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星+浅谈甘肃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2722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鹏星+浅谈甘肃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刘鹏星+浅谈甘肃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刘鹏星+浅谈甘肃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刘鹏星+浅谈甘肃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刘鹏星+浅谈甘肃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刘鹏星+浅谈甘肃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doc

《刘鹏星+浅谈甘肃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鹏星+浅谈甘肃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刘鹏星+浅谈甘肃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doc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2010级物流管理专业

题目:

浅谈甘肃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

毕业时间:

2013年6月

学生姓名:

刘鹏星

指导教师:

曾令泽 

班级:

10上海环众物流班

二〇一二年六月二十日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各专业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

姓名

刘鹏星

班级

10上海环众物流班

专业

物流管理

指导教师第一次指导意见

指导教师第二次指导意见

指导教师第三次指导意见

指导教师评语及评分

成绩:

签字(盖章)年月日

答辩小组评价意见及评分

成绩:

签字(盖章)年月日

教学系毕业实践环节指导小组意见

签字(盖章)年月日

学院毕业实践环节指导委员会审核意见

签字(盖章)年月日

浅谈甘肃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现代物流业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有机整合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实现物流运作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的复合型服务业,是优化经济结构的基础性支撑产业和拉动经济增长的先导性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由于现代物流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对加快甘肃省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物流环境行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物流在社会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甘肃省物流相对沿海城市比较落后,为了甘肃经济能更好的发展,必须对甘肃物流现状作以分析。

一、甘肃的物流环境

物流环境是指物流实施与完成过程中外在联系对其的影响。

主要指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

甘肃地形狭长,东南大部分地区为山地丘陵,西北则多为戈壁荒滩。

其地理特征直接影陶到了物流业的发展。

因为在甘肃物流中的运输环节是依靠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来实现的。

但甘甫的地理环境致使道路基础建设成本高、周期长,以致多年来高等级的公路少,现有的公路坡度大,弯道多。

这些不利因素使物流配送的安全性、时效性、经济性都受到影响,从而导致物流成本在增加甘肃属于农业省份,城市化水平较低,经济环境对物流业的支持和发展也有较大的制约因素。

人们的物流观念相对东部及沿海开放城市存在着较大差距,物流专业人才匮乏,对物流技术、物流设施、设备的应用相对滞后。

二、甘肃省物流行业现状

甘肃省物流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以全省交通运输和航空运输部门与有关企业联合形成的物流配送企业,这类企业的物流配送组织多为商业、物流、外贸、粮食等贸易或生产型企业,物流配送的承担者则为这类企业,它们在甘肃物流市场上,所占份额不算太大。

二是以仓储为主的物流企业,主要集中在商业、物资、外贸粮食等系统内。

三是以铁路运输部门为主,创办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开展“门对门”运输业务。

四是以私营、个人等形成的非专业物流零散业为主,在甘肃物流业中这是一个较大的队伍,他们在物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以上可以看出,在甘肃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传统物流企业基础设施特别是电子商务物流发展滞后,影响了甘肃省物流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按照现在的物流水平,其他省份的物流企业很有可能抢占陇原,甘肃省物流企业的压力巨大,面临严峻挑战。

三、甘肃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条件差,物流成本高

交通基础设施总量少、水平低、性能差是制约甘肃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公路网密度不足,等级结构不合理,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差,全省还有31个县没有通二级以上公路。

民航客货吞吐量小,机场等级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铁路覆盖密度小,干线通过能力不足,铁路运力明显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交通运输场站建设滞后,运输装备水平与全国水平差距较大。

(二)企业缺乏现代物流理念,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

我省部分大型工业企业拥有自己的运输物流部门,未充分意识到第三方物流对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改善服务方面的重要性,缺乏对企业内部物流业务进行重组剥离的热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会化、专业化物流服务的产生和发展,致使企业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不能转化为社会化有效的市场需求,从而制约了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形成和物流企业业务发展空间的扩大。

(三)物流产业自身还存在较多制约因素

1.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

仓储设施比较陈旧落后,现代存储技术方面建设不足,集装箱、散装运输发展速度比较慢,高效专用运输车辆较少,大部分都是普通货车,运输车辆现代化程度较低,能耗大、效率低,装卸搬运的机械化程度较低。

2.行业专业化程度不高。

物流企业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整体上处于小、少、散、弱的状态,并且大多数物流企业仅能提供简单的运输和仓储服务,缺乏流通加工、信息服务、库存管理、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无法满足物流服务专业化、社会化要求,难以形成有效的社会服务网络。

3.专业人才匮乏。

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物流企业家与各类物流专业人才队伍。

物流专业教育与培训力量相对薄弱,而且现有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全省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4.发展不平衡。

主要表现在物流业地区发展不平衡和行业发展不平衡。

从地区分布看,我省现有近3000家物流企业,其中一半以上集中在兰州市,陇南、甘南、临夏等市州物流企业数量还较少。

从行业分布来看,目前我省已有的物流企业主要以仓储运输为主,且市场中成规模的物流企业大多是铁路运输、交通运输、航空运输部门所属的企业,或与有关企业联合形成的物流配送企业,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企业。

5.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货运信息不对称。

由于缺乏整体物流信息服务网络,物流企业获取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造成货运信息不对称,导致货运车辆空返现象严重,影响整体运输效率的提高。

6.体制机制不完善。

缺乏统一的、权威的物流发展规划,政府管理职能整合力度不够,物流业发展基本是沿着原有轨道进行,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现象突出;一哄而上搞物流,低水平重复建设,多数物流建设项目属于供应能力的数量扩张,而不是通过整合原有资源来提升协同供应能力,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共享。

四、甘肃省物流发展的对策

(一)建立第三方物流模式

打破分割封锁,整合现有资源。

改革现行物流业相关行业管理体制,打破部门间和地区间的分割和封锁,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资源利用的市场化,优先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提高物流设施的利用率。

一是整合不同类型物流企业的现有物流资源,合理设置物流设施,发挥整体合作能力,避免资源闲置,资源浪费,共享物流规模效益;二是不论国有、民资、外资,要转变传统观念,改革传统的自我服务模式,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加工、整理、配送等物流业务剥离和外包,建立第三方物流模式,同时必须注重培植龙头企业;三是将原分属于各公司企业的运营功能作为第三方物流的分支部门,利用物流信息平台大力推进物流的共同化、合理化,积极推进综合配送和第三方配送;四是在资源整合和重组的基础上,要正确引导工商企业的物流需求和物流企业的服务供给。

(二)建立相应的物流配送中心

加快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抓紧规划建设和完备大中型连锁经营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构筑物流基础平台,使大型连锁企业统一采购、配送的比重将逐步加大在满足企业自身需要的基础上,建造对中小企业配送服务的物流配送中心。

高效畅通的物流配送体系对联结生产和消费,降低营销成本起着重要作用。

(三)建立现代化物流信息体系

ERP、MRP等逐步在内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MIS)、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和货物跟踪系统,全面提高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

在运输、仓储、分拣、装卸、加工、整理、配送、调度等方面,通过公众信息网络平台,联结信息技术制造商、供应商以及货主、用户与物流公司,实现资源共享和连通、综合调度,对物流各个环节及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避免空载、漏运等现象,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以物流电子网络信息化带动物流的现代化。

(四)加强物流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大力推广集装技术和单元化装载技术,推行托盘化单元装载运输方式,大力发展大吨位厢式货车和甩挂运输组织方式,推广网络化运输。

完善并推广物品编码体系,广泛应用条形码、智能标签、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自动识别、标识技术以及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发展可视化技术、货物跟踪技术和货物快速分拣技术,加大对RFID和移动物流信息服务技术、标准的研发和应用的投入。

积极开发和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NSS)、地理信息系统(GIS)、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VICS)、不停车自动交费系统(ETC)、智能交通系统(ITS)等运输领域新技术,加强物流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研究。

加强物流技术装备的研发与生产,鼓励企业采用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分拣包装、条码印刷等专用物流技术装备。

(五)积极培育和引进物流人才

培养、引进物流专门人才,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服务。

物流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一流的物流人才,难以建设一流的物流企业、打造一流的物流平台。

甘肃现代物流的发展,迫切需要既懂物流、商流、又懂信息流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同时也是发挥甘肃物流“后发优势”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要动员各方力量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在高等院校设置“现代物流管理”等专业,培养高中级物流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全省要开展统一的物流人才培训工作,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教育和培训,尤其要加强物流企业、物流部门经理、物流员和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人员的培训,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六)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

积极培育和发展物流行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政府、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强化物流协会的整合和建设,引导协会履行服务、自律和协调职能,发挥协会在规划研究、规范市场行为、统计与信息、技术合作、人才培训和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中介作用,促进物流行业规范自律,推动物流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立山.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商场现代化》2009

[2]黄奉康.发展第三方物流面临的问题及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0

[3]崔刚.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发展策略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9

[4]姚佳.浅析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