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4706.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17803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470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470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470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470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470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4706.docx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470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4706.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4706.docx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124706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六集)  2009/2/6  台灣華藏電視台  檔名:

12-47-06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大家好。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賢首國師的《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上一次我們學到「今略明此觀,總分六門,先列名」。

名有六段,我們學習了四段,到「行四德」,今天我們看第五「入五止」、「起六觀」。

這篇文字是《華嚴經》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前面我們學到第四。

上一次只剩下一天的時間,為大家講了《華嚴經》上的「聞經十益」,為什麼當中插這一段?

是因為在現前許多的人把講經、聽經疏忽掉,我們特地看看佛菩薩、祖師大德苦口婆心的提醒我們、鼓勵我們,要發心講經,講經有四種利益;勸導我們聽法,聽經有十種好處,所以用兩個小時詳細給大家介紹。

這篇文字雖然不算太長,過去我們曾經講過一遍,用了九十六個小時,說得也很詳細。

這是第二次講,第二次講,我們對這篇文字領悟更深入,可能時間不會比上次的短,愈詳細我們愈能夠得受用。

我們都知道,現前這個世界非常混亂,真正是名實相符的亂世,災難太多了。

這個動亂的根源是什麼?

是我們對於宇宙人生真相不明瞭,看錯、想錯了,因此我們的言行就處處都出錯,錯誤的結果就是災難。

正確的人生宇宙觀,佛法裡面講諸法實相,諸法是一切法,包括物質環境、精神環境,真相是什麼?

在這篇文字上全都講到了,講得我們不能不佩服。

賢首大師所說的全是《華嚴經》上最重要的開示,世尊為我們的開示。

首先告訴我們「一體」,這個一體就是哲學裡面所講的宇宙人生的本體。

宇宙從哪裡來的、生命從哪裡來的,這是個大問題,一直到現在,哲學與科學都沒有定論,還沒有解決,可是《華嚴經》裡面已經給我們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華嚴經》有沒有說錯?

我們可以肯定它沒說錯。

我們憑什麼相信?

憑它所用的方法,它的方法跟我們現在的科學方法不一樣。

科學方法總離不開數學,高深的數學;離不開儀器的觀察,像天文望遠鏡對於宏觀世界的觀察,高倍的顯微鏡用它來幫助我們做微觀的觀察,科學家用儀器、用數理。

佛菩薩他不用這些,他用什麼?

用清淨心。

佛告訴我們,最重要的,學佛就是放下。

我算是很幸運,年輕的時候,我是二十六歲才接觸到佛法,也就在同一年,我認識了章嘉大師,方東美教給我認識佛教,我就向章嘉大師請教有沒有直截了當的方法幫助我契入境界,這個很重要。

章嘉大師告訴我,「看得破,放得下」。

我們深入大乘幾十年之後才真正明瞭。

而且想想經典裡面所記載的,本師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的修行證果就是看破放下;祖師大德,像六祖惠能為我們現身說法,也是看破放下。

章嘉大師沒有欺騙我。

像大乘經上所說的,你具足妄想分別執著,你就是六道凡夫,出不了六道輪迴,這個事就麻煩,生生世世在輪迴裡面打滾。

輪迴裡面的苦,我們現在是在人間,親身感受的,我們如果細心看看這個世間,還有多少人在過著非常痛苦的生活,沒有食物、沒有衣服穿,還要加上一些自然災害與傳染病。

要是依照智者大師的說法,他老人家講《法華經》給我們說「百界千如」,佛在經上給我們講十法界,每個法界裡面都具足有十法界,十乘十就是一百,叫百界;每一界都有十如是,十如是是講因果,一百個法界乘十就是千如,百界千如。

我們在人間你細心觀察,有人間的佛、人間的菩薩、人間的天人,有人間地獄,從這些地方能夠體會到六道苦,佛總歸納給我們講有三苦、有八苦。

六道怎麼來的?

剛才說的,因為你有妄想、你有分別、你有執著,把一真法界變成六道。

佛又告訴我們,如果我們能把執著放下,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那你就證阿羅漢果,六道就沒有了。

所以六道的業因,真正的因就是執著。

念佛也沒用,念佛要是執著世出世間一切法,不能往生,放下執著才能往生。

所以講帶業,帶業是帶了,你看他帶妄想,他帶分別、帶輕微的執著,不是嚴重的執著,嚴重的執著是帶不去的,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再進一步你能夠把分別也放下,不但不執著,對於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分別,這個心多清淨,這個人叫菩薩,比阿羅漢升高了一級。

再能把起心動念放下,起心動念是妄想,這個太難了,不容易。

我們自己起心動念自己不知道,沒有覺察到,是非常微細的念頭。

這個念頭是心裡的震動,現在講波動,起個念頭是波動,自性的波動。

自性不會動,自性裡頭沒有波動現象,叫真心;妄心裡頭有,妄心是依真心起來的(這裡頭沒有理由,也沒有時間,時間、空間都不存在),如果能把這個念頭斷掉,那就恭喜你,你就證得圓滿的佛果。

圓滿的佛果是什麼樣子?

《大方廣佛華嚴經》,就是這一部經裡面所說的,就是圓滿佛的樣子。

確實很深奧,所以叫「華嚴奧旨」,旨是宗旨,微妙的宗旨;「妄盡」就是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斷盡,那你就「還源」,叫回歸自性,回歸自性就是圓滿的佛果。

所以《華嚴經》修行的奧祕、修行的方法就在這篇文字裡面。

宇宙怎麼來的?

生命,生命不說別的,說我自己,我自己從哪來?

禪宗裡面所謂「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那個本來面目就是我從哪裡來的,這經上講得非常透徹。

我們能信,為什麼?

因為他見到了,他不是推想,他不是猜測,也不是用數學來推理,他親自見到的。

佛說到什麼時候你能見到?

八地,你能夠證到八地菩薩,你就見到了,你見到宇宙怎麼來的,你見到你的生命從哪來的,你就親眼見到了。

你證到八地,你見到了;他證到八地,他也見到了,凡是證得八地以上的都見到,這哪裡是假的!

這不是假的。

所以「起二用」就是物質現象的起源、精神現象的起源,是從一體起二用。

怎麼起來的?

就是大乘教裡佛常講的「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馬上就變成三細相(阿賴耶的三分):

業相、轉相、境界相。

業相就是那微微的一動,那是無明、那是業相。

這一動之後,兩種作用出來了,境界相是物質現象,轉相是精神現象,精神跟物質現象就出現了、就起來了,同時起來,沒有先後,這個後面我們會詳細來研究。

二用起來之後,這兩種作用就是物質現象跟精神現象,它有三種周遍,這都是講宇宙的本體現象,第一種周遍「普周法界」,第二個周遍「出生無盡」,第三個周遍「含容空有」,只要這一念起來,自自然然它就有這個現象。

這個現象說明一個什麼問題?

說明整個宇宙無論是有情、無情,跟我們自己有密切關係,為什麼?

我們動一個念頭,它們全部都感應到,而且速度之快沒法想像。

現在在物理現象裡面,大家都知道速度最快的是光速,電磁波跟光的速度差不多,一秒鐘三十萬公里。

這個速度跟我們起念頭那個波動的速度,那簡直不能比,我們這個念頭的波動,念頭才一起,它已經遍法界虛空界,用現在話就是,它已經周遍整個宇宙,光怎麼能跟它比!

光的速度太慢了。

這是自然的,自性裡頭它本來就具足的、是圓滿的。

下面他講它起作用,它作用是「四德」。

四德我們前面學過,第一個「隨緣妙用」,如果我們能學到這個,雖然學不到,能夠有個一分、二分相似,那我們就真正是現在所說的幸福美滿,學到一分、二分就是人間幸福美滿的生活。

隨緣,諸佛菩薩應化在人間,像釋迦牟尼佛當年應化在我們地球上,許多佛與菩薩應化在中國,有出家的大德、有在家的居士,還有各行各業裡面出類拔萃的這些大德,佛菩薩應化的。

他們能隨緣,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這是應化身。

妙用是什麼?

妙用是他無論怎麼變化,無論他有多少活動,他從來沒有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尚且沒有,他哪裡來的分別執著!

這就是他已經還源,妄盡還源他就不再迷了,永遠不迷,永遠住在覺正淨,住在這個上面。

不像我們,我們很可憐,我們是迷邪染,他們永遠是覺正淨,這叫妙用。

第二個「威儀有則」,威儀可以說是從他的思想到他的言行,都可以做六道眾生的好榜樣;則是有原則、有規矩,幫助六道眾生回頭是岸。

迷得太深的,幫助他、教導他轉惡為善,雖然出不了六道,他不墮三惡道;對佛法有相當造詣的人,幫助他轉迷為悟。

他要一覺悟,覺悟就是把分別執著放下,分別執著都放下,他成菩薩;分別沒有放下,執著放下,他成阿羅漢、成辟支佛,六道沒有了,超越六道。

這是幫助他,你做好樣子給他,自己要做個覺悟的樣子,要做斷惡修善的樣子,做給別人看的,這是身教,身教比言教還要重要!

諸佛菩薩教學那麼樣的圓滿、那麼樣的成功,沒有別的,就是他先做到,然後再教人,做不到的決定不說,所說的字字句句他都能圓滿的做到、落實。

所以他們所表演的、他們所說的,真話!

這是我們要記住的,要時時刻刻想到向佛菩薩學習。

從哪裡學起?

剛才講我們是凡夫,我們是業障很重的凡夫,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自己要承認,你才能夠有進步,才能往上提升。

自己一身的毛病自己不知道,你的過從哪裡改?

所以知道自己的過失就是看破,改過自新就是放下。

我們中國過去古聖先賢教導我們,在佛門裡頭祖師大德教導我們,從哪裡做起?

從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從這裡做起。

孝親尊師,這是我們人生一生當中兩大恩人,我們的身得自於父母,父母養育之恩;我們的智慧得自於老師,我們的法身慧命,這是老師的恩德。

人不能忘本,證得阿羅漢、證得菩薩、成了佛都不忘本,做給我們看。

第三,前面兩條我們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要用什麼態度,這個很重要。

態度上來講首先「柔和」,柔是溫柔,和是和睦,處事待人接物念念不忘柔和,柔和是外表;內心「質直」,質直就是真誠。

內心是真誠心,外面是柔和相,你才能普度眾生,你才能得到眾生的愛戴、眾生的尊重,為什麼要這樣?

眾生能聽你的教誨、能接受、能依教奉行,道理在此地。

這是我們從佛菩薩、從祖師大德裡面細心去觀察,他們做到了。

我們今天縱然有善心想弘法利生,想幫助別人回頭是岸,我們的心有真誠,但是態度、言語不懂得柔和,讓人家聽了、見到起反感,不能接受你,那你就完全失敗。

所以真誠心以柔和表現,那才叫真的真誠,不帶習氣;內心很真誠,外頭不夠柔和,你還帶著這個惡習氣在,貢高我慢,帶著這個習氣。

這就是你在弘法利生或者是護持正法,比不上過去祖師大德的原因。

末後「代眾生苦」,一定發這個心,這個心是行菩薩道的動力,他為什麼那麼拼命去幹?

看到眾生苦。

現在這個世間人為什麼每天拼命去工作,日夜不休息?

為了賺錢,所以賺錢是他動力的來源。

佛菩薩不要錢,名聞利養都不要,他幹得那麼起勁靠什麼?

靠慈悲心,慈悲心是動力。

所以這是四德,這四德是自性裡頭本來有的,我們現在失掉,為什麼失掉?

迷了,迷失自性,這四德沒有了,完全變質。

依四德才「入五止」,後面五止、六觀是講行動、講修行,止就是放下,觀就是看破。

初學的時候一定是先止,先放下,然後才能看破。

可是對初學,所謂最初方便,諸位要曉得,這個經是佛在華嚴會上對法身菩薩說的,先止後觀;可是菩薩接引眾生,最初方便是先觀,就是先看破,然後你才肯放下。

現在我們為什麼放不下?

沒看破,所以放不下,如果真看破,不必人家勸你,你自自然然就放下。

所以在這一條裡面,這個意思是根據前面所講的四德,四德是真有不是沒有,確實表現在生活、表現在工作、表現在處事待人接物,但是菩薩知道事有,理上空的,理上沒有,相有性空。

所以在經典裡面常講「當相即空,相盡心澄」,相盡是什麼意思?

著相盡了,不再著相,你的心定下來了。

心定下來你才能修止,心不定你止不住,止是定。

所以佛法修行無論是哪個法門,所謂是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要知道修什麼?

就是修定。

所以禪定是通名,千萬不要誤會只有禪宗才修禪定,那你錯了,只要是佛法都是修禪定。

修禪定的方法不一樣,八萬四千法門,法是方法,門是門徑,統統修禪定,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法,離開禪定就不是佛法。

禪就是看破,禪就是觀,定就是止,所以禪定兩個字你拆開來看就是止觀,止觀也叫禪定,禪定也叫止觀。

我們用現在最通俗的名詞,這是章嘉大師當年傳給我的,我那時剛剛學佛,學佛還不到兩個月,他要是給我講止觀、講禪定,我就迷惑了。

他很有智慧、很高明,他講看破放下,我能聽得懂;他講止觀、講禪定,我聽不懂。

換個名詞接引初機,這就恰當,善於觀機,話變一變就行。

菩薩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大家念得很熟,「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就是有生有滅。

你們諸位想想,哪一法沒有生滅?

動物有生老病死,有生有滅;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像星球、山河大地,有成住壞空。

換句話說,一切物質現象、一切精神現象都是有生滅的,那就是屬於有為法。

無為法,佛法裡面歸納起來講六種,六種裡面前面五種不是真的無為法,是相似無為,好像是無為,不是真的;真的無為只有一個,真如無為。

什麼是真如無為?

就是我們此地講的顯一體,那個一體是真如無為,自性清淨圓明體是真如無為。

它真的無為,為什麼?

這個體裡面,你看它是清淨的;它是圓滿的,圓滿是講物質現象,它什麼都不缺;明是講智慧,智慧圓滿,這個圓裡面講德能圓滿、相好圓滿,也就是佛在《華嚴經》上給我們講的「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惠能大師在開悟的時候,給我們講了五句二十個字,這二十個字裡面,此地把它濃縮成一句,惠能講二十個字,二十個字跟這個地方合起來看,意思就很明顯。

能大師見性第一句話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這是圓的意思;「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無動搖就是自性本定,你的自性從來是定的,沒動過,動的是什麼?

妄心、妄念,不是自性,自性是真心,這是妄心在動,真心從來沒動過;末後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就是說十法界依正莊嚴是自性變現出來的。

自性為什麼能變現?

我們在《華嚴經》上讀到,它有三種緣,大乘教裡面佛常講四緣生法。

佛有方便說、有真實說,真實說我們初學的人很不容易理解,但是方便幫助我們入門,入門之後能把方便捨棄就能契入境界。

像釋迦牟尼佛給我們做的樣子,釋迦牟尼佛示現的是現在講的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好學,他就示現一個好學的樣子。

你看十九歲真的為了好學,捨棄榮華富貴、捨棄王位出去參學,尋師訪道,學了十二年到三十歲。

我們能夠想像得到,像這樣的人出身、身分特殊,王子,聰明好學,這樣的身分、這樣的人品,哪個老師不喜歡這種學生!

十二年印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學派,他統統去學過,到最後三十歲,沒地方再學。

但是雖然學十二年,沒地方學了,可是終極的疑問沒解決。

對六道太清楚了,怎麼清楚?

在世尊出現那個時代,印度所有宗教、學術都把禪定看得很重,沒有不修禪定的。

佛在經上常講的四禪八定,這不是佛教的,四禪八定是古印度宗教所修的、學術界裡面所修的。

能夠得到四禪八定,六道裡面的空間維次全部突破,也就是說,你都能看到、你都能聽到、你都能夠接觸到。

我們曉得,釋迦牟尼佛當然對於六道那就太清楚了,可是這裡面肯定至少有三個問題,第一個六道從哪裡來的?

第二個為什麼有六道?

第三個六道之外還有沒有世界?

這三個問題確實宗教界沒有人能解答,學術界也沒有人能夠解答。

釋迦牟尼佛只好到菩提樹下,那時候不叫菩提樹,叫畢缽羅樹,以後他在那裡開悟,這個樹我們就稱它為菩提樹,菩提是覺悟的意思,他在這個樹下覺悟了。

怎麼覺悟的?

把十二年所學的統統放下,把四禪八定也放下,入更深層次的禪定,這一下就開悟了,所謂是「夜睹明星,大徹大悟」,就明心見性。

於是這些問題解答了,也就是此地講的一體、二用、三周遍、四德統統明瞭,我們叫做成佛。

真放下,十二年所學的全放下,所修的也放下,世間法!

放下之後,才真正契入到真實,這我們能相信。

惠能大師在中國所示現的是普通的凡夫,沒有念過書,他不是知識分子,他不認識字。

縱然學佛了,你去看看《壇經》,《壇經》裡面第一品是他的傳記,他的歷史,沒有上過一天學,沒有聽過一堂經;黃梅五祖的道場是禪宗道場,他沒有一天進過禪堂。

他在黃梅八個月,五祖派遣他到碓房裡面去做義工,因為他是砍柴的樵夫,在廚房裡面破柴、舂米,他就幹這個事情,幹了八個月。

最後老和尚把衣缽傳給他,他成為一代祖師,憑什麼?

憑放下。

五祖在半夜三更召見他,在方丈室裡面跟他講《金剛經》。

我們能想到有沒有經本?

沒有,他不認識字,他拿經本沒用,他不認識字。

所以五祖給他講的是講《金剛經》大意,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一放下就徹悟了。

他悟的那個境界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開悟的境界是相等的、平等的。

悟了之後沒有一樣不通,一悟一切悟,一通一切通,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你念給他聽,他就能講給你聽;念的人沒有開悟,聽他一講就開悟了。

這給我們說明一樁事情,妄盡還源與讀經、學教沒有關係,研經學教還得把經教放下,你才能夠悟入。

你要不放下,那就變成所知障。

障礙有兩種,一種煩惱障,一種所知障。

放下就對了,放下你所學的那些東西,那個東西你不放下,障礙你悟入。

我們今天要不要學?

天天在學,我學五十八年,快到六十年,天天在學。

我們在學是一種方便法,為什麼?

不學經就會打妄想,就會胡思亂想,煩惱障現前;把精神、時間集中起來學經教,妄想就少,用這個方法來除煩惱障。

煩惱障除了之後心得清淨,再把所知障放下,這才能夠悟入。

所以這是一種方法,就是修禪定的一種方法。

讀經也是禪定,講經也是禪定,聽經也是禪定,念佛也是禪定,沒有一樣不是,只要這個方法能夠幫助我們煩惱輕、智慧長,那就叫禪定,那就叫止觀。

這些道理我們都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

在《華嚴經》裡,佛跟我們講諸法實相,一切法不外乎這兩大類,一個是物質現象、一個是精神現象。

這兩大類都是幻相,相有性無,事有理無,所以這個相是幻相,佛在經上常說夢幻泡影,用這個來做比喻。

你不要以為它是真的,以為它是真的你就錯了,不是真的。

不是真的,你要執著它幹什麼?

自然就放下了。

你可以用它,用它提升自己的境界,用它教化眾生,你不能執著它,你不能分別它,最好六根接觸六塵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那你完全契入華嚴境界。

所以五止裡面:

【一者照法清虛離緣止。

「照」,《心經》也許很多同修都念得很熟,第一句就是介紹觀世音菩薩,「觀自在」就是觀世音,「照見五蘊皆空」,五蘊是什麼?

色受想行識,色是物質,受想行識是精神,也就是說,物質現象與精神現象都不可得。

這個現象從哪來的?

這是一個大問題,一直到現在都沒有人能夠確切的解答。

現在科學家都常常講宇宙的起源是大爆炸,這個看法怎麼發生的?

他們在天文望遠鏡裡面觀察到一個現象,在外太空許多的星球都以很高的速度跟我們相反的方向離開,好像我們這裡是個爆炸的中心點,統統往四周快速度的移動,這個現象許多天文學家都看到了,所以大家想想應該是大爆炸。

但是,是不是真的是這個現象?

沒有一個人敢確定,就是暫時以這個為基礎。

也有科學家認為地球上所有生物是進化而來的,人是從猿猴進化來的,可是這裡頭又有問題,那現在為什麼還有猿猴?

難道這一類進化成人,那一類還是老樣子?

這些講不通。

佛法告訴我們,沒有進化也沒有爆炸,可是爆炸現象怎麼解釋?

我們在大乘教學當中能夠找到解釋的理論依據,大乘教裡面佛常講「一切法從心想生」,這個話有道理,《華嚴經》給我們講依正莊嚴是心現識變,唯心所現的。

心是清淨心,能現,為什麼能現?

惠能大師說得很好,清淨心「本自具足」,雖然具足,它不現,不現在佛法叫隱,你不能說它沒有,自性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你不能說它沒有物質、沒有精神,你不可以這樣說它;末後說「能生萬法」,它能夠現物質、現精神,雖現物質、雖現精神,你不能說它有,當體即空,了不可得。

這個理很深,我們常常討論到這個問題,我用電視屏幕做比喻,電視的屏幕就好比清淨心、好比是自性,能生萬法是屏幕裡現的相。

我們這個電視屏幕能夠收到幾十個頻道、一百多個頻道,當我們頻道不打開的時候,你不能說裡頭沒有現相,你不能說它沒有;頻道一打開,影像現出來了,你不能說它有形相。

屏幕確實它不染,你關掉就沒有,打開就有。

我們把屏幕比喻作自性,就是自性清淨圓明體,它能現相;不管是現相也好,不現相也好,總而言之都了不可得。

你要能作如是觀,能作如是觀,你才不執著,你才知道執著是錯誤,執著帶來痛苦。

哪些痛苦?

所有煩惱都是從執著裡頭生的。

執著甩掉之後,六道裡面的煩惱沒有了,我們通常中國人講的五欲七情,這個都沒有了,你只要把執著斷掉,這都沒有,你就得大自在。

我們煩惱習氣很重,放下從哪裡放起?

就從這裡放起,最初方便,這要知道。

當初老師教我從什麼地方下手?

從身外之物捨,布施,先從身外之物學習施財。

我們有財物,看到別人缺乏,他非常需要,我們能布施、能捨。

而且捨它後頭就有報,這報是什麼?

叫得,捨得。

捨得是佛教的名詞,現在在社會上普遍被人運用,你捨財你得財,愈捨愈多。

東方有不少人相信命運,你看找一個算命的、看相的,看看我會不會發財。

算命確實看看你這個人財庫裡頭有沒有財,財庫裡面有財,無論你經營什麼生意都會賺錢;如果財庫裡頭沒有財,空空的,你看別人做那個生意賺錢,你去學他跟他一樣做,你就虧本,你就賺不到錢,為什麼?

財庫裡頭有是因,我做種種行業那是緣,因加上緣,果報就現前。

所以每個人財富不一樣,過去生中修的因不相同,這一生怎麼會得到同樣的果報!

哪有這個道理!

佛把這個因緣說穿,我們就明白了。

過去生中我們沒有修,現在修行不行?

行,來得及,只要你肯捨,你就有得。

我在年輕的時候確實很可憐,人家給我算命,我財庫裡頭空空如也,什麼也沒有,命裡頭沒有官印。

沒有官印就是你做事情可以做幕僚,你做不了主官,再小的主官,命裡頭都要有官印;出家,沒有官印就做不了住持,做住持也得有官印。

命裡注定,前世修的,這就很難了。

這個命是貧賤之命,貧賤就是討飯的,叫化子命,壽命又短,我都相信。

所以老師教我改造命運,教我修布施,修財布施。

我說我自己生活非常困難,一個人養自己都養不活,我哪有錢布施?

章嘉大師就問我,他說一毛錢有沒有?

我說一毛錢可以。

一塊錢有沒有?

一塊錢還可以勉強。

你就從一毛、一塊布施。

我很聽話,就照做。

一毛、一塊怎麼布施?

從認識章嘉大師之後,我就進入寺廟,以前不進去,以為它是迷信,現在要進去幹什麼?

到裡面找經書看,寺廟有經書,那時候一般書店買不到,這差不多是五、六十年前,到寺廟去找經書、抄經書。

寺廟裡面有放生的,拿個紙填了名字,大家湊一點錢去放生,我也出個一毛、二毛,開始學。

寺廟有印經的,我們也出個五毛、出個一塊,他都收,不限多少,他統統都收。

經書印出來,後面還有功德主的名單,我們錢雖然很少,一毛、二毛,他都會寫上。

就從這裡開始,我這樣就幹了五十八年,真的愈施愈多。

你看現在我布施《大藏經》差不多到一萬套,這從前連作夢都不敢想;壽命四十五歲,我今年已經八十三,沒有生過病;法布施,聰明智慧增長;財,雖然沒有財,財用不缺乏,真是一般所講的心想事成,我不要錢,但是用錢不缺乏。

所以你看看,財不缺乏、聰明智慧天天增長、健康長壽,這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

金融風暴對台灣會不會產生影響?

不會,所以馬總統儘管可以放心,不要為這個事情操心。

為什麼?

在這個世界裡面,台灣人最喜歡布施,我們在世界上做很多好事,錢從哪裡來的?

大多數是台灣同修貢獻的。

所以從台灣人修這個因,他能夠免除這個金融風暴,縱然受害,不深,不是很嚴重,這個地區人民好施,喜歡布施。

從這個因上,我們就看到整個金融風暴,各地方有受到嚴重災害,台灣很輕。

哪些人會受這個果報?

借錢賺錢的人他會受到這個影響,將本求利的絲毫影響都沒有,你們諸位想想有沒有這個道理?

貸款去做生意賺錢的,這個會受影響,銀行倒閉,他的財物就一場空,你要明白當中的道理。

所以我們的老祖宗、諸佛菩薩教我們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你怎麼會有災難!

再說得貼切一點,一般人有災難,學佛的人不會有災難,都能夠遵守佛菩薩的教誨,依教奉行,你怎麼會有災難!

這句裡面講到緣,講緣當然就會有因,有因、有緣、有果報,因緣都不可得,果報是假的。

《維摩經》上說,「法」,就是一切萬法,不屬於因也不屬於緣,所以叫『照法清虛離緣止』。

因緣的現象有,相上有、事上有,性上沒有、理上沒有。

所以你的心要定下來,你不要有這種妄想,有這種妄想,你心就不定,你就錯了。

無論外面環境怎麼變,順境也好、逆境也好,善緣也好、惡緣也好,契入境界的人如如不動,這就叫照法清虛離緣止。

【二者觀人寂怕絕欲止。

這是教給我們放下境緣,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這一條裡面是人事,『觀人』,人事環境指身心。

我們連著下一條看,下一條:

【三者性起繁興法爾止。

這個『性』是自性,起就是起二用,『繁興』就是能生萬法,宇宙裡面的萬事萬法,所以這一條是講物質環境,指的是世界;第二是講人事環境,最重要的是指我們自己的身心,合起來講,身心世界都不可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身心世界都是虛妄的。

虛妄不能說它沒有,事上有,相上有;真的說,不能說它有。

為什麼?

性體上沒有,理上沒有。

面面觀察,你才能把事情看清楚、看明白它究竟是一回什麼事情。

看清楚了,就看破!

看破之後心就定下來。

最初方便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要不然我們把身心世界都放下,放不下!

我為什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