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消费经济学作业期末考试自己整理.docx
《湘潭大学消费经济学作业期末考试自己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潭大学消费经济学作业期末考试自己整理.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潭大学消费经济学作业期末考试自己整理
第一章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节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1.消费的概念
(1)狭义概念:
消费,一般指生活消费,是人们消耗消费资料(包括劳务)来满足自己的物质文化需要的行为。
马克思称之为“原来意义上的消费”。
(2)广义概念:
消费,指人类一切消耗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行为。
2.消费的二重性
(1)自然性,指人们消费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以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的自然的过程。
(2)社会性,指人们的消费活动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地进行,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下进行的过程。
讨论:
消费经济学研究消费的自然过程还是消费的社会过程?
3.消费是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
(1)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环节之一,既和生产、分配、交换过程一样反映生产关系,又是生产的最终目的,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生产关系的最终实现;
(2)人们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等方面存在的现实差别明显地反映出人与人之间在物质利益上的差别,进而反映生产关系;
(3)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在各个社会均存在的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正充分地说明了消费是生产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4.消费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1)消费直接体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2)消费是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3)消费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和社会全面进步。
5、工人的两种消费的思想―――生活消费再生产出劳动力这个社会再生产的基本条件,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互相适应互相促进。
(1)工人的消费有两种,即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2)生产消费是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双重消费,结果是生产新产品和创造新价值及生产出资本。
(3)生活消费是消费生活资料再生产出劳动力。
生活消费需要生活资料费用。
名称。
叫劳动基金或生活资料基金。
决定和构成。
由生产再生产劳动力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是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或其价值,由劳动者本人的生活费、子女的生活费及教育训练费三个部分构成。
特点。
生活消费基金有两大特点:
一是有历史和道德因素;二是有国民差异。
生活消费基金的社会形式具有多样性。
可变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生活资料基金的特殊历史形式。
来源。
任何社会,生活资料基金都是劳动者本人生产的。
(4)工人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关系―――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方面,我们说,生产和消费有联系,生产和消费具有同一性。
工人的消费资料只是资本家的生产资料的消费资料。
如同给机器加油一样。
只有通过生产消费再生产出资本和资本家,才能再生产出工人;只有不断再生产工人,才能再生产出资本和资本家。
另一方面,工人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有重要区别。
一是消费对象不同:
生产消费的对象是生产资料,生活消费的对象是生活资料。
二是消费场所不同:
生产消费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生活消费在生产过程外进行。
三是消费归属不同:
生产消费属于资本家,生活消费属于工人。
四是作用不同:
生产消费起资本动力作用,再生产出资本和资本家。
生活消费是工人的生存,再生产出劳动力这个社会再生产的条件。
重要现实意义。
工人争取提高工资的斗争只是维持和改善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
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只是为了保障劳动力的正常或更好地再生产。
从我国看,生活消费也是劳动力再生产,因此,扶贫、发展教育都是为发展社会生产提供更好的劳动力条件。
(6)资本家的消费和积累的关系的思想。
――资本家的消费促进积累,是发展生产的手段和动力。
(1)观点和主张
古典资本家认为消费和积累是对立的,因此主张节俭。
A、什么是对立?
对立就是排斥,消费和积累彼多此少。
因为收入既定,消费多了,积累就少了;积累多了,消费就少了。
这也符合我们的直观感觉。
B、为什么对立?
因为资本的本性是不断增殖自身,要增殖就要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增加投资就要减少消费。
C、因此主张节俭,古典经济学就是节俭经济学。
现代资本家认为积累和消费是统一的,因此主张鼓励和扩大消费。
A、什么是“统一”,统一就是积累和消费能一同增长,消费更多就积累得更多,一方决不妨碍另一方;
B、为什么消费和积累是统一的?
总的说来,“生财之道在于占有无酬劳动”,资本家的财富增长是同剥削收入的多少成比例的。
一方面,消费更多积累就更多。
消费成了占有更多的无酬劳动的手段,成了获得更多收入的手段,消费成为赚钱的手段。
另一方面,积累更多,消费就更多,因为更多积累就有更大投资,更大投资有更多收入,可更多消费。
具体说来,有四大原因:
一、是过去没有,现在有了“千百个突然致富的源泉”。
古典资本主义时期,赚钱的渠道少,致富慢;现代社会,随着投机和信用的发展,赚钱的门道多,致富速度快。
如炒股、炒地皮、买福利彩票等。
还有信息致富;专利致富;工程承包、歌星唱歌、体育明星得奥运金牌等。
非法的黄、赌、毒,受贿、腐败等。
二、是挥霍性消费是炫耀富有从而是取得信贷的手段。
炫耀性消费又叫显示性消费,或凡勃伦效应。
指消费者通过消费价格高昂的优质产品而引人注目。
大款脸上没有刻“我是大款”的字,要通过消费显示富有。
为什么要炫耀富有?
一则容易获得银行贷款,获得的贷款是赚钱的手段;二则富有拥有一种社会权力;三则富人受人尊敬,受人欢迎,受人重视,可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
凡勃伦效应-简介
凡勃伦效应它是指存在于消费者身上的一种商品价格越高反而越愿意购买的消费倾向。
这种消费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与享受,而在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一种社会心理上的满足。
由于某些商品对别人具有炫耀性的效果,如购买高级轿车显示地位的高贵,收集名画显示雅致的爱好等等,这类商品的价格定得越高,需求者反而越愿意购买,因为只有商品的高价,才能显示出购买者的富有和地位。
这种消费随着社会发展有增长的趋势。
美国制度学派经济学家凡勃伦(T.B.VEBLEN,1857—1929),最早注意到了这一现象,故将此命名为“凡勃伦效应”。
由于消费者可能是想要通过使用价格高昂、优质的产品来引人注目,具有一定的炫耀性,因而这种现象又被称为“炫耀性消费”。
如何看待炫耀性消费,炫耀性消费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到底有多大效应,凡勃伦<<有闲阶级论>>有过论述,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当然在实际生活中有假显示性消费(打肿脸充胖子,吹牛皮),首先在外表上成为富人;也有不显示,隐藏起来,怕露富,作“苦行僧”,为了金偶像而牺牲自己的肉体享受。
三、是挥霍是资本家营业上的一种必要。
如在长沙购物,大家为什么首选平和堂、王府井、沃尔玛或新一佳大型超市?
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营业场所气派、现代、高档、富丽堂皇,你在其中购物感到舒适愉快,觉得这些商店可信度高。
这说明,营业挥霍性消费可吸引顾客,增加营业量,扩大营业,是赚钱的手段。
四、是奢侈是资本的交际费用。
什么是奢侈?
是超过生活必需的消费,或说是花大量的钱追求过分的享受。
具有相对性和变动性。
如购宾利轿车1000多万一辆,戴20多万一只的劳力士金表,购一亿元一套的住房。
奢侈和浪费不能划等号。
数量方面的奢侈就是挥霍,如用三根火柴点一支烟;质量方面的奢侈是消费“精制品”(超出一般水平的精制)。
奢侈的作用:
奢侈是资本的交际费用。
奢侈能加强资本之间的往来与联系,是资本关系和运动的润滑剂。
奢侈具有进步作用:
“今天的奢侈品就是明天的必需品”。
要推动奢侈品产业的发展,推动品牌升级,推动奢侈品向生活必需品的发展。
奢侈品的生产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
因为它集中了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最和谐的产品美学,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品质内涵,它能刺激新技术和革新,创造工作机会,塑造品位和风格。
如何看侍奢侈?
1、中国几千年来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如“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提倡“余钱剩米”的家庭盈余消费观念。
2、不能笼统地反对奢侈。
我们恐怕应当支持和鼓励或容忍进步的或正常的奢侈,反对无聊的浪费性的奢侈。
①为什么要支持和鼓励进步的或正常的奢侈?
因为
a、“今天的奢侈品就是明天的必需品”。
如汽车、电脑、数码相机,这些能成为生活必需品的奢侈品消费,应当支持和提倡。
b、有利于这种新产业的发展。
c、有利于奢侈品市场的扩大。
d、经营生产奢侈品利润丰厚。
e、是扩大出口的重要手段。
f、因为随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提高,恩格尔系数下降,享受需求和发展需求比重上升。
因此法国的奢侈品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专业成为热门专业。
德国经济学家沃夫冈.拉茨勒说“奢侈带来富足”。
(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书名)
②同时,要反对无聊的浪费性奢侈。
如烧人民币比赛,浙江金华富人斗狗比富(藏獒最贵的每只卖价35万人民币),在鸡蛋上画上精美的图画然后再煮着吃,在木柴上先雕刻精美的花纹再用来烧火作饭,还有公款奢侈等。
因为它违反了经济人的起码理性,是一种病态反映。
第2章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
消费需求上升规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人们的消费需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从总体上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需求上升规律,它表现为需求总量的上升和需求结构的升级。
影响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居民经济收入;
(2)消费品的价格;
(3)产品、产业结构;
(4)非经济因素。
人口数量与人口结构:
消费心理和习惯:
消费环境;
制度变迁。
试论述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消费力对增长的拉动力,体现在消费创造出新的生产需要,为生产提供动力和目的。
马克思说:
“消费在观念上提出生产的对象,作为内心的意象、作为需要、作为动力和目的。
消费创造出还是在主观形式上的生产对象。
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
而消费则把需要再生产出来。
”具体地说,人们在消费产品的过程中,产生对与此关联的产品的新的需要,给生产提供了新的要求,为再生产提供了动机和目的,因此,没有消费需要就没有生产,而要进行生产,就必须根据社会消费需要来进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如此。
以消费力来拉动增长,就包含了创造消费和创造消费者
(1)消费需求能直接拉动经济增长;指消费需求通过它自身,而不是通过别的变量能对经济起拉动作用。
(2)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间接拉动。
是指消费需求作为初始变量拉动其他变量,又通过其他变量拉动经济增长。
其表现形式就是消费需求拉动投资需求,投资需求又拉动经济增长。
(3)消费需求能创造生产能力,从而拉动经济发展。
4、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表现和主要原因。
消费需求不足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
消费率又称最终消费率,通常指一定时期内最终消费(总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
计算公式如下:
消费率=最终消费/国内生产总值×100%
其中,最终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我国的消费率一直偏低,且呈下降趋势。
近年来我国国内市场消费率不断下降,目前约为45%左右,低于国际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
近年来,我国的消费贡献率已由“九五”末期的73%下降到45%,而发达国家平均为80%。
据统计,1993年至2003年,我国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9.5%,2004年为53.4%,2005年进一步下降到50%以下。
而同期世界平均消费率为78%左右。
相关资料显示,1978年,我国最终消费率为62.1%,“六五”期间平均为66.2%,“七五”期间为63.4%,“八五”期间为58.7%,“九五”期间为59.4%。
2000年至2005年我国最终消费率分别为61.1%、59.8%、58.6%、55.5%、53%和52.1%,2005年比2000年降低了9个百分点。
我国最终消费率呈现出明显的逐年降低趋势,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降低。
我国最终消费率过低,必然使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很大部分来自投资。
长期以来,我国投资增长明显快于GDP的增长,2000年至2005年我国投资率分别为35.3%、36.5%、37.9%、41.0%、43.2%和42.6%,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状况进一步恶化。
国际和国内两方面数据都表明,居民消费率占最终消费率的80%左右,因而居民消费率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如果消费率长期偏低,消费率和投资率之间就不能形成合理的比例,就会导致社会产品价值不能及时得到实现,大量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带来高失业率,并且直接影响企业效益和偿还贷款能力。
目前我国较多依靠投资和出口来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消费率尤其是居民消费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持续走低。
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确保“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
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
(1)收入水平低、收入分配不公;
近年来,我国GDP以9%左右的速度增长,但工资占GDP的比例,则从1989年的16%下降到2003年的12%,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长期相对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
消费拉而难动的根本症结在于老百姓的收入增长确实有限,消费实力不足。
(2)供给结构不合理;
供给结构不合理矛盾表现为:
商品种类不齐全,品种老化。
目前世界各国共有150多万种消费品,我国只有26万种,且其中只有30%属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发的,群众急需的消费服务,如教育、医疗保障、金融、电讯等,以及适合老年人需要的“银色消费品”等,供给严重不足。
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技术设备落后。
现有工业企业设备中,技术经济性能比较先进的只占1/3左右,其中达到20世纪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约占13%,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的不足22%,性能落后的占2/3左右。
(3)公共消费品供给不足;
公共物品是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或)非排他性的物品。
把公共消费品分为三类:
公共消费品Ⅰ类为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消费品,如国防、公共安全服务(警察、消防)等。
公共消费品Ⅱ类为非竞争性强和非排他性弱(甚至无)的消费品,包括邮政、电信、民航、铁路、水、电、气和有线广播电视等。
公共消费品Ⅲ类为非竞争性弱(甚至无)和非排他性强的消费品,包括公共环境服务(如公园、绿地、道路及其管理、公共卫生、气象服务)、公共文教(基础教育、一些文体事业)、公共医疗保健、公共交通以及社会保障等。
(4)经济结构转型、经济体制改革;
(5)消费领域的社会信用水平低。
第3章消费环境
试释消费环境的内涵
消费环境,是消费者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对消费者有一定影响的、外在的、客观的因素。
有关消费环境的概念辨析
(1)消费的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消费的自然环境是指为人类消费提供空间和其他资源条件的地球的表面层,它是地理地貌、水文气候、野生生物、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的总称。
消费的人工环境是指人类基于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对自然环境进行不同程度加工、改造所形成的新的环境。
(2)消费的硬环境与软环境。
消费的硬环境一般是指为消费主体在消费消费客体的过程中提供外在物质保障条件的部分,例如消费所需的公共基础设施;相应地,消费的软环境则是指为消费主体在消费消费客体的过程中提供外在非物质保障条件的部分,例如消费的市场环境状况。
(3)消费的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与制度环境。
消费的社会环境,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时面临的各种社会因素,从广义上说,它包括了消费的文化环境与消费的制度环境。
消费的文化环境,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所面临的历史传统、共同价值准则、道德规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观念、思想、精神风貌等文化制约因素。
消费的制度环境,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时面对的制度约束或便利,或者说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制度对消费者的影响,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国家的方针、政策等。
2.消费环境是如何影响消费质量的?
怎样建设和谐消费环境?
经济发展能否避免自然环境的恶化?
经济发展能避免自然环境恶化
经济发展指的是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
诚然,经济的发展依靠的是对资源的开发、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也引起了一定的自然环境的恶化。
但是我们要以一个动态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辩题。
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的推动作用。
经济发展使社会进步,使科技水平得以发展,这也提高了环境保护的水平和力度,从而抑制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并使之逐渐改善。
2.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各个国家已经不是单纯的独立个体,在经济、文化、资源环境上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个地区环境的恶化所带来的恶果有可能要让更多的人承担。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加,更多的人开始联合起来保护我们的环境。
3.从价值层面。
现在倡导的是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
我们要求的不仅仅是经济的飞速发展,更要求的是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共存。
在这里我们要明确经济发展能避免自然环境的恶化,只有明确这一点我们才有奋斗的目标和动力,才能取得和谐社会的最终成果。
中国副总理温家宝在第二届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会议上明确表示,中国的经济要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坚持发展与环保的综合决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认知的提升,我们有避免环境恶化的能力。
经济发展不能避免自然环境恶化
经济发展指的是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
经济的发展必然要建立在对资源的开发、环境的改造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而这些人为因素的介入都会引起自然环境原有平衡的失调。
今天也许经济发展带动的科技、社会的进步可以缓解自然环境的恶化,但是只要经济在发展,他就无法避免自然环境的恶化。
由于人类对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的本质出发点不同,加之人类本身的盲目性与无知性,导致了其不可调和的矛盾。
人类经历了5000多年的农业发展史,但是大规模的农业开垦也带来了生态退化。
人类又经历了200多年的工业发展史,但是工业革命在推动人类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发达工业国家的经济优势,又有哪一个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第4章消费水平
什么是消费水平?
(1)通常所谓消费水平即狭义的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消费品(包括劳务)的数量,反映人们物质文化需要实际满足的程度。
(2)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品的数量,而且包括消费品的质量。
(3)更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包括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包括消费质量在内。
什么是最低消费水平和合理消费水平?
2.最低消费水平
亦称贫困线,也就是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消费品的最低数量。
3.合理消费水平
合理消费水平,应该达到下面一些要求或标准:
第一,物质生活合理,保证生理上所需要的各种营养,促进身心健康。
第二,不仅物质生活合理,而且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能提高消费者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合理消费水平,要有利于促进消费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第四,合理消费水平,应该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正确处理好生产增长与消费水平的关系,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消费水平逐步提高。
全面小康的消费水平应该如何评价?
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按1980年的价格和汇率计算,2500元相当于900美元);
(2)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农村人均纯收入1200元;
(4)城镇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2平方米;
(5)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75克;
(7)城镇每人拥有铺路面积8平方米;
(8)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尔系数50%;
(10)成人识字率85%;
(11)人均期寿命70岁;
(12)婴儿死亡率3.1%;
(13)教育娱乐支出比重11%;
(14)电视机普及率100%;
(15)森林覆盖率15%;
(16)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县比重100%。
如何实现小康社会消费水平?
1.加速发展生产,增加国民收入
2.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3.加速城市化进程
4.加快西部开发,缩小地区差别
5.加速发展农业,着重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
6.控制人口的增长
7.加速发展消费资料和劳务的生产
8.防治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平衡
9.增加并充分利用自由时间
10.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第5章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有何变化趋势或规律性?
人们的消费结构,从整体来说,还是有其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有其一般的规律性。
一般说,生存资料在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将逐步下降,享受资料、发展资料在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将逐步上升。
具体来说:
1.食物消费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
2.穿着消费比重先升后降,尔后趋于稳定;
3.用品消费比重先是有所提高,然后趋于稳定,其内部结构亦频繁发生层次性变化;
4.住房消费比重在一定时期内不断上升,然后有所下降,继而趋于稳定;
5.交通消费比重开始逐步提高;
6.劳务消费的比重持续大大提高。
如何根据消费结构的变化调整产业结构?
1.特别重视发展农业,合理调整农业内部结构;
2.稳步发展轻工业,合理调整轻工业内部结构;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开辟新的劳务消费领域;
4.大力发展汽车工业,提供环保、经济的家庭用车;
5.稳定发展房地产业,拉动房地产业的前向、后向产业;
6.适应消费结构升级,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发展
第6章消费方式
什么是消费方式?
怎样理解消费方式是自然形式与社会形式的统一?
(1)消费方式的概念。
消费方式,就是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消费者与消费资料相结合以实现需要满足的方法和形式,是消费的自然形式和消费的社会形式的统一。
(2)消费的自然形式。
是指消费者用什么样的物质手段和方法来利用消费资料,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
(3)消费的社会形式。
是指消费者在多大范围内、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与方法来取得并消费消费资料,包括消费的社会组织形式,在消费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消费者在消费中所处的地位,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状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费方式有哪些特点?
(1)消费逐步淡化自给性、福利性色彩,商品化、市场化、货币化特点越来越普遍
(2)以社会劳务的方式获得消费满足的现象日益普及
(3)城乡、地区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在消费方式上的整体差距逐步缩小;
(4)消费方式中体现的文明和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
家庭消费为什么是生活消费的基本方式?
具有怎样的内容和特点?
1.家庭消费是生活消费的基本方式
(1)人口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决定了家庭消费是生活消费的基本方式;
(2)消费资料个人所有制决定了家庭消费是人们生活消费的基本方式。
2.家庭消费的主要内容
(1)合理安排家庭成员的物质生活;
(2)合理安排家庭成员的文化生活;
(3)合理安排家务劳动。
3.家庭消费方式的基本特征
(1)家庭消费资料的个人所有制;
(2)家庭消费活动的完全自主性;
(3)家庭消费活动的复杂多样性;
从家庭生命周期出发,应该怎样理解消费需要及其满足?
怎样合理安排收入?
(1)家庭消费及其满足是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
(2)家庭不同时期需要的差异与平衡性;
(3)家庭消费可支配收入的持久性与波动性;
(4)家庭在消费中要善于有机地运用储蓄与信贷。
当前我国大学生消费方式的内容特点及大学生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消费方式的途径?
第7章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行为有什么特点?
如何分类?
(1)消费者行为,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满足自身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根据其收入条件,取得消费资料并进行消费的行为总和。
(2)消费者行为在过程上是购前、购中、购后行为的继起,但主要表现为购买行为,即“5W2H”的问题,具体讲就是:
谁在购买(Who)、何时购买(When)、何处购买(Where)、购买什么(What)、为何购买(Why)、怎样购买(Howto)以及购买的频率如何(Howoften)。
消费者行为的特征:
动机性;
系统性;
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