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学科反思性教学与实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0120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历史学科反思性教学与实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学历史学科反思性教学与实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学历史学科反思性教学与实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历史学科反思性教学与实践.docx

《中学历史学科反思性教学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历史学科反思性教学与实践.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历史学科反思性教学与实践.docx

中学历史学科反思性教学与实践

中学历史学科反思性教学与实践

  论文摘要:

文章将反思性教学理论运用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之中,力图把中学历史学科反思性教学实践做一个完整的呈现,从而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反思性教学自产生之日起,无论是作为一种思潮,还是作为一种运动,都一路高歌,势不可挡。

主要是因为它给当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具体来说,反思性教学启发人们反思操作性教学的局限,不断探究教学中的新问题,在探索中把自己锻炼成学者型教师,从而改变凭经验教学或简单重复教学的现象。

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课程实践方式,为此“教师应超越常规教学中对课程内容的机械复制,积极对自身的课程与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反思性教学理论传入我国,无疑是为广大教师理解新课改提供了新的视角,这对他们创造性地实现新课程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笔者一直坚持将反思性教学理论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现结合中学历史教材,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体会,以求教于方家。

  所谓中学历史学科反思性教学实践,就是在反思性教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

具体来说,就是教师借助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行为研究,不断反思自我对历史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历史的规律,历史教学的方法、手段以及经验认识,以发展自我职业水平,努力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的活动过程。

  一、教学实践前的反思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第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能否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前提。

教师备课时,应对即将实施的教学目标、过程设计、采取措施、使用方法、时间安排等的合理性进行思考、预期和修正。

例如:

我在备《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高中人民版《历史》(必修Ⅱ)第4课]一课时,对课程标准进行了反思。

课标的内容是“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按课标要求“资本主义萌芽”必须讲授,而人民版教材却没有相关内容,这是教材编者的疏漏,还是课标制定者的失误?

究竟如何处理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才更合理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大量资料,结果发现大多数学者都否认中国存在所谓“资本主义萌芽”。

着名历史学家萧功秦说:

“实际上这种所谓萌芽的东西可能根本就长不大!

在封建制度主张定于一尊,在这种‘求定息争、防争氓乱’为基本文化精神的社会里,哪怕长出来也是没有意义的。

它总是会被扼杀掉,根本用不着西方势力动手。

比如雇工制度,在宋朝就有了,可它永远是这个东西,几百年的时间里也没有长成资本主义的大树。

因此,我认为称所谓‘资本主义萌芽’是一个误导的概念,改称为永远长不大的‘资本主义死胎’,可能更接近事实一些。

”另一位学者任爽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说:

“……我们在春秋战国时期,似乎已经可以依稀找到‘资本主义萌芽’,而在明清时期,似乎还可以发现大量的‘奴隶制’的残余。

这些现象给我的感觉是,在中国,社会形态的演进似乎不可能被严格而明确地或者说是硬性地加以区分。

因为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现同样的因素,或者说相同的因素往往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长期延续”。

从上述学者的论述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目前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已遭到了学术界普遍质疑。

虽然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但不能因为有争议就一字不提,况且课标中也有明确的要求,因此教学中不讲不行,关键是如何讲的问题。

如果讲得太深学生难以理解,若是给学生一个定论更有悖于科学性原则。

鉴于上述情况,我在备课时一方面补充了有关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知识,同时也简单介绍了学术界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这样一来,既贯彻了课标要求,也弥补人民版教材的不足。

  二、教学实践中的反思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对教学情境、进程、态度、内容、方法及时反思,以便验证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同时还要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调控。

例如:

我在讲授《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高中人民版《历史》专题二第1课《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主要介绍了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华史实,第2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讲述的是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而其他版本的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都是将列强侵华史与中国军民抗争史同时介绍的。

人民版之所以另辟蹊径,把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单独拉出来,专门设置一课,主要是为了进一步落实突出课程标准关于“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这一情感态度价值观主题。

我在备课时基本沿袭了教材的这一思路,而没有把两课内容按时间顺序进行整合。

在讲授第一课时,学生都能按时间顺序掌握列强侵华的重大事件。

而在上第二课时,我却惊奇地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中法战争”发生在“左宗棠收复新疆”之前。

产生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初中阶段历史教学没有到位,学生连最起码的时间概念都没有。

怎么办?

如果仍然按原来的教学设计授课,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当时我立即调整了教学进度,先给学生补习初中历史,等他们形成必要的时间概念后,再按原来的设计进行教学。

虽然这一节课没有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但由于及时调控却使得课堂教学更趋合理。

  三、教学实践后的反思

  课后反思也是反思性历史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对实践结果的归因、总结评价、寻找差距,以便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指导现今、未来的教学活动。

承前所述,上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课后,我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效果进行了反思:

1.如何解决教学进度与课时不足的矛盾。

高中历史课每周只有两节,如果在讲授新课过程中,还要补习初中的教学内容,肯定无法完成课标规定的教学任务。

增加课时显然不可能,怎么办?

能不能挖掘隐性课时呢?

如果能设计一份预习提纲,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预习,事先解决上课时的“拦路虎”,到授课时的进度自然就加快了;同时,预习题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而且这也是反思性教学目的——两个“学会”的具体体现。

这样看来,设计一份既科学又经济的预习提纲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经过一番思考,我设计了如下提纲:

按时间顺序列举列强侵华的事件及其后果?

针对列强入侵,中国军民进行了怎样的抗争?

结果如何?

将列强侵华事件与中国军民的反抗斗争一一对应起来。

在课本中找出中国军民反抗斗争的典型事件。

这份预习提纲能否奏效,还有待于下一节课的验证。

  2.如何完成情感教育目标。

我在授课过程中侧重史实讲解,忽视了情感渗透,这堂课本应该上得生动感人,结果却变成了简单史实的罗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首先查阅了有关情感教育的文章,其次还虚心向老教师请教,最后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拟定了如下措施:

采取情景式教学。

激活学生情感世界,不是靠教师简单的灌输,而是要学生亲身体验。

上课时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再现中国军民浴血奋战的感人场面,让学生从中体会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

教材选取的中国军民奋起抗争的事例都是具有其特有含义的。

“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左宗棠收复新疆”,颂扬了政府官兵为收复国家失地而作的积极努力;“黄海海战和反割台斗争”,表现了政府官兵、人民群众为维护国家主权,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义和团反帝运动”,则谱写了广大农民群众高举“反帝”大旗,与列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的壮丽诗篇。

上课应选择典型事件,从“中华民族”的视野来讲授。

面对着列强的入侵,无论政府官兵,还是民众百姓,尽管他们形式不同,手段不一,或自发,或有组织,但他们都是站在民族的立场上,为维护国家主权,扞卫民族尊严而英勇抵抗外来侵略。

启发学生主动参与。

情感教育自然离不开学生的全程参与,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参与,直接影响到情感教育的效果。

在讲授中国军民抗争时,可启发学生进行讨论,谈谈各自的感想,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体验中国人民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

从而把本节课的情感教育推向高潮。

我将教学反思后形成的改进方案用于另一个班级的教学。

相比之下,这节课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又涌现出一些新的问题。

由于部分学生预习不充分,再加上学生讨论持续时间过长,教学进度再次被延误。

这些问题又将成为反思性教学新的起点,反思性教学就是在这种不断循环中推动教学日趋合理的。

  历史学科就是让人通过认识过去来认识自我、反思自我、矫正自我、超越自我。

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事,但研究历史、学习历史的都是现代的人,我们所教所学的历史,实际是今人对前人的理解学、解释学,由于社会的进步,时代的不同,人们对历史的解释与认识也就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历史都是现代史,历史教师应当自觉树立反思意识,与时俱进,引领学生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培养学生富有时代意义的历史思维。

综上所述,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反思性教学必将成为中国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海教育科研,2002.

  王春光,郭根福.反思性教学实践与教师素质的提高[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

  萧功秦.思想者是幸福的[J].历史教学,2001.

  任爽.鉴空衡平[J].历史教学,2005.

  洪明.西方反思性教学的兴起与成因[J].上海教育科研,2002.

  钟启泉,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J].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