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辨析材料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3715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3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辨析材料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辨析材料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辨析材料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辨析材料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辨析材料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辨析材料题.docx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辨析材料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辨析材料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材料辨析材料题.docx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辨析材料题

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

材料二  《宋书》这样描述江南:

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

(2)材料二反映的情况和材料一相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

简要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江南地区的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4)从江南地区变化的原因中,你认为对我们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答案】

(1)经济落后;贫穷;尚未得到开发。

(2)变化:

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

原因:

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3)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4)大力引进人才和科学技术;保持安定的环境;民族关系融洽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内容“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可以看出当时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是:

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也很低。

(2)依据材料一“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可得出当时经济荒凉落后;材料二“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可以知道,宋时江南地区经济已得到发展,变得很富庶;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工具,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再加上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所以江南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气候地理原因有:

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

(3)依据课本所学,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江南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北方战乱,导致了人口的大量南迁,人口的南迁为南方的开发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从而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4)围绕“我们要大力引进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保持安定的环境;民族关系融洽等等”作答。

发展经济应该大力引进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保持安定的环境。

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告诉我们,安定的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先进技术的传入和使用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

点睛:

(1)问理解材料一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2)问理解材料二的内容与材料一对比得出答案,材料二反映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结合所学,可确定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3)问依据课本所学,理解是关键,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财政收入依靠东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4)问围绕“我们要大力引进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保持安定的环境;民族关系融洽等等”作答。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战国时期,那时还没有发明火药,也没有更多的先进工具。

要把大山劈开,就只能依靠钢钎和石锤旷日持久地凿打。

李冰想出了一个奇妙的方法。

决定对岩石使用火烧水浇的方式。

公元前256年,历时十四年之后,世界水利史上的“惊世之作”建成竣工。

开始了它对四川平原持续至今的影响……水通过宝瓶口持续稳定地流入成都平原,灌溉的便利使辽阔的乡村五谷丰登。

人们在栽种粮食的同时,还利用多余的水来蓄塘养鱼。

水又作为动力带动水轮水磨和水碾用来加工各种农产品。

农业不断发展,手工业也得以繁荣。

盆地之内犹如天之府库,物资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被世人誉为天府之国。

以至于后世的历代王朝都把成都平原视为重要的战略和粮食基地

——摘编自《世界遗产在中国》解说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惊世之作”指的是哪一项工程?

(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

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

(1)都江堰。

(2)论述示例:

观点:

创新推动社会发展论述:

材料讲述了战国时期,在没有发明火药和更多先进工具的情况下,秦国李冰想出一个奇妙的办法,通过对岩石使用火烧水浇的方式,历时14年建成都江堰。

都江堰成为世界水利史上的惊世之作,它使四川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至今仍然发挥作用。

这充分说明创新的重要,创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选用粗布、麻头作为造纸的原料,大大降低了造纸的成本。

使纸这样的书写材料得到广泛的传播,推动了中华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结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灵魂。

青年学生应努力培育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利用创新推动社会的发展。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内容“李冰”“公元前256年,历时十四年之后,世界水利史上的惊世之作建成竣工。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惊世之作”指的是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观点从材料内容中归纳,符合题意即可。

如:

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再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来举例论证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创新促进社会发展的史实,如都江堰的建造、造纸术的发明等,最后要注意扣题,写出结论即可。

3.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

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答案】【参考范文】发明与交流

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磁石指南的特性。

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

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水罗盘)。

由于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宋朝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元朝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当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40多个。

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为历史小论文。

考查学生综合写作的能力。

要写好历史小论文,必须做到观点明确、清楚;论据要选择能证明论点的典型史实;论证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根据图一的水罗盘和图二的元朝交通路线图,结合所学可知由于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宋朝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所以图片反映的是发明与交流的关系。

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磁石指南的特性。

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

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水罗盘)。

由于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宋朝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元朝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当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40多个。

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论》第1卷第13章写道:

“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海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

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1)结合所学,材料中所说“磁石”指的是什么?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

(1)指南针。

(2)观点:

中国的古代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论述:

中国古代众多科技发明的产生和传播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例如:

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传到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指南针的应用则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领先世界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是古代中国人智慧的结品,促进世界文明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磁石“指的是指南针;指南针的发明传播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欧洲新航路的开辟准备了条件。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根据材料中“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可以归纳出论点是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对世界的贡献或者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可在围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古代科技发明进行论述,列举具体的史实,史论结合,层次清晰。

5.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宋代时期,中外交往主要依靠海路,那时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

“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材料三: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

(3)材料三中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哪一地区?

【答案】

(1)经济重心南移

(2)市舶司

(3)四川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

“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2)依据材料信息: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收入颇丰,以至于宋高宗说:

“司舶之利最厚,若措施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可知,为鼓励海外贸易,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在宋代,随着商业的繁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金属铸币不能满足商业的需要,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评价一

“贼臣杨镐、袁崇焕先后卖国。

—(明)朱舜水《朱舜水集》

评价二

“袁崇焕……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

彼时主昏政暗(君主昏庸政治黑暗)……深可悯恻(哀怜)。

—《清高宗(乾隆帝)实录》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为袁崇焕立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不同时期人们对袁崇焕的不同评价。

(3)请以“袁崇焕之我见”为主题写一篇小议论文。

(要求:

标题自拟,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字数不少于150字)

【答案】

(1)原因:

建立军功(抗金有功或保卫边疆安全)。

(2)评价:

①袁崇焕咎由自取,卖国。

②袁崇焕忠君爱国,被冤枉。

(3)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信息“力挫后金军,解围京师”“率军抵抗后金屡获大捷”,可以看出,为袁崇焕立祠的原因是建立军功(抗金有功或保卫边疆安全)。

(2)依据材料二评价一“袁崇焕先后卖国”,评价二“尚能忠于所事”,可以看出,人们对袁崇焕的不同评价有①袁崇焕咎由自取,卖国。

②袁崇焕忠君爱国,被冤枉。

(3)按照要求写作,注意标题自拟,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字数不少于150字。

标题可以是:

我眼中的袁崇焕。

袁崇焕抗金有功,保卫边疆安全,是忠君爱国的英雄。

袁崇焕没有卖国,是被冤枉的。

【点睛】

(1)

(2)属于同一类型,都是要求依据材料回答。

解答时,就紧扣材料,找到关键语句,译为现代汉语,概括回答即去掉不必要的字句即可。

(3)此题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

解答时,按照要求写作,做到标题自拟,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字数不少于150字。

注意有理有据,提出观点,给出证明。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常引用古人的话: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太宗曾对公卿说: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借忠臣。

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

在他统治期间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

(2)材料二反映唐太宗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举出一个敢于直言的“忠臣”。

(3)材料三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举一例史实说明他是这样做的。

【答案】

(1)民本思想;“贞观之治”。

(2)知人善任,虚心纳谏;魏征。

(3)唐太宗时期,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这体现了唐太宗重视人民力量伟大的民本思想。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2)由材料二“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籍忠臣”可知,唐太宗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他重用善于进谏的魏征,魏征先后向他进谏二百多次,受到唐太宗的器重。

(3)依据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之如一”可知,材料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时期,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加强了唐和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密切了唐与吐蕃之间经济文化的联系。

8.小作文。

图片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每一幅图片都在向我们述说一段历史。

根据图片所反映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写120字左右的小短文。

(要求:

史实正确,反映图片之间的联系。

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答案】题目:

宋代商业的繁荣;论述:

宋代商业尤为发达,当时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画《清明上河图》真实形象地再现了开封作为商业城市的繁华景象。

临安人口超过百万,店铺林立,有早市和夜市,国内外商客往来不绝,货郎走街串巷,宋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重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纸币会子出现。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解析】

【详解】

本题是一个小论文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和论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只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即可。

仔细观察题干四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当时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画《清明上河图》描写了北宋首都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北宋都城开封,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清明上河图》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人物栩栩如生,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跃然纸上,真实形象地再现了开封作为商业城市的繁华景象,临安人口超过百万,店铺林立,有早市和夜市,国内外商客往来不绝。

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纸币会子出现。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9.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为中心,北抵,南至,全长2000多千米。

A.洛阳

B.涿郡

C.余杭

【答案】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故上框填B,中框填A,下框填C。

10.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5世纪,中国皇帝发动了七次大规模的远洋探险,远航船队历经东南亚、印度、波斯湾和东非的多个港口。

(1)材料中所叙述的事件发生于中国哪个朝代哪个皇帝时期?

(2)当时率领船队七次远航的是谁?

他所率的船队最远到达哪里?

(3)请谈谈你对这次远航的认识。

【答案】

(1)明朝明成祖

(2)郑和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3)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明朝明成祖时期派郑和七次下西洋。

(2)根据所学可知,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3)根据所学可知,对郑和远航的进行评价即可,如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等,言之有理即可。

11.

就现在所知,除中国以外,有关罗盘的记载,最早并非见于波斯和阿拉伯文献,而是英、法文献。

1195年,英国的亚历山大•内卡姆在《论物质的本性》这部著作中,在欧洲首次论述了浮针导航技术。

他提到的航海指南针最初也是用在阴沉的白天或黑暗的夜间,分辨航向。

波斯人穆军默德•奥菲编写的《故事大全》,讲述磁性的指南鱼,已是1230年左右的事。

显然,这是中国指南针西传的早期记载之一。

指南针的传入欧洲,为欧洲日后的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前提。

﹣﹣搞编自何芳川、万明:

《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罗盘针的发明时间。

(2)根据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证条理请楚)

【答案】

(1)北宋。

(2)观点:

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

论述:

北宋发明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前提。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信息“……波斯人穆军默德•奥菲编写的《故事大全》,讲述磁性的指南鱼,已是1230年左右的事。

显然,这是中国指南针西传的早期记载之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罗盘针的发明时间是北宋。

(2)依据材料信息“就现在所知,除中国以外,有关罗盘的记载,最早并非见于波斯和阿拉伯文献,而是英、法文献。

1195年,英国的亚历山大•内卡姆在《论物质的本性》这部著作中,在欧洲首次论述了浮针导航技术。

他提到的航海指南针最初也是用在阴沉的白天或黑暗的夜间,分辨航向。

波斯人穆军默德•奥菲编写的《故事大全》,讲述磁性的指南鱼,已是1230年左右的事。

显然,这是中国指南针西传的早期记载之一。

指南针的传入欧洲,为欧洲日后的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前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发明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前提,故可以提炼观点为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

12.一提起中国古代的科学发明,人们往往马上就会想到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这四大发明无疑是极其伟大的,它们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曾经起过巨大的影响。

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质地优良、方便而又经济的书写材料,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保存、传播、延续和发展。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西传,则成为促进欧洲近代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的有力杠杆。

英国著名科学家、哲学家弗·培根认为,“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第一种(按:

指印刷术)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按:

指火药)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按:

指指南针)是在航行方面;并由此又引起难以数计的变化来,竟至任何帝国、任何教派、任何星辰对人类事务的力量和影响都仿佛无过于这些机械性的发现了。

”而四大发明毕竟是中国科技文化史上很小的一部分,仅仅知道四大发明,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史还是远远不够的。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科技文化史,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是极其光辉灿烂的,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一直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对于整个世界的文明进化作出过杰出的贡献。

英国科学史家贝尔纳说,中国“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

——夏鹏翔《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1)请写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谁?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以“科技”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

(1)毕昇。

(2)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宋代发明的指南针被运用于航海之上,极大的推动了中国航海事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指南针的改进给航海业带来划时代影响,指南针传入欧洲后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印刷术传入欧洲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当时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火药传入欧洲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

一个活字可以重复使用,保存方便,活字印刷术节省雕版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奠定了近代印刷术的基础,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要早四百多年。

(2)宋代的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论述:

由材料中的内容可以归纳出,宋代的三项科技成就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指南针的改进给航海业带来划时代影响,指南针传入欧洲后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印刷术传入欧洲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当时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火药传入欧洲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

【点睛】

此题注意识记中国古代发明对世界历史的重大影响。

指南针的改进给航海业带来划时代影响,指南针传入欧洲后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北宋毕昇发明的印刷术传入欧洲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当时欧洲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火药传入欧洲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材料二: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材料三:

中国还同意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国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双方同意。

(1)材料一中“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哪一历史?

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2)材料二出自哪一条约?

它是哪一年签订的?

(3)材料三中这一条款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答案】

(1)鸦片战争,近代史的开端。

(2)《南京条约》。

1842年。

(3)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中国若要变动关税,须经英国同意,英国取得了协定关税权。

【解析】

【详解】

(1)据材料一“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可知,“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的是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后,中国由一个封建国家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依据材料二“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分析可知,材料二出自《南京条约》,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3)依据材料三“中国还同意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国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双方同意”可知,这一条款的主要影响是材料一中这一条款的主要影响是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中国若要变动关税,须经英国同意,英国取得了协定关税权。

14.阅读材料,辨析作答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1)写出材料中鉴真“航东海”的目的地。

(2)小历认为,鉴真东渡,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小历的看法是否正确?

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日本。

(2)不正确;理由:

鉴真东渡,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小历的看法不正确。

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玄奘西行,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为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