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23648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农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农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农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农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

《农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docx

农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

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要

1.1项目背景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及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改善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决策。

“十一五”以来某某县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积极部署,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结合实地,不断深化对县情的认识,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农业产业化进程,使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发展。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对于启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赋予了新的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了2009年经济工作取得的成就,分析研究了2010年经济工作面临的形势严峻挑战,会议要求2010年继续巩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名增收的基础,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引导农业生产机构调整,提高种粮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

今年,省委省政府从我省严酷的自然条件出发,启动实施新增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战略,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是全省25个梯田建设重点县责无旁贷的重要职责。

加强以梯田建设为主的农业基础地位,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

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及其它主要农产品供给;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推进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推进生态建设,改善生存环境,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机制创新,盘活社会资金,吸引更多资金投向农业,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为有效解决民生问题奠定基础,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强农惠农政策的具体体现。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是某某发展社会经济的良好机遇,是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全县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县委、县政府对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决心大、信心高。

本次中低产田改造工程使现有的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基本农田面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差、耕地保水保肥能力弱、水土流失严重等不利农业生产的状况,解决粮食单产不高、总产不稳、农民生活水平低等问题,把国家“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落到实处。

某某回族自治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少数民族国扶贫困县,农业基础条件差,农业结构单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低,是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

严重的水土流失是造成坡耕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而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是没有治理的坡耕地。

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在从根本上控制水土流失,减少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改变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打造基础平台,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某某县位于##省东南部,市东北部。

东接省陇县,南邻清水县,西连秦安县,北与市庄浪、华亭县接壤。

地理位置为东经105°54′至106°35′,北纬34°44′至35°10′。

全县东西长62km,南北宽48km,总面积1311.7km2。

地处六盘地槽与陇西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属黄河中游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平均海拔2011.4m,最高2659m,最低1486m,相对高差1173m。

全县水土流失面积972km2,占全县总面积的74.1%,项目区所在黄河流域渭河支流、葫芦河的上游,境山峦起伏,沟壑纵横,自然地貌主要有黄土梁峁沟壑山地和河谷阶地和峡谷。

总面积中,耕地占34.7%。

土壤主要有绵土,黑垆土,红土,淀土,黑土等,土壤养分含量氮不足,钾有余,磷奇缺,肥力较差。

光热资源较为充分,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9.3mm,林草覆盖率为21.6%,水资源比较短缺,地表水全为自产。

某某县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涉及某乡的山村,该区域坡耕地面积大,产量低而不稳,水土流失严重,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干旱是制约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兴修水平梯田,防止水土流失,发展农田灌溉,推广以双垄全膜覆盖技术为主的旱作科技种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田路配套建设,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项目区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

综合分析该区域地理位置和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市场、交通基础状况,均具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基本条件。

在该区域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政策,符合党中央、国务院侧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方向和农业向优质、高效、低耗发展的产业政策,符合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新增500万亩梯田建设工程战略部署和《##省500万亩梯田建设规划(2009-2012年)》要求,某某县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符合乡情民意,对推动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2项目围、规模、容与工期

项目围涉及某乡的山村,全村有3个自然村,总土地面积1.96km2,项目区涉及山村的2个自然组共有320户,1220人,区域总面积1.34km2。

改造中低产田0.12万亩。

建设容涉及水利、农业、林业、科技推广四个方面。

项目区灌溉面积为400亩,全为提灌灌溉。

主要工程包括:

兴修水平梯田1200亩,新建机电井1眼,埋设输水管道5.8km,架设输变电线路0.3公里,修建100m3高位蓄水池1座,改造新建机耕路5.0公里,营造防护林40亩,技术培训400人次、推广全膜双垄沟播和配方施肥农业实用技术2项400亩。

项目建设期为一年。

1.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共需投资160万元,其中水利措施投资57万元,农业措施84万元,林业措施12万元,科技推广措施2万元,其它费用5万元(主要为项目管理费及前期费等,按总投资的3.5%计)。

总投资中省财政投资100万元,地方配套40万元,其中市级财政配套20万元,县级配套20万元,农民自筹(以劳折资或以物折资)20万元。

1.4效益目标

项目建成后,可提高灌溉水利用率,改善灌溉面积400亩,年新增加蔬菜产量1.7万kg,新增粮食产量1.46万kg,新增种植业总产值33.7万元,农民收入增加总额25.3万元。

1.5组织领导和管理

县上成立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的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项目涉及的县财政局、水利局、水保局、交通局、农业局、林业局、某乡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对项目实施进行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

某某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为项目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组织实施,在项目涉及的某乡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并确定专人具体负责项目实施,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项目村山村成立项目执行小组,筹集自筹资金,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占地、青苗补偿等有关问题,落实项目建后管理措施。

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成立村级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形成多管齐下的项目管理和质量监督体系。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某某县地处六盘山地槽与陇西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属黄河流域渭河一级支流葫芦河与牛头河的上游。

项目区处在本县西南部,区域总面积1.34km2,由梁、峁、坡、沟相间构成,多年平均降雨量597.8mm,平均气温7.6℃,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带。

项目区涉及某乡的山村,总人口790人,现有耕地1380亩,耕地中基本全为坡耕地。

2009年底该村农业总产值138.3万元,人均纯收入1270元。

该区域坡耕地集中,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源条件好,交通便利,是最适宜于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的区域。

2.1自然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围

某某县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处在本县西南部,某乡的西北部,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山副区。

地理位置为东经106°′″至106°′″,北纬35°′″至35°′″。

该项目区处在清水河的上游,为清水河二级支沟,为渭河流域一级支流葫芦河的一级支流。

2.1.2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处某某县西南部,为陇西黄土高原区,基岩由下古生代牛头河的变质岩系组成,上覆盖第三纪红层和第四纪马兰黄土,紫红色岩层为中生代的变质砂岩,到第四纪成为沉积石灰岩黄土(午城黄土),有大量的石灰结构和红土相间。

项目区属黄河中游黄土梁峁丘陵沟壑区,位于六盘山南沿地段,平均海拔1713.1m,整个地形东南高,西北低,呈倾斜状,海拔最高1814m,最低1576.3m,相对高差237.7m,境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为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

项目区隶属清水河流域,为葫芦河的一级支流,渭河的二级支流。

项目区地貌主要为黄土梁峁沟壑山地,属中度切割的黄土梁状,土层相对较厚,以黄土为主大部分面积为农耕地。

2.1.3水文气象

根据某某县气象局1957~2008年多年实测气象资料,项目区气象、水文特征为:

项目区属典型的大陆季风性气候。

干燥度为0.62~1.01之间,属暖温带半干旱过渡带。

多年平均气温为7.6℃,最高31.7℃,最低-20.6℃,蒸发量1409.5mm,≥10℃的活动积温2586℃,稳定期152天,无霜期163天。

太阳辐射总量为500.6KJ/cm2,年日照时数2080h,年生理辐射244.6KJ/cm2,目前太阳光能利用率为0.16~0.26之间。

按目前的耕作和生产水平看,其光能利用率很低,通过坡耕地整治,粮食增产潜力较大,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多年平均风速为2.9m/s,最大24m/s,且多为西北风,冬春季较频繁。

表2-1项目区气象特征表

气温(℃)

≥10℃积温(℃)

年日照

时数(h)

无霜期

(d)

总辐

射量

(KJI/cm·a)

大风

日数

(d)

平均

风速

(m/s)

7月

平均

1月

平均

平均

19.6

-5.0

7.6

2586

2080

500.6

34

2.9

由于项目区的地貌特征所定,区域多为粘土,渗透系数小,补给条件差,含水层薄,沟谷黄土底部的泉水量小,河谷川区渗透性强,地下水位浅,含水丰富,主要靠河水补给。

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7.8mm,最大达826.4mm(2003年),最小409.4mm(1972年),降水适量不适时,时空差异大,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雨量的59.3%,且多以大雨、暴雨出现,历时长,强度大,对农业生产有较大影响。

其特点是夏秋多雨,春冬干旱少雨,20年一遇3~6h最大降水量为72.3mm,10年一遇3~6h最大降水为53.4mm。

表2-2项目区降水特征表

年降水量(mm)

10年一遇3~6h最大降水量

(mm)

20年一遇3~6h最大降水量

(mm)

汛期

降水量

(mm)

多年平均暴雨次数

(次)

最大

最小

多年

平均

年份

年份

826.4

2003

409.4

1972

597.8

53.4

72.3

397.1

5

2.1.4土壤、植被

项目区受地形条件的影响,气候、植被、土壤等因为垂直差异性较大,自然土壤类型较为复杂。

土壤有绵土、黑垆土、红土、淀土、黑土、潮土、褐色土、灰褐色土、沼泽土等10个类型。

对土壤养分化验分析,肥力较差的有:

黄绵土、白鸡类土,红土、红砂土、红板土、黄红土、黄板土、白青杂土等。

肥力一般有:

麻鸡类土、黑红土、黑黄绵土、黄淀土、黄淀砂土、黑砂土、黑淀土、黄鸡类土等。

项目区主要以绵土类、黑垆土类为主,红土类分布较少,主要在沟谷地段,沼泽土分布在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