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中国城市群.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2293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82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中国城市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中国城市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中国城市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中国城市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中国城市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中国城市群.docx

《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中国城市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中国城市群.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中国城市群.docx

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中国城市群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中国城市群

(1)

典型例题一: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6年3月5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

要(草案)》出炉。

新华社发布的《草案》提出,要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加快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纵轴,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布、协调发展的“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

材料二中国的城市群发展路线图

(1)阐释城市群形成过程。

(2)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各大城市特色和优势十分明显,互补作用强。

说出京

津冀城市群中北京、天津、石家庄各自的优势。

(3)描述中国城市群的分布特点。

参考答案:

(1)城市是一个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的产业和人口,获得快速的发展。

随着规模的扩大,实力的增强,对周边区域产生辐射带动效应,形成一个又一个城市圈或都市圈。

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际之间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出现,相邻城市辐射的区域不断接近并有部分重合,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影响越来越大,就形成了城市群。

(2)北京具有政治、文化和高科技的优势;天津具有港口和制造业的优势;石家庄具有商贸业的优势。

(3)分布不平衡;中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多,西部少;第二、三级阶梯的平原地区多,第一级阶梯少;沿海、沿江地区多;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线沿线多。

典型例题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市体系空间格局图

疋「I1«=I口爭I口卩

(1)据材料一说出我国城市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刚刚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规划》提出,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城镇化地区,构建以陆桥(亚欧大陆)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线上城市群和节点城市为依托、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⑵归纳我国新型城镇化规划宏观空间布局的总体特点。

这样的宏观空间布局有

哪些优点?

材料三从世界各国城镇化态势看,城市群已成为国家城市化发展的主体形态。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要加快培育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等城市群。

⑶分析加快成渝城市群建设的主要有利区位因素。

参考答案:

(1)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沿海地区多,西北内地少交通沿线多,远离交通沿线少平原地区多,高原山区少

(2)两横三纵轴线上城市群和节点城市较多,城市基础较好大部分地区地表起

伏小,交通运输便利有利于我国大区域城市的均衡发展有利于合理分布人口工

业生产既有集聚,又有分散有利于缓解多分集中造成的城市环境问题

(3)位于四川盆地底部,地形起伏小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利于人类聚居

四川盆地是著名的“天府之国”物产丰富长江水系发达,川渝等多条铁路相连,

水陆交通便利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资金保障气候湿润,河流众多,城市用水充足有利于合理分布我国人口和生产力有利于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典型例题三: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城市群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特大城市和大、中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也是产业集聚发展的地区。

201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以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城市群为核心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

材料二:

我国五大城市群及人口增量图

图:

2010-2015年五大城市群常住人口増最及增幅(单位:

万人)

67%

京浬翼长三角长江中游味三角成渝

材料三:

成渝城市群包括四川成都等15市及重庆27区,面积18.5万

平方公里、人口9100万。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大背景下,成渝城市群正在迅速崛起,成渝地区也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经济

的“第四极”。

(1)简要说明城市群内部城市体系及人口的特点

(2)2010-2015年我国哪个城市群流入人口数量最多?

人口流入的原因是什

么?

(3)分析当前成渝城市群发展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

(1)城市数量较多且分布较密集;核心城市规模大,等级高;不同等级的城市的服务范围相互嵌套;城市人口数量庞大。

(2)环渤海城市群(或答京津冀城市群)。

原因:

高校众多,人才丰富;经济发达,吸引力大;城市数量多,第二三产业集聚较多,就业机会多。

(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盆地及周边地区资源、能源丰富;水陆空交通便利;有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面临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历史机遇。

典型例题四:

根据以下材料及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1年,“成渝经济区”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

2013年“两

会”期间,重庆市向全国人大提交了《重庆成都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的建议》,意在促进“成渝经济区”能发展为内陆的城市群,成为我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

材料二我国城市群分布及“成渝经济区”规划范围示意图。

图中阴影

部分为

2011年成

渝经济区

(1)简述我国主要城市群集中分布的地区及主要城市群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

(2)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简要说明成渝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条件。

参考答案:

(1)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有利条件:

①地形平坦,城市建设成本较低;②

(以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适宜,适合人类生产和生活;③河流、湖泊较多,为城市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水源和运输条件;④东部临海,位置优越,

便于对外联系。

(2)人口众多,城市密集;产业集聚,市场程度高;交通便利(交通改善较多,方式多样);国家政策支持;世界产业转移带动城市的发展。

典型例题五: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6年5月4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

划》指出:

重庆主要的定位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商贸物流

材料二:

&000.0知000

500(10

4000.0

1AG1.0

4508S

5190.4

10000

g.o

■二户业

2014年董庆市与戒都市三犬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比较图

材料三:

中欧班列是指中国开往欧洲的快速货物班列,适合装运集装箱

的货运编组列车。

目前铺划了西、中、东3条通道中欧班列运行线:

西部通

道由我国中西部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出境,中部通道由我国华北地区经二连浩特出境,东部通道由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经满洲里(绥芬河)出境。

(1)结合材料,比较重庆与成都两个地区产业结构的异同点。

(2)相比于成都,推测重庆定位发展成为金融中心的优势条件。

(3)中欧班列分别连接了成都与波兰的罗兹,重庆与德国的杜伊斯堡。

简述其开通对成渝城市群区域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

(1)相同点:

都以第三产业为主(2分);呈现出“三二一”的产业格局(2

分);不同点:

重庆市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均高于成都(2分)。

(2)重庆为直辖市,城市等级高(2分);重庆经济总量大于成都,经济发

展水平高(2分);重庆位于长江上游,经济腹地更广(2分);重庆市银行

业更发达,资本更充足(2分)。

(3)促进对外开放(促进城市群与外界的商贸联系),扩大城市群的经济腹地,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完善城市群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群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升城市群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典型例题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

材料一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

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

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

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材料二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

优势。

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材料三表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

F图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

图”

城市

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重庆市

17558.8

7.4

44.2

48.4

成都市

12170.2

3.9

43.0

53.1

南京市

1

10503.0

2.4

39.2

58.4

(1)根据成渝地区的区位特点,列出成渝城市群参与的重大国家发展战略。

(2)目前成渝地区在城市体系建设方面已具备的基础是与南京相比

成都和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3)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

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参考答案:

(1)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

(2)城市等级体系初步形成;形成了两大核心城市;城市数量众多地区生

产总值(GDP)较高;第一、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三产业比重较低)

(3)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等级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城市间功能互补不够;互联互通亟待加强

(4)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

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

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

典型例题七: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图1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

图2为2014年重庆工业结构

102°I0**1

 

运输设备

o10

材料二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

达,重庆工业基础雄厚。

汽车为两城市支柱产业,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重庆以重型汽车和轿车生产为主。

在十三五规划中,两城市都把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作为发展重点。

(1)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2)某汽车制造企业拟在重庆建设生产基地,说出其有利条件。

(3)分析成都与重庆之间汽车产业分工协作的发展思路,并说明其意义。

参考答案:

(1)有利条件:

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利工程移民搬迁量小。

不利条件:

地处偏远,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对流域中下游影响大。

(2)工业基础好,配套完善;交通便利;人才丰富;接近市场;政策支持。

(3)思路:

发挥各自优势,实施汽车产业链分工;侧重于生产不同类型或不同档次的汽车,实施产品分工;生产汽车不同零部件,实施生产协作。

意义:

避免重复建设或恶性竞争;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集聚效应。

典型例题八:

读我国中部地区城市群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0分)

图中数码①至⑤分别代表中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虚线圈表示城市群的范围。

(1)概括图示各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的共同特点。

(4分)

(2)三月武汉大学樱花盛开,校园游人如织。

写出武汉大学所处城市功能区的类

型并说明该类功能区的区位特点。

(3分)

(3)全国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

你认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城镇化应从哪

些方面来推进?

(3分)

参考答案:

(1)中心城市都为省会城市;都为交通便利之地;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

都强;都位于地势平坦地区。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地处文教区文化教育机构和设施集中;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言之有理酌

情给分)

(3)让已经进入城镇的务工人员转为城镇居民,提高城镇人口比重;吸收农村剩

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合理扩大城镇用地规模,使更多的

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等。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典型例题九: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故道沿线地区农业综合开发是江苏省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的

工作之一。

苏北黄河故道沿线地区年积温为3500C—8000C,年日照时数

2230—2460小时,无霜期216—222天,多年平均降水量930mm,夏季降

水量占全年雨量的60—70%。

黄河故道沿线地区尚有316万亩土地可开发,

大多由泥沙堆积而成,含盐碱量较高,土壤保水肥能力差。

材料二江苏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正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

乡一体化。

下图为“江苏新型城镇化战略格局示意图”。

(1)评价苏北黄河故道沿线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的自然条件。

(2)关于苏北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有

A.全面开垦土地,打造商品粮基地

B.全部植树造林,打造绿色走廊

C.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生产条件

D.因地制宜,进行林农、果农、林牧、林渔经营

(3)请将适宜各城镇轴发展战略的序号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1推动区域高端创新要素集聚,打造江海一体的高端生产服务业集聚区

2发展壮大海洋经济,大规模承接国内外先进制造业和高端产业转移;

3不断强化现代化港口的要素集聚功能,深化与陆桥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协

同;

4建设贯通南北、辐射带动苏中苏北腹地的特色产业带。

沿东陇海城镇轴,沿运河城镇轴,沿海城镇轴,沿江城市群

(4)分析江苏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的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

(1)光、热资源较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土地资源丰富;土质较差,

保水肥能力差;易受寒潮、春旱等灾害影响。

(2)CD

(3[③④②①

(4)加快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利于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基

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保障设施的完善;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升宜居水平。

典型例题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6年5月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安徽8个

城市纳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上海将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疏解非核心功能,引领长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一

体化发展。

新融入地区将发挥区位优势,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材料二2016年6〜7月,长江三角洲地区连日暴雨导致多地次生灾害

发生,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图1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范围和A区域河网示

意图,图2为图1中A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统计图。

⑴分析A区域河网密布的原因⑵指出A区域1991〜2010年河网密度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⑶比较A和B两地因暴雨引发的次生灾害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4)从产业协作角度,分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扩围对上海和新融入地区的积极影参考答案:

(1)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地势低平;人工开凿运河。

(2)特点:

水域面积减少,河网密度下降。

河道泥沙自然淤积;城市化建设,

填埋河道;农业围垦。

(3)差异:

A地洪涝;B地滑坡、泥石流。

原因:

A地为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B地为低山丘陵,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

(4)上海可利用新融入地区资源、劳动力优势,向其转移劳动密集型和资源

密集型产业,拓宽发展空间,发挥更大的区域辐射引领作用;实现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全面升级,并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

新融入地区可利用上海科技、人才、资金、管理优势,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进程。

典型例题十一: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7年底,长株潭城市群(如图)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目前长沙市的三大支柱产业是机械制造、烟草食品、电子信息;株洲市已形成以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中小航空装备为主装备制造业。

湘潭市在建国初期就成为以重化工业为主、工业门类齐全的工业城市。

2000年以来,湘潭市逐渐蜕变为以先进制造业为中心,以精品钢材及深加工、电子信息等为支柱的现代工业新城。

1

M'

:

Wft

嚨申17

.St'lM-

L

(1)说出长株潭城市群体系特点及其分布特征。

(2)分析湘潭市发展精品钢材及深加工的有利区位条件。

(3)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说明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化进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4)说出长株潭城市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

(1)城市等级由三级构成;一级只有3个城市,二级有9个,三级数量最多

(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或城市等级越低,数量越多)。

所有城市均分布

在交通线附近;多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

(2)已有工业基础好(科技);市场需求量大;有铁路和公路线,交通便利;

近原料产地(铁矿、锰矿等);政策支持等。

(3)改变地表状况,影响大气热力环流,形成城市热岛、雨岛;水质变化,

影响水循环环节;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覆盖率减少、其他生物栖息地减少);土地质量下降。

(4)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

典型例题十二: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江西省的省会南昌,与武汉、长沙、合肥三个省会城市共同组成

了长江中游城市群。

它们相连正好呈现四边形形状,被形象地称为“中四角”

■琨矿呂戟矿M木利删I我•饶击

材料二南昌市从古至今都是南方重要的商贸城市,是沿海地区商贸辐

射中西部的中转枢纽。

市内大型商业蓬勃发展,形成了“城内大商场,城郊大市场城外大物流”的格局。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四角”城市群发展的区位优势。

(2)分析南昌市形成“城内大商场,城郊大市场,城外大物流”格局的原因。

(3)你认为“中四角”城市群的发展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和提升?

参考答案:

(1)地处长江经济带,地理位置优越;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中部地区人才与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

(2)城内交通通达度高,地租水平高,故集聚了较多的大型商场;城郊以居住用地为主,人口较多,布局较大的市场,便于居民就近购物消费;城外地租水平较低,交通干线附近集聚了占地面积较大、对交通依赖性较强的物流业。

(3)加强区域间资源的优势互补,形成良性竞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体系,形成互联互通格局;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区域工业技术水平和劳动力素质。

典型例题十三: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

材料一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内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主的中心城市驱动周边城市联动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下图为为长江中游的三个城市集群图。

材料二有学者把大城市群又称为经济圈,主要从地域的自然资源、经

济技术条件和政府的宏观管理出发,组成某种具有内在联系的地域产业配置圈。

其发展一般可分为以下阶段

材料三下图是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正常年份位置变化示意图

发展特点

发展的主要动力

强核阶段

中心城市发展阶段,城市规模扩大

工业化和城市化

外溢

中心城市过大,导致交通拥挤、地价飞涨、环境

产业升级和郊区城市化

阶段

污染、人居环境恶化等,促使城市向郊区扩散

布网阶段

整合阶段

耦合阶段

城郊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轨道交通、高速公路、航空枢纽、海港枢纽、水电供应、废弃物处理等

城市建设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郊区成为城市圈的功能区

经济圈的功能,包括资源、产业、功能、管理等整合。

环保推动和产业调整

都市经济圈经济发展和规模扩大促使若干都市经济圈相互重叠、渗透、融合,形成了规模更大的都市经济带。

经济区间的相互作用和融合

 

(纬匿)

(1)简要分析长江中游地区汛期出现的时间,并说明洪涝成灾较少的是原因

(2)简要分析以武汉为中心的城市群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

(3)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是酸雨,简要分析形成原因及对策。

(4)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目前所处的阶段是—,判断依据是—。

据材料二分析其今后发展的方向。

参考答案:

(1)中游汛期出现在5~9(10月),长江中游支流南北展开,雨带推移使南

北来水时间错开,此外本区湖泊众多、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

(2)有色金属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科技教育资源、工业基础好等。

(3)有色工业发达、气候湿润、盆地地形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优化产业结构、企业达标排放、开展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利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公众意识等。

(4)布网阶段逐步实施城郊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理念发生了改变等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治理环境,加快城市间资源、产业和功能的整合。

典型例题十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目标,以长江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

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材料二长江经济带分布示意图(下图)

II

(1)制约长三角城市群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2)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具有的优

势条件有、、

(3)目前长江流域水环境压力很大。

简述作为上游地区的成渝城市群,在经

济发展中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以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目标

参考答案:

(1)土地、能源、矿产资源、环境

(2)土地便宜、劳动力充足且廉价,矿产资源、能源丰富。

(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污水达标排放;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

典型例题十五: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洞庭湖流域(如图)盛产水稻,历史上长沙曾是我国四大米市

(九江、芜湖、无锡、长沙)之一。

«汩尬公讪

材料二甲地生态环境脆弱,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对甲地农业

土地利用拟定了①②两种方案(如表1、表2,其中表2百分比以方案①为比

较基准)

表1甲地农业用地构成(%)

万案

农耕地

果园

林地

草地

菜地

44.1

2.4

12.9

40.5

0.1

10.1

19.6

36.8

33.4

0.1

 

表2甲地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材料三

侵蚀量比

地表径流量

土地利用总收入(万元/年)

较(%

比较(%

3-8年内

8年以后

100

100

57

57

50

40

48

112

跟随“中部崛起”的号角,长株潭作为中部城市群之一,将在发挥资源优势、承接产业转移、追求市场等方面寻求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1)长沙曾是四大米市之一,分析其形成原因。

(2)简析湖南水稻种植业面临的问题。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材料二中②方案的利弊。

(4)长株潭城市群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应做好哪些工作?

参考答案:

(1)地处水稻主产区,粮食产量大;长沙加工业、商贸发达;河湖众多,交通运输便利;服务区人口众多,市场广阔。

(2)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突出;旱涝等自然灾害频发;生产规模小,劳动力成本上升;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低;农产品深加工水平滞后;土壤污染严重,市场风险加大。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