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届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517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5.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眉山市届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眉山市届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眉山市届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眉山市届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眉山市届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眉山市届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眉山市届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眉山市届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眉山市届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眉山市届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初中2018届中考适应性考试

语文卷2018.04

(时间150分钟,总分12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第Ⅰ卷答题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4、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内,在试题卷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A卷(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与课内古诗词赏析(12分,每小题2分)

1.下面各组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哽咽(yè)卖弄(nòng) 栖(qī)息截然相反(qié)

B.掺和(huo)默契(qì) 沉淀(diàn)岿(kuī)然不动

C.地窖(jiào)譬喻(bì)执拗(niù)长吁短叹(yū)

D.创伤(chuàng)荫蔽(yīn)腻烦(lì)影影绰绰(chuò)

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分岐浑为一谈诀别有例可援

B.倒坍锋芒毕露嘻闹一泄千里

C.沉湎筋疲力竭端详萎糜不振

D.慰藉巨星陨落迭起不屑置辩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罗布庄的库鲁克库姆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吞噬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

B.舞蹈、音乐……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这些树枝在大地里面息息相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供养。

C.他们在迷宫般的坑道中探索道路,指导或是了解或是参与地下深处的工作,并乐此不疲,甚至忘记了岁月是怎样逝去的。

D.湿地公园里,洒满花香的林间小路在五彩缤纷的喷泉处戛然而止了,等到转过山岗,眼前又豁然开朗。

4、下列各项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出现瓶颈效应是因为农业生产与消费信息不对称的缘故。

B.食品谣言的存在,不仅是民众相关知识的贫乏,而是食品安全焦虑的体现。

 

C.通过全民阅读活动,居民的阅读积极性和文化教育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D.为了提高地方传统风俗文化特色,我市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大型“民间采风”活动。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糖链是一种决定了“细胞脸面”特征的物质。

①故无论是从揭示生命现象还是开发新药的角度,我们都要关心“细胞脸面”的研究工作。

②它还是维持我们机体正常运行的物质,并且它与多种疾病的发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③在癌细胞转移或者病毒侵入时,都是因为我们身体细胞中的糖链被“误用”了。

④它不仅决定了红血球的类型,而且在细胞交流过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⑤比如说,在癌细胞中就有一种特殊的糖链。

A.②④③⑤①B.④②⑤③①C.①③②⑤④D.⑤③④②①

6、下面关于古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作者借物喻意,表达出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和对官场的反感之情。

B.崔颢《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即景生情,薄暮的柔美与思乡的幽怨交织在一起,更显悠远意境。

C.龚自珍《己亥杂诗》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写出了诗人离京时忧伤、愉快的复杂感情。

D.《蒹葭》采用重章叠唱,反复咏叹的手法,借助环境描写,创设朦朦胧胧的意境之美,真切地表现出可望难即的惆怅情感。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7-9小题。

(6分,每小题2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乙】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7、下面对选文中画线句子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C.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D.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8、下面各组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学(学习)学半然后能自反(通“返”)也

B.教学相长(增长)也阅(阅读)十余岁

C.弗食,不知其旨(美味)也二石兽并(一起)沉焉

D.岂能为(成为)暴涨携之去众服为(是)确论

9、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首先通过比喻引出“弗学,不知其善也”,接着论述了教与学的重要性,最后归结出“学学半”这个观点句。

B.【乙】文讲学家的“笑”,是嘲笑寺僧“不能究物理”;老河兵的“笑”,则是因为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主观臆断。

C.【甲】文多采用对偶句,句式整齐,两两相对,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较强,而且具有较强的逻辑性。

D.【乙】文采用层层铺垫手法,语言平易简淡,在故事情节中制造出跌宕起伏的叙事波澜,意味悠长。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2分)

三、文言语句翻译与古诗文积累(10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4分,每小题2分)

(1)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1、根据提示,默写出相应的古诗文语句。

(6分,每空1分)

(1),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孤独”是古代文人墨客大都具有的思想情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柳宗元的清高孤傲,“独倚望江楼”那是温庭筠对思妇独怀心事的怜悯,请你另外写出含有“孤”或“独”字的古诗句(要求写出连续的两句):

,。

四、现代文阅读(32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议论文,完成12—14题(8分)

别让教育成为伤害

①生活中,教育是一个人成人、成才的基础保障,它无处不在,也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良好的教育,犹如冬日沐浴煦风,让人心旷神怡,但很多时候,不当的教育反而会对人的成长造成伤害。

②的确,在很多“天才”“学霸”取得优异成绩的背后,离不开成功的教育。

近来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90后姑娘刘明硕,给世人一个大大的惊喜。

“英国剑桥大学硕士”,“牛津大学博士”,“博士后”,“女教授”,这个有着无数光辉头衔的学神,在入选中国第十二批“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库之后,针对教育评论:

“在英国,老师很重视学生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各国学生的包容性很强。

在学术上与老师加强交流和沟通,才会更有效地提高自己,因为科研是要通过互相交流才能产生火花的。

”无疑,正是老师的包容,才促进了她的进步与成长,才为她今天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③良好的教育让人明智,可以积淀智慧和内涵,良好的教育使人精彩,可以彰显人生的价值。

拥有良好的教育,才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然而生活中,当教育失去了应有的理性,或者方式方法出现了背离,教育也将失去应有的光泽如秋叶般凋零。

④曾经在网络上流传着一位来自美国的华人蔡美儿的教育故事。

她为儿女拟定了家庭教育“十不准”家规,如任何一门功课的成绩不准低于A等,不准参加校园演出,每天必须练习钢琴及小提琴等。

她曾自豪地声称,有一次因为女儿弹不好一首钢琴曲,她让女儿练到深夜,期间不许她吃饭、上厕所。

还有一次,她在聚会上告诉所有客人,她因为女儿不懂礼貌而叫她“废物”。

她把这种教育方式称为“中式教育”,可美国媒体却评价她在“虐待孩子”,即使在中国,蔡美儿的教育方法也同样遭到相当大的质疑。

⑤把自己的意愿无原则地强加到孩子身上,用囚笼般的高压教育,无论培养出来的孩子如何成功,当个性被扼杀,天性被泯灭,伤害其实早已埋藏在了心中。

别让教育成为伤害。

只有在广阔的天空,鸟儿才会张开翅膀,自由地飞翔。

12、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2分)

13、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意说说其作用。

(3分)

(1)论证方法:

(2)作用:

14、简要阐述本文的论证过程。

(3分)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18题(16分)

人,不小心就成了碎片

朱成玉

大概是朋友的死让这个下午风雪交加的吧。

屋子被怀念和悲伤这两袭窗帘沉沉遮住。

一个人的名字就这样在记忆的白纸上被黑色的绳索牢牢拴住,拴在一个黑暗的框子里。

朋友死于车祸,据说死时的惨状让人不忍目睹。

望着窗外纷飞的雪花,我知道我的记忆里又多了几片忧郁的碎屑。

那些碎屑一直在我的眼前飞着,渐渐飞出窗子,和雪花一起飘舞。

朋友的母亲走进来,怀里抱着刚满周岁的小孙女。

老人为我倒水,不小心杯子掉到了地上。

“人和这杯子一样,不小心就成了碎片。

”我说。

“可是活着的人还要好好活着。

”老人用慈爱的眼神爱抚着怀里的孩子,喃喃低语。

窗外的雪花无休无止地飘着。

我翻开朋友的诗集,看到了一首诗:

爱人离去时遗弃的车票

被撕碎的结婚照片

半块镜子,三滴眼泪

我把所有疼痛的碎片都装进抽屉

我的抽屉就是一部完整的童话

小小的女儿

你什么时候读懂

就什么时候长大

……

我看不下去,我的眼睛被泪水遮住。

其实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这样那样的一些碎片,或者晶莹,如夜空的星斑斓闪烁;或者如角落中的网,粘挂着一些不忍回眸的经历;或者璀璨,如断断续续的琴声,如无法接连的诗句……

不知为什么,忽然想到了“黛玉葬花”,想到了“破镜重圆”,想到了川端康成“临终的眼”,想到了叶赛宁的眼泪,想到了黄永玉的一本书,想到了一句话:

“生活,就是不断地把打碎的碎片重新组合起来。

朋友悄然无声地走了,但我记住了老人的喃喃低语。

是啊,活着的人还要好好活着,还要怀念。

想想一个人一生中的一天是多么简单,从打开窗帘那一刻起,就开始去组合各种各样的碎片,例如摔落到地上的惊叫的瓷器,例如纷飞在风中的无依的花瓣,例如被车轮碾碎的花骸,例如被谎言撕裂的情感。

朋友用一生收集了无数碎片,组合成最美的诗篇。

我也会积攒无数碎片,去汇成一条路,笔直地通向我的明天。

朋友走了,留下更多的困苦给他幼小的女儿和年迈的母亲。

望着老人佝偻的脊背,一种无法言说的酸楚扎着我的心。

“把孩子交给我吧,我会让她幸福的。

”看看花朵般的孩子在奶奶怀里睡着了,我对老人说。

“不用了,谢谢你。

昨天我已经联系好了,准备带几个小孩子,明天家长们就把他们送过来,我和孩子的生活还不成问题。

唉,挺挺吧,总会好的,我就不信这苦水能淹我一辈子。

听老人说,她在自学初中课本,她说如果供不起孩子读书,就由她来教。

“无论如何,我要让孩子得到幸福。

”老人信心十足地说。

我震颤了,为这个坚强的老人。

“我来做孩子一生的老师。

”迎着风雪,走出屋子,我用全部生命许下了这个沉沉的诺言。

(摘自《2017精美散文选》,有改动)

15、文中写到很多“疼痛的碎片”,速读全文,请简要概括。

(4分)

16、阅读全文,依据提示,依次梳理“我”的感情变化和概括内容。

(4分)

①(朋友离去时)忧伤和牵挂(②)酸楚和感动(③)④(听到老人的话语时)

17、品析文中画线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4分)

(1)那些碎屑一直在我的眼前飞着,渐渐飞出窗子,和雪花一起飘舞。

(文中多次出现“风雪”“雪花”等景物,请揣摩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

(2)唉,挺挺吧,总会好的,我就不信这苦水能淹我一辈子。

(这句话透露出老人怎样的思想及性格?

18、仿照示例句式(保留加点的词),结合文意,说说“我”读懂了什么。

(4分)

示例:

面对不幸的生活,我从朋友的诗中,读懂了乐观,即便是“打碎”的生活,我们也要有一种重新来过的信念。

(1)

(2)

 

(三)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19—21题(8分)

材料一:

九鼎重器,百炼乃成。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草案。

这是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能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

材料二: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在我们党治国理政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这是我国法治实践的一条基本规律。

从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我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

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分别进行了5次修改。

通过修改,我国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紧跟时代步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法治保障。

材料三:

(图一)(图二)

19、阅读材料一,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修正宪法案草案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分)

(1)现实意义:

(2)历史意义:

20、阅读材料二,说说为什么要修改宪法。

(3分)

(1)

(2)(3)

21、综合三则材料,用概括性语言表述“材料三”中两幅漫画所要表达的意思。

(3分)

五、作文(40分)

22、一位哲人说过:

“会倾听他人的人是宽厚的,会倾听自然的人是纯净的,会倾听自己的人是丰厚而智慧的。

”品天地万物,读人间百态,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倾听。

梳理心绪的烦乱,学着倾听,感受寂静之美,收藏快乐,洁净心灵。

请以“我在倾听”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要出现具体人名、地名、校名;④字数在600字以上。

 

B卷(共20分)

六、课外古诗词赏析(4分)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23、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诗的前两句所描述的景致。

(2分)

24、这首小诗的最后一句可谓神来之笔,尤其是“疑”字用得极妙,请简析其表达效果(2分)

七、课外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后问题。

晋侯①赏(重赏)从亡者,介之推②不言禄(爵禄);禄亦弗及。

推曰:

“献公③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君而谁?

天实置(立)之,而二三子④以为己力,不亦诬(骗人)乎?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窃取)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下义(正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

“盍亦求之?

以死谁怼⑤?

”对曰:

“尤(责备,谴责)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

“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

“言,身之文(修饰)也;身将隐,焉用文之?

是求显也。

”其母曰:

“能如是乎?

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⑥为之田⑦。

曰:

“以志吾过,且彰善人。

”——选自《左传》

【注释】①晋侯:

指晋文公,即重耳。

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

②介之推:

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

③献公:

重耳之父晋献公。

④二三子:

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

子是对人的美称。

⑤怼(duì):

怨恨。

⑥绵上:

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

⑦田:

祭田。

2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晋侯赏从亡者

(2)不食其食

(3)能如是乎(4)上下相蒙

26、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4分)

①况贪(窃取)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②以志吾过,且彰善人。

27、读了本文,你怎样评价介之推这个人?

(2分)

八、名著片段阅读(6分)

我下了楼梯,走过了楼底下的一段路,终于毫无声响地开了和关了两道门,到了另一排楼梯,拾级而上,正对面便是坦普尔小姐的房间,一星灯光从锁孔里和门底下透出来,四周万籁俱寂。

我走近一看,只见门虚掩着,也许是要让闷人的病室进去一点新鲜空气。

我生性讨厌犹犹豫豫,而且当时急不可耐,十分冲动——我全身心都因极度痛苦而震颤起来,我推开门,探进头去,目光搜索着海伦,担心遇见死亡。

……“海伦!

”我轻声耳语道,“你醒着吗?

”她动弹了一下,自己拉开帷幔,我看到了她的脸,苍白、憔悴,却十分镇静,她看上去没有什么变化,于是我的恐惧心理顿时消失了。

“真是你吗,简?

”她以独特的柔和语调问。

“啊!

”我想,“她不会死,她们搞错了,要是她活不了啦,她的言语和神色不会那么镇定自若。

”我上了她的小床,吻了她一下。

她的额头冰冷,两颊也冰冷,而且还很消瘦,她的手和手腕也都冰冷,只有她那微笑依旧。

(《简·爱》节选)

28、仔细阅读文中划线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写出此时“我”的心理活动。

(2分)

29、结合文段,任选角度谈谈《简·爱》在写作上的特色及其作用,至少说两个方面。

(4分)

 

初中2018届语文中考适应性考试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8.04)

A卷(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

一、(12分,每小题2分)

1.B(A:

“弄”应读nong,轻声,“截”应读“jié”;C:

“譬”应读“pì”,“吁”应读“xū”;D:

“创”应读“chuāng”,“腻”应读“nì”)

2.D(A:

“岐”应为“歧”,“浑”应为“混”;B:

“嘻”应为“嬉”,“泄”应为“泻”;C:

“筋”应为“精”,“糜”应为“靡”)

3.D(“戛然而止”指声音突然中止,使用对像不当)

4.C(A:

“是因为…的缘故”,既重复又杂糅;B:

关联不当:

“不仅…而”应改为“不但…而且”或“不仅…还”;D:

“提高”与“特色”搭配不当,应将“提高”改为“增加”)

5.B(④、②都在说作用,且从关联词“不仅…还”中推断,②在④之后;⑤、③承②之后举例说明,①从“故”这个词中明显看出是最后的总说句。

抓住关键词,进行逻辑推敲即可得出相应的答案。

6.A(此句并没表达出“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和对官场的反感之情”)

二、(6分,每小题2分)

7.C(略)

8.C(A、“学”:

教学;“反”:

反省、反思;全错,不合题意。

B.前者解释正确;后者“阅”:

经过;一对一错,不合题意。

C.全正确,符合题意;D.前“为”:

被;后“为”解释正确;一对一错,不合题意)

9.A(没有比喻,而是采用类比,归纳的观点句不是“学学半”,而是“教学相长”。

第Ⅱ卷(非选题,82分)

三、(10分)

10、

(1)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困”“强”为给分点,1分,句意1分。

(2)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臆断”为给分点,1分,前后句意1分。

)11、

(1)杨花落尽子规啼;

(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瀚海阑干百丈冰;(4)燕然未勒归无计;(5)示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四、(32分)

(一)(8分)12、别让教育成为伤害。

(如答“良好的教育是成人、成才的关键”不给分,因为文末观点“别让教育成为伤害”才是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意图观点。

2分。

)13、

(1)认证方法: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2分),

(2)作用:

通过正面列举刘明硕的“成功教育”对人才成长的重要性与列举反面事例“蔡美儿的教育”故事进行对比,有力地论证了教育当与不当的利弊性。

(意近即可,1分)14、首先开门见山,直接指出两种教育的不同影响(1分);接着列举刘明硕的事正面阐述“成功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然后过渡,引出下文反面举例论证“教育的伤害”(1分);最后进行总结,得出结论,深化观点(1分)。

(二)(16分)

15、朋友因车祸去世;朋友离婚,爱人离去;小孙女刚满周岁(小孩还未长大);老人的背已佝偻(老人已经老了)(答到一点1分,共4分)。

16、①怀念和悲伤,②读朋友的诗集时,③面对一老一小时,④坚强和震颤(乐观)(意近即可,一点1分,共4分)

17、

(1)既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雨雪天气;又烘托出寒冷悲凉的气氛,为全文定调;也为后文准备帮助祖孙俩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渲染“我”为祖孙俩眼前艰难困苦的生活情境而忧虑的心情;为“我”思想情绪的转变蓄势,形成首尾照应。

(任意答出两点即可,2分)

(2)既透露出老人无可奈何、自我安慰的思想,又不得不坚强乐观地面对,甚至有点倔强的性格。

(答出“无奈”或“自我安慰”1分;“坚强乐观”1分,如果答出“倔强”也可。

18、

(1)面对不幸的生活,我从朋友离世中,读懂了岁月的伤感,即便是被命运捉弄得体无完肤,我们也要坚强地面对。

(2)面对不幸的生活,我从爱人遗弃的车票中,读懂了无情,即便被生活折磨得疼痛难忍,我们也要咬牙挺住;(3)面对不幸的生活,我从老人的郑重承诺中,读懂了爱的伟大和庄严,即便人间布满了荆棘,我们也要乐观面对……(只要符合句式,结合文意内容,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新的表达,答对一方面给2分,答对两方面给4分,可酌情给分、扣分。

(三)(8分)

19.

(1)现实意义:

能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1分);

(2)历史意义: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1分)。

20.

(1)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2)是为了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3)是为了让宪法能紧跟时代步伐,更好的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1.①宪法乃九鼎重器,宪法象征国权,神圣不可侵犯;②宪法代表着党心民心,它象太阳一样,给人们带来光亮,指引着我们新时代的改革和建设;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们应该尊重宪法。

(从图一看,是要尊守宪法,从图二看,是说宪法象阳光一样,普照大地,才能有生机和活力,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只要答出两方面即可,3分)

五、(40分)

22.按中考评分要求,略。

 

B卷(共20分)

六、(4分)

23.示例:

雨前花蕊初现(意近即可,1分)、雨后花落春残(只答“雨前”、“雨后”不得分,意近即可,1分)

24.“疑”是“怀疑”之意,诗人望着“纷纷过墙去”的蜂蝶而产生奇妙的联想:

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疑”字极有分寸地表达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惜春之情。

(答出“联想”和“惜春”之意即可,若有其它更新奇合理的理解,也可,2分)。

七、(10分)

25、

(1)亡:

逃亡、逃跑

(2)食:

吃(3)是:

这,这样(4)蒙:

蒙骗、欺骗

26.①更何况把贪天的功劳作为是自己的贡献呢?

(2分)②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2分)

27.

(1)介之推不求荣华显达,不贪功好利,言行一致,值得赞扬(1分);

(2)他没有当面指出晋侯处事不对,而是采用隐居逃避的办法来表达对晋侯的不满,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1分)。

附译文:

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

介之推说:

“献公的儿子共九人,现在只有国君在世了。

惠公、怀公没有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