎么贴。

(2)学生进行交流。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案。

(3)进行评价。

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中第3题。

(1)让学生根据题意准备学具卡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