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学第二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71920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磁学第二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电磁学第二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电磁学第二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电磁学第二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电磁学第二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磁学第二章.docx

《电磁学第二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磁学第二章.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磁学第二章.docx

电磁学第二章

四川师范大学教案电磁学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

电磁学

授课专业

物理学

班级

08级

课程编号

01

1、2班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校级公共课();基础或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选修课

限选课();任选课()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实践课()

考核方式

考试(√);考查()

课程教学学时

80学时

学分

5学分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作者

教材:

《电磁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

1.《电磁学》(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2.《新概念物理教程·电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物理学》(电磁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4.《物理学》(第二卷第一分册),科学出版社,1979。

梁灿彬、秦光戎、梁竹健原著,梁灿彬修订

赵凯华、陈熙谋

赵凯华等

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编

哈里德·瑞斯尼克著,李仲卿译

学时分配

第一章静电场的基本规律(14+2学时)

第二章有导体时的静电场(8+1学时)

第三章静电场中的电介质(8+1学时)

第四章恒定电流和电路(5+1学时)

第五章恒定电流的磁场(11+1学时)

第六章电磁感应与暂态过程(15+1学时)

第七章磁介质(7+1学时)

第九章时变电磁场和电磁波(4学时)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章节名称

第二章

有导体时的静电场

教学目的及要求

使学生掌握静电平衡时导体的性质,了解封闭金属导体壳内外空间电场的分布,并通过对1、2节的学习,加深对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的理解,并能解释静电感应、静电屏蔽现象;理解电容的物理意义,并能进行电容的计算;了解带电体系静电能的概念,能对电容器的静电能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及处理方法

重点:

静电平衡时导体的性质,电容的物理意义及电容的计算,静电能的概念及电容器静电能的计算

难点:

导体静电平衡问题的讨论方法,导体静电平衡时的性质的应用,对带电体系静电能概念的理解

处理方法:

课堂讲授、课后讨论、课后做习题等方式相结合

讨论、练习、作业

习题:

;;;;

教学内容

第一节静电场中的导体:

静电感应现象,静电平衡状态及静电平衡时导体的性质,带电导体所受的静电力,孤立导体的形状对电荷分布的影响,导体静电平衡问题的讨论方法

第二节封闭金属壳内外的静电场:

壳内外空间静电场的分布,静电屏蔽现象

第三节电容器及其电容:

孤立导体的电容,电容器及其电容,电容器的连接,电容的计算

第四节静电演示仪器:

感应起电机,静电计(自学)

第五节带电体系的静电能:

带电体系静电能的概念,电容器的静电能及计算

注:

教案按讲课章数填写,每一章均应填写一份。

重复班讲课可不另填写教案。

教学内容须另

加附页。

第二章有导体时的静电场

第一章讲了静电场的大体规律,引入了描述电场性质的两个重要物理量(电场强度、电势),并阐明了描述电场大体性质的两个定理:

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

在这一章,将在静电场中引入导体,从而讨论静电场和导体之间的彼此作用和彼此影响。

实际上,在静电场中引入导体后,将引发静电感应现象,在导体的表面上出现等值异号的感应电荷,感应电荷的出现又反过来影响原有的静电场。

§1静电场中的导体

一、导体

一、导体的分类(按是不是带电)P43

(1)带电导体:

所带总电荷不为零的导体叫做带电导体。

若总电荷为正,则说这导体带正电,若总电荷为负,则说导体带负电。

(2)中性导体:

所带总电荷为零的导体叫做中性导体。

(3)孤立导体:

与其它物体距离足够远的导体叫做孤立导体。

“足够远”指其它物体的电荷在该导体上激发的场强小到能够忽略,这时就说孤立导体之外没有其他物体。

二、导体(金属导体)的特点

很多种物体都属于导体,比如金属,石墨,电解液,乃至人体、地球等等。

在这主要讨论金属导体,它具有以下特点:

(1)金属导体中具有大量的自由电子。

从微观角度说,这些自由电子时刻作无规则的混乱运动称为“热运动”,从宏观角度讲,(虽然其中有大量的自由电子)金属导体对外不显电性,即通常情形下金属导体为中性导体。

(2)静电感应

将导体置于静电场中,其中的自由电子除无规则的热运动外,还要受电场力的作用而作定向移动(这是一种有规律的宏观运动)。

这种定向运动的宏观效应:

就是在导体中出现了感应电荷。

如:

导体B放入点电荷A产生的电场中,B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向左移动,结果B的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

概念:

导体B上的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头散布的这种现象称为静电感应。

(出现静电感应现象是由于导体中的电荷能够自由移动——自由电子)

二、静电平衡

一、静电平衡状态

概念:

当导体中的自由电子不作宏观运动(没有电流)时,就说导体处在静电平衡的状态。

一个电中性的导体,在周围没有带电体时,它的内部及表面上净电荷的体密度为零,从而内部各点场强为零,这是一种最简单的静电平衡状态(如一个孤立的导体B)。

注意:

(1)导体的静电平衡状态是相对的,能够由于外部条件的转变而受到破坏,但在新的条件下又将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如在孤立导体B周围放一带电体A(如图)。

(2)静电场中有导体存在时,电场的散布和电荷的散布彼此影响、制约,必需知足必然的条件,导体才能达到静电平衡。

那么导体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达到(新的)静电平衡呢?

二、静电平衡的条件P43

导体静电平衡的条件是:

导体内部各点场强为零。

说明:

(1)此条件为充分必要条件(导体内处处)

必要性:

若是达平衡,则导体内部处处;

反证法证明:

若是,则在的地方一定有自由电荷移动(因自由电荷受力),于是就不是静电平衡。

换句话说,导体达到平衡时,其内部一定处处。

充分性:

导体内处处时,导体达到静电平衡

用电动力学中静电场边值问题的唯一性定理证明,这里略。

(2)“内部各点”指导体内部的“宏观点”(即物理无穷小体元),对于微观的点,比如电子周围的一个几何点,不必然知足。

(3)此条件在电荷不受非静电力的情形下成立

若是有非静电力存在,为了达到静电平衡,导体内部某些点的场强恰恰不能为零,以便抵消非静电力的作用(由化学原因引发的“化学力”,核子间作使劲等都为非静电力)。

所以静电平衡的必要条件有一个更适当的表述:

就是导体内部可移动的电荷所受的一切力的合力为零。

3、静电平衡时导体的性质P43

(1)导体是等势体,导体表面是等势面。

在导体中取任意两点A、B,沿A、B作任一路径做场强积分得:

,∴

而A、B是任意的点,所以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各点和表面各点的电势均相等,即导体为等势体,表面为等势面。

(2)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电荷只能散布在导体表面上。

在导体内任取一点A,围绕A点作一高斯面,高斯面上任一点,由高斯定理得面内q=0,即内部无净电荷,电荷体密度,所以电荷只能散布在表面上。

注意:

上面的证明方式不能适用于表面上的点,如B点,绕B点作高斯面,面作得再小也有一部份在导体外,现在面上不必然处处。

固然q不必然为零。

实际上,导体内部q=0,则电荷必分布在表面,即。

(3)在导体外,紧靠导体表面的点的场强方向与导体表面垂直,场壮大小与导体表面对应点的电荷面密度成正比。

A、场强方向(表面周围的点)

由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动身,可知导体表面周围的场强与表面垂直。

而场壮大小与面密度的关系,由高斯定理推出。

B、场壮大小

如图,在导体表面外紧靠导体表面取一点P,过P点作导体表面的外法线方向单位矢,则P点场强可表示为(为在方向的投影,可正可负)。

过P点取一小圆形面元,以为底作一圆柱形高斯面,圆柱面的另一底在导体内部。

由高斯定理有:

(导体的电荷只能散布在导体表面,若面密度为,则面内电荷为)

可见:

导体表面周围的场强与表面上对应点的电荷面密度成正比,且无论场和电荷散布如何转变,那个关系始终成立。

C、中的是场中全数电荷奉献的合场强,并非只是高斯面内电荷的奉献。

这一点是由高斯定理得来的。

P45-46

D、一般不谈导体表面上的点的场强。

导体内部,表面外周围;没提表面上的。

在电磁学中的点、面均为一种物理模型,有了面模型这一概念,场强在带电面上就有突变(P23小字),若是不用面模型,突变就会消失。

但不用面模型,讨论问题太复杂了,所以咱们只谈“表面周围”而不谈表面上。

三、带电导体所受的静电力

在导体表面任取一面元,其上面电荷密度为。

因为取得很小,能够把它视为点电荷,所以面元所受的静电力为:

是除上的电荷之外,其余电荷在面元处的P点所产生的电场。

而导体达到静电平衡时:

在所取面元周围取两点P、P′,则

按照迭加原理,有:

(1)对图中的P点,

为:

上的电荷在P点所产生的场强:

(P、P′点无穷接近表面,故视为无穷大平面)

为:

除上的电荷之外其余电荷(导体上其它部份)在P点所产生的场强。

∵、均垂直于导体表面。

∴也必垂直于导体表面(由以上等式)

∴三矢量、、平行共线

(2)对于图中的P′点:

讨论方式类似于上:

A.上的电荷在P′点产生的场强:

(因P′点无穷接近表面,仍把看成无穷大平面)

B.除外的电荷在P′点产生的场强

∴=

故:

单位面元所受的力为:

补充例:

习题不讲)

解:

利用上面的结果,球面上某面元所受的力:

,利用对称性知,带有同号电荷的球面所受的力是沿x轴方向:

右半球所受的力:

=

四、孤立导体形状对电荷散布的影响

只给出了导体表面周围每一点的电荷密度和周围场强的对应关系,它并非能告知咱们在导体表面上电荷究竟是如何散布的。

定量地研究这一问题是比较复杂的。

下面作定性的说明。

一、电荷在导体表面的散布不仅与其自身形状有关,而且与外界条件也都有关。

①孤立带电导体的散布由自身决定。

例如,一个球形的带电导体,由球面的对称性分析知,电荷在球面上应均匀散布,=常数,

②带电导体处于静电场中,的散布与外界有关

非对称散布,但仍有:

二、对孤立导体,电荷散布具有如下定性规律:

在孤立导体表面,向外突出的地方(曲率为正且较大),电荷较密(大),表面比较平坦的地方,电荷较疏(小),向里凹陷的地方(曲率为负)电荷最疏(更小)。

而,这说明,尖端处E大,平坦处次之,凹陷的地方E最弱。

图2-5给出了由实验测得的尖端导体的等势面、电场线及电荷散布图。

说明:

(1)电荷散布的定性规律,能够专门好地解释尖端放电现象。

由于尖端周围场壮大,空气中的带电离子在强电场作用下猛烈运动,离子在运动中与空气分子发生碰撞,使空气分子电离,产生大量的新离子,该处空气成为导体。

同时,离子与空气分子碰撞时,使空气分子处于激发状态而产生光辐射,这就是尖端放电现象。

(2)电荷散布的定性规律说明:

尖端处,电荷面密度大,但这不是一个绝对的结论,也有例外的情形。

如P48小字部份。

(两个相距很近的球形导体,曲率半径相同但电荷不均匀散布,这是一例外情形)

五、导体静电平衡问题的讨论方式

一、讨论静电场:

由电荷散布求、V

场的性质:

由高斯定理、环路定理决定

二、有导体存在时的静电场,出现静电感应现象,最后达到静电平衡。

而且

现在要定量计算、V,在普通物理范围内不能解决,故在此作定性讨论。

实际上咱们把静电场的性质定性为电场线的两个性质,结合静电平衡时推出的结论得讨论方式:

静电场的性质+(结合)静电平衡的性质=讨论静电场中的导体(讨论方式)

例题1:

例题2:

例题3:

P49-51自学

例题4:

例题5:

例题6:

P51-53为小字部份,可自己看一下。

六、平行板导体组例题

补充例:

P53例1的前半部份。

证明:

对于两个无穷大带电平板导体来讲: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