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问题研究.docx
《建立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问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立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问题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立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问题研究
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调研报告
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是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基本要求。
近几年,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规定,在建立健全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提升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水平,加快推进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主要做法
(一)坚持民主公认原则,不断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
推进干部选任制度改革,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扩大干部选任工作的民主,落实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的“四权”。
我区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积极探索群众参与的途径和方法,努力采取措施落实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1、进一步完善民主推荐制。
民主推荐是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最基础环节,是贯彻群众公认原则的有效形式。
在提任干部工作中,我区严格遵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确定参加推荐人员范围,并适当吸收既熟悉情况、又能反映各方面意见的相关人员参加推荐,保证了推荐的广泛性和代表性,避免了在少数人中选人,让少数人选人的问题,提高了推荐的可信性和公认性。
在***年乡镇领导班子换届期间,两镇共有**多人参加了民主测评和会议推荐,***多人参加了个别谈话。
在执行民主推荐程序上,突出了“严格规范”。
在民主推荐会召开前,公开推荐职位、公开推荐范围、公开任职条件,使参加人员心中有数;在投票推荐时,创造良好的填票环境,保证推荐人的思考时间和独立意志;在谈话推荐时,加强保密措施,消除谈话人的思想顾虑,确保其表达真实意愿;在推荐结果统计时,针对不同职务、不同层次的推荐票进行分别统计,综合分析,使推荐结果更加科学准确。
近两来,区委先后提拔的**名正、副科级领导干部的民主推荐票都符合要求,且推荐率高于90%。
2、坚持严把组织考察关。
组织考察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关键环节,把好组织考察这一关,可以全面准确地了解和识别干部。
我区建立健全了干部考察责任制、考察预告制、差额考察制等3项工作制度,努力使干部考察向深度和广度延伸。
一是注意严把“三关”:
即:
把好考察人员素质关,每次考察都是选择一些党性观念强、公道正派、作风严谨、熟悉考察业务的同志为考察组成员;把好考察方案关,每次组织考察前,都要认真拟定考察方案,对考察的方式、方法、民主评议和推荐的范围、参加座谈的人数和比例作出明确规定;把好考察人员纪律关,实行考察责任制和考察材料署名制,对因考察不负责任,造成用人失当的人员要追究责任。
二是坚持做到“四看”,即在考察内容上重点看实绩、看能力、看关键时刻、看生活圈和社交圈。
三是把握“五结合”,即:
常规考察与动态考察相结合,政绩考察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查阅资料考察与实地考察相结合,任前考察与任职考察相结合,正面直接考察与侧面间接考察相结合。
通过“三关”、“四看”、“五结合”,比较准确地把握了一个干部的真实情况,为区委选用干部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3、全面推行常委会及全委会票决制。
为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的民主决策机制,提高干部任用决策的质量,近年来,我区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全方位实施票决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在票决对象上,坚持对所有干部的任免全部实行票决。
***年以来,我区已先后对***名拟提拔、调整、交流的干部进行了票决。
二是在票决主体上,坚持常委会票决与全委会票决的有机结合。
制定出台了《***区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干部任职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的试行办法》、《***区全委会表决乡镇党政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的试行办法》等相关制度,对常委会票决和全委会票决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凡是乡镇党政一把手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一般实行区委全委会票决;凡是提拔、交流担任正、副科级领导职务的人选,一般实行区委常委会票决。
三是在票决形式上,坚持等额票决与差额票决相结合。
为进一步完善讨论决定干部任用表决方式,我区将等额票决与差额票决有效结合起来,提出领导干部一次性调整面较大,或在民主推荐、考察和酝酿过程中只有一名成熟人选时,一般实行等额票决;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选任干部中实行差额票决,以此扩大选人用人的视野,提高干部选任工作的质量。
(二)引入竞争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竞争出入才、竞争出活力、竞争出正气。
实现干部选任的良性竞争,是促进于部队伍在动态中实现竞争上岗、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创新用人制度的内在要求。
我区以“公认、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原则,不断加大民主测评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工作力度,先后组织***次选拔任用干部民主测评大会,对街道办事处主任、民政局长等***个正副科级干部职位进行了公开选任,努力探索和推行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途径和方法。
1、拓宽渠道,阳光操作。
我区将公开测评选拔干部的重点放在专业型干部和年轻干部上,既立足于当前我区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又考虑到保持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既立足于当前的选拔使用、及时填补空缺、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又着眼于培养储备,全方位、大范围、多层次选拔年轻干部和技术型干部,使领导干部队伍的源头和基础工作更扎实、更有效,打破了干部选任方面的条条框框,使更多的优秀人才纳入组织部门的视野,两次公开测评共有***余人报名参加,个别岗位招录比例达到了***。
群众公认、有真才实学和开拓进取精神的优秀干部在公平竞争中得以重用,充分体现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原则。
通过公开选拔走上领导岗位的干部中,正科级干部***人,副科级***人;女干部***人,占***%,少数民族干部、非党干部各***人,占***9%。
2、严格运作,全程监督。
先后制定了《***区公开选拔工作暂行规定》、《***区民主测评工作实施方案》,坚持以事前制定的程序和办法为准,严格进行监督,截断了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路子”。
在公开选拔工作中,实行了“四公开”,即报名条件公开、选用标准公开、考试结果公开、考察程序公开。
考试成绩和考察人选的名单都通过张榜、电视新闻进行对外公布,使参加竞争的干部和社会各界及时了解公开选拔工作的进展情况,增强了公开测评的透明度。
为了充分保证素能测评的公正性,主考官全部聘请市内知名专家、专业人士担任,其他评委在临考前根据全区干部现场抽签的结果决定,保证了公选的客观公正。
同时,在测评大会的各个环节,纪检监察部门实行全程跟踪监督,从机制上保证了公开选拔工作的公正性,有效地防止了用人上的随意性,发挥了良好的用人导向作用。
3、综合测试、好中取优。
注重素质高、能力强是我区公开测评干部的一大特点。
我区在考试考什么、怎样考上下功夫,把重点放在测试领导工作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在命题设计上力求考用统一,注意题目设计与岗位综合知识、专业要求相一致,与岗位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相一致,与岗位面临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难题相一致,注重对考生创新意识、求实精神、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总揽全局能力等进行测试;在差额考察阶段,侧重增加群众参与面,深入进行民主评议,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并由考察组成员分别为被考察对象打分,经逐人审定后确定每位考生的综合评定分,做到好中选优,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三)完善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健全优胜劣汰选任机制
干部考核是干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区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树立正确政绩观为着眼点,以“讲求实效、注重实绩、科学评价、有效激励”为原则,重点在解决“一锤定音”、考察不深入、群众性体现不够的问题上进行探索,制定实施了《关于对区直各部门(单位)领导班子及科级干部工作实绩目标考核方案》,把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集中考核与平时考核、组织考核与群众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了比较全面、客观、准确的反映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考核体系,营造了改革创新要争先、工作创优要争先、为民创业要争先的浓厚氛围。
1、科学设置考评体系。
为了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区积极改革以往考核办法中测评指标偏少、项目比较笼统、统计手段滞后、测评结果模糊的弊端,逐步健全和完善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主要责任指标考核体系。
在定量考核指标的设置上,将主要经济指标、招商引资、服务企业、社会稳定等既有反映经济增长速度和规模的指标,又有反映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的其他指标纳入年度考核;在定性指标的设置上,对领导班子的考核评价,按照“实绩突出”、“实绩比较突出”、“实绩一般”、“实绩较差”四个等次做出综合评价;对领导干部则主要考核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按照“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做出综合评价。
在考察方式上变“室内座谈”为“实地访谈”,深入到考察对象工作的单位、分管的部门、服务的现场,直接查证第一手资料,掌握真实情况。
实现了干部考核由定性到定量、由模糊到精确的转变。
在考核程序上,不但要进行民主测评、个别谈话,还要进行资料查阅、实地考察、专项调查,使考核工作更为严谨缜密。
2、不断扩大群众的参与程度。
实行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群众公认制度,采取“四票评议”办法评价班子和干部,一改过去主要由上级考核下级的“官评官”方式。
“四票”即:
区级领导班子,全体科级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规模以上企业负责人、离退休老干部代表以及基层干部群众,通过“四票”让与被考核者工作、生活关联度较高的上级、同级、下级及基层群众都参与到评价工作中来,采取交互式评价的办法和无记名填涂测评表的方式,依其“知情度”分别给予不同的赋分权重,形成了定性与定量结合、内部与外部结合、上评与下评结合、班子与个人结合的考评体系,有效扩大了群众的参与面,确保了评价信息的广泛性,使考核结果更加个性化,能够比较准确地为每一位干部“画像”。
3、严格运用考核结果。
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评价体系,必须保证考核评价结果的真正落实。
要使评价体系真正发挥作用,引导干部朝着正确的政绩方向去努力,就要落实考核评价结果。
区委按照规则在先、奖罚分明、能上能下的原则,把政绩评价结果与领导班子的奖惩、调整和领导干部的升迁、降免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褒有章、贬有据,以事实为依据,凭实绩用干部,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一是把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奖励的重要依据,对政绩突出的班子和干部应予以通报表彰,大张旗鼓地进行典型宣传。
二是把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干部调整任用的重要依据,与干部的使用紧密结合起来,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三是把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培养教育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干部的考核评价结果进行认真分析,查找干部的优缺点,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对干部进行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
两年来,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区委及时对***名“末位干部”进行诫勉谈话,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提出整改要求和时限;对***名不胜任现职的“问题干部”进行组织处置,针对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免职、降职、免去现职保留级别或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处理;对***名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有一定培养前途的“潜力干部”委以重任,对***个班子进行了调整,交流干部***人。
(四)前移制约关口,干部监督管理机制更加严格有效
我区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核心,在不断深化和创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时,牢固树立抓干部监督管理促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始终坚持既抓选拔任用,又抓日常监管,着力构建了与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相适应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不断提高了干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水平。
1、任前公示制度全面推行。
公开透明是杜绝暗箱操作的治本之策。
近年来,我区把推行任前公示制度看作是扩大民主监督的前提,制定实施了《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实施办法》,全方位地铺开。
对拟提拔干部全部通过张贴公告、在区有线电视台发布等形式实行了规范的任前公示。
公示不仅对干部的姓名、性别、年龄、学历、现任职务、所在单位等情况进行了详实公告,而且健全了问题核查机制,设立了举报电话,并责成专人负责,在规定时间内,对群众提出和反映的问题进行认真调查,逐一核实,在全区干部群众中形成了关注公示、重视公示、支持公示的良好氛围。
有效地避免了“前边任用,后边告状”的现象。
2、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健全。
要提高对干部选任监督的质量,还必须扩大监督范围,整合各方信息资源,调动各个有关部门的积极性。
为此,区委组织部联合区纪检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三项制度,包括《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领导干部诫勉谈话制度》。
各联席单位都要确定一名干部监督工作信息联络员,与区委组织部保持经常性的工作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向市委组织部通报干部有关情况,区委组织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有关单位联席通报会议,对一个时期干部队伍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必要时,由组织部门负责人召集各联席单位负责人会议,沟通信息,交换意见,分析问题,研究对策。
3、诫勉谈话制度得到了有效推行。
对发现在工作中有轻微错误的同志进行组织谈话,起到防微杜渐、教育本人的作用。
对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思想上、作风上已开始出现“征兆”的干部,经常提要求、打招呼,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批评告诫,使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防止由小问题酿成大错误,及时有效地教育、监督和保护了干部。
二、取得成效
1、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
干部任用工作中,无论扩大民主,还是实施集中,都把德才素质作为干部任用的首要因素。
在扩大民主过程中,通过扩大公示范围、增加民意调查程序等措施,使更多的干部群众参与干部选拔任用,在更广的范围了解干部的德才素质;在实施集中过程中,常委会始终把德才素质放在首位,努力把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体现了良好的组织行为导向。
这就促使有志成才的干部不断锤炼自己,把主要精力用到提高修养、提高能力上,而不是去研究“关系学”、“得票学”,克服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2、实现了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通过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扩大了干部择优选拔的范围,解决了一些部门或单位人才积压而另一些部门或单位人才短缺问题。
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上,我区按照拟任人选的年龄、性格、气质、专业特长以及科级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科级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群众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3、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干部工作环境。
干部选任工作采用的科学方法,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认同,大家认为,近年来区里调整的干部中,“推”出的是干部群众信得过的优秀人才,“考”出的是干工作的真本领,“测”出的是群众公认度,使选出来的人选既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竞争力,减少了选人用人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广大干部对干部推荐、考察和任用结果非常信服,在增强了干部工作公信力的同时,也使广大干部保持了良好的心态,稳定了情绪。
三、存在的问题
1、选拔任用干部民主不够广泛。
目前干部人选的提出,领导和组织推荐的比例较大,尽管强调了群众推荐得票情况在干部初始提名中的作用,但从具体操作来看,参加提名推荐的“群众”仍是干部占大多数,代表面较窄;同时在组织考察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不够,考察组在确定谈话对象时,因为对考察对象所在单位人员情况不熟,大多数只是给单位一个谈话对象大概的框框,具体的人员由单位安排,群众代表尤其是对考察对象“社交圈”和“生活圈”比较知情者很难进入谈话范围。
2、选拔任用干部标准不够明确。
对不同职级、不同类别、不同岗位的干部往往使用同一套标准,缺乏分职位的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体系,因而不能对干部的职位特征、个性特征进行准确“画像”,致使一些对有的岗位无关紧要而对有的岗位是致命性的“毛病”被忽视和掩盖,未能分类别指出来。
3、选拔任用干部程序不够到位。
一是在考察的预备阶段,时间比较仓促,部分考察组成员是临时从其他部门抽调的人员组成,有的同志对于干部考察工作业务不够熟悉,对考核的目的要求不太了解,不能制定具体的考察方案。
二是在考察实施阶段,一般只进行个别谈话和测评,而且谈话对象面比较窄,有的考察组甚至要在半天时间内对多名对象进行考察,时间紧、任务重,加上考察的方法、手段有限,导致对考察对象了解不深不透不全面,有时即使听到一些反映,也来不及完全核实。
三是在讨论决定前,一般调整方案早已拟定,并已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在考察中如未发现考察对象有明显问题,即所谓的“硬伤”,一般小问题或未被查实的问题不提交到会上讨论,对考察结果的运用不够充分。
4、监督机制不健全。
干部监督部门经常只能在干部选拔任用的个别环节进行参与,而没有把干部监督的触角延伸到整个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无法实现有效监督;同时监督责任不清,谁牵头、谁落实、监督谁,以及监督的内容和方式方法都不够明确,因而导致一旦出了问题,往往很难分清楚责任出在哪个环节和哪个监督责任主体身上。
四、几点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方向、原则、标准和价值取向。
选人用人公信度,是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认同和信任程度,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生命线。
我们要认真贯彻十七大的这一要求,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1、进一步扩大民主,创新群众举荐机制,发现人。
扩大民主,创新群众举荐机制,是落实新时期干部路线的重要举措,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的基本方向。
一是探索领导职位空缺公告制度,在民主推荐会上,公布空缺领导职位、任职条件、符合推荐范围的干部名单,以及干部选任的方法和程序。
二是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坚持将民主推荐作为干部提名的必经程序,将民主推荐结果作为干部提名的重要依据,实行组织提名、领导干部个人推荐、干部自荐相结合。
三是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制度,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扩大参与范围,改进投票组织方法,更广泛地了解真实民意。
要合理界定民主推荐票的权重,把尊重民意和不简单以票取人辩证地统一起来,切实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要采取适当途径,告之被推荐人的民主推荐结果,使民主推荐工作更加透明公正。
2、进一步完善考察办法,创新干部识别机制,选准人。
干部考察是准确识别干部、选准干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关键性环节之一。
一是要建立一套严谨的考察方案,对考察内容、程序、范围、方法要做出具体规定。
要优化考察人员结构,根据不同类别、不同职位的客观需求,合理组建考察组,考察组人员中要有组织、纪检监察、业务部门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干部组成,便于对考察对象进行考察和综合分析。
二是要建立考察组人员的责任约束机制,对考察工作中不坚持原则,不认真负责,甚至徇私情隐瞒真相,造成考察工作严重失真的,要追究考察人的责任。
三是要做好“三个结合”,即:
任前考察和平时考察相结合,重在平时考察;要把信访、纪检监察部门反映的情况和考察时了解的情况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判定;要把重点考察和一般考察相结合,注重带着“线索”考察,重点考察。
四是要考察好“三个圈子”,即:
一要认真考察好“工作圈”,从而全面把握考察对象德、能、勤、绩、廉的主要情况;二要过细考察好“娱乐圈”,了解考察对象是否经常出入娱乐场所;三要考察好“社交圈”,主要是看其交的朋友有哪些,是一些什么类型的人员。
3、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创新干部制约机制,管好人。
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是使干部保持良好作风的重要保证。
一是推进制度建设,夯实监督基础。
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防止领导干部“带病提拔”问题的发生,最根本的是要在制度建设和抓制度落实上狠下功夫。
二是抓住要害环节,增强监督效果。
选拔任用干部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加强对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就要从干部进入后备干部队伍开始,实行跟踪监督。
在具体工作中,要坚持动态治理的原则,每年对纳入后备干部管理的干部进行一次综合考核,优胜劣汰,滚动发展,动态治理;对拟提拔的干部,除常规性组织考察之外,还应根据平时把握的情况,就一些早有反映的问题和考察公示中反映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调查核实,该澄清的问题及时澄清,该查实的及时查实,力求全面、客观、准确、公正地评价干部。
三是完善监督网络,整合监督力量。
要坚持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一方面充分发挥组织、纪检部门党内监督的主渠道作用,严把选拔任用干部“入口关”,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监督治理预警机制,定期对选拔任用的干部进行预防教育,提拔一次教育一次,使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恪尽职守,清正廉明;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让社会各界最大限度地享有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克服一味地保密,导致公开透明度不够的问题。
同时,要建立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制度,完善选拔任用干部信访、举报制度,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选拔任用干部的监督治理;坚持上级监督、同级监督和下级监督相结合。
通过听汇报、检查、考察、参加任免会议等形式实施自上而下的监督;通过信访举报、问卷调查等形式实施自下而上的监督,努力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监督网络。
4、进一步疏通渠道,创新择优汰劣机制,激励人。
干部能上不能下能否得到有效解决,是衡量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有没有活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
当前,一方面要着眼于形成择优选才机制,拓宽干部“能上”的渠道。
引入竞争机制,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逐步提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干部的选拔比例。
另一方面要着眼于形成干部汰劣机制,解决干部“能下”的问题。
当前要特别注意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和“不犯错误不能下”的状况,努力创造干部正常“能下”的舆论氛围和宽松环境。
通过完善职务任期制度、任职试用期制度、辞职制度、部分领导职务聘任制、诫免谈话和免职制度等,建立和完善干部“能下”的各项配套措施,并通过转岗、降职、改任非领导职务等方法,疏通干部正常“能下”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