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备课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7657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备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备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备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备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备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备课教案.docx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备课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备课教案.docx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备课教案

课题:

植树问题

(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7页——118页的例1、例2。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能理解段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规律。

3、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数)”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难点:

理解“间隔数+1=棵数,棵数-1=间隔数”。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每位小朋友都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它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它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它吗?

请举起你的右手,请每一位学生高举起右手,并将五指伸直,关拢。

师:

现在请每位小朋友将五指张开,数一数,张开后有几个空格?

(4个)

师:

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空格叫“间隔”。

刚才,我们把五指张开,有4个空格,也就是4个间隔。

2、举例说出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比如:

在马路边种树,每两棵树之间有一段距离,我们就把这一段距离叫做一个间隔,楼梯、锯木头等。

3、大家清楚地看到,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么,将手指换成小树,5棵小树之间有几个间隔(4个),6棵呢?

7棵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植树问题。

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1、出示:

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同桌相互讨论。

(2)用线段图表示你的方法。

(3)学生汇报。

(4)引导总结:

“两端要栽”的时候,比较间隔数和棵数,你得出什么规律?

(生:

棵树比间隔数多1)

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两端都栽的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吗?

板书:

棵数=间隔数+1

(5)在线段图上,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点数=间隔数+1

(6)这个问题应是:

100÷5=20(个)……间隔数

               20+1=21(棵)……棵数

2、练习:

书第118页的“做一做”独立完成,指名反馈。

三、自主学习,比较质疑

1、出示:

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

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几棵树?

(1)读题,理解题。

(2)分组看图讨论。

(3)尝试列式计算。

(4)交流:

60÷3=200……间隔数

两端不栽树:

20-1=19(棵)19×2=38(棵)

(5)质疑:

为什么减1?

为什么乘2?

比较例1与例2的不同?

小组讨论,再交流

例1两端要栽树,所以棵数比间隔大1:

例2两端不栽树,所以棵数比间隔少1。

四、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教科书第119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五、本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课题:

植树问题

(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19“做一做”第2题,练习二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点数=间隔数﹣1)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植树问题中的规律,请谁来说说,上节课大家发现了什么规律?

(板书 两端都栽树:

棵数=间隔数+1或点数=间隔数+1)

2.这节课继续研究植树问题。

(板书:

植树问题)

二、探索规律

1.设计方案,小组交流

“有一条20米长的小路,小朋友要在小路的一边植树,要求每隔5米栽一棵,该领多少棵树苗呢?

”请按照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设计理由。

(1)独立活动,设计方案。

(2)小组交流,说明设计方案及理由。

(3)集体交流。

(可能5棵,两头都栽;可能3棵,头尾都不栽;可能4棵,栽头不栽尾;或者相反)

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两端都不种”与“ 只种一端”的植树问题。

2.观察分析,发现规律

(1)“两端都不种”的时候,比较间隔数和棵数,你得出什么规律?

(棵树比间隔数少1)

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两端都栽的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吗?

板书:

棵数=间隔数-1

(2)“只种一端”的时候,比较间隔数和棵数,你得出什么规律?

(棵树等于间隔数)

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两端都栽的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吗?

板书:

棵数=间隔数

三、巩固新知

1.运用规律,解答119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

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2.运用规律,解答122页的“练习二十”的第3题。

从王村到李村设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平均是200米。

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四、拓展提高

有一块长方形空地,它的周长是100米,要在它的四周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可以种多少棵?

五、总结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题:

围棋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0页例3及部分练习。

【教学目标】

1.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重点:

从封闭曲线(方阵)中探讨植树问题。

难点:

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

3×3格、4×4格、5×5格方格纸、围棋子若干粒、4×4格条形吹塑纸贴在地下。

课前准备:

课桌围成“回”字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

猜谜:

十九乘十九,

   黑白两对手,

   有眼看不见,

   无眼难活久。

(打一棋类名称)

二、探索新知

1.教学每边摆放3粒棋子的方法。

(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3个棋子。

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2)抢答:

读题后,让学生口算出答案。

(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答案)

(3)动手验证:

请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验证刚才答案。

(4)汇报交流。

(着重请学生说出方法)

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

3×2+2=8        2×4=8

3×3-1=8        3×4-4=8        直接点数。

教师表扬学生的创新摆法,并奖励“智慧星”。

(教师随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摆放方法。

2.教学每边摆放4粒棋子的方法。

(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4个棋子。

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棋子?

(2)动手操作:

请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写出算式。

(3)游戏:

让一学生当“小老师”,其余学生当“围棋子”,请小老师邀请“围棋子”按上题要求站在老师设计的大棋盘上。

(4)汇报交流(着重请学生说出方法)

教师随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摆放方法。

(5)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

为什么?

3.教学每边摆放5粒棋子的方法。

(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5个棋子。

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棋子?

(2)动手操作:

请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写出算式。

(3)汇报交流。

(教师随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摆放方法。

(4)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

和同桌说一说。

三、总结规律

1、师:

你觉得再用棋子摆,方便吗?

你能根据前面我们摆放的方法,填写下列表格,总结出规律吗?

(小组合作完成)

每边放的个数    最外层总数

3    8

4    12

5    16

6    20

…    

18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学例3:

出示围棋格子图。

问:

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都能放19个棋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3、总结规律,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间隔数×边数=最外层的总数

4、学生根据规律,独立完成例3。

四、运用规律

1.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1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2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3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拓展思维:

如果一个五边形,怎么算?

一个三角形呢?

(集体口答)

2.做第121页第3题。

【教学后记】

 

课题:

综合应用:

小管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4“小管家”

【教学目标】

1、通过记录家里一周的开支,进一步熟悉用小数表示钱数的方法,巩固小数加减法。

2、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熟悉用折线表示数据基本方法。

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数据、操作及交流的过程,从而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收集家里一周开支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了解各家一周开支情况。

1、小组交流。

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在自己家里一周开支记录单。

2、全班交流

指派几名学生展示家里一周开支记录单(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提问:

(1)你是怎么得到记录单上的数据的?

(2)表中的“项目”金额、小记和总计分别表示什么?

你是怎么算的?

二、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一周的开支情况。

让学生用折线统计图表示一周的开支情况。

如果学生感到困难,就可提供下统计图,让学生自己的记录单,继续完成。

学生在画图过程中,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展示、交流

学生画完折线统计图后,让学生先在小组交流一下,看看各家一周的开支有什么变化规律。

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展示交流。

1、展示

指派几名学生把自己所画的自己家一周的开支情况统计图,与同学们进行评价

2、交流

针对“看看各家一周的开支有什么变化规律”?

这个问题,进行交流。

3、估算

让学生根据自己家一周的开支估算本月的总开支。

学生估算完后,说一说自己具体的估算方法。

4、提建议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勤俭节约这方面你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四、活动总结

对于本次活动你有什么感想?

五、布置作业

把自己估算的本月总开支告诉爸爸妈妈,并针对如何节约开支这个问题向爸爸妈妈提出自己好的建议。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