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17化学实验探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0427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48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17化学实验探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17化学实验探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17化学实验探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17化学实验探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17化学实验探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17化学实验探究.docx

《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17化学实验探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17化学实验探究.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17化学实验探究.docx

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17化学实验探究

2020年全国中考化学试题分类(17)——化学实验探究

一.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共12小题)

1.(2020•淄博)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选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和方法

A

氯化钾

氯酸钾

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加热

B

稀硫酸

稀盐酸

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C

氯化钙溶液

氢氧化钙

加入稍微过量的稀盐酸,蒸发

D

硝酸钾溶液

硫酸钾

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过滤

A.AB.BC.CD.D

2.(2020•百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及操作

A

CO2(CO)

在空气中点燃

B

N2(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u(NO3)2溶液(FeCl2)

加足量的铜粉、过滤

D

KCl溶液(CaCl2)

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

A.AB.BC.CD.D

3.(2020•鞍山)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操作方法

A

H2

水蒸气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

铁粉

木炭粉

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

C

CaCl2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的石灰石、过滤

D

CaCO3

CaO

高温煅烧

A.AB.BC.CD.D

4.(2020•兴安盟)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

A.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

B.NaCl(泥沙)﹣﹣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木炭粉(CuO)﹣﹣在空气中灼烧

D.CO(CO2)﹣﹣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5.(2020•宜宾)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CuSO4

加入过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除去KCl固体中少量的MnO2

加水溶解,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

C

除去铜粉中少量的镁粉

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D

除去N2中少量的O2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A.AB.BC.CD.D

6.(2020•湖北)下表有关物质的除杂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

除杂方法

A

O2(水蒸气)

将气体通过浓H2SO4

B

CO2(O2)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C

NaCl溶液(MgCl2溶液)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过滤

D

稀盐酸(稀硫酸)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A.AB.BC.CD.D

7.(2020•威海)下列除去物质中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杂质)

除杂方法

A

CuO(Cu)

将物质在空气中加热

B

MnO2(NaCl)

将物质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O(CO2)

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浓硫酸

D

NaCl(Na2CO3)

将物质溶解后,加适量石灰水,过滤,蒸发结晶

A.AB.BC.CD.D

8.(2020•青海)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CO2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让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B.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少量的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C.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2CO3,加入适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D.除去BaCl2固体中混有少量的KCl,加水溶解、过滤

9.(2020•哈尔滨)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

所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少量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H2O

NaCl

向水中加入活性炭吸附

B

铜粉

CuO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C

N2

水蒸气

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干燥剂

D

NaOH

Na2CO3

加适量的稀盐酸

A.AB.BC.CD.D

10.(2020•南充)下列除去物质中少量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主要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所用试剂和主要操作方法

A

ZnCl2溶液(CuCl2)

加入足量的铁粉后过滤

B

铜粉(木炭)

在空气中灼烧

C

CO2(CO)

通入过量的氧气后点燃

D

KCl(MnO2)

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蒸发结晶

A.AB.BC.CD.D

11.(2020•济南)为除去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下列所采用的相应除杂质方案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方案

A

H2

HCl

通过足量NaOH溶液,干燥

B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

C

NaCl固体

AgCl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

CaCl2溶液

HCl

加入过量CaCO3,过滤

A.AB.BC.CD.D

12.(2020•绥化)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设计,所选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选试剂

操作方法

A

Fe粉(炭粉)

稀硫酸

加入足量试剂、过滤、洗涤、干燥

B

CaCl2(HCl)溶液

碳酸钙粉末

加入过量试剂、充分反应,过滤

C

NaCl(MgCl2)溶液

NaOH溶液

加入适量试剂、充分反应,过滤

D

KNO3(CuSO4)溶液

Ba(OH)2溶液

加入过量试剂、充分反应,过滤

A.AB.BC.CD.D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共1小题)

13.(2020•金华)到19世纪末,经几代科学家对光合作用的不断探索,得到结论:

光合作用反应物是H2O和CO2,产物是O2和有机物。

为了探究产物O2中的O元素来源,科学兴趣小组从元素守恒的角度进行了猜想。

猜想一:

O2全部来源于CO2;

猜想二:

O2全部来源于H2O;

猜想三:

O2同时来源于两者。

为了求证,他们查阅资料如下:

资料119世纪末,科学家普遍认为气体之间更容易转化,认为CO2在光的作用下被分解成CO和O2,所以O2来自于同为气体的CO2。

资料21937年,英国化学家希尔通过实验发现:

离体叶绿体在光照条件下使水分解,释放出O2,并还原电子受体。

资料31939年,已经发现了氧的同位素。

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利用

O标记的H2

O和C

O2分别培养小球藻,光照相同时间后,检测甲、乙两试管中产生的氧气是否含

O,如图所示。

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资料2的实验结论  (填“支持”或“不支持”)资料1的观点。

(2)根据资料3的实验结果,分析可得猜想  成立。

三.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共1小题)

14.(2020•西藏)金属和金属材料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1)生活中常用铁锅炒菜主要利用了铁的  性;厨房中的铁锅容易生锈,其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  和水等发生了化学反应。

(2)经检测,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中含有铜、锡等金属,某同学为探究铜、锡与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表所示实验(金属片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试管中所用5%的稀盐酸体积相同)。

【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立即产生气泡,速率较快

无明显现象

立即产生气泡,速率较慢

实验结论

铁、铜、锡的金属活动顺序由强到弱为  。

【查阅资料】锡元素(Sn)的常见化合价是+2价。

根据实验现象推测实验三的试管中锡与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向m克AgNO3、Cu(NO3)2,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溶液的质量仍为m克。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多选)。

A.滤渣中一定有Ag、Cu、Fe

B.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

C.滤液中一定含有Zn(NO3)2、Fe(NO3)2

D.该过程至少发生了三个化学反应

四.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共2小题)

15.(2020•盘锦)某化学小组初步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变化和获得方法。

查阅相关资料:

Ⅰ.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阴离子/阳离子

OH﹣

NO3﹣

Cl﹣

SO42﹣

CO32﹣

H+

溶、挥

溶、挥

溶、挥

K+

★溶

Na+

Ca2+

Cu2+

﹣﹣

说明:

“溶”表示那种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挥”表示挥发性,“﹣”表示那种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分解了。

Ⅱ.氢氧化钠的工业制法:

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

2NaCl+2H2O

2NaOH+H2↑+Cl2↑

【性质与变化】

(1)上表★处“溶”对应的物质是  。

(2)完成下列物质转化,各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

  。

【实践与应用】工业上常用电解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方法生产氢氧化钠

(3)某化工厂计划生产16t氢氧化钠,请计算:

①氢氧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②理论上需要氯化钠的质量是  t。

(4)工业生产中可制得含NaOH溶质质量分数约为45%的液碱产品,经进一步处理还可以制得固体氢氧化钠产品。

请根据已有知识,对“进一步处理”中使用的方法提出设想并简要说明理由。

  

(5)工业固体氢氧化钠质量指标如图所示,请对产品中的杂质来源作出合理分析。

工业固体氢氧化钠质量指标

(合格品)

氢氧化钠(NaOH)/%≥98.0

碳酸钠(Na2CO3)/%≤1.0

氯化钠(NaCl)/%≤0.08

碳酸钠:

  。

氯化钠:

  。

16.(2020•十堰)复习常见的碱的性质时,在老师引导下同学们进行了归纳,并设计了学案。

以下是学案的部分内容,请你完成。

【知识回顾】氢氧化钠溶液因与空气中的  (填物质化学式)发生反应易变质,所以必须密封保存。

【举一反三】Ba(OH)2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碱,向B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液态三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探究一】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为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已经发生,设计了如下实验:

(1)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先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缓慢滴加稀盐酸,边加边搅拌。

当观察到  ,说明中和反应已经发生。

(2)向盛有少量石灰乳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并搅拌,观察到白色浑浊完全消失,该实验  (填“能”或“不能”)说明中和反应已经发生。

【实验探究二】向盛有氯化铜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稀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  ,说明碱能与某些盐发生反应。

【实验探究三】在完成实验探究一、二后,将三只烧杯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废液缸,最终得到澄清溶液。

该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有  。

【归纳总结】碱能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酸、某些盐反应,还能使酸碱指示剂显色。

五.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共1小题)

17.(2020•西宁)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

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提出问题1】该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有气泡产生

说明该溶液已变质。

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提出问题2】该溶液变质程度怎样?

【提出猜想】

猜想Ⅰ:

完全变质;

猜想Ⅱ:

部分变质。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Ca(OH)2溶液

  

猜想Ⅱ成立

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3)【反思交流】

在反思交流环节中,有同学提出实验探究2不足以得出猜想Ⅱ成立的结论,其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将实验探究2中的Ca(OH)2溶液换成过量的  溶液,重新进行实验,即可得出猜想Ⅱ成立的结论。

六.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共2小题)

18.(2020•鄂尔多斯)实验室有一瓶常用无色液体的标签模糊了(如图)。

为确定该瓶溶液的溶质是什么,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1:

NaOH猜想2:

Na2CO3猜想3:

NaHCO3猜想4:

NaCl

【查阅资料】NaHCO3溶液显碱性,NaHCO3溶液不与CaCl2溶液反应。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亮取2mL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猜想1、3成立、猜想2、4不成立

小丽取2mL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3mL稀盐酸

立即产生气泡

猜想  不成立

【交流讨论】

(1)同学们一致认为小亮的实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

(2)为了确定该无色溶液到底是什么,小强继续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2mL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边加边振荡,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

由此得出猜想  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另取2mL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才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拓展思考】小丽和小强都向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为什么现象不同?

【延伸探究】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

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反应分两步进行:

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CO2↑+H2O.故出现小强的实验现象。

【应用提升】现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若不另加任何试剂要将二者鉴别开,你的鉴别方案是  (写出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

19.(2020•金昌)实验台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实验员说该溶液只含一种溶质。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溶液作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

是NaOH溶液

猜想Ⅱ:

是Na2CO3溶液

【进行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按如图所示操作进行实验:

(已知白色沉淀M不溶于稀硝酸)

(1)通过操作①,兴趣小组的同学确认该溶液呈碱性,则X溶液是  。

(2)综合分析操作②和操作③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你认为操作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Y溶液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由此你认为  (选填“猜想Ⅰ”或“猜想Ⅱ”)正确。

【反思交流】

(3)大家认为该溶液还可能是  。

(4)操作③实验过程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七.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共5小题)

20.(2020•百色)芯片作为集成电路的载体,广泛应用于手机、军工、航天等各个领域,是影响一个国家现代工业的重要因素。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发射成功。

北斗导航型芯片的基材主要是高纯硅,百色市某中学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决定学习和研究芯片制造的相关知识。

[查阅资料]

(1)芯片制造首先要获得高纯度的晶体硅,单质硅有一些特殊的性质。

(2)沙子、石英、水晶的主要成分是SiO2,可通过SiO2获得硅单质。

[提出问题]如何获得硅单质?

硅单质有哪些特殊的化学性质?

[分析讨论]小明同学认为SiO2→Si发生的是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可以用较为活泼的H2与SiO2在高温条件下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李上网查到工业制取高纯硅的相关化学方程式:

①SiO2+2C

Si+2CO↑

②Si+3HCl

SiHCl3+H2

③SiHCl3+H2

Si+3HCl

细心的小李发现,反应②和③是不同条件下方向相反的一对反应,工业上依次进行这两个反应的目的是为了  而获得高纯硅。

小方同学利用部分晶体硅,对晶体硅的性质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

[实验与理论探究]

(1)说文解字:

网上查阅到,硅名称来自拉丁文的Silex,民国初期译为“矽”字,1953年中国科学院改为“硅”。

“矽”和“硅”都是指Si这种元素,Si是地壳中含量排在第  位的元素,这个“矽”字的“石”字旁说明了Si是一种  单质,“夕”是这种元素的外文发音。

(2)硅的性质:

①硅是:

一种灰黑色固体,小方同学将硅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搅拌,发现不溶解。

“灰黑色固体”、“硅不溶于水”都属于硅的  性质。

②小方同学将晶体硅放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晶体硅溶解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的同时,还得到一种粘性的盐类物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结论]经过上述一系列的探究,同学们初步掌握了硅的一些相关知识,也学会了对未知元素的一些研究途径、思维和方法。

21.(2020•广安)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外形与食盐相似,有咸味,有毒。

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甚至致人死亡。

已知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食盐水溶液呈中性。

(1)鉴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你会选用什么试剂?

  ,如何操作?

  。

(2)某实验小组成员李雷从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1》中得知碳酸钠的水溶液也呈碱性。

该组成员就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进行了如下初探:

【查阅资料】

Ⅰ.大多数可溶性的盐溶解在水中会完全解离,产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如Na2CO3、KCl等。

Ⅱ.难溶性物质在水中解离出的阴阳离子极少,忽略不计。

如CaCO3、BaCO3等。

Ⅲ.CaCl2的水溶液呈中性。

【猜想与假设】猜想Ⅰ:

碱性是由溶液中解离出的Na+引起的;

猜想Ⅱ:

碱性是由溶液中解离出的CO32﹣引起的;

………………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向1支洁净的小试管中加入3mL饱和碳酸钠溶液,滴入3滴酚酞溶液,振荡,再逐滴滴入氯化钙溶液至过量

试管中溶液颜色先由无色变为红色,然后逐渐变浅至消失

写出上述实验步骤中滴入CaCl2溶液后红色变浅至消失的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实验结论】  。

【实验拓展】据此判断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可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填字母)。

A.CaCl2

B.CaCO3

C.H2SO4

D.K2CO3

【总结反思】该组同学善于发现问题,并设计实验探究问题。

通过本次探究,他们认识到,并不是碱溶液才显碱性,盐溶液也可能呈碱性。

他们还会进一步查阅资料探寻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的本质原因和基本规律。

22.(2020•枣庄)蚊虫叮咬时能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1)蚁酸化学名称为甲酸(HCOOH),熔点为8.6℃,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生成两种物质;

(2)常温下,氯化钯(PdCl2)溶液常用于检验CO的存在:

CO+PdCl2+H2O═CO2+Pd↓(灰色)+2HCl。

探究Ⅰ:

蚁酸的酸碱性

【进行实验】向盛有蚁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变红色,结论:

  。

【链接】当被蚊虫叮咬后,在叮咬处涂抹一些物质可减轻痛痒。

下列物质你选择的是  (填字母)。

a.肥皂水

b.食醋

c.食盐水

探究Ⅱ:

蚁酸的分解产物

【设计实验】常温下,在一定条件下加热蚁酸应选择装置  (填“A”或“B”);

【进行实验】将分解产物通入C处空瓶,实验中观察到D处瓶内出现灰色沉淀,结论:

分解产物中有  ,同时可观察到C处瓶内的现象是  ,写出蚁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探究Ⅲ:

产物的性质

【拓展实验】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后,关闭K2,打开K1,点燃酒精喷灯,F处玻璃管内的现象:

  ,结论: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此时H处瓶内无明显现象,证明二氧化碳在G处被完全吸收,分析该装置存在的缺陷:

  ;然后打开K2,关闭K1,Ⅰ处装置的作用是  。

23.(2020•沈阳)学习化学开启了我们认识物质之旅。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氢氧化钠的性质及应用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探究一】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如图所示,同学们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实验一中的硝酸铵溶解后,溶液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实验二所加试剂及用量如图,将分液漏斗中的水全部加入试管后,立即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此时观察到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由此小明得出“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的结论,你是否同意小明的结论并写出你的理由  。

【探究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如图所示,同学们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下列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A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C、D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

①为了证明D中已发生化学反应,向该试管中再加入足量的  ,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②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所用稀盐酸经估算确保过量)

整个实验过程中无明显现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

请写出步骤Ⅱ中所加试剂  。

【探究三】氢氧化钠的应用

(1)实验室中的应用

实验室中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气体是  (填字母)。

a.二氧化碳

b.水蒸气

c.氯化氢

d.氧气

吸收上述所选气体,一般不用氢氧化钙溶液,主要是因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  不同。

(2)工业中的应用

氢氧化钠常用于制造人造丝、造纸、炼油、纺织、印染与橡胶工业。

某造纸厂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1.6%,现有废硫酸4.9t(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可以处理的废水质量是  t。

结合化学方程式中的数据分析:

若将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请判断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并简述你的判断理由:

  。

24.(2020•徐州)某同学对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组成及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认识组成】

(1)由化学式Na2CO3、NaHCO3可知,两者含有的元素差别是  ;从构成离子的层次看,酸根离子分别是CO32﹣、HCO3﹣,依据酸根离子它们都可统称为  (填“碳酸盐”或“钠盐”)。

【比较性质】

(2)为比较室温是20℃时Na2CO3、NaHCO3与水混合的变化,按图1进行实验,先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各约1gNa2CO3、NaHCO3,再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后将温度计插入其中,发现盛有Na2CO3的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高于20℃,盛有NaHCO3的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低于20℃;再向两试管中各加入约5mL水和2滴酚酞试液,振荡后液体均呈红色。

则NaHCO3与水混合时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NaHCO3溶液显  (填“酸性”或“碱性”)。

【提出问题】(3)Na2CO3、NaHCO3还有什么不同性质?

【查阅资料】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Na2CO3受热不易分解。

可用图2装置验证。

【进行实验】按图2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分别装入相关药品(试管甲、乙中的固体质量应相等)。

后续实验均按规范要求进行,完成实验。

①若要使实验效果更理想,则甲中应装入  (填“Na2CO3”或“NaHCO3”)。

②完成实验后,待试管冷却至室温,若甲、乙试管里剩余固体的质量分别用m(甲)、m(乙)表示,则m(甲)  (填“>”或“=”或“<”)m(乙)。

【拓展应用】(4)若把碳酸和NaH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动物植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