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业达标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6848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业达标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业达标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业达标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业达标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业达标 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业达标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业达标 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业达标 新人教版必修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学业达标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开辟新航路学业达标新人教版必修2

第5课 开辟新航路

[学业达标]

一、选择题

1.下图是《万国宇宙图》中的一幅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家的想象图。

图中的人们身体畸形,似妖似兽,丑恶可怕。

造成欧洲人这种认识的客观原因是(  )

A.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

B.新航路开辟前对东方人的丑化

C.对遥远国度的畸形人感到恐惧

D.生产力水平低人类未进化完毕

答案 A

解析 新航路开辟之前,欧洲人对世界其他地区人们的猜测反映出了当时世界各地处于孤立的状态,故选A项。

B、C两项不属于客观原因,D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

2.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经说过:

“(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  )

A.给土著人带去资产阶级的人文思想

B.传播天主教

C.改变落后地区的社会面貌

D.传播工业文明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体现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在于传播天主教,故B项正确。

A、C、D三项材料均不能体现,排除。

3.佛罗伦萨的地理学家托斯坎内里曾按照地圆说理论绘制了“世界地图”,将中国和印度的位置确定在大西洋的彼岸,使人们相信,从欧洲出发向西穿越大西洋,就可以到达东方。

该地图(  )

A.取得了基督教会的支持B.得到了中国皇帝认可

C.为欧洲探险家提供动力D.借助了最新技术印刷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圆说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哥伦布和麦哲伦认为从欧洲西航也可直达东方,地理知识的进步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故C项正确。

地圆学说冲击了教会权威,A项错误;中国人长期信奉“天圆地方”的地理观,地圆学说不能获得中国皇帝的认可,B项错误;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4.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

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

答案 A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5-16世纪的西、葡两国实行的是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在王室大力支持下,新航路得以开辟,故A项正确。

西、葡两国和西欧其他国家大都位于大西洋沿岸,并没有比欧洲其他国家“地理位置优越”,故B项错误;当时西、葡两国相对西欧其他国家而言,商品经济并不发达,因此“商业资本发达”和“金银需求量大”不符合史实,故C、D两项错误。

5.2018年是纪念欧洲“发现”好望角530周年。

1488年2月初,一欧洲船队首次航行到达南纬33度线的一个伸入海洋很远的地角。

船长明白自己真的找到通往印度的航线,把它命名为“风暴之角”,后改为好望角。

这一船队是(  )

A.迪亚士B.达·伽马

C.哥伦布D.麦哲伦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信息“1488年”“好望角”可知是迪亚士到达好望角,故A项正确。

达·伽马是在迪亚士基础上到达印度,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船队完成了全球航行,故B、C、D三项错误。

6.以下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航海线路图,其中1497年至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进行航海探险的目的地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C

解析 1497年至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着先人开辟的航路,越过非洲最南端,沿着非洲东海岸北行,越过印度洋,到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故选C项。

7.1492年10月12日,是世界历史上重要的一天。

直到现在,巴西、巴拉圭、哥斯达黎加、巴哈马、美国等十几个国家把这一天或这一天前后定为美洲发现日。

与这个发现日相关的人物是(  )

A.迪亚士B.麦哲伦

C.达·伽马D.哥伦布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故选D项。

8.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出产于美洲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

为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做出贡献的航海家是(  )

A.迪亚士B.达·伽马

C.哥伦布D.麦哲伦

答案 D

解析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途径欧洲、美洲、亚洲,建立起了亚洲和美洲的联系,故选D项。

9.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但途中在赤道海流冲击下离开了航道,结果漂流到南美洲东部。

他登陆后宣布该地为本国领地。

这位航海家应属于(  )

A.西班牙B.葡萄牙

C.荷兰D.英国

答案 B

解析 “1500年,欧洲航海家卡布拉尔率远征队准备东去印度”,这条航线在当时被葡萄牙控制,葡萄牙殖民扩张的方向主要在亚洲和非洲,西班牙殖民扩张的方向主要在美洲,故A项错误,B项正确。

17世纪荷兰在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17世纪初,英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在印度建立了殖民据点,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10.“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句话属于(  )

A.历史事实B.历史结论

C.历史评价D.历史解释

答案 D

解析 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者事件的客观描述,题目中的“新大陆”指代不明,故A项错误;历史结论是带有结论性,题目中并未牵涉结论性,故B项错误;历史评价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历史解释必须对历史人物或事件作出主要的较准确的功能性定位,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11.16世纪初,威尼斯胡椒在安特卫普市场上的价格为每磅20个格罗特,葡萄牙胡椒则为16至18个格罗特。

威尼斯商人因此被迫亏本出售胡椒。

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葡萄牙支持新航路开辟

B.意大利传统优势不在

C.世界各地联系日益紧密

D.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答案 D

解析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而葡萄牙就处在大西洋沿岸的重要位置上,这使得葡萄牙在胡椒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故D项正确。

葡萄牙支持新航路开辟并不能说明葡萄牙在胡椒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故A项错误;B项并非题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2.“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们越过海峡,进入太平洋。

在3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过任何新鲜的食物。

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尿味的粉渣。

我们喝的是早已腐臭的黄水……”材料中“我们”的活动(  )

A.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

B.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C.确立了欧洲对世界的统治

D.彻底否定了宗教神学说教

答案 B

解析 通过材料中的时间可以判断出这应为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故选B项。

哥伦布到达美洲,揭开了地理大发现的序幕,工业革命使欧洲逐渐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故排除A、C两项;D项中“彻底否定”的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13.萨拉丁是16世纪中期葡萄牙里斯本的一位市民,严重的通货膨胀,让他感觉自己的生活费用不断增长,但生活质量却不断下降。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意大利阻断了商路B.美洲黄金的大量输入

C.政府进行对外战争D.股份公司垄断了商品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16世纪中期”并结合所学可知,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的原因应是新航路开辟后,大量黄金输入葡萄牙,造成物价上涨,故选B项。

14.哥伦布的发现成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这样说的理由是地理大发现(  )

A.加快了工业文明的传播

B.拓展了欧洲的世界市场

C.开启了人类全球化进程

D.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答案 C

解析 哥伦布发现美洲,工业革命还没开始,真正的工业文明时代还没有到来,故A项错误;哥伦布的发现成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强调的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C项符合题意,B、D两项符合史实,但不合题意,故选C项,排除B、D两项。

15.从1500年到1600年近一个世纪内,西欧黄金增加了117%,白银增加了206%。

这带来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欧洲各国的物价飙涨B.加速了西欧社会转型

C.有利于原始资本积累D.引发了“价格革命”

答案 B

解析 新航路的开辟推动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西欧社会转型,是其最主要的影响,故B项正确。

A、C、D三项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但非最主要的影响,故排除。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菲律宾马克坦岛北岸,建有一座奇特的纪念亭,亭中耸立着一块石座铜碑。

碑上载有这样的文字:

费尔南多·麦哲伦。

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

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

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在这块铜碑的反面,刻着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

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

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青年博览》

(1)曾经的敌人处于同一块纪念碑的两面,这种现象是否自相矛盾?

为什么?

(2)麦哲伦船队实现环球航行以前,人类航海史上还有哪些远航活动?

(3)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能够开辟新航路的客观条件。

(4)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

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此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世界史。

请说明原因。

答案 

(1)不矛盾。

原因:

对拉普拉普和麦哲伦船队活动的记录,反映了维护民族主权尊严和缅怀艰难的人类文明进程具有同样的重要意义。

(2)远航活动:

郑和下西洋,迪亚士到达好望角,哥伦布到达美洲,达·伽马到达印度。

(3)客观条件:

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罗盘针应用于航海及火药武器技术的进步。

(4)原因:

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结束了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

各地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解析 第

(1)问,要从人类正义和人类文明进程的角度思考。

(2)(3)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第(4)问,注意审题,要从“真正意义的世界史”角度回答影响。

[等级提升]

一、选择题

1.白海军的《2049,相信中国》中指出:

“如果从地理与历史的角度来看,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

”这里“全球化的开始”的真正含义是(  )

A.世界各个地区都开始互通有无

B.贸易中心的转移

C.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D.各个国家加强了航海方面的合作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492年应该可以看作是近现代全方位交流意义的全球化的开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92年处于新航路开辟时期,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故C项正确。

2.哥伦布曾经对其踏上的新大陆表示遗憾,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

由此可见(  )

A.美洲的发现完全出于一种历史的偶然

B.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寻找亚洲印度

C.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哥伦布对所到达的新大陆经济状况的看法,没有体现其发现美洲是一种历史偶然,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哥伦布对到达的大陆经济状况不满意,不能体现出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寻找印度,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哥伦布“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可知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反映出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故C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故D项错误。

3.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

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支持

C.突出了企业家们的作用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中“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可知海外扩张的根本动因是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故选D项。

4.“不论是谁,如果你们希望了解人类各种族的不同,了解世界各地区的差异,请读一读或听人念这本书吧!

在这本书中,正如马可·波罗所叙述的那样,我们条理分明地记下了东方各大地区……的所有伟大而又奇特的事物。

”这一宣传(  )

A.使东方很快沦为西方的半殖民地

B.使“西学东渐”逐渐成为潮流

C.成为西、葡开辟新航路的极大动力

D.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答案 C

解析 《马可·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故C项正确。

5.15世纪中叶,有“航海家”之称的葡萄牙亨利王子组织人力对西非沿海进行探航。

这说明(  )

A.新航路开辟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B.葡萄牙亨利王子喜欢探险

C.葡萄牙亨利王子热衷于传播天主教

D.当时的欧洲王室都是航海家出身

答案 A

解析 亨利王子对探航事业的支持表明了封建统治者的态度,故选A项。

材料并未提及探航的目的,排除B项;C项不符合题干内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6.他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的一个工人家庭。

青年时代读过《马可·波罗行纪》,向往富庶的东方。

他刻苦学习天文、地理,深信“地圆说”,想寻找一条通往印度、中国和日本的新航线。

1492年4月,他的计划终于被西班牙国王所接受,并签订航海协议。

后来返航时他带回几名“印第安人”作标本。

文中的“他”是指(  )

A.迪亚士B.达·伽马

C.哥伦布D.麦哲伦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意大利”“1492年”“西班牙国王”“印第安人”明显可以看出这是哥伦布对美洲新大陆的探索。

故选C项。

7.“11世纪到15世纪整个期间,贵重金属的供应似乎一直未能跟上货币需求增长的步伐……中世纪(欧洲)社会都一直受到货币短缺的威胁。

”材料中的状况改变于(  )

A.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B.美洲的发现与开发

C.欧洲工商业经济全面发展

D.东西方贸易开展后

答案 B

解析 材料说明了欧洲贵金属的缺乏,而改变此状况的是哥伦布发现美洲,随着对美洲的开发和掠夺,大量贵金属输入欧洲,才解决了贵金属短缺问题,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8.十五、十六世纪,专制制度的形成和维持,要依靠资产阶级经济上的支持,同时,资产阶级也需要专制政府保护它的经济利益。

专制政府支持发现新航路,用海军保护本国航运业和海外贸易,有时不惜为此发动战争。

这一状况反映了(  )

A.专制王权国家最早开始海上探险

B.殖民探险者与专制君主遵守契约精神

C.西欧国家顺应了资本积累的需要

D.专制王权和资产阶级形成利益共同体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五、十六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迅速,资产阶级对黄金需求日益增大,而封建统治者为满足其对财富的追求及享乐,支持探索寻求黄金的线路,支持开辟新航路,二者在开辟新航路上的合作表明其形成了利益共同体,故D项正确。

材料不能反映专制国家最早开始海上探险,排除A项;殖民探险者与专制君主是利益上的契合,并非建立了契约,不能体现遵守契约精神,排除B项;封建国家并非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资本而支持新航路开辟,排除C项。

9.《全球通史》描述道:

“新开辟地的召唤力松弛了农奴制的束缚……农奴主必须减少自己的要求,否则,就要冒农奴们纷纷逃跑的危险……农奴制的削弱是欧洲扩张的先决条件。

它造成了一种更易变动的社会,这种社会能积聚起资本,为探险、征服和殖民提供所需的组织和自由的劳动力。

因此,欧洲诸国从事海外冒险事业的成功的程度与其摆脱封建束缚的程度成正比,并非偶然。

”史家强调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欧洲封建制的瓦解

B.欧洲农奴制的削弱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C.封建势力雄厚的国家对外侵略成就大

D.海外冒险事业的成功意味着农奴制瓦解

答案 A

解析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为了克服农奴逃跑的危险,农奴主不得不减轻对农奴的剥削,而封建束缚的削弱则与欧洲诸国从事海外殖民扩张的成功紧密相关,A项正确。

B、C两项与题意相反,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

10.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的征服活动在当时(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殖民地产生的最明显结果是“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

这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  )

A.无法为殖民地创造新生的契机

B.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

C.瓦解了殖民地封建剥削关系

D.造成殖民地社会人才断层

答案 B

解析 材料“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破坏了殖民地的旧秩序、旧制度,却没有将殖民地改造成为新社会,反而使殖民地境况更差,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故B项正确。

11.据《白银资本》统计数据:

美洲在17世纪和18世纪分别生产了42000吨和74000吨白银,各有27000吨和54000吨运到欧洲。

两个世纪合计81000吨。

在欧洲获得的白银中,大约一半(39000吨)又转手到亚洲,这些白银最终主要流入中国。

对这组数据的解释不恰当的是(  )

A.中国的封建经济仍然在不断发展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

C.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的流动更为活跃

D.中国实际上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

答案 D

解析 新航路开辟,使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说明在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优势地位,中国封建手工业和商业仍在不断发展,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白银从美洲流到欧洲和亚洲,说明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各地的经济交流,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又流向亚洲,说明欧洲的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资本的流通,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逐渐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是世界贸易中心,故选D项。

12.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说:

“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

”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答案 C

解析 通过对东西方航海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二者出现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社会经济形态的不同。

支撑郑和下西洋的经济形态是封建经济,而哥伦布的航行虽然有封建王室的支持,但支撑其远航的社会经济形态则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13.新航路开辟之后,岀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影响深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

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

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

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大交换”的积极影响。

答案 

(1)后果:

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新疾病肆虐;非洲黑人被贩卖;种植园经济出现。

动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对黄金等财富的渴求。

(2)特点:

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范围具有全球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具有长期性。

(3)积极影响:

促进了全球动植物(物种)的交换,丰富了人类经济生活;密切了世界经济的联系;有助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从人口屠杀、疾病肆虐、奴隶贸易、种植园经济产生等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新航路开辟的经济背景进行分析阐述即可。

(2)问,根据材料二“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引发的生物大交换……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从欧洲发挥的作用、内容范围、时间及历史影响进行分析阐述。

第(3)问,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物种交流及人类生活的丰富多样化、世界经济联系及文明的交流融合进行分析阐述即可。

14.大航海时代,海洋是一个国家通向远方的重要路径。

1405年,明成祖派遣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1492年,哥伦布获得西班牙女王的资助,踏上了开辟新航路的征途。

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徐徐拉开……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许多国家在郑和访问后,都与明朝建立起邦交和贸易往来,部分国家的使团甚至搭乘郑和的船只来“朝贡”。

有一次随船队到中国的各国使臣竟达1200余人。

满剌加、苏禄、浡泥的国王还亲自到中国朝见明朝皇帝,以表达对中国的友好感情,其中苏禄和浡泥国王在中国期间不幸病逝并葬在中国。

1519年,西班牙人科尔特斯带着600人、17匹马、10门大炮到达墨西哥,用三年时间征服了富庶的阿兹特克帝国。

金字塔、庙宇和王宫都被夷为平地,拆下的石头被用于建造西班牙政府大楼和教堂。

阿兹特克人也因杀戮和感染欧洲人带来的病毒而大量死亡。

美洲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政治体系解体了,取而代之的是欧洲人的宗教、语言、文化和政府。

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你能提取出哪些信息?

(2)根据材料二,比较郑和与哥伦布在航行目的和行事方式上的差别。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西方在对待外部世界和处理文化差异方面的不同模式?

答案 

(1)郑和船队无论在航海技术还是规模上都远超哥伦布船队,由此也可以看出其背后的支持力度和国家实力的差距。

(2)郑和的目的是宣扬国威、交流文化,方式是和平与互利;哥伦布的目的是传播宗教、获取领土和财富,方式是侵占和掠夺。

(3)从现实利益的角度看,西方的做法使自己加速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加强了各个大陆之间的联系,建立起以西方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而中国古代的朝贡贸易秉持厚往薄来的传统,郑和船队的远航活动没有使中国得到类似的“收益”。

但是从全球发展的角度看,西方的殖民政策不但给殖民地人民带去了深重的灾难,也破坏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国的做法却提供了不同文明可以和谐相处、兼容并包的实例,也为当今世界新秩序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

解析 第

(1)问,材料一主要信息,首先得出郑和船队在规模、船种、配备方面都明显超过哥伦布船队,然后进一步指出这是明朝皇帝和强大经济实力支持的结果。

(2)问,第一小问两者航行目的上的差别,材料二郑和“向当地的国王、酋长宣读明朝皇帝的诏书”,宣扬国威,同时还赠送礼品和分享文化科技成就,哥伦布的目的是为西班牙赢得“大批主的皈依者、广大的领土和巨额的财富”,即传播宗教、获取领土和财富;第二小问由此可见行事方式上的差别,郑和是和平与互利交往,哥伦布是武力掠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