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8364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教案.docx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家人”这个主题编排了《静夜思》《夜色》《彩虹》《端午粽》4篇课文。

《静夜思》是一首古诗,语言浅显易懂;儿童诗《夜色》和散文《彩虹》想象奇特,用孩子的视角、童趣化的语言进行表达;《端午粽》是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散文,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通过讲述传统节日风俗,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语文园地四”安排了“趣味识字、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五部分内容,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语言训练拓展学生的识字渠道,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

《静夜思》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古诗,学龄前儿童就应该有所接触,可能字音咬不准。

他们对月亮很感兴趣,却不理解对月思人的情怀。

教师要立足于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读准字音,读中悟情。

在识字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重要的是要给他们机会去运用。

《夜色》这一课,低年级的学生对于黑夜有种莫名的恐惧感,就像文中的小朋友一样,所以这首儿歌非常适合学生朗读。

要让学生练习实际生活经历;展开想象,深情诵读,加深理解。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具有天真好奇爱玩好动的特点,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才能收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

教学《端午粽》这一课时,可以采用多种游戏、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彩虹》这一课,学生对于彩虹并不陌生。

所以理解起本课内容不会很困难,但是一年级学生的想象力不够丰富,教学时要借助课件呈现文中的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作者描绘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生字46个,正确美观地书写汉字28个,进一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带点画的汉字的书写规则。

拓展识字渠道,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2.理解并运用文中相关词语,各积累“ABAC”式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寻隐者不遇》。

在阅读课文和古诗学习的过程中,初步习得阅读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正确朗读轻声音节的词语,了解什么叫绕口令,并能熟练朗读绕口令《妞妞赶牛》。

 

6.初步接触中国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习俗的学习兴趣。

 

7.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关爱家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54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通过识字加油站和读好轻声的词语,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古诗。

5.体会文章的感情及意义。

课时安排

8.静夜思………………………2课时

9.夜色…………………………2课时

10.端午粽……………………2课时

11.彩虹…………………………2课时

语文园地四………………………2课时

 

8.静夜思

主备人:

田胜倩修改人:

教学要求:

1.认识九个生字,会写“思、床、前、光、低、故、乡”七个字,结合诗句猜想“静夜思”、“疑”、“举头”的意思。

2.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重音及停顿。

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节奏,背诵古诗。

2.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准备:

李白的简介,古诗句子解释。

教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识9个生字,学会书写思、床、前、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句。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句。

教学过程:

一、古诗句导入,揭示课题

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这些诗句中有提到了“月”。

月亮清和、美丽、淡雅、永恒,所以古代诗人总是借月亮表达自己的情感,写出许多感人的诗句。

3.板书课题,图文结合,分析字理,学习生字“夜、思”。

(1)指名试读课题。

(2)指导学生把课题读准。

(3)引导学生说说认识这三个字的方法。

这三个字你们认识吗?

是怎么认识的?

能给它们找找伙伴吗?

①认“思”字前让学生想想以前学过的带有心字底的字,想、念、忘等,启发学生发现规律:

心字底的字,和思想、思考有关,因为古人造字的时候,误认为是用心想的

②夜是常见字,可以利用生活经验给生字组词记忆,比如月夜、黑夜

4.简介诗人的生平和诗歌的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的经典之作。

这是他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后,在一个安静的夜晚,面对皎洁的月亮产生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读这首诗了,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能认识古诗中的生字,还能正确、流利地背诵这首古诗。

2.播放古诗朗诵课件,请学生认真听记古诗内容。

3.自学课文:

我是读书小能手,一读二圈三再读。

读书要求:

(1)朗读古诗,读准读顺。

(2)圈画生字,认读生字。

(3)再读,猜一猜诗句的意思。

4.教师指名读古诗,评议是否读准字音。

你发现这首诗中什么韵母最多(ang)?

(初步感受古诗的韵脚。

5.检查学生生字学习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

夜、思、床、光、疑、举、望、低、故。

①开火车试读,要求读准。

静夜 思念 床前 月光 疑问 举头 远望 低头 故乡

②请小老师领读。

(2)组织学生交流多种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①找出在题目中刚认识的两个字“思、夜”,请小老师领读。

②自读“床、光、望、乡”,说发现。

(它们都是后鼻音的字,而且韵母都是ang。

③相机理解“举”:

请学生把铅笔“举”起来;请“举”手。

④通过反义词的方法理解“低”。

⑤联系诗句内容“望明月”,理解“望”是“看”的意思。

⑥用加一加识字法学习“故”。

引导学生理解“故乡”,知道学生们的故乡在哪儿。

6.图文结合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举、望、光”古体字,指导学生识记汉字。

(2)学生正确认读生字。

三、朗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读古诗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

(停顿)

2.出示画有停顿符号的诗句,让学生在书上标一标。

3.师范读,学生练读。

4.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先想象画面,自由说说诗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

5.指名说说,交流反馈,教师及时出示学生难懂的几个字的注释。

如,疑:

好像,举:

抬,思:

思念。

6.相机理解“霜”:

你在哪儿见过霜?

(天冷的时候,玻璃上、地上会结出一层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

7、同桌互相说一说,意思大致对即可。

8.再次出示课文插图,鼓励学生尝试背诵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①思:

“田”字的竖在竖中线上,心字底略宽,卧钩是关键笔画,三个点要注意位置

②床:

左上包围结构,广的点和木的竖都在竖中线上,广字头的横不能过长

③前:

写得时候要注意上紧下松,下面部分的“月”的一撇要变成一竖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教师在实物投影仪讲评

板书设计:

8静夜思

李白

(诗句)(略)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掌握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句。

3.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是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句。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体会是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猜字谜

一点一撇一横长,月字旁边一立刀。

(前)

木字头上一个广。

(床)

心字头上一个田。

(思)

2.找朋友(生字组词)

疑——疑问疑惑怀疑

举——举手举重高举

二、细读古诗,感受诗意,体会情感

1.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

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思”,思念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思念什么?

2.出示思考题,以题促读促理解。

第一句古诗。

“明月光”是怎样的月光?

(明亮的月光。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第二句古诗。

认识“霜”,鼓励学生尝试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用上“________好像是________”的句式。

(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的床前,好像是铺在地上的白霜。

第三句古诗。

理解“举头”的意思。

请举头(做动作),“举头”还可以说成什么?

第四句古诗。

用动作表示“低头”的意思。

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

(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

二、再读古诗,深化情感

1.课件出示图片,导学:

在这个安静的夜晚,月亮是圆圆的。

圆月象征着团圆,而诗人却独自一个人漂泊在外。

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难过、伤心)

2.教师范读,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感悟诗中传递出来的思想感情。

3.同学们,此时你们看到月亮会想到什么?

4.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又会想到故乡的什么呢?

5.教师引读:

是啊,在这样的夜晚,我们是多么思念亲人啊!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读这首古诗吧!

6.指名诵读,以评促读。

7.播放音乐,创设情境表演:

此时此刻,你就是诗人李白。

你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独自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放在背后合拢,深情吟诵。

8.推荐最佳表演者上台表演。

9.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背诵这首古诗。

三、古诗赏析,了解诗人

1.课件出示《古朗月行》《月下独酌》这两首诗。

教师导学:

一轮明月,一段思乡情,一首《静夜思》。

李白还有很多诗作都写到了月亮,我们来欣赏两首。

2.朗诵《古朗月行》《月下独酌》。

3.引导学生到《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五首》中去找一找、背一背李白的其他诗歌。

四、书写生字

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光书写要点:

上收下放,横在横中线起笔,竖弯钩紧贴竖中线起笔

低书写要点:

左窄右宽,左右两撇有区别,左为竖撇,右为横撇,起点位置高低要一致

故书写要点:

右边第二撇,尽量往前靠,穿插到左下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教师在实物投影仪讲评

五、作业设计

1.背诵《静夜思》,复习本课生字。

2.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3.看图说话:

月亮真淘气。

有时,圆圆的像______挂在高空;有时,弯弯的像_______躲在树梢;有时,顽皮地钻进_______与我们______迷藏;有时,又跳出来跟我们做游戏。

9.

夜色

主备人:

田胜倩修改人: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句子的意思。

背诵课文。

2.认识“胆、敢”等12个生字和厂字头;会写“色、外”等7个汉字。

3.初步懂得“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能收获美好”的道理。

针对学生胆小的心理,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诗歌的意思。

2.在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实物投影等。

教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读好长句子。

2.学习本课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识生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夜色图片,理解词语。

夜色——夜晚的景色。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出示古体字“色”,引导学生认识“色”

二、初读诗歌,认读生词

1.听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读准字音,想想词语意思。

2.初读课文:

我是读书小能手,一读二圈三再读。

出示读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圈出本课生字,认一认生字。

(3)再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学习生字、词语。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

认识新偏旁“厂”。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4.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识字情况。

(1)趣味识字:

古体字对比、组词识字、熟字记生字等方法认识“窗、像、往敢、原、勇”等字。

(勇可以根据“勇夫很有力气”来意义识字,“往”比“住多一笔,“像”比“象”多了个单人旁)

(2)开火车认读生词,教师适时纠正字音。

胆子,不敢,往外,勇敢,窗外,乱跳,偏要,散步,原来,都像,微笑

(3)去拼音读词,识字。

5.概括课文大意

第1自然段:

写“我”从前胆子很小,很怕黑。

第2自然段:

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从此不再怕黑了。

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写“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很怕黑。

后来“我”和爸爸出去散步,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从此不再怕黑了。

三、学写生字

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

色:

书写指导:

第一笔起笔在竖中线,第二笔起笔在横中线上方。

最后一笔竖弯钩在竖中线两边,左右相当。

外,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卜”写得长而宽。

看:

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横要长,第四笔从竖中线起笔。

“目”横折起笔在横中线。

爸:

父字头撇捺舒展,穿插过横中线。

“巴”不要太大,最后一笔要稳。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教师在实物投影仪讲评

四、课堂练习。

1.拼音和汉字连线(考察识字)。

2.辨别同音字:

在,再

(  )黑的夜晚,我也敢出去散步。

妈妈正(  )洗衣服。

3.(  )来花草像白天一样微笑。

4.公(  )里的花儿真美呀!

5.(  )旦晚会,他要表演节目。

6.大(  )的身子(  )堵墙。

板书设计:

9夜色

怕黑——不怕黑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感受“我”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认识了许多词语,你还记得吗?

出示:

胆小勇敢窗外乱跳散步好像

1.开火车读一读。

2.找出一对反义词,点红:

胆小——勇敢

“胆小”的反义词还可以是——胆大、大胆;“胆”还可以组什么词?

“勇敢”的人,也称作“勇士”;勇敢的人做事有“勇气”。

“勇”还可以组什么词?

3.出示一组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胆小胆子胆量大胆

勇敢勇气勇士英勇

过渡:

诗里的“我”是个胆小的孩子,还是勇敢的孩子?

二、学习第一小节

1.自己读,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孩子?

(交流:

胆小的、害怕黑夜的......)

2.紧扣“胆小”,读出情感。

(1)比较读,突出“很小很小”。

我从前胆子小。

我从前胆子很小。

我从前胆子很小很小。

(2)读好“一......就......”的句式。

师引读:

“我”的胆子这么小,难怪“天一黑......”“一看窗外......”

如:

嗓门这么大,挺勇敢的,不害怕呀!

——语调要轻。

你读得绘声绘色,缩着脑袋,拍着胸口,就是那个胆小的孩子。

——朗读要投入,还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表情。

你就是那个孩子,那个孩子就像你。

(3)观察插图,猜猜“我”在想些什么,还会做些什么。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夜晚一个人在家的经历,说说想法。

尽量用上“一......就......”的句式。

如:

灯一关就躲在被窝里不敢动了。

一听到响声就以为有坏人进来了。

师小结:

其实诗里的孩子也和你们一样,胆小的表现太多了,没有一一写出来,所以用了一个特别的标点——省略号。

诗里的标点也会说话呢!

3.“我”这么胆小,妈妈怎么办的?

师渲染气氛:

妈妈只讲了一个勇敢的故事吗?

妈妈只讲了一遍吗?

引导学生一遍遍朗读,突出“讲了又将”。

过渡:

妈妈把勇敢的故事讲了又讲,可是“我”还是很担小。

4.指名读,齐读第一小节,读出“我”的胆小。

三、学习第二小节

1.自己读,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孩子?

(交流:

不再害怕黑夜的......)

2.你知道“我”为什么不再害怕了吗?

交流:

与爸爸一起散步,看到夜晚的花草很美......

3.出示第一句话,读一读。

(1)“我”想不想去散步?

(关注“偏要”“拉”,读出不情愿、不高兴的语气。

“偏要”,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就是——一定要。

(2)和爸爸一起出去散步,“我”发现了什么?

①相机学习“微笑”:

张大嘴笑是微笑吗?

哈哈大笑是微笑吗?

“微笑”是露出一点点笑容,那么一点点风就是——微风,一点点小就是——微小......你还能说出带“微”的词语吗?

②你平时看到的花草好看吗?

它们是什么样样子的?

晚上的花儿也像白天一样美好、可爱。

这时“我”的心情还是不高兴吗?

(3)观察插图,“我”和爸爸散步时还可能看到什么美景?

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或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4.出示第二句,读一读。

(1)读好“再黑再黑”:

夜晚再黑,“我”也不怕了,读出勇敢的语气。

(2)因为在夜晚也能看见美丽的景色。

出示鸟儿栖息图片,感受想象:

这是一副多么静谧、安详的图画啊!

小鸟在洁白柔和的月光下静静地睡着了,好像还做了个美梦呢!

(读出夜晚静谧、美好的感觉。

读评。

5.诗里的标点也会说话呢!

这段也有省略号,你能接着说下去吗?

师引读,生想象说话:

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

师:

走出去,看到了夜晚的美好,胆小的“我”变得勇敢,会欣赏夜色,喜欢上夜晚。

6.齐读第二小节。

四、指导写字

1.书写生字“晚、笑、再”。

晚:

左窄右宽,“日”瘦小,“免”下边一撇从扁框的上横中部起笔,穿插到左边。

笑:

竹字头紧凑,左右一样大。

“夭”撇捺舒展。

再:

强调笔顺。

2.学生练习。

3.展示评价,再修改,练习。

10.端午粽

主备人:

田胜倩修改人: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等七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准备:

有关端午节的儿歌。

课件,生字卡片。

教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会写“午、叶、真、米”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初步感知文意,读好长句子,注意长句的停顿。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端午儿歌,端午节,艳阳照,家家门上插艾蒿。

挂丝线,戴香包,娃娃乐得蹦又跳。

吃粽子,划龙船,纪念屈原永记牢。

(引导学生朗读。

2.介绍农历的五月初五——端午节,端午节的风俗是吃粽子,粽子也叫端午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端午粽》

3.板书课题:

端午粽。

图文结合认识“端、午、粽”三个汉字。

①端:

端字里有我们的一位老朋友——立,在这里有什么变化?

这就是立字旁。

(立的第二笔横画变短,最后一笔横变成提)

②粽:

出示粽子图片,说说怎么记这个字?

(让学生图字对照,发现字形与意思的联系,粽子是糯米做的,左边是个米)

③认识生字米,字谜识记——八十八,猜一字。

当米变成米字旁,你发现了什么变化?

(当米变成偏旁时,横画变短,捺要收回变成点,让出位子给旁边的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

指导学生说一说课文的大概内容。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号,借助拼音度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3)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3)指导学习多音字“间、分”。

3.指名读词语

端午粽外婆裹着美滋滋邻居知道纪念屈原

过渡:

小勇士们都战胜了苦难,“吃”到了粽子。

哎,你们指导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子的吗?

快速再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读好长句子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出示第一句话,相机用红色突出“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图文对照词语理解词语:

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重点理解“箬竹叶”,形状:

长长的,宽宽的;颜色:

青青的,碧绿的;质地:

不怕水;味道:

有竹叶的清香。

它也叫粽叶。

这三个词语都是写外婆包的粽子的,读一读,好看吗?

(引导学生发现颜色的美)

这三个词语都是写外婆包的粽子的,读一读,好听吗?

(引导学生发现前面两个字都是一样的,重叠的,读起来就有节奏了)

你会照这三个词语的样子,说说你爱吃的食物吗?

(黄黄的薯条,红红的草莓......)

把这三个词语放到句子里,读好第一句话

这三个词语在句子中要读得连贯,不能分开

点红句子中的两个逗号,一个句号,碰到逗号需要停顿一下

句子长,句中还可以适当停顿,自己读读,体会在哪停顿比较好

四、出示第二、三句话。

这两句也很长,用刚才的方法读一读,你能读好吗?

读好词语:

一掀开锅盖、一股清香、剥开粽叶、又黏又甜(相机理解剥开、掀开)

自读体会在哪停顿比较好,试着划分停顿符号

指名读,读出节奏

五、读好第二自然段

出示背后含有三个长句子的粽子团:

同学们,这里有三个大小不一的粽子,粽子越大说明需要挑战的难度越大,有勇气来挑战吗?

六、书写书写生字

(1)出示4个生字:

“午、叶、真、米”,指名认读、领读。

午:

上横短,下横长,一竖不出头

真:

上下结构,要紧凑,上“十”下“八”写扁平

叶:

“口”字窄小,靠上,悬针竖垂直向下

米:

一横一竖占中线,撇捺舒展,点撇收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七、课堂练习

1.选择填空

jiān jiàn

1)小丽站在爸爸妈妈的中间(  )。

2)这两棵树的间(  )隔大约十米远。

fēn fèn

3)他绘画得分(  )很高。

4)这里的空气分(  )外清新。

2.选择量词填空。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写节、豆、分3个生字。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感受民风民俗和传统文化,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前文

1.还记得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吗?

师引读:

粽子是用......里面......中间......煮熟的粽子......咬一口粽子......

2.师小结:

竹叶香,糯米黏,红枣甜,难怪说外婆的粽子------出示词语“十分好吃”

“十分好吃”还可以怎么说?

(很好吃、特别好吃、非常好吃)

过渡:

外婆包的粽子有什么特别的?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粽子的特别

1.出示第一句: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指名读,师相机评价,指导朗读。

师评价:

粽子到底有什么特别的,没有听出来,有人会读吗?

师评价:

这回我听出来了,外婆包的粽子特别好吃,你们听出来了吗?

看来他哪个词读得好?

(红字显示:

十分)会像他那样读吗?

齐读句子。

师评价:

我还听出了你们的赞扬、自豪的语气、夸什么?

(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