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舰队与美国海军的崛起.docx
《大白舰队与美国海军的崛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白舰队与美国海军的崛起.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白舰队与美国海军的崛起
大白舰队与美国海军的崛起
图片:
现代舰船2006.11B
铁钩船长
1907年12月16日上午11时,美国东岸中部的切萨皮克湾口,美国第26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顶着刺骨的寒风,站在线条优美的总统游艇-2690吨的"五月花"号上,注视着正从汉普顿锚地中鱼贯而出的16个喷着黑烟的庞然大物-代表着美国海军力量和精华之所在的大西洋舰队下属的16艘战列舰。
它们的舰体都漆成了耀眼的亮白色,舰首金色的旋涡饰映着阳光闪闪发亮。
这种和平时期的涂装使战舰显得格外优雅美观,也不可避免地减弱了它们的凛凛杀气。
但那些高高扬起的12和13英寸大炮却仍然明确无误地向世人表明了它们和豪华邮轮之间的区别。
这些战舰依次从"五月花"号旁通过时,都以21响礼炮向自己的最高长官致敬,空气中弥漫着礼炮喷出的硝烟和煤烟,滚雷般的炮声在海面上回荡。
目睹了这个宏伟的场面,罗斯福总统不由回过头,用激动得发颤的声音对随员们说:
"你亲眼目睹过这样雄伟的舰队吗?
我们难道不该为此自豪吗?
"
这支因舰体颜色而获"大白舰队"美名的令人敬畏的海上力量,此次所要进行的是一次由罗斯福本人亲自策划、就舰队规模而言堪称空前绝后的环球航行,其目的一是为了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去昭显美国强大的实力-其中特别针对了远东的新暴发户日本。
目的之二则是以一种戏剧性的手法在美国国会和公众的面前展示自己的海军,以引起他们对海军的关心和支持。
西奥多.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就任时42岁)、也最具个人魅力的总统,曾被人戏评为身兼七职-自然科学家、作家、猎人、牛仔、军人、政客和情圣。
对内,他以扫除黑幕政治、改革内政及保护自然而著称。
对外,则开始奉行"大棒政策",即为了美国自身的利益,必要时不惜充当国际警察,以武力为后盾插手周边地区的事务。
他将门罗主义发扬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罗斯福推论"(Roosevelt Corollary),即如果事情发展到了非得让外国政府介入拉美地区事务的地步,也应由美国而不是欧洲国家出面。
曾经担任助理海军部长的他很早便清醒地意识到,海军对一个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
"美国人民必须建立并保持强大的海军,否则就肯定要下决心接受在处理国际事务时的从属地位。
"在他的大力主持和推动下,美国海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大批新战列舰的下水,其实力曾经一度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公认的海洋霸主英国,而与德国基本持平。
也正因为有了这支强大的后盾,罗斯福得以强有力地插手周边乃至更为遥远的地区的事务,比如:
成功化解了英、德、意等欧洲列强与委内瑞拉之间因债务而起的武装纠纷;对同样拖欠欧、美债款的多米尼加共和国实行军事保护和经济帮助;煽动巴拿马脱离哥伦比亚进行独立,从而控制巴拿马地峡区、对摩洛哥危机进行斡旋……等等。
而最出名的当属调停了日俄之间为抢夺中国利益而爆发的战争,罗斯福本人还因此荣获了1906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
然而这一次成功的调解,却给美日两国间的关系带来了意料不到的反作用。
加上双方在中国南满地区产生的矛盾,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排日事件的影响,两国间的关系一时间变得极为紧张,甚至一度出现了将要爆发战争的澜言(见文后相关链接)。
由于此前美国关注的焦点一直集中在南美及欧洲,其绝大部分战列舰都由东岸的船厂建造,并配属给大西洋舰队,面对刚刚赢得了对马大海战胜利而锋头正锐的日本海军,力量较弱的美国亚洲舰队显然难以形成有效的威慑。
尽管当时的日本政府不太可能真的考虑要和美国开战-不考虑双方国力上的差距,光是距离和补给方面的问题日方就难以解决-罗斯福仍认为有必要派一支强大的舰队到加利福尼亚及西岸显示武力以安定当地的民心,同时也顺带检验一下舰队在战时增援菲律宾的能力。
于是,大西洋舰队的战列舰纷纷进坞检修,并从6月上旬起开始在汉普顿锚地集结,直至出现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美国历史上最强大的舰队
大白舰队由海军中唯一一位参加过南北战争而仍在役的罗比.埃文斯少将指挥,16艘战列舰分为4个舰群,第一分队4舰均属美国海军当时最为精锐的"康涅狄格"级,包括"康涅狄格"号(大西洋舰队的旗舰,此次既充当第一分队的旗舰,同时也是整个舰队的旗舰)、"堪萨斯"号、"佛蒙特"号和"路易斯安纳"号;第二分队4舰均属"弗吉尼亚"级,分别为"佐治亚"号(分队旗舰)、"新泽西"号、"罗德岛"号和"弗吉尼亚"号;第三分队则包括"康涅狄格"级的"明尼苏达"号(分队旗舰)和3艘"缅因"级战列舰"俄亥俄"号、"密苏里"号和"缅因"号;第四分队则由2艘"伊利诺斯"级战列舰"阿拉巴马"号(分队旗舰)、"伊利诺斯"号及2艘"奇尔沙治"级战列舰"肯塔基"号和"奇尔沙治"号组成。
除了几艘参加过美西战争的老舰、2艘建于西岸船厂并被划归亚洲舰队的"威斯康星"号(BB-9,属"伊利诺斯"级)和"内布拉斯加"号(BB-14,属"弗吉尼亚"级),以及2艘还未入役的最新型的"密西西比"级战列舰"密西西比"号和"爱达荷"号外,美国海军所有的战列舰已尽集于此。
它们身上体现了前无畏舰代最高的技术水平,其性能就算与英国皇家海军的同类舰只相比也毫不逊色。
固然,作为近代和现代战列舰之间分水岭的"无畏"号战列舰已于头年的2月在英国下水,但美国的首艘无畏战列舰"南卡罗来纳"号在其下水10个月后便也开始铺设龙骨,比德国的首级无畏舰"拿骚"的开工时间还早了近5个月(只是美舰的建造时间拖得较长,所以其下水及服役时间比"拿骚"级要晚一些)。
可以说,从19世纪的最后十年开始,美国海军在各项技术上已基本与世界最先进的水平保持同步。
除了上述16艘战列舰外,大白舰队中还有几艘军辅船,包括补给船"卡尔高"号、"冰河"号,运煤船"阿贾克斯"号,修理舰"豹"号、驱逐舰供应舰"水神"号,还有-艘带蒸汽动力的纵帆船"扬克顿"号。
值得一提的是,2星期前,一支由6艘驱逐舰组成的鱼雷战队已提前从汉普顿锚地出发。
这支鱼雷战队在名义上也算是大白舰队中的成员,但实际上,这一小队驱逐舰在大部分时间内都独自行动,特别是访问了一些战列舰队难以进入的较小的港口,而且到达本土西岸后便加入了亚洲舰队的序列,正式与大白舰队脱了钩。
◆美洲之旅
由于当时巴拿马运河尚未开通,大白舰队第一阶段必须绕过大半个美洲,进行一次遥远的中南美之旅。
舰队在途中首先访问了英属特立尼达的首府西班牙港,并在该地停留了一个星期。
新年过后,舰队于1月5日午夜跨过了赤道,在此后近1个月的时间里,先后访问了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和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均受到了两国总统以下各级官员及民间的最高规格的欢迎和接待。
离开布宜诺斯艾利斯后,舰队小心翼翼地通过礁石密布、水流湍急的麦哲仑海峡,于2月1日中午抵达智利南端最主要的港口蓬塔阿雷纳斯,并于2月14日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附近的港口城市瓦尔帕莱索旁边驶过。
智利总统特地从首都赶来,搭乘本国海军的训练舰出海检阅了这支雄伟的舰队。
舰队的下一个目标是秘鲁中部的港口卡亚俄。
2月19日,舰队还远在卡亚俄以南250英里时便遇上了专程前来迎接的一艘秘鲁巡洋舰,并在它的陪同下于次日抵达了目的地。
此时由于2个月来的海上长途奔波,舰队中出现了不少病患,更有数名水兵病故。
年迈的舰队司令埃文斯少将身体也吃不消了,此时正卧病在床,只能由第三战列舰分队司令官托马斯少将代替他率领众军官上岸,参加由秘鲁总统亲自主持的宴会及欢庆活动。
29日,舰队启程前往墨西哥,于3月4日再次通过了赤道,并于12日驶入了玛格达莱娜湾。
休整2天后,舰队进行了炮术训练。
一连18天,重型战舰富于美感的威严身姿、巨炮的轰鸣和冲天的水柱成为风光亮丽的海湾中又一道壮观的风景。
此时,患病的埃文斯少将已先行被送回本土南端的圣迭戈养病,指挥权暂时移交给了托马斯少将,而舰队中其他病号则由专程从旧金山赶来的医院船"安慰"号接回本土。
11日,完成了训练的舰队再次启航,于14号抵达圣迭戈军港。
埃文斯少将此时业病愈返回舰队。
舰队经过4天的休整后又前往洛杉矶,在该地及其周边水域活动了大约10天时间。
接下来,舰队的目的地便是第一阶段航程中的重点-旧金山。
旧金山地区作为加利福尼亚州北端最重要的港口城市,由于美日交恶,正承受着相当大的战争心理压力,因此大白舰队刚到达,便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狂热欢迎。
舰队驶抵旧金山北边的小城圣克鲁兹后,平时十分宁静的小城里眨眼之间就涌入了数万名外地游客,聚集在城外看热闹的人群沿着海滩足足排了20英里!
5月2日早上,舰队喷着黑烟,以8节的航速驶进海湾时,城里城外顿时变成了沸腾的海洋。
城里的每一个窗口都挂出国旗,海岸防卫部队的大炮轰鸣,数百枚火箭越过舰队的头顶蹿上天空……舰队随后在海湾平静的水面上进行了队形变换等操演活动,岸上的人群狂热地为之喝彩。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舰队官兵被淹没在阅兵游行、宴会和舞会的海洋里,小城里的家家户户都被组织动员起来,为官兵们烹制美食或是举办游艺活动。
作为回报,舰队向公众开放展示了一天;数千名游客只需花费50美分的摆渡钱便能登舰一饱眼福。
而对于当地学校中的1200名小学生,参观则完全是免费的。
在如此激动人心的时刻,媒体自然不会沉默。
一份当地的报纸评论道:
"现在,只有英国海军大臣的手里握有比我们的海军部长所掌握的更为强大的舰队,但从来没有如此规模的英国舰队曾进行过如此漫长的航行……今天我们往这些战舰的炮口里插鲜花,但也许有一天,我们必须用它们来决定我们国家在太平洋上的地位,而加利福尼亚的命运也将有赖于此。
"另一位作者则更加煽情地写道:
"爱国心从我们的体内奔涌而出,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深刻地意识到自己是个美国人。
"可以说,罗斯福总统安定人心,以及为海军造势的目的完全达到了。
5月5日下午3点,舰队在一片惜别声中离开了圣克鲁兹前往旧金山市。
3天之后,专程赶来的海军部长满怀骄傲地检阅了旧金山湾中大大小共42艘战舰。
次日,身体状况再次恶化、已难以继续履行职责的埃文斯少将离开了舰队,原第四战列舰分队司令查尔斯.斯佩里少将接过了舰队的指挥权。
5月侣日,大白舰队进行了最后一次本土范围内的活动,北上访问了贝灵汉、西雅图、塔科马、安吉利斯港等地。
舰队此时的阵容已有所改变首先,第一战列舰分队的"路易斯安纳"号和第三分队的旗舰"明尼苏达"号互换了位置;第三分队的"缅因"号机器运转不良,耗煤过多而且烟大,影响行动,而第四分队的旗舰"阿拉巴马"号除机器存在故障外,舰体还有漏水的毛病,因此这2舰都留在旧金山入坞检修,"缅因"号的空缺由原属第二分队的"弗吉尼亚"号填补,而"弗吉尼亚"号则由亚洲舰队的战列舰"内布拉斯加"号(BB-14,属"弗吉尼亚"级)顶替,"阿拉巴马"号则由亚洲舰队的战列舰"威斯康星"号(BB-9,属"伊利诺斯"级)顶替("缅因"和"阿拉巴马"两舰也没有就此闲着。
它们维修完毕后,于6月8日先于大白舰队出发,途经夏威夷、关岛、菲律宾、新力坡、锡兰等地到达阿拉伯半岛,然后穿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访问了欧洲各大港口及大西洋上的亚述尔群岛,最后又先于大白舰队于10月印日返抵本土)。
舰队在完成了上述活动后便分散到西岸的各船坞中彻底检修,为下一阶段更为漫长的航行作好准备。
完成检修后的各舰重新集结于旧金山。
◆在太平洋上
7月7日,15艘战列舰带着4艘军辅船和医院船"安慰"号离开旧金山,开始了它们的东方之旅。
战列舰"内布拉斯加"号则因水兵中间流行传染性疱疹而被迫进行检疫隔离,暂缓出发,直到15日清晨才赶上了舰队。
舰队先在夏威夷首府檀香山停靠了几天,随后又于22日出发前往新西兰。
这段长达3850英里的航程是大白舰队整个航行中最远的一段路程。
为了考验舰队的连续航行能力,舰队从美属萨摩亚视距以内通过而未停靠补给。
8月9日,舰队抵达了新西兰的奥克兰港,然后又穿过塔斯曼海的冬季风暴向西进发,对毗邻的澳大利亚进行了访问。
舰队在澳大利亚各地停留了大约一个月,先后访问了悉尼、墨尔本和奥尔巴尼等港口。
澳大利亚民众对首次来访的美舰表示了极大的好感,其欢迎之热烈令英国政府吃惊之余,也不免生出了几分醋意和不安。
圆满完成了澳洲之行后,舰队向北穿过龙目海峡和爪哇海,通过婆罗洲和苏拉威西岛之间的望加锡海峡前往菲律宾,舰队中的绝大多数官兵都是首次来到亚太地区,他们津津有味地欣赏着令人耳目一新的亚热带海域的迷人风光。
10月2日,舰队浩浩荡荡地驶进了马尼拉湾。
由于岸上正流行霍乱,舰队取消了一切欢迎活动,并禁止官兵登岸,只是忙于加煤、补给。
10日,舰队急匆匆地再次出发,航向直指此次出访中最重要的目标-日本。
早在3月,日本驻美大使高平小五郎便向美方表示,欢迎大白舰队到日本访问。
罗斯福总统及内阁成员经过慎重的考虑后接受了这一邀请。
值得-提的是,此刻在战列舰"堪萨斯"号和"明尼苏达"号上,各有一位30多年后让日本人痛彻肺腑的年轻军官-海军少尉威廉.哈尔西和雷蒙德.斯普鲁恩斯。
前往日本的航行一共持续了8天,在此期间一直有猛烈的台风相伴,个别舰只的舱面设施出现了破损现象,还有3名水手被狂风从甲板刮落海中,其中两人被救起,另一名水手则消失在太平洋的巨浪中。
18日,辽阔的东京湾出现在舰队前方。
很快,前方出现了前来迎宾的日舰,其数量亦达16艘,可见日方此次接待规格之高,礼仪之庄重。
美舰上的官兵们好奇而警惕地注视着这些日本战舰。
◆访问日本
55年前,马修.佩里准将所率领的东印度舰队4艘蒸汽帆舰组成的"黑船舰队",正是由此地打开了日本的国门。
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批批喷着黑烟陆续到访的西方战舰仿佛是一座座来自海外的仙山,带来了所属国文明、先进、富裕与强大的气息,至于那些穿着漂亮制服、身材高大强壮、精神愉快的军官与水手们,也都仿佛笼罩着光环,个个都是上帝的宠儿。
而自从明治天皇下令全面向西方学习后,上至贵族、高官,下至普通百姓,祟洋之风迅速蔓延,甚至还出现了应鼓励妇女利用白种人来"全面改良人种"的奇谈怪论。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包括外交官员、海员及商人在内的众多西方人来说,日本无异于享乐的天堂。
然而这一次等待全体官兵的会是什么,大家的心里都不大有底。
不知是否有人想起了若干年前,中国的北洋水师在日本访问时的遭遇。
然而此时,美方的16艘战列舰在日本人眼里,恐怕远不止是当年"定"、"镇"二舰那样的"狮、虎"。
尽管刚刚在日俄战争中大捞了一笔(自己只损失了2艘战列舰和几艘旧巡洋舰,却从俄国人手里缴获了6艘战列舰和大批其他舰船),从而一举跃居世界海军排名第四,但由于财力所限,日本海军这2年来只补充了2艘购自英国的战列舰"鹿岛"和"香取",此外还自行设计、建造了2艘颇具威力的"筑波"级装甲巡洋舰。
自建的首批战列舰"萨摩"和"安艺",以及由"筑波"级发展而来的新型装甲巡洋舰"伊吹"和"鞍马"均已下水,而日本第一级真正意义上的无畏舰"摄津"和"河内"虽已完成了设计,但此刻仍未开工。
由于所能建造的战舰数量有限,日本人把每一艘主力舰的设计指标都定得相当高,也不吝于采用最新的设计思想和技术,然而有限的财力却在拖他们的后腿。
比如:
由于采购经费不足,原本打算装备8门12英寸主炮的"萨摩"级战列舰不得不改为4门12英寸和12门10英寸炮混装,结果世界上首级具有统一口径主炮的战列舰之桂冠被英国的"无畏"号摘走。
而"河内"级战列舰的12门从英国进口的12英寸主炮中,也只有4门为新式的50倍径1905型,其余8门仍为旧式的45倍径1904型-同一艘军舰上装备口径相同而型号不同的2种主炮,这真可谓是独一无二的"日本特色"了。
此外,由于缺乏经验和技术,这些自行建造的军舰在设计及建造质量上都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反观美国海军,不仅有2艘新型的"密西西比"级战列舰即将服役,第-艘无畏型战列舰"南卡罗来纳"号(B13-26)也下水在即(时间就在大白舰队抵达日本之后一个星期),而更加强大的"特拉华"级无畏战列舰8个月前也已开工。
受有限的财力、技术及经验困扰的日本海军要想从整体上追上美国海军,至少在短期之内仍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美梦。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解释了后来发生的事情:
从日本政府到民间,原本预料中的冷淡和敌意都像被龙卷风刮得无影无踪。
大白舰队的官兵们后来回忆说,在整个航程中,在日本所受的接待是最热情而隆重的!
大白舰队停泊在了东京以北约20千米的横滨。
抵达后的第3天上午,天皇亲自接见并赐宴招待了斯佩里少将以下的30名级别较高的军官。
次日下午,声名显赫的东乡大将又在新宿御宫花园主持了海军招待会,而此前这个皇家花园只在他率领联合舰队打赢了至关重要的对马海战后为他庆功时才开放过一次。
招待会上,这位平日里威风凛凛的军神被年轻的美国少尉们在恶作剧般的欢呼声中抛向空中。
在抛起东乡大将的美军少尉中,有一位来自新泽西的年轻小伙,名叫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
36年后,他在莱特湾亲率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舰队,彻底击败了狂妄一时的日本联合舰队。
哈尔西后来回忆起这-刻时,心情复杂地说;"如果我们能够预知未来,当时就会把他抛起3次!
"至于民间,整个东京地区到处都飘舞着美日两国的国旗。
当美方官兵在新桥和日比谷公园等处举行阅兵典礼时,受宠若惊地看到道路的两旁挤满了挥舞着小旗、满脸堆笑、如痴如醉的日本观众。
10月25日,圆满完成了访问任务的大白舰队在一片皆大欢喜的气氛中离开了日本。
日方再次出动16艘战舰相送,其中"筑波"、"香取"二舰更是一直陪送到次日方才分手。
27日,舰队分成两部分,战列舰第一、二分队随斯佩里少将返回菲律宾,第三、四分队的8舰则在第三战列舰分队司令艾默里少将的率领下,于30日抵达中国的厦门,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活动。
◆路过中国
在此前的几年时间里,中国先后爆发了粤汉路权之争、抵制美货、连州教案等一系列事件,使美国在华原本较为良好的形象一落千丈。
而大白舰队此来,适逢庚子退款一事获得美国国会及参、众两院通过,感激涕零的清政府对美舰队来访一事非常重视,海军的主力战舰-巡洋舰"海圻"、"海容"、"海筹"、"海琛"和驱逐舰"飞鹰"齐集在厦门,驱逐舰"飞鹰"号出港迎接,军机大臣毓朗(即后来的末代皇后婉容的外祖父)、外务部尚书梁敦彦、当时总理南北洋海军的广东水师提督萨镇冰等高官"结彩楼于演武亭海边",隆重欢迎来访的美舰。
11月3日,萨镇冰还在旗舰"海圻"上设宴款待了来宾。
值得一提的是,军机大臣毓朗此行中曾专门抽出时间,前往鼓浪屿会见美国领事,就居住在菲律宾的华侨回国探亲期限过短、返菲时遭受刁难一事提出交涉。
此事在当时双方良好的气氛中很快便得到了解决。
直至今天,厦门南普陀寺后山还存有纪念大白舰队此行的石碑,碑文曰:
大美国海军额墨利提督座舰"路易森那"号、"乏瑾呢阿"号,"阿海阿"号、"米率梨"号同石乐达提督座舰"喊士肯车心"号、"伊令挪意司"号、"肯答机"号,"凯尔刹臣"号来游厦门。
我政府特遣毓朗贝勒、梁侍郎、松制军、尚方伯,海军萨提督率领"海圻"、"海容"、"海筹"、"海琛"四舰及阖厦文武官绅在演武亭开会欢迎,联两国之邦交,诚一时之盛兴,是则我国家官绅商民所厚望焉!
对厦门的访问结束后,"路易斯安纳"号离队前往香港,送即将退休的艾默里少将去该地搭乘邮轮回国,其余各舰则在第四战列舰分队司令施罗德少将率领下返回菲律宾与本队会合。
11月7日,舰队开始在苏比克湾进行为期19天的炮术训练。
随后,舰队与驻菲律宾的亚洲舰队对调了一千余名官兵,所有的伤、病员仍由医院船"安慰"号运回本土。
◆归航
"大棒"再次磨光擦亮后,舰队开始了其第三阶段的航行。
首站是锡兰(今斯里兰卡)首府科伦坡,当地的英国总督慷慨地向舰队中的官兵们赠送了茶叶-军官每人4磅,水兵每人1磅。
随后,舰队第6次跨越赤道进入了红海,于1月3日抵达了苏伊土运河南端入口处的苏伊土城。
为了让这支庞大的舰队通过,运河不得不对其他舰船临时关闭了4天。
1月7日,舰队的最后一组战舰通过运河,抵达了埃及的塞得港。
此后,舰队解编成几个小队,在3个多星期的时间里分头行动,所到之处包括法国的维尔佛朗什和马赛、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土耳其的士麦那(今伊兹密尔)、希腊的雅典和萨洛尼卡、英属马耳他以及当时属于叙利亚的贝鲁特、利比亚的的黎波里、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尔和摩洛哥港市丹吉尔等地。
值得一提的是,1月11日,"伊利诺斯"号在前往马耳他的途中忽然接到斯佩里少将的电报,告知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刚发生大地震,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美国驻当地的领事夫妇也不幸遇难)和财产损失,少将命令"伊利诺斯"号立即前去协助救灾。
"伊利诺斯"号立即掉转船头驶向墨西拿(位于西西里岛北端)。
此举后来赢得了意大利国王的感谢和高度赞扬。
21日,圆满完成了对各处访问的大白舰队齐集于直布罗陀。
直布罗陀掌握在英国人手中,地处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的战略要冲,是各国舰船在这两个海区之间活动时的必经之地,素有"万国战舰俱乐部"之称。
大白舰队的到来,给港湾中增添了一道来自美国的风景。
经过一番补给和休整,2月6日,大白舰队在离家近14个月后终于踏上了归途。
横渡大西洋的航行对舰队来说可谓是轻车熟路。
17日,舰队和正在大西洋上巡航的另一支强大的美国舰队会合,使大白舰队中又多了"缅因"、"新罕布什尔"(BB-25,属"康涅狄格"级),以及最新式的"密西西比"(BB-23)和"爱达荷"号(BB-24)4艘战列舰。
在接下来的数天里,又有装甲巡洋舰"北卡罗来纳"(ACR-12)和"蒙大拿"(ACR-13)等数舰相继加入,使整个舰队的战舰数量增加到了25艘。
这支刚刚跨越了46000海里之遥的舰队于2月22日风尘仆仆地驶进汉普顿水道时,还有2个星期就将卸任的罗斯福总统亲临迎接。
他在致迎接辞时激动地表示:
"派大白舰队出访,是我此生对和平的最大贡献。
"
◆余音未了
大白舰队的出访,对美国和整个世界来说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从19世纪后期开始,美国已逐步由农业国转变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并于1894年正式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头号工业强国。
工业的不断发加速了生产的积聚和资本的集中过程,使美国迅速地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此时美国西部已经开拓完毕,拉丁美洲已成了它的后院,加勒比海成了它的内湖。
浑身旺盛的精力无从宣泻,美国的目光开始盯向遥远的世界。
正如罗斯福所说的:
"如果我们要真正成为伟大的人民,就必须满怀信念,努力争取在世界上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支可以全球行动的海军是必不可少的。
大白舰队这次近似实战状态下的远航正是对自己战舰的续航力、机械的可靠性以及舰员的素质和耐受力的一次实际检验。
检验的结果十分成功,于是美国正式地从地区强权转变为世界性的大国,加入了世界列强的俱乐部。
此次航行也是一次"胡萝卜加大棒"的美国式的外交活动。
舰队所经之地,到处都受到热情的欢迎和接待。
这些外形如同白天鹅般优美、却又拥有异乎寻常的毁灭能力的战舰仿佛带来了新大陆年轻、骄傲、强大而又自信的清新气息,同时也俨然成了美国的缩影,其形象从此在各国民众的心目中扎下了根。
而各国政府对该舰队的印象同样极其深刻:
对南美各国来说,该舰队无疑是美国对使它们远离欧洲列强的门罗主义的再次强调和保证,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则开始认真地把美国当成使它们免遭日本侵略的主要保障,至于欧洲旧大陆上的老牌列强,自然也不会放过拉拢美国这一国际政治格局中新兴力量的机会;而在日本,其舆论界和民间团体中一度流行的那种沸沸扬扬的反美情绪消失了。
当年的11月30日,日本驻美大使高平小五郎与美国国务卿罗脱在华盛顿迅速缔结了维护太平洋地区现状的《罗脱-高平协定》
此外,大白舰队的出访对美国海军日后的建设也有着不小的影响。
它成功地唤起了本国民众及政客们-特别是西岸那些曾对海军建设漠不关心、对造舰拨款指手划脚,现在却又因其轻率和傲慢的排日举动而将自己的所在地置于日本人的敌意和恐吓之下的参、众两院议员们-对海军的热情和支持。
海军自身还利用这次远航机会测试了一些新的技术和设备,比如在当时刚刚兴起的无线电通信。
整个舰队以"俄亥俄"号为通信中枢,在各主要战舰上一共装设了24套无线电发射/接收机,并为各舰规定了各自的无线电呼号。
在航行途中,舰队除了与本土进行通讯,还和各个国家的无线电爱好者进行了广泛的联络。
尽管舰队返回后,这些无线电设备都被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