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预涂膜行业分析报告.docx
《复合材料预涂膜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材料预涂膜行业分析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合材料预涂膜行业分析报告
复合材料
预涂膜行业分析报告
2010年7月
一、预涂膜产业发展概况
1、预涂膜产业发展历程
通过专业覆膜设备将印品和薄膜复合在一起,形成纸塑合一的产品,这种技术叫做覆膜技术(lamination)。
经过覆膜的印刷品,其表面更加光亮、平滑,图案更加鲜艳,耐磨、耐折、抗拉、耐湿、耐化学腐蚀等性能也都得到加强,甚至在印刷过程中的一些表观缺陷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被弥补,因此,不仅使用寿命延长,产品的美观性也大大提高了。
从上世纪50年代覆膜技术诞生以来,覆膜技术经历了溶剂型即涂技术、水溶性即涂技术、预涂技术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1)包装材料的革命带动了溶剂型即涂技术的诞生
20世纪50、60年代,BOPET(双向拉伸聚酯)、BOPP(双向拉伸聚丙烯)、BOPA(双向拉伸尼龙)等薄膜产品的相继诞生推动了世界包装材料的革命,从而带动了针对印后覆膜加工的即涂技术的诞生。
其中BOPP薄膜由于价格合理、应用广泛,对这场变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BOPP薄膜是1958年由意大利蒙特卡蒂公司发明的,并于1962年实现工业化,随后在全球得到迅速发展。
BOPP薄膜具有质轻、无毒、无臭、防潮、机械强度高、尺寸稳定、印刷性能好、透明性好、价格合理、污染低等优点,而且减少了纸质包装物的使用,加强了对森林资源的保护,BOPP薄膜的诞生迅速带动包装材料产业的变革,并开始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日用品等的包装。
随着包装行业的迅速发展,溶剂型即涂技术(SolventLaminatingTechnology)也在50年代末在美国被发明出来,并于60年代末期进入中国,目前仍占据着我国覆膜市场主导地位。
溶剂型即涂技术是利用专用即涂覆膜设备将经苯溶剂勾兑的溶剂型即涂胶涂覆在薄膜上,经烘干以及加热、加压,与印品复合。
经过覆膜的包装物,其表面光亮、平滑、图案更加鲜艳、耐磨、耐折、抗拉、耐湿、耐化学腐蚀,因此使即涂技术得以迅速推广。
(2)发达国家环保要求提高带动了水性即涂技术的发展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发达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治理逐渐增强,溶剂型即涂技术由于所使用的苯溶剂会对生产者、消费者的健康形成严重损害,易导致白血病、不孕症等疾病,同时有机溶剂在加工车间也潜在着火灾隐患,发达国家对其危害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为解决上述污染问题,水性即涂技术于70年代后期在欧美国家应运而生。
水性即涂技术是在原溶剂型即涂技术的基础上,用无毒无害的水性胶(即水性丙稀酸酯胶黏剂)取代有机溶剂胶,从而解决溶剂型即涂技术存在的污染问题。
由于其具有较溶剂型即涂技术环保的优点,迅速得到推广,并于9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目前在欧洲市场仍占有约35%市场份额。
(3)环保要求提高及印刷工业革命推动了预涂技术的诞生和发展
水性即涂工艺虽然解决了溶剂型即涂的苯污染问题,但它存在需要大量水清洗和排放清洗污水后的污染问题,仍不是最理想的环保型覆膜解决方案,同时,它在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方面仍有一定的缺陷。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激光照排技术和胶印技术的诞生,印刷工业迎来一场革命,从此进入高速化(从2,000印/小时提高到18,000印/小时)、自动化、信息化的时代。
另外,印后加工要求更加精美,市场印品订单需求也从原来长版化(即单一品种、大批量、长时间)转向短版化(多品种、小批量、快捷甚至24小时交付)。
传统的即涂技术由于自身的技术瓶颈,已经难以适应印刷技术发展的要求:
首先,即涂技术覆膜效率低。
由于覆膜过程中均需经涂胶、烘干等环节,因此覆膜速度受到限制,仅为15-30米/分钟,远不能满足高速印刷之后的印后加工需求。
其次,质量精美度低。
即涂技术易造成起泡、皱折问题、色彩发灰、纸张变形、图文变色的问题。
再次,数码打印技术的出现,对覆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涂技术不可能用于数码打印,只能使用预涂技术。
1989年美国GBC公司顺应印刷技术变革的需求,经过多年研究,成功地开发了预涂膜技术,开创了印后覆膜技术的新时代。
预涂膜是将适应于被贴合物质的无毒、无害的热熔胶层,通过特殊工艺,与满足相应技术要求的薄膜基材复合而成的覆膜产品。
其生产过程为,预涂膜制造厂将满足特定技术要求的薄膜材料,如BOPP、BOPET等,通过专门设备进行电处理和加温、加压处理后,与通过挤出机经高温高压流涎生成的热熔胶复合,制成半成品,而后根据客户产品尺寸的要求,经分切机加工成符合印刷包装覆膜产品尺寸要求的成品。
印刷包装企业在对印品覆膜过程时无需再对薄膜做任何涂胶工序,仅需通过专用覆膜机加热加压即可,其操作过程简单,无污染。
预涂膜特有的生产工艺和覆膜过程使得其具有环保、能够高速覆膜(60-100米/分钟)、覆膜质量高、粘结强度高、印后精美、覆膜后加工性能好等优点,所以一经推出便在美国得到了迅速推广。
美国于1996年实现了预涂技术对即涂技术的全面替代,目前约占覆膜市场95%。
欧洲由于是水性即涂技术的发源地,预涂膜的推广起初缓慢,但近年来预涂技术市场份额逐步稳步提高,目前已达65%。
日本、韩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预涂膜,目前已分别达到了约70%和50%的市场份额。
1同时,预涂膜的诞生使得数码打印产品的覆膜成为可能,从而催生了商用打印覆膜这一新兴的细分市场。
印刷行业革命中不只诞生了预涂膜,其他一些印后表面修饰加工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其中就包括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UV上光技术。
UV上光是指将专用的特殊涂剂精密、均匀地涂于印刷品的表现或局部区域后,经紫外线照射,在极快的速度下使涂剂在印品表面干燥硬化而成的一种印后加工技术。
UV上光技术可用于对印品表面整版进行修饰,也可在覆膜后的印品上进行局部UV上光处理,以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
UV上光技术对印品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和增光作用。
不过,UV上光没有发生和薄膜的复合过程,耐磨、耐折性较差,虽然可以带来良好的外观效果,但是在保护印品,延长使用寿命,以及覆膜后再加工等方面却无法胜任。
同时,UV上光后的印品不利于在其表面进行进一步的后期处理(如压痕、击凸、烫金等),因此,其印品的精美度和艺术效果也受到影响和限制。
因此,UV上光一般多用于短期阅读物和简易包装物上,在高端印刷市场的空间较为有限。
以上四类技术优缺点对比如下:
预涂膜技术自发明以来一直为发达国家掌握。
近年来,伴随着国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印刷技术水平及质量要求的提升所带来的市场需求以及国家逐步出台的相关政策推动,我国的预涂膜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2、预涂膜产品的分类
根据基材划分,预涂膜可分为BOPP预涂膜、BOPET预涂膜以及BOPA预涂膜。
BOPA预涂膜是以BOPA薄膜(或称双向拉伸尼龙薄膜)为基材生产的预涂膜,具有良好的阻隔性、抗穿刺性能和耐冲击性能、高亮度、较好的热封性与吸湿性、可印刷性,能满足一些高档客户对覆膜后产品要求。
根据市场应用划分,则可分为工业印刷预涂膜、商用印刷预涂膜以及特殊用途类预涂膜。
其中工业印刷市场主要指出版物印刷品以及食品、药品、日用品等消费品包装物覆膜市场;商用印刷市场主要指数码打印、卡证、防伪、商业广告等新兴领域的应用覆膜市场;特殊用途市场主要是指建筑材料。
其中后两类市场均是伴随预涂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而催生出的新兴市场。
二、行业管理体制
在我国,预涂膜产业并无专门的行政主管部门,由国家发改委宏观管理。
在行业标准方面,涉及塑料制品的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管理的全国塑料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行归口管理,涉及印刷技术的由新闻出版总署、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管理的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进行归口管理。
三、相关产业政策法规
1、2002年6月2日,原国家经贸委发布《第三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国家经贸委令第32号),将溶剂型即涂覆膜机列入其中。
2、2005年12月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改委令第40号),将溶剂型即涂覆膜机列入“已明令淘汰或立即淘汰”的范围。
目前国内溶剂型即涂覆膜机已基本停产,仍在使用中的都是旧设备。
3、2007年5月31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印刷业贯彻落实〈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实施意见》(新出印【2007】623号),明确将环保要求列入印刷行业发展的指导方针,“鼓励建设符合环保要求,节约能源,资源回收利用的项目,以降低环境污染,降低成本消耗;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禁止使用有毒害副作用的原材料。
”
4、2007年10月6日,国家发改委批准《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预涂膜》(QB/T2889-2007)行业标准,规范了BOPP预涂膜的定义、分类、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贮存,适用于利用塑料薄膜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品质检验。
5、2007年11月21日,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实施《纸质印刷品覆膜过程控制及测试方法第1部分:
基本要求》(CY42-2007)、《纸质印刷品覆膜过程控制及测试方法第2部分:
EVA型预涂覆膜》(CY/T43-2007),以强制标准的形式规定了覆膜过程中苯、甲苯、二甲苯的总含量应小于1,000mg/kg,其中苯的含量应小于100mg/kg,并且对预涂膜与纸质印刷品复合的技术过程控制进行了严格的规范。
6、2007年12月1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将“环保用无机、有机和生物膜开发与生产”列入国家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类。
7、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开始施行,其中规定:
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禁止生产、经营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四、预涂膜制造行业现状及竞争格局
1、世界预涂膜制造行业现状及竞争格局
(1)需求状况
预涂膜自产生以来经历了快速的推广过程。
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2,2005年以来全球预涂膜消费量如下表所示:
现阶段预涂膜需求量的大部分来自发达国家。
预涂膜产品无污染,产品质量高,自发明起很快就在环保要求较高的欧美国家及日本、韩国得到了大力推广和使用。
虽然预涂膜的价格相对分开采购即涂技术所需塑料薄膜和胶的成本稍高,但即涂技术使用中需要手工送纸,且设备运行较慢,对于产业集中度高、人工成本高以及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的发达国家大型印刷企业来说,预涂膜的生产成本总额反而并不高。
另外,发达国家商用印刷市场较为发达,商用印刷预涂膜的规模也远大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在亚洲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预涂膜产品进入规模化应用的时间较晚,限于成本因素未能及时推广。
但随着居民和政府环保意识的加强,各国印刷技术水平的发展和进步,以及亚洲预涂膜生产厂家的崛起带来的预涂膜整体成本的降低,预涂膜在这些国家的需求量在未来几年预计也将进入快速上升阶段。
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3,未来几年,全球的预涂膜需求量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特点:
①预涂膜使用率较低的国家和地区,进入预涂技术对即涂技术快速替代时期,预涂膜的需求量呈快速增长。
其中,中国是增长最快最大的市场。
②全球各地区数码打印市场的迅速发展,将大大带动预涂膜在商用印刷市场的需求增长。
③在亚洲低成本预涂膜厂商逐步取代原欧美厂商成为国际预涂膜主流供货商的过程中,全球预涂膜的成本将总体下降,接近水性即涂的成本,从而在欧洲及其它市场进一步替代水性即涂,预涂膜的需求量也将随之增长。
具体预测数据如下表所示:
(2)供应状况
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2008年世界预涂膜总产能为715,500吨/年左右,主要供应商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和亚洲。
其中北美洲和欧洲地区厂商的产能约占世界预涂膜总产能的59%,亚洲地区厂商的产能约占35%。
近年来随着亚洲国家和地区预涂膜技术的提升和价格优势越发明显,其在世界预涂膜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