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案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
四年级
主备人
李雪云
授课人
单元
教材
分析
本组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
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
语文园地中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题,展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语文园地”安排的各项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瞻前顾后,做到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做好知识与能力迁移的工作,使本组教材形成有机的整体,教学始终围绕专题进行。
单元
教学
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认、会写本单元的生字。
正确读写新词等,发现引号的作用。
2、学会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感情,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感受人物的执著专注、不懈追求的精神,受到心灵启示,并能付诸于行动。
单元教学重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
单元教学难点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课文人物形象,收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
让学生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
课时
安排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2课时
26、《鱼游到了纸上》2课时
27、《全神贯注》2课时
28、《父亲的菜园》2课时。
《语文园地七》4课时
共计12课时
课题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主备人
李雪云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问题,进行试验,以认真态度研究科学的过程。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和人物心理、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普通教室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3、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揭题审题
1.导入谈话:
17世纪意大利有个伟大的利学家叫伽利略,他曾经以很大的勇气,冲破人们对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大胆地研究物体从高处落地的规律。
这篇课文就是介绍当时伽利略研究这一问题的经过,课文的题目就是他研究的结果。
下面我们来看着他的这一结果是怎样得来的?
2.着(zhu6)地,是落在地上的意思。
二、初读
课文,
检查
自学
1.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跟着默读,边读边思考:
伽利略是谁?
他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
最后试验结果怎样?
2.根据学生的朗读,纠正字音。
注意提醒“着(zhuó)”地“更(gēng)”改的读音。
3.根据提出的思考题,理清文章层次。
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信奉:
相信,并照着去做。
相称:
事物配合起来显得合适。
结论:
从前提推出来的结果。
固执:
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寻常:
平常。
5.根据课文内容,课文可分几部分?
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
讲当时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真理,不容许更改”。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
讲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从来没有人怀疑过,而伽利略却表示了怀疑。
第四部分(第4—6自然段):
伽利略经过多次试验,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话是靠不住的。
将四段的段意串起来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三、讲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读第—自然段,思考:
(1)这一段讲什么?
(2)什么样的人叫“辩论家”?
人们为什么称伽利略为辩论家?
(3),想—想“不寻常”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2.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1)“信奉”是什么意思?
人们信奉亚里土多德表现在哪里?
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2)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们对业里士多德的信奉已达到了什么程度?
(3)这段话中,“不容许、更改、责备、违背”这些词语怎么理解?
1、学生讨论回答
(1)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
(2)辩论家指有一定辩论口才和辩论能力的人。
(3)不平常,不简单。
2、交流理解
(1)相信,并照着去做。
“人们把他的话当作真理……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
(2)盲目的程度
(3)不容许:
不许。
更改:
改换、改变的意思。
责备:
批评的意思。
违背:
在这里是不遵守、不服从的意思。
四、小结
这种迷信和伽利略的敢于怀疑的科学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表现伽利略敢于怀疑亚里士多德的话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勇气作了很好的反衬。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第3、4.、5、6自然段。
2、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
3、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讲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齐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
亚里士多德讲过什么话?
伽利略对这话是怎么看的?
2、伽利略为什么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
他是怎么想的?
3、伽利略的分析,是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两种假设,推出两个结论。
这两个结论是什么?
4.这两个结果一样吗?
是什么样的结果?
(不—样,是相互矛盾的)
5.根据同一句话,会推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结果,所以伽利略认为这句话是靠不住的,值得怀疑。
6,他打算怎么做?
(用试验来证明不同重量铁球落地的情况)
1、齐读三自然段
亚里士多德说过: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伽利略对这话产生了怀疑)
2、“他想: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这怎么解释呢?
”
3、①把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的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如果仍然看作是两个球,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慢。
②如果看做是一个整体,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快
二、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读后思考:
伽利略是怎样用事实来证明的?
2为什么要进行多次试验?
请找出能反映试验多次的—个词语,说说它的意思。
3.伽利略多次试验的结果怎样?
4.齐读这段话,加深印象。
1、经过多次试验来证明。
2、一次试验,没有说服力,要经过多次试验才能说明问题。
伽利略进行了许多次试验。
(总是同时着地的“总是”一词。
它的意思是每一次都这样)
3、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三、朗读
第五、六
自然段
1.齐读后思考:
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前,人们是怎样想的?
2.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想?
3.当看到试验结果时,人们的态度有什么改变?
4.这说明什么?
1、人们都不相信伽利略的试验会成功,认为他糊涂、固执,事实会让他丢脸。
“固执”:
坚持己见,不肯改变的意思。
是贬义的
2、因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大哲学家,人们都迷信他,而伽利略只是个25岁的年轻人。
3、人们忍不住地惊讶地呼喊起来。
4、说明伽利略试验成功了,这事实出乎人们意料之外,人们为这位年轻人的大胆和聪明感到高兴。
四、小结
1、读了这篇课文,伽利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交流汇报:
1、伽利略是一位不迷信权威,敢于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以认真的态度研究科学的人。
2、①以亚里土多德的一句话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鲜明的对比,用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和伽利略敢于提出问题进行对比;用试验前后人们的态度的变化进行对比。
板书设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怀疑(亚里士多德的那句话)-------不迷信
伽利略{分析(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善于思考
试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科学态度
教学反思
课题
26全神贯注
主备人
李雪云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结合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祝贺”、“莫名其妙”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罗丹做事心神专注、投入的精神。
教学重点
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全神贯注的含义,理解课文结尾一段话。
2.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结尾一段话。
2.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普通教室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读课文,在结合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的基础上,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二、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练习用“祝贺”、“莫名其妙”造句。
体会罗丹做事心神专注、投入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罗丹做事心神专注、投入的精神。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伽利略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执着、求实的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雕塑家罗丹的故事,课文表现了罗丹怎样的精神?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板书课题,
学生解释“全神贯注”一词(可以查工具书),再提出问题思考。
2、思考:
围绕“全神贯注”作者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顺便解释“雕塑”、“奥地利”、“挚友”
1、理解
“全神贯注”是全部精神高度集中的意思。
2、交流
作者围绕“全神贯注”写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挚友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做客时,由于全神贯注地雕塑作品,却把朋友忘得一干二净的事情。
三、再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挚”是翘舌音,“醉”是平舌音。
“雕塑(s))”的“塑”不要读成“su^”的音。
“工作室(sh@)”的“室”不要读成“sh!
”的音。
“不禁(j9n)”的“禁”不要读成“禁(j@n)止”的“j@n”的音。
2.注意以下字的字形结构:
“诞生”的“诞”的中间是“廴”,不要写成“辶”。
“醉”的左半部是“酉”,中间不要少写一横。
“激烈”、“激动”的“激”和“邀请”的“邀”,部首不同,前者是“氵”,后者是“辶”。
汇报交流:
“径(j@ng)自”是表示自己直接行动。
“悄悄地站在一边”中的第二个“悄”应读儿化音。
“叽哩(li)咕噜”,这里形容说话别人听不清楚。
“哩”应读成轻声。
“悄悄(qiao)话”的第二个“悄”应读轻声。
四、按自
然段
默读,
划分
结构
段落
1.概括出自然段段意。
教师归纳:
第1自然段:
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在参观工作室时,发现作品还有毛病,要立刻修改。
第2自然段:
罗丹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作品。
第3自然段:
罗丹工作完,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第4自然段:
罗丹发现茨威格被关在工作室里了
第5自然段:
茨威格对这件事感受很深。
2.引导学生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阶段,讨论划分结构段,明确段与段之间联系的必然性。
交流汇报自然段段意:
第一段即第1自然段最后一层意思是罗丹发现作品有毛病;第二段即第2自然段就讲着手进行认真修改。
因此,这两个自然段既可独立成为两个大段,又在内容和情节发展上紧密联系
第3自然段和第4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紧紧相连,共同记述一件事,显然可以合并成为第三大段,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这可以说是第二段的发展和延伸。
第四段即第5自然段,写了茨威格的回忆和感受:
一切值得做的工作,想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显然,这是全文内容的归结。
四、通读
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理解不懂得词语
借助工具书,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
小组合作学习
板书设计:
26全神贯注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
一会儿……径自,随手,上锁
一会儿……猛然想起感触很深
女像叽里咕噜把你忘记一切、值得、做好
似乎争吵抱歉
不停挥动
醉、痴
毛病——————修改————————应该全神贯注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始末。
2.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全神贯注”的含义。
体会罗丹做事心神专注、投入的精神。
2.联系实际体会最后一段的含义。
3.学习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罗丹做事心神专注、投入的精神,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品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阅读分析第一段。
1.提问思考:
(1)课文围绕“全神贯注”讲了一件罗丹在雕塑一座女像的作品时发生的事情。
这件事情是怎样发生的,或者说是由什么引起的?
先默读,再议论,然后回答。
(2)这一段共写了六句话,依次读一读,看看这六句话各写了什么内容,怎样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的?
第一句话写罗丹邀请茨威格到家做客。
罗丹既然招待茨威格这位客人、挚友,一定做了不少事。
但课文接下去只写了一件跟“全神贯注”有联系的事,这件事是什么?
1、小组合作交流
(1)事情从罗丹邀请挚友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时,带他到工作室观赏刚刚完成的作品一座女像开始的。
(2)这件事就是第二句话所讲的:
“饭后,罗丹带着这位挚友参观他的工作室。
”这句话跟“全神贯注”是有联系的,其他事没有写,因为跟“全神贯注”没有关系。
师生共同议论,共同解答,注意六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阅读分析第二段。
1.默读这二段,看看作者抓住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哪几方面的特点,具体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的。
这些特点在其他写人的课文中,也同样使用。
2.再逐句细读,认真体会通过怎样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特点表现“全神贯注”的。
3、注意“异样”和“激烈”两个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1、议一议,求得共识。
作者紧紧抓住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特点,生动、具体地表现他是怎样“全神贯注”的。
2、学生逐句细读,认真体会通过怎样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特点表现“全神贯注”的。
3、“异样”的眼光是指不同寻常的眼光,这是通过描写罗丹的神态,反映他想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
教学设计
罗丹茨威格
全神贯注工作悄悄站在一边
简直忘记十分抱歉
学习罗丹赞美罗丹
教学反思
课题
27鱼游到了纸上
主备人
李雪云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栏杆、罢了、境界、绣花、厂徽、聋哑人、清澈见底、赏心悦目、一丝不苟、融为一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关键句段读懂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
2.以读促思,以读代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准备
普通教室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并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分课文结构。
3.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关键句段读懂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
2.以读促思,以读代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揭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鱼儿离不开水,鱼在水里游。
今天我们学习7课《鱼游到了纸上》(板书)。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呢?
同学们根据预习提示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鱼怎么会游到纸上了?
2.“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
二、再读课文
布置自学:
自学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花港,清澈,鱼缸,厂徽,聋哑,一丝不苟
三、检查自学
1.生字:
罢、苟、唯、骄
2.词意:
赏心悦目、聚集、忘我、融为一体、一丝不苟
3.分段、概括段意。
从词语体会聋哑青年画画的认真
四、再读课文
提出问题:
刚才,我们已经划分了段落,下面我们就根据逻辑段提问题。
归纳:
1.作者为什么喜欢“玉泉”?
说明了什么?
2.“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
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为什么说“鱼游到了他的纸上”?
你从哪看出来的?
4.从哪看出这是个聋哑青年?
5.“鱼先游到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
“游到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是什么关系?
根据提出的这些问题自学,圈点勾画,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1、泉白如玉:
泉水像玉石一样晶莹清澈。
这也是玉泉得名的原因。
2、一丝不苟:
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
苟,苟且,马虎。
融为一体:
融合在一起。
文中用这个词突出表现了青年人观鱼、画鱼时的忘我。
3、小组讨论交流。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课后词语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理解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关键句段读懂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
2.以读促思,以读代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7课《鱼游到了纸上》,认识了一位青年,还记得他长得什么样吗?
2、你们想进一步了解这位青年吗?
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这一课。
(板书课题)
3、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答
二、新授
1、现在我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边划:
这位青年是怎样的人?
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下面四人小组交流,交流什么呢?
谁来读一读?
“你认为这个青年是个怎样的人?
你从哪里看出来?
”
3、刚才我们的讨论非常热烈。
谁先来说说?
(1)具体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呢?
(2)“老是”可以换个什么词?
(3)你们能不能像青年那样呆呆地、静静地看着金鱼缸里游动的金鱼呢?
4、你们体会到“呆呆地”、“静静地”是种怎样的神态?
青年看鱼那么地专注,谁能来读一读吗?
(一)生:
我认为他是个喜欢看鱼的人,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生:
老是呆呆地静静地
(专注、入神)
2、看样子你们已经理解了“呆呆地”和“静静地”是什么神态了。
试试看能不能把这句读好,感受到青年看鱼的专注。
3、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全班齐读)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他是个怎样的人?
2、这位青年如此坚持不懈、忘我的看鱼,女同学,你们能读出来吗?
3、青年坚持不懈、忘我的看鱼。
到后来,即使他把眼睛闭上也能看到什么呢?
用青年自己的话说就是?
4、你们的回答让我想到了一个成语,你们知道是什么成语吗?
1、生答:
坚持不懈、
忘我
也能看到金鱼的样子
2分角色朗读
3、鱼游到了心里
4、胸有成竹
青年为了看鱼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我们还从哪里看出青年是个忘我的人?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
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板书设计:
27、鱼游到了纸上 忘我
看鱼————鱼游到了心里
聋哑 专注
青年 坚持不懈
画鱼————鱼游到了纸上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课文第三、四段。
2、了解父亲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发菜园,是怎样开发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促进学生自主读书,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亲的执着和勤劳。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板书课题:
父亲的菜园)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开出了一块菜园,但子女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种人生精神。
是什么精神呢?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阅读板书,思考内容
二、出示自读提纲
1.自由轻声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从父亲的身上得到了什么?
3.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进行批注。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2、如,执著的精神,坚忍不拨的毅力,不服输的性格,勤劳,为了理想竭尽全力地付出等
3、全班交流,体会人物精神。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