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地质学基本概念 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0802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气地质学基本概念 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油气地质学基本概念 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油气地质学基本概念 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油气地质学基本概念 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油气地质学基本概念 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油气地质学基本概念 九.docx

《油气地质学基本概念 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气地质学基本概念 九.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油气地质学基本概念 九.docx

油气地质学基本概念九

油气地质学基本概念九

1、沉积相:

是指在特定的沉积环境形成的特定的岩石组合。

例如河流相、湖相等。

沉积单元级别划分是相对的。

应从油田开发实际出发进行沉积相级别划分。

比如,河流相为大相,辫状河、曲流河、网状河为亚相,曲流河的点坝、天然堤、决口扇等为微相。

2、沉积微相:

指在亚相带范围内具有独特岩石结构、构造、厚度、韵律性等剖面上沉积特征及一定的平面配置规律的最小单元。

3、开发层系:

为一套砂、泥岩间互的含油气层组合,在沉积盆地内可以对比的层系。

4、有效孔隙度:

岩样中那些互相连通的且在一定压力条件下,流体在其中能够流动的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5、渗透率:

在一定压差条件下,岩石能使流体通过的性能叫岩石的渗透性,岩石渗透性的好坏以渗透率数值表示,流体通过孔隙介质时服从达西公式。

6、绝对渗透率:

岩石中只有一种流体通过时,求的得渗透率值称绝对渗透率。

7、有效渗透率:

岩石中有两种或三种流体,岩石对其中每一相的渗透率称有效渗透率或相对渗透率。

8、相对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称相对渗透率。

9、孔隙喉道:

砂岩颗粒堆积,粒间形成孔隙,孔隙和孔隙之间连接的窄细部分称孔隙喉道。

10、渗透率级差:

研究储层层内渗透率非均质程度的指针之一,即层内最大渗透率与最小渗透率的比值。

11、渗透率变异系数:

反映层内渗透率非均质程度,表示围绕渗透率集中趋势的离散程度。

12、渗透率突进系数:

层内最大渗透率与平均渗透率的比值,也称非均质系数。

13、四性关系:

是指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关系。

14、隔层:

对流体流动能起隔挡作用的岩层,碎屑岩中储层中的隔层以泥质岩类为主,也包括少量其它岩性。

15、夹层:

单砂层内存在一些不连续的薄层,如泥质、细粉砂质、硅质、钙质等薄层称夹层,它直接影响单砂层的垂直渗透率。

16、粘土矿物:

组成粘土岩的矿物,有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等,这些粘土矿物常充填于储层孔隙中,它的存在方式对储层的物性影响很大。

17、储层敏感性:

所有油井的油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对油层损害的程度即为储层敏感性。

18、砂体连通性:

各种成因的砂体在垂直向上和平面上相互连通的程度。

19、贾敏效应:

当液-液、气-液不相混溶的两相在岩石孔隙中渗流,当相界面移动到毛细管孔喉窄口处欲通过时,需要克服毛细管阻力,这种阻力效应称为贾敏效应。

20、油层敏感性评价:

它包括速敏、水敏、盐敏、酸敏、碱敏等五种基本评价实验

,评价的目的在于找出油气层发生敏感的条件和由敏感引起的油气层伤害程度。

21、速敏:

流体在油气层中流动,引起油气层中微粒运移并堵塞喉道造成油气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22:

水敏:

油气层在遇到与地层不配伍的外来流体后渗透率下降的现象为水敏,通常它是由粘土矿物遇淡水后膨胀、分散、运移所造成的。

23、盐敏:

不同矿化度等级的地层水在油气层中流动时造成油气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24:

碱敏:

碱性流体在油气层中流动与碱敏感性矿物反应造成油气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25:

酸敏:

酸液进入油气层,与油气层中的酸敏性矿物反应引起油气层渗透率下降的现象。

26、达西定律:

一定流体通过多孔介质单位截面积渗流速度与沿渗流方向上的压力梯度成正比。

27、采油指数:

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油井日产油量。

28、采液指数:

单位生产压差下的井日产液量。

29、吸水指数:

:

水井单位生产压差下的井日注水量w。

30、地质储量:

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储层中油(气)的总量。

31、表内储量是指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具有工业开采价值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

32、表外储量是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开采不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

33、探明储量:

探明储量是在油(气)田评价钻探阶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储量,在现代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可靠储量。

34、单储系数:

油(气)藏内单位体积油(气)层所含的地质储量。

35、水驱储量:

直接或间接受注入水或边水驱动和影响的储量。

36、可采储量:

在现代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量油(气)层中采出的那一部分油(气)储量。

37、经济可采储量:

是指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出现经营亏损前的累积产油量。

经济可采储量可以定义为油田的累计现金流达到最大、年现金流为零时的油田全部累积产油量;在数值上,应等于目前的累积产油量和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之和。

38、油(气)田开发:

是指在认识和掌握油(气)田地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采用一定数量的井,在油(气)藏上以一定的布井方式的投产顺序,在某种驱动方式下,通过调整井的工作制度和其它技术措施,把地下石油(气)资源采到地面的全部过程。

39、开发层系:

把特征相近的油(气)层组合在一起并用一套开发系统进行单独开发的一组油(气)层称为开发层系。

40、原始地层压力:

油、气在未开采前的地层压力称为原始地层压力。

41、面积注水:

是指将注水井和油井按一定的几何形状和密度均匀地布置在整个开发区上进行注

水和采油的系统。

42、什么叫配产配注:

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为了保持地下流动处于合理状态,根据注采平衡、减缓含水率上升等,对油田、油层、油井、水井确定其合理产量、合理注水量叫配产配注。

43、油田动态分析:

通过油田生产资料和专门的测试资料来分析研究油田开采过程中地下油、气、水的运动规律,检验开发方案及有关措施的实施效果,预测油田生产情况,并为方案调整及采取新措施提供依据的全部工作统称油田动态分析。

独立开发区块动态分析的定义同上。

44、单井动态分析:

通过单井生产资料和地质资料,分析该井工作状况及其变化情况、原因,进行单井动态预测,并为改善单井生产情况提供新的措施依据的全部工作统称单井动态分析。

45、层间干扰:

在多层生产和注水的情况下,由于各小层的渗透率和原油性质有差异,在生产过程中造成压力差异,影响一部分油层发挥作用的现象。

46、单层突进:

对于多油层注水开发的油田,由于层间差异引起注入水迅速沿某层不均匀推进的现象。

47、井组动态分析:

通过对井组内的注水井和生产井情况的综合分析,以掌握井组范围内的油、水运动规律,注采平衡情况及其变化,并为改善井组注采状况提供进行调整措施的依据的全部工作称井组动态分析。

48、注采对应率:

注水井与采油井之间连通的厚度占射开总厚度的比例(用百分数或小数表示)。

49、驱替特征曲线:

又称水驱油藏油、水关系曲线或油藏水驱规律曲线。

通常是指以油藏累积产水量的对数或水油比同累积产油量的关系所绘制的曲线。

50、自然递减率:

下阶段采油量在扣除新井及各种增产措施增加的产量之后与上阶段采油量之差值,再与上阶段采油量之比称自然递减率。

51、流压梯度:

指油井生产时油管内每100m的压力变化值。

52、地层总压降:

油藏或开发层系原始平均地层压力与目前平均地层压力之差。

53、地层系数:

地层系数是油层的有效厚度与有效渗透率的乘积。

参数符号为Kh,单位为平方微米·米μ㎡m)。

它反映油层物性的好坏,Kh越大,油层物性越好,出油能力和吸水能力越大。

54、流动系数:

流动系数是地层系数与地下原油粘度的比值。

参数符号为Kh/υ,单位为平方微米·米每毫帕·秒(μ㎡m/(mPa·s)。

流动系数=地层系数/地下原油粘度

55、流度:

流度是有效渗透率与地下流体粘度的比值,参数符号为λ,单位为平方微米/毫帕·秒。

它表示流体在油层中流动的难易程度。

56、油水粘度比:

油水粘度比是地层条件下油的粘度与水的粘度的比值,参数符号为无因次量,它表示油

水粘度的差异。

油水粘度比=地层原油粘度/地层水粘度。

油井含水上升率随油水粘度比的增大而增大。

57、水驱指数:

水驱指数是指每采1吨油在地下的存水量。

单位为立方米/吨。

它表示每采出1吨油与地下存水量的比例关系。

指数越大,需要的注永量越大。

水驱指数=(累积注水量-累积产水量)/累积产油量

58、存水率:

保存在地下的注入水体积与累积注水量的比值叫存水率。

存水率=(累积注水量-累积产水量)/累积注水量

59、水淹厚度系数:

见水层水淹厚度占见水层有效厚度的百分数,叫水淹厚度系数,它表示油层在纵向上水淹的程度。

水淹厚度的大小反映驱油状况的好坏,同时反映层内矛盾的大小。

水淹厚度系数=见水层水淹厚度/见水层有效厚度

60、扫油面积系数:

油田在注水开发时,井组某单层已被水淹的面积与井组所控制的该层面积的比值叫扫油面积系数,它反映平面矛盾的大小,扫油面积系数越小,平面矛盾越突出。

扫油面积系数=单层井组水淹面积/单层井组控制面积

61、单层突进系数:

多油层油井内渗透率最高的油层的渗透率与全井厚度权衡平均渗透率的比值,叫单层突进系数。

它反映层间矛盾的大小。

单层突进系数=油井中单层最高渗透率/油井厚度权衡平均渗透率

62、水驱油效率:

被水淹油层体积内采出的油量与原始含油量之比值,叫水驱油效率。

参数符号为ED。

单位为小数或百分数。

水驱油效率=(单层水淹区总注入体积-采出水体积)/单层水淹区原始含油体积

水驱油效率表示水洗油的程度和层内矛盾的大小。

63、平面突进系数:

边水或注入水舌进时最大的水线推进距离与平均注水线推进距离之比,叫平面突进系数。

它反映油层在平面上渗透性的差别。

平面突进系数越大,平面矛盾越突出,扫油面积越少,最终采收率也就越低。

平面突进系数=最大的水线推进距离/平均水线推进距离

64、采油指数:

采油指数是指生产压差每增加1兆帕所增加的日产量,也称为单位生产压差的日产量。

它表示油井生产能力的大小,参数符号为JO,单位为立方米/(兆帕·天)

65、采液指数:

生产压差每增加1兆帕所增加的日产液量叫采液指数,也称为生产压差的日产液量。

它表示产液能力的大小。

66、比采油指数:

生产压差每增加1兆帕时,油井每米有效厚度所加的日产油量叫比采油指数,参数符号为JOS,单位为立方米/(兆帕·天·米)。

它表示每米有效厚度的产能力。

比采油指数=日产油量/(生产压差*有效厚度)

67、比采液指数:

生产压差每增加1兆帕时,每米有效厚度所增加的

日产液量叫比采液指数。

参数符号为JLS,单位为立方米/兆帕·天·米,它表示每米有效厚度产液能力的大小。

68、采油强度:

单位油层有效厚度(每米)的日产油量叫采油强度。

单位为吨/天·米。

采油强度=油井日产液量/油井油层有效厚度

69、生产压差:

静压(即目前地层压力)与油井生产时测得的流压的差值叫生产压差,又称采油压差。

在一般情况下,生产压差越大,产量越高。

70、地饱压差:

目前地层压力与原始饱和压力的差值叫地饱压差。

它是表示地层原油是否在地层中脱气的指标。

71、流饱压差:

流动压力与饱和压力的差值叫流饱压差。

它是表示原油是否在井底脱气的指标。

72、注水压差:

注水井注水时的井底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差值叫注水压差。

它表示注水压力的大小。

73、储采比:

油田年初剩余可采储量与当年产油量之比。

74、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

当年产油与油田年初剩余可采储量之比。

75、含水上升率:

指每采出1%的地质储量时含水率的上升值。

76、极限含水:

是指由于油田含水上升而在经济上失去继续开采价值时的含水极限。

77、注入孔隙体积倍数:

累积注入量与油层孔隙体积之比。

78、地下亏空体积:

在人工注水保持地层能量的过程中,注入水体积与油层采出液体体积之差,称为地下亏空体积。

79、注采比:

指某段时间内注入剂(水或气)的地下体积和相应时间的采出物(油、水和地下自由气)的地下体积之比。

80、存水率:

累积注入量减去累积产水量后占累积注水量的百分数。

81、注入水波及体积系数:

是指累积注水量与累积产水量之差除以油层有效孔隙体积,即油层水淹部分的平均驱油效率。

又称扫及体积系数。

82、水驱指数:

在某一油藏压力下,纯水侵量与该压力下累积产油量和产气量在地下的体积之比。

是评价水驱作用在油藏综合驱动中所起作用相对大小的指针。

83、吸水指数:

水井日注水量除以注水压差所得出的值。

84、粘温关系曲线:

反映稠油粘度与温度之间对应关系的曲线。

在热力采油中,原油粘度与温度关系十分敏感,温度升高,粘度降低。

粘温曲线可以反映各温度段粘度对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是热力采油中重要的基础资料。

85、蒸汽干度:

是湿蒸汽中蒸汽质量占湿蒸汽总重的百分比。

86、油汽比:

在注蒸汽热力采油过程的某个阶段中,采油量与注汽量之比,即每注一吨蒸汽的采油量。

它是评价注蒸汽技术经济效果的主要指针之一。

87、经济极限油汽比:

注蒸汽热力开采中,投入与产出相当时相对应的油汽比,低于此油汽比下继续热采则无经济

效益。

88、注汽速度:

指单位时间向油层注入的蒸汽量。

现场常用的单位是t/h或t/d。

是蒸汽吞吐和蒸汽驱重要的工作参数。

89、注汽干度:

指实际注入油层的蒸汽干度。

在地面注汽管网和井筒不长时,常用蒸汽发生器出口干度代替。

若地面注汽管线长,油层深,地面和井筒热损失大,上述替代则有较大误差,需通过井底蒸汽取样器测取井底干度或通过地面和井筒热力计算求取。

90、周期注汽量:

指在蒸汽吞吐开采方式中,一个吞吐周期的累计注汽量。

91、驱油效率:

是指在某一时间,被水驱或其它驱替剂驱替的油层体积内,采出的油量与原始含油量之比,它反映了注水开发油田的水洗油程度。

驱油效率越高,说明油层中的油被水洗得越干净。

92、经济可采储量:

是指在一定的工艺技术和经济条件下,油田开发能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时的累计产油量。

93、原油计量系统误差:

原油计量系统误差是指井口产油量减核实油量的差与井口产油量的比值,单位%。

原油计量系统误差=(井口产量-核实产量)/井口产量*100%

94、累积亏空体积:

累积亏空体积是指累积注入量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油、气、水)所占地下体积之差。

累积亏空=累积注入水体积一(累积产油纛量×原油体积系数/原油相对密度+累积产出水体积)

 

一、填空题

1、石油主要是由三种烃类组成:

即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

2、根据油田水与油﹑气分布的相对位置,分为(底水)﹑边水和夹层水。

3、在现场油水井动态分析中,经常应用油田水的水型和(总矿化度)的变化来判断油井的见水情况。

4、由油管向油层注水称为(正注)。

5、采油井水淹状况资料可直接反映油层的(剩余油)及储量动用状况。

6、含水率是表示油田油井含水多少的指标,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油层的(水淹程度)。

7、地质学上称(走向﹑倾向﹑倾角)为岩层的产状三要素。

8、多油层合采情况下,由于各小层之间渗透率相差较大,造成层间差异,可以用(单层突进)系数来表达。

9、砂岩的主要胶结物为(泥质)和灰质。

10、表示含油性好坏的指标用含油(饱和度)。

11、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

12、由两条或两条以上走向大致平行且性质相同的断层组合而成的,其中间断块相对上升,两边断块相对下降的断块组合称为(地垒)。

13、开发方式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油藏的(天然)能量进行开采,另一类是采取人工补充油层能量进行开发。

14、七点法面积注采井网中,1口采油井受周围(6)注水井的影响。

15、保持一定的(沉没度)可以

防止抽油泵受气体影响或抽空,有利于提高泵效。

16、电潜泵排量是单位时间内油泵排出液体的(体积)。

17、在油井生产过程中,所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叫(流动)压力。

18、所谓热力采油,主要有火烧油层和(注蒸汽)。

19、地层条件下的原油粘度除受油藏温度和油藏压力影响外,还受构成原油的(组分)和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的影响。

20、注汽井井下高温四参数测试主要是指井下注入蒸汽的(温度)、(压力)、(流量)、(干度)。

21、聚合物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是(提高驱油剂的波及系数),表面活性剂驱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是(提高驱油剂的洗油效率)。

22、油井流入动态关系IPR曲线是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压)的关系,它表示油层向井底的供液能力,它是分析油井动态和进行油井生产系统设计的基础。

23、注水井的洗井方式包括(正洗)、(反洗)、(正反洗)。

24、通过水井压力测试测得的资料可算出单井的(吸水指数)和(注水压差)。

25、油气藏内的油水界面与油层顶界的交线称为(外含油边界)。

26、油层本身的产液能力用(采液指数)来衡量的。

27、油藏驱动类型可分为五种,即(水压驱动、弹性驱动、气压驱动、溶解气驱动和重力驱动)。

28、反九点法面积注水的井网生产井与注水井的比例为(3:

1)。

29、三点法面积注水的井网生产井与注水井的比例为(3:

1)。

30、四点法面积注水的井网生产井与注水井的比例为(2:

1)。

31、五点法面积注水井网生产井与注水井的比例为(1:

1)。

32、七点法面积注水井网生产井与注水井的比例为(1:

2)。

33、九点法面积注水井网生产井与注水井的比例为(1:

3)。

34、油田开发中的三大矛盾是(层间矛盾、层内矛盾、平面矛盾)。

35、油田开发中常用的五种压差是总压差、(地饱压差)、(流饱压差)、生产压差、注水压差。

36、油井见水可分为六种类型,即正常水淹、(边水舌进)、底水推进、层中指进、(单层突进)、窜通。

 

二、简答题

1、油井低产的原因有哪些?

压力低无驱动能量,油层物性差,原油性质差,油层被污染堵塞。

2、河流相沉积岩石成分有什么特征?

岩石成分以砂岩为主,胶结物多为泥质,正韵沉积旋回,粒度呈上细下粗,常见斜层理,其下伏岩层常常有侵蚀切割现象。

3、聚合物驱动态分析的内容是什么?

采出状况分析,注入状况分析,各种动态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4、什么是强化生产?

增加采油压差以增加采出量,提高注水量,酸化﹑压裂

等油层改造,强化开发效果较差区域的生产。

5、油层有哪些天然能量?

有何驱油特点?

答:

油层有五种天然能量:

(1)边水或底水压头:

通常是油气流动的主要动力,在开采过程中,油水界面不断向油井方向移动,向油藏内部移动。

(2)气顶压力:

当地层压力下降时,依靠气顶气膨胀驱油;在开采过程中,油气界面下移,移向油井方向。

(3)溶解气:

当油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气体从原油中逸出并不断碳胀,达到驱油目的。

随着原油中气体消耗增多,油层能量就逐渐趋近枯竭。

(4)流体和岩石的弹性:

当油层压力降低时,油层中的流体和岩石产生弹性膨胀,达到驱油的目的。

油层的含水区往往很大,它的膨胀总体积也就很大。

(5)石油的重力:

当地层倾角较大,渗透性较好时有驱油作用。

6、油层中油气流动的阻力有哪些?

答:

油层中油气流动时遇到的阻力有:

(1)水力阻力:

包含外摩擦力,表现为流体流动时与岩石孔道壁间的摩擦力,内摩擦力,是指流体流动时,流体内部分子间的摩擦力,表现为百油的粘度;相摩擦力,是指多相流体流动时,各相流体之间的摩擦力,表现为多相渗流时渗透率大大降低。

(2)毛细管阻力:

当地层压力降至饱和压力以下时,天然气从油中逸出并膨胀,含有气泡的石油在毛细管和变化的大小不一的孔道截面中流动产生阻力,消耗更多的地层能量。

石油在油层中向井底流动,就是驱油动力不断克服流动阻力的结果。

这个过程就是消耗地层能量的过程。

当油层能量不足以克服流动的阻力时,油流就停止。

7、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是什么?

答:

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有如下五个方面:

(1)独立的开发层系,必须具有一定的经济上允许的可采储量。

(2)独立的开发层系上下必须具有良好的隔层;

(3)同一开发层系内的各油层物性应尽可能接近;

(4)同一开发层系的各油层,其构造形态、油水分布压力系统和原油性质,应基本接近;

(5)同一开发层系必须具有经济上合理的较稳定的生产能力。

8、油井分析中,经常要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出水层位的判断。

那么,如何判断出水层位呢?

答:

由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判断:

(1)对比渗透性,一般渗透率高,与水井连通的层先出水。

(2)射开时间较早,采油速度较高的层位易出水。

(3)离油水边界较近的地层易出水。

(4)其他特殊情况,如地层有裂缝而邻层无裂缝,易先见水。

(5)对应的注水井,累计吸水量越大,往往易先出水。

9、采油压差与油田开发的关系是什么?

答:

在相同地质条件下,采油压差越大,油

井产量越高。

当采油压差大到一定程度,流动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不但井底甚至油层就要脱气,气油比就会上升,油井产量不再增加或增加很少,这对合理采油,保持油井长期稳产高产很不利。

所以,油井不能任意放大采油压差,必须根据采油速度和生产能力制定合理的采油压差。

10、流饱压差与油井生产关系如何?

答:

流饱压差是流动压力与饱和压力的差值。

流饱压差是衡量油井生产状况是否合理的重要条件。

当流动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原油中的溶解气不能在井底分离,气油比基本等于原始状况。

如果油井在流动压力低于饱和压力下生产时,原油里的溶解气就会在井底附近油层里分离出来,油气比就升高,使原油粘度增加,流动阻力增大,影响产量。

所以,要根据油田的具体情况,规定在一定的流饱压差界限以内采油。

11、地饱压差与油田开发的关系如何?

答:

目前地层压力与饱和压力的差值,称地饱压差。

地饱压差是衡量油层生产是否合理的重要参数。

如果油田在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的条件下生产,油层里的原油就要脱气。

原油粘度增高。

从而降低采收率。

所以在静压低于饱和压力的情况下采油是不合理的,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必须采取措施调整注采比,恢复地层压力。

12、油井产量与地层压力和含水有什么关系?

答:

在同一油藏内,油井产量的大小与地层压力有密切关系:

压力高,可以放大生产压差,油井产量增高;压力低,增大生产压差受到限制。

油井受到注水效果后,在低含水期,油井产量高;到中、高含水期,油井的产量将随含水率的上升而递减,因此要不断放大油嘴和调整抽油参数,增大生产压差,以保证油井稳产。

13、油田开发为什么要进行调整改造挖潜?

怎样调整挖潜?

答:

油田开发的过程是一个对油层不断认识和不断改造挖潜的过程。

油田投入开发后,地下油水运动情况每天都在变化,油田开发部署和措施决不能一成不变,必须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过程中不断调整地下三大矛盾,调整注采平衡,调整地面流程。

要开发中低渗透油层潜力、高渗透油层内部潜力和注水效果差的地区的潜力,使每个油层韵角角落落的储量都动用起来。

挖潜也要通过压裂、酸化、堵水等工艺技来改造油层。

在调整改造挖潜中,始终要把注好水放在第一位,只有充分发挥注水效果,保持油层有较高的压力水平,才能实现高产稳定。

14、注水开发油田按产量和含水各分为几个开发阶段?

答:

按产量分为四个开发阶段:

第一阶段是开发准备到全面投产阶段;第二阶段是高产稳产阶段;第三阶段是产量

递减阶段;第四阶段是低产收尾阶段。

按综合含水变化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无水采油阶段;第二阶段是低含水采油阶段(20%以下)}第三阶段是中含水采油阶段(20~60%);第四阶段是高含水采油阶段(60~80%)。

第五阶段是特高含水阶段(80%以上)。

 

三、计算题

1、某抽油机井下∮56mm泵,冲程2.7m,冲次7次/min,日产液32t/d,液体相对密度0.9,综合含水45%,求该井的泵效和日产油。

解:

理论排量=泵的排量系数×冲程×冲次×液体密度

=3.54×2.7×7×0.9=60.2(t/d)

泵效=(32÷60.2)×100%=53.1%

日产油=32×(1-45%)=17.6(t)

2、某油井2004年产油6009t,2004年平均综合含水63%,求该井的水油比。

解:

年产水量=年产油÷(1-含水)-年产油量

=6009÷(1-63%)-6009

=10231(t)

水油比=10231÷6009=1.7

3、某聚合物开发区块面积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