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0039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古代文学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古代文学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古代文学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古代文学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4.docx

《古代文学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4.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文学4.docx

古代文学4

第二节《三国志演义》的思想倾向和主题

一、思想倾向

《三国演义》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了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的愿望,表现了对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慕。

二、三个集团的比较

(一)蜀汉集团——“仁者之政”的代表

1.刘备

为人:

“宁死不为负义之事”

泽及黎民:

“欲得天下者,必先得民心”

和谐的君臣关系:

“犹鱼之有水也”

2.刘备的属下们:

恪守“忠义”的关羽

足智多谋的诸葛亮

浑身是胆的赵云

“乃其举国托孤与诸葛亮,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三国志·先主传》)

(二)曹魏集团——“霸者之政”的代表

1.曹操: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尽杀百姓”“鸡犬不留”

2.曹魏集团的内部关系:

曹为罗致人才,往往不惜利诱和胁迫,对已经有的人才,又大地充满猜疑和欺诈。

(三)孙吴集团——“庸者之政”的代表

1.孙权

鲁肃议孙“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

”孙权对此,虽表冷淡,内心却对鲁肃“益贵重之”。

(《三国志·鲁肃传》)

“闻言大喜,披衣起谢,次日厚赐鲁肃”(《三国演义》第29回)

2.孙吴权集团的人:

周瑜鲁肃

3.从总体的战略来看:

孙吴集团似乎缺乏明确的战略目标

二、《三国志演义》的主题:

(一)关于主题的多样说法:

无主题论、主题模糊论、主题明确、

(二)正统说

历史上的看法:

1.西晋陈寿《三国志》拥曹反刘,尊魏为正统

2.东晋习凿齿作《汉晋春秋》,改以蜀汉为正统

3.北宋司马光作《资治通鉴》,尊曹魏为正统。

4.南宋朱熹作《通鉴纲目》,改尊蜀汉为正统。

(三)“拥刘反曹”说

1.如何来看待“拥刘反曹”倾向

其一,是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暴政思想的反映。

其二,人民理想的一种反映。

其三,封建正统思想的一种表现。

2.“拥刘反曹”的具体表现:

内容上,把刘备写成¡°仁君¡±、将曹操写成¡°奸雄¡±。

结构上,把刘蜀放在首位,而曹魏显居其次。

语言上,多称刘备为玄德、皇叔、豫州、先主;而对曹操直称其名算客气,多称小名阿瞒,甚至称“贼”“汉贼”“国贼”

(三)悲剧说

“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将亡矣。

“纷纷事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

第一节明初易代之际的诗文

“有明之文,莫盛于国初”(黄宗羲《明文案序》)

一、高启:

(一)高启的生平简介:

高启(1336-1373),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元末隐居不仕,后隐居于吴淞江畔的青丘,故自号青丘子,曾作有《青丘子歌》。

入明任翰林院编修。

(二)高启的诗歌成就:

(1)生活于元末动荡不安的时期,诗歌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尤其是对社会离乱的描写。

《吴越纪游·过丰口战场》

(2)个人述志感怀、游山玩景以及酬答友人之作。

代表作品: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青丘子歌》

二、宋濂

(一)宋濂的生平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浦江(今浙江义乌)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2)宋濂的文学成就:

纪传体散文:

《秦士录》《王冕传》均能抓住细节,突出性格。

写景散文:

《环翠亭记》《桃花涧修契诗序》,简介清秀。

《送东阳马生序》

三、刘基:

刘基(1311-1375年),字伯温,谥曰文成,浙江青田人。

故称刘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故文集名为《诚意伯文集》。

散文代表作:

《郁离子》

《卖柑者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第二节台阁体与茶陵派

一、台阁体

以其主要代表“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都是台阁重臣而得名。

“三杨”在明初均以大学士辅政,其诗文多应制、题赠、颂圣内容,貌似雍容典雅,安闲和易,实则陈陈相因,空虚浮泛。

二、李东阳

(一)文学主张:

1.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

“六朝宋元诗,就其佳者亦各有兴致,但非本色,只是禅家所谓小乘,道家所谓尸解仙耳。

”(李东阳《怀麓堂诗话》)

“宋诗深,却去唐远;元诗浅,去唐却近。

顾元不可为法,所谓取法乎中,仅得其下耳。

”(同上)

2.在对待如何学古的问题上,强调对声调节奏等法度的掌握。

(二)创作情况:

第四章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

第一节李梦阳和前七子的文学复古

一、李梦阳

李梦阳(1473~1530)字献吉,号空同子,庆阳府安化县(甘肃)人。

文集《空同集》。

二、李梦阳的文学主张

第一、贬斥文学“主理”的现象。

“诗至唐,古调亡矣,然自有唐调,可歌咏,高者犹足被管弦。

宋人主理不主调,于是唐调亦亡”(《缶音序》)

第二、提出重视真情表现的主情论调。

“诗者,吟之章而情之自鸣者也。

”(《空同集》)

“真者,音之发而情之原也。

”(同上)

第三、强调诗歌的“格”与“调”。

“夫诗有七难,格古、调逸、七舒、句浑、音圆、思冲、情以发只二。

其者备而后诗昌也。

”(《潜虬山人记》)

“高古者格,宛亮者调。

”(《驳何氏论文书》)

不足之处:

学习古人的作诗之法,固守尺寸。

“前疏者后必密,半阔者半必细,一实者一必虚,叠景者意比二”。

三、李梦阳的文学成就

1.指摘时弊,揭露社会黑暗,广泛反映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

《自从行》

2.抒发对封建统治者的失望和人生不如意的感喟与伤怀。

《述愤》《离愤》

第二节王世贞与后七子的文学复古

一、王世贞

(二)文学主张

1.作者的才思与作品的格调密切联系起来,看到了才思生格调、格调因人而异的必然性。

“才生思,思生调,调生格;思即才之用,调即思之境,格即调之界。

”(《艺苑卮言》卷一)

2.“法”落实到具体作品的语词、句法、结构等。

“篇法有起有束,有放有敛,有唤有应”

“句法有直下者,有倒插者”

(三)文学创作

1.他的诗歌有感时伤世的政治诗,现实感较为强烈。

《袁江流钤山冈当庐江小吏行》

2.清新隽永的抒情小诗。

《送内弟魏生还里》

第三节前后七子文学复古的得失与影响

唐宋派是嘉靖年间以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一个散文复古流派。

他们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提法不满,极力推崇唐宋文风,1强调自然流畅、直抒胸臆、反对艰深为文、模拟剽窃,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前后七子的复古论调。

第4节归有光与唐宋派

一、唐宋派的特点:

1.唐宋派变学秦汉为学欧、曾,变佶屈聱牙为文从字顺,是一个进步。

2.唐宋派还重视在散文中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他们批评复古派一味抄袭模拟,主张文章要直写胸臆,具有自己的本色面目。

3.唐顺之编著《文编》,将韩、柳、欧、曾、王之文与秦汉之文兼收并蓄。

茅坤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更明确地将此八家之文合为一编。

二、归有光

(一)归有光的生平简介

归有光,号震川,昆山人。

家世寒儒,自幼苦读,但场屋不利,60岁始中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

有《震川集》。

(二)归有光散文

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明文综序》)

代表作:

《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

第五章明代晚期诗文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心即理也。

“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心学思想的流行,改变了明代前期学术、文学方面的保守复古的局面,为诗歌、戏曲领域的主情说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又为一些士人沉溺享乐、腐化生活提供了口实。

第一节李贽

一、李贽的简介及思想:

李贽(1527~1062)字宏甫,号卓吾。

晋江人。

“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

思想的核心:

离经叛道

“敢倡乱道,惑世诬民”

二、李贽的“童心说”

《童心说》是《焚书》卷三里的一篇杂论,主要揭露道学及其教育的反动性和虚伪性,阐明了李贽的读书作文教育观,洋溢着自由主义教育反对封建教育的桎梏,追求个性自由和解放的精神。

所谓“童心”就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

”实则是人的个性和主体价值的自觉。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第二节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

公安派是晚明时期受李贽影响而出现的一个反复古的文学流派,因其代表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

一、公安派的文学主张:

1.反对承袭,主张通变。

“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袁宏道《叙小修诗》)

“世道改变,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亦势也”(袁宏道《与江进之》)

2.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性之所安,殆不可强,率性所行,是谓真人”(袁宏道《识张幼于箴铭后》)

“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魂。

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

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

”(《袁宏道集笺校》)

3.推重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

“故吾谓今之诗文不传矣。

其万一传者,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枣竿》之类,犹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而发,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可喜也。

”。

(袁宏道《叙小修诗》)

二、公安派的创作情况:

1.诗歌创作情况:

诗歌创作在内容上注重有感而发、直抒胸臆。

在形式上,不铺陈道理、刻意雕琢,而是追求一种清新洒脱、轻逸自如的创作效果。

袁宏道《戏题斋壁》袁中道《感怀诗五十八首》《听泉》

2.散文创作情况:

游记、尺牍、小品很有特色,尤其是小品文,或秀逸清新,或活泼诙谐,自成一家。

以描写风景、表现士大夫的情趣为主。

如《满井游记》、《虎丘记》等。

孤山处士,梅妻鹤子,是世间第一种便宜人。

我辈只为有了妻子,便惹许多闲事。

撇之不得,傍之可厌,如衣败絮行荆棘中,步步牵挂。

(《孤山》)

三、历史功过:

公安派在解放文体上颇有功绩。

“一扫王、李云雾”(《公安县志·袁中郎传》),游记、尺牍、小品也很有特色,或秀逸清新,或活泼诙谐,自成一家。

公安派末流的流弊:

1.内容上庸俗琐屑,只追求一己的自适安闲,放弃了忧国忧民的优秀传统。

“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以及“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君爱国成儿戏”(袁宏道)

2.艺术上信手涂抹,忽视了艺术修养,甚至失掉了创作时应有的严肃态度,流于俚俗肤浅。

第三节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

一、竟陵派对公安派的延续:

“求古人真诗所在,真诗者,精神所为也”(钟惺《诗归序》)

“夫真有性灵之言,常浮出纸上,决不与众言伍。

”(同上)

二、公安派与竟陵派的不同:

其一:

两派都主张抒写“性灵”,但两派对“性灵”的理解却不同。

①公安派所说的“性灵”,主要指人们的自然情感,或是出于天性的生活欲望等。

②竟陵派所说的“性灵”,指避世绝俗的“孤怀孤诣”和“幽情单绪”。

其二、求得“性灵”的方法不同。

①公安派反对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提倡诗文革新,首先着重于精神上不依傍古人。

所以他们写诗“见从己出”“非从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②竟陵派要从古人诗文中求得性灵。

提倡抒写“性灵”,是要发古人之幽情。

“以古人为归,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

”(《诗归》)

第四节晚明小品文

一、小品文的特征:

1.体制通常比较短小,文字喜好轻灵、隽永,多表现活泼新鲜的生活感受。

袁宏道《西湖二》《天池》

2.议论文章,常常避免从正面论说严肃的道理,而偏重于思想的机智,讲究情绪、韵致,有不少带有诙谐的特点。

3.不论是描写个人日常生活,表达审美感受,还是评议时政,抨击秽俗,都注重真情实感,都是胸臆直露之作。

二、张岱

张岱(1597年~1679年)字宗子,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其最擅长散文,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西湖七月半》

第五章明末文坛

一、复社

复社:

明末以张溥、张采为首的具有政治斗争色彩的文化组织。

其宗旨是“兴复古学,务为有用”。

文学上反对公安派、竟陵派末流空谈性灵、不问时事倾向,重新标举“复古”,为现实斗争服务。

作品多表现时事,富于激情。

二、几社

几社:

明末以陈子龙、夏完淳为首的文社组织。

政治态度、文学主张都与复社相同。

夏完淳:

杰出的少年民族英雄和早熟作家。

14岁参加抗清,牺牲时年仅17岁。

其诗歌《细林夜哭》哀悼老师陈子龙,散文《狱中上母书》都悲壮感人,堪称千古不朽的杰作。

 

第六章明代杂剧

据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统计,明代杂剧作家有一百多人,剧目有五百多种,今存剧本一百八十余种。

第一节明初的杂剧

明初的杂剧创作,主要继承元代后期杂剧的传统,内容苍白,形式典雅,带有浓重的士大夫气息。

朱权(1378-1448),号瞿仙,又号涵虚子、丹丘先生,朱元璋第十七子,封宁献王。

一、朱权

⑴、杂剧著作:

《卓文君私奔相如》此剧较完整地描述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语言典雅。

⑵、戏剧论著:

《太和正音谱》

《冲漠子独步大罗天》

剧中倡导锁住心猿意马,取其酒色财气,方可升入“大罗天”,纯系道家修炼话头。

冲漠子“远离尘迹,埋名白云之野”。

二、朱有燉

朱有燉(1379-1439),号诚斋,朱元璋孙子,封周宪王,博学善书,通晓音律,编有杂剧三十一种,总称为《诚斋乐府》。

1.在31种杂剧中,有6种以妓女生活为题材,有的作品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妓女的悲剧命运。

杂剧内容概况:

代表作品:

《刘盼春守志香囊怨》

2.水浒戏:

《豹子和尚自还俗》和《黑旋风仗义疏财》。

3.庆贺戏4.度脱戏5.节义戏

朱有燉的杂剧,总的倾向是极力宣扬封建道德,而其度脱、歌舞之作,又是他在政治斗争失意后的一种寄托和韬晦。

三、由元入明的杂剧作家:

(一)贾仲明

(二)杨讷

第二节明代中后期的杂剧

一、明中后期杂剧的新变:

1.音乐上:

有北曲,也有南曲,甚至有南北合套。

2.表演上:

不是严格的一人主唱,可以分唱和轮唱。

3.篇幅上:

可长可短,少则一二折,多则五六折。

4.创作倾向上:

打破了前期伦理教化和神仙教化的局面,题材有所拓展,张扬个性、愤世嫉俗的社会批判剧增多。

二、王九思和康海

1、王九思(1468-1551),字敬夫,号渼陂,陕西户县人。

《杜子美酤酒游春》

《中山狼院本》,开单折短剧之先声,带来了明代短剧的兴盛。

2、康海(1475-1540),字德涵,号对山,陕西武功人。

弘治十五年状元,工于词曲,擅长琵琶弹唱,为人重义尚气。

杂剧《王兰卿贞烈传》、《东郭先生误救中山狼》二种

三、徐复祚、王衡

1、徐复祚(1560-?

)江苏常熟人。

作传奇四种,今存《红梨花》、《投梭记》、《宵光剑》三种,杂剧二种,今存《一文钱》一种。

藏在袖子里,恐怕洒掉了;藏在袜桶里,我的袜子又是没底的;藏在巾儿里,巾上又有许多窟窿!

……

2、王衡(1561-1607)江苏太仓人,作杂剧四种,今存《郁轮袍》、《真傀儡》、《没奈何》三种。

四、吕天成和王骥德

1.吕天成(1580-?

)浙江余姚了,作传奇《烟鬟阁十二种》,杂剧八种。

今仅存《齐东绝倒》一种。

是一部成功的讽刺剧。

戏剧理论著作:

《曲品》,中国戏曲史上第一部体系完整的戏曲批评专著。

2.王骥德(?

-1623)浙江会稽人(绍兴)。

有传奇、杂剧各一种。

《曲律》四卷,是我国最早一部有关南北曲的论著,是中国戏曲理论史上最重要的论著之一。

第三节徐渭及其讽世杂剧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又字天池,号青藤道士,一号田水月,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他在绍兴的故居——青藤书屋,历尽四百余年的人世沧桑,还依然保存。

⑴、戏曲论著《南词叙录》,这是第一部研究宋元南戏和明初戏文的专著。

⑵、《四声猿》

一、徐渭的创作:

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

清人顾公燮云:

“盖猿丧子,啼四声而肠断。

文长有感而发焉,皆不得意于时之所为也。

(《消夏闲记》)”

①、《狂鼓史渔阳三弄》,一出,祢衡骂曹事,或称《狂鼓史》、《渔阳弄》;

②、《玉禅师翠乡一梦》,二出,月明和尚度柳翠事,或称《玉禅师》、《翠乡梦》

柳宣;玉通和尚;柳翠

作品写玉通和尚两世轮回,从僧到俗,从男到女,情节曲折,关目组织,甚见机杼。

③、《雌木兰替父从军》,二出,花木兰事,或称《雌木兰》;

④、《女状元得凰辞凤》,五出,五代黄崇嘏事,或称《女状元》

二、徐渭的杂剧打破了传统杂剧的限制:

1.所取故事题材多种多样;

2.折数无定或多或少;所用曲调有时为北曲大套,有时为南北兼用,或是自运机杼,随意配合。

《四声猿》所包括四剧,长短不全相等,从一折到五折都有。

其中五折的《女状元》,全用南曲,其他三剧,并用北曲。

徐渭实际上开创了以南曲作杂剧的新写法。

3.语言平白如话,字字本色,而又热情奔放。

有一个董贵人,是汉天子第二个美娇娃。

他该是什幺刑罚?

你差也不差?

他肚子里又怀着两三月小娃娃。

既杀了他的娘,又连着胞一搭。

把娘儿俩,砍做血虾蟆。

——《渔阳弄》中《天下乐》

汤显祖:

“词坛飞将”

王骥德:

“徐天池先生《四声猿》,故是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曲律》)

三、后人对徐渭的评价:

袁宏道《徐文长传》说,《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

清人陈栋:

“青藤音律間亦未谐,其辞如怒龙挟雨,腾跃霄汉間。

千古来不可无一,不能有二。

 

第五章  明代传奇

“传奇”一词涵义的变化:

唐宋金元明以后

专指在南戏基础上演变而来不包括杂剧在内的中长篇戏剧的总称。

传奇戏的体制特点:

1.音乐上,以南曲为主,较为轻柔、婉丽,有的剧本也兼用少量的北曲。

2.结构上,篇幅较长,情节较为复杂,刻画人物也更细腻。

3.表演上,比元杂剧更加丰富自由。

第一节明初传奇概况

朱元璋曾对标举风化的《琵琶记》赞不绝口:

“五经四书如五谷,家家不可缺;高明《琵琶记》如珍馐百味,富贵家岂可缺耶!

1、丘濬(1421-1495),字仲琛,广东琼山(今海南)人。

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祭酒、礼部尚书等职。

成化时期的台阁大学士,理学家,著有《大学衍义补》等理学著作。

代表作品《五伦全备忠孝记》。

这三纲五伦,人人皆言,家家都备。

只是人在世间,被那物欲牵引,私意遮了,所以为子有不孝的,为臣有不忠的,……是以圣贤出来,做出经书,教人习读,做出诗书,教人歌诵,无非劝化人世,使他个个都习五伦的道理。

然经书都是论说道理,不如诗歌吟咏性情,容易感动人心。

……近世以来做成南北戏文,用人搬演,虽非古礼,然人人观看,皆能通晓,尤易感动人心,使人手舞足蹈,亦不自觉。

但他做的都是淫词艳曲,专说风情闺怨,非为不足以感化人心,倒反被他败坏了风俗。

……近日才子新编出这场戏文,叫做《五伦全备》,发乎性情,生乎义理,盖因人所易晓者以感动之。

搬演出来,使世上为子的看了便孝,为臣的看了便忠,……虽是一场假托之言,实万世纲常之理。

“《五伦全备》,纯是措大书袋子语,陈腐臭烂,令人呕秽”

       (徐复祚《三家村老委谈》)

2、邵灿,字文明,江苏宜兴人,少年习举业,终生布衣。

《香囊记》:

 忠臣孝子重纲常,慈母贞妻德永臧。

 兄弟爱慕朋友义,天书旌异有辉光。

姚茂良:

《精忠记》《双忠记》

苏复之:

《金印记》

王济:

《连环记》

第二节明代中期的传奇

嘉靖年間,《宝剑记》和《鸣凤记》的出现,标志着传奇戏的新生,一反前期的封建说教,扩大了反映现实的容量。

1、《宝剑记》

   李开先(1502-1568),字伯华,号中麓,山东章丘人。

曾作杂剧六种,今存《园林午梦》、《打哑禅》二种;传奇三种:

《登坛记》、《宝剑记》、《断发记》,今存后二种。

《宝剑记》与《水浒传》最大的不同,在于把林冲与高俅父子的冲突写成忠与奸的矛盾。

弋阳腔:

发源于江西弋阳,明代前期就广为流传,几乎遍及全国,是四大声腔中影响最大的一种;

明代四大声腔:

昆腔:

较其它三大声腔出现最晚。

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明初还是苏州一带的地方小戏,到明中叶经过著名音乐家魏良辅改造加工之后,才逐渐传播开来。

明中叶前后流行最广的是弋阳腔和昆腔。

弋阳腔多演出于农村等空旷的场地,故其乐器以锣鼓等打击乐为主,声响高亢、雄壮;昆腔则以笛、管、笙、琵琶等繁音为主,音色轻柔婉转,流丽悠扬。

2、《浣纱记》

梁辰鱼(1519-1591),字伯龙,号少白,江苏昆山人。

魏良辅改革后的昆腔,开始仅用于清唱,梁辰鱼以改造过的昆腔编写的《浣纱记》的出现,才使昆腔正式登上舞台。

即《浣纱记》是第一部用魏良辅改进后的昆腔进行写作的传奇剧本。

《浣纱记》把男女的爱情和国事的兴衰巧妙地结合起来,将爱情主题和政治主题融为一体,在明清戏剧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清代的《长生殿》《桃花扇》等传奇,都明显受到它的影响。

3、《鸣凤记》

   我国戏剧史上现存的第一部时事剧

第三节明代后期传奇的繁荣

本时期传奇的特点:

爱情剧:

《牡丹亭》《娇红记》等

爱国主义的剧作:

《精忠旗》《双烈记》等

道德说教剧与宗教演示剧:

《忠孝记》《全德记》

一、各种类型的剧作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沈璟和吴江派

沈璟(1553-1610),字伯英,别号“词隐生”,江苏吴江人,生平精研曲律,对昆腔音律的整理有一定贡献。

所作传奇十七种,称《属玉堂传奇》,现存《红蕖记》、《义侠记》、《博笑记》等七八种,

二、形成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吕天成《义侠记序》说:

沈璟“诸传奇命意皆主风世。

”“风世”即以封建伦理道德讽刺社会上堕落的人情世态。

1.沈璟的戏曲创作:

《南九宫十三调曲谱》编辑、整理了可以演唱的昆曲曲牌达七百种左右,成为曲家的填普法则,这就是他成为与戏剧创作大师汤显祖齐名的明代曲学大家。

2.沈璟戏曲理论著作:

曲论包括两个方面:

  ⑴、严守格律

欲度新声休走样,名为乐府,须教合律依腔,宁使时人不鉴赏,无使人挠喉唳嗓。

词人当行,歌客守腔,大家细把音律讲。

纵使词出绣肠,歌称绕梁,倘不谐律吕也难褒奖。

⑵、崇尚语言本色,就是主张采用民间俗语,反对堆砌词藻。

在沈璟的影响下,集中了沈自晉、冯梦龙和袁与令以及吕天成和王骥德等昆曲作家,这些人大都是沈璟的门生或朋友,且对昆曲格律十分讲究,所以被称为吴江派曲学家群。

由于吴江派以讲求音律著称,故该派又叫“格律派”。

戏曲史上往往将宗汤、学汤较为明显并有所成就的剧作家们称为“临川派”,或者以汤显祖的室名称之为“玉茗堂派”。

(二)汤显祖和临川派

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之事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现文采,这临川派剧作家们所孜孜以求的重要方面。

“有明曲家,作者至多,而条别家数,实不出吴江、临川、昆山三派。

”(吴梅《中国戏曲概论》)

吴炳:

《西园记》《绿牡丹》

孟称舜:

《娇红记》《二胥记》

“正玉茗之律而复工于琢词者,吴石渠、孟子塞是也。

”(吴梅)

(三)“沈、汤之争”

1.沈、汤的分歧:

①语言上汤的作品“富于文采”,沈则主张本色;

②声律上汤主张以内容、风格和精神“为主”,音节应该“自然”,沈则主张“按照刻板的曲律”来写戏曲唱词;

③对“封建道德”的态度上,沈作是“宣扬”,汤作是“叛逆”。

沈璟、吕玉绳曾将《牡丹亭》改编成《同梦记》,引起汤显祖的极大不满。

2.论争的结果:

“《牡丹亭记》要依我原本,其吕家改的,切不可从。

虽是增减一二字以便俗唱,却与我原做的意趣大不同了。

”(《汤显祖集》卷四十九《答宜伶罗章二》)“

改作“四梦”的风波,根源在沈汤对于文律问题的不同看法。

作为当时最负盛名的两位戏剧大师,他们的戏曲观却几乎是针锋相对的。

吕天成《曲品》载沈璟语录云“宁律协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