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必背学习笔记掌握必过版 可以直接打印记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7640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必背学习笔记掌握必过版 可以直接打印记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自考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必背学习笔记掌握必过版 可以直接打印记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自考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必背学习笔记掌握必过版 可以直接打印记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自考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必背学习笔记掌握必过版 可以直接打印记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自考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必背学习笔记掌握必过版 可以直接打印记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必背学习笔记掌握必过版 可以直接打印记忆.docx

《自考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必背学习笔记掌握必过版 可以直接打印记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必背学习笔记掌握必过版 可以直接打印记忆.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必背学习笔记掌握必过版 可以直接打印记忆.docx

自考00539中国古代文学史二必背学习笔记掌握必过版可以直接打印记忆

第五编宋代文学

第1章北宋初期文学

1柳开、穆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

柳开(947―1000)大名(今河北大名县)人,字仲涂,著有K河东先生集》。

原名肩愈:

古文的传统加字绍先。

意为要继承韩愈柳宗元的事业。

他在宋初在宋初自觉地以恢复韩、柳任反对五代浮艳文风标举文统和道统,主张文道合一,有鼓吹吹复古、倡导质朴文风的筚路蓝缕之功。

穆修(917-1032)字伯长,郓州(今山东东平)人他是继继柳开之后专力写作古文的作家其文强调教化作用,力求结构章法的变化,多用散行单句,单句,不务雕琢堆砌不求华靡艳丽,在宋代古文的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2宋初诗歌的白体、昆体和晚唐体:

宋初诗派林立,主要有所谓白体、昆体和晚唐体三派。

白体学白居易,诗风平易晓畅,主要诗人有李防、徐铉和王禹偁等。

王禹偁早年与一般文人一样喜爱白居易的诗,但侧重于学白居易的闲适唱和诗;贬官商州以后,他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学习白居易"惟歌生民病"的讽喻诗,更进而学习杜甫,所谓“本以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3《西昆酬唱集》:

西昆指玉山。

《西昆酬唱集》共收诗人17位,皆西昆健将,而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杨、刘齐名,当时影响很大,欧阳修(六一诗话》说:

“盖自杨、刘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

4杨亿的生平:

杨亿(974—1020)字大年,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宋初著名文臣,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至大中祥符六年1013),他和王钦若等奉命编撰巨型典籍《册府元龟)与在秘阁里参加编纂工作的同僚吟诗唱和,互相切磋诗律。

作诗宗主李商隐,讲究辞采,风格典丽,以表现才学和功力,但亦不乏清峭感怆的讽谕之作。

5杨亿、钱惟演、刘筠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

西昆体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诗歌流派,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西昆酬唱集》的编撰结集。

此集的作者有17人,共收诗250首,杨亿、钱惟演、刘筠三人的作品就有202首,就创作方法而言,杨亿在《西昆酬唱集序》中主张“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挹其芳润”,这在他们的创作中得到了体现。

最能代表西昆体风格的是杨、刘、钱等人的同题酬唱。

6晏殊的生平:

晏殊(991一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章,有神童之称。

景德二年(1005)召试赐筒进士出身。

历居要职,仁宗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

晚星外放颍州(今安徽阜阳)永兴军(今西安)为地方官。

官至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兼枢密使。

卒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

他以国相之重,很注意荐引人才’名臣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皆出其门”成就了北宋升平的治世。

生活富贵优裕“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燕饮"每宴“必以歌乐相佐”。

有《珠玉词》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刘。

第2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

1欧阳修平生:

欧阳修(I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读书刻苦。

仁宗天圣八年(1030)登进士第,初仕洛阳,从梅尧臣、尹洙游遂以文章名冠天下,他积极参加庆历变法,以天下为己任,倡导古文运动,很快被公认为文坛领袖。

曾入朝为馆阁校勘知谏院,直言论事,屡遭贬谪,历知滁州、扬州、颖州等后累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熙宁四年(1071)以太子太师致仕,回归颖州,谥文忠,欧阳修的文学贡献以散文为主但在诗词方面也很有影响。

2梅尧臣的生平:

梅尧臣(1002一1061),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

他出身于农家,门荫为吏长期任主簿县令等职累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

世称梅宛陵(宣城古名宛陵)。

今存《宛陵先生文集》。

他在庆历新政中站在新派的―边早年为钱惟演、欧阳修诗友交游酬唱以诗名家。

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

与欧阳修同为北宋前期诗文革新运动领袖,是杜甫与江西诗派之间重要的承传者。

3苏舜钦的平生:

苏舜钦(1008一1048)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

景祐元年(1034)举进士。

由范仲淹之荐,授集贤校理,监进奏院。

好议论时事,多次上书,是以范仲淹为领袖的政治革新的积极参与者。

因“进奏院事件”遭旧党借故弹劾而被除名,离京寓居苏州沧浪亭多年后起为湖州(治所在今浙江吴兴县)长史,同年卒。

苏舜钦是以欧阳修为盟主的诗文革新的重要倡导者。

今存《苏学士文集》。

4王安石平生:

王安石(1021一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

庆历二年(1042)登进士第。

历任翰林学士兼侍讲、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上万言书主张变法。

熙宁二年(1069)执政,施行新政,即著名的“熙宁变法”,因连遭挫折而失败。

七年(1074)辞相,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今江苏南京市)府。

再相再罢,隐居钟山,封舒国公,改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元丰八年(1085)新法被废,变法彻底失败。

王安石于次年病逝。

5“三苏”:

苏轼、苏辙、苏洵。

第3章苏轼的文学成就

1苏轼生平: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出生于寒族地主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有,嘉祐二年(1057)21岁举进士,嘉苑五年(1061)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翌年通过科制考试,授打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神宗时,迁太常博士,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为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苏轼在北宋党竞争的旋窝中几经沉浮,历尽坎坷。

因作诗被弹劾,酿成“乌台诗案”,几乎丧命。

哲宗元祐元年(1086),旧党得势,苏轼被召还,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四年(1089)出知杭州。

六年(1091)以翰林学士承旨召还,官至礼部尚书,再知定州,绍圣初年,哲宗亲政,重新启用新党,苏轼又罹党祸,远滴惠州(今属广东)、儋州(今海南岛儋县)。

徽宗即位遇赦北还:

卒于常州。

追溢文忠。

有诗文集《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2“东坡体”:

宋诗能于唐诗外别开生海,苏轼起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他才力大,学问高,可完不受城规的来缚,将作文的方法用之于作诗而获得成功件他的诗有“东坡体"之称,于无所不畅,于景无所不取,加之议论博辩,酒酒葬莽而才气纵横,既有出法度中的新意和豪数外的妙理,又有新鲜的比喻、多样化的风格和磅礴的气势。

3苏轼诗歌的题材类别:

苏轼诗歌现存2700余首,内容极其丰富。

按其题材内容,大体可可分为社会政治诗、山水晶诗、和陶诗题画诗四类。

这些诗的创作,可以作者贬谪黄州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他怀着宏大的政治抱负本着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写出了一批富有批判精神的社会政事诗,其中有一部分是针砭时弊和讽刺新法的作品。

后期的题材是抒写贬谪时期复杂矛盾的人生感慨以超然物外、随缘自适的佛老思想为基调,创作风格由豪健清雄向清旷:

简远、平淡自然方面转变。

第4章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1黄庭坚的生平: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祖籍金华(今属浙),后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

早年诗文即得苏轼赏识“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宋史》卷四四四《黄庭坚传》)。

崇宁二年(1104),他被列名元祐党籍,次年死于贬所。

2“山谷体”:

《山谷集》《山谷外集》和《山谷别集》。

3江西诗派的“一组三宗”:

江西诗派有一组三宗之说。

一祖为杜甫,三宗是黄庭坚。

陈师道和陈与义。

陈师道作诗全凭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

他的诗被称为“后山体",与黄庭坚的"山谷体"并称,是典型的宋诗。

陈与义虽名列三宗之位,可作诗并不墨守江西派的成规,他才情颇高,能参透各家而融会贯通,创造出“简斋体"诗的新风格。

4“后山体”:

后山体的五言诗之佳音,往往以拙为工,简妙雅淡,瘦而有骨,用力而无痕,学老杜而得其深髓。

这是刻苦掌握写诗技巧后,反璞归真所呈现出来的化巧为拙的诗歌境界,情真意切,达到了所谓至情无文的境地。

5“简斋体”:

陈与义诗歌以直致语、浅语入诗,以及重意境、重白描的风格皆与江西诗派有所不同。

陈与义自创的这种简斋体,能避免江西诗风流行带来的弊端,给当时的诗坛吹进了一股清新之风,为宋代诗歌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第5章柳永与北宋词坛

1柳永的生平:

柳永(980?

―1053?

)原名三变,字景庄,行七,亦称柳七,改名永,字者卿.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属福建)。

柳永少年读书乡里,及冠入京应试,科场失意后历遍荆楚吴越。

仁宗景祐元年(1034)登进士第,后历任推官县令、盐场监官判官等职。

庆历初改官著作郎入京,授西京灵台令太常博士。

皇祐中,迁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为柳屯田。

晚年流落不偶,病殁于润州。

有《乐章集)存词200余首。

2秦观的生平: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1085)登进士第。

苏轼荐入京,迁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及国史院编修体绍圣年间因受朝廷内部新、旧党争牵连,出为杭州通判,再贬郴州横州、雷州,元符三年(1100)诏还,道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有《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存词80余首。

3晏几道的生平:

晏几道(1030?

-1106?

),字叔原,号小山,晏殊幼子。

虽出相门,却于仕涂泊为坎坷。

词与父晏殊齐名,称“二晏”。

有《小山词》。

4贺铸的生平:

贺铸(052―1125)字方回原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卫州(今河南汲县)人。

宋太祖贺皇后族孙,娶宗室女,长七尺,面铁色,眉目耸拔,俗谓贺鬼头。

早年曾任武职后转文官,博学业诗文词亦“高绝―世·诗集有《庆湖遗老集》。

词集有《东山词)又名《贺方回词》、《东山寓声乐府》,词存280余首。

5周邦彦的生平: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周邦彦早年“疏隽少检”。

神宗元丰中入太学,献《汴都赋》,以太学生超擢太学正。

约元祐四年(1089)出为庐州教授,知溧水县。

政和二年(1112)以直龙图阁出知隆德府、明州,召拜秘书监,进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词集有《清真集》,一名《片玉集》,词存182首。

6“易安体”:

李清照才气纵横,通音律、书画,工诗文,尤以词擅名。

李清照早期曾写过一篇词论文章后人题为《词论》。

文中对晚唐以来的主要词人分别进行了评论,同时还提出了自己的词体观念。

主要内容有二:

第一,尚雅。

李清照的尚雅主张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是思想的雅正,批评南唐词人“语虽奇甚,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

二是语言音律的文雅,批评柳永的词“词语尘下”。

第二,“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强调词与诗有别,词比诗有更鲜明的声律特点。

李清照自己的词作也十分注重词体特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易安体”。

7“樵歌体”:

朱敦儒词于淡而静的空旷境界中,透出潇洒,加之风格自然飘逸、语言浅白如话,在词坛能自成一格,遂形成了“朱希真体”或“樵歌体”。

朱敦儒颇受后世推崇,如汪莘说:

“余于词,所爱喜者三人焉。

盖至东坡而一变,其豪妙之气,隐隐然流出言外,天然绝世,不假振作。

二变而为朱希真,多尘外之想,虽杂以微尘,而其清气自不可没。

三变而为辛稼轩。

乃写其胸中事,尤好称渊明。

此词之三变也。

”《方壶诗余自序》将他与苏轼辛弃疾相提并论,拟恐过誉。

然而,朱敦儒词风南渡前后的变化在文人雅士中却具有典型意义。

8李清照的生平:

李清照(1084一1155?

),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神宗熙九年(1076)进士,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

清照年十八嫁赵挺之之子太学生赵明诚,夫妇共事文物收藏、研究,诗词唱和,甚为相得。

靖康之变,身遭战祸,又逢丧夫之恸,所藏文物亦散失殆尽,后贫困悲苦,东漂西泊,客死江南。

有《漱玉词》(后人辑本)存词40余首。

9朱敦儒的生平:

朱敦儒(1081-1187?

),字希真,号岩壑,洛阳人。

早年隐居山林,清望颇高。

金兵南侵,流寓岭南。

绍兴初,应冒出仕,历兵部郎中、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后以“与李光交通”,免官。

秦桧当政,授鸿胪少卿;检死,被废。

晚年居嘉禾(今浙江嘉兴),于城南放鹤洲筑别墅,括淡潇洒。

其人向被称为·天资旷逸,有神仙风致。

”有词三卷,名《樵歌》,存词245首。

第6章幸弃疾与幸派词人

1辛弃疾的生平:

辛弃疾(1140一1207),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辛弃疾出生时宋室南渡已十三年,他的家乡历城已是金入的占领区,北方人民的灾难在他童年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辛弃疾天资聪颖,少即能诗文;膂力过人,武艺高强,素有“青兕”之称。

绍兴三十一年(1161)济南农民耿京聚众二十多万起义,辛弃疾也组织了两千多人参加,并在军中掌书记。

辛弃疾代表起义军到建康去见宋高宗,北归时,叛徒张安国已谋害了耿京降金。

辛弃疾率五十人驰骑直入张安国五万人的大营,缚张安国置马上,长驱渡准归宋,壮举轰动一时。

隆兴元年(1163)南宋王朝又倾向对金和议。

辛弃疾上《美芹十论》《九议》建言抗敌。

在这期间辛弃疾历任除州知州,建康留守参议官`京西转运判官、湖南安抚使等职,不到十年,职务调动11次。

频繁的调动,使他内心充满郁闷淳熙八年(1180)辛弃疾因言官弹劾而落职退居江西上饶的带湖,宁宗嘉泰三年(1203)的岁的辛弃疾忽然被朝廷起用为两浙东路安抚使出知绍兴府。

可惜辛弃疾到镇江刚满一年,就因言官的弹劾而罢职,他只好重回故宅闲居。

开禧三年(1207)年九月十日,他怀着规复中原的宏愿,抑郁以殁,临终前“大呼杀贼数声”《济南府志》,有《稼轩长短句》,又名《稼轩词,存词620余首。

2“稼轩体”:

辛弃疾是南宋中叶杰出的词人,他的词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代表了南宋爱国词的最成就。

辛弃疾的词达到了词体艺术的高峰,形成了备受称道的“稼轩体”,对当时及后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唐宋词的发展史上,辛弃疾上承苏轼的传统,又注入更为丰深刻的时代内容和审美特质,继往开来,具有崇高的地位。

3张元幹的生平:

张元幹(1091-1161),字仲宗,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

福州(今属福建)人。

靖康元年(1126),曾任抗金名将李纲行营属官,官至将作少监。

绍兴初因不满奸佞当权,致仕南归,寓居福州。

绍兴十二年(1142)又因作词送主战派胡铨,触怒秦桧,被削除官籍。

有《芦川词》存词185首。

4张孝祥的生平: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

绍兴二十四年 (1154)登进士第。

孝宗朝,累迁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兼都督府参赞军事、领建康留守,因赞助张凌北伐罢职。

后知荆南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有政绩。

因病退居,卒于芜湖。

有《于湖居士文集》,词集名《于湖词》存词220余首。

5陈亮的生平: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学者称龙川先生,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

少喜谈兵,下笔千言立就,有国士之目。

绍熙四年(1193)登进士第,授签书建康府判官,未赴任而卒。

词集名《龙川词》。

第7章陆游与南宋中期诗文

1“中兴四大诗人”:

南宋中期是宋代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涌现出“中兴四大诗人”,其中有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擅长写“活法”诗的杨万里,以田园诗著称的范成大以及尤袤等。

理学大师朱熹的诗文创作和文学主张,在当时也颇有影响。

2陆游的生平: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

试礼部置前列,为秦桧所黜。

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

出为建康府、镇江府、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支持张浚抗金而被弹劾归乡。

乾道六年(1170)入蜀通判夔州(今四川奉节县)曾于王炎幕府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为王炎陈进取之策,又任职于范成大幕府后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县)。

光宗绍熙元年(1190)迁礼部郎中,宁宗嘉泰三年(1203)升宝章阁待制,致仕。

晚年退居山阴,嘉定二年卒,时年85。

他在死前两个月,还作了―首《示儿》诗: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3“诚斋体":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里,杨万里的诗被称为“诚斋体"在当时影响很大,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

范成大的贡献则主要在田园诗的创作方面,他使传统的田园牧歌具有了泥土和血汗的气息。

4杨万里的生平:

杨万里(1127一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县)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登进士第,乾道六年(1170)被荐为国子博士,此后为太常博士、太常丞。

出知漳州、常州,提举广东常平茶监,除提点刑狱,迁秘书少监。

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除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

因故出为江东转运使,改知赣州,辞官而归。

后屡召不出,家居15年,心念时政,优愤而卒,年83。

赠光禄大夫,赐谥文杰。

历仕高、光、宁三朝,生平以国事为重,主张抗金,然“报国无路,推有孤愤"(《宋史》卷四三三《杨万里传》)。

有《诚斋集》。

5范成大的生平: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擢进士第。

知处州(今浙江丽水县)、静江府等,有利民政绩。

累任中书舍人,四川制置使,权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

绍熙三年(1192)加大学士。

曾假资政殿大学士,充金祈请国信使,至金,临危不惧,大义凛然。

晚年退居故乡石湖。

有《石湖居士诗集》等。

6朱熹的生平: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海,号晦翁,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后徙居建阳(今福建建阳县)考亭。

绍兴十八年(1148)登进士第,历高、孝、宁、理四朝。

累知南康军、漳州、潭州,任提举江西、江东常平茶盐公事,直宝文阁,秘阁修撰,焕章阁待制、侍讲,提举南京鸿庆宫。

庆元六年卒,年71。

谥文,赠中大夫、太师、宝藻阁直学士,追封信国、徽国公。

其“所至兴学校,明教化,四方学者毕至"(《宋史》卷四二九(朱熹传》)为北宋理学大家。

今存诗千余篇具有雅正、清新、明秀的特点,亦时带理学气。

著述甚丰,为文100卷,有《四书章句集注》、《诗集传》、《楚辞集注蹲》等,以及后人编纂的《海庵先生朱文公集》。

第8章姜夔与南宋清雅词派

1南宋中后期的清雅词派:

南宋中后期词坛,有清雅派的崛起,姜夔为此词派的开山大师,他有极高的音乐天赋,能自制新的曲谱,以清刚的诗笔写出空灵高雅的词作,成为南宋词的典范。

自此之后,从史达祖、吴文英以迄王沂孙、周密、张炎等,于遣词造语和音律上益求清丽工整,作词非清空峭拔,即沉博绝丽,取径各异而同趋于雅,欲以人工夺天巧。

词家联吟结社,讲究音律、推敲字句,所作侧重咏物,又多用典故,其锻炼之精深,音律之闲雅,皆前所未有;但也因此而伤于自然,由雅俗共赏的应歌之作,变为文人结社的吟咏,措辞虽工,而乏鲜活情气,难免词匠之讥。

2姜夔的生平:

姜夔(1155?

-1221?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姜夔早岁孤贫,姊:

嫁沔之山阳,因往来沔鄂间几二十年。

宁宗庆元三年(1197)进《大乐议》,艺正抢乐。

五年上《圣宋饶歌》,诏免解与礼部试,不第,以布衣终。

白石人品峻洁,有名士风度,时人评他“襟期酒落,如释宋间人"(《藏一话腴》)。

白石才华极高,诗、词、文、字无所不精,在诗学批评方面有《诗说》一部,见解独到而深刻,姜夔成就最高、影响最大还是在词的创作方面。

有(白石道人诗集》。

词集名《白石道人歌曲》,计84首,其中多自度曲,并存有工尺谱17首,为宋词乐谱之珍贵资料。

3吴文英的生平:

吴文英(1200?

-1260?

),字君特,号梦窗,晚号觉翁,四明(今浙江江宁波)人,原姓翁,与翁元龙、逢龙为亲伯仲,过继为吴氏后嗣。

一生未第,游幕终生,于苏州、杭州、越州三地居留最久。

有《梦窗甲乙丙丁稿》存词近350首。

第9章南宋后期文学

1“永嘉四灵”:

所谓“永嘉四灵”,指的是当时的四位诗人,即:

徐玑(1162-1214),字致中,号灵渊;徐熙(?

一1211),字道晖,又字灵晖,号山民;翁卷(生卒年不详),字续古,又字灵舒;赵师秀(1170-1220)字紫芝,又字灵秀,号天乐。

由于四位作家的字号中都有一个“灵”字,故谓之“四灵”。

他们都是永嘉人,诗风极为相近,而且都因叶适的鼓吹而闻名于世,所以被视为同一诗派。

“四灵"多为布衣,生平事迹难以详考,惟赵师秀入官府做过事,有些事迹可寻。

2刘克庄的生平:

刘克庄(1187-1269),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

淳祐六年(1246)以文名久著,史学尤精,特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龙图阁学士。

谥文定。

耿介孤高,忠直敢谏,四度立朝又被劾罢官,仕途坎坷。

景定五年(1264)秋,以目疾谢事,除焕章阁学士守本官致。

有《后村先生大全集》,词集名《后村长短句》、《后村别调》。

3“江湖诗派”的主要诗人:

江湖派诗人多效“四灵”之体,宗尚晚唐体的精巧之思,他们多精意于苦吟,反对江西派的“资书以为诗”,以不用事为贵。

“四灵”是江湖派的先驱,一般江湖诗人多从“永嘉四灵”学作诗。

高者工于炼字琢句,吐辞警隽,风格清圆轻灵;下者则为山林枯稿之调,有衰飒之气,甚至有蔬笋气。

所幸的是江湖派的代表人物刘克庄、戴复古、方岳等,能不变“四灵”所囿。

4文天祥的生平: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县)人。

宝祐四年(1256)举进士第一,累知瑞州、赣州、平江府、临安府。

恭宗德祐元年(1275)元兵渡江,尽以家赀为军费,奉诏提兵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勤王。

宋降,仍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元营被扣,从京口脱逃,由海道至福建奉端宗,以观文殿学士、侍读拜右丞相,收兵入汀州。

端宗景炎二年(1277)率兵进江西抗元,收复吉水、永丰、万安、永新、龙泉等诸多州县,三年(1278)于五岭坡(今广东海丰北)被蒙古汉军元帅张弘范部下千户王惟义所俘。

张弘范极力诱降而不屈,遂于祥兴二年(1279)遣使护送至京师大都(今北京)囚禁生年始终不屈,元世祖忽必烈劝其出仕,其凛然曰:

“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愿赐―死足矣。

”(《宋史》卷四一八《文天祥传》)于柴市以身殉国,卒年47。

诗歌后期学杜甫,抒发爱国思想情感与坚贞的民族气节,多写亲历事迹,具有纪实性,直书胸臆,慷慨激昂,悲莊苍凉。

南宋末期诗人中,其成就最为卓越。

有《文山先生全集》。

第六编辽金元文学

1耶律倍及其《海上诗》:

辽代第一位文学艺术家应是耶律倍。

耶律倍(909―946)是阿保机长子,契丹名图欲,曾被立为皇太子,阿保机灭渤海国,以其地为东丹国封倍为东丹国,称人皇王。

阿保机死,述律皇后迫其让位于时任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弟弟耶律德光。

德光即位,是为太宗。

德光即位后猜忌倍。

后唐明宗李嗣源闻之,遣人持书跨海密召之。

倍立木海上,刻诗曰:

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

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辽史·宗室传》)诗本无题,后人习称为《海上诗》。

后唐以天子仪卫迎之。

倍自幼聪敏好学,不喜射猎。

从汉人张谏学习汉文化,知音律,善书画,能为五言诗,博学多才。

《辽史》说他“工辽汉文章,尝译《阴符经 》。

善画本国人物,如《射猎》、《猎雪骑》、《千角鹿图》,皆入宋密府”可惜多已失传。

2契丹女诗人萧观音、萧瑟瑟:

萧观音(1040-1075)幼能诵诗,旁及经、子。

长工诗,善谈论,好音乐,能自制歌词。

道宗立为懿德皇后。

曾应制赋《伏虎林》诗,气势宏大,雄豪犷放,很受称道。

后因谏道宗秋山道宗虽表示嘉纳,但内心厌烦,渐被疏远。

萧观音作《回心院》歌词10首,抒写幽怨。

枢密使耶律乙辛嫉恨观音家不附己,借机诬陷观音与乐工赵惟一私通。

道宗盛怒,赐观音自尽。

时人王鼎作《焚椒录》,详细记录了观音冤案的始末。

观音今存诗14首,文1篇,均见于《焚椒录》。

萧瑟瑟(?

—1121)聪慧娴雅,工文墨,善诗歌。

幼年选入宫中,天祚乾统三年(1103)立为文妃。

女真兴起,国势日危,天祚帝耽于田猎,宠信奸佞,疏斥忠良瑟瑟乃作《讽谏歌》以谏:

“勿嗟塞上兮暗红尘,勿伤多难兮畏夷人;不如塞奸邪之路兮,选取贤臣。

直须卧薪尝胆兮,激壮士之捐身,可以朝清漠北兮,夕枕燕云”言辞激切,不避权幸。

后为萧奉先诬陷,赐死。

今所流传作品,除《讽刺歌》外,还有《侯鲭录》所录《史诗》一首,也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3汉族诗文作家赵廷寿、王鼎:

除契丹族作家外,辽代还有一些汉族诗文作家,只是从诗人作家的人数到作品的数量,都不及契丹族,比较有成就和影响的有赵延寿、王鼎等。

赵延寿(?

-948)本姓刘,恒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