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小学语文课标与原课标对比解读目标部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2178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小学语文课标与原课标对比解读目标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版小学语文课标与原课标对比解读目标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版小学语文课标与原课标对比解读目标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版小学语文课标与原课标对比解读目标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版小学语文课标与原课标对比解读目标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小学语文课标与原课标对比解读目标部分.docx

《版小学语文课标与原课标对比解读目标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小学语文课标与原课标对比解读目标部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小学语文课标与原课标对比解读目标部分.docx

版小学语文课标与原课标对比解读目标部分

2011年版小学语文课标“课程目标与内容”与(实验稿)小学语文课标“课程目标”对比研究

第一部分 总体目标与内容

实验稿课标

2011版课标

标题

总目标

总体目标与内容

研读体会

内容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1.增加了对课程目标设计的说明。

内容“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明确提出了“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内容修改较大。

(1)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新课标总目标内容的第一条在丰富其原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了“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在第五条中增加了“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一内容。

尤其是第10条结合社会的发展,提出了“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2)更集中指向于语言文字的学习(积累)与运用。

在新课标总目标内容的第7-10条中,针对实验稿课标,无论是补充的内容还是用词的部分修改都集中体现了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且要求更加具体、明确。

如,在新课标总目标的第7条中,明确地提出了“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

在第8条中补充提出了“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第9条在“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上补充提出“运用口头语言”。

(3)要求更加清楚、明确、具体,更利于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

如,第三条中,“培植”-“培育”,虽然仅有一字之差,却充分体现了教育理念的不同:

“植”显示了学生是被动的,“育”虽然也有接受的成分,但“育”更彰显了一种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会因为“育”这一外因的刺激逐渐内化为个体情绪。

在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上,从“掌握”到“初步掌握”,降低了小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的要求,而且毫不犹豫地明确了“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的程度。

第二部分学段目标与内容

(一)识字与写字

总体感受:

1、在总体识字和写字量不变的基础上,降低了低中段学生的识字量和写字量,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尊重;2、更加强调良好写字习惯的养成;3、“独立识字”这一目标内容的循序渐进,充分体现了新《标准》内容制定的科学性;4、进一步强调了“汉语拼音”和“学会查字典”的作用——帮助学生独立识字。

学段

实验稿课标

2011年版课标

研读体会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

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

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

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1.降低了识字和写字数量上的要求。

2.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方面,提出来“有主动写字的愿望”。

3.从“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两个方面规范了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的说法;“努力养成”在提出要求的同时,也指出了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教师的指导。

4.将“学习独立识字”提在“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的前面,语序的调整,在说明新课标描述上更加准确外,也说明了“学习汉语拼音、学会查字典”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独立识字。

(从方法上提出)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1.写字量明显减少。

2.强调了本学段学生应具备“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继续指出学会“查字典、词典”是学生独立识字的有效途径。

3.增加了(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继续提出)“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可以看出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重要性和连续性。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1、在书写要求上增加了“力求美观”。

2、将“在用毛笔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变成了“在毛笔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义却有不同。

“美感”是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是在审美活动中,对于美的主观反映、感受、欣赏和评价。

美感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的直线性和可感性。

“优美”是审美主体在观赏具有审美价值的客观对象时,主客体之间所呈现出来的和谐统一的美。

3、强调了(在第二学段的基础上继续提出)“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可以看出培养学生良好书写的重要性。

(二)阅读

总体感受:

1、更加重视学生阅读兴趣与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2、对原目标内容进行了整合和补充,表述更加清楚、科学,更有利于指导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3、修改了部分目标内容,用语更加规范、贴切,既充分考虑各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又充分体现语文的开放性和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学段

原课标

2011年版课标

研读体会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

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第一学段阅读的目标与内容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内容的整合上,让该学段阅读在态度、范围、要求、方法上,目标更加明晰,重点更加突出。

1.将第1条和第10条合成一条,在“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的基础上,提出了“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指出“爱读书,还要爱护书”,并养成习惯。

2.在过程与方法上,将原课标中的第2、3条合成一条,明确了本学段关于“读”的具体要求和方法。

删去了“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降低了本学段默读的要求。

3.将原课标中的第4、5条合成一条,指出了本学段关于“阅读”的要求与方法。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本学段阅读目标与内容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内容的调整和补充上。

调整后的内容从读书的要求、方法到态度,从理解到积累,线条更加明晰,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指导性更强了,教学评价的指向性也更明确了。

1.补充提出关于“初步学会默读”的具体要求——“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并将原来的第7条“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也作为默读的一项要求提出。

2.将“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作为阅读的一项要求结合“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出。

指向更加明确。

3.在复述叙事性作品的目标要求中增加“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更加关注学生在阅读中是否入情入境,充分体现了阅读要与文本和编者意图对话,并产生情感共鸣,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4.对诵读优秀诗文的目标内容作了“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的补充。

更加明确了本学段关于优秀诗文教学的要求,也指出了展开想象是领悟诗意的好方法之一。

并将“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这一目标内容放在了积累的目标内容之中,更加规范和贴切。

5.删掉了“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这一目标内容。

将其合到了默读的目标内容中。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11.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本学段阅读目标内容的主要变化在调整、补充的基础上,更注意了表述的规范与用语的准确。

1.规范了默读的目标内容,将原目标内容的“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放在了本学段默读的目标内容中,在第二学段的“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上提高默读的要求。

2.将原目标内容的第3、4点融为一点,明确了本学段阅读的要求和方法。

其中将“内涵”一次换为“意思”更符合本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

从“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到“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从“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到“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这些细微的变化无不体现新课标在表述上更加注意用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将阅读内容及要求进行了整合与补充。

其中将“体会诗人的情感”换为“体会作品的情感”更进一步体现阅读是与文本、编者意图对话。

补充“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既体现了阅读内容与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必然联系,又明确了阅读该形式文本的基本要求——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4.修改了扩展阅读面的要求,对其阅读的渠道和方法未作具体的要求,更能体现语文的开放性和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三)习作(写话)

总体感受:

1.降低了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2.内容要求上更注重贴近学生,更具有时代感。

3.对“写”和“改”的目标内容进行了整合,使其更加科学、规范。

4.更加明确写作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体现了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学段

原课标

2011年版课标

研读体会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删掉了“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这一要求,降低了本学段写话的难度,“留心周围事物”这一目标内容的补充,更关注学生对生活的关心,更具有时代感,同时也指出在第一学段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观察能力。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1.对原目标内容作了部分调整和修改。

让目标内容更加科学,用语更加贴切。

(1)将“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修改为“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明确了“表现”的具体含义(具体方式);将“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修改为“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明确了习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交流,尤其是一个“、”的补充,既说明本次修订中的严谨。

也将习作的过程与方法以及要求说得更清楚明了。

(2)将原目标内容中体现了低中段的写作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的第1、3条合为一条。

(3)将原目标内容中体现本学段习作要求的第6、7条合为了一条。

2.从第一学段的“留心周围事物”到本学段的“观察周围世界”,更加注重学生对现实和生活的关注,从“留心”到“观察”,更加明确了在写作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1、分别将关于“写”和“改”的目标内容进行了整合。

(原目标内容的第3、4条合为一条;原目标内容的第5、6条合为一条。

2、将“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修改为“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减少了对学生写作的束缚,体现了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四)口语交际

总体感受:

1、修改了部分用语,对部分目标内容进行了整合,让目标内容更规范、更科学。

2、更加重视对学生个体感受的尊重,更加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段

原课标

2011年版课标

研读体会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

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的意见。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