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精品课课件(全套)11 - 副本.ppt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72647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PPTX 页数:179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 精品课课件(全套)11 - 副本.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79页
教育学 精品课课件(全套)11 - 副本.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79页
教育学 精品课课件(全套)11 - 副本.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79页
教育学 精品课课件(全套)11 - 副本.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79页
教育学 精品课课件(全套)11 - 副本.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 精品课课件(全套)11 - 副本.pptx

《教育学 精品课课件(全套)11 - 副本.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 精品课课件(全套)11 - 副本.pptx(1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 精品课课件(全套)11 - 副本.pptx

精品课课件教育学第一节什么是教育1.多元化的“教育”2.教育的概念3.教育的要素4.教育的形态1.多元化的“教育”、1.1教育的词源教育的汉字起源:

最早的“教”“育”出现在甲骨文中。

說文解字:

教:

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

養子使作善也。

甲骨文中“教”字和“育”字代表的活动形态西方“教育”一词的来源英、法、德文的教育均来源于拉丁文Eduiere;E是“出”的意思,duiere有“引”的意思,故“教育”有“引出”、“引导”之意。

1.2历代教育家对“教育”的定义西方的观点苏联裴斯泰洛齐:

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

涂尔干:

教育就是系统地将年轻一代社会化。

杜威: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

凯洛夫:

教育是目的、有计划地培养青年一代的活动。

它具有历史性、阶级性,是上层建筑。

我国古代观点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荀子修身: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孟子尽心上: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上天所赐予的称作性,顺从和发扬本性称作道,把道加以修明和推广,叫做“教”。

即,修道即为教育。

学记: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从中西方历代教育家的教育定义来看:

内展说和外塑说下定义的角度各有不同,但共同点都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小结:

关于“教育”的定义定义者的世界观、价值观是不同的。

不同的时代对教育的理解不同,教育本身的发展是有历史性的。

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实验和定量研究尚不成熟。

科学看待教育概念的现状2.教育的概念广义:

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狭义:

主要指学校教育,即由专门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我们如何给一个事物下定义?

概念种差属概念3.教育的要素受教育者教育影响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受教育者。

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凡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着教育责任教育者(包括直接承担者和间接承担者)和施加教育影响的人都是教育者。

是置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教育要素之间的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学生间的中介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使用教育影响的依据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影响受教育者的桥梁教育者教育影响受教育者4.教育的形态非制度化教育与制度化教育标准:

不同的时空背景非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是指教育的活动和存在形式与社会生活、生产浑然一体的原始形态,没有稳定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没有固定的教育场所和规范的教育内容。

学校产生以前的教育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

学校教育242322212019181716151413121110987654小学幼儿园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学前教育3高等教育初级中学学年181716151413121110987654321年龄幼儿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标准:

以教育的形式划分家庭教育:

一个人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社会结构中所进行的教育。

包括有意识的知识传授、道德教育(做人)和家庭生活氛围的陶冶(专制或民主)特征:

启蒙性;随机性;经验性;个别性学校教育:

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的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特征:

目的性;系统性;专门性;稳定性。

社会教育:

除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外的一切社会文化机构或团体对社会成员进行的教育。

特征:

对象的全民性;地点的广泛性;内容的实用性;时间的终身性;形式的开放性。

第二节什么是教育学1.教育学的学科性质2.教育学的学科体系1.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思考下列问题:

教育学是一门理论学科还是应用学科?

教育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科学,是理论与应用的有机结合。

因为没有理论就不能称其为科学,而理论若不能用于指导实践,不去研究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1.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还是自然科学范畴?

思考下列问题:

1.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科学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尽管研究和解决教育问题时也会运用许多自然科学的知识,但教育科学在本质上有别于自然科学,不能完全采用实证的方法,不能用自然科学常用的定理、法则的形式表达其研究成果,也不能像自然科学对技术问题那样对教育实践直接地发生作用。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教育也带有某种非理性特征,说明教育活动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独特性。

1.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基本方法学科教育科学体系基础理论学科主要分支学科实践与应用学科新兴交叉学科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高育等心教理育学学、教育政治学幼教儿育教政育策学学小教学育教文育化学学教中育学教管教育理育法学教教教育育育评史伦价学理学学教比教育较育统教卫计育生学学学成教人育教经育济学学教家教育庭育测教人量育类学学教社教育会育实教人验育口学学教特教育殊育技教文术育献学学师教范育学教生论育态学学职业教课技育程术工论教程育学学教育环境学教育未来学2.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思考题1.为什么会出现“多元化”的教育概念?

2.教育的要素是什么?

3.家庭教育具有怎样的特征?

4.教育学具有怎样的学科性质?

推荐书目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

什么是教育三联书店出版,1991年版。

第二讲教育的历史发展内容提要第一节教育的起源第二节教育的发展第三节教育思想的历史发展1.生物起源说2.心理起源说3.劳动起源说第一节教育的起源1.生物起源说生物起源论认为,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前,教育现象就已存在,人类的教育活动根植于人的生物本性;人类出现之后,继承了动物早已形成的教育形式,只不过对这种形式不断改善,使之更加复杂而已。

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形式没有本质差异,像老猫教小猫抓老鼠,老虎教虎子捕猎小动物,母鸡教小鸡觅食等与人类教育后代一样,都属于教育现象。

代表人物:

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2.心理起源说基本观点:

教育起源不能在动物界去寻找,只能从人的心理发展史中寻找;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

代表人物:

美国教育史专家孟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本质来说是错误的,它们否定了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3.劳动起源说基本观点:

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

是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代表人物:

马克思、恩格斯等为什么说教育起源于劳动?

教育产生条件社会需要第二节教育的发展1.原始教育2.古代学校教育3.现代学校教育教育融合在生产和生活中教育没有阶级性教育内容和方法简单1.原始教育的特征旧石器时代的工具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2.1学校的产生人类最早的教育机构出现在奴隶社会。

据可查证的资料,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埃及。

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商代。

欧洲的学校出现是在公元前87世纪。

2.2学校出现的社会条件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传递成为可能;国家机器的产生。

古代埃及学校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1985)古代雅典的教育(F.P.Graves,1919)古代雅典儿童在学校学习(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1985)古代雅典儿童在学校学习(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1985)古代罗马共和后期的小学(F.P.Graves,1919)2.3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教育与生产实践脱离;教育方法上崇尚书本,实施体罚式管理模式官学和私学并行的教育体制个别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中国古代唐朝已有相当完备的学校体系。

中央设有崇文馆、弘文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似大学属大学性质)、书学、算学、律学、医学(似属专科性质)等六学。

“二馆”:

皇亲贵戚和宰相功臣子弟,学额50人。

国子学:

文武三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学额300人。

太学:

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孙,学额500人。

四门学:

七品以上官员子孙(500人)和庶民中的优异之人(800人)。

学额1300人。

书学、律学、算学:

是专科性质的学校,面向八品以下官员的子孙及庶人。

学额各50人。

中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

“四书”、“五经”欧洲奴隶社会教育内容:

雅典:

体操、读、写、算、音乐、文学、政治、哲学等。

斯巴达:

军事体操训练。

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内容:

教士:

“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

“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

3.现代学校教育的特点教育与生产劳动由分离逐步走向结合学校教育的普及性学校教育制度日趋完善创立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实行班级授课制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断更新教育内容逐渐科学化第三节教育思想的历史发展1.萌芽阶段2.独立形态阶段3.多样化阶段4.深化阶段1.萌芽阶段:

古代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阶段特点:

积累了较丰富的教育经验与思想,但没有完整的体系,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教育学学科。

1.1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墨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等一大批教育思想家的出现,使我国教育思想发展呈现繁荣景象。

孔子(公元前55l年前479年)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县)人。

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一生主要从事私人讲学,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之称,还花费很大功力整理出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古代典籍,集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之大成。

他在教育上主张实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知之”等,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树立了继往开来的丰碑。

孔子创办私学图山东曲阜孔庙孔子在长期从事私学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

在教学方法论上颇有建树,提出了一系列反映教学规律的原则和方法。

关于教师如何教的问题:

1.启发诱导;2.因材施教。

关于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1.立志有恒,锲而不舍;2.虚心笃实,不耻下问;3.学思结合,学思并重;4.学行结合,学行并重。

学记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由儒家思孟学派撰写。

全书1229个字,却对教育和教学的原则、方法以及师生关系等问题作了精辟论述。

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育的规律,至今仍有指导意义。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1.2西方古代教育思想1.2.1古希腊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教育产婆术柏拉图哲学王亚里士多德博雅教育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长期以教育为业。

他的教育方式十分独特,经常用启发、辩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他是古希腊道德哲学的创始人,第一个提出要用理性和思维去寻找普遍道德,强调道德是由理性指导的,指出“美德就是知识”。

苏格拉底用谈话法进行教学(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1985)1.2.2古罗马的教育思想古罗马著名演说家、教育理论家昆体良(MarcusFabi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