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13《穷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0159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13《穷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13《穷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13《穷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13《穷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13《穷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13《穷人》.docx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13《穷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13《穷人》.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13《穷人》.docx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13《穷人》

 

《穷人》

教材分析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

青年时期就开始创作,长达六十多年。

作者无情的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界中的不朽名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

 

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

 

等词语。

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

 

善良,学习他

 

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理解课文内容,熟悉抓住人物、场景、理清线索的读书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投入情感,展开想象,读出自己独

 

特的感悟;

 

2、与同伴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沙俄统治的黑暗以及穷人的贫苦生活;

 

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人性之美,感受和学习穷人勤劳、善良

 

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

 

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

 

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依据主要场景制作课件、图片;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读通课文,大致了解情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

”果真是这样吗?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否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

(板书:

9穷

 

人)

 

2、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2

 

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我们在以前曾经学过哪些课文是他写的(《跳水》、《小音乐家杨科》《七颗钻石》)。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俄国伟大作家。

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

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

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

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托尔斯泰晚年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一篇短篇小说,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穷人》。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1)检查生字新词。

 

(2)指名分段读课文。

 

2、速读课文,复述故事内容

 

课文记叙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

 

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

本文写的穷人指谁?

(2)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

你还读懂了什么?

 

(3)按照以下提示把全文分成三部分:

(寒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抱回两孤儿,忐忑不安地继续等待→渔夫回家,主动提出收养孤儿)

 

3

 

2、检查自学情况。

 

(1)本文写的穷人指谁?

(板书:

桑娜渔夫)

 

(2)你感觉这些穷人怎样?

(很善良)(板书:

善良)

 

(3)课文可以分成三部分,你是怎样分的?

(第一部分1——2

 

自然段,第二部分3——11自然段,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

 

1、师导语:

这篇课文课题是“穷人”,但文中未出现一个“穷”字,字里行间却“穷”意浓浓。

现在,就请大家再快速默读课文,并用笔画出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穷”。

(先自己读找,之后可以小组讨论,看谁找得又快有准。

 

2、现在让我们一起交流探究穷人到底“穷”在哪里?

(指名反馈,多角度感受穷人的“穷”。

 

⑴从屋内的摆设看出“穷”。

 

“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⑵从孩子的吃、穿看出“穷”。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⑶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

桑娜听着波涛的

 

4

 

轰鸣和狂风的怒呼,感到心惊肉跳。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糟糕,真糟糕!

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

倒霉,倒霉!

天气可真厉害!

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

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

 

(过渡:

)渔夫每天早出晚归地捕鱼,即使是在风暴袭击的恶劣天气里,仍冒着寒冷与危险出海;而桑娜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即便他们这般勤劳,也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而且吃的只是黑面包和鱼,足可见他们是多么的穷苦,简直是在煎熬中度过。

而邻居西蒙穷得没钱看病,只能死去,这穷苦的生活真令人心酸啊!

不过穷是很穷,但桑娜家的小屋里却充满温馨。

 

3、从文章的什么地方可以感受到桑娜家的温馨呢?

(指名读)

 

重点指导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读完了能不能谈谈你的体会?

 

(2)文中有两个词语准确地形容了这个渔家小屋(“温暖”“舒适”)

 

正是这两个关键词,概括了小屋的特点。

 

(3)理解句子: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

 

适。

 

“温暖”是指炉火未熄灭,与外面的寒风呼啸形成对比。

 

“舒适”是指地面干净,食具闪亮,孩子安睡,与丈夫在狂风大浪

 

5

 

中打鱼形成对比。

 

通过这些对比,我们能体会到什么?

(体会桑娜的勤劳能干,也

 

体会渔夫一家的生活虽艰辛,却也很温馨。

)这就是环境描写的作

 

用!

 

4、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五、课堂总结:

 

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的贫穷、艰苦,但他们却顽强地生活着,

 

用自己辛勤的付出维持着生计。

渔夫为了一家人甚至不顾惜身体,冒

 

着寒冷与风暴出海打鱼,生活的艰辛几乎把他们逼到了绝境。

然而,

 

就是在这般艰难的情况下,渔夫和桑娜还是主动收养了邻居的两个孤

 

儿,我们等下节课再来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和描写环境的句子。

 

2、熟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9、穷人

 

渔夫桑娜

善良淳朴勤劳坚强,,

 

第二课时

 

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穷人》,大家齐读课题。

请同

 

学们回忆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

(桑娜渔夫西蒙)课文主要写

 

6

 

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2、(课件出示)下面让我们一起完成下面的填空,再次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艰辛与困苦,体会穷人的“穷”。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桑娜沉思:

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_____和______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____填饱肚子。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_________,菜只有_______。

 

3、(过渡):

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个孩子,

 

为什么还要主动收养两蒙的孩子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

 

述,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地界,去感受他们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

 

二、走进心理,体会品质:

 

1、进入桑娜的心理,体会她的善良。

 

⑴快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画出描写桑娜心理活

 

动的语句。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

 

这样做不可。

 

“他会说什么呢?

这是闹着玩儿的吗?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

 

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他会揍我的!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7

 

“不,没有人!

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如今叫我怎么对

 

他说呢?

,”

 

⑵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形容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

(忐忑不安)。

 

①理解“忐忑不安”:

指心在上上下下的跳,形容心情不安定。

忐忑,

 

心神不定。

 

②下面我们来读读第一个句子。

讨论:

“这样做”是指怎样做?

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样做”是指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把他们抚养成人。

)(“非这样

 

做不可”是因为桑娜在当时的情形下,没有做过多的考虑,只知道自

 

己应该也必须这样做,才能挽救那两个孩子。

这是桑娜本能的行为,

 

是她善良天性的自然流露。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

 

⑶(过渡):

虽然桑娜本能地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中。

但她心里

 

却十分清楚自己一家的生活处境。

想到出海打鱼仍未归来的丈夫,桑

 

娜的心是多么忐忑不安。

 

①谁来读第二个句子,你能说说这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写出了桑娜忐忑不安时心里所产生的各种想法,中间用好几个省

 

略号连接。

 

②请同学们自己再用心读读句子,体会省略号的用法。

 

这层中,连续用了五个省略号,主要是表明思路的断断续续和思考内容的变换,桑娜心理十分复杂与矛盾。

有的省略号还有更丰富的内容,如,第一个省略号“······是他来啦?

”省略了桑娜听到门口有什么响动,于是想到“是他来啦”。

第二个省略号则省略了她往

 

8

 

门口看了看这个动作,然后得出结论:

“不。

还没来!

”。

“······为什么把他们抱回来啊?

······他会揍我的!

”原来是那样焦急地盼望丈夫归来,现在又担心他回来发现两个孩子后会不同意收留,这第三、

 

四个省略号表现出桑娜此时矛盾的心理。

“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这个省略号表示桑娜下定决心,愿意承担一切。

 

③理解词语:

自作自受。

 

“自作”在文中指擅自做主张,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

 

“自受”在文中指让丈夫揍我一顿。

 

④(指导朗读)从桑娜的忐忑不安到最后下定决心,你对桑娜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桑娜是一个极其善良的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⑷(过渡):

为了挽救西蒙的两个孩子,做好挨揍准备的桑娜又开始犯愁着该怎么对丈夫说这件事情。

 

①朗读第三个句子。

 

②体会句中省略号的用法。

(句中的省略号表示桑娜陷入了沉思之中。

)(5)教师小结:

 

桑娜是多么善良,多么富有同情心啊!

为了帮助两个无辜的孩子,她宁可自己受苦受累。

而作为桑娜丈夫的渔夫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渔夫回来后与桑娜的那一段对话吧。

 

3、品读对话,进入桑娜与渔夫的心理,体会渔夫的善良。

 

⑴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中的对话部分。

 

9

 

⑵找找并联系上下文想象:

桑娜和渔夫为什么沉默?

在沉默中他们各

 

自会想些什么?

 

⑶指名反馈,集体交流。

 

第一次沉默是他们身处困境,却遭遇恶劣天气的无奈与苦闷。

第二次沉默是他们对于邻居西蒙惨死,留下两个无辜的幼儿而感

 

到难过与沉重。

 

⑷教师过渡:

刚才,我们在体会桑娜品质时,抓住了描写桑娜心理活

 

动的句段。

那么,要体会渔夫的品质,你认为应该抓住哪个段落来体

 

会呢?

 

⑸指名发言,出示句子。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嗯,是个问题!

”他搔搔

 

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

 

行!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快去!

别等他们醒来。

 

①指名朗读句子。

 

②议议:

渔夫的脸为什么变得严肃?

他忧虑些什么?

 

西蒙死了,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确实是个严重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孩子是不能和死人呆在一起的,总要有人抚养。

可是自己现在的生活已十分艰难,如果再添上两个孩子,往后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②说说:

渔夫经过一番简短的考虑,最后作出了一个什么决定?

 

把孩子抱来,一家人熬下去。

④理解句子:

“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10

 

a.换词法理解“熬”字。

(挺、度、顶、坚持、克服······)

 

b.讨论:

这里为什么要用“熬”而不用其他的字词呢?

 

体会:

“熬”是极度忍受的意思。

反映了渔夫明知困难大,却宁愿自己多受苦,也要帮助这两个孤儿的善良而美好的心灵。

同时,也表现了渔夫的坚强,虽身处困境,却相信一定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⑹“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

我可替你担心呢!

”这里两个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4、品读结尾,再次体会人物品质。

 

课文的结尾耐人寻味。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

’桑娜拉开帐子。

”此时,丈夫和自己想到一起了,桑娜如释重负,外表平静而内心激动。

因此,平静而欣喜地吐出那样的话,做出那样的动作“在这里啦”的“在”字是语句的重音所在,它饱含着桑娜“一块石头落了地”的轻松心情和“你不用催了,我已经这样做了”这样的潜台词。

三、课堂总结:

 

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

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

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学功底。

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多多拜读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四、作业设计:

 

课后小练笔:

请同学们大胆想象和创造,续写《穷人》。

但续写时要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无论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子,主线不能变,人物的思想品质不能发生本质的变化。

 

11

 

五、板书设计:

 

9、穷人

 

桑娜渔夫

 

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西蒙

 

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