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案学案窦娥冤.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7878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4.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窦娥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窦娥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窦娥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窦娥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窦娥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窦娥冤.docx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窦娥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案学案窦娥冤.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窦娥冤.docx

高中语文教案学案窦娥冤

高中语文

Word解析版

窦娥冤

第一课时 课文精读

1.阅读相关知识,将下面空缺内容填写完整。

关汉卿,号__已斋叟__,__元杂剧__(文体)的代表作家,他所作戏剧的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__中国的莎士比亚__”。

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__世界文化名人__。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__《窦娥冤》__、__《救风尘》__、__《望江亭》__、__《单刀会》__等。

其中__《窦娥冤》__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

2.这部剧共四折一楔子,课文节选了楔子和前三折,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结合第四折情节介绍,用章回体小说的标题形式简要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

楔 子(序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折(开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折(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折(高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折(结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解答】 《感天动地窦娥冤》

楔子(序幕):

苦命女偿父债卖蔡家,无奈父抛孤女应京试。

第一折(开端):

蔡婆婆索债险遭害,张驴儿救人生歹念。

第二折(发展):

张驴儿药死老驴儿,昏县官乱判葫芦案。

第三折(高潮):

窦娥临刑发誓愿,完美女子遭刑斩。

第四折(结局):

窦娥冤魂诉实情,千古奇冤得申雪。

识记字音

1.单音字

提防(dī)埋怨(mán)

错勘(kān)甘霖(lín)

衔冤(xián)湛湛(zhàn)

古陌(mò)前合后偃(yǎn)

杳无音信(yǎo)嗟怨(jiē)

暑气暄(xuān)亢旱(kàng)

盗跖(zhí)呕吐(ǒu)

鳏寡孤独(guān)变徵(zhǐ)

孛老(bó)绣闼(tà)

祗候(zhī)桃杌(wù)

罪愆(qiān)苌弘(chánɡ)

2.多音字

辨识字形

辨析词语

1.提防 预防

两者都有防备之意,但侧重点不同。

提防:

指小心防备,侧重于心理上的防备。

预防:

指事先防备,侧重于行为上的防备。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与那些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紧紧相邻的是一片由原住民拥有的城中村,那里的小巷潮湿、阴暗,走在其中,要小心脚下会踩到死老鼠,或是__提防__高空落下的垃圾。

(2)茶中的茶多酚,红酒、巧克力中的多酚,都能__预防__癌症和心脏病,也给食物带来了一点苦涩的风味。

2.怨气 冤气

两者都表示心中有不满之气。

怨气:

指怨恨之气。

冤气:

指因受冤枉而产生的冤屈之气。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民妇秦香莲拦轿喊冤,遇上“包青天”大人,有了申冤的机会,平了她心中的__冤气__。

(2)社区开设“民情茶吧”,主要是为居民提供一个发发牢骚、泄泄__怨气__、平和心态的平台。

3.酬谢 答谢

酬谢:

用金钱礼物等表示谢意。

答谢:

受了别人的好处或招待,表示谢意。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4月28日,在广州白云机场一位初次乘机旅客因得到机场安检员的热心帮助,坚持拿出随身带的百元进行__酬谢__,最终被安检员婉拒。

(2)东方卫视年度大戏《甄嬛传》播出已接近尾声,该剧在东方卫视的收视率节节上升,屡次打破收视纪录。

东方卫视为__答谢__广大观众的支持,电视剧即将收官之际,有望再次给“甄嬛传”送来大礼,请观众们尽情期待。

4.分辨 分辩

分辨:

分清辨明。

分辩:

用语言辩白。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记者利用本报新媒体平台,对68名本地网民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

90%以上的网民不知该如何__分辨__优质和劣质的胶囊,网友们对于药品质量表达了忧虑。

(2)前日下午,一名在三峡广场四处张贴职介广告的男子被抓获,似乎是为了让自己公司的名片替自己__分辩__,该男子竟拿出了背面印有业务范围包括制作结婚证、学位证、香港身份证等各种证件的名片让市政人员看。

诠释熟语

1.孤身只影:

孤零零的一个人。

形容孤儿无亲。

2.吞声忍气:

形容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敢出声。

3.顺水推船:

比喻顺应趋势或乘方便办事。

4.杳无音信:

没有一点消息。

5.负屈衔冤:

身上背着委屈,心里怀着冤枉。

指蒙受冤屈,得不到昭雪。

6.古陌荒阡:

荒凉破败的田间古道(或小路)。

7.鳏寡孤独:

泛指没有劳动能力而且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鳏,年老无妻;寡,年老无夫;孤,年幼无父;独,年老无子。

8.前合后偃:

跌跌撞撞,站不稳。

古今异义

1.这早晚窦秀才敢待来也

古义:

__时候。

__

今义:

早上晚上。

2.只望婆婆看觑则个

古义:

__照看,照顾。

__

今义:

看。

3.我一向搬在山阳县居住

古义:

__一段时间以来。

__

今义:

过去的某一段时间。

4.美妇人我见过万千向外

古义:

__以上,多。

__

今义:

向,介词;外,方位词。

5.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

古义:

__土地。

__

今义:

指繁华的社会,泛指人世间。

6.当骂呵,则处分几句

古义:

__数落,责备。

__

今义:

处罚决定。

7.行动些,行动些

古义:

__走快。

__

今义:

多指为实现某种意图而具体地进行活动。

8.你老人家放精细着

古义:

__清醒。

__

今义:

精密细致,精明细心。

9.那是什么主意

古义:

__意思。

__

今义:

主见,办法。

10.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

古义:

__糊里糊涂。

__

今义:

不明不白。

走近作者

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生卒年不详,号已斋叟,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四大家”之首,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关汉卿为人洒脱不拘,“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槌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关汉卿生活在灾难深重的十三世纪,他一生混迹歌台舞榭、井市勾栏,目睹广大下层人民的悲惨命运,尤其是沦落风尘的女子!

在那个正义受到践踏、公理无处伸张的年代,关汉卿对女儿们的聪慧、抗争寄寓了最深沉的情感,如《望江亭》中的谭记儿,《救风尘》中的赵盼儿,《金线池》中的杜蕊娘……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其中《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他所作戏剧的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

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了解背景

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

元代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

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

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

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窦娥冤》源自汉代东海孝妇的故事。

由于此故事在民间长期流传,因此其内容也愈来愈丰富。

《搜神记》记载:

“青将死,车载十丈竹竿,以悬五幡,立誓于众曰:

‘青若有罪,愿杀,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

’既行刑已,其血青黄,缘幡竹而上,极标,又缘幡而下云。

”既死之后“郡中枯旱,三年不雨”。

《窦娥冤》是这一故事的创造和发展。

链接资料

1.介绍情节

全剧主要情节如下:

窦娥之父窦天章要进京应考,因欠蔡婆之债,被迫将窦娥卖给蔡婆家当童养媳。

窦娥婚后不久丈夫死去,她和婆婆一起生活。

蔡婆因为索债被债主赛卢医骗到郊外,险被赛卢医勒死,巧被张驴儿父子无意中救下。

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逼着蔡婆和窦娥婆媳嫁给他们父子。

蔡婆不得已答应了,窦娥却坚决拒绝。

张驴儿为了威逼窦娥嫁给他,想毒死蔡婆,谁知却毒死了自己的父亲。

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

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发下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三桩誓愿,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

后来,窦天章一举及第,做了提刑肃政廉访使,到楚州巡查,窦娥的鬼魂向他伸冤。

窦天章重审案子,为窦娥平反昭雪。

2.元代的高利贷

窦天章将窦娥送与蔡婆做童养媳的事实,揭露了元朝高利贷盘剥的社会现实。

高利贷是封建剥削的特征之一,而元代则达到了最高峰。

元王朝在至元时由政府设立“斡脱所”,作为官营高利贷的法定机关,帝王、后妃、贵臣、军官及寺观僧道、豪强地主,都通过这个机关进行高利贷剥削。

地方上的土财主则开当铺作为私营高利贷的处所。

私人间的借贷也按照官府所订利率计算。

例如借银一锭,满一年,本息共二锭;满十年,本息共一千零二十四锭。

这种利息叫“羊羔儿息”。

期满,债户无力偿还,牲畜、房屋、田地以及妻室儿女便当做抵押品被夺走;再不够,就连及子孙、宗族和亲友。

剧作一开始从高利贷入手,从一个侧面揭露了造成窦娥悲剧的社会原因。

窦天章还不起蔡婆的银子,才不得不把女儿送给蔡婆做童养媳,接着,赛卢医也因债务的迫逼,起了坏心,企图勒死蔡婆来摆脱高利贷的束缚,刚巧被泼皮张驴儿父子撞见,酿成后面逼婚、下毒、打官司等情节。

高利贷始终像一根无形的绳索,紧紧地捆绑在窦娥的身上。

3.元杂剧的结构

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

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4.元杂剧的角色

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5.元杂剧本的构成

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

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部分。

宾白又分以下四种:

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6.元杂剧的语言特色

元杂剧的语言突破了以往雅文化“中正和平、温柔敦厚”的特点,而展示出一种痛快淋漓、自然酣畅的特点,使人如饮烈酒,如闻蒜酪,表现出特殊的艺术魅力。

(1)元杂剧中口语的运用

由于元杂剧的主要观众是平民,不用口语便不能为他们所理解;同时蒙古族统治者不懂得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们也提倡白话,甚至连诏敕公文也用俗文,元杂剧作为娱人和教化的工具,为了适应各个阶层的需求,口语的运用便成为必然。

《盆儿鬼》第一折【六幺序】:

“猛听得叫一声这花有主么,哎,天也恰使似个追人魂黑脸那吒。

……哎呦,我这里观瞻罢,见了他恶势煞。

他骨碌碌将怪眼睁叉,迸定鼻凹,咬定凿牙,则被你唬杀人那。

”此曲句式自由多变,大量运用了感叹词、语气词,增加了它的自由化和生活化色彩;曲内“则被你唬杀人那”完全是散文化的语言,“这花有主么”则纯粹是人们的日常口语。

曲词自由灵活,如同脱口而出,不见斧凿痕迹,可见口语运用之妙处。

(2)元杂剧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的运用

元杂剧中大量运用了北方口语,那么必然也在很多地方表现了浓厚北方方言特色。

如在元杂剧曲词中,不中、好歹、倒换、多咱、撺掇、去处、囫囵、头口、情愿、巴巴结结、出落等词汇常被使用,频率极高,甚至一些词至今仍存留于北方人民的语言中。

《西厢记》剧二本三折红娘白:

“若有话说,明日妾来回报,这早晚怕夫人寻我,回去也。

”早晚,此即“时候,时间”的意思。

(3)元杂剧大量现成短语、熟语和典故的运用

《玉壶春》:

“感谢你个曲江池李亚仙,肯留恋这贬江州白乐天。

愿你个李素兰常风韵,则这个玉壶生水结缘。

双通叔敢开言,着你个苏卿心愿。

……哎,你个谢天香肯把耆卿恋,……”双渐、苏卿的故事在当时广为流传,李亚仙、白乐天、谢天香、柳耆卿也都是元杂剧中的著名人物。

此用典故中的人物直接代替剧中人,直露明白,通俗易懂。

(4)元杂剧中特殊修辞方式的运用

元杂剧在语言运用上,或用嵌字,或用叠字,或用比喻(博喻),或用对句、联珠,使得元剧语言呈现出一种直露透辟、激越浩荡的特点,并从而形成了元曲豪辣奔放的风格。

《汉宫秋》:

“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寒;夜生寒,泣寒螀;泣寒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不思量,除是铁心肠,铁心肠也愁泪千行。

”通过联珠,把汉元帝的行动和心情写得淋漓尽致,读来节奏紧凑,一气贯成。

7.中国古代“十大古典悲剧”

《窦娥冤》(元·关汉卿),《汉宫秋》(元·马致远),《赵氏孤儿》(元·纪君祥),《琵琶记》(元·高则诚),《精忠旗》(明·冯梦龙),《娇红记》(明·孟称舜),《清忠谱》(清·李玉),《长生殿》(清·洪升),《桃花扇》(清·孔尚任),《雷峰塔》(清·方成培)。

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关汉卿的《窦娥冤》。

第二课时 能力提高

(一)学习楔子

这一部分写穷书生窦天章为进京赶考,将七岁的女儿端云卖给蔡婆做童养媳。

交代窦娥苦命的缘由。

1.开头蔡婆念的诗和独白的作用是什么?

【详细解答】在杂剧里,人物上场往往先念四句或两句诗,叫定场诗。

接着有一段独白,叙述人物的身世和行动的目的,叫做定场白。

它们的作用在于介绍剧情,安定观众情绪。

蔡婆上场的这四句诗反映了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广大下层民众渴盼社会安定的强烈愿望。

2.窦天章的定场诗和定场白的作用是什么?

【详细解答】窦天章在定场诗里自比司马相如,饱学多识,满腹经纶。

虽然现在一贫如洗,但企盼有一天能像司马相如一样功成名就,到朝廷做官。

这为第四折写窦天章“一举及第,官拜参知政事”“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替窦娥平反昭雪埋下伏笔。

窦天章的定场白,不是本剧主要矛盾的起因,但却是全剧故事的缘由,从一个侧面揭露了造成窦娥悲剧的社会原因,是窦娥不幸命运的开始。

3.元杂剧中楔子的作用是什么?

【详细解答】在“楔子”中,戏剧交代了窦天章贫穷的家世,借钱赴考,为后面窦天章做官埋下伏笔;正是由于蔡婆“广有钱财”,放债牟利才有了后面的险些被人勒死、又被张驴儿父子救起之事,窦娥遭受冤狱,无处申告,被贪官错杀,才有冤魂叫屈、窦天章为之平反昭雪之事。

戏剧后面的故事,都与“楔子”中的埋伏照应。

[提示] 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有的杂剧还有“楔子”。

楔子的位置也不一定固定,楔子一般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也有在折与折之间的,其作用和后来的过场戏相似,大都有过渡作用。

总之,元杂剧的作用包括:

(1)交代作用,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2)铺垫伏笔作用,后面的故事,与“楔子”中的埋伏照应;(3)过渡作用。

(二)学习第一折

这一部分,是故事的开端。

搬到山阳县的蔡婆与儿媳窦娥相依为命。

窦娥在接连的不幸遭遇中已安于命运的安排,精心侍奉婆婆,恪守妇道,不料一次偶然事件,使得蔡婆“引狼入室”,善良而又毫无精神准备的窦娥被无情地推进了社会矛盾的漩涡。

作者充分利用了偶然性反映着必然性的规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人吃人”的本质,指出了窦娥“冤”的根源。

4.第一折中【点绛唇】和【混江龙】两支曲子的内容是什么?

【详细解答】【点绛唇】和【混江龙】两曲,诉的是二十岁年轻寡妇窦娥因无依无靠,孤独寂寞,没有生活奔头而产生的悲凉心绪。

“锦烂熳”之时,圆月挂楼头之时,更是烦恼愁煞人,“急煎煎按不住意中焦,闷沉沉展不彻眉尖皱”,“情怀冗冗,心绪悠悠”这两段唱词,对表现窦娥忠贞不嫁是一个铺垫,也是一个衬托。

守寡苦,但宁苦也要保持贞节。

5.第一折中【油葫芦】和【天下乐】两支曲子的内容是什么?

【详细解答】【油葫芦】和【天下乐】两曲是窦娥对自己悲苦命运的质问:

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还是“前世里烧香不到头”。

“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我言词须应口”,是窦娥认命之后,尽责尽孝的心迹表白。

6.怎样看待张驴儿父子的救人之举?

【详细解答】张驴儿父子救人纯属巧合,绝对不是见义勇为之举,所以才有后文的流氓无耻之举。

(三)学习第二折

这一折是故事的发展。

张驴儿因为窦娥不愿嫁给他,便想用谋害蔡婆来达到目的,没想到误杀了父亲;他恶人先告状,而昏庸的官吏又用酷刑逼供,窦娥为免婆婆受刑屈招了杀人之罪。

7.两支曲子【一枝花】和【梁州第七】的内容是什么?

【详细解答】【一枝花】一是表现了对不守贞节、再嫁妇女的批评;二是暗含对婆婆的嘲讽,与上面宾白“你莫要背地里许了他亲事”相呼应。

【梁州第七】这段曲词由上面唱下来,越唱越激愤,对“君前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的妇女大加责怪和嘲讽,表现出窦娥坚定的贞节观念。

在封建时代,寡妇的这种品格是全社会提倡并尊重的,因而在这里也是作为塑造人物的可贵一笔来写的。

8.在【斗虾蟆】里,窦娥对孛老之死的态度怎样?

【详细解答】这段曲词有三层意思,一是说人的生死是很正常的事;二是说我们和他没有婚姻关系,送他出门了事;三是对婆婆的哭哭啼啼不理解,不满意。

这实际是窦娥通过曲词表达自己对事情的处理意见。

9.窦娥是在什么情况下“情愿”招了“药死公公”的?

这表现了窦娥的什么性格?

【详细解答】在窦娥据实不承认张驴儿的诬陷,昏愦的县官要打她婆婆时,她怕婆婆挨打,便屈招药死公公。

这里表现了窦娥的善良和孝心,以自己的性命救得婆婆的平安。

(四)学习第三折

这一折是全剧的高潮,写善良的窦娥被押赴刑场时的悲惨和被斩前发下的三桩誓愿,两桩誓愿当场应验。

主人公的反抗精神由此得到完美的体现,人物性格也得到充分展示,一个善良而又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丰满、鲜明地立在我们面前。

10.朗读【端正好】【滚绣球】,找出本段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详细解答】对比、对偶、反问、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使主人公的满腔怨恨得到淋漓尽致地抒发,而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这两个曲牌的唱腔高亢激越,音乐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和谐统一,自有一种强烈的感人力量。

11.窦娥是被昏聩的官吏屈判成杀人死罪的,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详细解答】对天地鬼神的指斥,实际上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与抗议,对当时社会法制和统治秩序的否定。

总之,直抒胸臆,高亢激越,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主人公的满腔怨恨,体现了抒情性。

12.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要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的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详细解答】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

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示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

因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

13.窦娥临死前反复叮嘱婆婆要祭奠她,是出于怎样的思想感情?

【详细解答】这段文字,不可单看成是窦娥对婆婆的要求,这中间包含着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自己冤情无处申告的痛苦,也有对自己死后婆婆生活的牵挂,更有对这个黑白颠倒的社会的无奈。

_

(1)这正体现了窦娥难以舍别婆婆,表现了她对婆婆的挂念;

(2)安排婆婆做这些事,是让婆婆有所寄托,以免婆婆孤独痛苦或生轻生之念;(3)可以增强悲剧气氛;(4)白发人送黑发人,白发人祭奠黑发人,更加突出社会的黑暗,无公道可言。

14.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请具体分析。

【详细解答】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

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

她希望自己的冤屈能得到上天的感应。

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

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探究1 戏剧与小说一样,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试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窦娥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具有怎样的性格?

探究之旅:

窦娥是一个勤劳善良、坚强刚烈、富有反抗精神、具有封建贞节观念的古代年轻妇女的典型形象。

坚贞的窦娥:

窦娥一生命苦,三岁丧母,七岁父亲离去,十七岁成婚,不久丧夫,但她坚决不改嫁,对婆婆的同意改嫁很是不满,对张驴儿父子的逼迫更是深恶痛绝,表现出无比的坚贞。

反抗的窦娥:

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了。

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

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善良的窦娥:

在押赴刑场时,窦娥要求走后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很重要的作用。

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

不屈的窦娥:

她在刑场发的三桩誓愿,是她宁折不弯、刚强不屈性格的体现,显示了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

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爱憎之情,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美好愿望。

探究2 剧中除窦娥外,还写了蔡婆、张驴、桃杌、赛卢医等人,请分析其形象。

探究之旅:

(1)蔡婆——年轻守寡,以放高利贷谋生,但心地善良,和同样年轻守寡的儿媳妇相依为命。

在张驴儿父子的逼迫之下,她曲意顺从,导致了一场家庭悲剧。

她是一个胆小怕事、懦弱可欺的老年妇女的形象。

(2)张驴儿——趁人之危,恃强凌弱,企图霸占民家妇女。

在毒死了自己的父亲之后,反而血口喷人,诬陷窦娥,直至将其置于死地,是当时社会邪恶势力的代表。

(3)桃杌——山阳县太守,他以告官的人为衣食父母,断案全靠棍棒,屈打成招,一手制造了惊天动地的窦娥冤案,是一个典型的贪赃枉法、十恶不赦的官吏。

(4)赛卢医——不学无术、草菅人命的庸医形象。

探究3 窦娥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并且这三桩誓愿都实现了(第四折里交代楚州大旱三年),怎样看待这样的超现实情节?

探究之旅:

这一超现实的情节首先是表现窦娥反抗精神的需要。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窦娥是无力辩白自己的冤屈的,她的故事到她被斩就结束了。

这样,她强烈的反抗精神便不能充分体现出来,为了突出窦娥的反抗精神及其巨大力量,作者安排了这样的超现实情节。

其次,这种安排也符合普通百姓的审美心理。

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被毁灭的主人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强大的力量的例子屡见不鲜,这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的、进步的事物的肯定和支持,也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

再次,超现实的情节使作品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富于奇异的浪漫色彩。

“六月飞雪”后来成为冤狱、冤案、冤情的代名词,可见这一剧情设计的成功。

《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

作者紧紧扣住当时的社会现实,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统治下中国社会极端黑暗、极端残酷、极端混乱的悲剧时代。

它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悲剧主人公形象,使其成为元代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成为元代社会底层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

请同学们为《窦娥冤》节选部分内容脉络设计一个思维导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