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一轮笔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8090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13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一轮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政治一轮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政治一轮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政治一轮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政治一轮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一轮笔记.docx

《政治一轮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一轮笔记.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一轮笔记.docx

政治一轮笔记

政治一轮复习笔记

第一编:

核心知识点梳理

必修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本书核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核心考点一:

货币(生活与消费·神奇的货币)

(1)货币的本质:

一般等价物,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产物。

(2)货币的职能:

货币在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是货币本质

的体现。

内容:

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大

小的职能,商品价值的大小表现为货币的多

少,即价格。

基本职能之一)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基本职能之一。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称为商品流通,

W-G-W)

贮藏手段(货币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支付手段(用于偿还债务、地租、利息、工资、税款)

世界货币(货币越出国内市场作为财富代表在国与国

间转移。

美元、英镑、日元、欧元)

(3)产生:

偶然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

媒介的商品交换--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4)商品: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定义);使用价值(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基本属性);是以上两者的统一体。

核心考点二: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生活与消费·神奇的货币)

(1)纸币:

①产生:

金银条块--铸币--纸币

②含义: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③优点:

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特殊:

纸币不具有价值和和贮藏手段,但可以执行。

(2)信用工具:

①常用结算工具:

信用卡、支票

②常用结算方式:

1、现金完成经济往来支付;

2、银行转账完成经济往来收付。

③信用卡:

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

信用卡(含义);

商业银行对资信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狭义);

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于一体,能减

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

带来诸多便利(优点)

④支票:

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

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持票人的票据(含义);

有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分类)

(3)外汇:

①含义:

用外币表示的用语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②汇率:

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比率。

注意: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旅游、出国留学、国际购买力、对外投资,不利于出口、就业、低收入支出负担、外国投资(贬值相反)

③人民币与其他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的意义:

①减少企业金融交易成本

②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

③促进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④促进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自由流动

⑤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

④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1、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2、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货币基本计算公式: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

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

货币贬值率=

货币贬值时,商品价格=原价格÷(1-货币贬值率)

货币升值时,商品价格=原价格÷(1+货币贬值率)

原本国货币×(1±本国货币升值贬值率)︰本国货币

核心考点三:

价格的变动和影响因素(生活与消费·多变的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②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包含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宗教信仰、习俗等改变供求关系)(供求关系存在供过于求、供大于求、供求平衡三种情况,供求平衡时商品的价格称作供求价格,商品数量称作均衡数量)

(2)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

买方:

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导致商品过剩时,销售者竞相出售

卖方:

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导致商品短缺时,购买者争相购买

(4)六对概念,十组关系

 

注意:

1、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包括现有的社会生产条件、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三部分)决定。

2、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通常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

(4)价值规律

①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

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注意:

市场调节实际上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即三大杠杆:

价格、竞争、供求。

核心考点四:

价格变动的影响(生活与消费·多变的价格)

(1)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的影响

1、需求一般法则:

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需求价格弹性:

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往往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急剧减少。

高档耐用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则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迅速增加。

3、需求交叉弹性:

①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②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消费者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而且会减少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

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

4.图像表示

(需求曲线)

(需求弹性曲线——必需品、高档品)(均衡价格)

(价格变点移动,需求变线移动)(供求变动曲线)

(乙为替代品,丙为互补品)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①促使生产者调节产量

②促使生产者调整生产要素的投入

③促使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

④促使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商品

核心考点五:

消费(生活与消费·多彩的消费)

(1)消费结构:

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越小说明经济水平越高)

(2)影响消费的因素

1、居民收入(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越多,消费总量越大。

②未来收入预期:

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

③收入差距:

社会总体消费水平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大小有密切关系。

小则高,大则低。

2、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因素)

3、物价总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其他因素)

(3)消费类型:

贷款消费、租赁消费(按交易方式)

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按消费目的)

(4)消费心理:

从众心理(跟风、随大流,盲目从众不可取)

求异心理(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有时可以推

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不值得提倡)

攀比心理(不健康)

求实心理(理智消费)

注意:

超前消费在经济学中属贬义。

(5)正确消费观(适度+理性)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不超前,不滞后,承受范围内)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不盲从跟风,避免情绪化,避免重物质轻精神。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概括为5R)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要浪费≠抑制消费)

(6)如何扩大内需,提高消费水平?

总思路:

有钱花、敢花钱、花舒心/政府、消费者、企业

①根本措施:

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③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收入预期

④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缩小贫富差距

⑤实施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⑥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⑦企业要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不断满足消费新需求

核心考点六:

生产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生产与经济制度)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生产的论述)

1、根本目的: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本目的:

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2)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消费由客观物质生产状况决定)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消费对象的有无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同种目的,不同方法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同类产品,不同水准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需求大小

注意:

人类历史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生产出的产品消费后,生产过程完成

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制造出新的劳动力:

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力的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

①含义:

社会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

②环节:

生产(起决定作用)、分配与交换(连接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与消费有着重要影响)、消费(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4)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原因:

1、必要性

A.生产决定消费

B.初级阶段: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C.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2、重要性(只有大力发展力,才能……)

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B.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

C.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超发达国家

D.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

E.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②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

1、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健康素质)

3、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4、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改革开放。

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核心考点七:

基本经济制度(生产、劳动与经营·生产与经济制度)

(1)基本经济制度

①内容: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地位: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③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1、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如何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1、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2、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3、国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2)公有制经济

①构成成分: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

分和集体成分。

②地位: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主要内容

A.国有经济

1、含义:

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与较高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2、地位:

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3、作用:

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总)、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经)、保障国家安全(政)、保护生态环境(环)、支持科技进步(文)、发展战略性产业(时)、提供公共服务(社)、增强我国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

4、需要控制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此处国有经济占支配地位):

国家安全(军工、印钞)、公共服务(水利、环保、公交)、支柱产业(装备制造、钢铁、石化、汽车)、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重要电子企业、重要国家实验室)、基础设施(电力电网、电信、铁路)、重要矿产资源(煤炭、天然气)

注意: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

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

B.集体经济

1、含义:

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经济。

2、形式:

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广泛分布在城乡工业和服务业,主要包括农民专业合作、股份合作。

3、地位: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作用:

体现共同富裕原则(总)、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社)、对发挥公有制主体作用有重大意义、对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作用。

④主体地位体现:

1、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和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⑤如何增强主体地位?

1、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

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3、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4、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

(3)非公有制经济

1、构成成分: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注意:

个体与私营的最大特点是是否以雇佣劳动为基础

2、内容:

A.个体经济

①含义:

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②特点:

规模小、投资少、经营灵活

B.私营经济

①含义:

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②特点:

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劳动生产率较高

C.外资经济:

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地区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外资投资部分。

3、作用:

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

4、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4)混合所有制经济(公有+非公有)

地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作用:

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核心考点八:

企业(生产、劳动与经营·企业与劳动者)

(1)含义:

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利润是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

(2)地位:

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国民经济的细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

(3)责任:

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信守约、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

(4)主要组织形式:

公司(优点是独立的法人地位、有限的责任制度、科学的管理结构)

A.公司的含义:

依法设立、有独立法人财产、以经营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法人是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注意:

法人代表是代表法人的自然人;企业法人是企业,法人的一种。

B.成立要求: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规定,办理一定登记手续,取得法律上的承认。

C.两种形式: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注意:

1、有限责任公司是50人以下股东出资设立,股东以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2、股份有限公司是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认购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3、两个的根本差别在于是否可以公开募股集资,公司资产是否要划分为等额股份

D.股东义务:

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

E.股东权利:

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

F.组织结构:

决策机构(股东大会或股东会及董事会)、监督机构(监事会)、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他部门)

(5)其他组织形式:

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

(6)企业如何成功经营?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研究市场动向,把握市场先机,面向市场生产产品)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建立鼓励创新机制,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努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4、建立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公司组织机构

5、遵守法律和道德,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6、转变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低碳和循环能力,建立两型企业

7、适应全球化要求,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创新利用外资,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

(7)企业关系

A.企业兼并:

指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劣势的企业的经济现象。

作用:

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B.企业联合:

企业间为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取更大经济效益而实行的合营或合并。

(大企业间称强强联合)

C.企业破产:

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作用:

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优胜劣汰和社会资源合理配置。

核心考点九:

劳动者(生产、劳动与经营·企业与劳动者)

(1)劳动的含义:

劳动者体力和脑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源泉。

(2)劳动者的地位:

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其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做贡献,都应得到承认和尊重。

(3)就业的意义——民生之本

1、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3、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4、有利于实现其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1、根本措施是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就业

2、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和鼓励就业的方针

3、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自主择业观--不坐等;竞争就业观--提高自身素质;职业平等观--行行出状元;多种方式就业观--转变观念)

4、企业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增加就业机会

(5)为何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

1、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2、我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各种权利

3、这些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实现平等就业、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保证

(6)劳动者的权利

1、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2、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3、休息休假的权利

4、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障的权利

5、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6、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7、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7)怎样依法维权?

1、劳动者享受权利与履行劳动义务互为前提,要自觉履行劳动义务

2、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

3、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

核心考点十:

投资融资(生产、劳动与经营·投资理财的选择)

(1)储蓄存款

含义:

居民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凭证,个人依据凭证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储蓄机构:

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

存款类型:

对公存款、个人存款(按存款者)

活期(流动性强,灵活方便、收益低)、定期(流动性差、收益高于活期但低于债券股票)(按时长)

利息:

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因银行使用储蓄存款而支付的报酬

(计算公式为:

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2)商业银行

含义:

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主体:

国家控股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主要业务:

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

作用:

1、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

2、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政府作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3、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收益

(3)股票、债券、保险

A.股票

1、含义:

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2、特征:

不返还性、流通性强

3、证券交易所:

上海、深圳

4、股票投资收益:

股息或红利收入(来源于企业利润);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风险最大,收益最高)

5、股票市场作用:

促进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增加投资渠道

B.债券

1、含义:

出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的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的债务证书

2、组成要素:

期限、面值、偿还方式

3、性质:

债务债权关系凭证

4、分类:

国家债券(利率较其他债券低且高于储蓄,风险低于储蓄)、金融债券(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较国债高,利率低于企业债券,高于储蓄和国债)、企业债券(利率高于国债和金融债券,风险同其收益)

注意:

债券可以流通,但只有部分能上市交易

C.保险

1.含义:

投保人付保费,合同内约定达成支付保险金

2.分类:

人身保险、财产保险

3.原则:

遵循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原则

(4)投资理财的原则

1、收益风险双考虑

2、家庭经济收入为前提(量力而行)

3、投资多元化(鸡蛋不集中也不分散)

4、合法投资

(5)投资、投机、融资区别

投资:

实物投资、资本投资、证券投资(以资本获利)

融资:

广义上的金融,企业向社会筹措或贷放资金

投机:

利用时机钻空子、囤积居奇、买空卖空、掺杂作假、操纵物价等手段牟取暴利(贬义);对市场的判断把握机会、利用市场差价进行买卖从中获利(中性)

核心考点十一:

个人收入分配(收入与分配·个人收入的分配)

(1)我国分配制度

①内容: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②实行原因: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的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注意: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的内容是生产力,包括劳动者(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劳动对象、劳动工具(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形式是生产关系,包括所有制(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分配方式(生产产品如何分配)、劳动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

2、

(2)按劳分配为主体

①地位: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我国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②基本内容: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含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③原因:

1、是我国现实经济条件决定的

2、实施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原因是社会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3、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4、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④形式:

工资、奖金、津贴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①内容:

是劳动(外资与私营企业员工工资、奖金、津贴)、资本(利息、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私营企业主利润等)、技术(技术入股,专利使用)、管理(经营管理要素,主要通过股份分红)、信息(市场信息、管理方案)、土地(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