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对策.docx
《论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对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对策
论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对策
摘要:
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即公安机关依法行使职权,通过自己的执法活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获得公众的信任、依赖。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进行,社会步入缓慢转型期。
在复杂的执法环境下,我国公安机关的自身缺陷被进一步放大,导致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降低。
加强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成为公安机关的当务之急。
于是本文选取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对策展开论述,通过对背景、表现和原因的探讨,试图把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问题脉络舒展清楚,进而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期望对公安机关加强执法公信力的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
执法公信力;信任;法治中国;制度建设;监督
Abstract:
Lawenforcementofpublicsecurityorgansisthecredibilityofthepublicsecurityorganstomaintainsocialfairnessandjusticethroughthelawenforcementactivitiesoftheirown,getthepublic'strustanddependence.However,withthereformandopeningup,thesocietyhasenteredaslowtransitionperiod.Inthecomplexenvironmentoflawenforcement,thepublicsecurityorgansofourcountry'sowndefectswerefurtherenlarged,leadingtothepublicsecurityorganstoreducethecredibilityoflawenforcement.Strengthenthepublicsecurityorgansoflawenforcementcredibilityofthepublicsecurityorgansofthetoppriority.Sothisarticleselectsthepublicsecurityorgantocarryonthepublictrustofthelawtocarryonthecountermeasuretolaunchthediscussion,carriesonthediscussiontothebackground,theperformanceandthereason.Somesuggestionsareputforward,whichishelpfultothepublicsecurityorganstostrengthenthecredibilityoflawenforcement.
keyword:
Thecredibilityoflawenforcement,trust,Rulesoflawinchina;Systemconstruction,supervise
引言
我国正处于大变革的时代,体制、思想均发生着从所未有的变化。
在时代大背景下,公安机关如何进一步提高执法公信力成为社会的焦点。
于此之际,笔者写下此文。
从社会背景到执法公信力问题的提出,从执法公信力的概念到执法公信力缺乏的现实表现,笔者企图通过对这些方面的陈述,展示目前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缺乏的问题之严重。
然后笔者会列出对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缺乏的原因分析,并依此提出一些针对性意见。
希望能对公安机关有所启示,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执法公信力。
一、研究背景
(一)社会背景的变化
1.改革趋向纵深,利益主体多元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打破以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资本、劳动、智力、技术等因素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如鱼得水,得到迅速发展。
各种经济形态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这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然而也造成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态势。
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博弈,在互相竞争中,难免会出现诸多纠纷。
在这种经济态势下,公安机关的执法内容以与以往发生了改变。
公安机关不在只是刑事层面上的打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秩序。
而是更多的参与到化解经济领域的犯罪,调和社会不同利益主体的关系,以维护社会稳定。
2.司法改革破冰,法治中国现实化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加强法制建设,用法律来规范,调整社会关系。
至2011年,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构建完成。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确定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
根据社会的发展,国家逐渐完善立法,对法条进行不断的修补和更改,法治中国的蓝图离我们也越来越近。
对于公安机关人员,要求也有所提高。
不仅要维护事实正义,还要注重执法手段的合法,在执法过程中要受到法律的监督。
3.公民意识觉醒,个人主义渐深化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在实行“愚民”政策的封建社会,个人私欲不被提倡,百姓个人利益得不到满足,只能麻木的活着。
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眼界不断得到拓宽,因此对于个人权利,愈加重视。
从之前一味地“顺从”慢慢转变为敢于为自己的利益说话。
当自身利益受到侵害时,也逐渐敢于诉诸法律,为自己申诉。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
但这与公安机关以往强硬的执法方式产生剧烈冲突。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的逐渐上升即是很明显的例子。
4.网络时代来临,信息传递迅速化
在最近十几年中,互联网迅速发展,博客、微博、QQ、微信等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主要方式。
而且这种新媒体有着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迅捷优势。
一条信息转瞬之间就可被传播到中国乃至世界各地。
在互联网时代,公众找到了宣泄不满的渠道,纷纷把一些执法的不公上传到网上,依托互联网民意来对抗强大的公权力。
因此公安机关的一些简单、粗暴的执法纷纷被曝光。
更加引起公众强烈的不满。
公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度也有所下降。
(二)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的转型,种种冲突纷纷显现。
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越来越明显。
近年“关于老人跌倒了,要不要扶的争论”即是很明显的例证。
不仅日常生活中存在不信任,公众对于政府机关也存在不信任。
1995年《华盛顿邮报》曾做过一个调查显示,在生活中不信任他人的人也不会信任政府机构。
当公众的这种不信任成为一种常态时,对政府机关的公信力会有巨大影响。
同样包括对公安机关。
2013年,中国社科院发布了一份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报告2012-2013》。
其中说到,被调查者对公安局、检察机关、法院等国家机构的信任得分均在65分左右,属于“尚可信任”阶段。
三者之中,公安机关得分最低。
此后公安机关披露了一份全国公安人员牺牲、负伤的情况。
数据显示,自2008年到2012年,全国公安干警共有1.68万人因公受伤,2204名因公死亡。
由此可以看出,公安机关的执法危险性最高,反而认可度为最低。
这及其不正常的反差提醒我们公安机关在百姓中的信任度很低,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受到了严重挑战。
因此加强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迫在眉睫。
二、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概述
(一)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概念
公信力,我国《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
使公众信任的力量。
公即社会大众;信即相用、信任;力即能力、力量。
对于政府公信力的概念,学界一般认为,政府公信力实质上体现政府的信用能力,反映出社会公众对政府行为有何种程度的信任。
因此在笔者看来,可从两个方面分析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第一从公安机关来看。
公安机关作为一个执法主体,执法公信力是其在执法过程中,公正执法,依法执法,以此建立自身的信用能力,使公众承认执法机关的执法能力。
第二从公众来看。
社会公众作为执法的被动承受人,执法公信力体现其对公安机关执法的信任程度。
对于公安机关的执法行为,公众能否由衷的接受,是衡量执法公信力的重要标准。
据此,笔者认为,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即公安机关依法行使其法定职权,在执法过程中建立起的一种公众信任以及公众普遍地对公安机关人员的执法活动存在敬畏和信任。
(二)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特征
1.大众认同性
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需要社会公众的认可。
这是两者互动的一个过程。
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状况要通过公众对公安机关执法、服务结果的满意度来衡量。
只有大众对公安机关的执法行为产生普遍的信任与认同,自觉接受公安机关对于事件的处理判罚,才可以说公安机关具有执法公信力。
2.内容具体性
执法公信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执法约束力,即法律赋予公安机关的职权,在公安机关执法中对公众的约束力。
二是执法判断力,即公安机关在执法中,依据自身素养作出的判断,能否得到大众认可。
第三是执法自制力,即公安机关内部人员面对金钱诱惑、个人情绪所扰时的高度自制力能否被大众认可。
第四是执法排除力,即执法人员在进行执法时,排除所有干扰的能力能否被大众信任。
3.标准一致性
公安机关在进行执法时,面对的不同人会有不同的利益诉求。
虽然他们都渴望获得更多的利益,但是公安机关只可以以法律为依据,公正的进行执法。
公平正义才是公安机关执法的内心准则。
既然选择公安机关作为利益评判方,说明各群体都想被公正的对待,希望得到公正的评判。
而且任何一名与案件无关的人,也会用心中的公平正义来衡量公安机关的执法结果。
如果公安机关的行为不够公平正义,其他人也会产生同受害人一样感觉不公的心理。
因此虽然不同利益主体有着不一样的诉求,但是公平正义绝对是每个人共同的追求。
这体现执法公信力评判标准的一致性。
(三)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意义
公安机关作为一个暴力机关,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因此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有着很重要意义。
1.提升警察形象,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目前,警察在人民的心中并不是伟岸的形象。
警察形象体现的是公安机关的精神风貌,是警察内在气质与外在行为方式统一的展现。
良好的警察形象反映出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积极、正面的态度。
公安机关通过积极践行警务,努力为公众服务,提升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获取百姓支持。
从而促进警民关系的和谐,建立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
2.树立执法权威,维护社会稳定
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有助于提高百姓对公安机关的认可和信任。
从而树立公安机关的权威。
使公安人员更有职业荣誉感,能被社会公众所尊重。
而且有助于公安机关更好的进行执法,提高执法的效率与公众满意度。
进而更好的维护社会稳定。
3.促进社会民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诚信是政府机关必备的品质。
如果执法者对自己没有基本的道德要求,不服从法律,那社会的稳定就只会是空中楼阁。
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主要力量,公安机关必须具备这种诚信之德。
所以说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是促进社会民主的必要条件。
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无论哪个特性,这都需要公安机关具备执法公信力。
三、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现状分析
(一)影响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表现
1.公安执法不依法
我国法律领域长期以来就是重实体法、轻程序法。
公安机关执法也是这种情况,经常会出现不按照程序办案,在羁押、讯问等阶段违反程序法的情况。
还有办案不透明,冤假错案的出现等。
这些严重影响了公众对公安机关的良好印象,使得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不高。
2.公安执法简单随性
在公安机关执法过程中,对于吊销执照、查封、冻结财产等行为过于随意。
对于案件的定性也很随性,有的刑事案件定性为治安案件,有的重罪案件定性为轻罪案件。
3.公安机关不作为
对于应该出警的案件,公安机关拖延出警,甚至不出警。
这种傲慢的行为大大挫伤百姓的信心。
而且对于有的案件,公安机关之间互相推诿,争说不属于彼此的管辖范围,使报案的百姓无处可伸冤。
4.公安机关进行权力寻租
除上述一些不法行为之外,有的警察甚至寻求权力寻租,贪污腐败。
如孟庆鹏案。
利用职务之便,强行勒索、敲诈,作出违反法律的事情。
这种权力寻租的案件频发,给百姓带来很大伤害。
(二)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存在问题的原因
1.制度问题
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的关键在于制度。
我国的公安机关之所以出现诸多违法乱象,主要是因为制度不够完善,给了部分公安执法人员钻空子的机会。
公安机关的执法公开机制不完善,当事人的权利保障制度也未得到保障。
而且对于公安机关的监督,法律规定不完善,无法发挥权力制约作用。
舆论监督,又仅限于口头批评,无实际效力。
因此也无法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2.舆论误区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公众仿佛找到了对抗公权力的方法——互联网舆论。
由于互联网信息传递的快速性,某个地方公安机关执法的不当行为可以被快速传播到公众当中,然后引起公众的口诛笔伐。
现在媒体也是这样,对于一些公安机关的执法行为,没有探究事情的真相,就先入为主的认定公安机关存在过失,然后发布消息,误导不知情的公众。
类似事件的频繁发生,就给公众以对公安的强烈不信任感。
对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建设带来极大负面影响。
3.公安干警理念存在偏差
封建社会中,人治观念盛行,权力的无制约使得执法者养成恣意妄为的态度。
建国以来,这种封建社会的流毒仍然影响我国官员。
公安机关的执法人员即是这样,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认为自己是执法者,可以合法的动用武力,管理百姓。
因此部分公安干警在进行执法时,也是趾高气扬,进行执法工作仿佛是对百姓的“施舍”,丝毫不记得自己是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才是自己的工作纲领。
这种不正常的心态严重影响了执法工作的效率以及百姓对公安执法工作的满意程度。
进而影响到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4.机构设置不科学
目前我国的公安机关还是采用垂直管理的方式,这样虽然加强了公安机关内部的领导力,但也造成大量实际业务被积压到基层的弊端。
我国目前基层警力本就不够,再加上任务繁多,用人更是捉襟见肘。
这使得一线民警工作繁忙,难免会忙中出错,然后导致公众对警察的服务态度、服务水平产生怀疑。
除此之外,公安机关内部的机构设置也不甚合理,各个部门之间功能有所交叉,层次的不清楚也导致指挥上的混乱,部门之间相互扯皮推诿等等。
这些久存的矛盾也影响了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造成执法公信力的降低。
5.职务晋升慢,激励机制不完善
由于维护社会秩序的性质决定,公安机关需要大量的公安干警。
但是由于公安职级较少,人数过多,导致晋升提别困难。
很多一线公安奋斗了十几年,仍然得不到晋升的机会,这极大的影响了干警的工作积极性。
而且一线公安的工资水平比较低,不足以完全支撑一个家庭,再加上部分地方的激励机制、薪金补贴等机制不完善,公安干警迫于生活压力,选择性办案,办油水案。
这些案子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公正形象,使大众对公安机关的不信任愈来愈多。
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也慢慢降低。
四、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对策
(一)思想教育,法治理念
我国部分公安人员执法不认真,恣意妄为。
要从改变这一点,必须加强思想方面的建设,扭转公安人员长期以来“管理人”的心态,树立为民服务的“公仆”思想。
此外,对公安干警要加强法治理念的灌输。
公安机关的执法能力取决于公安机关进行执法活动时,对法律的遵守程度、理解程度。
因此公安干警要从主观上转变自己之前的“人治”心态,依法执法,执法方式不在简单粗暴,程序规范不在随便违反,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真正的做到如此,公安机关的诚信就会建立,执法公信力就不会如此不堪。
(二)制度建设,提高待遇
习总书记曾说过“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作为拥有武力的暴力机关,公安机关尤其应做到。
加强公安机关内部的制度建设,使执法人员每一次的执法都有法可依,且必须依法。
消灭随意执法的土壤,拒绝内部腐败。
在公安机关内部,应合理划分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工作互补,取消重复、闲置的机关,不留推诿的余地。
在待遇、奖励上,多给予一线干警补贴,提高一线干警的职业荣誉感。
并且建立良好的升职制度,使每个努力工作,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干警都能获得平等的晋升机会。
在公安机关内部,形成良好的人员流动。
使得干警执法工作更为明确,更愿意付出,进而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三)提高素质,科学执法
公安机关基层干警直接站在面对人民群众的第一线,他们代表着公安机关的形象,他们的素质、执法水平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公安整个整体的评价。
因此加强对公安机关一线干警的训练,提高他们的执法水平相当重要。
对于一线干警的选拔,要严格把关,确保所选干警的素质、能力可以适应岗位要求。
对于已被选拔进来的干警,应进行适时培训,提高他们的素养和执法水平。
特别是年龄较大的警察,应重点关注,改变他们不按法律执法的坏习惯。
并且应建立淘汰机制,当个人的能力水平确实无法满足岗位需求时,应加以淘汰。
(四)加强宣传,引导舆情
我国政府部门有个通病,就是不善于与媒体沟通。
对于互联网上的不利新闻,往往是生硬的套话,不能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予以回应。
这样后果便是使公众产生一种反感的心理,愈加不信任政府部门。
公安机关作为政府部门之一,也是深受其害。
因此公安机关应在这方面多投入精力,平时多发布一些正能量、积极的新闻,让公众看到公安机关在为百姓利益而工作、努力。
多利用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宣扬公平正义,引导公众看向公安机关的积极的一面。
在发生执法不当事件时,自己及时在公众平台上发布信息,随后在将公平、合理的处理、判罚公之于众。
这样占据宣传上的主动,合理引导舆情,增进百姓对公安机关的好感,进而加强公安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五)外部监督,警民互动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因此对于权力的行使,必须加以约束。
此外还要进行合理的监督。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当然的拥有监督政府机关的权利与义务。
对于公安机关而言,执法活动直接面对的是人民群众,判罚也与人民群众自身利益息息相关。
因此更应加强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监督。
对于公安机关的不当执法行为,受害人应坚决的使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切实行使作为主人翁的权利。
对于公安机关的合理执法行为,人民群众就应坚决的拥护,给公安机关以鼓励、支持。
促使公安机关能改正自己的错误,坚持原有的优点,在被批评中良性发展,在被鼓励中稳步前行。
警民良好沟通,互相扶持,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
结论
在大变革的时代,顺应历史潮流者生,逆历史潮流者亡。
公安机关必须占据主动,主动进行变革,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各级公安机关必须认识到执法公信力建设的急迫性,不断加强公安机关内部体制的改进,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在“为民服务”的思想指导下,加强创新,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科学执法。
与百姓建立良好的沟通,促进警民和谐,最大程度的消减不和谐因素。
唯有这样,公安机关才能真正的收获百姓的信任,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建设才不是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丁德旺.提高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的现实思索[J].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1(6).
[2]王宇.论公安机关行政执法公信力[D].呼和浩特:
内蒙古大学,2010.
[3]蒋才兴.浅析提升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之建议[J].公安研究,2007(5).
[4]尧波阳.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问题及对策思考[J].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16
(2).
[5]武晓峰.近年来政府公信力研究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8,5.
[6]胡祖俊.论和谐警民关系的构建[J].公安研究,2009,1.
[7]王涛.提升公安组织队伍公信力研究[C].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8.
[8]王超.试论执法机关的执法公信力[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9,3.
[9]张旭霞.试论政府公信力和公众的话语权[J].中国行政管理,2006,9
[10]吴威威.良好的公信力:
责任政府的必然追求[J].兰州学刊,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