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五大演讲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5411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威五大演讲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杜威五大演讲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杜威五大演讲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杜威五大演讲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杜威五大演讲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杜威五大演讲读书笔记.docx

《杜威五大演讲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威五大演讲读书笔记.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杜威五大演讲读书笔记.docx

杜威五大演讲读书笔记

杜威五大讲演——教育哲学部分

读书笔记

一、教育的必要性

1、为什么教育必不可少?

“生”与“死”的问题

1)人类婴幼时很弱,不能独立,必须依赖他人的抚养、教育和训练;

2)人死后要传承经验和知识

教育是从婴孩时期渡到成人时期的一只摆渡船。

2、为什么教育哲学很重要?

1)教育哲学是使得人知道“所以然”,使人不盲从、不沿习惯因循守旧走。

2)以“选择”与“辨别”的态度,选择出对与错、重要与次要。

3、教育与长进(Growth)

1)没有教育,就没有长进;教育不进步,社会也不能进步。

2)直接的教育——文字产生

⏹直接的教育—不文(Illiterate)

无形的“效仿”,慢慢习得。

⏹文字—学校的教育

4、学校教育的弊端

1)产生一种特别阶级

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受教育,所以受教育者与非受教育者就产生了阶级差异。

2)渐趋保存古训和文字。

过分重视古老的东西,轻视了社会日用的教育。

3)使学校成为独立机关,与社会割裂

因一味的教授最古、最守旧的东西,导致不能与时俱进。

5、教育哲学产生(对应解决三种弊端)

1)怎样使特别阶级的教育能够普及;

2)怎样使偏重文字(学校)的教育,与人生日用教育保持平衡;

3)怎样使守旧的东西既能保存,又能养成适应现在环境的人才。

⏹这点最关键。

⏹“改造”——我们应想办法改造以前教育的目的、方法、材料,使得他们适应现代的需要。

⏹改造教育,好像驶一只船。

转载货物,固然应该持平,不要使他畸轻畸重,然装了以后,不能杨帆开驶,使装满了货物的船停在船坞里腐烂,当然是不行的。

古代传下来的学问,就是装在船里的货物。

现在的新潮流,新趋势,就是行船的风。

我们应该把这装满货物的船,乘风前进,不使他停在船坞里腐烂。

2、教育方式

1、图解

(学校+教材)

儿童社会(做人)

教育学

教育学是指挥学校(教育)联络儿童和社会方面使他成为一个摆渡船。

2、教育协调三方面

1)要熟悉观察社会生活知识,知道趋势和需要(确定教育目的)——远

2)儿童心理学(意志与愿望)——近

3)学校和教材,知道历史、地理等学科及意义(于社会、于儿童)——中间

3、学科孤立的流弊

1)知行不合一

成人总是将自己认为正确的种种凝缩一小块强加到儿童身上。

儿童没有生活经验,所以于他们无意义。

学科中心(最大弊端)。

⏹学科与真生活断绝,生活自生活,学科自学科。

⏹学科成为纸上的假东西,不真实

⏹学科在实际中不能应用

实用教育:

使儿童用他所学的东西指挥他的一切行为。

2)使儿童缺少兴趣

⏹教授的东西与人生日用没有关系,儿童见了就畏惧,全然没有兴趣,即使学习也是在应付先生罢了。

⏹因为没有兴趣,所以认为求学是件苦差事。

不能忽视“儿童对于求学的苦乐”,因为结果影响社会很大而且很久。

所以应该去掉痛苦一部分,提出有趣味的东西。

3)社会与学校分离导致社会上的不公平

⏹一类书生能对书本学问有兴趣

⏹大多数人只知道五官接触、能够实做的事才有趣

所以导致大多数人没有求学机会

结论:

因为大多数人对于学问没有趣味,所以应该改良学校的制度与教材,使得他们也感受教育的利益。

教育应该一方联络儿童的本能与经验,一方联系社会的需要。

三、儿童的生活与本能

1、儿童天生本能—情性和冲动

举例

儿童学话

1)儿童有听话的本能

2)有发音的本能

3)欲望

教育就是利用孩子的本能及环境,使他朝着我们所预定的方向走去。

儿童学会某种本事的条件:

⏹自己的本能

⏹父母的教育

⏹社会环境的需要

2、为什么重视本能教育

1)教育应使人公平发展

如果教育目的是为了造成贵族专制国家,那么用“装进去”的方法就可,但在民治国家不可。

2)社会在变迁,成人的性情很难变迁

儿童的本能是软的,具有可塑性。

3、“游戏”与“作工”与训练本能的关系

1)游戏,主要模仿

幼儿园可以利用幼儿模仿成人的一性,使他做有意义的游戏。

通过游戏,儿童可以得到社会、运动、道德等方面的发展。

德—福禄贝尔(Froebel):

恩物

2)作工

儿童除模仿外,还喜欢创造。

利用此,可以:

⏹训练其官能

⏹使他随机应变

⏹输入知识教育的价值(最重要)

比如锯用久了发热,烧饭时讲化学道理,种花时讲植物学道理等等,寓生活于教育。

4、“做戏”与“工作”如何与学校连接。

1、做戏(Dramatization)

游戏从动作表现,做戏也是心理表现。

儿童的意思、观念、影响比较具体,更容易表现在他的言语、指使、容貌上。

文学、历史、人文地理与人类社会关系较大,易于用“做戏”来帮助教学,重点在“趣味”。

不等于“学的苦+糖”的做法。

知识方面的作用:

⏹学会“设身处地”

比如道德教育,以往的格言式、教训式不如用演戏方式。

训练其官能

⏹锻炼“选择”与“安排”能力

一个故事里,角色的适当分配。

⏹使儿童知识影像“明了、正确”

平时教习发问的教育,可能导致只会说、不会做的结果。

⏹养成社会共同生活的习惯

课堂学习比较孤立,演戏时大家的语言、动作都要相互协调,这是集体合作的精神。

 

2、工作

与游戏的根本不同,在于他的目的是造成一种看得出的可以留存的出产品,不像游戏单使幼儿有兴趣有动作。

不同于“功课(work)”,有用教习的权威压逼出来之意。

而“工作”是自动的,与儿童心理相连。

“工作”三要素:

趣味、动作、结果。

在教育上的利益:

⏹教孩子做事要有目的

因为“工作”有实在的出产品。

⏹教孩子对于材料要有选择的方法,处处与目的对应

养成“判断”的能力。

比如可以应用在植物学中、生物学中。

“实验室”的产生,就是响应此思想。

五、社会生活

1、教育目的

养成配作社会的良好分子的公民。

即:

能承受社会的过去和现在的各种经验,不但可以被动的吸收,还需每人做一个发射中心,影响其他公民也来参加社会的活动。

2、学校如何造就良好公民(社会化)

1)情感上,使儿童有自愿对社会尽义务的兴趣

2)知识上,使他知道社会生活和需要的

3)技能上,训练其适应社会需要的本领

简单来说为:

1)用语言文字,保存过去的成绩和经验

要懂得灵活应用古代所保存。

2)选择社会对儿童有需要的部分教授

社会并非各部分都好、都有用。

学校要有所“选择”。

社会的改良,全在学校。

因为学校是造成新社会、去掉旧弊向新方面发展的、含有不错发现的能力预备儿童替社会做事的一工具。

警察、法律、政治等不及。

学校的孩子,性质没有固定,习惯尚未养成。

⏹机关管理成人

成人习惯固定,难以改变。

⏹环境的不良

3)扩充儿童更新更大的环境

环境最重要,要使儿童有世界的眼光

6、怎样实现“儿童社会化”的目的

1、如何实现社会化

学校应先“社会化”

1)非正式:

打破小团体

比如,学校里老乡群,男女校问题;还有公立学校制度

2)正式:

学校的管理

学校管理训练也要使儿童加入,使得对于规则不仅要死守还要知道规则有什么意义。

平时学校管理的弊端:

超儿童经验之上,儿童不加入。

管理如下:

⏹政治上,学校可以模仿城市来组织,有立法、司法等,由自己制定,使儿童在游戏中习得社会经验。

⏹生活上,使孩子加入房屋的清洁、机器的保存整理,也可以让儿童担任管理经济方面的事情,培养其责任心。

3)知识上:

输入社会的知识和经验

儿童资质有差异,应利用差异使儿童做助教。

课堂上应该儿童占主导地位,时间不能被教师全部占去。

7、学科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1、学校教育弊端

“习未来之所用”

预备将来,是教育的结果,而非目的。

1)耽误时间

学生所学东西距离现实很远,应当放下,去做那些与现在生活有关的游戏、玩耍。

2)减少学生对现在生活的趣味

宗教与哲学的“出世主义”,对世俗之事不甚在意,而重视将来,如天国、净土、极乐世界。

倘若儿童没有兴趣学下去,则采用体罚,后用奖赏——“吃苦药加糖”的办法,这些教育都是有害的。

3)评判儿童的成绩没有自然的标准

因习得知识与现实很远,所以对于儿童成绩的进步与否,采用比考试记分制度。

2、斯宾塞尔(Spencer)提出:

教育的目的是预备将来的生活。

是教育史一大进步。

所谓预备将来,不是很远的生活,而是一步步生活,步步生活、步步预备。

3、怎样使学科能与儿童现在生活联系在一起?

1)不把遗留下来的习惯、古训当做标准

凡遗留,未必正确

2)打破读书人和学者的观念

以前的学问仅仅是一种装饰,具有贵族观念,与普通人的人生日用毫无关系。

以前供选择的学科很少,所以各国都不约而同注重文学、文法等,现在学科多了,却不容易辨别、选择。

现今教育界一弊病为:

但凡有一种新学科,必以为非添加不足以趋。

导致肤浅学问。

4、看轻儿童乡土环境的可能缘由

1)因为教育预备很远的将来的目的,在时间、空间上,都不在儿童生活的乡土;

2)全国一致的迷信,不把乡土的东西拿来做教育材料。

八、科学的进步带来的影响

1、科学方法的进步,给社会、思想、人生观、政治都带来影响

2、思想界大革命——科学的方法,便是归纳,一切都从事实下手,从试验下手。

9、科学的进步对教育的影响

1、科学的进步对教育的影响(方法1)

1)教材方面

减少了以往的偏重文科方面的语言、文字等学科,加上一些注重实证(Positive)学科。

2)教授方法

减少了从前的武断,如依据古说、遗训、圣经以及强制学生背诵。

2、科学的进步对教育的影响(方法2)

1)物质上

平常起居饮食、交通的方便,使得幸福感增加

2)道德上

产生新的希望、信仰,扩大了道德的范围

⏹发生新的希望、新的勇敢

受科学的影响,知道人的智慧可以打破从前的一切愚昧,错误与紊乱,对人生产生了一种新的态度。

对天然现象一直持悲观失望的态度,导致以下坏影响:

v看不起天然现象,以为不值得研究

人类对于希望不到的东西,总看不起他,只当他是不好的。

“酸葡萄”

v悲观与命定主义

产生厌世——凡事都有定数,人无力

v个人找不到真理,就傅聪古训遗风

⏹发生新的诚实

科学使人们先知道真话,后再说真话。

因为古时人们对于天然界的不了解,想要说真话的好心早已经被各种成见打消掉。

宁愿牺牲真理来迁就现状。

希腊柏拉图(Plato)说,“实在”(Being)应放在“现象”(Seeming)之前,比现象尤为重要。

因为现象是看上去是什么,而实在不是什么。

成见,为真理的仇敌。

或为个人、国家利害,或因爱、礼貌等不说,或已不说亦限制别人不说。

10、科学的方法

1、关于科学的一些观点

科学不是书本上积累的知识。

科学所以重要,不在于科学的结果(比如物理、化学等学科),而在于科学的方法。

科学的方法就是“试验”方法——用人的动作将一方的心的作用和别的一方的天然界的事实连起来——创造。

科学是有条例、次序的,这是与非科学的区别。

2、试验(Experiment)与经验(Experience)

经验,被动。

他的次序知识按照先后顺序,没有有意的支配;试验是有目的的支配经验。

1)经验的方法:

⏹瞎碰

盲目尝试,费工夫,缺乏远见

⏹畏缩

少做事,少尝试,不敢不经验

⏹试验

不如第一的盲目尝试,也不如第二种的少做事,而是很肯做,但却不肯乱做,有意识的试验。

2)试验的方法:

⏹有计划

⏹根据现有事实

比如:

化学家做试验,不是没有计划的瞎碰,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按照预定的计划,应该起什么作用,倘若不起什么作用,再将他放在旁的东西里看,观察计划是否实现,虽然向着将来,却是以观察现在事实为根据。

3、“假设”(Hypothesis)

试验的重要分子。

在“武断”(Dogmatic)与“怀疑”(Sceptic)之后的第三种态度。

1)武断:

认定一个观念就去做;

2)怀疑:

不承认绝对的真理

试验的方法是进步的,注重变迁。

缺点:

认为只要是经得起试验,就有保存的价值。

11、科学材料与教育的关系

1、欧洲教育史上的争论

两种主张

1)以语言、文字等人文学问为主要教育

认为这都是关于人、人事的,“人文的学问”,价值高

2)以自然科学为主要教育

科学中的酸、气、力与人没关系,故不重要。

2、人与自然

教育哲学的问题,是怎样可以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不是割裂的、绝不相容的,而是彼此互相依靠、连贯的。

自然界对人的贡献:

1)材料

2)工具

电机、汽机等

3)能力

光、热、电自然界供给。

3、科学教育的错处——人事分离。

科学教育应该从人事、社会有关的用处下手。

12、学理应用在学制

1、教育制度

1)儿童时期

最初受学校教育的时期。

此时儿童的吸收力最大,伸缩力最强,可变好变坏。

初等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使儿童读许多书,得到许多丰富的知识,而是养成将来应用的能力、技能和习惯。

知识应该源于此过程。

——教育原理。

寓求知识于养成习惯之中。

2)中学时期

基础时期,是以后中学、大学的基础,事业、习惯、嗜好的基础。

偏重求知识。

要把初等教育时期无意识中得到的知识,推广到“自然界”和“人事界”中。

带有预备性质。

杜威认为,中学可以有特别注重的科学,但必须不妨碍普通性质,使他成为独立存在的教育。

比如农村办中学,应取材于本地风光,如农产、树木、土性等。

德国与美国的比较

⏹美国学制,没有专门中学,农、工、商、矿,没有一种预备职业的。

⏹德国学制,农工商矿等都是终生职业,弊端很大

少年尚无独立的判断,年少还不配选择职业,世界一直在变迁,预备好了的可能赶不上外面发展的节奏。

3)高等教育

应该养成专门的人才,不是专门的机械。

更重要的是,养成专门的领袖人才。

2、耶稣军(Jesuits),(天主教的一支队伍),以教育著称。

“把小孩给我,到了八九岁的时候还给你”,以为这时候基础已经定好。

卢梭(Rouseau)和裴斯泰洛奇(Pestalozzi)、福禄贝尔(Froebel)也注重儿童教育,认为此为基础时期。

而普通人却认为孩子装的东西少,什么人都可以去教他。

13、中等教育的目的

1、为何中等教育应使学生知道天然界、人事界的情形?

1)使学生知道自己的能力与哪一种相近,为将来职业的预备有点准备。

要清楚的了解自己,“方的柄放在圆的孔内,一定不会适当的”。

中等教育是人生态度决定之时,要推广范围学习,以供将来选择职业用。

不仅学生,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孩子向有兴趣的一面去。

2)中等教育应避免专门太早之弊

趁其还未进入高等或工作时代,给予天然、人事界面面俱到的知识。

2、自然界-如何教

1)地理,拼的就是记忆力,杜威主张不必花费功夫在记忆什么河发源于什么山上,要用的时候,参考一下就好。

***知音,这点我一直都很不解

2)主张学习与人类生活连贯起来。

如在天文上,不能简单记倾斜度多少多少,要联系现实。

3)主张精讲,不赞同泛讲

3、人事方面-如何教

1)平时教历史的两大缺点

⏹专注重时代年月,朝代起讫、皇帝生死等。

⏹太注重政治。

教历史不应把历史看做过去的陈迹,应当做活的,研究过去,是要知道现在和将来。

“以史为鉴”

4、无论历史、地理,都应该使知识与文化史联合起来,与其肤浅的讲解,不如提出要点,发挥尽致,使得各方面知识都用的到,养成学生判断能力。

十四、职业教育(VocationalEducation)

1、职业两方面,一方是做工制造的;另一方是消受出产的物品。

2、职业教育应该既顾及到工人,也顾及到工人在闲暇时间和常人一样。

3、古代教育观

1)治人

闲暇阶级,用心,做官从政,教育偏向此阶级,教给历史、文学、地理,以发达做官。

亚里士多德曰“自由的教育”(LiberalEducation)

2)被治

劳动阶级,用体力,制造生活的需要。

工人受教育仅仅师徒的一点训练。

(狭义的职业教育),亚!

曰“机械的教育”(MachanicalEducation)

4、职业教育不是营业教育(TradeEducation),职教注重使人懂得实业、工业所应该知道的科学方法:

1)应用手足、肢体发展的本能;

2)不能不注重知识,要知道科学的做依然

5、职业教育两弊端

1)不要认定某种人天生就是做某种事业的。

给予青年博大广阔的教育,不仅仅限定在狭隘的行业训练。

2)不要以现在的实业、工业程度做标准。

社会变迁。

15、道德教育

1、道德教育——教育终极目的

很多看似与道德无关的比如读书、写字、习算等。

所以重点在于如何用知识的教育做到道德教育的目的,所以添设了“修身”或“伦理”课,教做人道理以弥补其他科目不能及之处。

这种方法不甚完美,因为纸上的东西不一定能影响人的实际行为。

关键是:

怎样求知识能使他于人生行为有影响。

2、习惯可以养成,道德习惯也可以,但要有好的教法。

很多习惯是表面的,人前人后不一,道德教育注重行为是由内面的思想愿望发生。

3、养成良好道德习惯

1)虚心或公开的心(Open-mindness)

⏹成见、骄傲、自私自利的观念都容易将我们的心闭上,“虚心”,但凡求真理时,无论与成见或我见相符与否,也无论于我是否有利,只要是真理便领受他。

⏹“公正”、“慷慨”。

⏹“虚心是要人讲理”

做事不要先有成见,不要先顾自己利害,总要顾这事体本身的利害,即为虚心。

比如老先生总是叫学生牢记所讲,养成盲从的习惯,这是不讲理,即为不虚心的表现。

2)知识的诚实(IntellectualHonesty)

⏹指承认事实的价值

⏹“贰心”

一心上课;一心想自己上天入地之事。

考试时不准写所想,要按照先生之讲。

**这点现在在学业上存在很严重,关系分数,哎分数

3)责任心(Responsibility)

做事靠的住,不耽误;不推卸责任;

少数人武力支配世界、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原因:

大多数人不负责任,不肯预料结果,将机会让给少数人。

4、提一个问题

教育使注重养成心理的习惯(虚心、诚实、责任心)呢?

还是只要读书多,成绩展览会中可以出风头就够了呢?

若为前者,那么教授的科学并非最终目的,而是方法,用以养成好习惯。

**虽然肯定知道是前者正确,但是当今社会现实却是无比重视成绩,从娃娃起就被帖标签。

16、道德教育

1、道德三部分

知识、感情、能力。

2、如何使学校教育的学科,如语言、文字等知识,不但能使学生机的,还要使他懂得社会方面的重要。

学科都应该包含道德三部分。

3、对语言的建议

1)通信、做书、做报所应用的文字,都应该与国民大多数人日用的语言接近,倘若离得远,没有社会共同生活的观念。

2)注音字母的问题。

(可以使一个失学的成人一个月内容易读书)

4、道德教育

哲学上,是“个性”与“社会”的关系。

一方面发展个性,养成个人的知识、能力、情感;一方面发展之后,还需使社会的同情格外增加。

因为社会与个人很容易背道而驰,所以这个实现起来有点困难。

5、民治主义(Democracy)

1)使人人的个性有充分发展机会

2)顾及到社会方面共同意志的需要

学校教育可以解决这个既道德又关乎民治主义的问题;民治一重要点在于每个人不是只配做领袖,也不是只配做服从的。

真正民治精神在于:

领袖与辅从同时交互并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