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半岛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8118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山东半岛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山东半岛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山东半岛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山东半岛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山东半岛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山东半岛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docx

《1山东半岛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山东半岛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山东半岛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docx

1山东半岛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

1、山东半岛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

项目简介:

作为农业大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提出了更高要求,探索出以农业高校为主体适合地方发展的科技成果推广模式至关重要。

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结合科技成果推广的相关理论,利用数据分析、文献阅读等方式,从供需双方角度开展系统分析,探讨了推广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

分析表明,青岛农业大学主要通过校地合作、科技入户、成果转让、资金立项等方式进行成果推广。

过程中成果本身、经费、配套体系以及农户条件等因素都对推广效果产生了影响。

结合其他地区经验,提出了提高科技成果水平、拓宽经费渠道、健全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等针对性建议。

全部完成人排序及对项目的贡献: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1

李军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负责人

2

李华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项目协调

3

孙腾飞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文献整理

4

苏念思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数据分析、调研分析

5

薛丽军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调研分析、论文撰写

6

尹延兰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调研分析、论文撰写

7

刘艳红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档案整理

8

徐静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调研

9

刘一洁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调研

10

11

完成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2、酿酒葡萄皮渣的高值化综合开发和利用

项目简介:

以酿酒葡萄皮渣的综合利用为核心,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微波快速浸提等现代分离技术提取葡萄皮渣中的功能性多酚和油脂,利用超微粉碎、微胶囊化等高新技术开发抗氧化、美容类功能性、高附加值食品,实现零污染、零废弃物排放。

1、分别收集17种葡萄籽(包括鲜食和酿酒品种),整理了其基础数据,通过建立更科学的脂肪酸前处理和分析方法,并对自各自脂肪酸种类和含量进行了较完整的分析,为葡萄籽油鉴定奠定了基础。

2、综合应用溶剂浸提、超微粉碎和微胶囊化等多项提取技术,系统地对混合地葡萄皮渣进行分离,获得葡萄皮、葡萄籽、葡萄籽油葡萄籽多酚、葡萄籽原花青素、葡萄籽低聚原花青素和花色素,以及残渣发酵饲料和肥料,从而实现葡萄皮渣的高值化开发和利用,以及最低限度的排放。

3、建立并优选葡萄皮渣中多酚提取工艺,葡萄多酚提取率达到90%以上,主要功能性多酚纯度较高,其中OPC纯度达到85%,葡萄色素纯度达到95%以上;

4、通过筛选优化工艺开发了葡萄籽粉和脱脂葡萄籽粉2种:

针对性地进行葡萄籽超微粉的前处理工艺,即通过优化葡萄籽炒制工艺参数,获得感官质量更优的葡萄籽超微粉;通过最大限度脱脂获得脱脂葡萄籽超微粉,从而获得更多品类的葡萄籽粉产品。

5、将葡萄籽粉、桑叶粉用于葡萄酒发酵或陈放,从而生产特定成分强化的葡萄酒,申报国家专利。

全部完成人排序及对项目的贡献: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1

俞守能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组织安排、技术指导

2

孔维府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皮渣超微粉碎

3

李景明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葡萄及其皮渣分析

4

李光武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食品工艺组织实施

5

邹积华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饲料肥料发酵组织实施

6

阎立江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食品复配工艺

7

王鸿磊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皮渣发酵工艺

8

沙坤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功能食品

9

邵蕾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肥料饲料工艺

10

梁树乐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肥料饲料应用

11

李红娟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葡萄酒发酵

完成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3、农业有机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项目简介:

(一)、研究分析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的收集、运输与暂存技术,提出分散式与规模化两种不同模式下的收集、运输与暂存技术。

通过研究分析山东久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秸秆及粪便的收集储运方式及国内大型秸秆利用企业的收集、运输与暂存技术。

分散型的秸秆及粪便收集运输及储运模式仅适用于秸秆及粪便资源丰富、竞争性用途少,原料供应充足、运输距离短的地区,但是秸秆及粪便的质量难以保证。

集约是秸秆收集储运质量能够保证,秸秆的利用率也得到到提高,但是大量收存储运秸秆体积大密度小增加了减少企业的运行成本,因此减少体积、增加密度将成为关键技术。

研究了规模化养殖场的粪便沼气化、食用菌养殖的无害化增值处理技术及生态法养猪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在烟台康寿源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示范该项技术,取得污水的零排放、生产环境臭气少的良好效果。

(二)、研究了作物秸秆工厂化、简易设施发酵转化技术和食用菌养殖技术,最大限度提高秸秆生物转化率。

完成“工厂化培养料适氧发酵”、“简易设施不同模式的发酵”、“不同培养原料及配方对比”、“不同模式种植技术”、等对提高生物转率影响的研究。

并在研究过程中跟踪系统测定了的双孢菇培养料发酵、养殖过程培养料各种微生物、PH值、含水量、总糖、总氮、还原糖等指标的变化和规律,研究了各种指标对生物转化率、产量的影响。

通过研究探索解决了双孢菇种植的原料资源、培养基配方、培养基发酵等关键技术问题。

1、首次研发增加了工厂化玉米秸秆和简易设施沼渣培养基配伍配比。

扩大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2、创新了工厂化适氧发酵技术,即在30min一个周内通氧10min为最适通氧量,较6min提高生物转化率,单产提高22.1%。

3、首次对双孢菇栽培全过程进行了监测、化验,测定获得数据2300余个,探索了生物转化机理。

上述研究成果具有多项技术的创新,特别是培养料资源的扩大、工厂化适氧发酵技术研发,生物转化机理的研究均为双孢菇高效种植关键技术,经过技术查新和专家验收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三)、完成了菌渣“肥料化”、“沼气化”、“饲料化”的利用研究。

通过对菌渣成分的分析及试验结果初步集成菌渣综合利用技术,即菌渣的肥料化(蔬菜)、饲料化(蛴螬、蚯蚓)、能源化(沼气)。

该技术具有增加循环,提高效益,延长生产链条,增加循环环节,提高秸秆的利用效率。

以菌渣为原料做成的有机肥料在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的校内外基地中试用,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作物产量提高30%以上,并且品质口味俱佳,价格倍增,病虫害明显少于对照,以菌渣喂饲料进行蛴螬、蚯蚓养殖,效果良好;进行的沼气应用的试验,可产沼气45M3/方。

(四)、集成了双孢菇工厂化、简易设施种植两套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体系和菌渣综合利用技术体系。

特别是总结熟化了简易养殖过程中“三适”“三调”“三控”的技术规程;完善了“秸秆—食用菌—菌渣再利用(饲料)——还田”循环链的技术环节,建立起该循环模式的技术体系,实现农作物秸秆的高效利用。

在山东久发食用菌股份有限公司牟平养殖分公司进行技术示范,年转化消耗农作物秸秆1.65万吨,畜禽粪便1.45万吨;养菇后产生的菌渣5万方,既可作为有机肥还田增加土壤肥力,改良土壤,又可以利用所含丰富的菌丝蛋白生产高蛋白饲料,亦可作为沼气原料,形成农业的良性循环,是农业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是建设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成功模式。

全部完成人排序及对项目的贡献: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承担的主要研究任务

1

俞守能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

课题的总体设计、管理

2

张建华

中国农业大学

农业废弃物资源调查

3

李兴佐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

秸秆的收集、运输与暂存技术

4

李国学

中国农业大学

粪便的收集、运输与暂存技术

5

邹积华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

工厂化双孢菇养殖技术

6

由宝昌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

培养料工厂化最佳发酵关键技术

7

崔从光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

简易设施养殖最佳的发酵方式

8

李青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

不同粪源双孢菇简易设施养殖技术

9

于立芝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

双孢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各种指标的变化

10

王建敏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

双孢菇品质分析

11

林富强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

菌渣成分分析

12

王宁宁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

菌渣的沼气化应用

13

王德安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

菌渣的肥料化应用

14

丁强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

简易双孢菇养殖技术

15

李同云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

菌渣饲料化应用

完成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4、城市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及农用安全性评价

项目简介:

本项目研究内容包括:

(1)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的总量测定和化学形态分析。

(2)污泥处理后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有机污染物的消除情况。

(3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效果。

(4)污泥有机-无机复合肥的生产工艺。

(5)不同形态肥料对污泥有机-无机复合肥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的影响。

(6)通过盆栽、田间试验研究污泥有机-无机复合肥中不同形态氮肥对植物根际、土壤pH值的影响,阐明氮肥形态对土壤中重金属化学行为及植物吸收的影响。

(7)通过盆栽、田间试验研究污泥有机-无机复合肥的施用对作物产量和品质、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8)城市污水污泥有机-无机复合肥的农用安全性评价。

全部完成人排序及对项目的贡献: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1

邵蕾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主持人

2

王丽霞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蚯蚓堆肥

3

孙治军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好氧堆肥

4

孙雪雁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农用安全性评价

5

刘新程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检测分析

6

郑述乾

山东泰丰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肥料的生产工艺

7

8

完成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5、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活性肽功能食品和绿色饲料添加剂的研究

项目简介:

海洋是今后开发新型药物及生物活性物质的巨大宝库,将微生物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应用于海洋蛋白资源的综合利用研究,以海洋生物蛋白资源为原料,通过生物降解、分离提纯和后加工,可生产许多陆地和化学合成所无法生产的产品和材料,研制出天然、高效、新颖的生物活性肽产品,以充分开发海洋生物分子资源。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一)酶解法优化活性肽提取及其抗氧化研究

选择5种蛋白酶分别进行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出每一种酶的最佳水解条件,其中木瓜蛋白酶水解效果最好,胰蛋白酶次之,碱性蛋白酶稍弱,中性蛋白酶和胃蛋白酶水解效果差。

正交实验结果表明pH为6.5,温度55℃,胰蛋白酶加酶量3.5%,木瓜蛋白酶加酶量4.5%,反应时间13h,水解度可达23.61%,分离得到的多肽组分,Mr<3500u占82%以上。

对每种酶解液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试剂盒分析,发现碱性蛋白酶酶解液的总抗氧化能力最高,达到2.431U/mgprot,胰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酶解液的总抗氧化能力接近。

4种鳕鱼皮酶解液对O2-均有一定程度的清除作用,中性蛋白酶酶解液的清除效果最好。

(二)发酵法制备活性肽

以红鱼、鲽鱼下脚料为主要原料,辅以玉米面和麸皮,进行酿酒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的单菌发酵,测定最终产物中的蛋白含量。

通过正交实验的极差分析结果,结合各因素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大小,酿酒酵母菌发酵的最佳工艺组合为:

玉米面3%,麸皮1%,发酵时间为2d,接种量10%,温度28℃;枯草芽孢杆菌的最佳发酵组合为:

玉米面量3%,麸皮量1%,发酵时间2d,接种量为3%,温度34℃;嗜酸乳杆菌发酵的最佳组合是:

玉米面3%,麸皮占1%,发酵时间为2d,接种量为10%,温度为37℃。

全部完成人排序及对项目的贡献: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1

张日俊

中国农业大学

技术整体把握与协调

2

俞守能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市场产品定位整体研究

3

刘春娥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实验设计、酶解过程、抗氧化实验

4

刘峰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饲料添加剂产品参数研究

5

赵建民

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研究所

工艺参数研究

6

王鸿磊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水解发酵参数研究

7

吕冬伟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产品效果试验

8

史永飞

中国农业大学

抗氧化活性测定

9

杨烨

中国农业大学

蛋白酶筛选

10

刘苏瑶

中国农业大学

蛋白酶筛选

完成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6、大菱鲆仔稚鱼免疫促进研究与微颗粒饲料开发技术

项目简介:

大菱鲆是山东最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品种之一,研究目标是提升大菱鲆稚鱼的成活率,以大菱鲆仔稚鱼免疫促进手段,和大菱鲆微颗粒饲料开发为主要切入点。

以期提升大菱鲆产业的经济效益。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维生素C和核苷酸对大菱鲆稚鱼免疫促进的研究内容

(二)维生素C、核苷酸、葡聚糖和乳铁蛋白对大菱鲆稚鱼免疫促进的比较研究

(三)微生物发酵法制备活性肽研究内容

(四)活性肽作为饲料添加剂对大菱鲆稚鱼免疫促进的研究

(五)微颗粒饲料及其使用综合比较分析

通过本项目的执行,比较和明确了维生素C、核苷酸、葡聚糖、乳铁蛋白以及多肽蛋白水解物对大菱鲆稚鱼的免疫促进功能,开发了1种实验用微颗粒饲料以及发明了1种微颗粒饲料品质鉴定工具,为推动苗业稳定及添补我国仔稚鱼微颗粒饲料相对高竞争力的空白奠定了基础。

课题组在企业伙伴百佳水产公司的积极配合下,在公司进行了微颗粒饲料的筛选工作,确定了1组高效大菱鲆稚鱼的微颗粒饲料配方。

该项目发表核心期刊文章3篇,SCI文章1篇,申请专利2项,授权1项。

全部完成人排序及对项目的贡献: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1

刘峰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技术整体把握与协调

2

慕玉波

烟台百佳水产有限公司

市场产品定位整体研究

3

夏春

中国农业大学动医学院

实验设计、免疫研究

4

刘春娥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微颗粒加工研究与整理

5

纪元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养殖实验与免疫指标分析

6

郝彦菊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材料整理与数据分析

7

李永芹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免疫与产品效果分析

8

孙汝江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养殖实验与饲料生产

9

赵建民

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研究所

病害生理相关实验测定

10

许乐乐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养殖实验

完成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7、集约化水产养殖数字化集成系统研究与应用

项目简介:

本项目将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应用于集约化养殖系统水质与环境信息监测、预警,将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水质及环境自动监控、水产品精细喂养、疾病预测及诊断等子系统集成于一体,建立按照育苗、苗种养殖、养成管理等水产健康养殖全过程的信息化平台,实现水产品养殖全过程数字化管理。

主要工作包括:

(1)水质和环境信息无线监控网络系统研制

研究水质参数与环境参数智能变送技术、功率增强自适应无线传输技术、网络中继与拓扑自组织技术,开发无线采集与中继节点;研究研究强弱电隔离与电磁兼容技术与具有高可靠性的信道编码方法,开发无线调控节点。

研究多模式数据传输技术,实现无线监控网络信息的汇聚、融合;开发水质与环境信息无线监控网络系统软件,实现水质及环境信息全天候、数字化的在线监测、预警和控制。

(2)水产健康养殖过程精细管理决策系统研发

a)水质管理决策模型研究

b)饵料精细投喂模型研究

c)水产疾病防控预警与诊治模型研究

d)水产健康养殖过程精细管理决策系统开发

(3)与企业合作进行试验。

全部完成人排序及对项目的贡献: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1

刘峰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水产养殖与信息协调综合负责

2

岳峻

鲁东大学

信息技术综合负责

3

林丽丽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管理思路总体协调

4

李兴佐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信息化与水产融合指导

5

王绍武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项目组织理念负责

6

郝彦菊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水产养殖技术

7

李道亮

中国农业大学

水产信息化管理全程控制

8

刘春娥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水产品形成过程分析

9

吕冬伟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水质监控环节与信息结合

10

李永芹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病害模块构建

11

纪元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饵料投喂管理模块

12

许乐乐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水产养殖技术模块

13

刘璐

鲁东大学

信息原件精细化调整

完成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8、L型病原细胞导入与植物真菌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项目简介: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保护地栽培中的主要病害,传统的防治是以药物防治为主,大量化学药物的使用,不但影响了草莓的品质,而且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本项目选取L型蜡样芽胞杆菌来防治草莓白粉病,旨在选取一种既能对草莓白粉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又能减少对环境影响的新的防治方法。

全部完成人排序及对项目的贡献: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1

孙治军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项目总负责人

2

张梅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草莓抗白粉病生理生化指标的筛选

3

王鸿磊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蜡样芽胞杆菌L型的诱导

4

柏新富

鲁东大学

参与

5

王红艳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参与

6

丛慧芳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参与

7

8

完成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9、基于MODS遥感数据林火预警系统研究

项目简介:

基于MODIS数据火险预警项目共包括两个方面:

即火发生的早期预报(人们常称为火险等级预报)和火发生后的早期发现(即小火点监测)。

项目提出了一个基于亮温和植被指数(NDVI)的火点监测方法,利用热红外波段火点亮温与背景亮温差异检测出异常高温点,利用该归一化植被指数去除地表不是植被或植被稀少的不足以引起火灾的区域,将方法用于山东地区取得较好的效果。

根据我国北方森林生态和环境特点,在分析森林火发生和遥感信息传输机理的基础上,综合了影响森林火灾发生和发展的诸多因子,利用MODIS、DEM数据和GIS矢量数据结合起来对引起火灾的气候因子、可燃物特性、地形要素及人为因素进行综合研究,选择8个指标构造了基于区域遥感的森林火险指数。

该模型包括四个部分:

(1)植被火险指数(VDI);

(2)天气火险指数(WDI);(3)地形火险指数(TDI);(4)人为火险指数(MDI)。

MODIS数据反演死、活可燃物湿度、地表温度、大气湿度,由此获得VDI、WDI;DEM生成坡度、坡向和高程,由此获得TDI;MDI由GIS矢量数据通过居民地和道路离森林远近计算。

它可以气象数据的束缚,综合影响火险发生和发展的可燃物状况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可能发的火灾的严重程度。

该系统的森林火险预报方法不仅要能够较好的得出各地的森林火险实况,而且需要其输入因子易于获得。

利用了3S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学建模等知识,将遥感、GIS与传统的森林火灾预测预报方法相结合,取长补短应用于森林火险预测中,有效提高了火点发现和火险预报的精度。

火险指数模型充分考虑到了地形、植被、人为等引起火灾的因素,具有火险因子全面,适用性强等特点。

FRI图有利于火灾的控制和预防,它能够帮助相关决策单位制定防御计划,主要包括在干旱时期可燃物的控制和防火塔的设置,将该模型用于山东省应用研究,取得较好结果,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

全部完成人排序及对项目的贡献: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对成果创造性贡献

1

孙治军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负责项目实施

2

黄宝华

烟台市地理信息中心

整体设计思路

3

周利霞

烟台市自然博物馆

论文写作

4

史淑一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数据处理

5

马玉强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程序编写

6

7

完成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