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思考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429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思考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复习思考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复习思考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复习思考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复习思考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习思考题.docx

《复习思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思考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习思考题.docx

复习思考题

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生物分离技术的概念

答:

生物分离技术是指从动、植物细胞、微生物代谢产物和酶反应产物等生物物料中分离、纯化目的组分的技术。

2.生物分离过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生物物料,生物分离过程)

答:

生物物料:

1.组成复杂2.目的物质浓度很低3.容易腐败变质4.待分离物质通常不稳定5.不同批次间物料组成和特性不尽相同6.要求有毒有害成分残留达到允许的范围内

生物分离过程:

1.工艺常由好几步分离操作组成,不易获得高收率。

2.工艺的选择和操作要注意保持目的组份的生物活性。

3.工艺条件要有一定弹性。

4.对基因工程,应注意生物安全性

3.生物分离过程一般经过几个阶段,主要有哪些单元操作?

答:

经过四个阶段,主要的单元操作有生物料液预处理、固液分离及细胞破碎(预处理:

加热、调PH、沉淀、絮凝、凝聚固液分离:

离心、过滤细胞破碎:

均质、酶解、超声波等)

第二章生物材料预处理技术

1.凝聚技术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凝聚技术有何优缺点?

答:

凝聚技术原理:

中性盐作用下,中和胶体粒子表面电荷脱去其水化层而使胶体粒子沉淀。

缺点:

1.得到的凝聚颗粒比较小,分离仍较困难。

2.絮凝法可克服这一困难。

2.常用的凝聚剂有哪些?

答:

金属离子凝聚能力比较:

Al3+>Fe3+>H+>Ca2+>Mg2+>K+>Na+>Li+

常用的凝聚剂中性盐:

Al2(SO4)3·18H2O(明矾)明矾净水原理

AlCl3.6H2O、FeCl3、ZnSO4、MgCO3

3.什么是絮凝技术?

答:

絮凝技术原理:

在高分子絮凝剂的作用下,通过架桥作用,使细胞和蛋白质聚集成粗大的絮凝团而沉淀。

4.常用的絮凝剂有哪些?

答:

常用的絮凝剂有:

1.人工合成高分子聚合物(①.聚丙烯酰胺类②聚乙烯亚胺衍生物类③.聚丙烯酸类阴离子絮凝剂和聚苯乙烯类衍生物④.无机高分子聚合物絮凝剂:

聚合铜盐,聚合铁盐)

2.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壳聚糖,葡聚糖,明胶,海藻酸钠等)3.微生物絮凝剂(主要为糖蛋白、黏多糖、纤维素及核酸等高分子物质)

5.去除其他杂质的技术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

1.杂蛋白去除方法:

①等电点沉淀法(常需结合它法)②变性沉淀法:

加热变性、大幅度改变PH、加有机溶剂、加表面活性剂等③吸附法:

与高价盐形成胶态沉淀④加沉淀剂法:

能与蛋白质形成复合沉淀的化学试剂

2.高价无机离子去除方法:

①离子交换法②沉淀法:

加入阴离子盐形成不溶性盐沉淀

3.杂质多糖的去除方法:

①酶解法

4.杂质DNA的去除法:

①核酸酶水解②超声波破碎③离子交换层析或亲和层析

第三章固液分离技术

1.常见的固液分离技术是?

应用范围?

答:

常见的固液分离技术是:

过滤、离心。

过滤适用于较大的固体颗粒,包括丝状菌体等。

离心适用于颗粒较小的物质,如细菌、酵母菌等。

2.提高过滤效率有哪些方法?

过滤工艺条件的选择需注意的问题?

答:

提高过滤效率的方法:

1.降低料液黏度:

预处理技术(加热、去杂等)

2.加助滤剂:

硅藻土、珍珠岩粉、石棉粉、纸浆等。

(助滤剂预涂,混滤。

注意:

若要回收固体物质又不允许混入其他物质,不宜使用助滤剂)

选择恰当的过滤工艺条件:

先恒速后恒压(即操作上为:

先逐渐加压,再保持恒压)

3.离心机的分类主要有哪些?

答:

1.按离心方式分:

沉降式离心机、过滤式离心机

2.按操作方式分:

间歇式、连续式、半连续式

3.按结构特点分:

管式、转鼓式、碟式等

4.按转速分:

①常速离心机(低速离心机):

小于8000r/min。

②高速离心机:

10000—25000r/min,常带有冷冻系统。

③超速离心机:

25000r/min以上,带有冷冻和真空系统,以减少空气阻力和摩擦力。

4.离心力、相对离心力的概念?

离心条件的选择注意的问题?

答:

离心条件的选择:

离心力Fc=m.r.w2相对离心力(又称离心分离因素):

RCF=Fc/Fg=1.12x10-5.r.n2相对离心力的单位----xg

注意:

1.对于不同离心机,同一转速,实际离心力可能不同,而实际离心力才是离心效果的关键;2.在说明离心条件时,低速离心常以转速表示,高速离心特别是超速离心以“相对离心力”表示。

3.离心时间w2(t2-t1)=1(lnr2-lnr1)/s在要求一定的离心效果(沉降距离)时,即对于某一定的样品,离心时间与转速乘积为一定数,因此在离心效果上有:

低转速+长时~~~~~高转速+短时4.温度和PH(保持活性)

第四章细胞破碎技术

1.各种细胞的细胞壁结构特点?

答:

1.细菌细胞壁结构:

G+(肽聚糖)G-(外壁层为脂多糖和磷脂、脂蛋白;内壁层肽聚糖{脂多糖需Ca离子、Mg离子才能稳定})2.酵母:

由酵母纤维素组成,主要成分是葡聚糖和甘露聚糖3.霉菌:

几丁质和葡聚糖4.植物细胞:

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木质素等5.动物细胞:

无细胞壁

2.常用的破碎方法有哪些?

具体应用特点及操作要求?

答:

常用的细胞破碎方法:

1.机械破碎法:

①实验室方法(小规模):

旋刀匀浆法(Ⅰ通过固体剪切力进行破碎,剧烈Ⅱ能完全破坏动、植物细胞,但酵母、细菌细胞不同Ⅲ注意防止升温)②研磨法(Ⅰ利用磨料与细胞间的剪切及碰撞作用,温和,常在研钵内进行{或细胞匀浆器}Ⅱ增效方法:

预先冷冻样液)

2.大规模方法:

①高压匀浆法:

过程:

㈠高压(可达50—100Mpa)喷出—碰撞—释放到低压㈡高压造成升温2--3℃/10MPa,需注意冷却料液㈢影响因素:

压力、循环次数、温度㈣适用于酵母和绝大多数细菌,不适于团状、丝状菌。

处理能力可达0.1--100m3/h

3.X挤压法(改进的高压匀浆法)①浓缩的菌体悬浮液冷却至-30℃~-25℃形成冰晶体,利用500MPa以上的高压冲剂②适用范围广、破碎率高、细胞碎片粉碎程度低、活性保留率高③主要用于实验室④对冷冻—融解敏感的生物物质不适合

4.高速朱磨法:

①利用玻璃小珠与细胞悬液一起快速搅拌②提高破碎效率的方法:

提高搅拌速度、增加小珠量、降低细胞浓度、降低通过珠磨机的循环速率

5.超声波破碎法:

超声波振荡器,15—25kHz的超声波。

超声波作用机理:

空化作用。

破碎作用影响因素:

超声波的声强、频率、处理时间、液体的温度等。

优点:

操作简单,液量损失少。

缺点:

易失活,噪声,大容量时声能不易传递、不易散热。

常用间歇处理,冰浴冷却。

多在实验室规模用。

6.物理破碎法:

①反复冻融法:

将细胞在-15℃下急剧冻结、室温缓融,反复多次。

机理:

冷冻促进细胞膜疏水键结构破裂,增强其亲水性能;胞内水形成冰晶粒胀破细胞。

缺点:

溶质释放、扩散慢。

②渗透压破碎法(溶胀法):

机理:

低渗溶液细胞溶胀,也称渗透压冲击法。

操作:

一定体积的脓细胞液,加入2倍体积的水中。

操作方法改进:

细胞预先至于高渗介质中。

特点:

最温和,用于易破碎的细胞,如动物细胞、G-等。

7.化学破碎法:

通过化学试剂使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改变或破坏。

常用有:

酸碱、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等类别。

(表面活性剂、碱---溶解细胞壁上的脂质或使细胞内组分渗漏。

酸—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

有机溶剂—可溶解磷脂层,使细胞结构破坏。

优点:

产品释出性好、细胞外形完整、碎片少、胞内杂质释放少,便于后步分离。

缺点:

易引起目的物失活,可能给后续产物纯化带来困难,从而影响最终纯度。

8.酶法破碎法:

应用酶破坏细胞壁,可部分或完全破坏细胞壁,再结合其他方法破坏细胞壁。

优点:

条件温和、反应迅速、选择性强;缺点:

价格贵、通用性差、有时存在产物抑制、难适用于大规模工业操作,受影响因素多

3.什么是包含体?

答:

外源基因在细胞内高度表达蛋白,因此凝集而成的无活性固体颗粒。

(包含体为致密凝聚体,密度较大,低速离心便可沉淀,与细胞碎片和可溶性产物分离)

第五章萃取技术

1.什么是萃取技术?

答:

概念:

利用目标物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目标物从一种溶剂中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的分离技术。

2.萃取剂的选择原则?

常用的萃取剂?

答:

萃取剂的选择:

1.对目标物有较大溶解度和好的选择性2.与被萃取的液相互溶度小3.回收再生容易,化学性质稳定4.价廉易得5.安全性好:

闪点高、低毒

生化工程常用萃取剂:

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丁醇

3.影响萃取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具体影响及处理?

答:

1.PH:

影响选择性及稳定性2.温度:

影响分配系数和稳定性,一般室温或低温3.盐析:

使目标物在水中溶解度降低而易转移至萃取剂中4.带溶剂:

能和目标物形成复合物而易溶于萃取剂中,此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又易分解。

5.乳化:

去乳化(1.过滤和离心:

乳化不严重时,碰撞聚沉。

2.加热:

黏度降低乳化层破坏。

3.稀释:

乳化剂浓度降低而减轻乳化。

4.加电解质:

对于离子型乳化剂,中和其电性。

5.吸附:

除去其中微量水。

6.去乳化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7.原料预处理

4.什么是超临界流体?

其主要性质?

答:

超临界流体是指处于超过物资本身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状态时的流体。

处于即非气体也非液体的超临界状态,气体和液体界面消失。

超临界流体的性质:

1.超临界流体的密度接近其液体—故其溶解度接近液体2.超临界流体的黏度接近其气体,扩散性好,渗透性佳—故溶解速度接近气体3.在临界点附近温度或压力的微小变化,会引起密度和溶解度很大变化,从而引起溶解能力较大变化。

5.超临界流体的选择原则?

答:

1.操作与临界温度接近,在目的物稳定温度内2.超临界流体对目的物有较大溶解度和较好选择性3.超临界流体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无腐蚀、不易燃易爆4.超临界流体价廉、易得

6.超临界CO2的选择理由?

答:

1.萃取操作温度为常温:

31.4℃2.临界压力7.4MPa3.化学性质稳定,不易燃易爆、无腐蚀4.无色、无臭、无毒、无污染5.具防氧化和防好氧微生物活动作用,防腐6.价廉易得

7.超临界萃取的典型工艺流程?

答:

1.等温法(T1=T2,P1>P22.等压法(T1

8.影响超临界萃取效果的因素及控制?

答:

1.温度:

影响密度和黏度,控制在临界点附近2.压力:

影响密度和黏度,控制在临界点附近或较高压力3.原料颗粒度:

影响流体渗透和溶解速度,控制在20—80日4.萃取时间:

影响萃取率,稍长些好,太长耗时5.流速:

太高---浪费,太低---萃取效率低6.携带剂:

影响极性,进而影响溶解度,5%左右

第六章浓缩技术

1.蒸发浓缩的分类?

多效蒸发基本概念?

答:

1.常压蒸发浓缩2.真空浓缩3.单效蒸发4.多效蒸发5.间歇蒸发6.连续蒸发

多效蒸发概念:

将二次蒸汽引入下一级作蒸发热源

2.蒸发浓缩设备的分类及主要的蒸发器?

答:

蒸发浓缩设备:

膜式、非膜式

主要的蒸发器:

1.非膜式蒸发器(也称再循环式蒸发器)①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②悬筐式蒸发器③外加热式蒸发器④列文式蒸发器⑤强制循环蒸发器2.膜式:

①升膜式蒸发器②降膜式蒸发器③升降膜式蒸发器④刮板蒸发器

3.膜式蒸发设备及主要工作原理、特点?

答:

膜式蒸发设备:

①升膜式蒸发器②降膜式蒸发器③升降膜式蒸发器④刮板蒸发器

1升膜式蒸发器:

加热至沸点的原料液被高速上升的二次蒸汽所带动,沿壁面变呈膜状流动,边进行蒸发。

2降膜蒸发器:

加热室顶部加入,经液体分布器均匀分布,在溶液自身重力和下降蒸汽作用下,溶液沿管内壁呈膜状下流,并进行蒸发。

第七章沉淀技术

1.沉淀技术主要有哪些?

答:

分类:

1.盐析法2.有机溶剂沉淀法3.等电点沉淀法4.成盐沉淀法等

2.盐析的原理是什么?

答:

原理:

1.盐离子的水合作用降低了自由水的浓度,摧毁了蛋白质的水化层,疏水区露出使生物分子相互聚集而沉淀。

2.盐离子中和了蛋白质表面的电荷。

3.常用的盐析剂是什么?

具体使用规则?

答:

常用盐析剂:

硫酸铵、硫酸钠、磷酸钾、磷酸钠等

硫酸铵使用规则:

加入方式:

1.直接加入固体粉末2.加入硫酸铵饱和溶液

使用硫酸铵应注意的问题:

1.加50mmol/;;磷酸缓冲溶液,防止变酸。

2.进行硫酸铵盐析要预先进行分级试验,逐级沉淀分离。

3.温度升高蛋白质溶解度降低(高盐),一般控制在4℃左右。

4.PH一般控制在等电点。

5.盐析沉淀产品最后要脱盐。

4.有机溶剂法的原理?

答:

有机溶剂法机理:

1.亲水性有机溶剂加入溶液后降低了介质的介电常数,溶质分子的水化度降低,溶质分子间静电引力增加,易聚集形成沉淀。

2.亲水性有机溶剂本身的水合作用降低了自由水的浓度,压缩了亲水溶质分子表面原有水化层的厚度,降低了它的亲水性,导致脱水凝集。

5.常用的有机溶剂沉淀剂?

使用原则?

答:

常用的有机溶剂沉淀剂:

乙醇、丙酮使用原则:

1.低温、少量多次加入,加入时缓慢搅拌(有机溶剂加入水中—发热,控制温度)2.等电点沉淀(控制适宜PH值,注意使同种溶液中的目的物与主要杂质带同种电荷)3.少量盐存在能保护蛋白质(助沉剂:

低浓度的单价盐,如醋酸钠、醋酸铵、氯化钠等Zn离子、Ca离子等)

6.等电点法沉淀原理?

答:

原理:

两性电解质,在溶液PH处于等电点(PI)时分子表面净电荷为零,导致赖以稳定的双电层及水化膜的消弱或破坏,分子间引力增加,溶解度降低。

调节溶解的PH值,使两性溶质溶解度下降。

析出沉淀的操作。

第八章结晶技术

1.什么是过饱和溶液?

答:

过饱和溶液:

溶液的浓度大于溶质的溶解度(c)过饱和度(S)=过饱和溶液(C)/饱和溶液(C*)

2.结晶的前提条件?

结晶的基本过程?

答:

结晶的前提条件:

溶液达到过饱和结晶的三个过程:

形成过饱和溶液→晶核形成→晶体生长

3.什么是过饱和曲线?

理解稳定区、不稳定区及介稳区的特点。

答:

过饱和曲线:

开始有晶核形成的过饱和浓度与温度的关系曲线

4.如何形成过饱和溶液?

答:

过饱和溶液的形成:

1.将热饱和溶液冷却2.将部分溶剂蒸发3.化学反应结晶4.盐析结晶

5.影响晶体质量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具体控制方法?

答:

晶体质量是指:

晶体大小、形状(均匀度)、纯度

1.晶体的大小:

取决于晶核形成速度和晶体生长速度之间的对比关系。

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过饱和度、温度、搅拌速度和杂质。

⑴过饱和度:

增加,晶体细小⑵温度:

快速冷却得到细小晶体⑶搅拌:

搅拌越快晶体越细小⑷晶种:

加入大小均匀的晶种可得到均匀的成品晶体2.晶体的形状:

结晶方法、溶剂、杂质、过饱和度、温度、搅拌都影响晶体形状3.晶体的纯度:

夹带母液、灰尘、气泡,通过洗涤、重结晶等方法减轻4.晶体的结块、重结晶:

粒度不齐的晶体易发生结块,温度、湿度也有影响。

重结晶:

晶体用适当的溶剂溶解后再次结晶,提高纯度。

第九章干燥技术

1.常用的干燥方法分类?

答:

常用的干燥方法:

1.按热源分:

①加热干燥②辐射干燥(微波干燥、远红外干燥)2.按水分除去方式分:

①液态水分气化干燥②固态冰升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3.按干燥过程压力情况分:

①常压干燥②真空干燥

2.干燥过程分几个阶段及其特点?

答:

干燥—包括恒速干燥和降速干燥两个阶段。

1.恒速干燥阶段:

物料恒温,主要去除游离水分2.降速干燥阶段:

温度逐渐升高,主要去除结合水分

3.喷雾干燥的原理?

及其分类?

答:

喷雾干燥的原理:

通过压力、空气或离心等不同喷雾器作用将物料喷成雾状,与干燥室热空气接触而除去水分,干燥物料通过旋风分离器收集。

分类:

气流式(双流式)、离心式、压力式

第一十章膜分离技术

1.生物分离中常用的膜分离技术主要有哪几种分类?

主要分离原理及分离范围、特点?

答:

膜分离:

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分离原理:

1.筛分2.溶解分子扩散(膜的极性与分子极性)分离物资的范围:

1.微滤(0.02~10μm)2.超滤(1000~3000000Da当于1—20nm孔径3.纳滤(1nm左右,相当于400—10000Da)4.反渗透(400Da以下)

膜分离的特点:

1.优点(①操作在常温或低温下进行②是物理过程,不发生化学反应③多数不发生相变{能耗低}④选择性较高⑤可连续化操作)2.缺点(①易产生浓差极化,导致分离性能降低②膜易污染③膜寿命有限④仍是初步纯化的方法)

2.什么是纳滤?

具体的分离特点?

答:

纳滤的特点:

1.具有纳米级孔径2.操作压力低,又称低压反渗透3.对离子具有选择透过性4.较好的耐压密性和较强的抗污染能力5.水通量高

3.膜分离的优点和缺点?

答:

膜分离特点:

1优点(①操作在常温或低温下进行②是物理反应,不发生化学反应③多数不发生相变{能耗低}④选择性较高⑤可连续化操作)2.缺点(①易产生浓差极化,导致分离性能降低②膜易污染③膜寿命有限④仍是初步纯化的方法)

4.表征膜性能的参数主要有哪些?

膜的截留相对分子量的的概念及含义?

答:

表征分离膜性能的参数有孔的特征、水通量、截留相对分子质量、拖延率、抗压能力、PH使用范围、温度使用范围、对溶剂的稳定性等。

5.膜按结构有哪些分类?

答:

按膜结构分:

对称膜和不对称膜

6.膜组件有哪几种分类?

其特性及具体应用特点?

答:

1.平板式膜组件2.管式膜组件(内压型管式和外压型管式)3.卷式膜组件4.中空纤维式膜组件

7.什么是浓差极化?

其危害及减轻措施?

答:

当溶剂透过膜时,溶质由于透过较慢或不能透过而滞留在膜上时,膜表面溶质浓度增大,高于主体溶液中溶质浓度,从而引起溶质从膜表面向主体溶液的扩散,这种现象称为浓差极化。

危害:

1.溶质透过量增加2.溶剂通过量减少3.膜污染加剧4.可能会析出沉淀减轻措施:

1.错流过滤2.改善操作条件

8.什么是膜的污染?

膜的清洗有哪些方法?

对于蛋白质、有机物、无机盐等杂质可以采用哪些清洗剂清洗?

答:

膜污染:

膜污染是指被处理物料中的微粒、胶体粒子或溶质大分子由于与膜存在物理、化学相互作用或机械作用而引起的在膜表面或膜孔内吸附、沉积或堵塞,使膜透过性等分离特性发生不可逆变化的现象。

膜污染的清洗:

1.酸、碱2.表面活性剂3.氧化剂4.酶5.有机溶剂

9.膜分离工艺条件的选择有哪些方面?

答:

1.操作压力:

以不形成凝胶层为限2.料液流速:

保证足够压力,减轻浓差极化,防止蛋白质变性失活3.料液浓度:

减轻浓差极化4.操作温度:

减少黏度减轻浓差极化,但防止目的物变性5.PH:

影响膜和目的物的荷电性6.离子强度:

影响目的物形态,影响膜污染

第一十一章层析技术

1.层析的基本概念:

体积、层析柱的分离度、柱效

答:

层析技术又称色谱技术层离技术等,是一组相关技术的总称。

基本原理:

当含有被分离物质的料液流过层析柱时,由于层析剂对各组分的阻滞力不同而使各组分分离开来(不同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分配不同)

1总柱床体积(Vt):

层析剂经溶胀、装柱、沉降,体积稳定后所占据层柱内的总体积。

2外水体积(Vo):

柱中层析剂颗粒间隙的液相体积的总和。

3内水体积(Vi):

溶胀后的层析剂颗粒网孔中的液相体积的总和。

4基质体积(Vg):

干胶体积,是层析剂基质颗粒骨架所占据的体积。

5洗脱体积(Ve):

从洗脱开始,某一成分从柱顶部到底部的洗脱液中出现浓度达到最大值(洗脱峰最高点)时的流动相体积。

6死体积(Vm):

指不被层析柱层析剂滞留的惰性组分,从开始洗脱到柱出口出现浓度最大值时流出的流动相体积。

其值等于外水体积加内水体积。

Vt=Vo十Vi+Vg

层析的分离度:

分离度(R)又称分辨率,是相邻两个洗脱峰保留时间之差的2倍与色谱峰峰基宽之和的比值,表示式为:

R=2(te2﹣te1)/(W1+W2){te2和te1—洗脱峰2和峰1的保留时间}{W1和W2—洗脱峰1和峰2的峰宽}1.R<1时,两峰部分重叠;2.R=1时,两峰有98%的分离;3.R=1.5时,两峰分离程度可达99.7%.因此,一般用R=1.5作为两种组分完全分离的标志

柱效:

柱效是表达层析柱性能的重要参数,可用理论塔板数N和理论塔板高度H来衡量。

N=5.54(te/W1/2)2  h=L/N  理论塔板数越大或理论塔高度越小,说明层析柱分离效率越高。

2.什么是吸附层析技术?

答:

基本原理:

以吸附剂为固定相,根据待分离组分与吸附剂之间的物理或化学吸附力差别而达到分离目的的层析技术。

3.常见的吸附层析剂有哪些?

具体应用特点?

答:

吸附剂:

1.无机吸附剂:

硅胶、氧化铝、羟基磷灰石 2.有机吸附剂:

活性炭 3.大网格聚合物吸附剂(大孔树脂)

1硅胶特点:

1.作吸附层析剂,还可作为其他层析剂的基质 2.在碱性水溶液中不稳定,应用的常规PH为2―8 3.活性硅胶为多乳的,吸附作用与本身含水量有关 4.硅胶的活化、再生 5.可分离氨基酸衍生物、甾体激素、皂苷类、类脂及色素等

2氧化铝特点:

1.常用的亲水性吸附剂,较高吸附容量,分离效果好,尤其适用于亲脂性成分的分离 2.吸附活性与含水量相关

3羟基磷灰石特点:

吸附容量高,稳定性好,可制备及纯化蛋白质、酶、核酸、病毒等

4活性炭特点:

1.非极性吸附剂 2.吸附时(从极性溶剂中吸附非极性溶质)3.洗脱时(用非极性溶剂洗脱)4.应用范围(脱色、去有机杂质、热源等)5.再生:

(水洗→5%Naoh洗→酸洗中和→水洗→160℃加热干燥4-5h)

5大网格聚合物吸附剂特点:

孔隙大小、骨架结构、极性可按需要选取 优点:

选择性好、机械强度高、可反复使用 范围:

使用范围广,特别适合有机物分离

4.凝胶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

凝胶层析的基本原理:

根据分子大小进行分离纯化的方法(不同大小的分子流过多孔凝胶→分子大的组分先流出,分子小的组分后流出→各组分便按分子从大道小的顺序依次流出)

5.常用的凝胶层析有哪些种类?

SephadexG系列型号与吸水量关系?

答:

常用凝胶层析剂:

葡聚糖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琼脂糖凝胶,以及各凝胶的改性物

凝胶型号与吸水量的关系:

吸水量与数字关系:

如G25,表示吸水量为1g干胶吸水2.5g

6.凝胶层析操作流程?

层析操作条件选择的具体要求?

答:

1.层析剂选择和预处理 2.装柱 3.平衡 4.上样 5.洗脱 6.检测 7.收集 8.层析剂再生和保存

1.凝胶选择:

①根据样品确定分离范围,从而选择合适型号的凝胶――应将大分子完全排阻而小分子完全渗透 ②适当的颗粒度:

⑴颗粒小,分辨率高,但相对流速慢,有时会造成扩散现象严重 ⑵颗粒大,流速快,分辨率较低但条件得当也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2.凝胶的处理:

①估计用量:

首先要根据选择的层析柱估计算出凝胶的用量。

②溶胀:

在10倍以上的水中(或洗脱液)充分溶胀倾泻法去悬浮物小颗粒减压排气

3.层析柱的选择:

层析柱的直径和长度比一般在1:

25-1:

100之间

4.装柱:

①将柱子洗涤干净 ②安装柱并调垂直 ③关闭层析柱出水口,并加入少量洗脱液检漏及排气泡 ④将处理好的填料缓慢装入柱中,同时打开出水口,控制适当流速 ⑤使填料等均匀沉降,并不断加入填料溶液 ⑥使柱中填料表面平坦并在表面上留有2-3cm高的缓冲液,同时关闭出水口

5.平衡:

柱子装好后,要用所需洗脱液(有一定的PH和离子强度)平衡柱子。

用恒流泵在恒定压力下走柱子(平衡与洗脱时的压力尽可能保持相同)。

平衡液体积一般为3-5倍柱床体积,以保证平衡后柱床体积稳定及基质充分平衡。

如果需要,可用兰色葡聚糖2000在恒压下走柱,如色带均匀下降,则说明柱子是均匀的。

6.加样:

1.加样体积应低于5%的床体积。

2.加样时应缓慢小心地将样品溶液加到固定相表面,尽量避免冲剂基质,以保持基质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