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2509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docx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docx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风雅颂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部分,合称十五国风。

“国风”,就是列国的土风歌谣,共有诗一百六十篇。

“雅”是正声,即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王畿一带的音乐;大、小雅即是周王室的乐歌,现存《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

“颂”是祭祀歌曲;《周颂》、《鲁颂》、《商颂》共四十篇。

赋比兴

赋、比、兴,是儒者根据《诗经》艺术所总结归纳出来的三种表现方法。

其中赋是铺陈其事而言之的意思,为赋诗行文中最常用的一般方法。

比: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拟的意思。

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也就是一首诗或者一章诗的开头或起情之辞。

四家诗

《诗经》经秦火后,至汉复传,传诗者共有四家,即齐、鲁、韩、毛。

齐人辕固所传的叫齐诗,鲁人申培所传的叫鲁诗,燕人韩婴所传的叫韩诗,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传的叫毛诗。

齐诗,韩诗,鲁诗同属今文学派,毛诗属古文学派。

三家诗

指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所传的“齐诗”、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三个解说《诗经》含义的学派,同属今文学派。

西汉时曾为三家设学官(博士)。

现均已亡佚,仅存《韩诗外传》。

“今文”中的文是指记载经典所使用的文字。

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

楚辞

楚辞是公元前四世纪到三世纪之间由楚国屈原等人在民间歌谣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而成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

它的句法参差交错,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调,篇幅也较长,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因为“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离骚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全诗373句,2477字。

诗人在这首长诗中,以浪漫奇特的构思和深沉悲愤的激情,结合自己的身世遭际,塑造了一位血肉丰满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现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和卓越精湛的艺术。

诗中的主人公是现实中诗人的射影,而《离骚》一诗正可看作诗人的自叙传。

屈宋

屈宋,是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和辞赋家宋玉的合称。

屈原,名平,是骚体的开创者,是中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代表作有《离骚》、《九章》、《九歌》等。

宋玉,又名子渊,相传是屈原的弟子,以辞赋著称,代表作有《九辩》、《登徒子好色赋》、《高唐赋》等。

汉大赋

汉大赋兴起于汉初,衰落于汉末,历时四百多年,是汉赋的典型形式。

汉大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用反复问答的问答体形式,以铺叙渲染帝王、贵族生活为手段,以微刺帝王、贵族淫奢为旨归,结构宏大,铺陈渲染了大汉帝国无可比拟的气魄与声威。

主要代表人物有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等,代表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等。

骚体赋

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在形式上也与楚辞接近,常用带有“兮”字的语句,所以称为骚体赋。

骚体赋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代表作是贾谊的《吊屈原赋》、《服鸟赋》,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等。

新体赋

新体赋,即散体大赋,是汉初由骚体的楚辞演化而来的一种用韵散文。

新体赋在内容上主要是对帝王的歌功颂德,劝百而讽一;形式上则改变了楚辞多用虚词、句末多用语气词的句式,进一步散体化,专事铺叙。

其根本特征就是以铺张为能事,以适应统一帝国的需要。

抒情小赋

赋体文学中最有生命力和价值的一类。

抒情小赋篇幅短小,抒情性强,题材广泛,形式灵活多样。

语短情长,辩丽可喜,更具可读性。

代表作是扬雄的《逐贫赋》、张衡的《归田赋》等。

汉赋四大家(马扬班张)

汉赋四大家,指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司马相如,西汉中期人,字长卿,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等。

扬雄,西汉后期人,字子云,代表作有《甘泉赋》《逐贫赋》等。

班固,后汉前期人,字孟坚,代表作有《两都赋》等。

张衡,后汉中期人,字平子,代表作有《二京赋》等。

 

文章西汉两司马

西汉文坛的文学形式主要是散文和赋,当时散文以司马迁成就为最高,赋以司马相如成就为最高,故名。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列“司马相如和司马迁”为一篇,并说:

“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著有《史记》。

司马相如,字长卿,代表作有《子虚赋》《上林赋》等。

史记

《史记》,又称《太史公书》,西汉司马迁著。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

鲁迅评论《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汉

《史记》《汉书》的并称。

《史记》,又称《太史公书》,西汉司马迁著。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

《汉书》,又称《前汉书》,班固著。

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乐府

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其特点为: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歌词最为完备的一部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

在这部书中,他将乐府歌词分作十二大类,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现存100卷,共5000多首。

古诗十九首

“古诗”是指汉代难以确定绝对创作年代的佚名五言诗。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昭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

《古诗十九首》的共同主题是咏叹人生不幸、哀愁和苦闷,是汉末乱世的人生咏叹调。

 

“苏李诗”

苏李诗,是西汉苏武、李陵二人诗体的合称。

托名西汉苏武、李陵赠答的若干首五言古诗,今存10多首。

其中李陵《与苏武三首》、苏武诗四首最早见于萧统《昭明文选》“杂诗”类,列次《古诗十九首》之后,是较完整的一组,通常举为“苏李诗”的代表作。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乐府民歌五言叙事诗中独有的长篇,也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

全诗五百五十三句,最早著录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中,题曰《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残酷无情与严重罪恶,歌颂了汉末乱世青年男女忠于爱情、追求理想生活的反封建反传统反礼教的斗争精神。

建安风骨

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表现出一股昂扬奋发的时代感,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三曹

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称。

因他们父子兄弟间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都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

曹操,字孟德,代表作有《短歌行》、《观沧海》等。

曹丕,字子桓,主要作品有《燕歌行》、《与吴质书》等,并著有《典论•论文》一书。

曹植,字子建,其名作有《白马篇》、《洛神赋》等。

 

七子

指建安年间居住在魏都邺中的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祯七人。

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

孔融,字文举,代表作有《与曹操论禁酒书》、《杂诗》等。

陈琳,字孔璋,代表作有《饮马长城窟》等。

王粲,字仲宣,代表作有《七哀》、《登楼赋》等。

徐干,字伟长,主要著作是《中论》。

阮瑀,字元瑜,代表作有《驾出北郭门行》。

应玚,字德琏,代表作有《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刘祯,字公干,代表作《赠从弟三首》等。

 

王刘

“建安七子”中王粲、刘桢的并称。

王粲为“七子”之冠;刘桢的五言诗也极受时人推崇。

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

“自陈思以下,桢称独步。

”故后人常把他们并举。

清人宋长白《柳亭诗话》卷二十六:

“建安七子,子建之外,独数‘王、刘’。

”王粲,字仲宣,代表作有《七哀》、《登楼赋》等。

刘祯,字公干,代表作《赠从弟三首》等。

正始之音

“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

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

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后世将正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正始文学也称为“正始之音”。

嵇阮

“嵇阮”是嵇康和阮籍的合称。

二人在政治方面都不与魏国当权者合作。

在文学创作方面上,嵇阮继承了建安文学的传统,就此形成了洒脱、浑朴、含蓄的风格。

嵇康,字叔夜,代表作有《幽愤诗》、《与山巨源绝交书》等。

阮籍,字嗣宗,诗歌代表作有《咏怀诗》八十二首,散文有《大人先生传》等。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即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人的合称。

他们谈玄说道,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蔑视权贵,行为旷达,寄情山水,肆意饮酒,与礼教相对抗。

嵇康,字叔夜,代表作有《幽愤诗》和《赠秀才入军》。

阮籍,字嗣宗,代表作有《咏怀诗》八十二首。

山涛,字巨源,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辑本。

向秀,字子期,代表作有《思旧赋》。

阮咸,字仲容,代表作《与姑书》。

王戎,字濬冲。

刘伶,字伯伦,代表作品《酒德颂》。

太康体

西晋时期一种诗风,或一种诗体。

“太康”为西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

“太康体”之名,始见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

其特点是辞藻华丽﹐偏重技巧,模拟古人有余,创新精神不足。

主要代表人物为潘岳、陆机和左思。

潘江陆海

“潘陆”是潘岳和陆机的并称。

二人是西晋太康诗风的代表作家。

钟嵘在《诗品》中说道:

“余尝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二人作品的共同特征是讲究辞藻偶对,风格华艳绮丽。

潘岳,字安仁,代表作有《秋兴赋》、《悼亡诗》等。

陆机,字士衡,代表作有《赴洛道中作二首》、《文赋》等。

《咏史诗》(《咏怀诗》)

“咏史”是古典诗歌中一个传统的题材,自班固作《咏史诗》以来,文人多有所作。

但历来的“咏史”之作多就史言史,不涉时事,而且往往一事一咏。

左思的《咏史诗八首》名为“咏史”,实则“咏怀”,一篇诗作也不见得专咏一事。

诗中借古人旧事,抒写自己的胸襟怀抱。

洛阳纸贵

洛阳纸贵,用以比喻一些作品的风行一时,广为流传。

出自晋朝人左思写《三都赋》的故事。

左思写的《三都赋》发表后,时人不以为然,于是他又请张载、皇甫谧等“经学洽博,才章美茂”的专家,为他这篇赋或作序,或作注,当代权威的“炒作”终于使其赋火爆起来——京师人争相买纸传抄,以致纸价为之暴涨。

“洛阳纸贵”一语便从此流传开来。

田园诗

陶渊明在委运任化、顺应自然的人生观指导下所作的诗歌,被后人视作田园诗。

田园诗作品吟咏了远离市井尘氛的田园风光,表现了农村生活的恬静安谧,讴歌了正统观念所鄙视的农业劳动。

其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诗并记》等。

田园诗派

田园诗派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流派,最重要代表人物为东晋诗人陶渊明。

古往今来,陶渊明的诗作及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田园诗,它自成流派、一直影响后世诗人创作的发展。

陶渊明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来源于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深切感受,有的接近于口语,有的近似歌谣:

有的直抒胸臆,直接表明了作者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毫不缺管色彩,给人一种清新、淳美的感觉、诗情画意的感受。

《形影神》

《形影神》是陶渊明创作的一组诗,其契机源于公元4世纪末5世纪初政教、僧俗之间的一场辩论。

其主旨是灵魂深处的自我较量。

陶渊明以“形影神”为题作诗,乃是借他人之酒杯,浇释自己的心中之块垒。

块垒指面对生死的困惑、彷徨和求索。

《形影神》不仅是诗人灵魂苦斗的自我写照,而且是他终老未休的灵魂苦斗的兆示。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一篇自传,其格调平和散淡,该文中的“不”,正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人格的向往与坚持,使得文章显得与众不同,读来生动活泼,很好地表达了陶渊明平淡自然的境界。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辞》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一篇散文,该作代表了田园诗的最高成就。

《归去来兮辞》作于陶渊明决计告别官场、归隐田园之际。

赋前有小序,说明了他踏上仕途的理由和辞官归隐的原因,赋的正文则以流畅清丽的语言,音调和谐的节奏,抒发了归田后的喜悦心情。

通过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劳动生活的歌颂,抒写作者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表达了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

它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是当时的黑暗社会的鲜明对照,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吴歌

吴歌就是吴声歌曲,为吴地流行的歌曲,大约产生于东吴时代,东晋以后蔚成风气,刘宋时更为盛行。

今存的吴歌主要有《子夜歌》四十二首、《子夜四时歌》七十五首、《华山畿》二十五首、《读曲歌》八十九首等。

这类民歌内容多写男欢女爱,相思苦恋。

西曲

西曲,就是荆楚西曲,即长江中游流域西部地区的歌曲。

它产生的时代后于“吴声”,而且在流行的过程中受到了“吴声”的同化。

今存的西曲142首,其内容主要写贾客船家、商女舟娘的离死别绪、蜜意柔情。

永明体

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是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讲究偶对,篇幅短小(以八句型、四句型为主)的一种五言诗模式。

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

对近体诗格律的形成准备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宫体诗

指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到陈后主这段时期中以宫廷为中心的诗歌。

宫体诗主要内容是吟咏女性、情恋,格调绮艳超丽,基本倾向是喜用四句五言诗型、注重偶对及七言、杂言的新韵式。

代表人物有萧纲、萧衍、鲍照等。

《木兰诗》

《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收载于郭茂倩《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中,是一首抒情色彩极为强烈的长篇叙事诗。

长诗塑造了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英雄形象——木兰。

这位心地善良的少女,代父从军,杀敌卫国,体现了民众勇敢、果决、聪颖、纯洁、质朴的品质,展现了爱家爱国、爱和平、爱乡土的精神。

《敕勒歌》

《敕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鲜卑族间流传的一首民歌,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大草原游牧生活的生动画图,苍凉雄浑,淳朴遒劲,历来广为传颂。

《敕勒歌》属翻译成汉语的译作,在中国翻译史上具备自己的历史地位。

《西洲曲》

《西洲曲》收载在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中,是吴声西曲中最成熟、最精致的一首民歌。

这首歌以连珠格的勾连句法叙写女子的四季情思,情感低回婉转,语句畅达流丽,节奏铿锵有致,是一首颇有艺术魅力的抒情诗。

山水诗

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

刘宋时期,“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谢灵运以大量诗作吟山咏水于前,南齐的谢朓模山范水继之于后,何逊、阴铿等又屡屡以写景佳构从旁呼应,他们“理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

情必极貎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形成了去玄言化的山水诗。

元嘉三大家

元嘉是刘宋文帝的年号。

元嘉三大家指的是南朝时期活跃在文坛的三位诗人:

谢灵运、颜延之、鲍照,他们在注重描绘山川景物、讲究词藻的华丽和对仗的工整方面有相互类似之处,被称为“元嘉三大家”。

谢灵运,代表作有《登池上楼》、《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等。

颜延之,字延年,现存诗30首,残诗5首。

鲍照,代表作有《拟行路难》《芜城赋》等。

二谢(大小谢)

二谢,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对南朝诗人谢灵运和谢脁的合称,谢灵运和谢朓是南朝文学的代表人物,又是山水诗形成时期最为重要的诗人。

谢灵运,世称谢康乐,代表作有《登池上楼》、《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等。

谢朓,字玄晖,是谢灵运的族侄,世称“谢宣城”,代表作有《之宣城出新林浦向板桥》、《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

 

骈文

骈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魏,成熟于南北朝,为文讲究对偶,时重押韵,通常以四言六言相间成文,因此又称“骈四俪六”。

代表作品有庾信的《哀江南赋》、鲍照的《芜城赋》和江淹的《恨赋》、《别赋》等。

《芜城赋》

《芜城赋》是鲍照诸赋中的“最有名者”。

“芜城”,意谓荒芜的废城,指的是广陵(今扬州)古城。

赋以对照的手法叙述了广陵的今昔,通过这种天壤之别的落差来显示江山依旧而景物全非的陵谷之变,寄托深沉的人世无常之感。

《恨赋》

《恨赋》,为江淹名作。

《恨赋》是六朝抒情骈赋中的名篇。

全赋排章选句、哀恨绵绵,刻画了从得志皇帝到失意士人的诸多哀伤怨恨,概括了人世间各种人生幽怨与遗恨,不愧为通贯古今之天下第一“恨赋”。

全赋语言清新、用词考究,艺术价值较高。

《别赋》

《别赋》,是江淹的一篇抒情小赋。

《别赋》集中了人间依依难舍的别离镜头,具体为富贵别、任侠别、从军别、绝国别、夫妻别、游仙别、狭邪别等,条分缕析,层层渲染,描述出难以言说的离愁别绪。

《哀江南赋》

《哀江南赋》是庾信伤悼梁朝灭亡和哀叹个人身世的一篇史诗似的长赋。

赋题取宋玉《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中三字,表现出深沉的故国情结。

其风格苍凉沉郁,集记叙、描写、抒情于一身,笔致舒卷自如,文采浓淡相兼,有“赋史”之称。

志人小说

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汉末士人的“清议”逐渐演变成魏晋的“清谈”,小说家将这些言论整理而成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

代表作品有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和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等。

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与当时社会宗教迷信和玄学风气以及佛教的传播有直接的关系。

今存于世主要有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以及托名汉晋人作的一些作品。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

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世说新语》是笔记小说中最重要的著作,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