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精选汇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9533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精选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精选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精选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精选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精选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精选汇编.docx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精选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精选汇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精选汇编.docx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精选汇编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精选汇编)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第二篇: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第三篇: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第四篇: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第五篇: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鹬蚌相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读懂寓言,正确理解寓意。

a: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寓言,正确理解寓意。

b:

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初步了解寓言,能够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

品析语言,比较词语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

教学难点:

读懂寓言,正确理解寓意。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课件。

板书设计:

鹬蚌相争

两败俱伤渔翁得利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师:

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鹬和蚌”,教师简介鹬、蚌。

一个翱翔在蓝天,一个生活在水中,本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却在两者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同学们想读读这个故事吗?

(板书课题:

鹬蚌相争)

2、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讲解生字及字音。

3、解题:

谁能说说“鹬蚌相争”是什么意思?

(鹬和蚌相互争斗)那他们俩究竟在斗什么呢?

二、学文明理

1、过渡:

当然答案就在课文中了,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把答案找出来。

2、指读课文,纠正读音。

(关注b类学生)

3、解题并概括大意:

(请a类学生回答,b类学生能跟着说。

)鹬蚌相争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答案找到了吗?

谁能说说?

(及时表扬)

4、这篇课文很有趣,请你找出自己感兴趣的句或段读一读,也可以读给你的同座位听听,但读时一定要把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来。

5、进行比较:

说说不同之处。

(1)鹬用尽力气,还是拔不出嘴来,便威胁蚌说:

“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

鹬对蚌说:

“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

”(进行比较:

说说不同之处,指导朗读。

(2)河蚌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地说:

“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

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河蚌地说:

“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

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3)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

一只河蚌在晒太阳。

(进行比较:

说说不同之处,指导朗读。

(4)小组合作:

分角色朗读,并试着演一演。

(5)小结:

同学们多投入呀,这都归功于这些生动的语言,所以,我们写作文时也应当去细致地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这样的文章别人才爱读。

三、小练笔

1、师:

现在让我们也来写写吧!

鹬蚌被渔夫抓住后又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呢?

发挥想象写一写鹬、蚌那时的语言、动作和神态。

2、学生交流。

四.再读课文,小组讨论交流寓意

1、师:

其实,这篇课文也是寓言故事。

2、出示:

寓言:

通过一个假想的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从而达到教育或讽刺目的的文学作品。

3、那《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五.默读课文,完成填空(出示填空题)

1.《鹬蚌相争》中的鹬和蚌互不相让,彼此放在一起时,它们想到的是,没想到的是,“鹬蚌相争”用作比喻双方拼死相争,却让第三者得利。

2.请你再写出知道的几个寓言故事的名字:

掩耳盗铃、、

、、。

第二篇: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北臧村镇马村小学王文超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除了充分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他们理解寓意外,还通过想象、说话及多种形式的朗读等学习活动,理解重点词语,充分挖掘课文隐含的人文价值,创设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在反复诵读及想象过程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潜移默化的培养人文精神,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鹬蚌相争》一课为北京版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教学一课时。

《鹬蚌相争》,讲的是一个河蚌刚刚张开蚌壳晒太阳,一只鹬看见了,就用嘴啄住了它的肉,蚌紧紧夹住了鹬的嘴。

双(请你收藏好范文,请便下次访问WWw.HAoWORD.cOm)方互不相让,谁也不肯放开谁,结果一起被渔人捉去了。

这则寓言生动地说明两人一味争斗,互不相让,就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到好处。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但理解能力上还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片、对比记忆等方法自主学会5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义,能用“毫不示弱”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把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5、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

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

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故事所渗透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

(一)历史故事导入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

秦、楚、韩、魏、赵、燕、齐。

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

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

但他心里明白:

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

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

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

然而,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

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设计意图:

故事引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练习概括

1、指名试读课题

(1)板书“鹬”字,学生书空并数出笔画。

(出示“鹬”图片)认识鹬。

你有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2)请学生告诉老师“蚌”字的写法,板书。

(出示“蚌”图片),认识蚌。

(3)齐读课题。

2、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或查字典,做到正确流利;同时,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生自己练习朗读。

(2)伙伴间互相读,帮忙指出错处。

3、指名读:

提出建议或表扬。

4、学习概括:

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

自主阅读,解决字词,练习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1、指导有感情朗读。

重点指导:

(1)鹬生气了,说: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这蚌就要活活干死!

”:

读出鹬“生气”的语气。

(2)蚌毫不示弱,说:

“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这鹬就要活活的饿死!

”:

引导学生体会“毫不示弱”的不同感受,读出不同的语气。

指名读,男女生对话读,师生分角色读。

(3)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用“毫不示弱”说一句话。

(4)比较:

“豪”与“毫”的区别,同音字组词练习。

2、两人一组做动作,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指派代表表演。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互不相让”。

(板书:

互不相让)

有感情朗读。

3、想一想:

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

(估计:

两败俱伤;被渔夫捉走;不肯互相谦让等)

渔夫将鹬和蚌装进网兜,喜滋滋地回家了。

被困在网中的鹬和蚌此时会想些什么呢?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揭示道理:

做事要懂得退让,一味相争只会两败俱伤,有时还会让第三者得利。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是如此,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设计意图:

理解文章内容时,摈弃了烦琐的讲解,而是创设情境,把学生带进生动、有趣的故事中去。

教师引导他们想象画面,充分感受鹬和蚌的语言、动作、心理,再通过朗读加深体验。

这样,由朗读理解——想象画面——感悟情趣——朗读深化,逐层深入,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内化文章的语言文字,故事中蕴涵的道理也水到渠成地被揭示]。

4、回顾历史故事。

当年,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鹬蚌相争》的故事,如果你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样想呢?

5、体会寓言的魅力。

师:

小故事,大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板书:

寓言

你还听过或看过哪些寓言故事?

(生举例)

再读课文体会,注意语气,重点词句的指导。

(设计意图:

通过抓“毫不示弱、互不相让”等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四)创编故事

师:

“鹬蚌相争,渔夫得利”这个故事流传至今。

出示图: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

(续编故事: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

?

(设计意图:

通过故事续写,培养想象力,积累语言,体会寓言的写作特点)

(五)选择性作业

选择一项适合你的作业:

1、把自己新编的故事写下来。

2、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

五、板书设计:

鹬蚌

↘↙

相争

(互不相让)

↓↓

渔夫得利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把自己新编的故事写下来。

3、造句:

毫不示弱。

4、填写同音字:

()言()蚌相争美()

()不示弱()言壮语丝()()迈

不()开()

5、成语积累:

()()相争()不()弱()不()让

3、用“相”组三个词语()()()

4、讲故事《鹬蚌相争》

七、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重视朗读,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与感受。

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自主梳理故事内容,理解寓言寓意。

不强调答案的唯一,而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适度启发引导,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

2、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例如:

自主使用工具书学习字词,指导识记的方法,抓重点词句理解文本内容等。

3、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注重语言的积累运用。

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寓言交流调动了学生的知识积累,故事续写拓展学生思维。

多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学习效果良好。

4、同学们的看法、问题、都应该成为教学的重要资源,老师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及时抓住。

这堂课通过讨论不仅活跃了同学们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同学们通过自己教育自己,弄清出了使用拟人的手法来说明道理,正是寓言这种文学体裁重要的本质特点。

第三篇: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三岔小学付欧

教学目标:

1、了解《鹬蚌相争》的故事内容,懂得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寓言故事,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3、培养想象力,感悟故事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教学难点:

1、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课文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你一定又知道了许多寓言故事,知道了哪些呢?

2、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

3、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鹬蚌相争》。

(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认识“鹬、蚌”两个字。

教师出示图片,介绍鹬和蚌。

5、这则寓言故事出自哪里?

(《战国策》)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预习情况,指名读。

鹬蚌曝箝喙

2、说说下列字词的意思。

方曝箝曰雨谓禽

3、读了课题,学习了生字,你想从这则寓言中知道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

(一)第一句

1、听一听课文录音。

2、听了录音,我们一起来进一步了解这个故事吧。

看,这是一只河蚌。

它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板书:

蚌)

3、被暖暖的太阳照着,河蚌会有怎样一番感觉呢?

也许它会说些什么呢?

谁来说一说。

师口述:

这时,来了一只鹬(板书:

鹬)

它看见了正在晒太阳的蚌,会想什么呢?

指名学生说。

师口述:

它看见了蚌,猛地把嘴伸到壳里去啄肉。

(板书:

啄)师:

蚌被鹬啄了,有什么反应呢?

(生答,板书:

箝)

4、课文中哪一句话描写了这一情景呢?

(学生说)齐读第一句。

(二)学习第二、三句

过渡:

鹬啄了蚌肉,蚌夹住了鹬,这是故事的起因,鹬和蚌之间的这场争斗,会如何发展呢?

1、请看第二、三句:

鹬、蚌之间的一段对话。

自由读一读。

2、谁来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3、鹬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呢?

我们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说说鹬的这种做法?

4、对于鹬的威胁,蚌又是怎样回应的呢?

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5、这两句话写得非常生动,想一想,要怎么读才有味道?

同桌互相读,在脑海中浮现出鹬、蚌相争的画面,体验鹬蚌相争的情景。

6、分角色朗读。

7、评价朗读情况。

(三)学习第四句

过渡:

鹬、蚌相争,可以看出双方的态度如何?

后果将会怎样呢?

1、学生回答

2、师引:

这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板书:

互不相让渔翁得利

3、请大家一起读寓言的第四句。

4、用现代文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四、总结全文,明白寓意

1、学习了课文,请同学们对照译文自己读一读。

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这则寓言。

3、学了这则寓言,你知道寓言讲了什么内容?

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同桌讨论交流

五、发挥想象,创新提高

1、鹬和蚌被渔夫抓住后会心里会怎么想呢?

小组讨论交流

2、鹬和蚌在那样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呢?

亲爱的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重新演绎鹬蚌相争的故事吧!

3、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类似鹬蚌相争的现象吗?

六、总结谈话,感悟体会

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呢?

七、布置作业:

1、小练笔:

写一写鹬和蚌在渔夫家的对话。

2、有感情地朗读这则寓言。

3、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

鹬蚌相争

鹬威胁

互不相让

渔翁得利

蚌毫不示弱

第四篇: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第25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怒目相视”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技能与方法:

通过朗读和想象再现情景,深入感悟鹬与蚌相持不让的内心世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生活中如果像鹬蚌那样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只会落得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鹬蚌相争的经过和结果,并领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教学难点:

领会故事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课件出示图片,认识鹬与蚌:

指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鹬与蚌的外形特点。

2、观看《鹬蚌相争》的动画片。

3、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4、《鹬蚌相争》出自《战国策》,我们先来读一读课后课文链接上的原文。

5、《鹬蚌相争》是一则寓言,那么作者是要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

(1)勾画出本文的生字以及课后的四字词语,读一读。

(2)想一想:

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出示生字、词语,学生齐读。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鹬去啄蚌的肉,蚌把鹬的嘴巴牢牢地夹住了,后来互相争吵,谁也不让谁,结果被渔夫一齐捉住了。

5、这则寓言中有许多四字词语,课后已经罗列出来了,现在我们用上这些词语,说说这则故事。

三、品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了解鹬蚌相争的起因。

1、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读出景的美和河蚌的惬意)

3、联系上下文,理解“心旷神怡”。

(二)了解鹬蚌相争的经过。

1、陶醉在美梦中的河蚌遭到了突然袭击,本能地合拢蚌壳,钳住了鹬的长嘴。

(观察插图)

2、此时,河蚌和鹬鸟各自是怎么想的呢?

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说说河蚌和鹬鸟此时的心理活动。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七、八自然段。

(读出河蚌的生气和鹬鸟的后悔)

4、出示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

(1)“时间慢慢地溜走,太阳的唇已经吻住了山峰。

(2)鹬鸟说: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肉吃。

(3)河蚌反唇相讥道:

“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会有只死鹬鸟留在沙滩上。

5、讨论:

透过鹬与蚌的对话,你们知道它们一直相持不让德原因了吗?

(它们都只想伤害对方,打败对方)

(三)了解鹬蚌相争的结果。

1、鹬蚌相争的结果是什么呢?

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渔夫轻而易举地捉走了鹬与蚌)

2、被渔夫捉住的鹬与蚌,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呢?

会说些什么呢?

(四)理解寓意。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生活中如果像鹬蚌那样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只会落得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

2、同学们现在明白“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思了吧。

四、总结拓展。

1、“鹬蚌相争”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像这样出自寓言的成语还有很多,能举例吗?

(学生自由地说)

2、总结:

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你会懂得更多。

五、作业布置:

1、和小伙伴演一演这个故事。

2、续写鹬蚌相争。

附:

板书设计

25鹬蚌相争

互不相让

鹬鸟(啄)河蚌(钳)

渔夫(捉)

第五篇:

鹬蚌相争教学设计《鹬蚌相争》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除了充分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他们理解寓意外,还通过想象、说话及多种形式的朗读等学习活动,理解重点词语,充分挖掘课文隐含的人文价值,创设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在反复诵读及想象过程中,领悟内容,体验情感,潜移默化的培养人文精神,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鹬蚌相争》一课为北京版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寓言故事,教学一课时。

《鹬蚌相争》,讲的是一个河蚌刚刚张开蚌壳晒太阳,一只鹬看见了,就用嘴啄住了它的肉,蚌紧紧夹住了鹬的嘴。

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肯放开谁,结果一起被渔人捉去了。

这则寓言生动地说明两人一味争斗,互不相让,就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到好处。

2、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但理解能力上还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片、对比记忆等方法自主学会5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义,能用“毫不示弱”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把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5、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

懂得只为眼前的一点利益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终只会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寓言故事所渗透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

(一)历史故事导入

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

秦、楚、韩、魏、赵、燕、齐。

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

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

但他心里明白:

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

于是,他一直在等待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

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

然而,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

苏代只给赵王讲了一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一个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场战争,什么故事有这么大的力量呢?

(二)初读课文,练习概括

1、指名试读课题

(1)板书“鹬”字,学生书空并数出笔画。

(出示“鹬”图片)认识鹬。

你有好方法记住这个字吗?

(2)请学生告诉老师“蚌”字的写法,板书。

(出示“蚌”图片),认识蚌。

(3)齐读课题。

2、自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生字表或查字典,做到正确流利;同时,想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生自己练习朗读。

(2)伙伴间互相读,帮忙指出错处。

3、指名读:

提出建议或表扬。

4、学习概括:

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练的话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1、指导有感情朗读。

重点指导:

(1)鹬生气了,说: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这蚌就要活活干死!

”:

读出鹬“生气”的语气。

(2)蚌毫不示弱,说:

“今天不放开你,

明天不放开你,你这鹬就要活活的饿死!

”:

引导学生体会“毫不示弱”的不同感受,读出不同的语气。

指名读,男女生对话读,师生分角色读。

(3)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用“毫不示弱”说一句话。

(4)比较:

“豪”与“毫”的区别,同音字组词练习。

2、两人一组做动作,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指派代表表演。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互不相让”。

(板书:

互不相让)

有感情朗读。

3、想一想:

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

(估计:

两败俱伤;被渔夫捉走;不肯互相谦让等)

渔夫将鹬和蚌装进网兜,喜滋滋地回家了。

被困在网中的鹬和蚌此时会想些什么呢?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揭示道理:

做事要懂得退让,一味相争只会两败俱伤,有时还会让第三者得利。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是如此,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4、回顾历史故事。

当年,苏代就是给赵王讲了这个《鹬蚌相争》的故事,如果你是赵王,听了这个故事,你会怎样想呢?

5、体会寓言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