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学案第四单元 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Word版含答案.docx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学案第四单元 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学案第四单元 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中语文人教版版必修二学案第四单元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Word版含答案
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之演说
蔡元培的富贵
蔡元培可谓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人。
在这方面,张謇、章太炎等人旧而少新,胡适、鲁迅等人新而少旧,只有蔡元培先生在新旧、士仕、政道之间出入自如。
说蔡先生之传统,有很多角度,其中之一是蔡元培一生没有置备私产。
他亲历满清、北洋、民国,为国家社会服务多年,地位不可谓不高,为家为私的机会多多,但他没有谋私谋家,一生搬家多次,只是租居而已。
这样的国士或说“国之重臣”,确实有着传统中国文化中士大夫的品德,那就是以国事天下事为念,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念兹在兹。
蔡先生病逝,国民政府给蔡元培先生发布了褒扬令,称赞他,“道德文章,夙孚时望”,“推行主义,启导新规,士气昌明,万流景仰”……毛泽东在唁电中称其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蒋梦麟的挽联是“大德垂后世,中国一完人”,吴稚晖的挽联是“平生无缺德,举世失完人”。
我们由蔡元培的生计及态度可以试图接近这样一位圣贤的心地。
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曾说:
“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固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蔡先生的贡献可谓大哉。
恩格斯曾称赞但丁,“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
我们看蔡元培先生在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转折中的位置,庶几近之。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2.能够把握演讲词的特点。
3.感受蔡元培先生真挚的情感,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引导学生追求健康积极的学生生活。
二、作者连线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
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
他是一个清末的进士,他又是一个真诚的民主主义者。
他旧学深沉,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却又有着明确的开放思想。
1912年他曾担任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担任过北京政府的教育总长。
三、背景探寻
革除弊端、改良风气之始
1916年底,在法国游学的蔡元培接教育部电,请他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
但这并非美差,当时的北京大学以学风败坏、腐败盛行而声名狼藉,所以蔡元培一到上海,“有多数友人,劝不可就职,说北大太腐败,恐整顿不了,反把自己名誉毁掉了;也有少数劝驾的,说腐败的总要有人整顿,不妨试一试”。
蔡元培最终听从的是这少数人的意见。
1917年1月9日,蔡元培到校主持开学典礼,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说。
四、文体知识
演讲词
演讲词俗称演说词、演讲稿、讲话稿,旨在表达感情,发表建议和主张,提出号召和倡议。
通过它,讲话的人可以把自己的主张、观点、见解以及思想感情传达给与会者,从而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达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
演讲辞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它一般不讲求说理的严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而总是以某一种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
首先,演讲词在内容上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听众的身份,研究听众的愿望,讲大家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因为演讲是一听而过的,时间有限,所以一篇演讲词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并且要求中心突出。
再次,演讲主要是通过语言表达,听众是听,而不是看,这就要求演讲词结构层次分明,脉络清晰明了,这样听众才容易听懂演讲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也只有这样演讲才能取得预期效果。
另外,演讲词要富于感情,这是与听众直接交流的一种方式,感情应是真挚的,不能张口训人,也不能哗众取宠,要打动听众的心灵,引起听众的共鸣。
五、归纳整理
1.字音
①肄业(yì) ②弭谤(mǐ) ③贻误(yí)
④店肆(sì)⑤会晤(wù)⑥商榷(què)
⑦敷衍(fūyǎn)⑧砥砺(dǐlì)⑨訾詈(zǐlì)
⑩裨补缺漏(bì)⑪旁稽博采(jī)⑫无虞缺乏(yú)
⑬道义相勖(xù)
2.字形
3.词语
(1)正轨·正规
【辨析】 两词都有“有规律,不紊乱”的意思。
“正规”是形容词,指合乎正式规定或正常标准。
如:
正规军队。
“正轨”是名词,指正常的发展道路,正常的秩序。
如:
生活走上正轨。
【运用】 ①经过了一周的适应后,他在英国的训练和生活已经逐渐走上________,平静地等待出场机会。
②虽然这只是业余足球比赛,但是市足协仍然按照________比赛的标准对待。
答案 ①正轨 ②正规
(2)商榷·商量
【辨析】 二者都有交换意见的意思。
“商榷”,(就不同意见)进行商量、研讨。
多指用书面形式研讨学术问题,就解决较大的、较复杂的问题而言,适用频率较低,一般不带宾语。
“商量”指互相讨论和交换意见,多指就口头的方式就一般问题交换意见,适用频率较高,可以带宾语。
【运用】 ①对“实名制”说NO,这并不出乎人们的意料,但铁道部新闻发言人对此给出的理由,却值得________。
②办事先问问众人,多和大家________,有困难要认真解决,不能空口说白话。
答案 ①商榷 ②商量
4.成语
(1)终南捷径:
唐代卢臧用曾经隐居在京城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借此得到很大的名声而做了大官,后来用“终南捷径”。
比喻求官最近便的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2)容有底止:
或许能相当深。
底止,深的意思。
(3)责无旁贷:
贷,推卸。
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4)无动于衷:
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衷”也作“中”。
(5)无虞缺乏:
不用忧愁短缺。
虞,忧愁。
(6)束之高阁:
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
比喻放着不用。
高阁,储藏器物的高架。
(7)开诚布公:
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
(8)以身作则:
以自己的行动做出表率。
身,自身;则,准则,榜样。
(9)旁稽博采:
为了表示论证充足而广泛地考察,采用资料。
(10)规行矩步:
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
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规、矩,圆规和角尺,引申为准则;步,用脚走。
(11)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一、合作探究
1.文章第一段,作为演讲的开头,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演讲开篇语言极为简洁,没有虚假的客套,开门见山,直入主题;并且以五年前曾有贡献于同校,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和蔼可亲,没有校长的架子,使演讲的效果有了保证。
2.蔡先生在演讲结尾,提出了近期计划要做的两件事。
上任伊始,为何只计划这两件“小事”?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恰恰反映了蔡元培先生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的务实作风,说明他不是好大喜功之人。
这两件事都是很迫切、很实用的。
改良讲义可以改变学生懒惰的毛病,使那些平时不看书、考试突击讲义的混文凭的学生没有空子可钻。
添购书籍和他推行的著名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治校原则是分不开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具有先进思想的书籍更新观念,也可以对知识进行深入研究。
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是广大学子所迫切需要的。
作为一个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得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
这充分说明了蔡先生求真务实的优秀品质。
3.蔡元培为何首先要求青年学生抱定宗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是因为当时北大风纪败坏,腐败不堪,多抱做官发财的思想来“混文凭”,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
之所以产生这些现象,其深层次原因正在于北大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
因此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并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这一观点在当时可谓一声惊雷,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接下来他在批判腐败现象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抱定宗旨,这样才会珍惜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蔡元培提出的“敬爱师长”在当时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蔡元培向学生提出如此的要求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当时的社会处在一个激荡变动的时代,旧的社会伦理道德崩溃了,新的社会规范还没有形成,社会处于混沌状态,尔虞我诈、不守信用、狂漫无礼之风盛行。
学生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的希望,蔡元培旗帜鲜明地提出“敬爱师友”的主张,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以诚相待、敬礼有加、开诚布公,道义相勖”的道德准则,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的素养,以此带动提高中华民族的素养,推动中华民族的发展。
5.蔡元培教导北大学子如何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运用道理论证的方式,劝勉学子要有高尚的德行。
北京当时的风俗日偷,道德沦丧,政治腐败,社会秩序每况愈下,在如此的社会环境中,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不被社会污染,作者告诫学子要束身自爱,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和肩负的重任,要以身作则,立矫颓俗,要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树立远大理想,对自己要严格自律,洁身自好,对社会要标榜自己的形象,既要感己,又要励人,通过自己的力量,尽力扭转社会的颓势。
6.蔡元培当年提出的三点要求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他的三点要求中最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点?
请谈谈你的感想。
我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点一:
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二点“砥砺德行”。
蔡元培说当时社会风俗败坏,道德沦丧,“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我觉得现在也是物欲横流,拜金主义思潮盛行。
现在有些中学生都有拍拖早恋、抽烟酗酒、沉迷游戏、打架斗殴等现象。
所以,蔡元培的“砥砺德行”,对我们仍有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
希望我们都能像蔡元培所说的,砥砺德行,以正当之娱乐,代替不正当之娱乐,追求无亏于道德、而又有益于身体的娱乐方式和业余爱好,做一个健康正派、品行端正的中学生。
观点二:
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抱定宗旨”。
当年北大有无心向学、只为升官发财而读书、在学校混文凭的学生,现在也有这样的学生。
功利至上,只为升官发财而读书。
在学校混日子的就更不用说了,平时无所事事,放荡冶游,考试则开夜车,临时抱佛脚,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甚至作弊、抄袭,样样都来。
所以无论大学还是中学,所有的学生只要进了学校,都必须首先“抱定宗旨”,认真学习。
观点三:
我觉得“敬爱师友”这一条很重要。
我们这一代人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公主”“小皇帝”,自小养尊处优惯了,唯我独尊的优越感很强,比较自私,也比较自大,很多人不懂得尊重人,连最基本的礼貌也不会。
在学校不懂得尊重老师,也不懂得与人相处,学生之间不要说互相勉励、互相促进,连平等交往、友好相处也不容易。
所以“敬爱师友”,是做一个好学生的最基本要求。
二、归纳总结
图解文章
主旨探微
蔡元培先生所作的演讲,主要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是抱定宗旨,二是砥砺德行,三是敬爱师友。
最后提出了今后工作的两个主要方向:
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
演讲体现了作者改良社会、改造教育、改善校风的愿望。
也表现了蔡先生鲜明的办法思想和踏实的工作作风,也表现了他对国家、民族和青年学生的崇高责任感和使命感,展示了一个民主、务实的教育家的高大形象。
一、百变素材
1.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千年之前,春秋战国的战乱年代里却上演了空前而惊世的文化盛宴,诸子百家的争鸣之声穿透史册、书卷,穿越时空仍然在耳畔掷地有声;千年之后,蔡元培先生的“不以自己思想来束缚他人,亦不以他人之思想来束缚自己”这一名言震醒了求索中的多少中国人,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又延续至今,令人感佩。
所以,请尊重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选择,请用心去领会并呵护真正的和谐,各个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请给予保护;各个地区的不同生活习性,请给予宽容;尊重商店里买不同饮料的人;尊重音像店里买古典音乐或是流行摇滚音乐的顾客……正是每个人的不同特性构成这变幻的多彩的大千世界,没有不同就没有真正的和谐。
2.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于1917年初任北京大学校长,将其“教育救国”思想用于改革北大,使北京大学一举成为我国学术研究气氛浓厚的高等学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0年蔡元培在香港病逝,毛泽东给予他高度评价“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统观蔡元培一生的教育主张,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蔡元培先生以其饱满的爱国热情,立志教育救国,形成了包括“健全的人格”“五育并举”和大学教育功能在于“服务社会”等在内的教育思想,并大力付诸实践,在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页。
二、技法学习
对比论证
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富有说服力。
前半部分作者用触目惊心的事例阐述当时社会做官心热的现实,分析了当时北大不重学术、汲汲于名利的状况。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一部分,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证学与不学两种不同的结果。
对比论证侧重于从正反两个方面去阐述道理,使文章的论证更加充分。
形式上是一正一反、一阴一阳、一实一虚,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或用其它对立的两方作对比来发议论,抒感情。
对比可以是两个对象之间的比较,称为横向比较;也可以是同一对象自身前后不同阶段之间的比较,称为纵向比较。
如:
【横向比较】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同是帝王,为何结局如此不同?
真的是“从谏如流”势在必行!
【纵向比较】
也许有的人生来就是与人争的,争的是名,是利,是片刻的虚荣,是永远的欺骗。
苏东坡先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凭着满腹才学,争来了官职,争来了荣誉,争来了名声,争来了一帮子朋友。
但当造化将它推向人生的低谷时,一切都化为乌有,“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至此,他方悟得“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于是他放弃了恃才傲物之气,放下了功名利禄之心,这才有了“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
一个“放”字,将一道神秘的天光引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从此横空出世。
迁移运用
请你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阐述“包容”这个中心。
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
包容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
佛经有言:
“一念境转。
”面对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睚眦必报会带来沉重的心灵负累。
与其让仇恨啮噬心灵,制造痛苦,不如以包容之心去获取一份泰然。
勾践忍受了十年卧薪尝胆的艰辛,灭吴后下令诛尽吴国宗室。
韩信未发迹时无端遭受“胯下之辱”,但封王之后却笑释前嫌,任命当初侮辱过自己的人为巡城校尉。
相比之下,韩信的人格要比勾践健全得多。
鲁迅先生说过,“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包容不仅是对他人的宽恕,更是送给自己的最好礼物。
三、考点链接
赏析语言风格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文没有生僻词语,虽是浅易文言文,但由于多用短句,并不觉得晦涩,相反对于北大学生这样的听众来说,更是言简意赅,令人回味;有些口语富有表现力,能引起听众的兴趣。
严肃中还有体贴,可谓语重心长。
常见的语言风格有以下这些:
1.平实质朴。
这种文章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显得亲切而平易近人。
它的语言以口语化为特征,喜欢用一些俗语以使文章充满生活气息,不刻意追求文采,也不喜欢用整句的比喻等修辞方法。
如以前学过的巴金的《小狗包弟》,《小狗包弟》给人的印象如同听述一个故事,因为它不使用华丽的语言,几乎每一句话都没有修饰成分,如同口语,朴实而明快,准确简洁地表达了作者所要表达的一切。
比如作品开头写道:
“一个多月前,我还在北京,听人讲起一位艺术家的事情,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是讲艺术家和狗的。
”语句结构简单,全无修饰,但却言简意赅,诱人入境,真正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
2.精致典雅。
这种风格可看成与前一种相反,这不是让你进入日常生活而是要让你远离日常生活,要带你走入理想的境界。
因此它多用美好的字眼,对一个事物也常常是不厌其烦地渲染。
它喜欢采用多种修辞方法,尤其好用比喻、排比、拟人、对偶,它有意避免俗语,采用所谓雅致的语词。
如《我的空中楼阁》: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
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同样是用比喻,它的喻体就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到的了,而所描绘的小屋也不再是常见的房子而变成了一种理想的境界,最后三句比喻连用构成博喻,化静为动让人联想无穷。
3.凝练传神。
作者特别注意使用最准确鲜明的动词和形容词,好多时候要突破词语的常规用法,变成词类活用。
如《拿来主义》中的: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
4.犀利辛辣。
这种语言风格一般存在于杂文中,表现为态度鲜明,对奸恶事物进行毫不留情的批判。
鲁迅的很多杂文都具有这种特点。
它可以进行嘲讽,也可以进行夸张性的丑态刻画,或者进行类比以揭露其实质,或者加以引申得出鲜明的结论。
5.含蓄蕴藉。
这种文章它不把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明白地说出来,而是委婉曲折地透露出来一些迹象。
它常常喜欢在写景中来表情达意。
如《故都的秋》,它写的是北平的秋,表达的是对故都的秋的喜爱,这没有问题。
但是再探寻一下,他喜欢的是它的什么,为什么喜欢就不易弄明了。
文中虽然明白地说了爱其“清、静、悲凉”,这和一般人所赞美的秋是两样的,尤其是为什么喜欢它的“悲凉”呢?
这需要我们细细品味,还要从文内读到文外,才能有较好的理解。
【答题思路】
我们在归纳文章语言风格的时候并不只着眼于语言本身,还要看文章所写的对象,要看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进行综合考量。
还要注意的是从风格来看,同一篇文章中也可能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
在回答问题时,除了指出其语言特点以外,还要举出你的依据。
可以概括文章哪些方面体现出了你所说的特点,也可以举出例子来证明。
一般情况下,还要谈谈这种语言在文章中所起到的作用。
【对点训练】 请你根据本处的提示,解答[同步演练]中第9题。
四、悦读心赏
振聋发聩、匡正时弊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赏析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词。
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
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这几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有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
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
他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
他尖锐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
而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深层原因恰恰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
因此,在批判种种腐败现象的基础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
对此,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为求学而来到北大者,会倍加珍惜这几年的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底子。
而如果只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国。
清朝的覆灭和目前人们对于当局的不满,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谓切中肯綮。
第二点则着眼于品行。
这一点也是有的放矢的。
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
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当时的北京。
蔡元培上任之时,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在道德失范的状况下,许多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
作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败成风,“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风气使然,一般人鲜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
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这样的社会中,即使青年学子洁身自好,又能有什么前途!
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
即使娱乐,也要力求正当之娱乐。
这些教诲既严肃认真又体贴入微,可谓语重心长。
为改变学生中间的不良风气,蔡元培积极提倡在学生中间成立进德会,入会的人都要遵守不赌博、不饮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条。
另外,他还积极促成体育会、音乐会、绘画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等业余研究机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养他们的正当趣味。
第三条,是从个人修养方面来说的。
他希望北大学子能尊敬师长,团结友爱。
特别是同学之间要相互勉励,共同维护北大的荣誉。
他还以自己在德国的亲身经历,论述良好的社会风气之必要,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
这三点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
正是因为有了蔡元培,有了这样的办学方针和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来,走上正轨,逐步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为成就今后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演讲词的最后,作者告诉在座的青年学子,自己近期要做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