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期末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0194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期末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下期末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下期末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下期末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下期末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期末试题.docx

《八年级语文下期末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期末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下期末试题.docx

八年级语文下期末试题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8分,1-7題各3分,第8題7分)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归省(xǐnɡ)幽悄(qiǎo)褶皱(zhé)销声匿迹(nì)

B.黧黑(lí)连翘(qiáo)拙劣(zhuō)戛然而止(jiá)

C.亢奋(kànɡ)缄默(jiān)腈纶(jīnɡ)拾级而上(shè)

D.斡旋(wò)龟裂(jūn)差互(cī)怒不可遏(è)

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

A.蕴藻偏然不修边幅纷至塌来B.糜子追朔穿流不息接踵而至

C.冗杂暄嚷名副其是震耳欲聋D.锵然激变目眩神迷海枯石烂

3.下面语段划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对清代结束之后的近代和现代,实在一言难尽:

文化信号很多,而文化实绩很少;

文化激情很多,而文化很少;文化言论很多,而文化很少;文化名人很

多,而文化很少;文化破坏很多,而文化很少。

A.理性思考巨匠创造B.理性创造思考巨匠

C.理性巨匠创造思考D.理性思考创造巨匠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虽年近八十,行将就木,但还要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尽自己一份力量。

B.他为人大度,心胸开阔,乐观向上,说起话来还很幽默,这种豁然开朗的性格,深受老师和同学们喜欢。

C.董事长刚去世,子孙就陷入财产争夺战,原来辛苦建立的企业王国顿时分崩离析。

D.那“画框”中的亭桥,在阳光下金碧辉煌,桥身与倒影相映成趣,孔如环佩,半实半虚,这“借景”之作,让人叹为观止。

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学校组织的丹江沧浪洲生态湿地步行桥本学期研学旅游活动中,我拍了许多照片。

B.我们要汲取江苏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3·21”爆炸事故的教训,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不发生。

C.近日,十堰广电《创文视线》栏目记者在暗访时发现,校园周边仍存在不少不文明现象。

D.通过这一年的调研走访,使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咱们十堰山更绿了,水更清了,通往农户的路更平了。

6.下列句子组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平心而论,唐代的军队并不太强,在边界战争中打过很多败仗。

②因此,如果纯粹从军事、政治的角度来看,唐代有很多可指摘之处。

③但是,一代代中国人都深深地喜欢上了唐代,远比那些由于穷兵黩武、排外保守而显得强硬的时代更喜欢。

④唐代的疆域也不算太大,既比不过它之前的汉代,也比不过之后的元、明、清。

⑤这一事实证明,广大民众固然不愿意国家衰落,却也不欣赏那种失去美好精神心态的国力和军力。

A.①④③②⑤B.①④⑤②③C.①④②③⑤D.②③⑤①④

7.选出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一项()

A.《北冥有鱼》选自《庄子集释》。

庄子,名周,宋国蒙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法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

B.中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

这本书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英雄形象。

C.《傅雷家书》收录了1954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100多封家信。

这些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的问题。

D.《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8.古诗词默写填空。

(7分)

⑴淋漓痛饮长亭暮,。

(陆游《哀郢》)

⑵,鲸鲵唐突留余迹。

(李白《赤壁歌送别》)

⑶微君之躬,?

(《诗经·式微》)

⑷,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⑸白居易《卖炭翁》中写出了卖炭老人矛盾心情的诗句

是:

,。

⑹《关雎》这首古代爱情诗中揭示了几千年前君子择偶标准的诗句

是:

,。

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两句,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阅读《林里曲径通幽处》,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4分,第9题2分,其余每小题3分)

林里曲径通幽处

商艳燕

①我才知道,城市一角竟有这样一个幽静的所在——一条细长蜿蜒的小路直通山际。

静谧安闲的午后,不为寻春,我却在这里与春天不期而遇。

②山路入口处颇有些漫不经心,若不是已风闻了它的名字——生态园,我是断不敢轻易踏入的。

幸好此时有三三两两的身影在前方领路,我便也试探着向其中走去。

对于未知的风景,我们总是充满期待,有如青春时因为憧憬而心生欢喜。

一片碎石平坦处外,便是一条小路通向深处了。

而山此时如默亦如墨,春尚浅,山道两旁无颜色。

③前几日的积雪化为春泥,一段略有泥泞的小路仿佛春讯,告诉你大地正在苏醒,一切都将变得柔软。

左手边的半坡处,有一方不规则的圆润石块,上写着“曲径通幽”四个字,原本就颇为耐人寻味,在此时,是不是还会有况外之喜呢?

④被修建好的小路不疾不徐,道两旁松柏蔽之,松柏后有野生树木各生姿态,我猜那是些槐树榆树。

尚不到河开雁来的日子,山间的花与树自然不能提前打马扬鞭。

但是对于一双曾见证过山间冬去春来的眼睛来说,心头却早已是挥就了春日烂漫的风光图。

春在心间,春便不远。

⑤果然是好一个曲径,小路兜兜转转,几番峰回路转,向前望似是尽头,转过一个小弯,又是一条曲径。

又果然是好一个通幽,午后的山间无甚人声,细细的风从耳畔吹过,去岁的枯草兀自摇摆,残雪在乱石间有如淡墨山水,举头望,却是瓦蓝的天。

清脆鸟鸣从山与天间穿过,它却在哪个幽静处生生不息?

⑥偶有略陡的山坡,却也并不会太消耗气力。

这样舒缓的小路再加上两旁密密麻麻的林带,倒颇适合散步沉思慢行低语。

假如你不是在人群热闹的时候来凑趣,我想,这里或许会有许多诗意降临。

⑦不知不觉中,已登至一小小山腰,风在此时有些猎猎而动。

向西望,是热闹而拥挤的城;向东望,小路仍蜿蜒不绝,三两凉亭零落在远远近近的山头。

我仿佛望见童年的家园,那时我住在东山脚下,夏日炎炎之时,红得心醉的山丹花开起来了。

从小我便知道,有些美总是开在深山寂寞之处。

⑧四下里望去,我已在山间,刚刚走上来的小路若隐若现。

人生不也正是如此吗?

走着走着就爬上了一个又一个山坡。

那双脚下有时间的印迹,有梦想的过程,只要一直走着,你便拥有了山。

是啊,山始终在那里,重要的是你要去走一走。

⑨下山时,已是近傍晚时光,仍有三两人向上结伴而行……

⑩“曲径通幽”之处在小区“林里嘉苑”一侧。

我很喜欢名字中的这个“林”字,木为大自然之本,树为山之魂。

于那曲径里走下去,你会遇见人生幽静之所在。

(选自2019.3.5《唐山劳动日报》,有改动。

9.理清游踪能帮我们更快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请根据下面提示,补全作者的游踪。

“山路入口处”——⑴——“左手边的半坡处”——“已登至一小小山腰”——⑵——“下山时”

10.标题中“林里”具体指哪里?

“曲径”“通幽”的特点分别体现在何处?

(可用文中词句作答)

1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这个句子。

尚不到河开雁来的日子,山间的花与树自然不能提前打马扬鞭。

但是对于一双曾见证过山间冬去春来的眼睛来说,心头却早已是挥就了春日烂漫的风光图。

12.下列对文章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景、情、理交融。

B.作者游览时虽“春尚浅,山道两旁无颜色”,却在山路上得到了春讯,感受到了春意。

C.文章第⑦段实写了在山腰所见时:

西望看到的城,东望看到的蜿蜒不绝的小山和山丹花。

D.本文语言长短句交错,妙词佳句俯拾皆是,且富有哲思,很见作者的文学功力。

13.透过文中记叙描写的景、物,去把握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和思量,是读懂散文的重要法宝。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第⑧段划线句的理解。

(二)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2分,每小题3分)

①纸张广泛用于图书、杂志、字画、股票、邮票、钞票、契约、条约等方面,是记载和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然而,当你翻看自己几年前用过的书本时,便会惊奇地发现,书本的纸张全都变黄了,有些纸张甚至变得“弱不禁风”,多翻几下就会破损,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②成品纸张到用户手中,要经过蒸煮、漂白、脱氯、增白、抄造、在库保管、运送及商店陈列等过程。

纸张的原料是木材,且木材里含有一定比例的木质素。

木质素由苯基丙烷结构单元构成,在漂白时,木质素虽然因为氧化和水解作用而成为无色的烷基酚状态,但仍留在纤维中,这些烷基酚经日光曝晒等氧化作用成为醌构造,对可视光有吸收能力,呈现出从黄色到茶色的色相。

  ③当然,纸张的泛黄也与光线的照射密不可分,在阳光暴晒下的纸张变黄速度会加快。

空气中的某些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生成强氧化剂,从而氧化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使纸张老化。

另外,紫外线还会直接引起C-C键和C-O键的断裂,从而使得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聚合度降低。

同时,光线中的红外线会加热纸张,使纸张温度升高,内部反应速度加快,加速纸张发黄、变脆,边缘部分被降解等。

④纸张泛黄变脆,对于书籍和重要文件的保存非常不利。

研究表明要抑制纸张发黄,首先要在造纸过程中除掉木质素。

实际上,只要在粉碎木材时加入一些化学制剂就可以去掉木质素,从而制成不易发黄的纸张。

但是采用此法造纸,要浪费四分之一的木材。

另外,研究人员也对各种防止纸张发黄的方法进行了试验比较,发现一种叫聚乙二醇的物质对于抑制发黄很有效。

涂上聚乙二醇的报纸,即使经过长时间的光照也不会发黄。

在未经印刷的厚新闻纸上涂上不同量的聚乙二醇,然后用相当于两天直射日光照射量的特强人工光进行照射一小时,结果表明,聚乙二醇涂得越多,发黄程度就越低。

⑤引起纸张泛黄的原因较为复杂,考虑到纸张的原料成分及其周围环境影响,收藏的书籍报纸最好放在干燥并且避光处加以保存。

14.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15.纸张泛黄变脆的原因有哪些?

请归纳作答。

16.本文介绍说明时主要采用了逻辑顺序,请结合文章内容做具体分析。

17.下列对文章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介绍了纸张变黄的原因和抑制纸张发黄的办法。

B.要抑制纸张发黄,可以在造纸过程中除掉木质素,也可以给书籍报纸涂上聚乙二醇,

但这两种方法浪费都比较大。

C.本文较多地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语言准确平实。

第①段“是记载和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一句中的“之一”一词不能去掉,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要想让自己收藏的书籍报纸不泛黄,最好把它们放在干燥避光处加以保存。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礼记》节选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2分,每小题3分)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8.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矜、寡、孤、独、废疾者B.天下为公不必为己

C.不独子其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大道之行也缘溪行

19.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20.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为主,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B.文章运用“总—分”的结构方式,先对“大同”社会做纲领性说明,再从三个方面阐述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层次清晰。

C.大同社会政权是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的,管理成员选举产生,社会成员之间建立了

良好的关系。

D.文章结尾拿现实社会与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指出大同社会将有一个和平、安

定的局面。

21.今日之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请将“今日之中国”与文中描述的“大同”社会比较,简析两个问题:

⑴大同社会中的哪些目标,今日之中国已经实现?

⑵哪些方面今日之中国仍做得不够?

(二)阅读《送友人》,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每小题2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2.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别,依依不舍,动人肺腑。

B.首联交代了送别之地、描绘了送别之景,颔联交代了送别之事。

C.“挥手”写分别时的动作,并用班马长鸣烘托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心情。

D.这首五言绝句描绘了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

色彩斑斓,相互映衬。

2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一联,不仅勾勒了分别时的寥廓背景,还具有对仗工整,比喻贴切,情境交融等特点,历来为人所称道。

就你最欣赏的一点对此联进行赏析。

四、作文(50分)

24.请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⑴闭目入神,回望来路,总有一段历程令你难忘。

或许在校园内,或许在人海中,或许在列车上,或许在戈壁滩;或许正响春雷,或许正飘初雪,或许正升朝霞,或许正落夕阳;或许是那座山、那片水,或许是那块田、那个园;或许是与一株花、一棵树,或许是和一个玩偶、一只爱宠;或许是因那声关切的问候,或许是因素昧平生的援手;或许于阅读天地中,或许于情感世界里……

背起行囊的游玩历程、阅读学习的成长历程、刻骨铭心的情感历程、经历独特的生活历程,时常令人难忘,给人启迪。

请以“难忘那段历程”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注意运用恰当的记叙顺序,力求叙事清楚、描摹生动、中心明确,写出自己的真切体验和独特感悟。

⑵请以“压力”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

要求:

①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题目

200

400

600

8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