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专题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8976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9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鉴赏专题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古诗词鉴赏专题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古诗词鉴赏专题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古诗词鉴赏专题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古诗词鉴赏专题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词鉴赏专题学案.docx

《古诗词鉴赏专题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鉴赏专题学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词鉴赏专题学案.docx

古诗词鉴赏专题学案

古诗词鉴赏专题学案

一、考查的内容及命题形式

二、解读古典诗歌必备的基本常识

三、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

(一)语言特色的鉴赏知识

(二)古典诗歌形象的鉴赏

(三)表达技巧的鉴赏知识

(四)思想内容、情感意图的鉴赏

一、考查的内容及命题形式

•【考点要求】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高考考了什么】

体裁:

五绝3,七绝7,五律4,七律1,宋词4,元曲1;

题材:

写景5,思乡4,咏怀4,咏史2,送别1,登临1,咏物1;

内容:

主旨,情感,意境,诗眼,意象,语言,体裁,章法,风格;

手法:

动静,虚实,对比,衬托,用典,直接胸臆,情景交融。

二、解读古典诗歌必备的基本常识

(一)中国诗歌发展简史:

1、萌芽与产生(先秦两汉)

两大源头:

《诗经》----“国风”----风体诗

《楚辞》----《离骚》----骚体诗

两大风格: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2、发展与壮大(魏晋南北朝)

建安文学

★正始文学竹林七贤阮籍、嵇康

田园诗派陶渊明闲适恬淡

★南北朝山水诗派谢灵运借景抒怀

诗歌乐府民歌“乐府双璧”(木、孔)

南照北信鲍照、庾信

3、繁荣与鼎盛(唐宋时期)

分类古体诗,也叫古风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

◆格律兴起:

绝句、律诗(五绝、七绝、五律、七律)

押韵(1.2.4.6.8句)、对仗(3对4、5对6)

平仄韵律颔联颈联

◆流派蜂起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田园诗派、山水诗派、边塞诗派、

花间词派、婉约词派、豪放词派

所谓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zuò]所选编的词集《花间集》得名。

(二)、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

•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

•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三)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1.诗歌流派: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2.词的流派:

豪放派、婉约派

三、鉴赏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理解诗意,品味语言

一、读诗法:

(一)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

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1、断句:

(分为读法断句与内容断句)

常例1: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常例2: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

常例3: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

特例1: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特例2: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特例3(独词句):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时—地)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一对一)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七言,多对多)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五言,多对多)

2、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例1: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使动)

例2:

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

(意动)

例3: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

(n.→v.)

例如:

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王维“下马饮君酒”(《送别》)饮君酒:

劝君喝酒。

王维“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破山寺后禅院》)

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周邦彦“风老莺雏(幼小的莺,黄鹂鸟),雨肥梅子”

3、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例1: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省主语)

例2:

杜牧《西江怀古》:

上吞巴蜀下潇湘,怒似连山静镜光。

(省动词)

例3:

唐杜甫《客亭》: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省介词)

例4:

辛弃疾《摸鱼儿》: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省连词)

例5:

名岂①文章著?

官应②老病休。

(杜甫《旅夜书怀》)省略连词。

①省略“因”,②省略“以”。

例6:

杜甫《放船》:

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省连词)

贾岛的《访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黄庭坚《寄黄几复》“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杜甫《春日忆李白》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李商隐《夜雨寄北》云: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陆游的《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又如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部是名词的连缀。

杜牧《过华清宫》后两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还有《送别》,抓取的是别后一个人回家的场面: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再如欧阳修的《蝶恋花》: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再如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4、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典型举例分析:

(1)、主谓倒装

例: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崔颢《黄鹤楼》诗: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宾语前置

杜甫《月夜》诗: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辛弃疾《贺新郎》词:

“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另如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3)、主宾换位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叶梦得《贺新郎》词: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等。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杜甫《秋兴八首》之八)

余,残。

据《庄子》记载:

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吃,非醴泉不饮。

簌簌衣襟落枣花(苏轼《浣溪沙》)。

(4)、定语的位置

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

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a.定语挪前

王昌龄《从军行》诗: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刘叉《从军行》诗: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

陆游《昼卧》诗:

“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b.定语挪后

“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咏柳》)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又如《春夜喜雨》诗: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锦官城花重)

(5)、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杜甫《秋兴》八首之二: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李商隐《安定城楼》诗: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

苏轼《念奴娇》词: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颠倒语序的原因:

第一、是声律的要求。

晁无咎《临江仙》词“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二句,本是套用王维《终南别业》诗的成句。

第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

王维《山居秋暝》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其实,诗词曲中特殊词序的出现,声律的要求和修辞的需要往往是兼而有之的。

如王昌龄《从军行》、杜甫《春夜喜雨》二例,“一片孤城万仞山、花重锦官城”。

5.值得注意的字词:

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炼字类别

 主要功用

 动词

 使诗词有动态之美,取得化凡为美的效果。

 形容词

 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特

 叠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的作用。

 拟声词

 使诗词更生动形象,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表颜色

的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数量词

经作者精心提炼的数量词,能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1)动词: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例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例3: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例4: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郊兴》王勃)

(2)、修饰语:

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例2: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例3: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王昌龄)

(3)、特殊词:

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①叠词: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tong)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②表颜色的词:

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③数量词:

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过去有一首诗: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

”庾信《小园赋》中的“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前人就称之为“读之骚逸欲绝”。

④虚词:

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去掉“与”、“共”二字就会大为减色。

二、诗歌与表达方式:

(1)记叙层面是读懂诗歌的基础!

(2)抒情层面是诗歌鉴赏的核心和指归!

自己:

孤独、闲情、思古……

抒情与人:

亲情、友情、爱情、帮助……

国家:

忠诚、战乱、际遇……

总而言之:

生、老、病、死,爱、恨、情、仇,聚、散、思、忆,感时、伤己。

怀古伤今

往往有所凭借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3)描写是诗歌艺术性的体现!

①动、静(含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等)

②虚(想象、回忆、梦幻)实(现实)结合

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④多种视角(观察点)的错综(远、近、高、低)

⑤点、面结合、画面拼接

⑥时(古今、今昔)空(天涯)跳跃

⑦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拟人、对偶、夸张、衬托、对比、用典)

⑧多种感官的启动(视觉、听觉、嗅觉)

⑨多种色调的班驳(绘画美!

对比

⑩遣词:

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拟声词(无边落木萧萧下)、色彩词(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数量词(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感叹词(兮、哉)

(4)议论是诗歌哲理化探索的表现。

论史——思古怀旧(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议论时风——讥刺讽谏(暖风醺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

说理——阐述哲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三、练习:

(一)、炼字

   一般而言,炼字重点在于实词中的动词、形容词,或者虚词。

  形容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动词: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语言鉴赏之推敲字词

例1、早 梅唐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例2、              晴景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为什么?

例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赏析“怨”字。

例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赏析“溅”、“惊”二字。

例5、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赏析“红”与“绿”。

例6、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赏析“闹”字。

(二)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

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1、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示例2、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三)课堂巩固对点演练

(一)炼字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长相思·雨

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

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

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1)请简要分析“空”字的表达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题目为“雨”,但通篇不出“雨”字,却“雨”贯全篇,请作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炼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

赵令畤(chou)

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

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①青门,今宵雨魄云魂②。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注】①紫陌:

京城的道路,代指京城。

②雨魄云魂:

化用楚襄王梦神女事,此处表示伊人已逝,只能于梦中寻见。

首句“春风依旧”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作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兴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

醒。

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新脱冬衣体乍轻”这句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风格:

⑴清新自然。

所谓“清水出芙蕖,天然去雕饰”。

如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又如杨巨源《城东早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

⑵平淡朴素,或称质朴,或说平易自然。

平淡首推陶渊明,如《饮酒》其五:

“采菊东篱下,悠然风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孟浩然的《春晓》在用语及诗意上也有此特点。

⑶绚丽工整,或称华丽、工丽。

如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又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间两联: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琢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绚丽工整的诗风上,要注意的是李商隐与李贺。

李商隐的诗歌不但绚丽,而且朦胧晦涩,李贺的诗也比较绚丽乃至于奇丽。

李商隐诗歌的基本风格是情深词婉,能于绚丽中时带沉郁,流美中不失厚重。

李贺诗歌的总体特征是奇诡瑰丽。

艺术形式上追求鲜明的创造性、独特性、陌生化的美学效果。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⑷含蓄委婉。

如梦令(李清照)(1995年高考题)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又如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⑸明快奔放。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开篇: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浪人物。

”白居易也是明快一派的代表,如《宫女》:

“泪尽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击拍而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事实上,在做题的时候,我们往往不能单独析出一个特点,而往往连在一起说,比如简洁明快,清新平淡等等。

而诗的语言风格也远不是这些词所能够概括的。

例如:

简洁(洗炼):

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 明白如话 不事雕饰,不加修饰。

 

质朴:

清新 淡雅 自然,

沉郁顿挫:

苍凉 低沉、苍劲、舒缓、悲凉

雄健、雄浑:

雄壮、强健、浑厚等,这一般是用在诸如杜甫、辛弃疾、陆游等人的身上。

第二节鉴赏诗歌形象

相见欢

青春镌刻一中,沐金秋。

寂寞寒窗浸透,意绸缪。

辛酸泪,影单醉,墨池就。

来年凝腮高中,榜长留。

一、概述:

1、诗歌创作:

2、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1)人物形象。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

二、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例〗:

阅读李白《独坐敬亭山》,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①什么形象;②形象的基本特征;③形象的意义。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一般指“我”,即诗人自己。

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最为典型的是唐代著名的三首咏蝉诗,虽然都是托物(蝉)寓意,都工于比兴寄托,但由于虞世南、骆宾王、李商隐的地位、遭际、情趣、理念不同,因而情貌殊异。

〖例〗:

        蝉(唐·虞世南)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咏蝉(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蝉(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例〗: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

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例〗: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

沧洲,水边,均为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2、如何分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例〗:

      观猎(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问:

试分析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例〗: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

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请简要分析。

 

〖例〗:

 南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问题:

诗中的锦里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例〗: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⑵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例〗:

 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

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例〗: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问:

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

 

〖例〗:

 《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问:

诗中第一、二句是如何概括出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的?

 

3、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

《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三、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意象、意境)

(一)、解题思路及答题模式: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

这两者是一致的。

一般有:

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答题模式】其答案一般按下面三个步骤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