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6850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1.考古出土的商代青铜器铸有“王族”“三族”“五族”“大父”“伯父”的族徽;甲骨文中记载有“大宗”“大示”“小宗”“小示”的文字和古代文献中所提的“帝一嫡”“介一庶”的词汇。

这些字词反映了商朝

A.出身决定了政治地位

B.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有机结合

C.僭越礼制的现象频发

D.已确立了基于血缘的嫡庶制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出现“大宗”、“小宗”等词汇,可以知道这反映出的是西周确立的宗法制。

“帝—嫡”反映出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说法不够准确,没有体现出具体的权力分配问题;B选项错在材料没有涉及到分封制的内容;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

2.唐开元以后,原本由尚书都省会议裁决的政务,逐渐转移至政事堂裁决。

甚至出现了姚崇以中书令的身份谍报汴州刺史倪若水进行灭蝗之事。

这反映出

A.中枢运行机制发生变化

B.玄宗重视三省间的分权制衡

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控

D.相权对皇权形成明显的制约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反映的原本由尚书都省会议裁决的政务,逐渐转移至政事堂裁决,中书令原来掌管决策,而姚崇以中书令的身份去管本该由尚书省分管的行政事务,反映出中枢运行机制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B、C、D三项内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排除。

3.明中叶以后,刺绣品相当流行,北绣系统以实用性为主,南绣系统以画绣为主。

画绣继承了宋代刺绣的传统手法并加以创新发展,四色淡雅协调,晕色自然,以绘补绣,绘绣结合,具有绘画的水墨韵味。

这种南北差异表明

A.文人艺术影响领域广

B.北方重本南方重末

C.南北经济结构差异大

D.文化重心南移完成

【答案】D

【解析】从材料“画绣继承了宋代刺绣的传统手法并加以创新发展”“以绘补绣,绘绣结合,具有绘画的水墨韵味”中可以看出,南绣在继承的基础之上有所创新,代表着宋明时期文化的发展趋势,这也说明了文化中心已经转移到南方,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

4.据记载“伯里克利(或说厄菲阿尔特Ephialtes)颁布了出庭陪审者履行义务的津贴。

在进入法院大厦之前,授给每一个陪审员一根出庭杖和一枚证章,凭证可以领受规定的津贴两个欧布尔(Obol,以后又增加到三个欧布尔即半个德拉克玛)”这一作法

A.反映雅典公民参与民主是为了获取津贴

B.调动了雅典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

C.保证了每位雅典居民都能参与政权建设

D.是伯利克利笼络民心的一种手段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授给每一个陪审员一根出庭杖和一枚证章,凭证可以领受规定的津贴两个欧布尔(Obol,古希腊货币单位)”,联系所学,可知,这是古代希腊在伯里克里时期对公职人员实行的津贴制,以调动贫困的公职人员参加政治活动的积极性,故B项符合;A、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雅典民主政治是雅典公民的民主,并非“每位雅典居民”的民主,排除C。

5.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引用了这样一个案件:

在一个公共广场上,一名理发师为一名奴隶刮胡子。

另外两个人在附近玩球,其中一个人不小心用球砸到了理发师,导致他割了奴隶的喉咙。

依据罗马法,在公共场所刮胡子是愚蠢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

这表明罗马法

A.本质是维护私有制和贵族利益

B.保障平民权益,实现社会公平

C.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

D.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本题案例中涉及的是奴隶和平民,与贵族阶层无关,排除A。

罗马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但其本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不可能实现社会公平,B错误。

在此案例中,罗马法对出现的事件做了明确规定,从而有利于调解矛盾,规范行为,C正确。

罗马法只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法律体系,并不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罗马法。

本题易错项为A项,学生可能会被材料中的“因此奴隶本人对该事件负责”所干扰,但材料并未涉及贵族利益,学生需在此处多加注意。

6.英国学者托马斯·孟强调“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要多”,要“把自己的金钱当做诱鸟放出去,一边把别人的金币引回来”。

该观点反映的是英国

A.新经济时代贸易特点

B.资本积累的途径

C.自由贸易观点终结

D.殖民掠夺的野蛮

【答案】B

【解析】“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要多”体现出的是资本主义的贸易理念,要在贸易中占据有利地位才会有资产剩余,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误,不符合新经济的特点;C选项错误,这是典型的自由贸易时期的资本积累形式;D选项与此无关。

7.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1882—1907年)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三大产业人口比例的变化

1882年

1907年

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

42%

35%

工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

39%

42%

服务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

19%

23%

 

A.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

B.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

C.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

D.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

【答案】C

【解析】表格数据显示德国工业、服务业人口增加,农业人口下降,表明其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完善,C项正确;表格内容能体现农业人口的流失,但不能得出农业衰退的结论,A项错误;B项表述与史实及材料所提供数据均不符合,排除;表格没有英国数据,得不出与英国比较的结论,且当时德国服务业远远落后于英国,D项错误。

故答案为C项。

点睛:

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如工业、服务业劳动力占人口的比例在上升,而农业劳动力占人口比例在下降,说明从事农业的人口在减少,劳动力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领域。

这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结构相应调整和完善的表现。

8.光荣革命后,落实每三年一度例行化的议会是议会政治斗争的最大目标。

1690年,英国托利派议员托马斯·克拉格斯爵士提出建议:

“如果你给于(国王)以3年期限的关税收入的话,那么,就能确保议会的存在。

”此建议的目的是

A.剥夺国王的行政权

B.运用财政规制追求民主

C.重新分配议会席位

D.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思想

【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主张意在通过同意国王课征3年关税,以确保议会的正常召开,对王权及政府进行限制,B项正确;该主张意在限制王权而不是剥夺国王的行政权,A项错误;重新分配议会席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D项内容与本题主旨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B项。

9.光绪三年(1877),清政府向日本派出近代中国第一个驻日外交使团,黄遵宪为参赞随团赴日。

十年后创作完成《日本国志》,该书刊行后更多地是受到日本人的关注,至甲午战败,该书的价值才广为国人所知,从而名满海内。

这反映了

A.国人真正意识到了落后

B.民族危机的加深

C.国人认同君主立宪制

D.洋务运动的破产

【答案】B

【解析】从材料“至甲午战败,该书的价值才广为国人所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导致国人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故B项正确;A项错误,错在“真正”;材料中没有体现出CD项。

10.凯恩斯在“经济大萧条”时期说:

“我这里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制度,就是我们能够为了共同目的而进行有组织的共同行为,促进社会正义和经济公平,并尊重和保护个人的选择、信仰、思想以及表达,企业和财产的自由。

”为此他主张

A.保护私有财产和个人自由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干预

C.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公民的个人利益

D.走介于自由放任和集权之间的道路

【答案】C

【解析】材料“促进社会正义和经济公平”“尊重和保护个人的选择”说明凯恩斯主张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公民的个人利益,故C项正确;保护个人自由只是材料中的部分信息,故A项错误;国家干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走介于自由放任和“集权”之间的道路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点睛:

材料“促进社会正义和经济公平”“尊重和保护个人的选择”是解题的关键。

11.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因为《全国工业复兴法》授予联邦政府管理州内贸易等权力违宪宣布该法无效;1937年,最高法院认为联邦政府有权监管任何涉及州际贸易的劳资关系,否定了琼斯一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

这一变化反映出

A.美国司法受到政府权力的影响

B.分权制衡原则削弱了新政的效果

C.最高法院反对罗斯福的干预政策

D.形势的发展影响了司法解释

【答案】D

【解析】从题干中看出,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认为《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使联邦政府超出了宪法规定的要求,宣布无效,《全国工业复兴法》中就涉及到劳资关系。

而1937年最高法院认为联邦政府有权监管任何涉及州际贸易的劳资关系,这说明司法解释上的变化,故D项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项与史实不符,联邦行政权力的扩张并没有改变美国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原则,排除;C项与材料“最高法院认为联邦政府有权监管任何涉及州际贸易的劳资关系,否定了琼斯一劳克林钢铁公司对《全国劳工关系法》侵犯各州权力的控诉”不符,故C项排除。

点睛:

本题容易错选B,理解新政对经济干预实际上扩大了国家的职能和权力。

12.下面图表是八十年代英国家庭税前税后的收入表

英国不同收入的四口之家税前税后收入变化表(1983/84年度)(单位:

英镑)

月收入(四口之家)

50.00

80.00

100.00

130.00

200.00

儿童津贴

13.00

13.00

13.00

13.00

13.00

房屋津贴

22.55

17.60

13.89

8.29

0.00

家庭收入补助

22.50

7.50

0.00

0.00

0.00

学校免费午餐

5.00

5.00

0.00

0.00

0.00

纳税

0.00

-7.88

-13.88

-19.88

-43.83

国民保险

-4.50

-7.20

-9.00

-10.80

-18.00

实际收入

108.55

108.00

104.01

110.61

151.12

资料陈晓律著:

《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第202页:

杨祖公著:

《西欧的社会保障制度》,劳动人事出版社1986年版,第100页。

这种情况

A.使英国贫富差距变得极为微小

B.导致政府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

C.使每个家庭都能充分享有福利制度带来的好处

D.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原本收入差距不大的家庭,再经过交税、接受补助之后,实际差别并不大,这会打击人们工作的积极性,D正确。

在整个社会上,贫富差距还是很大的,A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的总体支出和负担能力,B错误。

从表格可知,低收入家庭才能充分享受福利制度带来的好处,C错误。

二、材料阅读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宋代,由于城市中市坊制度的破坏,以及邻近乡村地区懋迁(贸务)的方便,原有的定期市逐渐演变形成商业性的聚落,做为固定居处的市于是形成。

另一方面,原有以行政及军事机能为主的城镇,也逐渐蜕变转化为商业及贸易的重要据点。

这种商业化的趋势,直到明清时代,传统的市镇均脱离了它的原始含义,而以商业机能为标准。

……可见,明清时“市镇”或“镇市”已经成为江南地区一般商业聚落的通称了

——摘编自《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

材料二在近代机器生产和工业品大量输入的冲击下,江南农村部分传统手工业逐渐陷入困境,相关的市镇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或被迫转犁。

……进入20世纪前期,亦即清末至20年代,随着近代工商业进一步向内地扩散,江南市镇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变革进一步展开,部分市镇开始由传统乡村经济中心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

——摘编自陈国灿《论江南农村市镇的近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到明清江南市镇的变化和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淸时期相比,近代江南市镇有何发展,并说明其原因。

【答案】

(1)变化:

由定期性市场转变为商业中心;原先的行政和军事城镇商业职能增强。

影响:

适应了工商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区域市场网络的形成;加速了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壮大和世俗文化的发展。

(2)发展:

向以机器大生产为主要特征的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

原因: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传统白然经济的解体;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推动;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等。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到明清江南市镇的变化和影响,以及明淸时期近代江南市镇的发展表现和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宋代到明清江南市镇的变化,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原有的定期市逐渐演变形成商业性的聚落,做为固定居处的市于是形成”“原有以行政及军事机能为主的城镇,也逐渐蜕变转化为商业及贸易的重要据点”等信息归纳得出。

所产生的影响应当根据归纳得出的变化,并联系教材从当时的社会状况来说明。

(2)与明淸时期相比,近代江南市镇的发展,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随着近代工商业进一步向内地扩散,江南市镇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变革进一步展开,部分市镇开始由传统乡村经济中心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分析得出。

其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在近代机器生产和工业品大量输入的冲击下”,并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从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推动、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等方面来说明。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是19世纪40年代英国某工厂的规章制度。

19世纪40年代英国某工厂的规章制度

第一条

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

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币便士。

第二条

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

第九条

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卢等有损坏概由织工赔偿。

……

第十一条

任何在工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说话、吹口哨或唱歌者,罚款六便士。

……

第十六条

损坏轮子者,视轮子大小,每个罚款一先令至二先令六便士。

任何织工在上班时间一经发现离开工作岗位,罚款六便士……

……

从表中提取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

写明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一

论题:

工厂制下形成了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

阐述:

工厂制扩大了企业的生产规模,更多的工人集中在一起进行工作;为便于生产和管理,工厂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推动了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和有序化,也促进了企业效益的提高。

示例二

论题:

工厂制使工人成为企业生产的奴隶。

阐述:

工厂制推动了企业严格规章制度的制定,有利于企业管理的规范化;企业规章制度在严格管理工人的同时,使工人失去了一些人身自由,成为企业生产的奴隶。

(“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有理亦可)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形成了自己本身的一套理论化和制度化的行事规则和价值倾向,当君主个人的意志与官僚机构本身的目标形成冲突的时候,官僚机构并不会绝对服从君主的意志,必然对君主权威会有所“反弹”,中国的官僚制度中的君尊臣卑原则的干扰就削弱了。

而儒家的“天道”观念、“大一统”观念、纲常教义对于专制官僚统治是缺一不可的,古代官僚集团作为儒家学说的具体推行者,其观念与行为也受儒家思想的左右。

在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下,民众只有义务,官僚和君主则拥有不受限制的权力。

于是,在专制君主——官僚——民众之间就形成这样一种颠扑不破的政治文化格局:

官僚利益分赃、民众负担税赋军事等义务。

在中国古代这种官僚制度体制下,不难看出,只有自上而下的管理而无自下而上的监督体制,官员的升迁和降黜之权操纵于上司的手中,这就必然会形成关于对上级强烈的依附性,处理公务只对上级负责,唯命是从,照章办事,那么为了迎合上意,也就理所当然地编造出一些形式主义的噱头,行动上得到上级的肯定,因此中国古代的官僚在执行法律时“亲者断其生,疏者判其死”,服从权力而不是法律,处理日常公务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摘编自马欣荣《比较视域下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弊端探析》

材料二1853年开始英国议会就提出要改革东印度公司的人事制度,而财政大臣格拉斯顿在议会中提出对英国文官制度状况进行全面调查,主要集中在财政部和海军部,并对文官的录用、考试、晋升、分级提出了一整套建议,建议的中心是要求确立公开、理性竞争的考试制度,择优录用。

1855年5月21日,帕麦斯顿内阁颁布了官吏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枢密院令——《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成立独立考试的三人文官事务委员会,具体研究和实施改革方案。

1870年6月4日,格莱斯顿内阁又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个枢密院令,确立了“凡未经考试并持有文官事务委员会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类官职”的原则,明确了政务官和事务官分开。

英国以文官制度的建立结束了国内政治上的落后、腐败和贪污或者说是政治上的不完善。

它是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自我政治调整的典型。

而它的这种做法对世界的影响极大,特别是当今世界2/3的国家都在实行这种官吏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将其作为现代政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英国在此具有开创性功劳。

——摘编自潘卫《英国公务员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特点及其弊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英国官吏制度发展的显著特征。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英两国官僚制度发展演变中得到的认识。

【答案】

(1)特点:

中国古代的官僚政治与封建皇权存在着潜在的紧张关系;儒家伦理奠定了官僚政治运行的文化环境;存在着民众、官僚、皇权三者矛盾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形式主义为特点的官本位文化。

弊端:

中国古代官僚制度中存在忽视法律的现象;行政过程中的随意性;对民众的剥削与不负责任。

(2)特征:

英国的官吏制度具有民主性和理性色彩;政府官员行政管理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高,政务和事务公开;英国官吏制度下的行政管理更注重法律的作用。

认识:

官僚制度经历了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制,由不公平到渐趋于公平、公正和理性的历程;英国近代官僚制度的确立对英国民主政治的完善和社会进步作用巨大,且对世界其他国家近代官僚制度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弊端:

根据“官僚和君主则拥有不受限制的权力”“服从权力而不是法律,处理日常公务具有很强的随意性”“亲者断其生,疏者判其死”概括得出。

(2)特征:

根据“确立公开、理性竞争的考试制度,择优录用”得出英国的官吏制度具有民主性和理性色彩;根据“确立了‘凡未经考试并持有文官事务委员会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类官职’的原则,明确了政务官和事务官分开”得出政府官员行政管理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高,政务和事务公开;根据“第一个枢密院令”“第二个枢密院令”得出英国官吏制度下的行政管理更注重法律的作用。

认识:

可从官僚制度发展的趋势、对政治制度的影响以及对以后社会的影响分析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