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诗经采薇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20540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诗经采薇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诗经采薇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诗经采薇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诗经采薇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诗经采薇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诗经采薇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诗经采薇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诗经采薇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诗经采薇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诗经采薇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诗经采薇教学设计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首戍边之歌,六年级语文老师要怎么让学生们读懂这首小诗呢?

小编在此整理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诗经采薇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诗经·采薇》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归纳诗歌的章法特点、表现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2、本诗深刻的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疏通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疏通诗句,体会抒情主人公复杂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的历史。

于是,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现在,我们来学习《小雅·采薇》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争含辛茹苦的咀嚼,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切复杂的人生百味。

  二、整体感知

  一吟品其物

  1、下列的字你知其音知其意吗?

  莫止不遑启居

  靡盬烈烈归聘

  孔疚彼路骙骙

  象弭所腓雨雪

  2、请复述这首诗写了怎样一个故事?

  要求:

1、按时间前后顺序;

  2、100字以内。

  二吟品其情

  1、这首诗中士兵对戍守边防的态度是怎样的?

  2、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提示:

尽可能用文中词语概括。

  三吟品其法

  1、前三章采用了什么手法?

结合诗句,说说这种手法有什么特点。

  2、诗的最后一章在内容和写法上都与前面各章大不相同,谈谈它在整首诗里所起的作用。

  补充:

古人对最后一章的评价:

  “此诗之妙,全在末章:

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知有耶?

  ——方玉润《诗经原始》

  “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

绝世文情,千古常新。

  ——方玉润《诗经原始》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清王夫之

  四、由此及彼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问题:

两首诗各写了什么内容?

表达了什么情感?

  五、课堂小结

  《采薇》不像一般的战争诗那样简单地表现人物情感,而是力求表现出人的深层的内心矛盾和痛苦,细微真实地写出了人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残酷的战争毕竟与人类文明正常价值趋向相悖,自古以来,人们都对它怀有复杂矛盾的感情《采薇》正是为保家卫国而出征玁狁的士兵所唱出的心声作者疾呼“靡室靡家,玁狁之故”,充分说明其所怨恨的是玁狁而非周天子,诗人对侵略者充满了仇恨,诗篇中洋溢着战胜侵略者的激越情感;但同时,“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又对久战不休充满厌倦总之,战士们的情感深处,交织着重重矛盾:

对敌人的痛恨与对家乡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

  其实,人类有一种很普遍的矛盾心理:

大丈夫有仗剑远行志在四方的雄心壮志,又有低头思乡胸怀亲人的回归意识这里的戍边战士心中的矛盾,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人类共有的,也是无法回避的真实矛盾心理所以,诗中表现的这种情感矛盾,具有超越时空的普遍意义。

  六、课外作业

  1.必做题:

  阅读《语文读本》第十课《国殇》,体会诗中所歌颂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

  2.选做题:

  

(1)将你的困惑写出来,然后查找资料,试着去解决。

  

(2)把你的收获也写出来,利用课外的资料验证、巩固。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诗经·采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养成古诗学习方式。

  情感目标: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

  根据内容不同,《诗经》可以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课件出示:

“风”“雅”“颂”)

  根据老师的提示(课件出示:

宗庙乐歌和舞歌、民间乐歌、宫廷乐歌)一起来猜猜看,“风”“雅”“颂”分别收录了哪些内容?

  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诗经·采薇》(板书课题)的节选内容。

  知道“薇”是什么吗?

(提示学生从偏旁猜)见过“薇”吗?

(课件出示图片,释题。

  二、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1、读

  

(1)课件出示古诗,自由试读古诗。

  

(2)指名读。

教师相机指导“雨”的读音。

  (3)齐读。

提示节奏。

  2、质疑

  

(1)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请同学们自由读诗句,把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

  

(2)学生质疑。

  谁有不懂的地方?

  (3)引导学生根据资料自学解决问题。

  有一个好办法,可以解决其中一些问题——看注释。

  (4)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5)查遗释疑。

  师相机指导:

“杨柳”之意。

介绍典故“百里穿杨”。

  3、试解诗意。

  

(1)组内讨论诗意。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诗意。

  

(2)班级交流诗意。

  (3)师出示诗意“诗”。

  三、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1、“杨柳依依”

  

(1)课件出示“杨柳依依”。

怎样的“杨柳”会让人感到“依依”?

这四个字会让你想到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想象,进行口语表达。

  

(2)课件出示:

柳树图片。

  (3)读出你体会到的美来。

  2、“昔我往矣”

  

(1)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却要——(教学预设:

昔我往矣)

  

(2)猜猜诗中人打算去“往”哪里?

(师补充介绍:

诗中人是一位即将出征的战士。

  (3)为什么出征?

(课件出示:

猃狁之故。

教师介绍诗歌背景。

  (4)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得留恋,但出征的“我”眼中却看到了依依的杨柳。

是为什么?

  补充介绍:

“柳”与“留”谐音,既表示挽留之意,又表思乡之情。

有诗可证:

(课件出示诗句)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

——李商隐

  因此,在即将出征的“我”眼中,这哪里是依依的杨柳啊,这分明是双手啊!

这是谁依依挽留的双手啊?

  (5)学生入情入境想象回答。

  (6)课件出示: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

  (7)面对着一双双依依挽留的双手,能留下吗?

可能“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能留下吗?

  (《左传·昭公元年》“中有这样一句话:

临患不忘国,忠也。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学生体会爱国之情。

  (8)把你体会到的情感放在朗读中,读——“昔我往矣”

  感受战争的残酷。

  课件出示:

图片,配乐。

  “鼓角争鸣,刀光剑影”之后,满地的鲜血总是一次又一次染红大地,累累的尸体和丢弃的战车、兵器无声地呜咽着。

这便是战争。

有道是: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道是:

“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怨旧鬼哭。

”这便是战争。

  经历了残酷的厮杀,吃着采来的薇菜,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不由地想起——

  课件出示:

  长相思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我能回家吗?

为什么?

(课件出示:

“猃狁之故”)

  本是两年的兵役却仿佛没有尽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啊。

终于盼到了战争结束。

引读——“今我来思”。

  3、“雨雪霏霏”

  

(1)“雨雪霏霏”四个字又在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2)课件出示图片:

要回去了,要回去了,大雪纷飞,天寒路滑,又饥又渴,我艰难地缓缓走在归乡的路上。

透过苍茫的大地,我仿佛看到了……

  (师引导学生体会:

劫后余生、归家情急、近乡情怯等复杂情感。

学生进行拓展想像,口语表达。

  (3)课件出示: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采薇》中最后四句,最能体现“我”此时的心情。

  这一切都是因为——课件出示:

“猃狁之故”

  (4)出示资料:

  周厉王在位时期某年10月,猃狁大规模侵犯西周境内,大片土地被侵占,直接威胁着京师的安全。

  周宣王继位,玁狁对周的侵扰愈演愈烈。

  周宣王五年三月,玁狁沿洛水攻周,其后,玁狁集结于焦获huò(今陕西三原一带),沿泾水直逼周之丰、镐gǎo两京(今西安西)。

  十二年,玁狁再次攻周。

  4、这简单的四句诗中,包含着我的深切的渴望,那就是——

  5、引导读背

  短短16字就讲述了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抚今忆昔,描写了两幅画面“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他复杂的心境及沧桑心声。

  但是请你找找诗中有没有一个字写到我们所感悟到的情?

作者把情都放在了哪里?

  这就是情景交融,(板书)这就是《诗经》的魅力。

  

(1)你能试着背一背吗?

  

(2)指名试背。

  (3)全班试背。

  四、总结学习方法

  我们一起回想一下,这节课我们是如何来学习诗歌的?

  小结: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五、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诗经·采薇》(节选)

  2、尝试以诗中“我”的角色想象扩写故事。

  六、板书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诗经·采薇》教学设计3

  一、了解《诗经》,引入课题。

  1、(课件展示《诗经》,)大声呼唤它!

  2、师: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又称“诗三百”。

分《风》、《雅》、《颂》三部分。

从汉朝起儒家就将其奉为经典。

书中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课件演示)

  3、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品味《采薇》中一个经典名句,请同学们打开书……(课件出示教材)

  二、读准诗歌,把握基调。

  1、同学们自由诵读。

  2、个别读,注意“薇、雨、霏”的读音。

(你也读读!

你学学他读读)

  3、同学们再结合注解读读?

指名个别读!

(问听众,你听出了什么?

——说一说诗表面意思。

  4、师:

老师这里还有一段话,相信你读了会更有收获。

引入课外学习资料。

(课件演示)[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远征战士离开边关,孤独地行走在回乡途中。

道路崎岖,又饥又渴。

此刻,他遥望家乡,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

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

  5、指名个别再读。

  (鼓励读的动情者,借势导:

这段话中哪个词让你想到要这样读?

  6、同学们,读了这许多遍,你有没有发现诗中这两句有什么特点呀?

(师板书三组反义词)

  7、检测问:

“昔”指何时?

“往”去何方?

“我”指谁?

“今”又指何时?

“来”去何方?

  8、哪一句是这位远征战士的回忆?

(课件出示)

  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1、诵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杨柳依依”是什么意思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