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习题101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9744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12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生理学习题10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病理生理学习题10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病理生理学习题10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病理生理学习题10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病理生理学习题10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理生理学习题1011.docx

《病理生理学习题10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习题1011.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病理生理学习题1011.docx

病理生理学习题1011

病理生理练习题(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12发放)

上海电视大学,2012.6整理

1、名词解释

1.基本病理过程(书P2,形P1):

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基本病理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但它与疾病密不可分。

2.完全康复(书P16):

亦称痊愈,是指致病因素已经清除或不起作用;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各种症状和体征消失,机体的功能和代谢改变恢复;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社会行为包括劳动力也完全恢复正常。

3.不完全康复(书P16):

是指疾病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主要的症状、体征或行为异常消失,但体内遗留有某些基本病理变化,需通过机体的代偿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如果不适当地增加机体的功能负荷,就可因代偿失调而导致疾病再现。

4.脑死亡(2011.7,书P16):

是指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

脑死亡并不意味着各组织器官同时死亡。

5.病因(形P1,书P9):

凡是能引起致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都称为致病因素,简称为病因。

6.发病条件(书P9):

是指能够加速或延缓疾病发生的各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等身体因素;气温、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以及文化教育水平、生活传统习俗、经济状况等社会因素。

7.诱因(书P9):

是指通过作用于病因或/和机体促进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因素。

8.因果交替规律(书P10):

在原始病因作用下,机体发生某些变化,前者为因,后者为果;而这些变化又作为新的发病学原因,引起新的变化,如此因果不断交替、相互转化,推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9.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形P1,书P23):

又称高渗性脱水,是指失水多于失钠,血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的脱水。

10.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书P24):

又称低渗性脱水,是指失钠多于失水,血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的脱水。

11.等渗性脱水(书P25):

是指水、钠等比例丢失,血Na+浓度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的脱水。

12.高容量性低钠血症(书P26):

又称水中毒,是指由于肾排水能力降低而摄水过多,导致大量低渗液体在体内潴留,其特征是血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体液量明显增多。

13.水肿(书P27):

是指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

14.高钾血症(书P32):

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

15.低钾血症(书P30):

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16.代谢性酸中毒(2011.1,书P47):

是以血浆HCO3—浓度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下降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17.碱中毒(略):

18.呼吸性酸中毒(书P49):

是指体内CO2排出障碍或吸入过多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原发性增高和pH下降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19.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书P54):

除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外,患者体内还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同时存在,称为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20.缺氧(形P7,书P57):

是指由于向组织和器官运送氧减少或组织利用氧障碍,引起机体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的病理过程。

21.低张性缺氧(形P7,书P59):

是以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为基本特征的缺氧,又称乏氧性缺氧。

22.发绀(书上无):

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也可称为紫绀。

23.血液性缺氧(2011.7,书P60):

是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或性质改变,致使血氧含量降低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出所引起的缺氧。

又称等张性低氧血症。

24.循环性缺氧(书P61):

是由于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组织供血量减少而引起的缺氧,又称低动力性缺氧。

25.组织性缺氧(书P61):

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生物氧化障碍,从而使组织、细胞利用氧的能力减弱,称为组织性缺氧。

26.发热(书P69):

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性体温升高。

27.过热(书P69):

略。

28.发热激活物(内生致热原)(形P7,书P69):

是指能激活产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的物质。

29.应激(形P7,书P79):

机体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称为应激,又称应激反应。

30.应激原(书P80):

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称应激原。

应激原可大致分为三类:

环境因素;机体的内在因素;心理和社会因素。

31.全身适应综合征(书P83):

动物受到各种应激原持续刺激时出现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变化,这些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代偿意义,也可导致机体多方面损害,称其为全身适应综合征。

32.热休克蛋白(书P84):

生物体在热应激状态下所表现的以基因表达变化为特征的防御适应反应称为热休克反应;而在热应激时新合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组蛋白质称为热休克蛋白。

33.急性期反应蛋白(书P84):

感染、炎症和组织损伤等原因引起应激时,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增高,这种反应称为急性期反应,这些蛋白质被称为急性反应期蛋白。

3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形P7,2011.1,书P92):

是继发性的、以广泛微血栓形成并相继出现止凝血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35.休克(形P13,书P92):

是机体在各种强烈有害因子作用下所发生的以组织有效血液灌流量急剧减少为特征,继而导致细胞和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结构损害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36.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书P121):

是指患者在严重创伤、感染、休克或复苏后,在短时间内,出现2个或2个以上系统、器官相继或同时发生功能障碍。

37.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2011.1,书P122):

38.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书P122):

39.混合性拮抗反应综合征(书P122):

40.缺血-再灌注损伤(形P13,书P128):

在缺血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反而较缺血时加重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41.氧反常(书P128):

用低氧溶液灌注组织器官或在缺氧条件下培养细胞一定时间后,再恢复正常氧供应,组织及细胞的损伤不仅未能恢复,反而更趋严重,这种现象称为氧反常。

42.钙反常(形P13,书P128):

预先用无钙溶液灌注大鼠心脏2分钟,再用含钙溶液进行灌注时,心肌细胞酶释放增加、肌纤维过度收缩及心肌电信号异常,称为钙反常。

43.pH反常(书P128):

缺血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但在再灌注时迅速纠正缺血组织的酸中毒,反而会加重细胞损伤,称为pH反常。

44.心功能不全(形P13,书P139):

:

是指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心脏的舒缩功能发生障碍,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减少,以至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求的病理生理过程或综合征。

45.心力衰竭(书P129):

因心肌本身的结构性或代谢性损害引起受累心肌的收缩性能降低,又称为心肌衰竭。

46.充血性心力衰竭(书P129):

47.劳力性呼吸困难(形P13,书P161):

心力衰竭患者仅在体力活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消失,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为左心衰竭的最早表现。

48.端坐呼吸(书P161):

患者在静息时已出现呼吸困难,平卧时加重,故需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的程度,称为端坐呼吸。

49.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书P161):

是一种夜间突然发作的呼吸困难,表现为患者夜间入睡后(多在入睡1~3h后)因突感胸闷憋气而被惊醒,在坐起咳嗽和喘气后有所缓解。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竭造成严重肺淤血的典型表现。

50.呼吸功能不全(形P19,书P167):

是指由于外呼吸功能障碍,不能维持正常机体所需要的气体交换,以致PaO2低于正常范围,伴有或不伴有PaCO2的升高,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病理过程。

5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书P177):

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引起的急性肺损伤所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以非心源性肺水肿、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

52.肺性脑病(2011.7,书P182):

由呼吸衰竭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称为肺性脑病。

53.肝功能不全(书P186):

当各种病因严重损害肝脏细胞,使其分泌、代谢、合成、解毒、免疫等功能严重障碍,机体出现黄疽、出血、继发感染、肾功能障碍及肝性脑病等临床综合征,称为肝功能不全。

54.肝功能衰竭(书P187):

肝功能衰竭一般是指肝功能不全的晚期……

55.肝性脑病(书P191):

是指在排除其它已知脑病的前提下,继发于肝功能紊乱的一系列严重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56.假性神经递质(书P196):

当肝功能障碍和门静脉血液绕过肝脏分流时,肠道内产生的某些胺类未经肝脏解毒,便由血液带到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内,形成假性神经递质,即羟苯乙醇胺和苯乙醇胺。

57.肝肾综合征(书P203):

是指肝硬变失代偿期或者急性重症肝炎时,继发于肝功能衰竭基础上的功能性肾功能衰竭,故又称肝性功能性肾衰竭。

58.肾功能衰竭(形P19,书P209):

是指某些原因使肾脏泌尿功能严重障碍,体内代谢产物不能充分排出,并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59.急性肾功能衰竭(书P210):

是指在病因的作用下,肾脏泌尿功能急剧降低,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临床上以少尿、氮质血症以及水盐代谢障碍,酸碱平衡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

60.氮质血症(2011.1,书P214):

血中尿素、肌酐、尿酸、肌酸等非蛋白含氮物质的含量显著增高称之为氮质血症。

61.慢性肾功能衰竭(2011.7,书P216):

各种疾病使肾单位发生进行性破坏,在数月、数年或更长时间后,残存的肾单位不能充分排出代谢废物和维持内环境恒定,因而体内逐渐出现代谢废物的潴留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肾内分泌功能障碍,这一病理过程称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62.尿毒症(书P223):

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发展到最严重的阶段,代谢终末产物和毒性物质在体内潴留,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发生紊乱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失调,从而引起一系列自体中毒症状,称尿毒症。

63.代谢综合征(形P19,书P228):

是以腹型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以及胰岛素抵抗为共同病理生理基础,以多种代谢性疾病合并出现为临床特点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64.胰岛素抵抗(2011.7,书P232):

是指正常剂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生物效应的一种状态,指单位浓度的胰岛素其细胞效应减弱,即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代偿性引起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从而产生高胰岛素血症。

二、单项选择题

1.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A.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B.患病机体形态结构变化的科学

C.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D.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E.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的科学

2.基本病理过程是指

A.每一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规律

B.机体重要系统在不同疾病中出现常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

C.各系统的不同疾病所共有的致病因素

D.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E.各系统的每一种疾病所特有的病理生理变化

3.下述哪项属于基本病理过程

A.肝炎

B.心功能不全

C.酸中毒√

D.呼吸衰竭

E.尿毒症

4.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2011.7第1题)

A.肺炎√

B.休克

C.缺氧

D.发热

E.水肿

5.死亡是指<形P2,2011.7第2题>

A.反射消失、呼吸停止、心跳停止

B.细胞死亡

C.意识永久性消失

D.脑电波消失

E.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6.损害胎儿生长发育的致病因素属于

A.生物性因素

B.遗传性因素

C.先天性因素√

D.营养性因素

E.免疫性因素

7.能够加速或延缓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

A.疾病发生的条件√

B.疾病发生的原因

C.疾病发生的诱因

D.疾病发生的外因

E.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8.导致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是

A.疾病发生的条件

B.疾病发生的原因√

C.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D.疾病发生的诱因

E.疾病发生的外因

9.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称为<形P2(4题)>

A.植物人状态

B.濒死状态

C.脑死亡√

D.生物学死亡

E.临床死亡

10.下列哪项不宜作为脑死亡的判断标准(2011.1第2题)

A.心跳停止√

B.自主呼吸停止

C.颅神经反射消失

D.瞳孔散大或固定

E.脑电波消失

11.有关健康的正确定义是(2011.1第1题)

A.不生病就是健康

B.健康是指体格健全

C.健康是指精神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D.健康是指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全良好状态

E.健康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12.有关疾病的概念,下列哪项陈述较确切

A.疾病即指机体不舒服

B.疾病是在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C.疾病是不健康的生命活动过程

D.疾病是机体对内环境的协调障碍

E.疾病是细胞损伤的表现

13.死亡是指(与第题5相同)

A.反射消失、呼吸停止、心跳停止

B.细胞死亡

C.意识永久性消失

D.脑电波消失

E.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14.高烧患者出汗多、呼吸增快易出现(2011.7第3题)

A.高渗性脱水√

B.水中毒

C.低渗性脱水

D.等渗性脱水

E.低钠血症

15.下列何种情况可引起低钾血症(2011.7第4题)

A.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

B.大量输注库存血

C.严重组织损伤

D.消化液大量丢失√

E.醛固酮合成减少

16.细胞内钾转移到细胞外引起高钾血症见于

A.碱中毒

B.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

C.静脉输入大量胰岛素

D.组织损伤√

E.静脉输入大量氨基酸

17.引起低渗性脱水常见的原因是

A.大量体液丢失只补充水√

B.大量失血

C.大量腹腔积液形成

D.大量出汗

E.消化液大量丢失

18.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又称为

A.水中毒

B.高渗性脱水√

C.低渗性脱水

D.等渗性脱水

E.水肿

19.下列哪一项不是低钾血症的原因<形P2(11题)>

A.长期使用速尿

B.大量使用胰岛素

C.禁食

D.醛固酮含量增高

E.代谢性酸中毒√

20.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又称为

A.水中毒

B.高渗性脱水

C.低渗性脱水√

D.等渗性脱水

E.水肿

21.下列何种情况可引起高钾血症

A.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

B.醛固酮分泌增多

C.大量应用速尿

D.酸中毒√

E.大量应用胰岛素

22.水肿时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

A.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D.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E.淋巴回流受阻

23.过量使用胰岛素引起低钾血症的机制是

A.大量出汗导致钾丢失

B.醛固酮分泌过多

C.肾小管重吸收障碍

D.结肠分泌钾增多

E.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

24.高渗性脱水患者尿量减少的主要机制是<形P2,2011.1第3题>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口渴中枢

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

C.肾血流量明显减少

D.细胞内液减少

E.醛固酮分泌增多

25.急性重症水中毒对机体的主要危害是(2011.1第4题)

A.急性血容量增多,血管破裂

B.脑水肿、颅内高压√

C.肾脏负担过重

D.急性肺水肿

E.低钾血症

26.高烧患者出汗多、呼吸增快易出现(与第14题同)

A.高渗性脱水√

B.水中毒

C.低渗性脱水

D.等渗性脱水

E.低钠血症

27.下列何种情况可引起低钾血症

A.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

B.大量输注库存血

C.严重组织损伤

D.消化液大量丢失√

E.醛固酮合成减少

28.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方式是(2011.7第5题,与第39题相同)

A.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B.增加肺泡通气量

C.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D.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E.肾重吸收HCO3-增加√

29.酸中毒可使心肌收缩力(2011.7第6题,与第40题同)

A.先增强后减弱

B.先减弱后增强

C.减弱√

D.增强

E.不变

30.严重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时,下述哪个系统的功能障碍最明显<形P4(第20题)>

A.心血管系统

B.血液系统

C.泌尿系统

D.中枢神经系统√

E.消化系统

31.代谢性碱中毒常可引起低血钾,其主要原因是<形P3(第18题)>

A.K+摄入量减少

B.细胞外液量增多使血钾稀释

C.细胞内H+与细胞外K+交换增加√

D.消化道排K+增多

E.肾滤过K+增多

32.可以引起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是

A.服用含氯酸性药物过多

B.酮症酸中毒√

C.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

D.消化道丢失HCO3-

E.肾小管泌H+功能障碍

33.氰化物中毒可引起

A.组织性缺氧√

B.低张性缺氧

C.血液性缺氧

D.缺血性缺氧

E.淤血性缺氧

34.下述哪项原因可引起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A.糖尿病

B.休克

C.消化道丢失HCO3-√

D.严重饥饿

E.过量服用水杨酸类药物

35.下述哪项原因不易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A.糖尿病

B.休克

C.呼吸、心跳停止

D.呕吐√

E.腹泻

36.引起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是

A.吸入CO2过少

B.输入NaHCO3过多

C.肺泡通气量减少

D.输入库存血

E.呼吸中枢兴奋,肺通气量增大√

37.代谢性酸中毒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2011.1第5题)

A.脑内谷氨酸增多

B.脑内乙酰胆碱增多

C.脑内多巴胺增多

D.脑内γ-氨基丁酸增多√

E.脑内谷氨酰胺减少

38.碱中毒时出现手足搐搦的主要原因是(2011.1第6题)

A.血钠降低

B.血钾降低

C.血镁降低

D.血钙降低√

E.血磷降低

39.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方式是(与第28题相同)

A.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B.增加肺泡通气量

C.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D.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E.肾重吸收HCO3-增加√

40.酸中毒可使心肌收缩力(2011.7第6题,与第29题同)

A.先增强后减弱

B.先减弱后增强

C.减弱√

D.增强

E.不变

41.静脉血分流入动脉可造成<形P8,2011.7第7题>

A.血液性缺氧

B.缺血性缺氧

C.淤血性缺氧

D.乏氧性缺氧√

E.组织中毒性缺氧

42.慢性缺氧时红细胞增多的机制是

A.腹腔内脏血管收缩

B.肝脾储血释放

C.红细胞破坏减少

D.肝脏释放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

E.骨髓造血增强√

43.一氧化碳中毒可引起

A.低张性缺氧

B.组织性缺氧

C.淤血性缺氧

D.缺血性缺氧

E.血液性缺氧√

44.循环性缺氧最具特征性的血气变化是

A.血氧分压降低

B.血氧含量降低

C.血氧容量降低

D.血氧饱和度降低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大于正常√

45.血液性缺氧时<形P8,2011.1第7题>

A.血氧容量正常,血氧含量降低

B.血氧容量降低,血氧含量正常

C.血氧容量和血氧含量均降低√

D.血氧容量和血氧含量均正常

E.血氧容量增加,血氧含量降低

46.静脉血分流入动脉可造成(与第41题相同)

A.血液性缺氧

B.缺血性缺氧

C.淤血性缺氧

D.乏氧性缺氧√

E.组织中毒性缺氧

47.发热激活物的作用部位是(2011.7第8题)

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B.骨骼肌

C.产致热原细胞√

D.皮肤血管

E.汗腺

4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外致热原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抗原-抗体复合物√

D.病毒

E.真菌

49.下述哪种情况引起的体温升高属于过热

A.女性月经前期

B.妇女妊娠期

C.剧烈运动后

D.流行性感冒

E.中暑√

50.下述哪种物质不属于内生致热原

A.白细胞介素-1

B.5-羟色胺√

C.干扰素

D.肿瘤坏死因子

E.白细胞介素-6

51.下述哪种情况引起的体温升高属于发热

A.女性月经前期

B.妇女妊娠期

C.剧烈运动后

D.流行性感冒√

E.中暑

52.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形P9,2011.1第8题)>

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升高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升高

C.散热正常,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降低

53.发热激活物的作用部位是(与第47题相同)

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B.骨骼肌

C.产致热原细胞√

D.皮肤血管

E.汗腺

54.应激性溃疡是一种

A.消化性溃疡

B.外伤后形成的皮肤表浅溃疡

C.心理应激时出现的口腔溃疡

D.癌性溃疡

E.重病、重伤情况下出现的胃、十二指肠黏膜的表浅溃疡√

55.根据应激原的性质可将应激分为

A.良性应激和劣性应激

B.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

C.躯体应激和心理应激√

D.早期应激和晚期应激

E.生理性应激和病理性应激

56.应激是指

A.机体对刺激的特异性反应

B.机体对刺激的功能性反应

C.机体对刺激的非特异性反应√

D.机体对刺激的生化反应

E.机体对刺激的保护性反应

57.在全身适应综合征的警觉期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

A.醛固酮

B.儿茶酚胺√

C.胰岛素

D.糖皮质激素

E.生长素

58.在全身适应综合征的抵抗期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2011.1第9题)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胰岛素

D.糖皮质激素√

E.醛固酮

59.急性期反应蛋白不具有下列哪一项功能(2011.7第9题)

A.抑制蛋白酶活化

B.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

C.抗感染

D.抗损伤

E.抑制凝血√

60.严重创伤引起DIC的主要机制是(2011.7第10题)

A.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受损

B.组织因子大量入血√

C.凝血因子Ⅻ被激活

D.凝血因子Ⅹ被激活

E.直接激活凝血酶

61.下列哪一项因素可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A.严重组织损伤

B.广泛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C.血小板激活

D.血液高凝状态√

E.促凝物质进入血液

62.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A.少尿

B.出血√

C.呼吸困难

D.贫血

E.嗜睡

6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血液凝固性表现为

A.凝固性增高

B.凝固性降低

C.凝固性先增高后降低√

D.凝固性先降低后增高

E.凝固性无明显变化

6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引起的贫血属于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失血性贫血

C.中毒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溶血性贫血√

65.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最常见的病因是

A.感染性疾病√

B.胎盘早剥

C.大面积烧伤

D.恶性肿瘤

E.羊水栓塞

66.严重创伤引起DIC的主要机制是(与第60题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