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9177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傅雷家书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傅雷家书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傅雷家书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傅雷家书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傅雷家书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x

《傅雷家书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傅雷家书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傅雷家书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x

傅雷家书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傅雷家书(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黄英

【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取一些表现思想风采的文章,与其他单元相比,视域更加宽广,把学生引向更为广阔深邃的人文世界。

使学生对人生、事业、爱情、艺术等问题有逐渐深入的领悟和思考。

本文是著名学者傅雷和音乐家儿子傅聪之间关于艺术、人生的交流。

这两封家信,分别写于儿子消极苦闷和成功欣喜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出傅雷对儿子的舐犊之情,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学情分析】

由于对艺术的陌生以及对文中一些哲理性语句的不解,学生自读的时候并不能真正深入文本,并不能真正理解傅雷对于儿子的这一番苦心孤诣的教导,学习兴趣并不是很大。

对于文中一些语句的理解也有一定难度。

【教学设想】

我把这堂课的总目标设为“走近傅雷”,主要通过两则书信的学习,初步了解傅雷其人,感受一个活生生的傅雷,激起学生进一步走近傅雷的兴趣。

“亲其人,信其道”,在通过文本了解傅雷感受其人格魅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他的观点。

课堂教学过程围绕这个总目标展开:

激趣--走进文本解读傅雷--探讨展示,相机点拨--走近傅雷之后的所得--倡导大家进一步解读傅雷。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语句说出自己对傅雷的一些了解。

2、能说出对“坚强”的理解,对“赤子之心”的理解。

3、通过学习本文,三分之二的同学有阅读《傅雷家书》的兴趣。

4、能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坚强”,能从傅雷的教导中进一步学习体会如何面对困境和顺境。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采用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延伸拓展法等教学方法,注重合作研讨,注重多层对话,全面挖掘课文各方面的资源,使学生走近傅雷并获得一些人生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多媒体播放傅聪演奏的肖邦夜曲,后展示傅聪弹钢琴图片和介绍文字)这一首优美抒情的肖邦夜曲出自傅聪之手,傅聪--早于六十年代已被《时代杂志》赞誉为“中国当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是华人音乐家扬名国际乐坛的典范。

他的成才离不开他父亲傅雷的悉心指点,在家时他们一起读书谈艺,儿子留学海外期间,仍通过书信进行悉心指导,这些家信汇编成册,就是《傅雷家书》。

(以多媒体形式展示他们共同学习的图片,后出示《傅雷家书》)

2、《傅雷家书》自1981年问世以来,一版再版,发行100多万册,至今不衰,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财富,几封家信能让那么多人产生如此大的兴趣和热情,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这是为什么呢?

然而,傅雷在写这些家信的时候做梦也没有想到要出版,他在写信的时候只是与自己的儿子作纸上倾谈,无拘无束,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

正因如此,透过它们,我们能读到一个最真实的傅雷。

今天这堂课,我们通过精选的两则家书去认识傅雷走近傅雷。

(设计目的:

a.通过音乐、图片的设置,尽快消除学生对傅雷、傅聪的陌生感,拉近学生和他们之间的距离。

b.通过对傅聪成就、《傅雷家书》畅销情况的介绍,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去了解去探究的兴趣。

c.还原《傅雷家书》的本来面目,就是家信,父亲写给儿子的信,正如天底下很多父亲会做的那样--这样更有利于消除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真正走近傅雷。

二、读文识人--走近傅雷

1、(多媒体出示)傅雷生平介绍:

傅雷(1908-1966),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市人。

20年代初在徐汇公学读书时,因反迷信反宗教,言论激烈,被学校开除。

曾多次参加学潮。

1927年赴法,在巴黎大学文科听课;专攻美术理论和艺术评论。

1931年回国后,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翻译态度严谨,文笔传神。

“文革”刚开始,第一次受辱的夜里,他和妻子二人双双携手有计划有安排地离开了这世界。

他一生译著丰富,著名的有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幻灭》等,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名人传》等34部。

2、仔细阅读课文,请你从不同角度品读傅雷。

结合具体文章,说说你对傅雷的认识。

(学生读文章--思考--讨论)

集体探讨,相机点拨:

(1)一个慈祥的父亲,一个无微不至的父亲

①及时的关心:

第一封信写于傅聪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创伤。

告诉他“失意--坦然”;第二封信写于傅聪取得巨大成功时,激励他保持谦卑,勇攀艺术顶峰。

告诉他“得意--淡然”。

教师点:

是不是让你想到了另外一位父亲?

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

“带着黑布小帽,穿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父亲,他再三不放心,一定亲自送儿子上车,帮儿子拣定位置,反反复复嘱咐路途的琐事,甚至拖着肥胖的身子爬过月台为儿子买桔子,真是事无巨细,件件关心!

傅雷仅管不在儿子身边,但在傅聪成长的最关键的十余年间,傅雷仿佛和儿子一起在国外,亲眼看着儿子经历一个又一个人生的重要阶段,时时给予提醒,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倾囊相授!

两位父亲,为儿子所做的事不同,但那份对儿子时时刻刻的牵挂相同,无微不至的关心相同,那份深深的慈父情相同!

②深切的期待

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用文中一个词来说。

明确:

“坚强”

教师点:

怎样理解取得成功时要坚强呢?

成功时要做到不被鲜花掌声所迷惑比失败时要振作更困难,只有做到“坚强”,才能不被成功蒙蔽了双眼,才能在成功的时候依旧保持冷静的头脑,发现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保持奋斗的状态。

期望儿子最终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

具有赤子之心的人。

如何理解“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

如何理解“赤子之心”?

教师补充:

(多媒体展示)黑塞:

德国大作家,194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年岁上,与傅聪属于两代人,黑塞83岁那年偶然在电台里听到傅聪演奏的肖邦音乐,黑塞突然感到冥冥中上帝为他安排了一个奇遇--他等待了一辈子的钢琴家从天而降了!

他激动不已,当即写了一封《致一位音乐家的公开信》印了一百多份,分发给欧洲各界的朋友。

他说“一个叫傅聪的中国钢琴家,他把肖邦弹活了!

”傅聪是“真正的肖邦”!

点拨:

尽管他们属于两代人,尽管他们相隔万里,但傅聪用音乐创造了一个独特的世界,黑塞就是通过这个世界了解了他,成为他的知音。

傅聪用音乐创造了他心灵的朋友。

赤子在现实中可能境遇不佳,身边的世界也许让他孤独,但正是在这孤独中他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普天下的赤子都将通过这了解他,成为他的知音与朋友,因为人世间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的,是永存的。

心灵的朋友不仅在当代,后世也会有!

比如梵高、贝多芬、陶渊明……(让学生举例,当学生能举出这些例子,并能进行阐述的时候,那么就是真正理解了这段话的含义了。

“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剔除了私心杂念,远离了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

③贴心的话语:

(这一部分主要通过朗读来感受)

当他倾诉苦闷时,傅雷表示理解的话语。

“你不必为此担心……又有谁来安为你呢?

教师点:

“发泄”能否改成“倾诉”呢?

“发泄”更有一种毫无顾忌,酣畅淋漓之感,在对父母的倾诉中是尽情的痛快的毫无保留的!

当他诉说成功时,傅雷表达出了无法掩饰的激动之情,自傲之感。

“孩子!

……多光荣的使命。

(2)一个真挚的朋友,一个心灵相通的知音

①艺术上的知音:

第二封信第三小节

②可以一起探讨感情、人生: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创伤……凭吊的心怀”

教师点:

“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是怎样一种情绪?

凭吊古战场,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横飞都被岁月的黄沙掩埋,这时,即使亲历战斗的人,纵有万千感慨,也不会再像当初那样身不由已、欲死欲活了。

那是一种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的情绪。

③说话的口吻平等:

哪一种儿子更愿意接受?

(多媒体展示)

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比较:

我说的这些话都是对的,对你是有帮助的,不信的话,将来你遇到困难时就会后悔莫及了。

教师点:

并不以父亲的权威压人,把儿子当作了真正的成人,“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儿子是何等尊重和理解啊。

(3)一个严谨的学者,一个学识渊博的才子:

体现在艺术的素养和文字的功底上。

(4)一个爱国的赤子,一个胸怀天下的男儿:

“钟声复起,天已黎明……应该有气吞斗牛的表现才对”--洋溢着对新中国的热情对中华文明的信心。

(通过朗读来感受)

教师补充:

(多媒体展示)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1963年7月22日,他在给傅聪的信中写道: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此二语可为你我写照。

”1985年5月27日,我在上海采访傅聪时,他说,他的父亲傅雷最喜欢这两句诗,作为座右铭。

他的父亲的特点就是“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教师点拨:

傅雷“忧”什么呢?

我们想起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想起了杜甫穿越千年忧郁的眼神……这忧,是为国为民的忧,这忧,是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的写照!

总结:

傅雷用他的慈父心关怀着儿子,又用他渊博的学识,宽广的胸怀熏陶着儿子,傅聪终成大器!

(设计目的:

通过“你觉得傅雷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主问题把整篇文章串了起来,以使整个课堂清晰紧凑。

在探讨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赏析,教师相机补充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不必囿于以上的条条框框,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灵活处理。

为此,把PPT课件处于编辑状态,而非播放状态。

这样可以不受它顺序的影响,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时调出补充内容。

三、反思总结

走近傅雷,你有哪些收获呢?

又产生了哪些疑问呢?

收获:

1、体会到了平凡细小处父亲的深情,父亲的付出。

2明白了“坚强”的真正含义,明白了要坐一个真正的成功者必须要“败不馁,胜不骄”。

3、明白了与人说话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哪怕他是你的亲人。

4、我们要常怀爱国心。

……

疑问:

1、傅雷反复对傅聪说要坚强,自己却于文革开始时,选择离开人世,如何来开待这一点呢?

2、傅雷在信中与儿子是那么平等,如知己一般,但其实傅雷对待孩子是非常严厉的,小时傅聪经常挨打,那么这种转变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

总结:

短短的一节课,只是粗浅地了解了一下傅雷,我们就收获了很多,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疑问,傅雷是一本值得我们用一辈子去读的大书,让我们走近傅雷!

(设计目的:

总结整理这堂课的所得既是对本课学习的一个盘点,又是让学生课外去了解傅雷的一个引子。

一节课结束了,对于傅雷的了解刚刚开了个头,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目的不在于解决疑问,而是引发他们的思考,进一步强化他们了解傅雷,阅读《傅雷家书》的愿望。

四、推荐阅读:

1、《傅雷家书》

2、《白天的星星》上有关傅雷的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