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唐代宫怨诗的考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7226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0.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唐代宫怨诗的考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对唐代宫怨诗的考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对唐代宫怨诗的考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对唐代宫怨诗的考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对唐代宫怨诗的考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唐代宫怨诗的考察.docx

《对唐代宫怨诗的考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唐代宫怨诗的考察.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唐代宫怨诗的考察.docx

对唐代宫怨诗的考察

对唐代宫怨诗的考察

曹日梦夕

(晋中学院,山西晋中030600)

摘要:

《全唐诗》中有一百多首宫怨诗。

这些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宫女的生活:

极度奢华的生活并不能掩盖精神生活的匮乏,这里有残酷的宫禁斗争,有“望仙楼上望君王”的悲哀,有渴望真情的强烈愿望,也有非人性制度摧残下扭曲的情爱。

从中可以看到在浮华背后宫廷制度对妇女人性的摧残。

关键词:

宫女;宫怨诗;考察

中图分类号:

122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7058(2004)03—0207—03

几千年来封建帝王的后宫中总是充斥着大量的女子。

据《礼记·昏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一共一百二十人。

其实后宫中远不只这些有名份的嫔妃,还有大量的宫女。

隋炀帝荒淫无耻,后宫美女如云。

唐太宗即位初,“出宫女三千人,后又出三千人”,足见隋后宫之盛。

唐玄宗后期,后宫之盛也几乎达到顶点。

杜甫诗云:

“先帝侍女八千人”(《观公孙大娘弟子舞箭器行并序》)。

白居易的《长恨歌》中也说到“佳丽三千人”,这并非艺术夸张。

《新唐书·宦者上》记载“天宝中宫嫔大率至四万”。

天宝十三年是唐朝人口最多之时,约5288万人,假设女性占一半,则有2600万之多,宫廷女子约占全国妇女总人数的1/600,这么惊人的数字,不知造成多少旷夫怨妇。

因此宫怨诗也就成为唐诗中屡见不鲜的题材。

但宫廷是一个恐怖的世界。

唐高宗的王皇后和萧淑妃在和武则天的斗争中失败了,被囚禁在一个只留有送饭口的小黑屋中,后又被截去手足,装在酒瓮中惨死。

唐末昭宗的何皇后下场也很惨,在昭宗被杀死后她被缢死,成为改朝换代的牺牲品。

政治斗争是很残酷的,在两唐《后妃传》中记载有36个后妃中竞有15个不得善终,其中9人死于政治斗争和宫廷政变。

唐宫怨诗中有部分是反映复杂的宫禁斗争的。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朱庆馀《宫词》)。

美人相并欲吐怨情又不敢多言,可见在“琼轩”“美人”“鹦鹉”组成的一个风光绮美的图画后面,是一个罗网密布的恐怖世界。

其中的宫人不但被夺去了幸。

f摹和青春,甚至连说话的自由也没有。

有多少花季少女就这样淹没在那里。

又如杜苟鹤的《春宫怨》“早被蝉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女子由于容貌美丽被选人宫,但人宫之后伴随着的是孤苦寂寞,所以懒得动手打扮。

三四旬说到就是打扮又有何用?

皇上看中的并非容貌之美丽,言外之意,起决定作用的是其他方面,致使宫女羡慕越女在民间自由自在的生活,可见宫禁斗争的复杂。

有些嫔妃们即使没有受到政治斗争的影响,她们的命运也往往取绝于帝王的一时好恶。

汉武帝幼时喜欢阿娇,曾对阿娇之母长公主说:

“若得阿娇作妇,当以金屋贮之。

”阿娇当了皇后后,十余年无事,又平阳公主进歌伎卫子夫得幸生子,陈皇后被打人冷宫。

刘禹锡对阿娇望幸不至的哀怨之情寄予同情而写下《阿娇怨》“望见葳蕤举翠华,试开金屋扫庭华。

须臾宫女传来信,言幸平阳公主家。

”刘皂的《长门怨》(其一)中也写道“雨滴长门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表现出一个终日以泪洗面的失宠宫妃的形象,同时也揭露了封建皇帝的寡恩薄情。

王昌龄的《春宫曲》从失宠者的角度描写新人受宠的情形: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宠。

”正如沈德潜《唐诗别裁》中所说“只说他人之承宠,而己之失宠,悠然可会”。

是的,在这美女如云的后宫中即使有几个能浮出水面成为人上之人,也总是提心吊胆地过着日子。

她们企盼君王恩幸“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薛逢《宫词》)。

但在得宠时又怕失宠的厄运会降临到自己身上,正是“君恩如水向东流,得宠忧移失宠愁”(李商隐《宫辞》)。

有时受皇帝宠爱也可能是一场大祸。

唐宣宗得到进献的一个美女,十分宠爱,数日内赏赐无数。

有一日忽然不乐,说:

“明皇只一杨妃,天下至今未平,我岂敢忘。

”于是将美人招来,赐毒酒一杯,这个可怜的女子就这样无缘无故被处死。

在宫廷中还有大量的宫女,她们在宫中地位低贱,所受的迫害和痛苦也很严重。

即使生命没有受到摧残,可是一生青春被埋葬于深宫,这种慢性煎熬也很痛苦。

在中国封建王朝中,除清朝有宫女退休制度外,历代宫女为终生制,于是有了“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

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也写到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被迫离家人宫然而“……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官,一生遂向空房宿……”可怜的女子一生被幽禁在上阳宫“人时十六今六十”。

从一些故事中也能反映出宫怨i玄宗时,宫中自制衣服赐于边关战士。

有一战士从一袍中得诗日:

“沙场征战苦,寒夜苦难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棉。

今生已过也,愿结后生缘。

”得到诗的士兵向主帅报告,主帅又奏于玄宗,当查明是某某宫女所写后,玄宗一时发恻隐之心把她嫁与得诗的士兵,这只是例外,后宫中有成百上千的宫女,有谁去成全她们?

宫女们有时也会以某种形式反抗。

《云溪友议》记载了有名的“红叶题诗”的故事。

说的是唐宣宗时诗人卢渥到长安应举,偶然来到御沟边,看见诗题于红叶上,诗云: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于是收藏起来。

后来他娶了被遣出宫的韩氏,也就是《题红叶》的作者。

同时流传的还有梧叶题诗的故事。

天宝年间,有一宫女在梧桐叶上留了一首诗“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梧叶随沟流出,在民间传播。

诗人顾况曾和诗一首:

“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

君恩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

”过了十几天,又在御沟流出的梧叶上有诗一首,《全唐诗》中题作《又题洛苑梧叶上》“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

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这里我们直接从宫女之口听到了她们的心声,她们向往自由生活,有冲破牢笼的强烈愿望,她们希望得到爱情。

从一些官怨诗中也能反映出女子对被夺去自由和幸福的非人性传统制度进行的抗议。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当宫女的歌舞受到皇帝的赏识时迸发出蓄积已久的怨情。

正如刘皂在一首《长门怨》中所说“不是思君是恨君”。

有的宫女只能用了此余生的做法进行反抗,有的伺机私逃,还有的敢于直接跟最高统治者作同归于尽的搏斗,如“嘉靖宫变”。

明嘉靖二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凌晨,杨金英等10几名宫女趁嘉靖皇帝熟睡差点用绳子将皇帝勒死。

这些“逆婢”为何敢下如此“毒手”?

《万历野获编》日:

“嘉靖间,诸佞幸进者最多,其秘者不可知,相传至今者,若邵、陶则用红铅,取童女初行月事炼之辰砂以进”。

嘉靖皇帝大选少女人宫,将她们交给道士炼长生不老丹药所用,严重摧残少女的健康和生命。

据此推测,杨金英等目睹少女们的惨状,恨之入骨,才敢同皇帝展开拼死斗争。

综上所述,唐代宫怨诗既反映了唐代宫女极度奢华的物质生活,又表现出了她们渴望真情的强烈愿望,以及在非人性制度摧残下极度扭曲的情爱,从中可以看到在浮华背后宫廷制度对妇女人性的摧残。

[参考文献]

[1]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2]全唐诗[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3]刘达临.中国古代性文化[M].宁夏:

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

[4]崔陟.中国宫廷生活[M].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1997.

 

从战争诗看唐代妇女的悲惨命运

杨小敏

(天水师范学院政史系,甘肃天水741001)

摘要:

唐代是中国封建历史上较为繁荣的朝代,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但这个朝代也是战争比较频繁的时代,尤其是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战争几乎与唐王朝相始终,这种状况在唐诗中就有充分的体现。

透过唐诗中或呜咽、或苍凉、或无奈、或痛楚的战争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一些社会历史状况,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战争给人民带来了辣重的灾难和痛苦,尤其是给妇女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关键词:

唐代;战争诗;妇女;悲惨命运

中圈分类号:

1207.22文章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7406(2003)02—0013—03

唐诗是我国文学遗产中最璀璨夺目,并且也是珍贵的部分之一,丰富的内容往往让后人叹为观止,其中,既有对人民生活表示深切关怀的社会写实诗.也有赞颂山川I壮丽,歌咏历史与古迹,描写风土人情以及动植物等等的诗篇。

在这些感人肺腑、脍炙人口的诗作中,最能“惊天地、泣鬼神”,也最能表现唐人精神和时代悲歌的,是为数众多的战争诗。

在唐朝的历史上,前有“贞观之治”.后有“开元盛世”,然其外患内乱亦接踵不绝。

虽然战争有正义非正义之分,但只要是战争,它就会给广大的人民群众带来灾难和痛苦。

唐代战争诗中的很大一部分篇幅是描写妇女生活的.通过这些诗篇,我们可对有唐三百年,特别是在战争年代妇女的悲惨命运有一个较为深刻的了解。

一、描写征妇的相思与哀怨之苦的战争诗

唐代战争较为频繁,每次战争,都会有许许多多的家庭面临生离死别的痛苦,男子出征,妻子在家就开始忍受难以言说的相思之痛,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夫妇。

沈俭期<古意呈补搠乔知之》云:

“卢家少妇嚣金堂,海燕双栖玳瑁粱。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风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叫明月照流黄。

”一对年轻夫妇居住在长安城,感情很好,像一对海燕双双栖息在画粱上,但后来丈夫征戌辽阳,一别十载,音书断绝,少妇含愁独处,孤独寂寞,有谁能见其内心之愁?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伥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

战争还无情地制造了许多的怨女和嫠妇。

杜甫的<新婚别》揭示了战争对妇女的残酷无情,“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腹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战争将一对结婚仅一夜的新婚夫妇拆散,多么不幸!

可以宽慰的是.新婚妻子对于自己的丈夫多情而忠贞.发誓要“与君永相望。

”征妇对征夫的思念缠绵凄切,令人唏嘘难禁。

“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蝉娟守空闺;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乌夜啼o-[21征夫一去数年,甚至十余年,年轻的少妇除了绵绵相思无绝期“外,也在感伤韶华易逝、青春不再的无奈与哀怨。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余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o-t3l与此同时,她们依然在殷切地期盼着征夫早日还家团

聚。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虽然13日翘首以盼、夜夜孤枕难眠,但还是不能让戍守边关的丈夫回家团聚的妻子.只好到梦中去与丈夫相会:

“看花无语泪如倾,多少春风怨别惰。

不识玉门关外路,梦中昨夜到边城。

”【51可怜有些少妇连丈夫的客貌都还未能熟记,丈夫就已经上了前线。

即便如此,少妇还是在给丈夫的信中幻想和描绘着相见时刻自己的高兴和幸福:

“雪花岂结子,徒满连理枝。

嫁作征人妻,不得长相随。

去年君点行,贱妾是新姬。

别早见未熟,人梦无定姿。

悄悄空闺中,蛩声绕罗帷。

得书喜犹甚,况复见君时o-[61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征妇手握冰冷的剪刀,心急地赶制着棉衣,担心棉衣不能提早送到丈夫身边,而使他遭受凛冽的寒风之痛。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遭,几日到I|缶洮。

”[71

最可怜的是那些征夫没有音信的征妇。

张触的《闺怨》就描写出了一个在凉气袭人的秋夜为失去了联系的丈夫赶制寒衣的妻子形象。

“去年离别雁初归,今夜裁缝萤已飞。

征客近来音信断,不知何处寄寒衣。

”丈夫出征已近一年,近来音讯叉中断,是死是活难以预料,让人揪心;天气渐渐转凉了,这赶制的棉衣叉该寄往何处?

朝夕万变的边关战事,幽咽凄厉的羌笛,南来北往的鸿雁,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她们的情怀,叫她们引颈翘望,使她们泣泪成血。

她们由相思而哀怨,“行人结束出门去,几时更踏门前路。

忆昔君初纳采时,不言身

属辽阳成。

早知夸日当别离,成君家计良为谁。

男儿生身自有役,那得误我少年时。

不如逐君征战死,谁能独老空闰里。

”…

二、描写妇女承受失去亲人之痛的战争诗

不论是开拓疆土、还是保家卫国的战争,都使许多人血洒疆场。

妇女们除了忍受绵绵无尽的相思之苦,还要经受更太的丧子、丧夫和丧父之痛。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歇罢笑双娥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纹金辑鞍。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91由对丈夫的盼望、怜惜而至完全绝望,可以想见这位妇女往后的岁月是黯淡辛酸的。

唐代有无数这样的妇女,为了国家和人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常建‘塞上瞌》写到:

“翩翩云中使,来问太原卒。

百战苦不归,刀头怨明月。

塞云随阵落,寒日傍城没。

城下有寡妻,哀哀哭枯骨。

战争造成了多少家庭悲剧,丈夫战死了,可怜的寡妻对着城下的枯骨,裒裒的哭泣,生离死别,情何以堪?

夫者,妇之天也,丈夫死了,天塌下来了,这妇女活着.但心已死。

又和死了有什么区别。

“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殁辽水上。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眦m1当这些妇女看到和亲人一起去征战的同伴回来时,触景生情,更是伤心不已。

“山店门前一妇人,哀哀夜哭向秋云。

自说夫因征战死,朝来逢著旧将军。

州¨J“双鬟初合便分离,万里征夫不得随。

今日军回身独殁.去时鞍马别人骑。

"[“1由于许多征夫战死沙场,一去不返,所以当丈夫要出门的时候,妻子会说出一些有悖常理的话,“念君此行为死别.对君裁缝泉下衣。

”¨”实际上这是妻子对丈夫生命无比担忧,叉无可奈何的一种举动。

它从反面映证丁战争的残酷性。

战争的残酷也引发了一些弱女子无声的抗议,“荡子守边戍.佳人真相从。

去来年月多,苦愁改形容。

上山复下山.踏草成古踪。

徒言采蘼芜,十度一不逢。

鉴独是明月,识志唯寒松。

井桃始开花,一见悲万重。

人颜不再春,桃色有再浓。

…∥【I”良人戍边,但佳人不能相随,关山遥隔,年去岁来,征妇朝思暮念,美丽的容颜已为愁苦所剥蚀。

为一见良人,征妇不惜跋涉之苦,踏草成蹊,然而未能见上良人一面。

岁月无情,韶华老去,红颜不再,可恶的战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让良人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到日思夜想的亲人的身边?

战争在继续,人们一方面无可奈何,一方面又表现出极大的厌战情绪。

王建(送衣曲》便是这种情绪的宣泄:

“去秋送衣渡黄河,今秋进衣上陇坂。

妇人不知道径处.但问新移军近远。

半年著道经雨湿,开笼见风衣领急。

旧来十月初点衣,与郎著向营中集。

絮时厚厚绵纂纂,贵欲征人身E暖。

愿身奠著裹尸归,愿妾不死长送衣。

三、描写妇女遭受沉重的生活压力和身心摧残的战争诗

家庭里的丰萼劳动力上战场以后沉重的生活雎力就全部转移到了妇女身卜,她们不仅要忍受相思之苦、而l临失去亲凡昀巨人压力.还要担负国家沉重的赋税徭·14·役,忍受着生活上的种种艰辛无助和遭受着被虏掠的悲惨命运。

首先是描写妇女所承受的繁重徭役赋税之苦的战争诗。

战争无疑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频繁的战争使大部分男子前往征战,原来主要由男子承担的繁重的徭役便落到了妇女身上。

储光羲<效古》二首其一,诗云:

‰…·大军北集燕,天子西居镐。

妇人役州县,丁男事征讨。

老幼相别离,哭泣无昏早。

稼穑既殄绝,川泽复枯槁。

旷哉远此忧,冥冥商山皓。

”这首诗反映的是安史之乱爆发前夕,黄河流域人民在严重的旱灾中苦于徭役的情况。

妇女不仅要承担徭役,而且赋税负担也压在了她们的肩上。

“君不同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l“安史之乱爆发以后,统治者借平叛之名,大肆勒索。

四川羹州本来就是比较贫瘠的地区,民生亦极贫困,但统治者却律求无巳,“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叫”1安史之乱平定以后,唐朝又面临着吐著、回纥等引起的边患问题和内部的藩镇割据问题。

兵戈未息,赋税又重。

农家终年辛苦劳作之收获,犹不足阻输官完赋,只有拆屋卖房来补足。

杜苟鹤‘山中寡妇》反殃了唐末社会残破,政治混乱,经济急剧崩溃下的社会情况,一方面有黄巢起义。

另一方面是连绵敷十年的藩镇割据混战,残酷的战争又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经济,带给人民更多的灾难。

农民实在无以为生,便逃避山谷,不事耕稼.但统治者的剥削一点也不放松,就连丈夫死于战场、生活极端贫困的山中寡妇也不放过。

其次是描写妇女在生活上艰辛无助的战争诗。

战乱使许多人流离失所,生活失去依托,而战乱中遭人抛弃,对妇女来说,更是莫大的灾难和痛苦。

杜甫‘佳人)写了某妇于乱离之际,遭其夫所弃,无依无靠,独自幽居山谷的苦难生活。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系戮。

…一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由于长期战争,男子大批阵亡,使许多女子待字闺中。

杜甫<负薪行》叙述的是夔州由于更迭遭受战乱,男子大批阵亡,致使很多四、五十岁头发花白还没有出嫁的老处女抱恨终生。

由于当地特异的风俗,她们生括更加艰辛,男子在家操持门户,当家作主,妇女反而要四处奔走,操劳生计,十之八九的夔州妇女都得上山砍柴,并亲自负薪卖钱,以供应全家的费用,她们还得从盐井中负盐出来,脸上是汗水泪水难以分辨,衣衫褴搂。

她们无钱买贵重漂亮的首饰.只能采摘一些野花山叶戴在头上,权且充当银钗象梳罢了。

她们看上去很丑陋。

果真丑陋吗?

不,她们的家乡也是出了王昭君这样的美人的。

生活的不如意和重压才使她们变成了这般模样。

再次,是表现妇女被掳掠的悲惨命运的诗歌。

战争对于妇女来说尤为残酷,除了她们要经受上述痛苦以外,被掳掠奸淫更是对她们身心极大的摧残。

不论是在外患还是内乱期间,妇女往往是乱军掳掠的对象,甚至政府官军也不例外。

杜甫《三绝句》之三就揭露了安史之乱期间平叛的官军滥杀无辜和掠夺妇女的罪行:

“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人多在官军中。

”万方数据扬小教:

从战争诗看唐代妇女的悲惨命运中唐以后,唐王朝受到安史之乱的沉重打击,国势日寰。

就在唐王朝国力迅速下降的时候,吐着的势力强盛起来,它开始不断地对唐王朝进行大规模的骚扰,吐著军队所到之处,奸淫掳掠,无所不用其极,妇女的命运可想而知。

“但见城池还汉将,岜知佳丽属蛮兵。

锦江南渡遥甸哭,尽是离家别国声。

叫”J“守盛一夫何处在,长桥万里只堪伤。

纷纷塞外乌蛮贼,驱尽江头濯锦娘。

”m)回纥在劫唐时期,和唐王朝关系密切。

但安史之乱爆发后,腐朽的唐王朝无力平叛,只好求助于回纥的军趴,并且许下诺言,平叛以后,“金帛妇女归回纥”。

回纥军队所过之赴,烧杀掳掠,“回纥人东京,肆行杀掠,死者万计,火累旬不灭。

朔方、神策军亦以东京、郑、汴、汝州皆为贼境,所过掳掠,三月乃已。

比屋荡尽,士民皆衣纸。

“¨9’戎昱(昕杜山^弹胡笳)就反映了这种情况:

“回纥数年收洛阳,洛阳士女皆驱将。

”他的另一首诗歌(苦哉行五首)就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回纥的暴行和人民特别是被掳掠妇女的痛苦,其二云:

“官军收洛阳,家住洛阳里。

夫婿与兄弟,目前见伤死。

吞声不许哭,还道衣箩绮。

上马随匈奴,敷秋黄尘里。

生为名家女,死作塞垣鬼。

乡目无还期,天津哭流水。

四、结语

战争是人类活动中一种最残忍、最恐怖的现象。

&争给人民生命财产所造成的损害,是无法估计的。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

争城以战,杀A盈城。

”透过唐代的战争诗.我们清楚地看到,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和无穷痛苦。

尤其是妇女,战争将她们推到了无底的深谢,给她们的身心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

战争迫使男子上了前线,使妇女不得不忍受难以言说的相思煎熬的痛苦;战争不可避免地夺去了许多男子的生命.使妇女不得不经受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战争的不断继续,战场所需物资的不断增加,使妇女不得不承受沉重的赋税和徭役负担,加上叛军的烧杀掳掠,使妇女身心遭受更大的摧残。

当我们从历史中了解了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了解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的时候;当我们看到现宴中战争给人民、尤其是妇女儿童造成舶伤害和贫穷的时候,我们更理解了“和平与发展”这一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提出的重要性。

消除战争,维护和平,这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民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i]李白.鸟夜啼

[2]李白.独奉见.

[3]李白.子夜昊歌·秋歌

[4】高适.塞下曲.

[5]戴叔伦.闺怨.

[6]刘驾寄远.

[7]李白子夜是歌·冬歌.

[8]张籍.剐离曲.

[9]李白.北风行.

[10]张籍.征妇怨

[11]李端.宿石涧店闻妇人哭

[12]张籍.邻妇哭征夫.

[13]张籍.妾薄耷.

[14]孟郊.古意.

[15]杜甫.兵车行.

[16]杜甫.白帝

[17]雍陶.初出成都闻哭声.

[J8]徐凝.蛮入四川后、

[19]蚤治通鏊.卷222,宝应元年十月

(责任编辑曹晓宏)

 

从唐诗看唐代妇女的婚姻状况

胡蓉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

"##$")

摘要:

本文以唐诗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唐代各阶层妇女的婚姻的实际状况,试图还原历史的原貌,剖析唐诗背后深

层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

民间妇女;宫女;妓女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妇女婚姻问题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经济关系、生产方

式决定上层建筑,自父系社会以来,低下的社会生产力使

唐代乃至整个封建时代一整套伦理道德的形成成为必然。

当我们用唯物史观来观照社会历史现象时,我们会发现许

多意识形态的东西,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

从古到今,社

会现象在本质上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现代

社会中女性婚姻问题,是几千年社会发展的结果。

我们研

究社会现象,就是要研究这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以期更好

地把握现状,解决问题。

婚姻是家庭产生的基础,是一种

重要的社会关系.在封建社会,对女性个体而言,婚姻决定

了一生的幸福,唐代许多诗人对妇女婚姻这一重大社会问

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唐诗对各阶层妇女的婚姻状况都有

反映。

在探讨唐诗所反映的妇女婚姻状况之前,我们首先回

顾唐代的两性地位。

从一些历史遗留的图片资料中我们看到唐代妇女的

服饰与其他朝代的女装有很大区别,唐朝女装胸背坦露较

多,俨然如现代女郎,透露出开放的信息。

的确唐代是一

个较为开放的时代,唐代妇女的社会地位虽不及秦汉但比

明清时期高,在婚姻生活中也有一定的自主权,这主要表

现在以下三点:

其一、在上层统治者中女性专权,其二、在

家庭生活中惧内现象普遍,其三、在婚姻关系中贞节观念

淡漠,再嫁现象普遍。

那么是什么原因影响了社会意识对女性地位的规定,

形成上述现象呢?

由于国力的壮大,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和少数民族生活

方式的影响,形成了女性专权,惧内现象普遍,贞节观念淡

漠和再嫁现象普遍等诸多事关女性地位的现象。

这当然

不是说女性的地位就提高到了与男性平等的程度了,唐代

文化的实质依然是男性为中心的男性本位文化,广大妇女

在政治上不能自主,在精神上不能享有与男子同样的自

由。

这主要表现在:

(一)对女性日常行为行为进行严格规范

早在西汉董仲舒对“三纲五常”说的完善,使封建纲常

礼教的基本准则得以确立。

到了唐代,对妇女日常行为的

规定更加严格规范。

主要著作有长孙皇后所作《女则》三

十卷;陈邈妻郑氏作《女孝经》十八章;宋若华著宋若昭释

之《女论语》等。

《女论语》中立身章说:

“行莫回头,语莫掀

唇;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

”无疑女子

的地位是低下的,思想和行为都受到极大压抑,失去了自

由的天性,沦为流水线上统一的产品,丧失个性化的喜怒

哀乐;而男子则可以任意驱使女性,以妻妾殉葬是众所周

知的。

在《开元天宝遗事》和《旧唐书》还记载了夫将妾妇

与马同等交换和以妾妇充饥的情形。

《开元天宝遗事》记

载:

“鲍生有爱妾,外弟韦生有骏马,一日相遇,两易所好,

鲍乃以妾之善四弦者换紫咤拨。

”《旧唐书》记载:

“尹子奇

攻围既久,城中粮尽。

……巡乃出其妾,对三军杀之,以飨

军士。

……将士皆泣下,不忍食,巡强令食之。

”全唐诗中

以妾换马为题材的诗有+首,张祜的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