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8380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3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30分)

(一)

班级开展“神奇浪漫连云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3分)

【魅力连云港】

连云港神奇浪漫,是东方上古神话诞生的地方。

鲧窃息壤、舜葬苍梧、羲和浴日等原生神话▲,传播数千年,成为中国神话中的经典。

连云港文化璀璨,秦始皇东巡海上,朐山立石;孔望山前chù(▲)立起象征统一六合、威加海内的秦东门;徐福扬帆出海,东渡扶桑,开启中日文化交流先河。

山的灵秀、海的深suì(▲),造就了这座城市独特的自然景观,历代名人的诗咏题刻使这座城市成为▲的“石刻之乡”。

1.

(1)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2)两处横线上,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脍炙人口耳熟能详B.脍炙人口闻名遐迩

C.炙手可热闻名遐迩D.炙手可热耳熟能详

(3)请你为家乡连云港写一段旅游广告词。

(不超过25字)(2分)

【文化连云港】

4·23世界读书日,2021年连云港第九届花果山读书节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我市举行了《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四)》特种邮票首发式。

本次发行的全套邮票共四张,呈现的是“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小雷音遭厄”“盘丝洞遇劫”四个经典故事中的场景。

首发式后的图书捐赠仪式上,我市西游记文化名家李洪甫先生向市图书馆捐赠《西游记》校订本等多版本著作。

2.

(1)写出画线句子的主干。

(1分)

(2)选出四个经典故事与人物情节对应错误的一项(2分)

A.“真假美猴王”—六耳猕猴假冒悟空,打伤唐僧,抢走了行李关文。

B.“三调芭蕉扇”—在小须弥山,文殊菩萨给了悟空一颗定风丹。

C.“小雷音遭厄”—黄眉大王假扮佛祖,侵占山头,虚设小雷音寺。

D.“盘丝洞遇劫”—为救师父,悟空变作一只饿鹰,叼走了蜘蛛精们的衣服。

(3)假如你在现场采访李洪甫先生,下面是采访提纲,请将其补充完整。

(2分)

采访目的

了解李洪甫先生《西游记》校订成果以及对青少年学生的阅读建议

采访问题

1.您校订《西游记》的初衷是什么?

2.▲

3.▲

4.如果继续发行西游邮票,您还希望呈现哪些经典故事场景呢?

(4)采访过程中,下列用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李老,久仰大名,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

B.李老,您的高见让我受益匪浅。

C.李老,采访过程如有冒昧,请多包涵。

D.李老,采访到此结束,感谢您的聆听。

(二)

3.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8分)

(1)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

传不习乎?

(《论语》)

(2)▲,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3)草树知春不久归,▲。

(韩愈《晚春》)

(4)▲,八年风味徒思浙。

(秋瑾《满江红》)

(5)▲,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6)古代诗歌中“月”最能寄托情思。

它是“露从今夜白,▲”中对亲人的思念;它是“▲,随君直到夜郎西”中对友人的牵挂;更是“但愿人长久,▲”的美好祝愿。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汗青”指史册,“青鸟”指信使,“瀚海”指大海,“阳”指山南水北。

B.颜真卿诗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中的“三更”指的是23~1点,“五更”指的是3~5点。

C.清代蒲松龄所写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如婴宁的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笑声朗朗。

D.法国作家法布尔所著的《昆虫记》,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如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5.名著阅读简答题(7分)

(1)“孙侦探事件”对祥子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简要概述这一事件。

(3分)

(2)金圣叹先生点评水浒人物时,说吴用“明明白白驱策群力,有军师之体”,结合原著内容,举一例做简要分析。

(4分)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诗歌鉴赏

6.阅读岑参的两首诗歌,完成赏析任务。

(6分)

【甲】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乙】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参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两三家。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知背景】甲诗略。

乙诗:

天宝元年(742)春,作者游梁园。

这首怀古诗写于游园之后。

【析场景】甲诗前两句写出重阳之际,流落在外的诗人内心愁苦,勉强去登高赏菊,却无人送酒,无人相伴。

【绘画面】乙诗前两句(2分)▲

【赏写法】甲诗后两句(2分)▲

乙诗后两句(2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15分)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①,料量平②;尝为司职吏③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

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

孔子去。

弟子曰:

“可以速矣。

”孔子曰:

“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太史公曰:

诗有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④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舍《六艺》者折中⑤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减)

【注释】①季氏史:

仓库管理员。

②料量平:

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

③司职吏:

管理牧场的职务。

④祗回:

相当于“低回”。

流连,盘桓。

祗,恭敬。

⑤折中:

调和取证。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

(1)尝为季氏史▲

(2)齐人称之▲

(3)高山仰止▲(4)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8.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

(1)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2)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10.孔子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体现在哪些方面。

(3分)

(三)名著阅读

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完成11~14题。

(11分)

【甲】匡超人想,别的都不打紧,忙进房去抢了一床被在手内,从床上把太公扶起,背在身上。

把两只手搂得紧紧的,且不顾母亲,把太公背在门外空处坐着。

又飞跑进来,一把拉了嫂子,指与他门外走。

又把母亲扶了,背在身上。

才得出门,那时火已到门口,几乎没有出路,匡超人道:

“好了!

父母都救出来了!

【乙】娘子再三再四不肯下乡,他终日来逼,逼的急了,哭喊吵闹了几次。

他不管娘子肯与不肯,竟托书店里人把房子转了,拿了银子回来,娘子到底不肯去,他请了丈人、丈母来劝。

丈母也不肯。

那丈人郑老爹见女婿就要做官,责备女儿不知好歹,着实教训了一顿。

女儿拗不过,方才允了。

【丙】匡超人道:

“潘三哥是个豪杰,他不曾遇事时,会着我们,到酒店里坐坐,鸭子是一定两只,还有许多羊肉、猪肉、鸡、鱼,像这店里钱数一卖的菜,他都是不吃的。

可惜而今受了累。

本该竟到监里去看他一看,只是小弟而今比不得做诸生的时候,既替朝廷办事,就要照依着朝廷的赏罚,若到这样地方去看人,便是赏罚不明了。

11.结合选文概括匡超人的变化。

(3分)

12.结合原著内容,概述与乙段故事相关联的前后事件。

(3分)

13.鲁迅评价吴敬梓写人能“摄魂勾魄”,结合丙段,谈谈作者的写人之妙。

(3分)

14.试分析匡超人变化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社会根源。

(2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9分)

材料一:

5月11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20年,全国人口达到14.1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8%,我国仍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总量会保持在14亿人以上。

”宁吉喆表示。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12日)

材料二:

(摘编自《环球日报》2021年5月18日)

材料三:

放眼全世界,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是各国发展时普遍都会遭遇的挑战,而且往往会同时出现。

其带来的一个挑战,就是劳动力人口达到峰值后回落。

从传统的人口学和经济学角度看,劳动人口的减少几乎可以跟经济增长停滞或衰退画等号。

但新的情况不太一样。

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中国的人口问题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吉川洋曾指出,当前中国社会与日本面临类似问题,但人口数量并不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人均劳动生产率才是。

即使劳动力人口没有明显变化,只要平均每位劳动者所能制造出来的商品增加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经济也能保持增长。

人口素质和受教育程度,是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指标。

国家统计局总统计师曾玉平提醒,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仍然有8.8亿人,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依然存在,尤其是劳动人口素质显著提高。

数据显示,劳动年龄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占比达到23.61%,比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提高了11.27个百分点。

宁吉喆也提到,全国人口平均年龄38.8岁,“总的看,依然年富力强”。

面对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放缓的实际,经济结构需要调整适应,未来人才红利的新优势将逐步显现。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21年5月12日)

15.根据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人口总量会保持在14亿以上。

B.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新情况来看,劳动人口的减少跟经济增长停滞或衰退并不能完全画等号。

C.中国人口问题引起世界关注,日本专家认为当前中国社会与日本面临相似问题,劳动力人口数量的增加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

D.面对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放缓的实际,经济结构需要调整适应,未来人才红利的新优势将逐步显现。

16.仔细阅读材料二,你从图表中读出哪些信息?

(3分)

17.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人口老龄化现象。

(3分)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小说节选,完成18~23题。

(19分)

题字慰英雄

陈忠实

①深秋时节的一天后晌,朱先生在书院背后的原坡上散步,金黄色的野菊花开得一片灿烂,坡沟间弥漫着馥郁的清香,遍坡漫沟热烈灿烂的菊花掩盖不住肃煞的悲凉。

他看见一辆汽车在河川公路上自西向东急驶,搅扇起来的滚滚黄尘骤起四散,汽车开到书院对面时却放缓速度,在滋水河边上停下来,一个人挽起裤子涉水过河,沿着通往书院的弯弯小路走上来,朱先生看清他的衣着原是一位军人,便转过身依然瞅着山坡和河川深秋时节的田园景致。

这里宁静安谧的田园景致与整个即将沦陷的中国是如此不协调,他怨愤以至蔑视中国的军人,无法理解如此泱泱大国如此庞大的军队怎么就打不过一个弹丸之地的倭寇?

看门的张秀才在书院围墙外的坡田上呼叫他:

“你的学生鹿兆海来咧—”朱先生撩起袍襟急步走下坡来。

②走进书房,鹿兆海神情激动地说:

“先生,我想请你给我写一张字儿—”

③朱先生轻淡地问:

“你大老远儿从城里开上汽车来,就要这一张字儿?

”鹿兆海诚挚地说:

“是的,是专意儿来的。

”朱先生调侃地笑笑:

“你不觉得划不着吗?

为我的那俩烂字值得吗?

”鹿兆海并不觉察朱先生的情绪,还以为是先生素常的伟大谦虚,于是倍加真诚地说:

“我马上要出潼关打日本去了,临走只想得到先生一幅墨宝。

”朱先生扬起头来,急不可待地问:

“你们开到啥地方去?

”鹿兆海说:

“中条山。

④朱先生从椅子上站起来,满脸满眼都袒露出自责的赧颜:

“兆海,请宽容我的过失。

我以为你们在城里闲得无事把玩字画。

”鹿兆海连忙站起扶朱先生坐下:

“我怎么敢怪先生呢!

我们师长听说我要来寻先生,再三叮嘱我,请先生给他也写一幅。

他说他要挂到军帐里头……”朱先生的脸颊抽搐着,连连“哦哦哦”地感叹着,如此受宠若惊的现象在他身上还未发生过。

朱先生近来常常为自己变化无常的情绪事后懊悔,然而现在又进入一种无法抑制的激昂状态中,似乎从脚心不断激起一股强大的血流和火流,通过膝盖穿过丹田冲击五脏六腑再冲上头顶,双臂也给热烘烘的血流和火流冲撞得颤抖起来,双手颤巍巍地抓住兆海的双肩:

“中条山,那可是潼关的最后一道门扇了!

”鹿兆海也激昂起来:

“要是守不住中条山,让日本兵进入潼关践踏关中,我就不回来见先生,也无颜见关中父老。

⑤朱先生滴水入砚亲自研墨,鹿兆海要替朱先生研墨遭到无声而又坚决的拒绝。

朱先生控制不住手劲,把渐渐变浓的墨汁研碾出砚台。

朱先生亲自裁纸,裁纸刀在手中啪啪颤着,从笔架上提起毛笔在砚台里蘸墨,手腕和毛笔依然颤抖不止。

朱先生挽起右臂的袖子,一直捋到肘弯以上,把赤裸的下臂塞进桌下的水桶,久久地浸泡着,冰凉的井中水起到了镇静作用,他用布巾擦擦小臂,旋即提笔,果然不再颤抖,一气连笔写下七个道劲飞扬的草体大字:

砥柱人间是此峰

⑥朱先生停住笔说:

“这是我写的一首七绝中的一句。

我刚中举那阵儿年轻气盛,南行回来登临华山诵成的。

现在我才明白,我连一根麦秆儿的撑劲都没有,倒是给你的师长用得上。

”鹿兆海也情绪波动,泪花涌出。

朱先生重新铺就一张横幅,蘸饱墨汁再次毅然落笔:

白鹿精魂

⑦朱先生写完放下毛笔,猛然抬起手咬破中指,在条幅和横幅左下方按盖印章的部位,重重地按上了血印。

鹿兆海吃惊地看见朱先生中指上滴滴嗒嗒掉到字画上的血花儿,扑通一声跪下去:

“朱先生放心,我一定要拿小日本一桶血赔偿先生……”朱先生怆然吟诵:

“王师北定中原日,捷报勿忘告先生哦!

(节选自《白鹿原》,有删改)

18.文章第①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3分)

金黄色的野菊花开得一片灿烂,坡沟间弥漫着馥郁的清香,遍坡漫沟热烈灿烂的菊花掩盖不住肃煞的悲凉。

19.围绕“题字”,选文中朱先生的情绪和行为有哪些变化?

(2分)

轻淡调侃—(▲)—激动题字—(▲)—怆然吟诗

20.赏析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3分)

朱先生挽起右臂的袖子,一直捋到肘弯以上,把赤裸的下臂塞进桌下的水桶,久久地浸泡着,冰凉的井中水起到了镇静作用,他用布巾擦擦小臂,旋即提笔。

21.文中三处提到“中条山”,试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3分)

22.简要分析朱先生这个人物形象。

(3分)

23.探究两处题字“砥柱人间是此峰”“白鹿精魂”的丰富意蕴。

(5分)

三、表达·交流(60分)

24.作文(60分,其中含书写3分)

以“对自己满意”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30分)

(一)

班级开展“神奇浪漫连云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3分)

【魅力连云港】

连云港神奇浪漫,是东方上古神话诞生的地方。

鲧窃息壤、舜葬苍梧、羲和浴日等原生神话▲,传播数千年,成为中国神话中的经典。

连云港文化璀璨,秦始皇东巡海上,朐山立石;孔望山前chù(▲)立起象征统一六合、威加海内的秦东门;徐福扬帆出海,东渡扶桑,开启中日文化交流先河。

山的灵秀、海的深suì(▲),造就了这座城市独特的自然景观,历代名人的诗咏题刻使这座城市成为▲的“石刻之乡”。

1.

(1)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

(2)两处横线上,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脍炙人口耳熟能详B.脍炙人口闻名遐迩

C.炙手可热闻名遐迩D.炙手可热耳熟能详

(3)请你为家乡连云港写一段旅游广告词。

(不超过25字)(2分)

【分析】

(1)本题考查字形的掌握。

根据平时对字词的积累,以及语段的内容,可知,“chù立”写作“矗立”,“深suì”写作“深邃”。

(2)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赞美和传诵。

“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很大,气焰很盛,使人不敢接近。

“鲧窃息壤、舜葬苍梧、羲和浴日等原生神话”应该用“脍炙人口”。

“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根据语境可知,应该用“闻名遐迩”。

ACD.不恰当。

B.恰当。

故选:

B。

(3)本题考查广告词的拟写。

宣传的对象为“连云港”,可结合材料中的“神奇浪漫,是东方上古神话诞生的地方”“文化璀璨,徐福扬帆出海,东渡扶桑,开启中日文化交流先河”“山的灵秀、海的深邃造就了这座城市独特的自然景观”等内容进行宣传,语言可适当运用对偶修辞方法,凝练、简洁。

【解答】答案:

(1)矗   邃

(2)B

(3)示例1:

孔子在这里望山,徐福从这里东渡—文化名城连云港欢迎您

示例2:

连云港,东方上古神话诞生的地方,山海相连,神奇浪漫。

示例3:

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大圣故里欢迎您

示例4:

古城名郡连云港,福地洞天花果山。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

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文化连云港】

4·23世界读书日,2021年连云港第九届花果山读书节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我市举行了《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四)》特种邮票首发式。

本次发行的全套邮票共四张,呈现的是“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小雷音遭厄”“盘丝洞遇劫”四个经典故事中的场景。

首发式后的图书捐赠仪式上,我市西游记文化名家李洪甫先生向市图书馆捐赠《西游记》校订本等多版本著作。

2.

(1)写出画线句子的主干。

(1分)

(2)选出四个经典故事与人物情节对应错误的一项(2分)

A.“真假美猴王”—六耳猕猴假冒悟空,打伤唐僧,抢走了行李关文。

B.“三调芭蕉扇”—在小须弥山,文殊菩萨给了悟空一颗定风丹。

C.“小雷音遭厄”—黄眉大王假扮佛祖,侵占山头,虚设小雷音寺。

D.“盘丝洞遇劫”—为救师父,悟空变作一只饿鹰,叼走了蜘蛛精们的衣服。

(3)假如你在现场采访李洪甫先生,下面是采访提纲,请将其补充完整。

(2分)

采访目的

了解李洪甫先生《西游记》校订成果以及对青少年学生的阅读建议

采访问题

1.您校订《西游记》的初衷是什么?

2.▲

3.▲

4.如果继续发行西游邮票,您还希望呈现哪些经典故事场景呢?

(4)采访过程中,下列用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李老,久仰大名,感谢您接受我的采访。

B.李老,您的高见让我受益匪浅。

C.李老,采访过程如有冒昧,请多包涵。

D.李老,采访到此结束,感谢您的聆听。

【分析】

(1)本题考查句子的主干。

“我市举行了《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四)》特种邮票首发式”此句中,主语是“我市”,谓语动词是“举行”,宾语是“首发式”,故主干为:

我市举行首发式。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掌握。

ACD.正确。

B.有误,不是文殊菩萨,是灵吉菩萨。

故选:

B。

(3)本题考查采访提纲的补写。

解答此题需理解采访的目的,围绕“李洪甫先生《西游记》校订成果以及对青少年学生的阅读建议”提问即可。

(4)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ABC.正确。

D.有误,聆听的意思是恭敬地听,是谦辞,主语只能是说话人自己,用在下对上,晚辈对尊长。

故选:

D。

【解答】答案:

(1)我市举行首发式。

(2)B

(3)示例1:

您这么多年致力于《西游记》校订,都取得了哪些成果?

示例2:

现在的《西游记》有哪些版本,您觉得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示例3:

您在《西游记》研究中,最深的体会是什么?

示例4:

您觉得当下青少年读《西游记》有什么现实意义?

(4)D

【点评】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二)

3.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8分)

(1)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

传不习乎?

(《论语》)

(2)▲,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3)草树知春不久归,▲。

(韩愈《晚春》)

(4)▲,八年风味徒思浙。

(秋瑾《满江红》)

(5)▲,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6)古代诗歌中“月”最能寄托情思。

它是“露从今夜白,▲”中对亲人的思念;它是“▲,随君直到夜郎西”中对友人的牵挂;更是“但愿人长久,▲”的美好祝愿。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富贵不能淫(注意“淫”的书写)

(3)百般红紫斗芳菲

(4)四面歌残终破楚(注意“残”的书写)

(5)待到山花烂漫时(注意“烂漫”的书写)

(6)月是故乡明 我寄愁心与明月 千里共婵娟(注意“婵娟”的书写)

【点评】解答此题,平时积累是关键,即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背诵,通过抓重点字词多练写,多积累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汗青”指史册,“青鸟”指信使,“瀚海”指大海,“阳”指山南水北。

B.颜真卿诗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中的“三更”指的是23~1点,“五更”指的是3~5点。

C.清代蒲松龄所写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如婴宁的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笑声朗朗。

D.法国作家法布尔所著的《昆虫记》,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如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A.有误,“瀚海”指沙漠;

BCD.正确。

故选:

A。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5.名著阅读简答题(7分)

(1)“孙侦探事件”对祥子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简要概述这一事件。

(3分)

【分析】《骆驼祥子》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故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

祥子的遭遇,证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里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解答】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概括能力。

“孙侦探事件”在小说的第十一章,具体内容是:

祥子拉曹先生回家的途中发现被人跟踪了,曹先生让他改走左先生家,然后要他到曹家报信。

他才回到曹家,就被孙侦探抓住了,孙侦探威逼利诱,最后祥子把闷葫芦罐里的所有积蓄都给了孙侦探来“保命”。

之后的情节是:

天亮后,祥子无处可去,只好又回到人和车厂。

可据此概述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答案:

示例:

孙侦探跟踪曹先生时,碰上了在曹家拉包月的祥子,孙侦探认出并恐吓祥子,最终将祥子积攒的钱敲诈一空。

祥子第二次买车梦想破灭,只好重新回到人和车厂。

【点评】对名著情节的考查,或给出一个人物,要求写出与其相关的情节;或给出一段人物缺失的情节,要求学生指明情节中的人物;或直接给出一个情节,要求学生指明出自哪部名著,并对其中的人物或主旨进行分析。

(2)金圣叹先生点评水浒人物时,说吴用“明明白白驱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