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第1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案全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0619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23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第1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案全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西师大版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第1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案全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西师大版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第1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案全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西师大版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第1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案全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西师大版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第1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案全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第1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案全部.docx

《西师大版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第1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案全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第1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案全部.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大版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第1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案全部.docx

西师大版度一年级数学上教案第1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案全部

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

第1课时1~5的认识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能认、读、数、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经历数、摆、比、画等操作过程,将数与物体个数对应起来,初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3.积极参与各种操作活动,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并能与其他同学愉快地交流。

【重点难点】

重点:

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难点:

初步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

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特别是数字,我们常常用,请你仔细听,找找老师说的下面这句话中有哪几个数字:

小红的书包里有1个文具盒,2本书,3本本子,4支铅笔,5块橡皮擦。

学生认真听,交流听出了哪几个数字。

师启发:

你能像老师这样用数字说一句话吗?

学生交流,用数字说一句话。

师揭示课题:

刚才我们说了1、2、3、4、5这几个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5这5个数字朋友。

(板书:

1~5的认识)

二、互动新授

(一)教学例1

出示例1主题图

师启发观察:

一群可爱的数字娃娃藏在这幅升国旗图里,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把你看到的,用带有数字的话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同桌交流,集体交流。

师指导学生全面观察,用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

图中有一面国旗、两只小鸟、三个同学、四盆花、五棵树。

师提问:

“一面国旗”用小棒表示,该怎么摆?

学生摆出1根小棒表示。

师小结:

1面国旗、1根小棒,它们的数量都是1,我们用数字1表示。

(出示数字卡片1)

“两只小鸟、三个同学、四盆花、五棵树”用小棒表示,该怎样摆?

用数字几表示?

(2~5的教法同上)

师: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数。

生从1读到5,读的过程中感受数的顺序。

(二)教学例2

师:

同学们刚才从图中找出了1~5这些数字娃娃,你们能用圆片表示出这些数吗?

请用圆片表示出数字1。

生摆出1个圆片表示数字1。

师启发思考:

摆圆片表示数字2。

想一想,1是怎么变成2的?

生发现1再添上1就是2,在摆圆片的过程中感受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师:

摆圆片表示数字3、4、5。

(教法同数字2的教学)

生摆圆片,发现3、4、5各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师:

原来数字娃娃1、2、3、4、5之间还有这样亲密的关系,我们一起来边摆边说:

1添上1是2,2添上1是3……4添上1是5。

5去掉1是4,4去掉1是3……2去掉1是1。

(三)教学例3

师启发:

在摆圆片的时候,表示数字2是摆了2个圆片,在生活中2还可以表示什么?

先看教材第7页例3自学,然后自己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先独立思考,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师引导学生说出尽可能多的数量是2的物品,理解数字2的意义。

师小结:

2可以表示任何个数是2的物品。

师:

1、3、4、5可以表示什么,同桌的学生相互说一说,比比谁说得又多又好。

学生先同桌交流,师组织大组交流,对说得多及与众不同的组给予表扬。

师小结:

每一个数字都很奇妙,所有个数是1的物品都可以用1表示,所有个数是2的物品都可以用2表示……一个简单的数字就能表示这么多丰富的意义,这就是神奇的数学王国带给我们的惊奇。

(四)教学例4

师:

你能用手来比数字1~5吗?

伸出小手,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一边用手比,一边说:

1添上1是2……4添上1是5。

5去掉1是4……2去掉1是1。

师生一起边比边说,通过比手指数数来巩固沟通相邻数之间的联系。

师:

你能画○来表示1~5吗?

翻开教材第8页,1用1个○表示,1添上1是2,画一画。

接着往下画,一边画,一边说:

2添上1是3……4添上1是5。

生在书上画○,一边画一边说,继续巩固相邻数之间的联系。

师:

接下来我们来学写数。

首先观察一下各数字的笔画顺序,伸出食指,学着写一写。

学生伸出食指沿着数字中箭头所标示方向进行书空练习。

教师介绍数字的口诀:

“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枰”。

师:

我们要在田字格中写数字,注意观察数字应写在田字格的哪一部分?

学生发现数字都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

教师先示范书写,讲解数字的起笔、收笔、拐弯、停笔位置和在田字格里的布局。

然后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9页“课堂活动”第1题。

生数数,连线,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9页“课堂活动”第2题。

说一说1、2、3、4、5还可以表示什么?

教师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加深对数字意义的理解。

3.完成教材第9页“课堂活动”第3题。

出示题目,指导读题,理解题意。

师指导学生观察第1幅图:

圈了几个三角形,写数字几?

师启发思考:

第2幅图,圈了2个三角形,应该写数字几?

接下来可以怎么圈,怎么写数。

学生观察图,理解题目意图,按要求圈图写数。

师组织集体交流:

后3幅图,你是怎么圈的,怎么写的?

生交流:

圈3个,写3;圈4个,写4;圈5个,写5。

师肯定生的想法,圈法可以不同,顺序也可以调换,只要圈的个数和写的数字相对应,都是正确的。

4.独立作业:

“练习一”第1、2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比一比、画一画认识了1~5各数,还学习了数字的书写。

你学得怎么样呢,给自己评评分吧!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板书笔记

1~5的认识

(1)

教学反思

本课应设计在图中找数,摆一摆用图形表示数,联系生活说一说理解数的意义,比、说、读、写等多个教学环节,以多种形式开展1~5各数的认识。

在各环节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在活动中不断建立数字和事物数量的联系,如例1图中的1面红旗、1根旗杆、红旗上有1颗大五角星……例2中的1个圆片,为学生理解数的意义积累表象。

有了这些铺垫,学生在例3理解数字意义环节有很好的表现,当问2还可以表示什么时?

学生争先恐后,说了许多数量是2的事物。

不过在总结时遇到一点小麻烦,当我说到:

看来2可以表示任何个数是2的物品,说得完吗?

学生大声回答:

能说完。

再继续引导发现这个问题跟一年级的学生根本讲不清楚,他们现在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还达不到理解极限思想的程度,这样提问有些欠妥。

在教学例4时,采用了分解式的教学方式,和教材设计本意不同。

教材的原意是把“比、画、读、写”结合起来,一边用手指比,一边画,一边读,再练习书写。

不过在教学时发现学生很难适应这样高度整合的练习形式,常常顾此失彼,练习效果不好,于是应将比、画、读、写四个活动分开,逐一进行。

学生对数字的书写存在较大问题,水平参差不齐,有学前基础的学生书写不错,但学前没有经过练习的学生书写很糟糕,特别是2、3、5这些有弯笔画的数字。

要想学生把数字写好,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行。

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

第2课时1~5的认识

(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探究掌握数的组成,体验数字分解的多样性。

2.能有顺序地分小棒,发现1~5各数之间的联系,感悟数序。

【重点难点】

重点:

探究掌握数的组成。

难点:

发现1~5各数之间的联系,感悟数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

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数字朋友?

谁能用手一边比,一边数给大家听?

生比手指数数,复习1~5的认识。

师:

今天我们要继续1~5的认识,这节课我们要把这些数字娃娃来分一分。

[板书课题:

1~5的认识

(2)]

二、互动新授

师提出要求:

请大家摆出5根小棒,把这5根小棒分成两堆,可以怎么分?

生独立思考,操作小棒分一分。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分小棒的情况。

师组织交流:

5可以分成()和()。

生1:

5可以分成2和3。

生2:

5可以分成1和4。

生3:

5可以分成4和1。

生4:

5可以分成3和2。

请不同分法的学生进行交流,交流过程中指导学生认真倾听评价,了解多种分法。

师启发思考:

听了同学们这么多种分法,老师有些混乱。

谁能按着一定的顺序来分一分、说一说,让老师听得更明白。

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同桌讨论一下。

生思考,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学生代表演示按顺序分小棒:

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

师板书:

师点评:

像这样有顺序地分小棒,能让大家看得更清楚,听得更明白。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有顺序地分小棒吧!

生集体操作小棒,有顺序地分解5,边分边说。

师:

看教材第8页例5,填空,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填空,观察发现:

(1)左边的数每次多1,右边的数每次少1。

(2)分解出的两个数合起来都是5。

(3)“5分成1和4”与“5分成4和1”、“5分成2和3”与“5分成3和2”的分法刚好相反,它们其实是一样的,只记其中一种就可以了。

师:

大家观察非常仔细,我们可以运用这些发现来记一记5的组成。

比一比,看谁反应快。

5可以分成1和(),5可以分成4和(),1和4组成()。

5可以分成2和(),5可以分成3和(),2和3组成()。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9页“课堂活动”第4题。

出示题目,集体读题,理解题意。

师指导:

第1小题该填几?

生思考,完成第1小题:

3可以分成2和

(1)。

师提示:

摆出3根小棒,分一分,检查一下填对了没有。

生操作小棒,检查答案。

师:

第2小题该填几?

生思考,完成第2小题:

1和2组成(3)。

师:

摆一摆小棒,是3根小棒吗?

生操作小棒,强化记忆。

师:

完成2个小题的填空后,再摆小棒进行检查。

生独立思考,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9页“课堂活动”第5题。

师提出要求:

把4根小棒分成两堆,怎么分?

你能有顺序地分一分吗?

生操作小棒,分一分,说一说。

师组织集体交流:

4可以分成几和几。

生有序地分小棒,说组成:

4可以分成1和3,2和2,3和1。

师引导观察:

读一读4的组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横、竖两个方向观察表格。

横着看第一排数字是1、2、3,从小到大,第二排数字是3、2、1,从大到小。

竖着看,上下两个数合起来是4;1和3与3和1这两组分解数刚好相反。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5以内各数的组成。

5可以分成1和4,2和3,3和2,4和1,;4可以分成1和3,2和2,3和1;3可以分成1和2,2和1;2可以分成1和1;大家可要记牢。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板书笔记

1~5的认识

(2)

教学反思

从教学的情况和效果来看,学生学习本课的难度超出了我的预期。

特别是没有学前基础的学生,整体反映出来的学习效果不理想。

我想这是因为在生活中,成人通常会引导学生数数,但很少让学生去拆分数,所以学生这方面几乎没有什么经验积累。

对于这些学生而言,把数进行分解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

新课教学伊始,把5根小棒分成两堆,巡视学生操作时我发现还有不少学生对活动的要求不理解,不知道分成两堆是什么意思,有的分成了3堆,有的把每一根小棒都分开。

我临时请会分的学生来示范操作,才使分小棒活动顺利进行。

在集体交流时,大多数学生都只能说出一种或两种分法,而不能有序地将所有分法梳理出来。

经过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训练指导,一部分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理解教师意图,逐步学会有序拆分。

在研究4的分解时,有些学生就能有意识地进行有序拆分。

本课的教学因为课前对学生情况没能了解清楚,教学预设不充分,使得教学过程不顺畅。

而本课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生对数的组成掌握不牢固,一方面是教师课堂教学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知识点本身的问题。

数的组成是数概念里的核心知识,有思维深度。

5以内各数的组成虽然涉及的数字较小,分解比较简单,但累加在一起的学习量也不少,要学生在一节课内全部掌握难度相当大。

有不少学生刚开始学时认识还比较清晰,到后来各数的分解学完了反而混淆不清了。

由此可见,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应反复巩固。

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

第3课时0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0,能正确读写0。

知道0表示“没有”和“起点”两种含义。

2.经历0产生的过程,能主动联系生活实际理解0的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0,能正确读写0。

难点:

理解0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

上节课,我们在数字王国认识了5个数字朋友,一起来回忆一下是哪5个数字娃娃。

生数出1~5各数,教师出示数字卡片。

师:

谁来帮这5个数字朋友排排队?

你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

生给1~5各数排队,可以从大到小排,也可以从小到大排,复习数序。

师:

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的数字朋友,看看它是谁?

(板书:

0的认识)0表示什么意思呢?

什么时候用0来表示呢?

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二、互动新授

(一)0表示没有

1.猜硬币,认识0。

教师轻轻摇动装有3枚硬币的盒子,发出声响。

师提问:

请同学们听一听、猜一猜,这个盒子里装了几枚硬币?

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生自由猜测盒子里的硬币数量。

师:

盒子里到底有几枚硬币,用几来表示呢?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教师倒出盒子里的硬币,学生数一数,共有3枚硬币。

盒子里不放硬币,教师轻轻摇动盒子,听不到任何声音。

师提问:

现在呢?

再猜猜看盒子里装了几枚硬币?

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

生根据声音判断盒子里没有硬币,应该用数字0来表示。

师: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打开盒子验证),果真一个也没有。

没有,我们就用0表示。

(板书:

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读作“零”,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巩固0的认识。

出示教材第10页例1图。

师指导观察:

小明星期天上街,买了两个气球,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他手松了,气球飞走了。

这时小明手里一个气球也没有,该用几表示呢?

学生数数,用数字表示气球个数。

两个气球用数字2表示,没有气球了,就用0表示。

师启发:

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你还能举出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吗?

生举例,丰富对“0表示没有”意义的理解。

(二)0表示起点

师:

我们已经认识了0,知道一个也没有就用0表示。

但0该排在数字队伍的什么位置呢?

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排序?

生把0放到1的前面,回忆直尺上有这样的排序,引出直尺。

师: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直尺上0在什么位置?

生观察发现0在1的前面,在整个数列的最前面。

师讲解:

直尺上的数是从0开始数起的,也就是说在直尺上,0表示起点。

(板书:

0可以表示起点)

师示范数段数:

直尺上的数从0开始,0~1,有一段,用1表示;0~2,有两段,用2表示;……数越大,离0越远,中间的距离越远。

生跟着老师一边说:

0~1,有1段;0~2,有两段;……一边用手比画着数直尺上的段数,感受1~5各数与0之间的距离长短。

师启发思考:

想想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0表示起点?

生联系生活举出0表示起点的例子,比如说跑步时,起点可以记作0。

(三)书写0

师:

我们已经认识了0,仔细观察,看看0长什么样子?

学生认真观察0的外形,为书写作准备。

师组织讨论:

要把数字0写漂亮,你觉得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自由表述自己的想法,师梳理小结:

写0时,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收笔都要相连,要写成椭圆形。

师示范写0,学生观察书写,完成教材第10页例3的书写。

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拓展

1.联系生活,发散思考。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0?

2.完成教材第11页“课堂活动”第1题。

师指导看题:

请识字的学生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提问:

第二幅图为什么写0?

生交流:

一个桃子也没有就用0表示。

师强调:

没有就用0表示。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拓展练习。

完成教材第11页“课堂活动”第5题:

数方格填数。

(1)读题,指导理解题意。

教师出示放大的方格图,引导学生认识方格,“0”在这里表示什么?

“2”表示什么?

“3”表示什么?

(2)独立思考,填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读数字,观察方格,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按从左到右、从上往下两个角度进行思考。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同桌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4)小结:

从左往右看,方格每次多1格。

从上往下看,每次多1个方格。

4.独立完成作业。

完成教材第11页“课堂活动”第2、3题,教材第15页“练习一”第5题。

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0。

当一个也没有时,我们就用0表示。

在直尺上,0排在最前面,表示起点。

五、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

板书笔记

0的认识

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

0可以表示起点

 

教学反思

0这个数字虽然比较抽象,但在生活中学生常有接触,所以并不陌生。

我通过设计“听音猜数”这个趣味游戏,让学生在强烈的对比感受中开始0的认识。

因为有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理解0的第一个含义“没有,就用0表示”比较容易,不仅能在情景中准确运用0来表示,还能自己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加深对0意义的理解。

在理解“0表示起点”含义时,因为学生还没有认识直尺,所以对0在直尺上表示的意义比较陌生,主要靠教师的介绍和讲授。

“课堂活动”第5题引导学生发现图中规律时,许多学生不知道怎样观察。

课堂中我有意识地进行了观察方向的指导,“从上往下、从左往右”,学生逐渐有了思路。

但在交流发现时,他们的语言表述又出现了较大的问题,学生虽能发现图中方格数量的变化,却不能用简洁的话把自己的发现表述清楚。

在今后的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提升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在课堂教学中,我还发现个别学生出现了答非所问的情况,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倾听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训练加强,另一方面也促使我要反思自己课堂提问的技巧,在语速、语言组织、重音等方面都应更加注意,提问时要考虑到学生现阶段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水平。

第一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

第4课时比较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1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词语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认识符号“>”、“<”、“=”,能规范、工整地书写符号,会用符号表示比较的结果。

3.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符号“>”、“<”、“=”,会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

难点:

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

(左手拿3根粉笔,右手拿4根粉笔)老师两只手里各有几根粉笔,比一比,哪只手里的粉笔要多一些。

学生数一数,比出左手的粉笔比右手的少,右手的粉笔比左手的多。

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

(板书:

比较)

二、互动新授

(一)分类数数

师创设情境:

在我们校园的花坛里,开放着许多美丽的花,每天都有成群的蜻蜓和蜜蜂在上面飞舞。

我们一起去瞧瞧(出示例1情境图)。

数一数,蜜蜂、蜻蜓、花的数量各是多少?

填在课本上。

学生看图,分类数数,完成课本上的填空。

师启发思考:

我们把花、蜜蜂、蜻蜓的数量来比一比,看看谁多谁少。

先选哪两种来比呢?

学生自由选择比较的对象,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灵活开展“同样多”和“比多少”环节的教学。

(二)认识同样多

1.学习“一一对应法”。

师:

把花和蜜蜂来比一比,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直接观察,发现它们的数量是相同的。

师:

谁能把它们摆一摆,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它们的数量同样多。

学生拿出花和蜜蜂的图片,自己摆一摆,教师巡视指导。

师:

谁愿意到黑板上来摆一摆。

一生在黑板上一一对应地摆出蜜蜂和花的图片。

师:

这位同学是这样摆的,大家看看他摆得好吗?

好在哪里?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一一对应摆法的特点:

一个对一个,对得整齐,看得清楚。

师小结方法:

像这样一个对一个(一边说一边在蜜蜂和花之间画虚线连接),对得整整齐齐,让我们看得清清楚楚,这种摆法叫做“一一对应”法。

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一对应”的摆法吧。

学生学习用“一一对应法”摆花和蜜蜂的图片。

2.认识同样多。

师讲解:

蜜蜂的只数是3,花的朵数也是3,一个对一个,刚好对应完,不多也不少,这时我们就可以说蜜蜂和花同样多(板书:

蜜蜂和花同样多),也就是3和3同样多。

生读一读:

蜜蜂和花同样多,3和3同样多。

3.认识等号。

师:

数学中为了简明,常用一个符号来表示某些意思。

“同样多”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

教师在两个3中间写下“=”,介绍“=”是等号,“=”用两根一样长的短横线对齐,表示“同样多”,也就是相等的意思。

“3=3,读作:

3等于3。

全体学生书空,边读边写。

师引导比较:

“蜜蜂和花同样多”这句话写出来要这么多个字(手指文字板书),用图片表示要摆这么大一块地方(手指比较图),但在我们用数字和符号来表示只需写作“3=3”。

比一比,哪一种形式更简单。

学生观察发现用数字和符号来表示最简洁。

师小结:

这就是神奇的数学,几个简单的数字和符号就能表示出比较的结果。

4.巩固练习。

教师摆4个圆,请学生摆同样多的三角形,说谁和谁同样多,是几等于几?

(三)认识多与少

师:

请同学们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比较蜻蜓和蜜蜂。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摆蜻蜓和蜜蜂图片,发现蜻蜓比蜜蜂多1只。

师讲解:

一对一比较发现,蜻蜓的只数是4,蜜蜂的只数是3,蜻蜓的只数比蜜蜂多,4比3多,我们就说4大于3,写作4>3,中间的符号“>”是大于符号。

我们可以用口诀来记忆大于号:

大口子朝前是大于。

学生说口诀练习写大于号,记忆大于号。

师:

蜻蜓比蜜蜂多,反过来怎么说?

生:

蜜蜂比蜻蜓少。

师讲解:

蜜蜂比蜻蜓少,3比4少,我们就说3小于4。

写作“3<4”,中间的符号“<”是小于符号。

我们可以用口诀“小尖尖在前面”来记忆小于号。

学生说口诀练习写小于号,记忆小于号。

师:

观察“4>3、3<4”,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方向刚好相反,数字的位置也刚好相反。

师强调:

不管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开口一直都是朝着大数的方向。

(四)教学例2

师:

在田字格描红练习写“<”、“>”和“=”,比比谁写得又快又好。

生写,教师巡视指导,规范写法。

 

(五)教学例3

师:

先摆出3个圆形,在圆形的下面摆出和圆形同样多的三角形。

想一想三角形该摆几个,怎样摆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它们同样多。

学生用“一一对应法”摆出3个圆形和3个三角形,教师巡视指导。

师:

采用“一一对应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来它们同样多。

填一填:

()(),读一读。

学生根据图填出3=3,读等式。

师:

要求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多2个,又该怎样摆?

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用一一对应法摆出5个三角形,交流想法。

师:

看图填空:

()()。

学生说出3<5、5>3两种式子,读一读,完成书上填空。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13页“课堂活动”第2题。

出示题目,指导读题,生独立完成。

师组织集体交流:

你是怎样想的?

生交流,第

(1)小题,正方形和圆形一个对一个,不多也不少,就是同样多,填等号。

(2)小题……

2.完成教材第14页“课堂活动”第3题。

师指导读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