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评论作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7906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献评论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文献评论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文献评论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文献评论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文献评论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献评论作业.docx

《文献评论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评论作业.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献评论作业.docx

文献评论作业

文獻評論作業

評論者︰李景熙

授課老師︰楊裕富教授

—評論—

文化全球化下的韓國影視文化產業發展之研究

AStudyontheDevelopmentoftheSouthKoreaMedia-CulturalIndustrywithinaBackdropofCultural

出版年:

西元2006年06月

論文名稱:

文化全球化下的韓國影視文化產業發展之研究

校院系所名稱:

銘傳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研究生:

許家豪

指導教授:

洪孟啟 博士

1、論文摘要

本論文所探討的論文摘要主要的問題點在於近年來韓國影視產業在全球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尤其是亞洲地區。

該論文也將從文化全球化的角度,探討韓國是如何在西方文化強烈的植入之下,還能異軍突起,並尋求自身的定位。

針對此問題點,該論文將藉由文化產業理論的角度分析韓國影視產業,探討範圍包括︰

(一)、文化投資心態

(二)、文化產業政策擬定(三)、文化產業本身具有的特質探討等,以釐出影視產業藝術與商業的雙重特性。

另一方面,該論文的研究方法上採用文獻方析法,藉由尋求相關歷史資料、檢視歷史紀錄並客觀的對韓國的影視產業發展進行深入分析。

有鑑於還國影視產業的成功模式,該論文希冀從韓劇發展模式深入分析,內容包含︰

(一)、韓國政府扮演的角色。

(二)、政府對於法規与政策的擬定。

(三)、電視劇的生態。

(四)、以及各個層面發展出的經濟效益等。

該論文除了從政策面分析,也將從韓國本身的民族主義的角度探討与影視產業發展的脈絡關係。

最後,經由該論文初步分析後,可釐出幾項重要研究結果,包括︰

(一)、韓國政府具有明確的經濟發展目標,積極打造影視發展的環境、條例制定、政策擬定与培養人才等。

(二)、因金融危機後,韓國政府反而越挫越勇地重整韓國企業,積極進行影視產業相關研發与行銷工作。

該論文也針對我國影視發展提出幾項建議,包含︰

(一)、提升我國自製的電視劇。

(二)、政府應有明確的經濟目標,打造適合發展的環境与政策,設立統一部門,提升企業投資意願。

(三)、人才培育上應該配合企業需求,配合影視產業,全力提升消費者消費意願,活絡台灣消費市場。

2、本論文主要論點

本論文研究背景方面︰西元2000年,由於在八大電視台播出韓劇《火花》造成觀眾熱烈迴響,也因此造成台灣連續劇板塊移動,緊接著播出《藍色生死戀》也一樣創造高收視率,從此台灣連續劇已被韓劇攻佔,除了八大電視台,其餘如民視、緯來与霹靂衛視等電視台從2000至2002年之間總計播出40部韓劇。

除了現代偶像劇,緊接著「武裝劇」也引進台灣,例如︰《明成皇后》一星期總計在電視上出現近30次,之後最為國人熟知的《大長今》,也隨著女主角李英愛本人來台宣傳,再度掀起收視熱潮。

另一方面,本論文著重在「殖民主義–帝國主義」之後的隨著科技的進展而行程的文化殖民化(文化霸權),例如︰最徹底實行「資本主義」的國家美國,以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的全球化的概念,打破東西間的間隔,讓資金快速流動,文化強國主導勢必全球消費者的消費傾向,造成產品全球化的風潮。

也因為全球化效應下,勢必需要面對兩個問題︰

(一)、同質化。

(二)、異質化。

當全世界文化趨向同質性的過程中,「異質化」即是一種正常的平衡反動,是一種在地化的過程,該論文也提及各國之間開始藉由產業化動力,將地區性的文化表現在商品上,以創造新經濟價值,並找尋出自己的定位。

■(除了經濟價值也有將一國文化散播的可能性)

本論文以韓國為例,將影視產品視作「文化商品」,內容包含著「大韓文化」的商品,尤其是韓劇成為另一種收視的主流,連一向以好萊塢美式文化、日本流行文化的台灣,也讓韓劇圖騰的商品進佔市場主要位置,所以,韓劇中所隱涵的「經濟」與「非經濟」價值顯示出韓國政府推動文化產業政策的成功。

2-1研究內容

本論文欲將藉由文化產業相關理論作為分析韓國影視產業的目的,如上所述,文獻探討範圍包括︰

(一)、文化投資心態

(二)、文化產業政策擬定(三)、文化產業本身具有的特質探討等,以釐出影視產業藝術與商業的雙重特性,以下為該論文相關文獻分析︰

2.1.1.全球化下的文化轉型︰

此章節主要陳述「文化全球化」的形成,文中提及資本主義的市場擴張與科技造就了全球化現象,德國社會學家貝克(UlrichBeck)也認為,全球化是「距離的消失;被捲入經常是非人所願、未被理解的生活形式」,同時紀登斯(Giddens)認為,全球化指涉的是空間與時間(概念)的轉變,是一種對遠方的效應(Fernwirkung),而全球通訊與大眾交通系統強化了這種「對遠方的效應」。

另一方面,全球化所牽涉的範圍廣泛,包括文化、政治、經濟、社會、科技、歷史、宗教、種族等這些複雜的因果關係,既無法分割,也非三言兩語可說明,由於全球化的複雜性,假如我們從單一層面來探討則會顯得狹隘,若以一種多層面、相互刺激、複雜交錯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來剖析,又會見到彼此之間的對立與消長,事實上,全球化是一種不同趨勢和力量之間,相互抗衡的「對話與辨證」過程。

同時,本論文也提及麥克魯漢(MarshallMcLuhan)曾言︰「電子媒介是人類多種感官的延伸」,而放眼全球市場的資本家,將文化商品運用這種科技日新月異的媒介上,形成跨越文化与疆界藩籬的消費行為,因此,電子媒介確實是文化全球化的主要來源与推動者。

易言之,通訊科技與市場擴展的需求造就了跨國性全球文化市場的形成,促成各國對於「文化產業」(CulturalIndustries)的重視,同時該論文也指出6、70年代有「文化帝國主義」(culturalimperialism),西方國家以電子設備以及媒介內容對發展中國家輸出印刷品,簡言之,文化帝國主義就是「西方統治階級對人民的文化生活系統的滲透與控制,已達到重塑被壓迫人民的價值觀、行為方式、社會制度和身份,使之服從帝國主義階級的利益和目的」,在商品流通而言,世界文化多元性消失,趨向標準化與單一化,意即同質化。

對於全球同質化現象,羅蘭‧羅伯森(RolandRobertson)對於文化單一提出不同看法,他多次強調全球化亦牽涉到地方化,意即全球化並非片面且單一,相反的,全球化反而使各地對地方的強調,而在商品策略上是以「全球地方化」為總體目標。

另一方面,也提及「文化工業」與「文化產業」這兩個相對性的問題,以阿多諾(Adorno)所提出的「文化工業」為例,即是一種批評現象,他也認為文化工業產品作為一種商品,他的全部動機就在於把利潤的追逐放到各種文化形式上,最終的目的即是追逐利潤,與該論文探討相關的影視產品即等同於一種工商產品,自然被納入市場經濟的生產機制中,最重要莫過於生產与配銷,以影視產品行銷為例,可掌握產品的生產与行銷管道,不僅垂直控制生產、發行与映演,以符合大規模生產与降低成本的需求,另一方面又水平的經營廣泛的媒介產品、並購軟硬體、取得當地的勞動、資金与成果,以符合當地的需求,將產品行銷到全球。

如上所述,不過由於「文化產業」一詞出現,使得「文化工業」定義更加複雜与模糊,一般而言,「文化」與「產業」不應該放至一起,以概括性而言,「文化產業」定義為「創造某種文化、販賣該種文化、以及販賣該種文化的產業」,也把藝術原本崇高的審美價值低俗化、庸俗化。

以韓國影視產品為例,消費的重要性不是來自商品本身,反而是商品所帶來的文化意義,消費者在消費商品過程中,產品本身已經不是重點,而是產品所帶來的感覺。

同時,本論文也已大前研一在《民族國家的終結》一書中以經濟角度探討國家角色的問題,他認為所謂的1.資金、2.企業、3.消費者与4通訊科技這四種力量結合,已將原本民族國家政府的經濟力量剝奪,所形成的跨國經濟打破傳統國界。

另一方面,在全球化下導致「國家角色式微」的觀點,然而部分學者認為全球化並不會與主權國家有所衝突,但是在全球化與國家的關係上,國家雖然是促進社會、經濟、政治變動的主要力量,但在面對全球化的新變局,國家本身必須調整才能適應、例如:

區域性與跨國性合作等。

本論文章節末提到,在經濟全球化潮流下,讓知識經濟和資訊科技成為兩大強大推動時代的動力,文化傳播方式起了根本變化,也讓文化具有越來越大的經濟力量。

另外,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讓過去軍事、政治与意識形態的對立逐漸減弱,文化已經成為替代軍事威脅、經濟實力的手段,如何在國際社會中發揚自己民族的文化,並在全球性的各種文化接觸與競爭中謀求發展,調整與制定合乎現實的文化政策,已經是各國政府首要課題,該論文提到的韓國,正是在1997的金融風暴後,制定新的文化政策,並由國家全力挹注,不但讓韓國再度站起,也讓全世界重新認識韓國。

2.1.2.國家角色不容忽視︰

對於「國家角色式微」的觀點,「熟重派」學者們認為全球化下的經濟、政治、文化發展,並不會與主權國家有所衝突,或是導致主權國家一蹴不振。

該論文提及某些學者認為,全球化的資本主義下,國外投資潮流主要集中在先進資本主義國家,而大部分的跨國公司只是母國或是所屬區域支配下的產物,這些學者所報持的假設是,他們並不認為各國政府會因為國際上日趨密集的跨國經濟活動規範而停止運作,政府並不是國際化下的消極受害者,相反的,政府是國際化的基本架構。

在一種「全球化迷思」之下,本論文也提及,國家雖然是促進社會、經濟、政治變動的主要力量,但在面對全球化的新變局,國家本身必須調整才能適應。

在國界与領土絕對性的逐漸模糊,國家轉化成各種資源集散的角色,國家並未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消失,相反的,為了尋求更大且更多的經濟成長,國家主動与鄰國形成跨國合作,成為經濟擴張的促進者角色。

白樂沖學者認為,在當今全球化時代,民族國家作為民族和國家的理想組合已不在擁有昔日的權威,然而,只要國家間體系乃是現代世界體系的一個必要性,無論全球化發展到何種程度,民族和民族國家的實體乃會繼續存在下去。

另一方面,以「轉型論」者的理論核心是相信當代全球化正逐漸重新建構或再造各國政府的權力、功能與統治權威,即使國家乃保有本身領土內所發生事項的相關主權,但是當與國際法或相關義務有所衝突時,可能也會受到相關限制,這種情況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運作相當明顯。

另外,在約瑟夫‧奈(JosephNye)所主張的「國力觀點」認為,「軟權力」文化產業既然以成為縱合國力一部份,應有更多利用文化的力量去傳播自身的價值觀,在國際上形成對自己有利的情勢,這就是文化產業的重要性,所以,隨著文化產業的重要性逐漸增加,國家在文化產業發展所應扮演的角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一)、以「美國」為例

本論文提出一個問題為「美國如何將文化資源的小國轉變成為化產業的大國,並將「軟權力」(SoftPower」發揮淋漓盡致的國家」。

美國似乎對本身的文化不加以管理,實際上,受到冷戰後世界經濟走向發展的影響,美國政府本身不僅在文化政策上採取不同程度的干預外,其結果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實際的作為包括︰A.1995年的《電信傳媒市場競爭與解禁法案》B.針對美國電台与電視台所成立的「聯邦通訊委員會」C.美國政府由政府資助的公共機構高度重視衛星電視,因此制定新的衛星技術規範、降低衛星直播電視業務早期經營成本的特別規定等。

(二)、以「法國」為例

相較於「市場導向」的美國文化產業,法國政府在文化發展上卻不信任市場作用,更相信國家的扶持与仳護,這一方面出自於法國對歷史傳統的驕傲,另一方面也出自於自己在文化競爭中處於守勢的無奈,特別的是在法國文化政策中幾乎沒有談到文化產業,相反的,它更多是提到法國政府從王室時代就十分關注文化發展,強調文化与法國「國家形象」密切相關,意即法國將要建立一個「文化國家」,在其《法國文化政策》中宣稱「文化是國家形象的重要因素,法國要成為具有鮮明特點的(典型國家)」。

(三)、以「英、澳」為例

1980年代「柴契爾主義」主張的幾項改革理念,包括︰「效率管理」、「財政管理」(FMI,採行「節約管理」與「支出控制預算」)、「民營化」(含國營事業與政府行政機關開放民營),英國政府對於以公共補助支援文化事務意願開始降低,進入市場論述主導文化政策的時代。

同為大英國協的澳洲政府,對於文化部門營利能力態度消極,抱持「自給自足」心態,但是隨著世界趨勢改變,文化部門日益壯大,甚至被視為獲利單位時,澳洲政府開始重視文化產業。

英澳兩國在文化政策上的實際作為,英國部分︰A.英國於1997提出「創意產業」概念,並設立「創意工業任務小組」。

B.1998與2002年提出「創意工業圖錄報告」,明確指出創意產業政策起源於個體創造、技巧及才能的產業,透過知識產權的生產与利用,而有潛力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

澳洲部分︰A.在1994年提出「創意之國」,並指出文化政策就是「經濟政策」,文化創造財富、文化增加財富,並對於創新、行銷與設計具有不可或缺的貢獻。

除了文化本身是一個有價值的輸出,對於其他商品的輸出也具有不可或缺的附加價值。

本論文先釐清美國、英國與澳洲等的文化政策後,再以「韓國」為例,韓國近幾年異軍突起,超越中國追上日本,成為許多國家學習的對象,以韓國本身歷史的情境而言,韓國曾被多各國家侵略,被日本所殖民,也本身的內戰所苦,經歷過軍事得殖民後,其本身也經歷「文化帝國、文化工業」下造成的影視凋零,然而在世界性的金融危機後欲火重生,轉而成為科技与文化為經濟主體的國家,韓國如何成功,國家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介入程度都是該論文探討重點。

2-2研究假說

如上所述,本論文欲將「韓國如何成功?

國家所扮演的角色?

以及介入程度」等都是本論文的研究假說,可分成以下幾點說明︰

2.2.1.民族主義

韓國是一個單一朝鮮族,韓國歷史悠久,其所在的朝鮮半島地處東北亞的戰略樞紐︰東臨日本、西接滿州、北有俄羅斯、南為黃海門戶,因此自古以來,飽受包括中國、滿州、蒙古、日本、美國、俄羅斯的侵略。

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的史密斯(AnthonyD.Smith)提出對於「民族主義」的定義︰「民族主義是一種意識形態的運動,俾獲取與維持一群人的自主、團結與認同。

這群人當中有人認為有組織實際的或潛在的「國族」之必要,這是強調民族主義最終的目標在增進國族的福祉,為達此目的,先形完成民族的自主、民族的團結與民族的認同。

」如上所述,民族主義是強化民族自尊心、自強心与自信心的工具,有助於民族獨立,喚起人們維護國家主權、統一与領土完整,韓國自從1949年的韓戰爆發之前,伴隨著無數次戰役和侵略所建立起來的,因此,韓國人的民族主義意識特別強。

另一方面,韓國也受到漢化影響深遠,在朝鮮三國時代,由於漢郡縣集以及漢族的接觸頻繁,到了14世紀,也受到中國影響,興起了朱子學的研究,此時期所流傳下的社會傳統,成為日後李氏朝鮮王朝的社會基礎制度,包括︰身分的差別觀念、家族制度与禮儀,與後來受到儒家文化「忠君」、「忠國」思想。

同時也受到西方思潮影響,19世紀殖民勢力的入侵也帶進更多的西方文化,對韓國國內的學者思想啟蒙方面有很大的影響,也開啟了韓國知識份子為了祖國獨立而奮鬥,期間成立許多獨立媒體刊物,散播獨立自主與民主思想。

其中最重要的一次轉折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受到美國威爾森總統的「民族自覺」原則影響,許多朝鮮的海外人士與許多國內民族運動團體加強聯繫,加上國際潮流的走向,使得獨立運動受到相當刺激與鼓舞,並走向獨立的道路。

如上所述,基於上述歷史因素,韓國不斷被強大國家侵略,尤其是處在中國與日本兩大強國之間,本身也無法擴張,最後演變成如韓國前總統金大中所說的「恨」的哲學,所謂「恨」的哲學是一種弱者的哲學,是一種內聚性哲學,持有這種哲學的人或是民族會把怨恨聚集起來,求得一種抵抗強者的勇氣,一種保持自我的力量。

就如同韓國前總統金大中所言︰「朝鮮人兩千年來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文化象徵,他們內心絕不向邪惡的勢力屈服,最重要的是他們不放棄希望」。

然而對於韓國歷史具有指標性發展的是1961年仆正熙發動政變上台,有著濃厚民族主義的他,展現韓國特有的果斷與魄力,改革韓國,並對於日本人的「紀律、團結」和美國人的「進取、開創」精神推崇備至,並引進韓國精神裡,同時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加以宏揚,其中以「忠、孝、秩序、剛健、以國為家」等作為韓國崛起重要精神力量。

本論文也指出,韓國人將這種「恨」的哲學對內發展,例如電影賣座強片「太極旗」顯示出韓國藉由電影表達出深厚的情,也把受到侵略務處可申導致的那股「恨」埋藏在韓民族每一個人心裡,所以我們可以發現演員演出時有種很快、很急與有一股火的直接。

2.2.2.本土文化的保護

本論文論及韓國因為本土天然資源的貧乏,本身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外,「文化」也成了韓國擁有的資源之一,例如:

對於自己國家的文化、文物的保存乃不遺餘力。

加上民族主義有利於保存民族的文化傳統,豐富一個社會的價值資源和文化生活。

而韓國因為本身歷經多次戰爭与外族侵略,不但民族意識強烈,還發展出所謂的「身土不二」精神,「身土不二」意即身體和土地是不能分開的,韓國有就是藉由這種對於天然資源的愛戴的精神擴展至其他產品與產業上,包括了影視產業与WTO規範以及好萊塢電影的抗爭。

對於有行文物的維護,另外對於無形文物有極盡保護,例如:

傳統藝能與技能等。

同時韓國也透過「教育」這各重要的推手,培養韓國愛國精神与尊重歷史和傳統的態度。

2.2.3.無形助力与影視文化產業

在全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各國經濟發展越來越緊密之際,跨文化議題也引起眾多爭議,爭議性最大問題不外乎是由文化衍生出的文化傳播問題,而文化傳播最大問題則是各國間文化商品傳輸的平等性,最明顯例子不外乎是各國對好萊塢影視工業的爭議。

以美國為例,是以「市場運作經濟」,堅持影視市場的開放,並認為消費者才是論斷神的電影生產比較好。

另外以文化積極保護的歐洲為例,以「媒體近用權」為由,企圖對美國影視節目設定配額,並主張影視節目不是財貨而是服務,類似於歐洲以文化自主之名的國家還有日本、加拿大、澳洲與第三世界國家,並認為文化不能讓渡,也不能商品化,不能以市場自由流通理由強加在文化身上。

面對此窘況,民族主義強烈的韓國也不能坐視本土文化的流失,並將焦慮具體表現在影視產業發展上,但是在90年代冷戰結束後市場自由化影響,韓國社會曾經也無法抵擋開放的壓力,美國便在此將電影輸入韓國,加上韓國本身沒有培育大師級電影人才,加上在金融風暴後外資收手在金融風暴後韓國電影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偏低的危機¡。

然而面對此一困局,韓國政府則在1970年制訂了「配額制」並規定國內電影院每年每個廳都必須上映146天的本土電影,這制度期間也因為因應WTO的加入而讓當時的韓國政府政策搖擺,但是,也因為韓國的民族性使然,經過了一群人的抗爭後(光頭事件)才讓韓國政府真正正視這各問題,這事件反而激起韓國電影團結一致,觀眾民族意識高漲,全力支持國片,自此之後韓國本土電影的佔有率已接近總額度的一半以上

2.2.4.全球化下韓劇發展的外在推力︰金融危機前的經濟發展政策

  在1970年之前,因爆發「韓戰」使得這各以農立國與剛脫離日本獨力的國家又陷入困境,國內資源大多依賴美國,然而在1970年之後,圤正熙上台,大力推動綜合經濟發展計畫,欲擺脫對美國的依賴,使得韓國經濟開始轉型。

圤正熙上台對於韓國發展具體貢獻大致包括︰A.讓以農立國的朝鮮成為以工業為主導的經濟。

B.積極推動對外導向及出口導向的經濟,並加強國際間合作關係(如1970加入(GATT)。

C.將強軍事防禦能力,一方面因為輕工業在國際出現保護主義限制,並開始致力推行「重工業發展計畫」。

  另一方面,1980年代全斗煥總統上臺,將經濟政策目標從「經濟增長第一」轉變為「經濟轉穩定第一」,全斗煥上台對於韓國發展具體貢獻大致包括︰A.由「國家主導經濟型態」轉向「內部市場自由化」(主要內容是進口自由化和放鬆外國投資限制)。

B.1984年後廢除許多限制條例,允許外商投資的範圍擴大,同時給予多項優惠,使跨國公司同本地公司平等競爭。

C.推動出口生產與市場多樣化,培養「資本密集」與「技術密集」型的產業。

  8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逐漸走向停滯,但是國際條件對新興工業國家卻十分有利,主要是因為第二次石油危機後,國際低油價、低美元、低利率的三低因素,使得亞洲四小龍在國際上的經濟表現驚人,韓國除了這些因素外,1985年的漢城亞運、1988年的漢城奧運,都讓世界上一人口看到了古老都城,向世界展示韓國的發展與文化特色。

90年代初期,冷戰結束,經濟自由化與國際化成為國際趨勢,因此韓國此時加速推動經濟自由化,以加入「經濟合作暨貿易組織OECD」為目標,支持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成立。

  如前面章節所述,韓國影視產業開始受到重視在於金融危機爆發後,韓國政府擬定新的產業政策,配合資訊科技與知識經濟潮流,高科技產業的投資比重明顯較高,期間服務業比重也逐年擴增,以2000年以來最為顯著,主要是亞洲金融危機後,韓國政府積極推動激勵服務業發展措施,帶動服務業快速發展,其中以遊戲產業與影視文化創意產業表現最佳,並進而帶動韓流。

綜觀世界的發展趨勢,韓國產業資源部認為,以知識為基礎的產業勢必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流,而在2003年韓國政府提出的「十大新世代動力成長產業」計劃,即針對上述三大產業項目提出最應發展的未來成長產業,包括數位電視與廣播、影像顯示、未來汽車等,由此可見,韓國政府在發展新技術產業同時,也把「文化技術」列為新世代科技領域優先培育對象之一。

2.2.5.政府與文化產業

1993年韓國總統金泳三入主青瓦台,開啟了文人執政的民主政府,在金泳三執政期間,也是文化產業開始為各國所正視的階段,他也是最早提出「文化產業」與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總統。

  1997金融危機爆發後,金大中繼金泳三入主青瓦台,面對剛從顛峰跌落下來的韓國經濟,金大中不但把韓國從經濟泥沼中拉出來,並將韓國帶向科技產業為主的經濟大國,而在內部產業的發展則是順應國際潮流,持續穩定既有工業、扶持包括文化、通訊等新興產業,意即開始吹起一股「韓流」。

金大中政府在觀察國際趨勢後,不但大幅提升文化產業在經濟發展的比重,配合三位一體的發展策略,更提出「文化立國」概念,韓國政府決心從2001年到2007年,以五年時間發展成為文化產業的世界五強之一。

韓國政府屬下的韓國文化內容產業振興產業支援部崔永昊部長提出「文化內容產業」概念︰「文化內容產業是做為與文化產品的開發、製作、生產、銷售、消費等有關的服務產業,是與音樂、動畫、遊戲、電影、卡通、漫畫、廣播有關的產業」,它是以3C技術和成果為基礎,即電腦、通信、內容的新融合,期望成為21世紀初期韓國最有活力與出口競爭力的產業之一。

  綜合以上所述,金大中對文化產業提出的相關發展政策包括︰A.1999年公佈「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

B.自1999年到2003年分三步驟實施「文化產業發展五年計畫」。

C.2001年加速立法,先後對《影像振興基本法》、《著作權法》、《電影振興法》、《演出法》、《廣播法》、《唱片錄影帶暨遊戲製品法》等作部份或是全面修改,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法律法規保障。

到2002年金大中卸任為止,韓國的文化創意產業市場規模已相當驚人,2003年,盧武铉就任總統期間的文化產業政策除了延續前總統金大中的規劃外,並加以擴大。

2.2.6.健全的體制

  韓國為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特別重視民族文化的發展與保護,以「文化觀光部」為主要推動部門,制定相關政策,大力推動本國各項文化產業的發展。

而文化觀光部下設類似文化政策局、藝術局、文化產業等部門機構,旗下還有各分支機構,各自負責相關文化產業相關業務。

表 韓國文化觀光部下屬機構與負責事項

旗下部門

專屬職責

文化政策局

  文化政策科、國語政策科、圖書館博物科、版權科。

  制定文化發展政策、韓國語言政策、版權與圖書館或博物館等相關業務政策。

藝術局

  藝術振興科、演出藝術科、地方傳統文化科、文化交流科。

  文化藝術創作活動的支援、伸張國民文化藝術享用權、文化藝術節目普及權、承辦國際文化藝術交流的企劃與活動、制定建立「文化韓國」的形象。

文化產業局

  文化產業政策科、出版報刊科、廣播廣告科、影視振興科、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