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学说明.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24438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学说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学说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学说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学说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学说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学说明.docx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学说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学说明.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学说明.docx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教学说明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一节鸦片战争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的腐朽没落和欧美资本主义的迅速崛起;英国走私鸦片的危害和原因;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1年侵占香港岛;中国军民奋勇抵抗;清政府屈服;1842年鸦片战争的结束。

2、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对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把历史事件放到历史条件下去分析,培养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鸦片战争的背景和起因;通过史实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述法,图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一)清朝统治危机四伏。

1、经济落后: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

2、从乾隆后期开始,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危机,阶级矛盾尖锐。

(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1、从19世纪上半期开始,英法美等国先后完成工业革命。

(引导学生回忆初三世界史的有关内容)

2、为了本国的发展,他们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加紧对外扩张。

(三)清朝的“天朝上国”梦。

(阅读小字部分内容)

二、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禁烟运动

(一)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简单解释何谓出超,即贸易顺差;分析中国出超的原因,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不需要外国商品。

(二)英国走私鸦片。

1、目的: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根本目的:

打开中国大门。

2、危害:

从中国掠走大量白银,严重危害清朝统治。

(三)中国禁烟运动。

1、道光帝为什么接受禁烟主张?

(见课文资料:

林则徐上道光帝奏折,指出鸦片的危害。

2、林则徐的禁烟措施。

3、虎门销烟:

1839年6月、英美鸦片110多万公斤、虎门。

三、鸦片战争的经过。

(一)第一阶段:

英国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7月)最远打到天津白河口。

(二)第一阶段:

1841年,英国扩大侵略战争,侵占香港岛。

(三)1842年8月,清政府屈服求和,鸦片战争结束。

四、各阶层在战争中的态度

(一)爱国将领:

英勇抗敌。

(二)人民:

三元里人民抗英。

(三)清政府:

腐败妥协。

课后反思:

高中的历史课与初中有所不同,初中重视介绍史实,高中重对历史事件的分析。

 

第二节鸦片战争的影响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从社会性质、社会矛盾和革命任务的变化看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能力培养目标:

引导学生根据条约内容和危害,进而分析中国社会发生的根本变化,以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知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南京条约》和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正确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学方法:

讲述法,分析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中英《南京条约》。

(一)签订:

1842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

《南京条约》签订时的情景)

(二)内容:

1、割地:

香港岛。

2、赔款:

2100万银元。

(指出赔款数是2100万元而不是2100万两)

3、五口通商: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结合地图向学生指出)

4、协定关税。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三)附件:

《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

1、领事裁判权。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自主权)

2、片面最惠国待遇。

(即单方面的最惠国待遇,外国要求中国给予最惠国待遇,但并不以同等待遇给予中国。

另外,还以此引伸出利益均沾问题,即从此中国和任何一个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其他国家均可享受同样的待遇。

从而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3、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永久居住的特权。

(为“租界”之来源,结合初中历史已学过的有关内容加以简单介绍)

二、其他不平等条约。

(一)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

内容:

1、兵船巡查。

2、建立教堂,开设医院。

(二)中法《黄埔条约》:

1844年,继美国之后。

内容:

1、自由传教,修建传教士坟地。

2、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这是在条约中首次提出传教问题)

三、鸦片战争的影响。

(一)社会性质变化:

(通过战前和战后的比较得出结论)

1、战前:

政治上,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2、战后:

政治上,国家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经济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3、对比得出结论: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社会矛盾变化:

1、战前的主要矛盾: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2、战后的主要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三)革命任务变化:

1、战前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

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2、战后:

中国肩负反封建反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任务,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四)革命性质变化:

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思想上:

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六)阶级矛盾的激化,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课后反思:

某些内容初中历史已学过,但深度不够,因此讲授时应在深度、广度上下功夫。

 

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

英法提出“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和《天津条约》;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和《北京条约》;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2、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战的目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其根本原因和实质,从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危害,俄国占我北方大片领土。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战后中国的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教学方法:

讲述法,材料分析法,合作讨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一)英法提出“修约”要求。

1、19世纪50年代是西方资本主义大发展的时代,列强迫切需要扩大海外市场,掠夺殖民地。

2、侵略者本性决定了其不会满足既得利益,企图借“修约”之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资料,思考后得出上述结论)

(二)战争的爆发。

1、战争借口:

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

2、1856年,英法发动侵略战争。

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三)英法联军侵占广州。

1、“六不总督”叶名琛。

2、广东巡抚柏贵降敌,替外国侵略者维护殖民秩序,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

第二次鸦片战争经过

第一阶段

1856年

炮击广州,二鸦片战开始

1857年

攻占广州

1858年

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天津条约》签订

第二阶段

1859年

大沽口之战,中国胜利

1860年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北京条约》签订

二、《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一)《天津条约》主要内容:

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提问:

外国公使进北京有何危害?

——便利干涉中国内政)

2、十口通商。

(最北是营口,重要城市:

南京、汉口。

3、舰船航行。

(破坏我国的内河航运权。

4、外人入内。

(成为传教士从事非法活动的护符。

(二)《北京条约》主要内容:

1、增开天津为商埠。

(直接威胁到北京的安全。

2、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在地图上指出,回忆香港岛被割占的情况。

3、准许华工出国。

(跟奴隶贸易一样,掠夺中国的劳动力。

三、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学法指导:

结合地图记忆四个条约的内容)

(一)时间:

19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

(二)共侵占中国北方领土150万平方公里。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一)政治上:

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主权,战后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二)经济上:

外国侵略势力开始从沿海扩张到内地,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冲击。

 

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军北伐、西征、东征;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2、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讲析,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认识《天朝田亩制度》是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以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

《天朝田亩制度》的积极性和局限性。

教学方法:

讲述法,比较分析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

(一)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的激化。

(根本原因)(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

(二)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灾难。

(三)1846至1850年,自然灾害严重。

二、经过: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一)准备: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拜上帝教的理论特点:

把西方基督教义、儒家的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思想相结合,将中国农民千百年来的平等要求以宗教的形式表现出来。

(简单回忆中国历史上借助宗教组织、发动的农民起义)

(二)金田起义:

1851年,建号“太平天国”。

(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了政权。

(四)定都天京:

1853年,正式建立政权。

(结合地图简单介绍从金田到天京的经过:

金田——永安——桂林,未克——全州,冯云山阵亡——长沙,未克、萧朝贵阵亡——岳州——武昌,兵力发展到50万——九江——湖口——安庆——南京)

问题讨论:

定都天京是否太平天国当时最好的选择?

有没有更好的策略。

二、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一)目的:

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二)主要内容

1、土地分配的原则:

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2、产品分配:

实行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

(三)评价:

1、革命积极性:

继承和发展了历代农民起义的“均田”思想,表达了农民要求摆脱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2、局限性:

客观上,当时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实施;主观上,绝对平均和圣库制的空想性,损害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不合社会发展规律。

三、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一)定都天京后的形势:

1、要推翻清朝的统治,必须北伐。

2、要巩固天京,必须西征。

3、要争夺财源,必须东征。

(二)北伐、西征和东征:

时间

将领

结果

影响

北伐

1853

林凤祥、李开芳

失败(孤军深入)

打乱清军计划

西征

1853

赖汉英

石达开

控制了安徽、湖北、江西等地区

巩固天京大本营

东征

1856

秦日纲

石达开

扬州、江北江南大营

解除天京之围,太平天国达到全盛

(三)曾国藩及其湘军的形成。

1、湘军:

是一支汉族地主武装。

2、最终成为清军的主力和太平天国的主要对手。

备课反思:

讲授新知识时相应联系以往有关的知识,达到融会贯通。

 

第六节保卫太平天国的斗争

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

天京变乱;太平天国新领导核心形成;三河镇大捷;安庆保卫战;天京保卫战;太平天国的失败和历史意义。

2、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分析太平天国的性质、特点、历史功绩和教训,史论结合,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天京变乱的原因,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

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观原因。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分析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天京变乱。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